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6026U - 一种纽扣电池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纽扣电池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6026U
CN211556026U CN202020580850.4U CN202020580850U CN211556026U CN 211556026 U CN211556026 U CN 211556026U CN 202020580850 U CN202020580850 U CN 202020580850U CN 211556026 U CN211556026 U CN 211556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erminal
bottom shell
rear sec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08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ONNFLY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ONNFL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ONNFLY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CONNFL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08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6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6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6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纽扣电池盒,包括端子组件、底壳、顶盖,端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端子组件包含正极端子,该正级端子依次包含正极外接部、折弯部、第一包围部和第一接触弹片,该底壳包含第一固定柱,第一包围部包围第一固定柱,第一接触弹片和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电连接。通过设置外接部可方便实现纽扣电池盒对外插接供电,通过将端子组件设置在底壳上以及正极端子与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电连接实现对纽扣电池盒厚度的压缩。

Description

一种纽扣电池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纽扣电池的电池盒。
背景技术
随着用电设备的小型化,纽扣电池作为供电能源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但是,用以安装纽扣电池的电池盒通常都是采用接线式电连接或者将电池盒内置在用电设备内,对于纽扣电池的安装以及更换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纽扣电池盒,包括端子组件、底壳、顶盖,所述顶盖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端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壳内,所述底壳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以容纳纽扣电池,所述端子组件包含正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依次包含正极外接部、折弯部、第一包围部和第一接触弹片,所述底壳包含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包围部包围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和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电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折弯部和所述第一包围部共同包围所述第一固定柱。
进一步而言,所述正极端子还包括横杆部、第二包围部和第二接触弹片,所述横杆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包围部和所述第二包围部,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和所述第二包围部连接;所述底壳包含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包围部包围所述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接触弹片、所述横杆部均和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电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折弯部依次包含连接前段、折弯中段和连接后段,所述连接前段和所述连接后段相互垂直。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包围部的底边延长形成所述连接后段,所述连接前段和所述连接后段共面。
另一优化,所述第一包围部的侧边折弯并延长形成所述连接后段,所述连接前段位于所述连接后段的法向平面上。
进一步而言,所述折弯中段包含变向段和垂直段,所述变向段由所述连接后段延长形成,所述变向段和所述连接后段呈钝角相交;所述变向段朝外折叠,所述变向段的另一端和所述垂直段相连,所述垂直段和所述连接后段的正投影相互垂直。
