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7932U -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7932U
CN211557932U CN201922484460.7U CN201922484460U CN211557932U CN 211557932 U CN211557932 U CN 211557932U CN 201922484460 U CN201922484460 U CN 201922484460U CN 211557932 U CN211557932 U CN 211557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potato
cutting
screenin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44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涛
梁涛
李英
张先锋
李平
庞有伦
崔晋波
代治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224844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7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7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7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包括,用于种薯上料的进料机构,用于不同大小种薯的筛选分级的筛分机构,筛分机构与进料机构连接,夹持切块单元,连接在筛分机构下游,用于对分级后的种薯进行夹持及切块;所述夹持切块单元包括排种机构和柔性夹持切割机构,所述排种机构用于将分级后的种薯单个地送入柔性夹持切割机构;所述柔性夹持切割机构包括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和切割组件,所述柔性夹持输送组件用于将种薯夹紧并向切割组件传送,通过切割组件进行切块。本实用新型,种薯经筛分机构筛选分离为不同大小的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一个夹持切块单元,通过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对种薯进行夹持和传输,能够自适应种薯的大小,避免种薯受损。

Description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用块茎无性繁殖的植物,一个马铃薯上不止一个芽眼,一般有多个芽眼,种植后每一个芽眼将成一个独立的单株,多个植株挤在一起不仅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还造成大量种子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每年播种前都要将马铃薯按芽眼切成块,传统的马铃薯切种是将整个马铃薯手工切取成有芽眼的若干个大小的种块,手工切块效率低,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大规模机械种植;不能严格消毒,易染病毒;
现有技术中针对马铃薯种薯的切割也有部分采用机械切割方式,但由于马铃薯大小不一,现有的装置无法对种薯进行多级筛选,对种薯的区分不够彻底,并且在种薯切块进行夹持传输时容易损坏种薯。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便于筛选分级,减少切块输送过程中对马铃薯造成的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包括,
进料机构;用于种薯上料;
筛分机构,与所述进料机构连接,用于不同大小种薯的筛选分级;
夹持切块单元,连接在筛分机构下游,用于对分级后的种薯进行夹持及切块;所述夹持切块单元包括排种机构和柔性夹持切割机构,所述排种机构用于将分级后的种薯单个地送入柔性夹持切割机构;
所述柔性夹持切割机构包括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和切割组件,所述柔性夹持输送组件用于将种薯夹紧并向切割组件传送,通过切割组件进行切块;
其中,所述夹持切块单元为一个至多个。
采用上述结构,种薯经筛分机构筛选分离为不同大小的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一个夹持切块单元,通过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对种薯进行夹持和传输,能够自适应种薯的大小,避免种薯受损。
可选地,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斗,筛分机构的近端位于进料斗下方,种薯在筛分机构上由近端向远端传送,所述筛分机构包括筛选架以及间隔地设置在筛选架上的多个筛选辊,筛选辊可沿自身轴线转动地安装在筛选架上,相邻筛选辊之间的间隙形成种薯下落的筛选通道,沿种薯的传送方向,相邻筛选辊之间的间距由小变大。
可选地,所述筛选辊外表面上沿周向分布有多条凸筋,所述筛选辊为软质辊或者筛选辊外套有软质保护套。
可选地,所述排种机构包括集料斗、连接在集料斗下方的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旋转排种组件,所述集料斗位于筛分机构的下方;所述壳体呈圆筒形,该壳体的轴线水平地设置,所述壳体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与集料斗对应的进料口以及向柔性夹持切割机构送料的出料口,所述旋转排种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的旋转轴以及沿旋转轴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拨薯板。
