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82655U - 一种水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82655U
CN211582655U CN201922228533.6U CN201922228533U CN211582655U CN 211582655 U CN211582655 U CN 211582655U CN 201922228533 U CN201922228533 U CN 201922228533U CN 211582655 U CN211582655 U CN 211582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pipe
water
kettle
sealing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85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伟新
李嘉良
赵秀玲
李磊
梁广龙
邓志龙
杨玉龙
林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2285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82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82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82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壶,包括:壶身,包括用于容纳水的内腔;双向阀,包括分别连通内腔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以及同时连通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的第三支管,第三支管内相对于内腔呈负压或正压时,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交替导通。当壶身内有水时,控制第三支管内相对于内腔呈负压,此时第一支管与第三支管导通,第二支管封闭,壶身内腔中的水向第三支管流动排出。当需要向壶身的内腔中添加水时,控制第三支管内相对于内腔呈正压,此时第一支管封闭,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导通,通过正压向壶身的内腔送水,实现自动进水。本方案的水壶具有自动进水和自动排水的双重功能,增加了水壶的便捷性,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水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壶。
背景技术
水壶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其作用是盛放使用或饮用的水。现有的水壶多为电水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将水加热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大多数电水壶具有自动进水的功能。即通过水泵将水自动抽取到水壶内进行加热。
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提高电水壶的智能程度。不但需要电水壶具有自动进水的功能,还需要电水壶具有自动排水的功能,通过自动排水,将电水壶内部的水及时排出,以免在电水壶内部发生变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水壶仅具有自动进水的功能而不具有自动排水的功能,从而提供一种水壶。
一种水壶,包括:
壶身,包括用于容纳水的内腔;
双向阀,包括分别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以及同时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内相对于所述内腔呈负压或正压时,所述第一支管或所述第二支管交替导通。
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分别通过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封闭,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处于封闭状态时在所述双向阀内形成封闭空间,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分别位于所述封闭空间的内侧和外侧。
所述第一支管包括:
第一密封垫,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支管的开口之间。
所述第一支管还包括:
排水弹簧,将所述第一密封件支撑在所述排水弹簧与所述第一密封垫之间。
所述第一支管还包括:
托盘,夹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排水弹簧之间,所述托盘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管内。
所述托盘包括:
基板,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密封件,另一端用于抵触所述排水弹簧;
限位壁,设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支管内壁的外缘上,所述限位壁与所述第一支管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壁呈环形围绕并构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排水弹簧的空间;
至少一个透水间隙,设于所述限位壁上,贯穿所述托盘,使所述限位壁形成不完整的环形。
所述双向阀还包括:
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支管和/或所述第三支管中,支撑所述排水弹簧,使所述排水弹簧夹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托盘之间。
所述第二支管包括:
第二密封垫,设于所述第二支管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第二支管连通所述第三支管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
所述第二支管还包括:
进水弹簧,设于所述第二支管内,阻止所述第二密封件打开。
还包括:
进水管道,所述第二支管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壶身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水管道设于把手内。
还包括:
中管,一端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支管,另一端连接水泵。
所述第三支管包括:
密封块,设于所述第三支管的内壁上,所述中管抵触所述密封块密封。
还包括:
