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60345U - 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60345U
CN211560345U CN201921639435.5U CN201921639435U CN211560345U CN 211560345 U CN211560345 U CN 211560345U CN 201921639435 U CN201921639435 U CN 201921639435U CN 211560345 U CN211560345 U CN 211560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module
endoscope
turntable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94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尧
Original Assignee
Baoqiming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qiming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qiming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94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60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60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60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包括:一控制模块、一人机界面模块与一夹持模块;该控制模块的复数个按压单元、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连接至控制模块的一内视镜的一操控模块之上的复数个控制单元。在此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情况下,医师只要以其双手置于该操控器进行操控,便可以很轻松地控制内视镜的操控模块,以操作该内视镜完成一侵入式检测或一微创手术。于侵入式检测或微创手术的过程中,对医师的双手无须握持内视镜的操控模块,因此不会对医师的手腕或手臂造成额外的负担或职业伤害。

Description

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医疗器械与仪器的相关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仪器和技术的进步,胃镜、大肠镜等内视镜(Endoscopy)不仅可以作为侵入式检测的仪器,也能用来进行微创手术。例如:在肿瘤侵犯深度未超过黏膜下层且无淋巴转移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利用内视镜来进行局部切除就好,免除传统手术治疗的痛苦。
图1A显示现有的一种内视镜的一视角立体图,且图1B显示现有的内视镜的另一视角立体图。更详细地说明,图1A和图1B所示的内视镜1’为一胃镜(Gastroscope),其结构包括:一操作模块11’、一电缆线组12’、以及一管道13’。其中,该电缆线组12’连接于该操作模块11’和一主机(未图标)之间。并且,该管道13’的一端连接该操作模块11’,且其另一端搭载有照明单元和摄像单元。依据目前常见的设计,内视镜1’的操作模块11’上会设有复数个控制单元,包括:影像固定按键F1’、第一功能按键F2’、第二功能按键F3’、第三功能按键F4’、启用吸引按键F5’、流体输送按键F6’、器械置入通道F7’、第一固定旋钮F8’、第一角度调整转盘F9’、第二固定旋钮F10’、以及第二角度调整转盘F11’。
使用此内视镜1’时,医师会以其一只手(例如:右手)握持该操作模块11’,并以其另一只手(例如:左手)作为该管道13’的一馈送机构。简单地说,医师使用其左手将管道13’送入一患者的体内,接着利用管道13’前端的照明单元和摄像单元撷取该患者体内的一待检测部位或一待手术部位的影像。特别说明的是,当管道13’位于患者的体内的时,医师必须操控该操作模块11’之上的该复数个控制单元。举例而言,在医师转动该第一角度调整转盘F9’时,管道13’的前端即会往左/往右移动。另一方面,在医师转动该第二角度调整转盘F11’时,管道13’的前端即会往上/往下移动。进一步地,在管道13’的前端被逐渐地馈送移动至该待手术部位之后,医师便可接着通过该器械置入通道F7’将一手术器械送入该待手术部位之处,接着以该手术器械对该待手术部位执行一微创手术处理。
由上述说明可知,医师在操作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内视镜1’的时,其右手必须持续地握持、控制所述内视镜1’的操作模块11’,直至管道13’的前端被逐渐地馈送至患者体内的一目标部位(如待手术部位或待检测部位)。在长时间握持操作模块11’的情况下,医师的手腕及/或手臂必然会感到酸痛,严重者还可能造成医师的手腕及/或手臂受到伤害。
由上述说明可知,实有必要设计出一套辅助机构用以结合至如图1所示的内视镜1’,令医师可以在不握持该操作模块11’和该管道13’的情况下,通过操作该辅助机构即可使用该内视镜1’完成一侵入式检测或一微创手术。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系极力加以研究,而终于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情况下,医师只要以其双手操控该操控器,便可以很轻松地控制内视镜的操控模块,以操作该内视镜完成一侵入式检测或一微创手术。于侵入式检测或微创手术的过程中,对医师的双手无须握持内视镜的操控模块,因此不会对医师的手腕或手臂造成任何负担或伤害。
另一方面,对于操作内视镜的医师而言,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前述操控器而直觉地操作内视镜,进而顺利地完成一侵入式检测或一微创手术。
为了达成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案发明人提供所述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包括一控制模块、一人机界面模块与一夹持模块;