可选地,所述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包括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座内的多个绞龙传送单元,多个所述绞龙传送单元以支撑座的中心线为圆心沿支撑座的内壁周向均布,多个所述绞龙传送单元共同围成沿水平方向的种薯夹持传输通道。
可选地,所述绞龙传送单元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绞龙传送单元能够沿靠拢和远离种薯夹持传输通道的方向浮动调节,且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使绞龙传送单元保持在最靠近支撑座的中心线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绞龙传送单元与支撑座之间设置用于限制绞龙传送单元浮动调节方向的导向结构以及浮动调节范围的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绞龙传送单元包括传动轴、安装在传动轴上的弹性支撑骨架以及套装在弹性支撑骨架外的软质螺旋传送套。
可选地,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撑座上的切割刀,所述切割刀位于种薯夹持传输通道后方,所述切割刀下游设置有用于使种薯块落下后种芽所在面朝上的薯块分流板。
可选地,所述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薯块分流板下游的无种芽剔除机构,包括用于识别是否有种芽的识别组件以及将无种芽的薯块排出的排出组件。
可选地,所述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还包括拌种机构,用于对切割后的种薯块拌上拌种剂,所述拌种机构包括搅拌箱、设置在搅拌箱内的搅拌组件、用于向搅拌箱内注入搅拌剂的拌种药箱,所述搅拌箱上设置有用于薯块进入的入料口和用于排出的出料口,所述搅拌箱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搅拌筒,两个搅拌筒的上部连通,每个搅拌筒内设置一组所述搅拌组件,该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轴上的搅拌架以及安装在搅拌架上的弧形搅拌铲。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种薯经筛分机构筛选分离为不同大小的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一个夹持切块单元,通过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对种薯进行夹持和传输,能够自适应种薯的大小,避免种薯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分机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选辊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分机构的爆炸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筛分机构的传动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种机构的爆炸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夹持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4个绞龙传送单元);
图13为图12的爆炸视图;
图14为图12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2中省略支撑座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爆炸视图;
图17为4个绞龙传送单元对种薯的夹持简化示意图;
图18为绞龙传送单元、支撑架等的爆炸视图;
图19为绞龙传送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夹持切割机构、分流板及传送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侧向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夹持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6个绞龙传送单元);
图23为图22的主视图;
图24为图22中省略支撑座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爆炸视图;
图26为6个绞龙传送单元对种薯的夹持简化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夹持切割机构、传送弯管及传送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种芽剔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种芽剔除机构的排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拌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拌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局部省略);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种芽剔除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00-进料机构;101-进料斗;102-拉板;103-橡胶围带;