温控器,设于所述壶身底部,所述双向阀设于所述温控器上。
还包括:
底座,包括用于适配所述温控器的耦合器,所述耦合器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支管的中管。
所述内腔底部设有供所述第一支管通过的透孔,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透孔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壶,包括:壶身,包括用于容纳水的内腔;双向阀,包括分别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以及同时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内相对于所述内腔呈负压或正压时,所述第一支管或所述第二支管交替导通。
当壶身内有水时,控制第三支管内相对于内腔呈负压,此时第一支管与第三支管导通,第二支管封闭,壶身内腔中的水向第三支管流动排出。当需要向壶身的内腔中添加水时,控制第三支管内相对于内腔呈正压,此时第一支管封闭,第二支管与第三支管导通,通过正压向壶身的内腔送水,实现自动进水。本方案的水壶具有自动进水和自动排水的双重功能,增加了水壶的便捷性,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分别通过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封闭,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处于封闭状态时在所述双向阀内形成封闭空间,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分别位于所述封闭空间的内侧和外侧。
第一密封件位于封闭空间的内侧,当第三支管处于负压时,即封闭空间处于负压,第一密封件受外界压力而向封闭空间内部推开,从而使第一支管与第三支管连通。与此同时,第二支管被外界压力牢牢压在封闭空间的外侧,因此处于封闭状态。当第三支管处于正压时,即封闭空间处于正压,第一密封件受内部压力牢牢压在封闭空间的内侧,因此第一支管处于密封状态。与此同时,第二支管被从封闭空间内部向外推开而导通,因此第二支管处于与第三支管连通的状态。从而实现封闭空间内相对于所述内腔呈负压或正压时,所述第一支管或所述第二支管交替导通。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所述第一支管包括:第一密封垫,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支管的开口之间。
第一密封垫提高了第一密封件的密封性能,并且对第一密封件抵触第一密封垫密封时提供缓冲。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所述第一支管还包括:排水弹簧,将所述第一密封件支撑在所述排水弹簧与所述第一密封垫之间。
排水弹簧为第一密封件保持密封状态提供支撑力,并且保证在排水完成后,第三支管的负压状态消除,排水弹簧重新恢复原状,从而推动第一密封件重新实现密封。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所述第一支管还包括:托盘,夹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排水弹簧之间,所述托盘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管内。
托盘滑动连接在第一支管内,同时支撑第一密封件,对第一密封件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所述托盘包括:基板,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密封件,另一端用于抵触所述排水弹簧;限位壁,设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支管内壁的外缘上,所述限位壁与所述第一支管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壁呈环形围绕并构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排水弹簧的空间;至少一个透水间隙,设于所述限位壁上,贯穿所述托盘,使所述限位壁形成不完整的环形。
限位壁起到滑动限位作用,透水间隙防止托盘将双向阀堵塞。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所述双向阀还包括: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支管和/或所述第三支管中,支撑所述排水弹簧,使所述排水弹簧夹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托盘之间。
支架连接在第一支管或第三支管的内壁上,对排水弹簧形成支撑,阻止排水弹簧随第一密封件和托盘一同向下运动,使排水弹簧在第一密封件下移时进一步发生弹性形变。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所述第二支管包括:第二密封垫,设于所述第二支管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第二支管连通所述第三支管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
第二密封垫提高了第二密封件的密封性能。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所述第二支管还包括:进水弹簧,设于所述第二支管内,阻止所述第二密封件打开。
进水弹簧为第二密封件提供支撑以保证第二密封件处于密封状态。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还包括:进水管道,所述第二支管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壶身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水管道设于把手内。
进水管道设在把手内,节省空间,降低制造成本。如果进水管道设在壶身底部、或者壶身侧面靠近底部的部位,需要考虑进水管道本身的密封问题。并且壶身底部的结构复杂,空间相对紧凑,不利于进一步布设进水管道。相比之下设置在把手上装配简单,直接连接导管即可,从而降低人工和物料成本等,又因结构比布局在壶底的位置更为简单,故其产品寿命,可靠性更高。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还包括:中管,一端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支管,另一端连接水泵。
水泵通过中管控制第三支管内呈现负压或补充水形成正压。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所述第三支管包括:密封块,设于所述第三支管的内壁上,所述中管抵触所述密封块密封。
密封块提高中管和第三支管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还包括:温控器,设于所述壶身底部,所述双向阀设于所述温控器上。
