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6390U - 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6390U
CN211576390U CN202020373415.4U CN202020373415U CN211576390U CN 211576390 U CN211576390 U CN 211576390U CN 202020373415 U CN202020373415 U CN 202020373415U CN 211576390 U CN211576390 U CN 211576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plate
clamping
bulb
ar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34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琬
毛灵
赖东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34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6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6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6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其中,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锁紧结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并共同围成用于容纳待测温管件和感温包的容纳腔,锁紧结构具有多个锁紧位置;第一夹板的一端和第二夹板的一端翻转连接,第一夹板的另一端和第二夹板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结构在不同的锁紧位置对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包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持待测温管件和感温包,使得待测温管件和感温包之间的接触紧密且稳固;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通过具有多个锁紧位置的锁紧结构固定连接,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提高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感温包作为空调系统必备元器件,需要固定在管路上使用。目前,为降低感温包的装配难度,通常使用感温包夹将感温包与待测温管件夹持在一起,但这样的感温包夹形式单一,一种感温包夹仅适用于一种外径的待测温管件,适用范围有限,导致在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上固定感温包时,需使用多种感温包夹,增加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锁紧结构,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相对设置并共同围成用于容纳待测温管件和感温包的容纳腔,所述锁紧结构具有多个锁紧位置;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板的一端翻转连接,所述第一夹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锁紧结构在不同的所述锁紧位置对不同外径的所述待测温管件进行固定。
由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围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夹持待测温管件和感温包,使得待测温管件和感温包之间的接触紧密且稳固;第一夹板的一端和第二夹板的一端翻转连接,以便于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翻转至打开状态后,顺利容纳待测温管件和感温包,以增加装配的便利性;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远离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翻转连接的连接处的一端通过锁紧结构固定连接,方便了感温包固定装置在待测温管件上的安装,又保证了待测温管件和感温包的连接的稳固性;且锁紧结构具有多个锁紧位置,当锁紧结构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锁紧在不同的锁紧位置时,容纳腔的横截面的面积大小发生改变,以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提高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中的一个上的定位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中的另一个上的固定件;所述定位件具有多个所述锁紧位置,且所述定位件在不同的所述锁紧位置与所述固定件卡接配合。
由此,定位件具有多个锁紧位置,且定位件在不同的锁紧位置均可与固定件卡接,以实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固定连接,从而将感温包稳定地固定在待测温管件上;且定位件具有一定的长度尺寸,当定位件在不同的锁紧位置与固定件卡接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远离翻转连接处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同,以使得容纳腔的横截面的面积大小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进而提高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设有多个第一卡齿或多个定位孔的卡带,所述固定件包括凸设在所述第一夹板或所述第二夹板上的卡钩;所述卡带与所述卡钩通过所述卡钩卡入所述定位孔或卡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齿之间形成的卡槽内形成卡接配合。
由此,卡钩通过卡入定位孔或卡入相邻两个第一卡齿之间形成的卡槽内以与卡带形成卡接,以实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固定连接;且第一卡齿或定位孔设有多个,对应于锁紧结构的多个锁紧位置,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提高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插槽,所述卡钩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卡带通过所述卡带插入所述插槽形成插接配合。
由此,在卡带插入插槽内后,卡带与卡钩卡接;通过设置固定座,以对插入插槽内卡带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进一步地保证了卡带与卡钩之间的稳定连接,从而保证了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稳固连接;且由于卡钩位于插槽内,使得固定座可对卡钩进行保护,以防止卡钩在感温包固定装置的搬运或移动过程中受到碰撞而损坏。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拱形板和第二拱形板,所述第二夹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拱形板和第四拱形板;所述第一拱形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拱形板的一端翻转连接,所述第二拱形板远离所述第一拱形板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拱形板远离所述第三拱形板的一端通过所述锁紧结构固定连接。