200-筛分机构;201-筛选架;201a-支撑梁;201b-连接板;202-筛选辊;202a-辊轴;202b-辊体;202c-凸筋;203-挡板;204-传动齿轮;205-从动齿轮;206-轴承座;207-轴承;208-中间轴;
300-排种机构;301-集料斗;302-壳体;303-旋转轴;304-拨薯板;305-进料口;306-出料口;
400-柔性夹持切割机构;41-支撑座;42-绞龙传送单元;421-传动轴;422-弹性支撑骨架;423-螺旋传送套;424-电机;425-万向节联轴器;426-弹性支撑体;43-端盖;431-导向槽;44-切割刀;451-消毒喷管;452-消毒药箱;46-弹性元件;47-支撑架;471-底板;472-耳板;48-分流板;49-传送弯管;
500-无种芽剔除机构;501-支架;502-识别组件;503-电机;504-滑轨;505-滑块;506-拨动板;507-第一连接臂;508-第二连接臂;
600-传送机构;700-拌种机构;701-搅拌箱;702-拌种药箱;703-入料口;704-门板;705-旋转轴;706-搅拌架;707-搅拌铲;800-种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例中示例一种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包括,用于种薯上料的进料机构100,与进料机构100连接的筛分机构200,用于不同大小种薯的筛选分级,将种薯按照大小分离为不同的级别,然后送入后续切块工序;
夹持切块单元,夹持切块单元为一个至多个,与种薯的分级相对应,例如种薯被筛分为两个级别,则对应设置两个夹持切块单元,夹持切块单元连接在筛分机构200下游,用于对分级后的种薯进行夹持及切块;
其中,所述夹持切块单元包括排种机构300和柔性夹持切割机构400,排种机构300连接在筛分机构200下方,用于将分级后的种薯单个地送入柔性夹持切割机构400,保证每次只送入一个种薯;
所述柔性夹持切割机构400包括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和切割组件,柔性夹持输送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排种机构300的种薯,并将种薯夹紧向切割组件传送,通过切割组件进行切块,可以根据种薯大小或具体需求切为两块、三块或多块;切块后的薯块进行后续处理。
种薯经筛分机构200筛选分离为不同大小的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一个夹持切块单元,通过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对种薯进行夹持和传输,能够自适应种薯的大小,既能保证将种薯夹紧传送,又能避免种薯受损。
具体地如图4所示,进料机构100包括进料斗101,进料斗101下端设置有用于开关进料通道的拉板102,进料斗101下端外围设置有橡胶围带103。
筛分机构200的近端(即图2和图6中左端)位于进料斗101下方,种薯在筛分机构200上由近端向远端(即图2和图6中右端)传送,筛分机构200包括筛选架201以及设置在筛选架201上的多个筛选辊202,筛选辊202沿图中左右方向间隔地平行设置,且筛选辊202可沿自身轴线转动地安装在筛选架201上,沿种薯的传送方向,相邻筛选辊202之间的间距D由小变大,即筛选辊202从近端至远端由密到稀,相邻筛选辊202之间的间隙形成种薯下落的筛选通道,如图5和图6所示。
如图6所示,种薯通过进料斗101落下后,由通过筛选辊202由左向右传送;较小的种薯先从靠前的筛选辊202之间的间隙落下,大的种薯从靠后的筛选辊202间隙落下,从而实现筛选,在筛选辊202下方可设置收集斗对种薯进行收集,根据分级需求可沿左右方向设置多个收集斗,每个收集斗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筛选通道,收集后的种薯送至排种机构300。
其中,筛选辊202两端与筛选架20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主动筛选辊202通过电机驱动,主动筛选辊202与从动筛选辊202之间通过齿轮组传动或者链条链轮传动,并且所有筛选辊202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
在筛选架201上设置有挡板203,防止种薯从筛选架201上掉落。
为增大与种薯之间的摩擦,保证种薯能够传送,所述筛选辊202外表面上沿周向分布有多条凸筋202c。为避免对种薯造成损伤,所述筛选辊202为软质辊,例如橡胶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筛选辊202可以为金属辊,筛选辊202外套有软质保护套,例如橡胶套等。
本例中为便于布置,筛选辊202包括辊轴202a和套装在辊轴202a外的辊体202b,其中辊轴202a与辊体202b之间通过扁位配合,同步转动,本例中辊轴202a中段截面为正六边形,辊体202b中心孔为对应的六边形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筛选架20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支撑梁201a以及连接在两支撑梁201a之间的连接板201b,辊轴202a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梁201a上,支撑梁201a为中空结构,用于安装传动结构等;本例中筛选辊202之间通过齿轮传动,具体地,辊轴202a上安装有传动齿轮204,为保证筛选辊202转动方向一致,在相邻筛选辊202的传动齿轮204之间设置有从动齿轮205作为惰轮,在支撑梁201a内通过轴承207和轴承座206安装有中间轴208,惰轮安装在中间轴208上,如图8和图9所示。
