CN211594154U - 助力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助力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4154U
CN211594154U CN201922446039.7U CN201922446039U CN211594154U CN 211594154 U CN211594154 U CN 211594154U CN 201922446039 U CN201922446039 U CN 201922446039U CN 211594154 U CN211594154 U CN 211594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piece
driving
adjustment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60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郤能
周元甲
杜义贤
周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460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4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4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4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助力调节装置,其包括调节驱动件以及调节执行件,调节驱动件与调节执行件的一端连接,调节执行件被执行调节,调节驱动件根据调节执行件的被执行调节信号驱动调节执行件进行自动调节。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以调节执行件的被执行调节信号作为驱动信号,进而使得调节驱动件替代操作者作为驱动源对调节执行件进行自动驱动,达到助力调节的目的,便于大行程范围的位置调节,且省时省力,减少了操作者的调整时间,保证了企业的生产时效。

Description

助力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助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化设备上有非常多的部件,而某些部件在设备内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在设备内进行位置调节以适应到不同的生产情况,例如,检测传感部件,其需要在设备中的不同位置对不同规格产品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需要在设备启动前进行位置调节。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部件位置调节的精度,往往采用调节旋钮、丝杆副以及承载滑台的配合的结构对部件进行位置调节,因为丝杆能够进行微小距离的调节,能保证部件位置调节的精度。例如图1 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的调节装置包括架体1、丝杆副2、两个导轨3、调节旋钮4以及承载滑台5。丝杆副2的丝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架体1上,且丝杆的某一端部穿过架体1后与调节旋钮4 连接;两个导轨3分别设于架体1上,并分别平行于丝杆副2丝杆的两侧;承载滑台5滑动连接于两个导轨3上,并与丝杆副2的丝母连接。需要位置调节的部件被设置在承载滑台5上,操作者转动调节旋钮4,即可使得丝杆副2的丝杆转动,进而带动丝杆副2的丝母线性移动,同步带动承载滑台5线性移动,完成部件的位置调节。然而上述调节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当需要调节的行程较大时,操作者需要长时间的转动调节旋钮4,才能够使得部件达到既定的调节位置,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增加了操作者对整个设备的调整时间,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助力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驱动件及调节执行件;调节执行件的一端与调节驱动件连接;调节执行件被执行调节;调节驱动件根据调节执行件的被执行调节信号驱动调节执行件进行自动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调节件;调节件与调节执行件的另一端连接;调节件带动调节执行件转动,调节驱动件根据调节执行件的转动信号驱动调节执行件自动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调节承载架;调节执行件设于调节承载架并与之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连接件;调节驱动件通过连接件与调节执行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设于调节承载架,并与调节执行件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部件承载件;部件承载件与调节执行件连接,并与导向件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调节件包括旋钮部及感应部;感应部用于感应旋钮部的转动动作,并传递转动信号至调节驱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旋钮部包括旋钮以及旋钮轴;旋钮开设有旋转限位区,旋钮轴设于旋钮并与旋转限位区相邻;感应部具有感应端,感应部套设于旋钮轴,感应端位于旋转限位内;旋转轴与调节执行件连接;感应端与调节驱动件信号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旋转限位区具有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感应端分别与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抵接,并分别传递出不同的转动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调节驱动件包括驱动主体、驱动输出轴以及驱动控制器;驱动输出轴的一端与驱动主体连接,驱动输出轴的另一端与调节执行件连接;驱动控制器用于检测驱动输出轴的转动。