由此,第二拱形板、第一拱形板、第三拱形板、第四拱形板依次连接,且第一拱形板与第二拱形板一体成型,第三拱形板与第四拱形板一体成型,以便于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生产制造;第一拱形板的一端和第三拱形板的一端翻转连接,以实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翻转连接;第二拱形板和第四拱形板通过锁紧结构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固定连接,方便了感温包固定装置在待测温管件上的安装,且保证了待测温管件和感温包的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感温包的第一空腔和用于容纳所述待测温管件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拱形板的开口与所述第三拱形板的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拱形板和所述第三拱形板围成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拱形板的开口与所述第四拱形板的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拱形板和所述第四拱形板围成所述第二空腔。
由此,第一拱形板的开口与第三拱形板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围成用于容纳感温包的第一空腔,使得感温包被稳定地夹持在第一拱形板与第三拱形板之间;第二拱形板的开口与第四拱形板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围成用于容纳待测温管件的第二空腔,使得待测温管件被稳定地夹持在第二拱形板与第四拱形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由此,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连通,以便于在感温包固定装置容纳感温包和待测温管件后,感温包与待测温管件在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连通处相互贴合,从而便于感温包对待测温管件的温度进行检测。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翻转连接处设有减薄结构,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通过所述减薄结构形成翻转连接。
由此,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一体成型,以便于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生产制造;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连接处设有减薄结构,由于减薄结构具有弹性,方便了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翻转,保证了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且无需使用其它零件来实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连接、翻转,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对感温包与待测温管件之间的连接、固定更加地便利。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板和/或所述第二夹板的内壁上凸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待测温管件过盈配合。
由此,通过设置凸起结构,使得容纳腔在容纳感温包以及待测温管件后,凸起结构与感温包、待测温管件抵接,起到对待测温管件的过盈卡紧作用,以防止感温包固定装置沿待测温管件方向滑动松脱以及防止感温包固定装置沿待测温管件周向滑动松脱的作用,保证了感温包与待测温管件的稳定连接。
可选地,感温包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或所述第二夹板端部的限位结构,且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翻转连接的连接处;当所述感温包安装至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感温包的端部接触。
由此,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一拱形板和/或第三拱形板的端部,用于对感温包进行限位;且使得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翻转至打开状态时,限位结构始终与容纳在第一空腔内的感温包的端部相抵接,以保证感温包不会从第一空腔滑出,保障了将感温包固定在待测温管件的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和/或限位卡钩;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端部,所述限位卡钩凸出所述容纳腔的端部设置。
由此,限位板与限位卡钩均用于抵接感温包的端部,以防止感温包从第一空腔中滑出;限位板位于容纳腔的端部,其朝向感温包的一侧的侧面与感温包的端部贴合,以便于稳定地对感温包进行限位;在第一空腔的轴线方向上,限位卡钩凸出容纳腔的端部设置,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以容纳长度尺寸大于第一空腔的感温包,增加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翻转连接处的端部设有所述限位卡钩,且所述限位卡钩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中的另一个与所述限位卡钩之间具有间隙。
由此,在感温包固定装置设置限位卡钩的一端处,限位卡钩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中的另一个之间具有间隙,以防止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对翻转时,限位卡钩与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干涉,阻碍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相对翻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温包固定装置与待测温管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温包固定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夹板;11-第一拱形板;12-第二拱形板;2-第二夹板;21-第三拱形板;22-第四拱形板;3-锁紧结构;31-卡带;311-第一卡齿;32-卡钩;33-固定座;331-插槽;4-容纳腔;41-第一空腔;42-第二空腔;5-减薄结构;6-凸起结构;61-第二卡齿;7-限位结构;71-限位板;72-限位卡钩;721-导向斜面;8-待测温管件;9-感温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高”、“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且本文中设置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向,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向,Y轴的正向代表前方向,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向,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和锁紧结构3,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相对设置并共同围成用于容纳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的容纳腔4,锁紧结构3具有多个锁紧位置;第一夹板1的一端和第二夹板2的一端翻转连接,第一夹板1的另一端和第二夹板2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结构3在不同的锁紧位置对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8进行固定。