该控制模块包括一内视镜、复数个按压单元、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与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其中该内视镜包括一操作模块、一电缆线组、以及一管道,该管道的一端连接该操作模块,且其另一端搭载有照明单元和摄像单元,该操作模块之上设有复数个按键、复数个转盘、与复数个旋钮;其中该复数个按压单元,连接至该操作模块的复数个按键;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连接至该操作模块的复数个转盘;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连接至该操作模块的复数个旋钮;
该人机界面模块包括一主机、一显示屏幕与一操控器,该主机系信号连接该显示屏幕与该操控器,该主机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该复数个按压单元、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与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该内视镜的电缆线组连接于该操作模块和该主机之间;
该夹持模块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该主机,用以供该管道穿入该夹持模块并稳定该管道,进而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对该管道执行前后移动控制,使该管道的一前端朝向一病人的待测部位或手术部位前后移动;
其中,凭借操作该操控器,各所述按压单元能够被驱动以对应地按压各所述按键,各所述转盘驱动单元可被驱动以对应地带动各所述转盘进行转动,且各所述旋钮驱动单元可被驱动以对应地带动各所述旋钮进行转动。
于一可行实施例中,其中,该操控器是以下之一或以下的组合:游戏杆、鼠标、键盘、触摸屏、手把、方向盘,但不以此为限。
于一可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更包括一箱体,用以将该内视镜、该复数个按压单元、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和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容置于其中,且该内视镜的该管道的一前端和该电缆线组的一主电连接端都露出于该箱体之外。
于一可行实施例中,该夹持模块内部有一马达,该马达的转轴系延伸而出形成一延伸轴,该延伸轴上设有一传送轮,该管道凭借该夹持模块的一入口进入该夹持模块,该管道于该夹持模块内部部分系承载于该传送轮上,该管道于该夹持模块内部部分的上方接触一固设于该夹持模块内部的滚轮,该管道凭借该夹持模块的一出口离开入该夹持模块,使该管道可移动地被该传送轮与该滚轮夹持,凭借该传送轮不同方向的旋转,带动该管道稳定的前后移动。
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实施例中,该操作模块的该复数个按键包括:一影像固定按键、一第一功能按键、一第二功能按键、一第三功能按键、一启用吸引按键、以及一流体输送按键。
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实施例中,该复数个按压单元包括:
一第一按压单元,连接至该影像固定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影像固定按键;
一第二按压单元,连接至该第一功能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第一功能按键;
一第三按压单元,连接至该第二功能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第二功能按键;
一第四按压单元,连接至该第三功能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第三功能按键;
一第五按压单元,连接至该启用吸引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启用吸引按键;以及
一第六按压单元,连接至该流体输送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流体输送按键。
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按压单元、该第二按压单元、该第三按压单元、该第四按压单元、该第五按压单元、以及该第六按压单元分别为下列任一:电驱动式的按键打击器或汽缸式按键打击器。
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实施例中,该复数个转盘包括:一第一角度调整转盘以及一第二角度调整转盘。
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实施例中,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包括:
一第一转盘驱动单元,连接至该第一角度调整转盘,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一角度调整转盘转动一个角度;以及
一第二转盘驱动单元,连接至该第二角度调整转盘,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二角度调整转盘转动一个角度。
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实施例中,该第一转盘驱动单元与该第二转盘驱动单元都为一可转动式的转盘套件,且系各自基于一马达的驱动而转动。
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实施例中,该复数个旋钮包括:一第一固定旋钮以及一第二固定旋钮。
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实施例中,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包括:
一第一旋钮驱动单元,连接至该第一固定旋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一固定旋钮转动一个角度;以及
一第二旋钮驱动单元,连接至该第二固定旋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二固定旋钮转动一个角度。
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旋钮驱动单元与该第二旋钮驱动单元都为一可转动式的转盘套件或一传送带,且各自基于一马达的驱动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情况下,医师只要以其双手操控该操控器,便可以很轻松地控制内视镜的操控模块,以操作该内视镜完成一侵入式检测或一微创手术。于侵入式检测或微创手术的过程中,对医师的双手无须握持内视镜的操控模块,因此不会对医师的手腕或手臂造成任何负担或伤害。