本申请以调节执行件的被执行调节信号作为驱动信号,进而使得调节驱动件替代操作者作为驱动源对调节执行件进行自动驱动,达到助力调节的目的,便于大行程范围的位置调节,且省时省力,减少了操作者的调整时间,保证了企业的生产时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助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调节驱动件;101、驱动主体;102、驱动输出轴;20、调节执行件; 30、调节件;301、旋钮部;3011、旋钮;30111、旋转限位区;3011a、第一接触面;30111b、第二接触面;3012、旋钮轴;302、感应部;3021、感应端; 40、调节承载架;50、连接件;60、导向件;70、承载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2,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助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助力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驱动件10以及调节执行件20。调节驱动件10与调节执行件20的一端连接。调节执行件20被执行调节,调节驱动件10根据调节执行件20的被执行调节信号驱动调节执行件进行自动调节。
以调节执行件20的被执行调节信号作为驱动信号,进而使得调节驱动件 10替代操作者作为驱动源对调节执行件20进行自动驱动,达到助力调节的目的,便于大行程范围的位置调节,且省时省力,减少了操作者的调整时间,保证了企业的生产时效。
复参照图2,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助力调节系统还包括调节件30。调节件30与调节执行件20的另一端连接。调节件30带动调节执行件20转动,调节驱动件10根据调节执行件20的转动信号驱动调节执行件20自动转动。具体的,调节执行件20的两端分别与调节驱动件10以及调节件30连接,操作者先作用于调节件30上,对调节执行件20进行调节,使得调节执行件20 进行调节作动,与此同时,与调节执行件20连接的调节驱动件10会同步感知到调节执行件20进行调节作动,并形成执行信号,也就是转动信号,当调节执行件20被执行调节达到预设调节度时,也就是被转动达到预设转动角度时,调节驱动件10启动,进而替代调节件30作为驱动源对调节执行件20进行驱动,使得调节执行件20快速的进行调节作动,过程中无需操作者的作用。当调节执行件20执行调节快要达到要调节的位置,操作者再对调节件30进行干涉,进而通过调节执行件20对调节驱动件10进行干涉,使得调节驱动件10关闭,再由操作者通过调节件30进行最后的微调。上述对调节件30的干涉,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方式,一种强制停止调节调节件30达到预设时间,另一种是强制对调节件30进行反向执行,进而形成对调节驱动件10的停止时间和反向驱动的干涉,形成关闭信号,使得调节驱动件10关闭。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助力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承载架 40。调节执行件20设于调节承载架40,并与调节承载架40形成转动连接关系,调节执行件20的两端分别露于调节承载架40,调节执行件20的一端与调节件30连接,调节执行件20的另一端与调节驱动件1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执行件20为丝杆副,调节执行件20的丝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并露于调节承载架40,调节执行件20的丝杆通过轴承与调节承载架40形成转动连接关系。调节件30为调节旋钮,其与调节执行件20丝杆的一端连接,人通过转动调节件30可实现对调节执行件20丝杆的转动,同理,人停止或反向转动调节件30时,同样可实现对调节执行件20丝杆的停止和反向转动。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助力调节装置还包括连接件50。调节驱动件10包括驱动主体101、驱动输出轴102以及驱动控制器(图中未显示)。驱动控制器位于驱动主体101内,驱动输出轴102的一端与驱动主体101连接,驱动输出轴10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50与调节执行件20远离调节件30的一端连接。驱动控制器用于检测驱动输出轴102的转动。驱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主体101以及驱动输出轴102电连接,驱动控制器能控制驱动主体101启动并关闭,也能检测到驱动输出轴102的转动信息。驱动控制器控制驱动主体101 带动驱动输出轴102转动,进而通过连接件50带动调节执行件20转动。本实施例中的调节驱动件10可采用伺服电机,驱动主体101为伺服电机主体,驱动输出轴102为伺服电机输出轴,驱动控制器为伺服电机内的控制芯片,当然驱动控制器也可为可具有检测轴转动的磁编码器,其与伺服电机的控制芯片连接,从实现启动关闭控制。连接件50可采用轴连器。
优选的,助力调节系统还包括导向件60以及承载件70。导向件60设于调节承载架40并与调节执行件20的丝杆平行,本实施例中的导向件60为两个导杆,两个导杆分别位于调节执行件20的丝杆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调节执行件20的丝杆平行。承载件70滑动连接于导向件60的两个导杆上,并与调节执行件20的丝母连接,调节执行件20的丝杆的转动,带动调节执行件 20的丝母线性移动,进而带动承载件70于导向件60上滑动。待调节的部件设于承载件70上,即可跟随承载件70进行位置调节。本实施例中的承载件 70可采用滑台。
调节时,操作者转动调节件30并达到预设调节度;例如,预设调节度为 720度,也就是转动调节件30达到2圈;调节执行件20的丝杆在调节件30 的带动下同步转动720度并达到预设调节度,驱动输出轴102跟随调节执行件20的丝杆转动了720度达到预设调节度,驱动控制器检测到驱动输出轴102 达到了预设调节度,也获得了调节执行件20被执行执行调节达到预设调节度的信息,驱动控制器会形成一个启动信息给到驱动主体101,驱动主体101启动,从而通过驱动输出轴102对调节执行件20的丝杆驱动转动,带动承载件 70于导向件60上滑动,此时操作者无需动作,承载件70承载的部件就会被快速调节。