感温包固定装置用于将感温包9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具体地,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围成容纳腔4,容纳腔4用于夹持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使得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之间的接触紧密且稳固;第一夹板1的一端和第二夹板2的一端翻转连接,第一夹板1的另一端和第二夹板2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以将感温包9稳固地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第一夹板1位于下方(图1中Z轴负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夹板2位于下方的端部翻转连接,以便于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至打开状态后,顺利容纳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以增加装配的便利性;其中,翻转连接为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可以绕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的翻转连接的连接处转动,打开状态为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通过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的一端在解除连接后,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绕两者翻转连接的连接处翻转,直至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的固定连接端(即第一夹板1或第二夹板2的远离翻转连接的连接处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能够顺利容纳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时的状态,相应地,闭合状态为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位于远离翻转连接的连接处的端部通过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在一起时的状态。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通过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远离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的连接处的一端通过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如此,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至打开状态后,先将感温包9从上至下方向(即沿图1中Z轴负方向)装入感温包固定装置内;再将待测温管件8从上至下方向装入感温包固定装置内,也就是将感温包固定装置从下至上方向(即沿图1或图2中Z轴正方向)套设在待测温管件8上,完成感温包固定装置对感温包9与待测温管件8的容纳;然后将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至闭合状态,以实现感温包9与待测温管件8之间的连接,从而将感温包9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这样,既方便了感温包固定装置在待测温管件8上的安装,又保证了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的连接的稳固性。
锁紧结构3具有多个锁紧位置,当锁紧结构3将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锁紧在不同的锁紧位置时,容纳腔4的横截面(即容纳腔4被图1中YZ平面截断时所露出的面)的面积大小发生改变,以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8;具体的,锁紧结构3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远离翻转连接处的端部,由于锁紧结构3具有一定的长度尺寸,在锁紧结构3位于不同的锁紧位置,锁紧结构3的长度尺寸发生改变,导致第一夹板1上远离与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处的一端和第二夹板2上远离与第一夹板1翻转连接处的一端之间的间距改变,以使得容纳腔4的横截面的面积大小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8,进而提高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相对于现有的感温包9的固定方式而言,通过设置感温包固定装置来连接固定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在感温包9和待测温管件8装入感温包固定装置之后直接使用锁紧结构3连接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以将感温包9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省去了将感温包固定装置焊接在待测温管件8上以及使用线扎将感温包固定装置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的步骤,使得将感温包9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的安装工序变得简洁,即简化了感温包9的安装步骤,降低了感温包9的装配难度;而且,通过设置具有多个锁紧位置的锁紧结构3,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8,从而提高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远离锁紧结构3的一端可以是固定连接(比如一体成型),为便于描述,下面以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一体成型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远离锁紧结构3的一端一体成型,也就是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为一个整体,以便于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制造成型,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的翻转连接通过感温包固定装置自身的弹性实现,具体地,由于感温包固定装置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等具有弹性的材质,使得在一定程度内,感温包固定装置通过在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远离锁紧结构3的连接处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相对翻转,以便于感温包固定装置容纳待测温管件8与感温包9;如此,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翻转连接不需额外的连接零件,节省了资源。
可选地,锁紧结构3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中的一个上的定位件(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中的另一个上的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定位件具有多个锁紧位置,且定位件在不同的锁紧位置与固定件卡接配合。