温控器设于壶身底部,双向阀设在温控器上,在温控器通过底盖固定在壶身底部时,能够间接将双向阀压紧,不但便于装配还能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双向阀设置在温控器中间时,水壶放置在底座上进行加热烧水、以及自动进水和排水等工作。水壶在底座上即使360°旋转,均可正常工作,符合用户体验。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还包括:底座,包括用于适配所述温控器的耦合器,所述耦合器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支管的中管。
耦合器与温控器相互适配。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所述内腔底部设有供所述第一支管通过的透孔,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透孔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密封圈提高双向阀,即双向阀第一支管与壶身的内腔连接的一端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壶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水壶安装在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表示水壶与底座连接关系的放大图;
图4为表示双向阀、温控器、耦合器配合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表示温控器与双向阀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托盘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支架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身;11、壶嘴;12、密封圈;13、把手;14、进水管道;2、双向阀;21、第一支管;22、第二支管;23、第三支管;24、第一密封件;241、第一密封垫;25、第二密封件;251、进水弹簧;252、第二密封垫;26、托盘;261、基板;262、限位壁;263、透水间隙;27、排水弹簧;28、支架;281、透水部;29、密封块;3、温控器;4、底盖;5、耦合器;51、中管;6、底座;61、导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壶,如图1、图2所示,包括:壶身1,包括用于容纳水的内腔;双向阀2,包括分别连通内腔的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以及同时连通第一支管21与第二支管22的第三支管23,第三支管23内相对于内腔呈负压或正压时,第一支管21或第二支管22交替导通。当壶身1内有水时,控制第三支管23内相对于内腔呈负压,此时第一支管21与第三支管23导通,第二支管22封闭,壶身1内腔中的水向第三支管23流动排出。当需要向壶身1的内腔中添加水时,控制第三支管23内相对于内腔呈正压,此时第一支管21封闭,第二支管22与第三支管23导通,通过正压向壶身1的内腔送水,实现自动进水。本方案的水壶具有自动进水和自动排水的双重功能,增加了水壶的便捷性,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分别通过第一密封件24和第二密封件25封闭,第一密封件24、第二密封件25处于封闭状态时在双向阀2内形成封闭空间,第一密封件24、第二密封件25分别位于封闭空间的内侧和外侧。第一密封件24位于封闭空间的内侧,当第三支管23处于负压时,即封闭空间处于负压,第一密封件24受外界压力而向封闭空间内部推开,从而使第一支管21与第三支管23连通。与此同时,第二支管22被外界压力牢牢压在封闭空间的外侧,因此处于封闭状态。当第三支管23处于正压时,即封闭空间处于正压,第一密封件24受内部压力牢牢压在封闭空间的内侧,因此第一支管21处于密封状态。与此同时,第二支管22被从封闭空间内部向外推开而导通,因此第二支管22处于与第三支管23连通的状态。从而实现封闭空间内相对于内腔呈负压或正压时,第一支管21或第二支管22交替导通。
其中,结合图3、图5,第一支管21包括:第一密封垫241,设于第一密封件24与第一支管21的开口之间。第一密封垫241提高了第一密封件24的密封性能,并且对第一密封件24抵触第一密封垫241密封时提供缓冲。
对于第一密封垫24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密封垫241为环形,且纵截面为梯形。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密封垫的纵截面为圆形、工字形或锯齿形。本实施例中,密封垫为弹性材料制成。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密封垫为PCB材料制成。
对于第一支管21的内部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支管21还包括:排水弹簧27,将第一密封件24支撑在排水弹簧27与第一密封垫241之间。排水弹簧27为第一密封件24保持密封状态提供支撑力,并且保证在排水完成后,第三支管23的负压状态消除,排水弹簧27重新恢复原状,从而推动第一密封件24重新实现密封。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排水弹簧27可选用其他弹性件。
对于第一支管21的内部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示,第一支管21还包括:托盘26,夹设于第一密封件24与排水弹簧27之间,托盘26滑动连接在第一支管21内。托盘26滑动连接在第一支管21内,同时支撑第一密封件24,对第一密封件24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撤除托盘26,仅具有排水弹簧27也能够实现支撑第一密封件24实现密封的作用。
对于托盘26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托盘26包括:基板261,一端用于支撑第一密封件24,另一端用于抵触排水弹簧27;限位壁262,设于基板261朝向第一支管21内壁的外缘上,限位壁262与第一支管21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限位壁262呈环形围绕并构成用于容纳第一密封件24和/或排水弹簧27的空间;至少一个透水间隙263,设于限位壁262上,贯穿托盘26,使限位壁262形成不完整的环形。限位壁262起到滑动限位作用,透水间隙263防止托盘26将双向阀2堵塞。本实施例中,限位壁262通过透水间隙263分隔成若干部分。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限位壁262的横截面为C形。
对于双向阀2内部结构不作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双向阀2还包括:支架28,设于第一支管21和/或第三支管23中,支撑排水弹簧27,使排水弹簧27夹设于支架28与托盘26之间。支架28连接在第一支管21或第三支管23的内壁上,对排水弹簧27形成支撑,阻止排水弹簧27随第一密封件24和托盘26一同向下运动,使排水弹簧27在第一密封件24下移时进一步发生弹性形变。其中,如图7所示,支架28中间为镂空设计,具有透水部281,使水能够顺利通过支架28。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支架28与第一支管21和/或第三支管23一体成型,从而形成用于支撑排水弹簧27的凸台。