如图10和图11所示,排种机构300包括集料斗301、连接在集料斗301下方的壳体302和安装在壳体302内的旋转排种组件,所述集料斗301位于筛分机构200的下方,用于接收来自筛选通道的种薯;集料斗301下端出口与壳体302连通,用于将种薯送入壳体302内腔;其中壳体302呈圆筒形,壳体302的轴线在水平方向,即放倒的圆筒;壳体302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与集料斗301对应的进料口305以及向柔性夹持切割机构400送料的出料口306,其中进料口305在集料斗301下端,出料口306在水平方向上,与进料口305大致间隔90°。
旋转排种组件包括旋转轴303以及沿旋转轴303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拨薯板304,旋转轴303可沿自身轴线转动地安装在壳体302内,壳体302上设置有轴承座和轴承,旋转轴303通过另设的电机驱动,可控制其转速实现种薯向下游传输速度的控制。
本例中,拨薯板304呈弧形,以便于转动过程中将种薯抬起送入出料口,具体地大致呈S型或者正弦型;该拨薯板304可以为金属件或非金属件,当为金属件时外套有防护套;非金属件,例如塑料等,最大程度地减小对种薯的损伤。
如图12至图16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包括支撑座41以及设置在支撑座41内的多个绞龙传送单元42,绞龙传送单元42在支撑座41内的布置方式是:以支撑座41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线为圆心沿支撑座41的内壁周向均布,即在竖直面内周向均布,多个绞龙传送单元42共同围成沿水平方向的种薯夹持传输通道A,即种薯夹持传输通道A也位于支撑座41水平方向的中心线上。
其中,绞龙传送单元42沿周向布置为至少3个,以保证对种薯至少3个方向的夹持,保证传输过程中夹紧,以便后续切割;为保证受力的对称性,本例中设置有4个、6个绞龙传送单元42,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5个。
所述绞龙传送单元42与支撑座41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46,以使得绞龙传送单元42能够沿靠拢和远离种薯夹持传输通道A的方向浮动调节,即在以支撑座41中心线为圆心的径向浮动,以便自适应种薯的大小,保证在该级别范围内的种薯都能被夹紧;且在弹性元件46的作用下使绞龙传送单元42保持在最靠近支撑座41的中心线的位置,即弹性元件46将绞龙传送单元42顶出至极限位置,此时种薯夹持传输通道最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绞龙传送单元42与支撑座41之间设置导向结构以及限位结构。其中导向结构用于限定绞龙传送单元42浮动的方向,防止跑偏;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浮动调节的最大范围,即种薯夹持传输通道的最小尺寸。
具体地,支撑座41呈矩形或者正六边形,在支撑座41的水平方向的前后端设置有端盖43,每个绞龙传送单元42安装在一支撑架47上,端盖43上设置有导向槽431,支撑架47前后端位于导向槽431内,并能沿导向槽431滑动,弹性元件46为弹簧,弹簧一端抵在支撑座41内壁,另一端抵在支撑架47上;导向槽431远离支撑座41内壁的一端限制了支撑架47移动的最大范围,实现限位和导向,如图12和图13所示。
其中,所述绞龙传送单元42包括传动轴421、安装在传动轴421上的弹性支撑骨架422以及套装在弹性支撑骨架422外的软质螺旋传送套423,如图18所示。
支撑架47大致呈U型,包括底板471和设置在底板471两端的耳板472,传动轴421的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对应的两个耳板472上,传动轴421与其动力电机424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例如减速机构或者万向节联轴器425等。弹簧两端分别抵在支撑座41内壁和底板471上。
弹性支撑骨架422沿传动轴421轴向设置一组或多组,每一组沿传动轴421周向设置为多个,本例中每一组弹性支撑骨架422套在传动轴421外紧配连接,弹性支撑骨架422为闭合的环形结构,与传动轴421固定连接,该弹性支撑骨架422使得螺旋传送套423具有沿传动轴421径向的弹性活动空间,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骨架422可以为半封闭结构,例如C型或者其他形状的悬臂等。螺旋传送套423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等,对种薯形成较好的保护作用,其外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凸筋或者凹槽。