锁紧结构3设置在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的远离翻转连接处的一端,用于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定位件设置在第一夹板1上,将固定件设置在第二夹板2上,还可以将定位件设置在第二夹板2上,将固定件设置在第一夹板1上;定位件具有多个锁紧位置,且定位件在不同的锁紧位置均可与固定件卡接,以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的固定连接,从而将感温包9稳定地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且定位件具有一定的长度尺寸,当定位件在不同的锁紧位置与固定件卡接时,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的远离翻转连接处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同,以使得容纳腔4的横截面的面积大小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8,进而提高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3可设有多个,即定位件与固定件设有多个,以进一步保证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定位件包括设有多个第一卡齿311或多个定位孔(图中未示出)的卡带31,固定件包括凸设在第一夹板1或第二夹板2上的卡钩32;卡带31与卡钩32通过卡钩32卡入定位孔或卡入相邻两个第一卡齿311之间形成的卡槽内形成卡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卡带31设置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中的一个上,卡钩32设置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中的另一个上;卡带31与卡钩32之间通过卡钩32卡入定位孔或卡入相邻两个第一卡齿311之间形成的卡槽内形成卡接,以实现定位件与固定件之间的卡接;具体地,卡带31上均匀分布(等间距分布)地设有多个第一卡齿311或多个定位孔;当卡带31上设有多个第一卡齿311时,多个第一卡齿311均匀分布(等间距分布)地凸设在卡带31上,且多个第一卡齿311的轴线均互相平行;第一卡齿311沿容纳腔4的轴线方向延伸至卡带31位于容纳腔4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且第一卡齿311在图1中YZ平面上的正投影呈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如此,以便于相邻两个第一卡齿311之间形成卡槽;第一卡齿311凸设在卡带31朝向容纳腔4的一侧,以便于卡钩32与相邻两个第一卡齿311之间形成的卡槽卡接,从而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的固定连接,将感温包9稳定地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由于第一卡齿311设有多个,因此卡带31上的相邻两个第一卡齿311之间形成的卡槽同样具有多个,卡钩32卡入每个卡槽时与锁紧结构3的每个锁紧位置相对应,以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8。当卡带31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时,多个定位孔均匀分布(等间距分布)地设置在卡带31上,且定位孔与卡钩32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卡钩32插入定位孔,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的固定连接,以将感温包9稳定地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由于定位孔设有多个,卡钩32卡入每个定位孔时与锁紧结构3的每个锁紧位置相对应,以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8;提高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应范围。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固定件还包括固定座33,固定座33上设有插槽331,卡钩32位于插槽331内;固定座33与卡带31通过卡带31插入插槽331形成插接配合。
固定座33上设有插槽331,卡钩32位于插槽331内,且卡带31与插槽331插接配合。在卡带31插接在插槽331内后,卡钩32卡入卡带31上的定位孔内或卡入卡带31上相邻两个第一卡齿311之间形成的卡槽内形成卡接,通过设置固定座33,使得固定座33对插接在插槽331内的卡带31进行在Z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的限位,以进一步提升卡带31与卡钩3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从而将感温包9稳固地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且由于卡钩32位于插槽331内,使得固定座33可对卡钩32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卡钩32在感温包固定装置的搬运或移动过程中受到碰撞而损坏。
具体地,当卡带31上设有多个第一卡齿311时,卡钩32与第一卡齿311相对设置,即当第一卡齿311设置在卡带31朝向容纳腔4的一侧时,卡钩32的一端设置在插槽331的位于下方(即图3中Z轴负方向)的槽壁上,另一端朝向卡带31延伸;当第一卡齿311设置在卡带31背离容纳腔4的一侧时,卡钩32的一端设置在插槽331的位于上方(即图3中Z轴正方向)的槽壁上,另一端朝向卡带31延伸。在卡带31穿过插槽331后,卡钩32卡入相邻两个第一卡齿311之间形成的卡槽内;通过卡钩32与卡带31的类似于扎带的卡接,以形成卡带31与固定座33之间的卡接,以避免卡带31从插槽331内脱出,从而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的固定连接,以进一步保证将感温包9稳定地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由于第一卡齿311设有多个,因此卡带31上的相邻两个第一卡齿311之间形成的卡槽同样具有多个,卡钩32卡入每个卡槽时与锁紧结构3的每个锁紧位置相对应,以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8。当卡带31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时,卡钩32的一端设置在插槽331的位于上方或下方的槽壁上,另一端朝向卡带31延伸,通过卡钩32插入定位孔内,实现锁紧结构3对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将感温包9稳定地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且通过固定座33对插接在插槽331内的卡带31进行在Z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的限位,进一步地提升了卡带31与卡钩3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由于定位孔设有多个,卡钩32卡入每个定位孔时与锁紧结构3的每个锁紧位置相对应,以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8,提高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应范围。通过设置固定座33,不仅提升了卡带31与卡钩32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同时对凸设在第一夹板1或第二夹板2上的卡钩32起到了保护作用。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夹板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拱形板11和第二拱形板12,第二夹板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拱形板21和第四拱形板22;第一拱形板11的一端和第三拱形板21的一端翻转连接,第二拱形板12远离第一拱形板11的一端和第四拱形板22远离第三拱形板21的一端通过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