对于第二支管22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支管22包括:第二密封垫252,设于第二支管22的内壁上,位于第二支管22连通第三支管23的开口端与第二密封件25之间。第二密封垫252提高了第二密封件25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垫252的纵截面为工字形。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二密封垫252的纵截面为圆形或锯齿形。
对于第二支管22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支管22还包括:进水弹簧251,设于第二支管22内,阻止第二密封件25打开。进水弹簧251为第二密封件25提供支撑以保证第二密封件25处于密封状态。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进水弹簧251可替换为其他弹性件。
对于第二支管22与壶身1内腔的连接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进水管道14,第二支管22通过进水管道14与壶身1的内腔相连通,进水管道14设于把手13内。进水管道14设在把手13内,节省空间,降低制造成本。如果进水管道14设在壶身1底部、或者壶身1侧面靠近底部的部位,需要考虑进水管道14本身的密封问题。并且壶身1底部的结构复杂,空间相对紧凑,不利于进一步布设进水管道14。相比之下设置在把手13上装配简单,直接连接导管即可,从而降低人工和物料成本等,又因结构比布局在壶底的位置更为简单,故其产品寿命,可靠性更高。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进水管道14设于壶身1外部,或者进水管道14连通壶身1底部。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支管22与进水管道14之间相互插接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还包括:中管51,一端用于连通第三支管23,另一端连接水泵。水泵通过中管51控制第三支管23内呈现负压或补充水形成正压。
对于第三支管23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第三支管23包括:密封块29,设于第三支管23的内壁上,中管51抵触密封块29密封。密封块29提高中管51和第三支管23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去除密封块29扔能实现中管51和第三支管23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4所示,还包括:温控器3,设于壶身1底部,双向阀2设于温控器3上。温控器3设于壶身1底部,双向阀2设在温控器3上,在温控器3通过底盖4固定在壶身1底部时,能够间接将双向阀2压紧,不但便于装配还能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结合图5,当双向阀2设置在温控器3中间时,水壶放置在底座6上进行加热烧水、以及自动进水和排水等工作。水壶在底座6上即使360°旋转,均可正常工作,符合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底座6,包括用于适配温控器3的耦合器5,耦合器5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三支管23的中管51。耦合器5与温控器3相互适配。
其中,内腔底部设有供第一支管21通过的透孔,第一支管21与透孔之间夹设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提高双向阀2,即双向阀2第一支管21与壶身1的内腔连接的一端的密封性。
工作过程:
进水过程:
向水泵发出信号,使水泵向中管51中送水,水通过中管51进入双向阀2内,从双向阀2的第三支管23进入。第二密封件25朝受水压推动而向右侧的第二支管22发生滑动,导致第二密封件25与第二密封垫25之间打开,水通过第二支管22由把手13内的进水管道进入壶身1的内腔,从而实现自动进水。于此同时,第一密封件24被水压紧紧压在第一密封垫241上,即在进水过程中第一密封件24保持密封状态。
排水过程:
向水泵发出信号,使水泵对导水通道61进行抽吸,使与导水通道61连通的中管51、以及第三支管23内呈负压状态。结合图3、图5,封闭空间内处于负压状态时,第一密封件24相对于壶身内的一侧受到的水压,大于第一密封件24朝向封闭空间一侧受到的压强。此时第一密封件24被动向下运动,排水弹簧27发生压缩,水从第一密封件24与第一密封垫241之间打开的空隙下流,从而通过中管51、导水通道11被排出。而第二密封件25朝向密封空间一侧受到的压强相对较小,被压差仅仅压在第二密封垫252上,排水过程中处于密封状态。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身(1),包括用于容纳水的内腔;
双向阀(2),包括分别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以及同时连通所述第一支管(21)与所述第二支管(22)的第三支管(23),所述第三支管(23)内相对于所述内腔呈负压或正压时,所述第一支管(21)或所述第二支管(22)交替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21)和所述第二支管(22)分别通过第一密封件(24)和第二密封件(25)封闭,所述第一密封件(24)、第二密封件(25)处于封闭状态时在所述双向阀(2)内形成封闭空间,所述第一密封件(24)、第二密封件(25)分别位于所述封闭空间的内侧和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21)包括:
第一密封垫(241),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4)与所述第一支管(21)的开口之间,适于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一支管(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21)还包括:
排水弹簧(27),将所述第一密封件(24)支撑在所述排水弹簧(27)与所述第一密封垫(24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21)还包括:
托盘(26),夹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4)与所述排水弹簧(27)之间,所述托盘(26)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管(21)内,所述托盘(26)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透水间隙(2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6)包括:
