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3931U - 一种卡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3931U
CN211573931U CN202020165571.1U CN202020165571U CN211573931U CN 211573931 U CN211573931 U CN 211573931U CN 202020165571 U CN202020165571 U CN 202020165571U CN 211573931 U CN211573931 U CN 211573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joint
connecting plate
clamp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55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成龙
兴龙
闫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55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3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3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3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卡接结构包括:卡座,所述卡座上设有卡接口;卡子,所述卡子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在待安装面上;卡子本体,所述卡子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相连,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接面以用于穿过所述卡接口,所述卡子本体邻近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为卡接部以用于止抵所述卡接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卡接结构,通过在卡子上设置卡接面和卡接部,卡子通过卡接面插入卡座的卡接口,并通过卡接部固定,该卡接结构不仅能够满足盲装的需求,而且卡接后可靠性高、强度高、便于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越野车外饰总成零件安装拆卸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满足了车辆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卡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客户对汽车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内外饰正是用户重点关注的部分。多数内外饰塑料件需要通过卡接的形式进行安装匹配,其中,塑料件与钣金件的卡接形式比较成熟和普遍,而塑料件与塑料件的卡接形式比较少,若需要在盲装的条件下,零件的安装卡接到位和可靠性就更难以保证。若不能形成有效卡接,将会导致零件出现松脱、脱落或匹配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感知,降低产品竞争力。
目前,汽车外饰塑料件与塑料件卡接形式有门形卡、卡勾等形式,但这种卡接形式常适用于分总成安装件,可视操作,且不方便拆卸,结构强度上也相对较弱。而相对于总成安装的卡接结构,常用的塑料件间卡接结构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卡接结构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卡接结构,包括:
卡座,所述卡座上设有卡接口;卡子,所述卡子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在待安装面上;卡子本体,所述卡子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相连,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接面以用于穿过所述卡接口,所述卡子本体邻近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为卡接部以用于止抵所述卡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卡座包括:
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设在所述固定部上;
卡座本体,所述卡座本体形成为内部限定有腔室且两端敞开的壳体,所述卡座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配合部相连以用于套设在所述卡子本体上,另一端形成为所述卡接口以用于与所述卡接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形成为板体,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分别向一侧弯折以形成弯折部。
进一步地,所述卡子本体包括:
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沿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固定部宽度方向相对间隔地设在两个所述弯折部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相连;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横截面形成为倒V字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形成为卡接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卡接部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自一端向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板自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的一端向其中部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另一端的宽度。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卡接部的横截面分别形成为朝向相对方向凹陷的V字形,每个所述卡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卡座本体包括:
两个第一板体,两个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形成为自上端向下端宽度逐渐增大的平面板体;
两个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板体形成为自上端向下端宽度逐渐增大的平面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邻的两边分别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端限定出所述卡接口。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端邻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矩形缺口,一个所述第二板体上两个所述缺口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卡座和所述卡子分别为塑料材料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卡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结构,通过在卡子上设置卡接面和卡接部,卡子通过卡接面插入卡座的卡接口,并通过卡接部固定,该卡接结构不仅能够满足盲装的需求,而且卡接后可靠性高、强度高、便于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越野车外饰总成零件安装拆卸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满足了车辆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一个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卡子的第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卡座的第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卡座的第二个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卡座的第三个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卡座的第四个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卡子的第二个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卡子的第三个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卡子的第四个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结构的卡子的第五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卡接结构100;
卡座10;配合部11;第一板体121;第二板体122;卡座本体12;
卡子20;卡子本体21;第一连接板211;第二连接板212;卡接部213;固定部22;
产品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结构100。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结构100包括卡座10和卡子20。
具体而言,卡座10上设有卡接口,卡子20包括固定部22和卡子本体21,固定部22用于固定在待安装面上,卡子本体21的一端与固定部22相连,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接面以用于穿过卡接口,卡子本体21邻近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为卡接部213以用于止抵卡接口。
换言之,卡接结构100主要由卡座10和卡子20组成,其中,卡子20包括固定部22和卡子本体21,固定部22通过热熔焊针刺焊与产品200的待安装面固定在一起,卡子本体2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部22上,卡子本体21另一端设有倾斜的卡接面,该卡接面起到导向的作用,卡接面便于卡子本体21的另一端穿过卡接口,便于卡子20与卡座10配合,能够满足盲装的需求,卡接部213可以避免卡子本体21从卡接口内滑出,起到固定作用,该卡接结构100强度高,可靠性高。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结构100,通过在卡子20上设置卡接面和卡接部213,卡子20通过卡接面插入卡座10的卡接口,并通过卡接部213固定,该卡接结构100不仅能够满足盲装的需求,而且卡接后可靠性高、强度高、便于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越野车外饰总成零件安装拆卸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满足了车辆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卡座10包括配合部11和卡座本体12。
具体地,配合部11用于设在固定部22上,卡座本体12形成为内部限定有腔室且两端敞开的壳体,卡座本体12的一端与配合部11相连以用于套设在卡子本体21上,另一端形成为卡接口以用于与卡接部213配合。
换言之,卡座10主要由配合部11和卡座本体12组成,其中,配合部11可以根据具体的工况需求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当卡座本体12与卡子20配合时,配合部11可以搭在固定部22上,卡座本体12的两端分别敞开,卡座本体12可以套设在卡子本体21上,卡座本体12的另一端形成为卡接口,卡子本体21的另一端突出卡接口,该卡座10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可选地,固定部22形成为板体,固定部22的两端分别向一侧弯折以形成弯折部,配合部11的两端可以放置在弯折部上,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22可以根据具体的工况需求加工成不同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卡子本体21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211和第二连接板212。
具体而言,两个第一连接板211分别沿固定部2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固定部22宽度方向相对间隔地设在两个弯折部之间,两个第一连接板211的一端分别与固定部22的一侧相连,第二连接板212的横截面形成为倒V字形,第二连接板212的两侧形成为卡接面,第二连接板2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板211的另一端相连,卡接部213设在第二连接板212与第一连接板211的连接处。