第二拱形板12、第一拱形板11、第三拱形板21、第四拱形板22依次连接,且第一拱形板11与第二拱形板12一体成型,第三拱形板21与第四拱形板22一体成型,以便于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生产制造;且第二拱形板12、第一拱形板11、第三拱形板21以及第四拱形板22均呈弧形板状,也就是说,第二拱形板12、第一拱形板11、第三拱形板21、第四拱形板22在垂直于第一拱形板11的轴线的平面(即图1中YZ平面)上的正投影均呈弧形,以便于夹持住呈圆柱状的感温包9和待测温管件8;第一拱形板11的一端和第三拱形板21的一端翻转连接,以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翻转连接,以便于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至打开状态后,顺利容纳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以增加装配的便利性;第二拱形板12和第四拱形板22通过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拱形板12远离第一拱形板11的一端和第四拱形板22远离第三拱形板21的一端通过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方便了感温包固定装置在待测温管件8上的安装,且保证了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的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在上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一体成型的基础之上,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一体成型,如此,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之间的翻转连接由具有弹性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发生弹性形变实现。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容纳腔4包括用于容纳感温包9的第一空腔41和用于容纳待测温管件8的第二空腔42;第一拱形板11的开口与第三拱形板21的开口相对设置,且第一拱形板11和第三拱形板21围成第一空腔41;第二拱形板12的开口与第四拱形板22的开口相对设置,且第二拱形板12和第四拱形板22围成第二空腔42。
第一拱形板11的开口与第三拱形板21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围成用于容纳感温包9的第一空腔41;第二拱形板12的开口与第四拱形板22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围成用于容纳待测温管件8的第二空腔42;其中,第一拱形板11围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具有敞开的三个槽口,分别是第一凹槽位于感温包固定装置的轴线方向(即图1中X轴方向)上的两个槽口以及第一凹槽朝向第三拱形板21的方向(即图1中Y轴负方向)的一个槽口,其中第一凹槽朝向第三拱形板21的方向的槽口即为第一拱形板11的开口;类似地,第三拱形板21围成第三凹槽,第三凹槽朝向第一拱形板11的方向(即图1中Y轴正方向)的槽口即为第三拱形板21的开口;第二拱形板12围成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朝向第四拱形板22的方向(即图1中Y轴负方向)的槽口即为第二拱形板12的开口;第四拱形板22围成第四凹槽,第四凹槽朝向第二拱形板12的方向(即图1中Y轴正方向)的槽口即为第四拱形板22的开口;如此,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组成第一空腔41,使得感温包9被稳定地夹持在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之间;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组成第二空腔42,使得待测温管件8被稳定地夹持在第二拱形板12与第四拱形板22之间。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空腔41与第二空腔42连通。
容纳腔4的第一空腔41与第二空腔42连通,以便于在感温包固定装置容纳感温包9和待测温管件8后,感温包9与待测温管件8能够在第一空腔41与第二空腔42的连通处相互贴合,从而便于感温包9对待测温管件8的温度进行检测。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一体成型,且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处设有减薄结构5,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通过减薄结构5形成翻转连接。
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一体成型,方便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生产制造;减薄结构5具有一定弹性,方便了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相对翻转,保证了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且无需使用其它零件来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连接、翻转,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对感温包9与待测温管件8之间的连接、固定更加地便利。
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一夹板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拱形板11和第二拱形板12,第二夹板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拱形板21和第四拱形板22的基础之上,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一体成型,减薄结构5设置在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的连接处,第一拱形板11和第三拱形板21通过减薄结构5形成翻转连接。一体成型的第一拱形板11和第三拱形板21,方便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生产制造;在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的连接处设置减薄结构5,减薄结构5具有弹性,用于实现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之间的翻转连接;具体地,减薄结构5在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的连接处的中间位置的厚度最小,也就是在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翻转至闭合状态时,减薄结构5围成V形凹槽,如此,由于感温包固定装置材料为塑料或金属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使得在一定程度内,减薄结构5通过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之间的相对翻转,避免了在未设置减薄结构5时,因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的翻转连接的连接处的厚度过大而不易于翻转;而且,减薄结构5与第一拱形板11以及第三拱形板21是一体成型的,保证了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且无需使用其它零件来实现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之间的连接、翻转,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对感温包9与待测温管件8之间的连接、固定更加地便利。