另一方面,对于操作内视镜的医师而言,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前述操控器而直觉地操作内视镜,进而顺利地完成一侵入式检测或一微创手术。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现有的一种内视镜的一视角立体图;
图1B显示现有的内视镜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应用示意图;
图3A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夹持模块的示意图;
图3B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夹持模块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显示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一内视镜的一视角立体图;
图5显示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该内视镜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和内视镜的一视角立体图;
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和内视镜的一视角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本实用新型>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1;控制模块10;箱体11;夹持模块12;操控器15;内视镜2;操作模块21;电缆线组22;管道23;人机界面模块30;显示屏幕31;主机32;传送轮42;滚轮44;延伸轴45;马达46;入口47;出口48;影像固定按键F1;第一功能按键F2;第二功能按键F3;第三功能按键F4;启用吸引按键F5;流体输送按键F6;器械置入通道F7;第一固定旋钮F8;第一角度调整转盘F9;第二固定旋钮F10;第二角度调整转盘F11;第一按压单元P1;第二按压单元P2;第三按压单元P3;第四按压单元P4;第五按压单元P5;第六按压单元P6;第一转盘驱动单元D1;第一马达D11;第二转盘驱动单元D2;第二马达D21;第一旋钮驱动单元S1;第三马达S11;第二旋钮驱动单元S2;第四马达S21;<现有>内视镜1’;操作模块11’;电缆线组12’;管道13’;影像固定按键F1’;第一功能按键F2’;第二功能按键F3’;第三功能按键F4’;启用吸引按键F5’;流体输送按键F6’;器械置入通道F7’;第一固定旋钮F8’;第一角度调整转盘F9’;第二固定旋钮F10’;第二角度调整转盘F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应用示意图,图3A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夹持模块的示意图,图3B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夹持模块的另一示意图,图4显示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一内视镜的一视角立体图,且图5显示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的该内视镜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如图2、图3A、图3B、图4、图5与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1包括一控制模块10、一人机界面模块30与一夹持模块12;
该控制模块10包括一内视镜2、复数个按压单元、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与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其中该内视镜2包括一操作模块21、一电缆线组22、以及一管道23,该管道23的一端连接该操作模块21,且其另一端搭载有照明单元和摄像单元。该操作模块21之上设有复数个按键、复数个转盘、与复数个旋钮;其中该复数个按压单元,连接至该操作模块的复数个按键;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连接至该操作模块的复数个转盘;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连接至该操作模块的复数个旋钮;
该人机界面模块30包括一主机32、一显示屏幕31与一操控器15,该主机32系信号连接该显示屏幕31与该操控器15,该主机32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该复数个按压单元、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与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该内视镜2的电缆线组22连接于该操作模块21和该主机32之间;
该夹持模块12设于该控制模块10与病人之间,其与该控制模块10信号连接,并通过该控制模块10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该主机32,用以供该管道23穿入该夹持模块12并稳定该管道23,进而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对该管道23执行前后移动控制,使该管道23的一前端朝向一病人的待测部位或手术部位前后移动;
其中,当操作该操控器15时,该操控器15系将操控信号传给该主机32,在通过该主机32与该复数个按压单元、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与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的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该主机32可对其传出操控信号,因此凭借操作该操控器15,各所述按压单元可被驱动以对应地按压各所述按键,各所述转盘驱动单元可被驱动以对应地带动各所述转盘进行转动,且各所述旋钮驱动单元可被驱动以对应地带动各所述旋钮进行转动。
于一可行实施例中,图4、图5与图6系显示该复数个按键包括:一影像固定按键F1、一第一功能按键F2(图5)、一第二功能按键F3、一第三功能按键F4(图5)、一启用吸引按键F5、一流体输送按键F6。并且,该复数个转盘包括一第一角度调整转盘F9(图6)以及一第二角度调整转盘F11(图6),且该复数个旋钮包括一第一固定旋钮F8(图6)以及一第二固定旋钮F10(图6)。
请再同时参阅图6与图7,其中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和内视镜的一视角立体图,且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和内视镜的一视角立体图。