通过弹簧、弹性支撑骨架422及螺旋传送套423形成的三级弹性支撑结构,对种薯形成柔性夹持,并能够自适应种薯的大小,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夹紧,且避免损伤种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骨架422与螺旋传动套423之间还填充有弹性支撑体426,弹性支撑体126可采用回弹较好的海绵、泡沫、橡胶等,如图19所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切割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撑座41上的切割刀44,切割刀44位于种薯夹持传输通道A的后端内,通过绞龙传送单元42的传送力将种薯压在切割刀44上实现切割,在传送过程中进行切割。为便于对切割刀44消毒,在支撑座41上设置有消毒喷管451,如图16和图25所示,本例中消毒喷管451设置在切割刀44的一端,靠近或贴合于切割刀44的两侧,消毒喷管451的出口与切割刀44平行或者有一定夹角,呈扁平状,使得消毒液能够沿切割刀44的表面喷吹,实现消毒,消毒喷管451与设置在支撑座41上的消毒药箱452连通,如图20和图27所示。
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切割刀44下游设置有用于使种薯块落下后种芽所在面朝上的薯块分流板48,其中该结构主要用于分流切分为两块的种薯,当种薯被切割为两块后,在重力作用下,薯块的切割面沿薯块分流板48滑下,直至切割面朝下。设置薯块分流板48便于使薯块的种芽朝上,利于后续种芽检测,以便剔除无种芽的薯块。
其中,分流板48的两面为具有坡度的斜面或者弧形面,从上至下由竖直面逐渐过渡至平面。
如图20和图21所示,对于单块的切割刀44(即切为两块),其下游可以设置薯块分流板48,将两块薯块摆正。如图26所示,而对于多块的切割刀44(即切为三块以上),由于各薯块朝向各异,不便于摆正,在切割刀44后方设置传输管49将薯块送出即可,后续也不用进行无种芽剔除,可直接通过传送机构600送至拌种机构700。
其中,图12至图17为具有4个绞龙传送单元42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4个绞龙传送单元42对种薯800的夹持示意图,从四个方向对种薯800施加弹性压紧力,保持柔性夹紧;切割刀44竖直设置将种薯切割为两块。
图22至图27为具有6个绞龙传送单元42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6个绞龙传送单元42对种薯800的夹持示意图,从6个方向对种薯800施加弹性压紧力,保持柔性夹紧;切割刀44为3块,以种薯夹持传输通道A为中心,沿周向两两间隔120°,将种薯切割为3块。
如图28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薯块分流板48下游的无种芽剔除机构500,具体地薯块通过传送机构600传送至无种芽剔除机构500下方,传送机构600通常可选用输送带等,无种芽剔除机构500包括用于识别是否有种芽的识别组件502以及将无种芽的薯块排出的排出组件,识别组件和排出组件均安装在支架501上,其中识别组件通常采用照相机或者摄像机等,安装在传送机构600的上方,通过图像对比的方式识别其是否有种芽,当有种芽时继续向后传送,没有种芽则通过排出组件排除;其中如何识别种芽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如图29所示,排出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架501上的电机503和拨动板506,支架501上沿垂直于薯块的传送方向设置有滑轨504,图28中箭头所指方向为薯块的传送方向,拨动板506通过滑块505安装在滑轨504上,拨动板506能够沿滑轨504滑动,滑块505与电机503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形成曲柄滑块505机构,在电机503转动时带动拨动板506沿滑轨504往复运动,从而将无种芽的薯块排出传送机构,使其不进入下游工序,其中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臂507和第二连接臂508,第一连接臂507的第一端与电机503输出轴花键连接,第二端与第二连接臂508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508与滑块505转动连接,通过电机503带动第一连接臂507做圆周运动,第二连接臂508带动滑块505沿滑轨504往复运动。其中拨动板506设置为两组,对应两个薯块传送路径。
如图30至图32所示,所述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还包括拌种机构700,用于对切割后的种薯块进行药剂拌种,拌种机构700包括搅拌箱701、设置在搅拌箱701内的搅拌组件、用于向搅拌箱701内注入搅拌剂的拌种药箱702等,搅拌箱701上设置有用于薯块进入的入料口703和用于排出的出料口,入料口703位于搅拌箱701顶部,薯块由传送机构600例如输送带传送至入料口703,经入料口703落入搅拌箱701内,出料口设置在搅拌箱701底部,搅拌完成后出料,出料口设置有可开闭的门板704。
本例中,搅拌箱70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搅拌筒,两个搅拌筒的上部连通,具体地,两个搅拌筒相切,两个搅拌筒上部相邻的1/4圆周被去除,实现连通;每个搅拌筒内设置一组所述搅拌组件,两个搅拌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当薯块在其中一个搅拌筒内搅拌后,由连通的位置进入另一个搅拌筒,由于两者搅拌方向相反,能够保证薯块表面都能涂覆拌种剂,保证拌种效果。
其中,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705、安装在搅拌轴705上的搅拌架706以及安装在搅拌架706上的弧形搅拌铲707,搅拌架706沿周向设置为至少两列,每一列沿轴向设置为多个,弧形搅拌铲707弧形的两端分别与最外围的两列搅拌架706连接,本例中两列搅拌架706夹角为90°左右;弧形搅拌铲707靠近搅拌筒内表面。该搅拌组件能够减小对薯块的损伤,有效保护薯块。搅拌组件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驱动电机与搅拌轴705连接,驱动其转动。传送机构600也设置有驱动电机进行驱动。