可选地,第一夹板1上设有转轴和轴孔中的一个,第二夹板2上设有转轴和轴孔中的另一个;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通过转轴和轴孔形成翻转连接。
区别于上述的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通过设置减薄结构5来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连接、翻转,还可以在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转轴与轴孔(图中未示出)来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连接、翻转;具体地,第一夹板1上远离锁紧结构3的一端设有转轴和轴孔中的一个,第二夹板2上远离锁紧结构3的一端设有转轴和轴孔中的另一个;如此,通过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中的一个上设置转轴,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中的另一个上设置轴孔,使得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翻转连接由转轴与轴孔的转动连接实现;转轴与轴孔的设置,使得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的角度更大,以便于容纳待测温管件8。
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一夹板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拱形板11和第二拱形板12,第二夹板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拱形板21和第四拱形板22的基础之上,第一拱形板11上设有转轴和轴孔中的一个,第三拱形板21上设有转轴和轴孔中的另一个;第一拱形板11和第三拱形板21通过转轴和轴孔形成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翻转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拱形板11和第三拱形板21中的一个上设置转轴,在第一拱形板11和第三拱形板21中的另一个上设置轴孔,使得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之间的翻转连接由转轴与轴孔的转动连接实现;转轴与轴孔的设置,相对于上述的减薄结构5而言,可使得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之间翻转的角度更大,以便于容纳待测温管件8,且转轴与轴孔的转动连接,保证了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之间翻转的耐久性,从而保证了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多次使用。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夹板1和/或第二夹板2的内壁上凸设有凸起结构6,容纳腔4通过凸起结构6与待测温管件8过盈配合。
凸起结构6包括凸设在第一夹板1和/或第二夹板2的内壁上且均匀分布(等间距分布)的多个卡齿、凸点和凸包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卡齿呈条状,凸点、凸包呈块状,且凸点、凸包和卡齿均用于与感温包9或待测温管件8抵接。为便于描述,下面以凸起结构6为第二卡齿61进行举例说明,第一夹板1和/或第二夹板2的内壁上均匀分布(等间距分布)地设有多个第二卡齿61,即第一夹板1和/或第二夹板2的朝向容纳腔4的一侧的侧面上均匀分布地设有多个第二卡齿61;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卡齿61可以仅设置在第一夹板1的内壁上,还可以仅设置在第二夹板2的内壁上,又可以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的内壁上均设置多个第二卡齿61。为保证感温包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优选为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的内壁上均设置多个第二卡齿61。通过设置第二卡齿61,使得容纳腔4在容纳感温包9以及待测温管件8后,第二卡齿61与感温包9、待测温管件8的外表面抵接,且第二卡齿61沿容纳腔4的轴线方向延伸至第一夹板1或第二夹板2的两端,以保证第二卡齿61与感温包9或待测温管件8的外表面有效接触,从而卡紧感温包9、待测温管件8;具体地,第二卡齿61凸出第一夹板1或第二夹板2的朝向容纳腔4的一侧的侧面设置,其在垂直于容纳腔4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即在图1中的YZ平面上的正投影)呈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通过设置第二卡齿61来与感温包9、待测温管件8的外表面相抵接,以起到对感温包9、待测温管件8的过盈卡紧作用,即在感温包9(待测温管件8)所在的第一空腔41(第二空腔42)内,位于垂直感温包9(待测温管件8)轴线的直线上的两个第二卡齿61之间的最小距离略小于感温包9(待测温管件8)的外径,由于感温包固定装置为塑料或金属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在容纳感温包9和待测温管件8后将感温包9和待测温管件8卡紧,以防止感温包固定装置沿待测温管件8轴线方向(即沿图2中X轴方向)滑动松脱,同时还可以防止感温包固定装置沿待测温管件8周向滑动松脱的作用,保证了感温包9与待测温管件8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由于感温包9相对于待测温管件8较为脆弱,可仅在第二拱形板12与第四拱形板22的内壁上设置凸起结构6,用于感温包固定装置对待测温管件8的过盈卡紧。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板1和/或第二夹板2端部的限位结构7,且限位结构7位于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的连接处;当感温包9安装至容纳腔4内时,限位结构7与感温包9的端部接触。
限位结构7设置在第一拱形板11和/或第三拱形板21的端部,用于对感温包9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同时对感温包9的两端进行限位,感温包固定装置的两端中的每一端均至少设置一个限位结构7;可以将限位结构7仅设置在第一拱形板11的两端,还可以将限位结构7仅设置在第三拱形板21的两端,又可以在第一拱形板11和第三拱形板21的端部均设置限位结构7;如此,以实现对感温包9的限位,防止感温包9从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端部脱离容纳腔4,以保证将感温包9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
进一步地,由于限位结构7与感温包9的端部抵接以对感温包9进行限位;优选为将限位结构7设置在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的翻转连接的连接处的端部及附近,也就是将限位结构7设置在第一拱形板11与第三拱形板21的翻转连接的连接处的端部及附近,以使得在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翻转至打开状态时,限位结构7始终与容纳在第一空腔41内的感温包9的端部相抵接,以保证感温包9不会从第一空腔41滑出,保障了将感温包9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的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限位结构7包括限位板71和/或限位卡钩72;限位板71位于容纳腔4的端部,限位卡钩72凸出容纳腔4的端部设置。