换句话说,第一连接板211可以形成为梯形板等形状,两个第一连接板211相互平行且相对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板212形成为倒V字形板,第二连接板212的两端分别通过卡接部213与第一连接板211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211自一端向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二连接板212自与第一连接板211相连一端向其中部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二连接板212一端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板211另一端的宽度,也就是说,卡子本体21自上端向下端的宽度逐渐减小,便于安装。
优选地,两个卡接部213的横截面分别形成为朝向相对方向凹陷的V字形,每个卡接部2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212的一端和第一连接板211的另一端相连。
也就是说,卡接部213形成为横向设置的V字形,其中,卡接部213与第一板体121相连的一端长度大于卡接部213与第二板体122相连一端的长度,即该V字形是不对称的结构,便于卡接卡座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卡子本体21为一体成型件,一体成型件结构稳固,便于加工。
优选地,卡座本体12包括两个第一板体121和两个第二板体122。
具体而言,两个第一板体121沿第一连接板211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第一板体121形成为自上端向下端宽度逐渐增大的平面板体,两个第二板体122沿第一连接板211的宽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第二板体122形成为自上端向下端宽度逐渐增大的平面板体,第二板体122与第一板体121相邻的两边分别相连,第二板体122与第一板体121的上端限定出卡接口。
换言之,卡座本体12主要由两个第一板体121和两个第二板体122组成,卡子本体21大致形成为四棱台形状,第二板体122的长度大于第一板体121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一板体121和第二板体122限定出的卡接口大致为长方形,该卡座本体12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优选地,两个第二板体122上端邻近第一板体121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矩形缺口,一个第二板体122上两个缺口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连接板212的长度。
也就是说,在同一第二板体122的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缺口可以使第二板体122位于两个缺口之间的部分可以活动,便于卡接结构100的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地,卡座10和卡子20分别为塑料材料件。
具体地,卡子20采用PP+EPDM-T20材料注塑成型,卡座10采用PP+GF40材料注塑成型,该卡接结构100不仅强度好,卡接可靠,适用于盲装环境,能够实现塑料件与塑料件的卡接匹配,而且安装方便,易于拆卸,成本低廉,能够提升整车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说,该卡接结构100实现了塑料件与塑料件卡接,可满足盲装需求,同时具备安装可靠,易于拆卸等特点。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接结构100,通过在卡子20上设置卡接面和卡接部213,卡子20通过卡接面插入卡座10的卡接口,并通过卡接部213固定,该卡接结构100不仅能够满足盲装的需求,而且卡接后可靠性高、强度高、便于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越野车外饰总成零件安装拆卸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满足了车辆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卡接结构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卡接结构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满足了车辆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座,所述卡座上设有卡接口;
卡子,所述卡子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在待安装面上;
卡子本体,所述卡子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相连,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接面以用于穿过所述卡接口,所述卡子本体邻近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为卡接部以用于止抵所述卡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包括:
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设在所述固定部上;
卡座本体,所述卡座本体形成为内部限定有腔室且两端敞开的壳体,所述卡座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配合部相连以用于套设在所述卡子本体上,另一端形成为所述卡接口以用于与所述卡接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形成为板体,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分别向一侧弯折以形成弯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子本体包括:
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沿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固定部宽度方向相对间隔地设在两个所述弯折部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的一侧相连;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横截面形成为倒V字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形成为卡接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卡接部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自一端向另一端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板自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的一端向其中部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另一端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接部的横截面分别形成为朝向相对方向凹陷的V字形,每个所述卡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本体包括:
两个第一板体,两个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形成为自上端向下端宽度逐渐增大的平面板体;
两个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板体形成为自上端向下端宽度逐渐增大的平面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邻的两边分别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端限定出所述卡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端邻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矩形缺口,一个所述第二板体上两个所述缺口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和所述卡子分别为塑料材料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接结构。
CN202020165571.1U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卡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1573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5571.1U CN211573931U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卡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5571.1U CN211573931U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卡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3931U true CN211573931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24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5571.1U Active CN211573931U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卡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3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67625B2 (en) Elastic retaining arrangement for join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reducing a gap between jointed components
US9447806B2 (en) Self-retaining alignment system for providing precise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of components
US9429176B2 (en) Elastically averaged align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9481317B2 (en) Elastically deformable clip and method
EP1816041A1 (en) Wiper blade
CA2569977A1 (en) Wiper blade
US9809177B1 (en) Polymeric components with integral connectors
JP2003508294A (ja) ワイパブレードをワイパアームに連結するための連結片
US9428046B2 (en)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laterally slideably engageable mating components
US4878263A (en) Connector device to mount a windshield wiper contact clip, and clip endowed with such a connector device
CN211573931U (zh) 一种卡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US20170299821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mounting clip
US5560072A (en) Screen wip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upling piece
CN209870337U (zh) 后窗无骨雨刷及其接头
JPS5914544A (ja) 樹脂製バンパ−のハ−ネス保持構造
CN208365782U (zh) 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19119583U (zh) 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9601136U (zh) 一种汽车饰条的安装结构
CN217145884U (zh) 一种前保和翼子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9727767U (zh) 拖车钩盖板及车辆
CN218198169U (zh) 一种装饰亮条连接工具、侧围装饰亮条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20374262U (zh) 一种车门玻璃呢槽总成
CN219214938U (zh) 卡接结构及汽车
CN215175854U (zh) 定位组件、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13862100U (zh) 环保型轻量化汽车门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