进一步而言,所述钝角为135度。
另一优化,所述顶盖的一端设置夹持爪,所述底壳的一端设置圆柱杆,所述夹持爪夹持在所述圆柱杆上;所述底壳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端子组件包含负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包含负极外接部,所述正、负极外接部安置在所述插接部内。
进一步而言,所述顶盖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拨动弹力卡扣,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拨动弹力卡扣和所述卡槽配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方面,将正、负极端子的外接部设置在底壳外部的插接部,可方便实现纽扣电池盒对外插接供电;第二方面,正、负极端子都设置在底壳上以及正极端子与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电连接,可以进一步压缩纽扣电池盒的厚度;第三方面,正极端子和纽扣电池多处电连接,提高电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纽扣电池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盖的顶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壳的第一实施例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壳的第一实施例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壳的第二实施例正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正极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正极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正极端子的第三实施例及其展平时的示意图;
图9为图7第二实施例展平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正极端子的第四实施例展平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负极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端子组件、11a-正极外接部、11b-负极外接部、12-折弯部、12a-连接前段、12b-折弯中段、12b1-变向段、12b2-垂直段、12c-连接后段、13a-第一包围部、13b-第二包围部、14a-第一接触弹片、14b-第二接触弹片、15-横杆部、16-方形主体部、16a-鱼叉脚、16b-圆弧弹片;
2-底壳、21-圆柱杆、22-卡槽、23-容纳槽、24-压块、25a-第一缺口、25b-第二渠口、26-插接部、27-端子槽、28-分隔壁、29a-第一固定柱、29b-第二固定柱、230-限位壁、231-限位凸块、232-避让缺口、233-凹槽、234-固定孔、235-凸环;
3-顶盖、31夹持爪、32-拨动弹力卡扣、32a-凸块、33-顶压凸块、34-环状凸块、35-抵顶柱、36-把手部、A1-钝角、A2-右相交角、B-左相交角、C-凸角。
具体实施方式
纽扣电池盒整体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纽扣电池盒包括端子组件1、底壳2、顶盖3。端子组件1包含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和纽扣电池的正极壳和负极盖电连接,正、负极端子包含正、负极外接部11b,用以对适配设备外接供电;端子组件1设置在底壳2内,顶盖3可活动地连接在底壳2上,底壳2内设置有容纳槽23,容纳槽23用以容纳纽扣电池,容纳槽23和对应纽扣电池相适配;顶盖3可以盖合或者打开,方便更换纽扣电池。
顶盖的实现方式
顶盖3的主体呈扁圆形,其尺寸和底壳2的容纳槽23配合设置。顶盖3的一端设置夹持爪31,底壳2的一端设置圆柱杆21,夹持爪31夹持在圆柱杆21上,使得顶盖3可翻转地连接在底壳2上;一种实施例中,顶盖3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夹持爪31,底壳2的一端设置两个对称的圆柱杆21,两个夹持爪31夹持在对应的圆柱杆21上,顶盖3可以以圆柱杆21为轴翻转;显然,这里夹持爪31可以为一个较宽的夹持爪31如将上述两个夹持爪31沿翻转轴方向拉伸后相连,同理还可以将两个对称的圆柱杆21相连。顶盖3和底壳2之间还可以通过活动铆接、弹簧等结构实现活动连接。
顶盖3在相对夹持爪31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拨动弹力卡扣32,底壳2上设置有卡槽22,该拨动弹力卡扣32和卡槽22配合设置,拨动弹力卡扣32可以卡入卡槽22内,拨动弹力卡扣32侧面上的凸块32a抵顶住卡槽22侧壁底面,实现顶盖3和底壳2在该端的连接;同时朝内拨动该拨动弹力卡扣32的自由端,凸块32a滑入卡槽22内,实现拨动弹力卡扣32和卡槽22的分离。该凸块32a的顶面为平面,用以抵顶卡槽22侧壁底面;底面设置成斜面,方便拨动弹力和卡槽22的卡入和分离。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卡扣结构,以实现顶盖3和底壳2在该端的连接。
顶盖3在底面上可以增设顶压凸块33,用以在盖合后顶压纽扣电池,进一步限制纽扣电池。还可以增设环状凸块34和抵顶柱35,用以在盖合后顶压设在底壳2上的端子组件1,进一步限制端子组件1,该处环状凸块34的形状根据端子的形状对应设置;由于插接时端子受力,可能会产生形变或者位移,抵顶柱35用以抵顶端子组件1的插接处附近,进一步限制端子组件1。
顶盖3在顶面可以增设把手部36,一方面方便纽扣电池盒拔离用电设备,另一方面还可以和用电设备的内壁或者凸筋相互抵顶,增加纽扣电池盒的稳固性;把手部36可以设置如图2所指的Y形,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
