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2578U - 对准规 - Google Patents

对准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2578U
CN211592578U CN202020007410.XU CN202020007410U CN211592578U CN 211592578 U CN211592578 U CN 211592578U CN 202020007410 U CN202020007410 U CN 202020007410U CN 211592578 U CN211592578 U CN 211592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urface
positioning
alignment
face
wheel 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074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继文
付双福
李一鸣
邓鸿剑
孔海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074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2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2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2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准规,其包括对准主体,对准主体包括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以及第三定位面,第一定位面用于与车轮的轮缘侧面贴合;第二定位面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贴合,第二定位面与第一定位面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三定位面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二壳体部贴合,第三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之间间隔设置,以对轮缘润滑装置进行定位,省去了前期测量工作,使得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时间减少,且避免了因测量误差而造成的安装问题。可见,在车轮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时,使用本对准规能够使得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快速、准确,节省大量的安装时间,进而提高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对准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定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准规。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钢轨和车轮轮缘磨耗的目的,城市轨道车辆普遍采用了干式轮缘润滑装置,干式轮缘润滑的安装需要满足轮缘润滑块伸出长度及安装角度的要求。
目前,轮缘润滑块伸出长度普遍采用钢板尺测量,角度采用角度样板测量。因此,轮缘润滑安装需要经过两个步骤进行安装及测量:即需要分别测量润滑块的伸出长度和轮缘润滑安装角度,无法同时进行,因而造成干式轮缘润滑测量及安装效率低,同时还可能存在尺寸测量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准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准规,该对准规包括对准主体,对准主体包括:第一定位面,第一定位面用于与车轮的轮缘侧面贴合;第二定位面,第二定位面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贴合,第二定位面与第一定位面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三定位面,第三定位面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二壳体部贴合,第三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面与第三定位面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具有凸缘部,第二壳体部为凸缘部的端面;对准主体上设置有让位凹槽,第三定位面为让位凹槽的槽壁面,通过让位凹槽对凸缘部进行让位。
进一步地,对准主体还包括第四定位面,第四定位面位于让位凹槽远离第二定位面的一侧;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之间形成限位台阶结构,第四定位面与轮缘润滑装置的轮缘润滑块相对并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对准主体包括主板体和设置在主板体上的副板体,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均设置在主板体上,第一定位面设置在副板体上。
进一步地,主板体和副板体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均为主板体的侧壁面。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面为副板体的一个板面。
进一步地,主板体包括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副板体设置在第一板段上,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均设置在第二板段上;第一板段上设置有第一减重孔,第二板段上设置有第二减重孔。
进一步地,副板体上设置有第三减重孔,第三减重孔沿垂直于主板体的方向延伸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对准规包括对准主体,对准主体包括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以及第三定位面,第一定位面用于与车轮的轮缘侧面贴合;第二定位面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贴合,第二定位面与第一定位面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三定位面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二壳体部贴合,第三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之间间隔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以及第三定位面,并使第一定位面与车轮的轮缘侧面贴合,使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分别与轮缘润滑装置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贴合,以对轮缘润滑装置进行定位,这就避免了在车轮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前需要对轮缘润滑装置的轮缘润滑块的伸出长度和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角度进行测量,由于省去了前期测量工作,使得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时间减少,且避免了因测量误差而造成的安装问题。可见,在车轮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时,使用本对准规能够使得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快速、准确,节省大量的安装时间,进而提高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另外,本对准规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对准规的实施例的对准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对准规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对准规的前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对准规的右视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对准规与轮缘润滑装置和车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对准规;