本例中,夹持切块单元为两个,即种薯经筛分机构200筛选分离为两个不同级别,分为两路进行切块、拌种等,具体地图2中左侧的一路依次设置排种机构300、柔性夹持切割机构400、无种芽剔除机构500、传送机构600和拌种机构700;其中柔性夹持切割机构400采用4个绞龙传送单元42对种薯进行夹持和输送,种薯被切割为两块,在切割刀44下游设置有薯块分流板48,使得薯块种芽面朝上,利于后续无种芽剔除机构500识别和剔除无芽的薯块。
而右侧的一路未设置有无种芽剔除机构500,其中的柔性夹持切割机构400采用6个绞龙传送单元42对种薯进行夹持和输送,种薯被切割为三块,在切割刀44下游不设置有薯块分流板48,直接设置传送弯管49将薯块传送至输送带上,运送至拌种机构700。
本例中每一路各自设置有对应的拌种机构700,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共用一个拌种机构700,即各路薯块汇总至一个拌种机构拌种。
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分级数量设置多个夹持切块单元,形成多路切块、拌种。
本实用新型种薯能够经筛分机构筛选分离为不同大小的级别,可为切块方式选择或品质划分进行预选;每个级别对应一个夹持切块单元,通过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对种薯进行夹持和传输,能够自适应种薯的大小,避免种薯受损。在切割组件中设置有对半和横竖切块方式,可根据薯块大小或重量进行不同形式切块,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种薯,并且设置在切割刀两侧的消毒喷管可以对刀具及种薯切口进行连续消毒,避免病薯中的病菌通过刀具传染至其它种薯,达到无菌切块环境。对半切的种薯具有芽眼识别功能,若无则通过剔除机构排出,有效提高种薯质量;切块后的种薯进入拌种箱进行药剂拌种,拌种装置仿人工翻转拌种,两个弧形拌种铲在拌种箱中相对旋转,降低种薯产生碰撞和挤压损伤,且拌种均匀。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马铃薯种薯分选、切块及拌种,同样可用于其它不规则农产品筛选分级、柔性夹持输送、搅拌等场合。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料机构;用于种薯上料;
筛分机构,与所述进料机构连接,用于不同大小种薯的筛选分级;
夹持切块单元,连接在筛分机构下游,用于对分级后的种薯进行夹持及切块;所述夹持切块单元包括排种机构和柔性夹持切割机构,所述排种机构用于将分级后的种薯单个地送入柔性夹持切割机构;
所述柔性夹持切割机构包括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和切割组件,所述柔性夹持输送组件用于将种薯夹紧并向切割组件传送,通过切割组件进行切块;
其中,所述夹持切块单元为一个至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100)包括进料斗,筛分机构的近端位于进料斗下方,种薯在筛分机构上由近端向远端传送,所述筛分机构包括筛选架以及间隔地设置在筛选架上的多个筛选辊,筛选辊可沿自身轴线转动地安装在筛选架上,相邻筛选辊之间的间隙形成种薯下落的筛选通道,沿种薯的传送方向,相邻筛选辊之间的间距由小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辊外表面上沿周向分布有多条凸筋,所述筛选辊为软质辊或者筛选辊外套有软质保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机构包括集料斗、连接在集料斗下方的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旋转排种组件,所述集料斗位于筛分机构的下方;所述壳体呈圆筒形,该壳体的轴线水平地设置,所述壳体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与集料斗对应的进料口以及向柔性夹持切割机构送料的出料口,所述旋转排种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的旋转轴以及沿旋转轴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拨薯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夹持输送组件包括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座内的多个绞龙传送单元,多个所述绞龙传送单元以支撑座的中心线为圆心沿支撑座的内壁周向均布,多个所述绞龙传送单元共同围成沿水平方向的种薯夹持传输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传送单元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绞龙传送单元能够沿靠拢和远离种薯夹持传输通道的方向浮动调节,且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使绞龙传送单元保持在最靠近支撑座的中心线的位置;所述绞龙传送单元与支撑座之间设置用于限制绞龙传送单元浮动调节方向的导向结构以及浮动调节范围的限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传送单元包括传动轴、安装在传动轴上的弹性支撑骨架以及套装在弹性支撑骨架外的螺旋传送套,所述螺旋传送套由弹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