基板(261),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密封件(24),另一端用于抵触所述排水弹簧(27);
限位壁(262),设于所述基板(261)朝向所述第一支管(21)内壁的外缘上,所述限位壁(262)与所述第一支管(21)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透水间隙(263),设于所述限位壁(262)上,贯穿所述托盘(26),使所述限位壁(262)形成不完整的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壁(262)呈环形围绕并构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密封件(24)和/或所述排水弹簧(27)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阀(2)还包括:
支架(28),其上设置有透水部,设于所述第一支管(21)和/或所述第三支管(23)中,支撑所述排水弹簧(27),使所述排水弹簧(27)夹设于所述支架(28)与所述托盘(26)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22)包括:
第二密封垫(252),设于所述第二支管(22)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第二支管(22)连通所述第三支管(23)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密封件(25)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2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垫(25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22)还包括:
进水弹簧(251),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支管(22)内,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密封件(25)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水管道(14),所述第二支管(22)通过进水管道(14)与所述壶身(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水管道(14)设于把手(13)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11任一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管(51),一端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支管(23),另一端适于连接水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管(23)包括:
密封块(29),设于所述第三支管(23)的内壁上,所述中管(51)抵触所述密封块(29)密封。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10或11任一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控器(3),设于所述壶身(1)底部,所述双向阀(2)设于所述温控器(3)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6),包括用于适配所述温控器(3)的耦合器(5),所述耦合器(5)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支管(23)的中管(51)。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底部设有供所述第一支管(21)通过的透孔,所述第一支管(21)与所述透孔之间夹设有密封圈(12)。
CN201922228533.6U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水壶 Active CN211582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8533.6U CN211582655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8533.6U CN211582655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82655U true CN211582655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8533.6U Active CN211582655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82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4492A (zh) 一种水壶
CN211582655U (zh) 一种水壶
CN214258963U (zh) 盖板结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7676837B (zh) 吸油烟机
CN108402895B (zh) 一种电热水壶的进水机构
CN110897507A (zh) 一种双向进排水的液体容器及电水壶
CN114405135B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WO2022032896A1 (zh) 一种器具耦合器抽水装置以及器具耦合器
CN211434397U (zh) 一体式自动吸奶器
CN220045625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液体自动供给系统
CN210354308U (zh) 一种料理杯
CN209983308U (zh) 一种便携式宠物喂水器
CN113384135A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17207914U (zh) 水箱结构及净饮机
CN216416830U (zh) 液体加热容器
WO2022048006A1 (zh) 一种器具耦合器抽水装置以及器具耦合器
CN219500877U (zh) 一种辅水槽
CN211748852U (zh) 一种安装可靠的液体加热器
CN214094945U (zh)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CN219888228U (zh) 一种应用于小电器上的止漏水泵
CN211231711U (zh) 饮水机的阀体组件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12755274U (zh) 电热水壶
CN219813754U (zh) 一种杯具
CN220956891U (zh) 一种水龙头延伸管用的开关阀
CN219699634U (zh) 一种具有集水结构的防溢烹煮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