于一可行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与图7所示,该复数个按压单元包括:一第一按压单元P1、一第二按压单元P2、一第三按压单元P3、一第四按压单元P4(图6)、一第五按压单元P5、以及一第六按压单元P6。其中,该第一按压单元P1连接至该影像固定按键F1,用以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按压该影像固定按键F1。并且,该第二按压单元P2连接至该第一功能按键F2,用以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按压该第一功能按键F2。另一方面,该第三按压单元P3连接至该第二功能按键F3,用以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按压该第二功能按键F3。
承上述说明,该第四按压单元P4连接至该第三功能按键F4,用以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按压该第三功能按键F4。并且,该第五按压单元P5连接至该启用吸引按键F5,用以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按压该启用吸引按键F5。再者,该一第六按压单元P6,连接至该流体输送按键F6,用以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按压该流体输送按键F6。图4、图5、图6、与图7系绘示该第一按压单元P1、该第二按压单元P2、该第三按压单元P3、该第四按压单元P4、该第五按压单元P5、以及该第六按压单元P6都为一汽缸式按键打击器。然而,在可行的实施例中,各所述按压单元(P1~P6)也可以是一电驱动式的按键打击器。
对应于内视镜2的操作模块21的设计,于一可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系令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一转盘驱动单元D1(图7)与一第二转盘驱动单元D2(图7)。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该第一转盘驱动单元D1连接至该第一角度调整转盘F9,用以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一角度调整转盘F9转动一个角度。并且,该第二转盘驱动单元D2连接至该第二角度调整转盘F11,用以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二角度调整转盘F11转动一个角度。图4、图5、图6、和图7系绘示该第一转盘驱动单元D1与该第二转盘驱动单元D2都为一可转动式的转盘套件,且分别基于一第一马达D11(图6)与一第二马达D21(图7)的驱动而转动。
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令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一旋钮驱动单元S1(图7)与一第二旋钮驱动单元S2(图7)。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该第一旋钮驱动单元S1连接至该第一固定旋钮F8(图6),用以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一固定旋钮F8转动一个角度。并且,该第二旋钮驱动单元S2连接至该第二固定旋钮F10,用以基于该操控器15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二固定旋钮F10转动一个角度。由图4、图5、图6、和图7可发现,第一旋钮驱动单元S1为一可转动式的转盘套件,而该第二旋钮驱动单元S2为一传送带,且两者分别基于一第三马达S11和一第四马达S21的驱动而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图2系以一游戏杆装置表示所述操控器15,应可理解所述操控器15的可实施态样不应只限制为游戏杆,例如:该操控器15可为以下之一或以下的组合:游戏杆、鼠标、键盘、触摸屏、手把、方向盘,但不以此为限。
实际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时,该操控器15系通过该主机32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该复数个按压单元(P1~P6)、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D1~D2)与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S1~S2)。如此设置,使用者(也即医师)通过操作该操控器15的方式,控制各所述按压单元(P1~P6)以对应地按压内视镜2的操作模块21之上的各所述按键(F1~F6),驱动各所述转盘驱动单元(D1~D2)以对应地带动该操作模块21之上的各所述转盘(F9、F11)进行转动,及/或令各所述旋钮驱动单元(S1~S2)对应地带动各所述旋钮(F8、F10)进行转动。
继续地参阅图2,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1的情况下,该内视镜2、该复数个按压单元、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和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容置于一箱体11之中,且该内视镜2的该管道23的一前端和该电缆线组22的一主电连接端都露出于该箱体11之外。进一步地,医师可以坐在一控制桌前面,其中该控制桌之上设有一显示屏幕31和一主机32。接着,医师只要以其双手操控置于该控制桌的桌面上的操控器15,便可以很轻松地控制内视镜2,不会对医师的手腕或手臂造成任何负担或伤害。
再者,医师可操控所述操控器15,进而使得穿设于该夹持模块12的管道23受到该夹持模块12的进给馈送而朝向一目标物前进,该目标物例如:是一患者体内的一待检测部位或一待手术部位。接着,医师便可以利用管道23前端的照明单元和摄像单元撷取该待检测部位或该待手术部位的影像,相关影像便会通过主机32的控制而实时显示在显示屏幕31之上。最终,在夹持模块12将管道23的前端逐渐地馈送至该待手术部位之后,医师便可接着通过一器械置入通道F7将一手术器械送入该待手术部位之处,接着以该手术器械对该待手术部位执行一微创手术处理。