当承载件70达到或即将达到调节位置时,操作者再作用于调节件30,并使得调节件30停止转动达到预设时间,例如预设时间为3秒,操作停止调节件3秒后,驱动控制器也检测到驱动输出轴102停止了3秒,则形成一个关闭信息给到驱动主体101,驱动主体101关闭。或者,操作者再作用于调节件 30并反向转动,驱动控制器也检测到驱动输出轴102的反向转动会立即形成一个关闭信息给到驱动主体101,驱动主体101关闭。而后,操作者在于720度的范围内进行微调。在具体应用时,为了提高操作者对承载件70达到或即将达到调节位置时的判断,可在调节位置设置一判断参考件,例如挡板,当承载件70碰到挡板时,立即作用于调节件30。
实施例二
继续参照图2和图3,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助力调节装置与实施例一中的助力调节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调节驱动件10为普通驱动器,例如电机,其自身无法对调节执行件20的转动情况进行监测,进而形成启动或关闭信号。本实施例中是以调节件30的转动调节产生启动或关闭信号,进而驱动或关闭调节驱动件10。具体而言,调节件30 包括旋钮部301及感应部302。感应部302用于感应旋钮部301的转动动作,并传递转动信号至调节驱动件10。操作者转动旋钮部,感应部302感应到旋钮部301的转动,并形成转动信号传递至调节驱动件10,进而控制调节驱动件10启动,驱动调节执行件20自动转动,实现助力调节。
复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旋钮部301包括旋钮3011以及旋钮轴3012。旋钮3011开设有旋转限位区30111,旋钮轴3012设于旋钮3011并与旋转限位区30111相邻。感应部302具有感应端3021,感应部302套设于旋钮轴3012,感应端3021位于旋转限位20111内。旋转轴2012与调节执行件20连接;感应端3021与调节驱动件10信号连接。
具体的,旋钮3011为圆柱状,旋钮轴3012的一端嵌设于旋钮3011内,其另一端向着远离旋钮3011的一侧延伸,并通过轴连器与调节执行件20的丝杆连接。旋转限位区30111为开设在旋钮3011上的扇形缺口,该扇形缺口与旋钮轴3012相邻。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该扇形缺口的开设角度,例如旋转限位区30111开设为90度、100度、110度或120度的扇形缺口。感应部302 为中空的圆柱状,其套设于旋转轴3012外,并可相对于旋转轴3012转动,感应端3021为设置在感应部302圆形端面的扇形凸起,该扇形凸起的角度小于旋转限位区30111扇形缺口的角度,使得感应端3021在旋转限位区30111 内移动,例如,感应端3021设置为60度、70度、80度或90度的扇形凸起。
优选的,旋转限位区30111具有第一接触面30111a及第二接触面30111b。感应端3021分别与第一接触面30111a或第二接触面30111b抵接,并分别传递出不同的转动信号。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触面30111a及第二接触面30111b 分别设置在旋转限位区30111扇形缺口的侧壁内。旋钮3011转动时,带动感应端3021转动,并可根据旋钮3011的正反转分别与第一接触面30111a及第二接触面30111b压合抵接,进而形成不同的控制信号传递至调节驱动件10,控制调节驱动件10的开启和关闭。在具体应用时,可在第一接触面30111a 及第二接触面30111b以及与两者配合的感应端3021的压合面分别设置正负极片,进而形成类似开关电路,感应端302与第一接触面30111a贴合时,第一开关电路连通并形成第一电路信号,感应端302与第二接触面30111b贴合时,第二开关电路连通并形成第二电路信号,进而形成不同的电信号对调节驱动件10进行开启和关闭控制。当然,也可在第一接触面30111a及第二接触面30111b以及与两者配合的感应端3021的压合面分别设置压敏元件,例如,将压力变成电信号的压力传感器,也可形成不同的电信号传递至调节驱动件10。当然,也可在第一接触面30111a及第二接触面30111b以及与两者配合的感应端3021的压合面设置磁编码器,通过磁编码器来检测第一接触面 30111a或第二接触面30111b与感应端3021之间相对角度的改变,进而形成不同的电信号传递至调节驱动件10。
本实施例中的助力过程如下:操作者转动旋钮3011,使得第一接触面 30111a与感应端302抵接,进而传递启动信号至调节驱动件10,调节驱动件 10驱动调节执行件20转动,使得承载件70进行位置移动,当移动到位时,操作者在反向转动旋钮3011,使得第二接触面30111b与感应端抵接302抵接,进而传递关闭信号至调节驱动件10,调节驱动件10停止驱动调节执行件20 转动,使得承载件70停止,完成助力调节。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助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驱动件(10)及调节执行件(20);所述调节执行件(20)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驱动件(10)连接;所述调节执行件(20)被执行调节;所述调节驱动件(10)根据所述调节执行件(20)的被执行调节信号驱动所述调节执行件(20)进行自动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调节件(30);所述调节件(30)与所述调节执行件(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件(30)带动所述调节执行件(20)转动,所述调节驱动件(10)根据所述调节执行件(20)的转动信号驱动所述调节执行件(20)自动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调节承载架(40);所述调节执行件(20)设于所述调节承载架(40)并与之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连接件(50);所述调节驱动件(10)通过所述连接件(50)与所述调节执行件(2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