限位板71或限位卡钩72设置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处的两端,或者,限位板71和限位卡钩72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处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限位结构7,可以在感温包固定装置的两端仅设置限位板71,还可以在感温包固定装置的两端仅设置限位卡钩72,又可以是在感温包固定装置的两端中的一端设置限位板71,另一端设置限位卡钩72;限位板71与限位卡钩72均用于与感温包9的端部抵接,以防止感温包9从第一空腔41中滑出;具体地,限位板71呈板状结构,其设置在容纳腔4的端部处,并与感温包9端部的抵接处形成面面接触;在第一空腔41的轴线方向(即图1中X轴方向)上,限位卡钩72凸出容纳腔4的端部设置,使得限位卡钩72用于与感温包9端部抵接的一侧的侧面与容纳腔4的端部具有一定距离,从而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以容纳长度尺寸大于第一空腔41的感温包9,扩大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且限位卡钩72类似L形结构,L形结构的一端与第一夹板1或第二夹板2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感温包9抵接。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7优选为与第一拱形板11或第三拱形板21一体成型,以便于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生产制造,以及保证感温包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限位板71的一端与第一拱形板11或第三拱形板21连接,另一端则朝向第一空腔41的端部的中心延伸,以便于限位板71朝向第一空腔41的一侧的侧面与感温包9的端部相抵接,从而使得限位板71与感温包9端部的抵接处形成面面接触,以实现限位板71对感温包9的限位作用。限位卡钩72远离第一空腔41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721,导向斜面721与感温包9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便于导向斜面721在感温包9沿第一空腔41的轴向(即沿第一空腔41的轴线方向,也就是沿图2中的X轴方向)装入第一空腔41时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地,区别于上述的感温包9从上至下方向(即沿图2中的Z轴负方向)装入感温包固定装置内,感温包9还可以沿第一空腔41的轴向装入感温包固定装置内。由于限位卡钩72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将感温包9沿第一空腔41的轴向插入第一空腔41内时,感温包9的端部先与限位卡钩72上的导向斜面721接触,在感温包9沿第一空腔41的轴向装入的过程中,感温包9对限位卡钩72的设有导向斜面721的一端施加压力,迫使限位卡钩72的该端部向远离第一空腔41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以便于感温包9顺利装入第一空腔41内,此过程中,感温包9的外壁与导向斜面721保持接触,导向斜面721在感温包9装入第一空腔41的过程中起到对感温包9的引导作用,以便于感温包9的顺利装配;在感温包9插入第一空腔41内后,由于感温包9不再与限位卡钩72的导向斜面721接触,限位卡钩72在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形变,以使得限位卡钩72朝向第一空腔41的端面与感温包9的端部抵接,以实现对感温包9的限位作用。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处的端部设有限位卡钩72,且限位卡钩72设置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中的一个上,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中的另一个与限位卡钩72之间具有间隙。
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处的端部设有限位卡钩72,为避免限位板71与限位卡钩72干涉,可以是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处的两端均设置限位卡钩72,还可以是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处的两端中的一端设置限位卡钩72,另一端设置限位板71;在感温包固定装置设置限位卡钩72的一端处,限位卡钩72与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中的另一个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地,当限位卡钩72位于第一夹板1上时,限位卡钩72远离第一夹板1的一侧与第二夹板2间具有间隙,当限位卡钩72位于第二夹板2上时,限位卡钩72远离第二夹板2的一侧与第一夹板1间具有间隙,如此设置,以防止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相对翻转时,限位卡钩72与第一夹板1或第二夹板2干涉,阻碍到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之间的相对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感温包固定装置来将感温包9固定在待测温管件8上,具体地,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围成容纳腔4,容纳腔4用于夹持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使得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之间的接触紧密且稳固;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的一端翻转连接,以便于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翻转至打开状态后,顺利容纳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以增加装配的便利性;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通过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保证了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的连接的稳固性;而且,通过设置具有多个锁紧位置的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可容纳具有不同外径的待测温管件8,从而提高了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和锁紧结构(3),所述第一夹板(1)和所述第二夹板(2)相对设置并共同围成用于容纳待测温管件(8)和感温包(9)的容纳腔(4),所述锁紧结构(3)具有多个锁紧位置;所述第一夹板(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板(2)的一端翻转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板(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锁紧结构(3)在不同的所述锁紧位置对不同外径的所述待测温管件(8)进行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1)和所述第二夹板(2)中的一个上的定位