10、对准主体;12、主板体;121、第一板段;1211、第一减重孔;122、第二板段;1221、第二定位面;1223、第三定位面;1224、第四定位面;1225、第二减重孔;123、让位凹槽;13、副板体;131、第一定位面;132、第三减重孔;
20、轮缘润滑装置;21、凸缘部;23、轮缘润滑块;24、第一壳体部;25、第二壳体部;
3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准规100,请参考图1至图5,该对准规100包括对准主体10,对准主体10包括第一定位面131、第二定位面1221以及第三定位面1223,第一定位面131用于与车轮30的轮缘侧面贴合;第二定位面1221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贴合,第二定位面1221与第一定位面131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三定位面1223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二壳体部25贴合,第三定位面1223与第二定位面1221之间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对准规100中,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面131、第二定位面1221以及第三定位面1223,并使第一定位面131与车轮30的轮缘侧面贴合,使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分别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和第二壳体部25贴合,以对轮缘润滑装置20进行定位,这就避免了在车轮30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20前需要对轮缘润滑装置20的轮缘润滑块23的伸出长度和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角度进行测量,由于省去了前期测量工作,使得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时间减少,且避免了因测量误差而造成的安装问题。可见,在车轮30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20时,使用本对准规100能够使得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快速、准确,节省大量的安装时间,进而提高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另外,本对准规100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用性强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以配合轮缘润滑装置20与车轮30之间的装配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和第二壳体部25之间为垂直设置,因此,第二定位面1221与第三定位面1223垂直设置。
具体地,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具有凸缘部21,第二壳体部25为凸缘部21的端面。可选地,第二壳体部25为凸缘部21的朝向车轮30的端面。对准主体10上设置有让位凹槽123,第三定位面1223为让位凹槽123的槽壁面,通过让位凹槽123对凸缘部21进行让位。可选地,第三定位面1223为让位凹槽123的远离第二定位面1221的槽壁面。
为了配合轮缘润滑装置20的轮缘润滑块23和凸缘部21的装配结构,对准主体10还包括第四定位面1224,第四定位面1224位于让位凹槽123远离第二定位面1221的一侧;第三定位面1223和第四定位面1224之间形成限位台阶结构,第四定位面1224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轮缘润滑块23相对并间隔设置。
可选地,第四定位面1224和第二定位面1221平行设置;或者,第四定位面1224和第二定位面1221处于同一平面。
为了实现第一定位面131、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对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定位,对准主体10包括主板体12和设置在主板体12上的副板体13,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均设置在主板体12上,第一定位面131设置在副板体13上。可选地,副板体13为矩形板。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体12和副板体13垂直设置。
具体地,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均为主板体12的侧壁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位于主板体12的同一侧壁面,该侧壁面为主板体12的朝向副板体13的侧壁面,第四定位面1224也位于该侧壁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主板体12的结构作如下设计,主板体12包括第一板段121和第二板段122,第一板段121和第二板段122连接以形成主板体12,副板体13设置在第一板段121上,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设置在第二板段122上,即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均位于第二板段122的朝向副板体13的侧壁面上。可选地,第一板段121为矩形板。
为了增强对准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副板体13和主板体12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板段122包括三角形板段和多边形板段,该三角形板段和多边形板段拼接形成第二板段122;其中,第二定位面1221位于三角形板段的朝向副板体13的侧边,第三定位面1223位于多边形板段的朝向副板体13的侧边中的靠近三角形板段的侧边。
具体地,第一定位面131为副板体13的一个板面。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定位面131为副板体13的朝向第二板段122的板面。
为了减轻主板体12的重量,进而减轻对准规100的整体重量,第一板段121上设置有第一减重孔1211,第二板段122上设置有第二减重孔1225。
可选地,第一减重孔1211为条形通孔,第一减重孔1211沿垂直于第二板段122的延伸方向设置,即当第一板段121为矩形板时,第一减重孔1211沿该矩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减重孔1225为圆形通孔,第二减重孔1225位于多边形板段上。