导向件(60);所述导向件(60)设于所述调节承载架(40),并与所述调节执行件(20)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部件承载件(70);所述部件承载件(70)与所述调节执行件(20)连接,并与所述导向件(60)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0)包括旋钮部(301)及感应部(302);所述感应部(302)用于感应所述旋钮部(301)的转动动作,并传递转动信号至所述调节驱动件(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部(301)包括旋钮(3011)以及旋钮轴(3012);所述旋钮(3011)开设有旋转限位区(30111),所述旋钮轴(3012)设于所述旋钮(3011)并与所述旋转限位区(30111)相邻;所述感应部(302)具有感应端(3021),所述感应部(302)套设于所述旋钮轴(3012),所述感应端(3021)位于所述旋转限位(20111)内;所述旋转轴(3012)与所述调节执行件(20)连接;所述感应端(3021)与所述调节驱动件(10)信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限位区(30111)具有第一接触面(30111a)及第二接触面(30111b);所述感应端(3021)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面(30111a)或第二接触面(30111b)抵接,并分别传递出不同的转动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助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驱动件(10)包括驱动主体(101)、驱动输出轴(102)以及驱动控制器;所述驱动输出轴(10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主体(101)连接,所述驱动输出轴(102)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执行件(20)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驱动输出轴(102)的转动。
CN201922446039.7U 2019-12-30 2019-12-30 助力调节装置 Active CN211594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6039.7U CN211594154U (zh) 2019-12-30 2019-12-30 助力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6039.7U CN211594154U (zh) 2019-12-30 2019-12-30 助力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4154U true CN211594154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8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6039.7U Active CN211594154U (zh) 2019-12-30 2019-12-30 助力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41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1759A (zh) * 2019-12-30 2020-04-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助力调节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1759A (zh) * 2019-12-30 2020-04-2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助力调节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8307B1 (en) Microtome having a motorized feed drive system
WO2018035966A1 (zh) 一种板材用激光切割机的自动寻边装置及其寻边方法
CN211594154U (zh) 助力调节装置
US20150034607A1 (en) Grinding system and spot welding system
EP3484663B1 (en) Trigger assembly
CN208033908U (zh) 一种电动伺服焊头
CN109014567B (zh) 一种低成本激光最佳加工高度调整装置及方法
KR20140142391A (ko) 액츄에이터 장치와 그것을 이용한 위치 감지 및 제어방법
CN111071759A (zh) 助力调节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205659207U (zh) 一种基于容栅位移传感器的注射泵输注控制系统
CN211589353U (zh) 装刀辅助装置
CN109676401B (zh) 一种定位切削的车床
US4754632A (en) Apparatus for bending structural metal rails
CN214919509U (zh) 一种电池的滚槽装置
CN111201591B (zh) 超声波振动焊接装置
CN215967078U (zh) 摆动机构及自动焊机
CN109976389A (zh) 一种纠偏执行器控制系统及纠偏方法
CN110524548A (zh) 一种基于闭环控制的机器人与缝纫机速度协同方法
CN112981750B (zh) 一种锁眼机的停车感应器
CN205634382U (zh) 一种用于波浪纹检测纠正设备的检测装置
JP2661735B2 (ja) 産業用ロボット用原点調整装置
CN114872116B (zh) 试纸条冲孔装置与方法
JPH01146697A (ja) プロッタ
CN107622913A (zh) 一种用于继电器簧片的调整机构
CN207900585U (zh) 一种精密轴承卧式压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