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1)和所述第二夹板(2)中的另一个上的固定件;所述定位件具有多个所述锁紧位置,且所述定位件在不同的所述锁紧位置与所述固定件卡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设有多个第一卡齿(311)或多个定位孔的卡带(31),所述固定件包括凸设在所述第一夹板(1)或所述第二夹板(2)上的卡钩(32);所述卡带(31)与所述卡钩(32)通过所述卡钩(32)卡入所述定位孔或卡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齿(311)之间形成的卡槽内形成卡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固定座(33),所述固定座(33)上设有插槽(331),所述卡钩(32)位于所述插槽(331)内;所述固定座(33)与所述卡带(31)通过所述卡带(31)插入所述插槽(331)形成插接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拱形板(11)和第二拱形板(12),所述第二夹板(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拱形板(21)和第四拱形板(22);所述第一拱形板(1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拱形板(21)的一端翻转连接,所述第二拱形板(12)远离所述第一拱形板(11)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拱形板(22)远离所述第三拱形板(21)的一端通过所述锁紧结构(3)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4)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感温包(9)的第一空腔(41)和用于容纳所述待测温管件(8)的第二空腔(42);所述第一拱形板(11)的开口与所述第三拱形板(21)的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拱形板(11)和所述第三拱形板(21)围成所述第一空腔(41);所述第二拱形板(12)的开口与所述第四拱形板(22)的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拱形板(12)和所述第四拱形板(22)围成所述第二空腔(4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41)与所述第二空腔(42)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与所述第二夹板(2)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夹板(1)与所述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处设有减薄结构(5),所述第一夹板(1)和所述第二夹板(2)通过所述减薄结构(5)形成翻转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和/或所述第二夹板(2)的内壁上凸设有凸起结构(6),所述容纳腔(4)通过所述凸起结构(6)与所述待测温管件(8)过盈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1)和/或所述第二夹板(2)端部的限位结构(7),且所述限位结构(7)位于所述第一夹板(1)与所述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的连接处;当所述感温包(9)安装至所述容纳腔(4)内时,所述限位结构(7)与所述感温包(9)的端部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7)包括限位板(71)和/或限位卡钩(72);所述限位板(71)位于所述容纳腔(4)的端部,所述限位卡钩(72)凸出所述容纳腔(4)的端部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和所述第二夹板(2)翻转连接处的端部设有所述限位卡钩(72),且所述限位卡钩(72)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1)和所述第二夹板(2)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夹板(1)和所述第二夹板(2)中的另一个与所述限位卡钩(72)之间具有间隙。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
CN202020373415.4U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576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3415.4U CN211576390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3415.4U CN211576390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6390U true CN211576390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27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3415.4U Active CN211576390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63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2952A (zh) * 2023-10-12 2023-11-17 四川鑫业纸业有限公司 外接式温度检测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2952A (zh) * 2023-10-12 2023-11-17 四川鑫业纸业有限公司 外接式温度检测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08381B2 (ja) 集束ホース用ワンタッチ接続装置
JP2014527721A (ja) ウェハー搬送器
CN211576390U (zh) 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US20050175066A1 (en) Thermal sensor and thermal sensor housing mechanism
JP4895719B2 (ja) 連結具
JPH06176835A (ja) Icキャリア
KR20180048378A (ko) 냉각파이프용 수커넥터 및 연결시스템
TW200836660A (en) Sheet attaching instrument
JP3639224B2 (ja) 配線・配管材の固定具
CN211668654U (zh) 一种感温包夹及空调器
JPH11126649A (ja) キャップ部材のロック構造
US20060032070A1 (en) Micro tool alig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1926809A (zh) 插座端子以及插座連接器
JPH11101380A (ja) 集束ホース用ワンタッチ接続装置
US9956865B2 (en) Replaceable pin system for in-vehicle component
WO2021235059A1 (ja) ホースクランプの保持解除部材及びホース締結装置
TWI764617B (zh) 用於電子裝置之固定器(八)
JP4496124B2 (ja) 複数の配管を固定するトグルピン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07215353A (ja) 取付具
JP2705662B2 (ja) ケーブル束線構造
CN217817343U (zh) 固定卡扣以及空调器
JP2002005338A (ja) チューブクランプ
JPH08178134A (ja) ベルトクリップ
CN215104104U (zh) 吊挂式衣夹
JP3221944U (ja) 携帯機器用物品取付け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