作为一实施例,如图3A、图3B所示,该夹持模块12内部有一马达46,该马达46的转轴系延伸而出形成一延伸轴45,该延伸轴45上设有一传送轮42,该管道23凭借该夹持模块12的一入口47进入该夹持模块12,该管道23于该夹持模块12内部部分系承载于该传送轮42上,该管道23于该夹持模块12内部部分的上方接触一固设于该夹持模块12内部的滚轮44,该管道23凭借该夹持模块12的一出口48离开该夹持模块12,使该管道23可移动地被该传送轮42与该滚轮44夹持,凭借该传送轮42不同方向的旋转,带动该管道23稳定的前后移动,如此可使该管道23引入手术部位或是退出手术部位。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控制模块、一人机界面模块与一夹持模块;
该控制模块包括一内视镜、复数个按压单元、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与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其中该内视镜包括一操作模块、一电缆线组、以及一管道,该管道的一端连接该操作模块,且其另一端搭载有照明单元和摄像单元,该操作模块之上设有复数个按键、复数个转盘、与复数个旋钮;其中该复数个按压单元连接至该操作模块的复数个按键;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连接至该操作模块的复数个转盘;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连接至该操作模块的复数个旋钮;
该人机界面模块包括一主机、一显示屏幕与一操控器,该主机信号连接该显示屏幕与该操控器,该主机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该复数个按压单元、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与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该内视镜的电缆线组连接于该操作模块和该主机之间;
该夹持模块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该主机,用以供该管道穿入该夹持模块并稳定该管道,进而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对该管道执行前后移动控制,使该管道的一前端朝向一病人的待测部位或手术部位前后移动;
其中,凭借操作该操控器,各所述按压单元可被驱动以对应地按压各所述按键,各所述转盘驱动单元可被驱动以对应地带动各所述转盘进行转动,且各所述旋钮驱动单元能够被驱动以对应地带动各所述旋钮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操控器是以下之一或以下的组合:游戏杆、鼠标、键盘、触摸屏、手把、方向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箱体,用以将该内视镜、该复数个按压单元、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和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容置于其中,且该内视镜的该管道的一前端和该电缆线组一主电连接端都露出于该箱体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夹持模块内部有一马达,该马达的转轴系延伸而出并且形成一延伸轴,该延伸轴上设有一传送轮,该管道凭借该夹持模块的一入口进入该夹持模块,该管道在该夹持模块内部部分承载于该传送轮上,该管道在该夹持模块内部部分的上方接触一固设于该夹持模块内部的滚轮,该管道凭借该夹持模块的一出口离开入该夹持模块,使该管道可移动地被该传送轮与该滚轮夹持,凭借该传送轮不同方向的旋转,带动该管道稳定的前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按键包括:一影像固定按键、一第一功能按键、一第二功能按键、一第三功能按键、一启用吸引按键、以及一流体输送按键;
该复数个按压单元包括:
一第一按压单元,连接至该影像固定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影像固定按键;
一第二按压单元,连接至该第一功能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第一功能按键;
一第三按压单元,连接至该第二功能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第二功能按键;
一第四按压单元,连接至该第三功能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第三功能按键;
一第五按压单元,连接至该启用吸引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启用吸引按键;以及
一第六按压单元,连接至该流体输送按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按压该流体输送按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压单元、该第二按压单元、该第三按压单元、该第四按压单元、该第五按压单元、以及该第六按压单元分别为下列任一:电驱动式的按键打击器或汽缸式按键打击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转盘包括:一第一角度调整转盘以及一第二角度调整转盘;
该复数个转盘驱动单元包括:
一第一转盘驱动单元,连接至该第一角度调整转盘,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一角度调整转盘转动一个角度;以及
一第二转盘驱动单元,连接至该第二角度调整转盘,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二角度调整转盘转动一个角度;
该第一转盘驱动单元与该第二转盘驱动单元都为一可转动式的转盘套件,且系各自基于一马达的驱动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旋钮包括:一第一固定旋钮以及一第二固定旋钮;
该复数个旋钮驱动单元包括:
一第一旋钮驱动单元,连接至该第一固定旋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一固定旋钮转动一个角度;以及
一第二旋钮驱动单元,连接至该第二固定旋钮,用以基于该操控器的控制而驱动该第二固定旋钮转动一个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钮驱动单元与该第二旋钮驱动单元都为一可转动式的转盘套件或一传送带,且各自基于一马达的驱动而转动。