为了减轻副板体13的重量,进而减轻对准规100的整体重量,副板体13上设置有第三减重孔132,第三减重孔132沿垂直于主板体12的方向延伸设置。可选地,第三减重孔132为条形通孔。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对准规100中,该对准规100包括对准主体10,对准主体10包括第一定位面131、第二定位面1221以及第三定位面1223,第一定位面131用于与车轮30的轮缘侧面贴合;第二定位面1221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贴合,第二定位面1221与第一定位面131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三定位面1223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二壳体部25贴合,第三定位面1223与第二定位面1221之间间隔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面131、第二定位面1221以及第三定位面1223,并使第一定位面131与车轮30的轮缘侧面贴合,使第二定位面1221和第三定位面1223分别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和第二壳体部25贴合,以对轮缘润滑装置20进行定位,这就避免了在车轮30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20前需要对轮缘润滑装置20的轮缘润滑块23的伸出长度和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角度进行测量,由于省去了前期测量工作,使得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时间减少,且避免了因测量误差而造成的安装问题。可见,在车轮30上安装轮缘润滑装置20时,使用本对准规100能够使得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快速、准确,节省大量的安装时间,进而提高轮缘润滑装置20的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缘润滑装置的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另外,本对准规100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用性强的特点。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对准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准主体(10),所述对准主体(10)包括:
第一定位面(131),所述第一定位面(131)用于与车轮(30)的轮缘侧面贴合;
第二定位面(1221),所述第二定位面(1221)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一壳体部(24)贴合,所述第二定位面(1221)与所述第一定位面(131)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
第三定位面(1223),所述第三定位面(1223)用于与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的第二壳体部(25)贴合,所述第三定位面(1223)与所述第二定位面(1221)之间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面(1221)与所述第三定位面(1223)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润滑装置(20)的外壳具有凸缘部(21),所述第二壳体部(25)为所述凸缘部(21)的端面;所述对准主体(10)上设置有让位凹槽(123),所述第三定位面(1223)为所述让位凹槽(123)的槽壁面,通过所述让位凹槽(123)对所述凸缘部(21)进行让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主体(10)还包括第四定位面(1224),所述第四定位面(1224)位于所述让位凹槽(123)远离所述第二定位面(1221)的一侧;所述第三定位面(1223)和所述第四定位面(1224)之间形成限位台阶结构,所述第四定位面(1224)与所述轮缘润滑装置(20)的轮缘润滑块(23)相对并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主体(10)包括主板体(12)和设置在所述主板体(12)上的副板体(13),第二定位面(1221)和所述第三定位面(1223)均设置在所述主板体(12)上,所述第一定位面(131)设置在所述副板体(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12)和所述副板体(13)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面(1221)和所述第三定位面(1223)均为所述主板体(12)的侧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面(131)为所述副板体(13)的一个板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12)包括第一板段(121)和第二板段(122),所述副板体(13)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段(121)上,所述第二定位面(1221)和所述第三定位面(1223)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板段(122)上;所述第一板段(121)上设置有第一减重孔(1211),所述第二板段(122)上设置有第二减重孔(1225)。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准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体(13)上设置有第三减重孔(132),所述第三减重孔(132)沿垂直于所述主板体(12)的方向延伸设置。
CN202020007410.XU 2020-01-02 2020-01-02 对准规 Active CN211592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7410.XU CN211592578U (zh) 2020-01-02 2020-01-02 对准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7410.XU CN211592578U (zh) 2020-01-02 2020-01-02 对准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2578U true CN211592578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600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07410.XU Active CN211592578U (zh) 2020-01-02 2020-01-02 对准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2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2362B (zh) 用于钢轨的定位划线装置
CN204854540U (zh) 一种汽车油箱扎带后部安装板检具
CN104713446A (zh) 一种凹型面孔位面差检测装置
CN211592578U (zh) 对准规
CN201237499Y (zh) 飞机装配型架定位件型面位置检测工具
CN105043199A (zh) 一种汽车油箱扎带后部安装板检具
CN204295201U (zh) 汽车的焊装夹具
CN114264272B (zh) 一种标定支架及标定系统
CN108106545B (zh) 一种切割板件尺寸测量辅助装置
CN103499259A (zh) 360度导电杆安装板定位尺及定位方法
CN104697413A (zh) 一种孔位面差检测装置
CN115351736A (zh) 一种汽车尾翼组装工装及组装方法
CN202361962U (zh) 转子全跳动测量仪
CN210361059U (zh) 车顶平台定位工装
CN106931850A (zh) 一种汽车钣金辅助检测机构
CN204495237U (zh) 一种孔位面差检测装置
CN113654436A (zh) 一种汽车后保尾管的检测装置
CN218973368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定位柱位置检测机构
CN108357588B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的安装定位装置
CN216180115U (zh) 一种安装基准转换装置
CN210862512U (zh) 一种变形测量工具
CN208736275U (zh) 一种检测装配位置的测量支架
CN216184221U (zh) 一种用于安装车轮平衡块的工具
CN210024017U (zh) 钼丝垂直度校正辅助装置及钼丝垂直度校正装置
CN209857827U (zh) 一种增程器动力总成的左悬置托架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