撑座上的切割刀,所述切割刀位于种薯夹持传输通道后方,所述切割刀下游设置有用于使种薯块落下后种芽所在面朝上的薯块分流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薯块分流板下游的无种芽剔除机构,包括用于识别是否有种芽的识别组件以及将无种芽的薯块排出的排出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拌种机构,用于对切割后的种薯块拌上拌种剂,所述拌种机构包括搅拌箱、设置在搅拌箱内的搅拌组件、用于向搅拌箱内注入搅拌剂的拌种药箱,所述搅拌箱上设置有用于薯块进入的入料口和用于排出的出料口,所述搅拌箱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搅拌筒,两个搅拌筒的上部连通,每个搅拌筒内设置一组所述搅拌组件,该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轴上的搅拌架以及安装在搅拌架上的弧形搅拌铲。
CN201922484460.7U 2019-12-31 2019-12-31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Active CN211557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4460.7U CN211557932U (zh) 2019-12-31 2019-12-31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4460.7U CN211557932U (zh) 2019-12-31 2019-12-31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7932U true CN211557932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53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4460.7U Active CN211557932U (zh) 2019-12-31 2019-12-31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79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2602A (zh) * 2019-12-31 2020-04-10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CN112917535A (zh) * 2021-01-25 2021-06-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多功能甘蔗种茎检测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2602A (zh) * 2019-12-31 2020-04-10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CN112917535A (zh) * 2021-01-25 2021-06-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多功能甘蔗种茎检测装置
CN112917535B (zh) * 2021-01-25 2022-08-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多功能甘蔗种茎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2602A (zh)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CN211557932U (zh) 马铃薯种薯分级及切块装置
CN108617960B (zh) 一种玉米面生产用设备
CN110720319A (zh) 一种农业生产用玉米脱粒设备
CN214599434U (zh) 一种饲草种植用羊粪破碎散播装置
CN113320917B (zh) 一种速冻丸子筛选输送设备
CN107802016A (zh) 一种畜牧业饲料加工装置
CN113057031A (zh)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
CN112005643A (zh) 一种农业种植小麦用开垦播种一体机
CN207256320U (zh) 一种番薯类种子切削机
CN113477363B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筛分装置
CN211359092U (zh) 一种双轴联动有机肥原料粉碎机
CN210965404U (zh) 一种菌肥加工用预处理设备
CN107520048A (zh) 一种食药品加工用高效粉碎静电风选去杂装置
CN111010921B (zh) 马铃薯种薯柔性夹持切割装置
CN208657310U (zh) 一种小麦间作播种机
CN210663801U (zh) 一种可加快种子烘干的农业设备
CN109168424B (zh) 一种防缠绕施肥拌药一体化可调节小型免耕播种机
KR20110137903A (ko) 가공사료 액상원료 드럼코팅 장치
CN211793036U (zh) 一种农业生产用玉米脱粒设备
CN109875079A (zh) 一种利于饲料挤压成型防粘附的饲料制粒机
CN113680485B (zh) 一种玉米棒芯粉碎机
CN213558441U (zh) 一种茶籽分拣设备
CN219838055U (zh) 一种废旧农膜粉碎机
CN211210461U (zh) 一种可连续均匀撒种的播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