CN201921639435.5U 2019-09-27 2019-09-27 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 Active CN211560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435.5U CN211560345U (zh) 2019-09-27 2019-09-27 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435.5U CN211560345U (zh) 2019-09-27 2019-09-27 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60345U true CN211560345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28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9435.5U Active CN211560345U (zh) 2019-09-27 2019-09-27 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603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8999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宝麒铭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内视镜之辅助操作结构
TWI753822B (zh) * 2021-04-29 2022-01-21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內視鏡手術輔助系統與內視鏡手術輔助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8999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宝麒铭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内视镜之辅助操作结构
TWI753822B (zh) * 2021-04-29 2022-01-21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內視鏡手術輔助系統與內視鏡手術輔助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7170B2 (en) Overtube and endoscope system suitable for treatment such as submucosal dissection
US7871371B2 (en) Endoscope system equipped with manipulating unit for commanding medical therapy to endoscope and medical instrument attached thereto
EP2052671B1 (en) Medical apparatus e.g. for bile or pancreatic duct
JP4323209B2 (ja) 電動湾曲内視鏡
US8512227B2 (en)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operations of medical instrument attached to endoscope
WO2005122865A1 (ja)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用湾曲操作補助部材
JP5203002B2 (ja) 内視鏡用操作補助装置
US8075475B2 (en) Endoscope system and medical instrument
CN211560345U (zh) 内视镜的辅助操作结构
WO2007080723A1 (ja) 押圧操作型二段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これを適用する内視鏡
JP2008514363A (ja) 電気外科用途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ための多機能内視鏡システム
EP2609847A1 (en) Endoscope
JPWO2010150697A1 (ja) 医療システム
WO2007138674A1 (ja) 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
Nakadate et al. Surgical robot for intraluminal access: An ex vivo feasibility study
US20190069917A1 (en) Control unit for a medical device
US8998800B2 (en) Endoscope
US20090287053A1 (en) Medical operation device
Nakadate et al. Gastric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using novel 2.6-mm articulating devices: an ex vivo comparative and in vivo feasibility study
Kume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ic robot enabling complete remote control of all operations: endoscopic therapeutic robot system (ETRS)
Lee et al. easyEndo robotic endoscopy system: Development and usability test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novices and physicians
CN112568999A (zh) 内视镜之辅助操作结构
US20230132294A1 (en) Endoscope system and controller
TWM589029U (zh) 內視鏡之輔助操作結構
TWI789548B (zh) 內視鏡之輔助操作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2

Address after: Taiwan, Taipei,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n Mingyao

Address before: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Patentee before: Baoqiming Invest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