底壳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3、图4所示,底壳2的主体部分为容纳槽23,容纳槽23应与对应的纽扣电池相适配,用以容纳纽扣电池;本实用新型中的纽扣电池负极盖朝下,纽扣电池的正极壳朝上装入容纳槽23内;容纳槽23的槽壁上端沿周向设置多个压块24,压块24的顶面为导引斜面方便纽扣电池卡入,压块24的底面为平面为了压住装入容纳槽23后的纽扣电池的顶面。容纳槽23的槽壁侧面开设第一缺口25a,对应第一缺口25a处的容纳槽23的槽壁底面上开设第二缺口,第一缺口25a和第二缺口连通用以在该处施加外力方便纽扣电池的取出;上述连通的缺口可以设置在容纳槽23的左边也可以设置在容纳槽23的右边,或者在容纳槽23的左右两边各设置一个。
该纽扣电池盒的端子组件1通过外接部向外供电,底壳2在对应处设置插接部26用以容纳该外接部,这里的外接部可以为插孔或者插针;纽扣电池盒装入纽扣电池后,通过插接部26和外部用电设备的对应公头或母头插接来实现电连接。底壳2内还设有用以容纳端子组件1的端子槽27,端子槽27内还设有分隔壁28,用以分隔正、负极端子。
底壳2的两端分别可以设置圆柱杆21和卡槽22,在顶盖3的描述中已经有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端子组件的实施方式
正极端子
端子组件1包含正极端子,正极端子依次包含正极外接部11a、折弯部12、第一包围部13a和第一接触弹片14a。正极外接部11a,用以实现对外连接实现供电,正极外接部11a可以为母头插孔或者公头插针;折弯部12用于改变端子的折弯方向,使得正极端子可以正确安装在底壳2的端子槽27内,同时也影响着正极端子这个钣金件展开后的形状,会对工业制造方面具有不同效果;底壳2包含第一固定柱29a,第一包围部13a包围该第一固定柱29a,起到限位整个正极端子;第一接触弹片14a和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电连接,起到和纽扣电池的电连接作用。
第一实施例
如图6所示为正极端子的一种实施例,其中的正极外接部11a为插孔,插孔内设有多个凸包,插孔外设有防退弹片。
第一包围部13a为由两个垂直的平面构成,折弯部12和该第一包围部13a共同包围第一固定柱29a,并且将第一包围部13a的其中一个平面贴着底壳2的侧壁设置,起到限位正极端子的作用。另外,还可以从底壳2的侧壁延长出限位壁230,限位壁230平行且贴近于该第一包围部13a的另一平面,从而使得正极端子进一步得到限位。
折弯部12,依次包含连接前段12a、折弯中段12b和连接后段12c,这三段共同组成折弯部12;从第一包围部13a的底边延长形成其中的连接后段12c,连接前段12a和连接后段12c共面且相互垂直,连接前段12a和连接后段12c之间垂直转弯段即为折弯中段12b。该种折弯部12为冲压一体成型,并不需要再对折弯部12进行另外的折弯处理,加工比较方便。
第一接触弹片14a,为从第一包围部13a侧边延长再对其进行折弯加工形成,用以和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接触。
第二实施例
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如下。正极端子还包括横杆部15、第二包围部13b和第二接触弹片14b。其中,横杆部15的一端和第一包围部13a连接,横杆部15的另一端和第二包围部13b连接,第二接触弹片14b和第二包围部13b连接,使得正极端子为一个整体可由一个钣金件加工而成。
相应地,底壳2包含第二固定柱29b,该第二包围部13b包围第二固定柱29b,该第二包围部13b由一个钣金面两次折弯形成且每次折弯大致为90度角,该三个平面包围住第二固定柱29b后限位正极端子的效果较佳;可以将第二固定柱29b和第一固定柱29a相对设置,通过与第一包围部13a以及第二包围部13b的共同相互作用,增加了限位效果。
另外,第二接触弹片14b、横杆部15均和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电连接,增加了正极端子和纽扣电池的接触点,提高了导电可靠性;正极端子和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电连接,一方面可以将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都设置在底壳2内,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压缩纽扣电池盒的厚度。
第三实施例
结合图8、图9所示,第三实施例是在第二实施例基础上有一种优化方案,第三实施例钣金件展开后基本呈条状,第二实施例钣金件展开后往右延伸出一段,因此第三实施例的正极端子可以采用较紧密的排版,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可以大幅度节省材料,具体优化结构如下。
第三实施例优化了折弯部12的结构,其中的连接后段12c由第一包围部13a的侧边折弯并延长形成,连接前段12a位于该连接后段12c的法向平面上,连接前段12a和连接后段12c构成法向垂直。
具体而言,折弯中段12b包含变向段12b1和垂直段12b2,变向段12b1由连接后段12c延长形成,变向段12b1和连接后段12c呈钝角A1相交;该变向段12b1朝外折叠,并且变向段12b1的另一端和垂直段12b2相连,该垂直段12b2和该连接后段12c的正投影相互垂直,显然垂直段12b2再与连接前段12a向连接。变向段12b1朝外折叠可以是对折,变向段12b1和连接后段12c之间的相交角需设置为钝角A1,无论成直角或者平角都无法将正极端子展开后基本呈条状。
第四实施例
如图10所示,正极端子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相比较,主要区别为:第三实施例的变向段12b1朝右上方变向,加工成正极端子时为从上往下折叠;第四实施例的变向段12b1朝左上方变向,加工成正极端子时为从下往上折叠。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中,变向段12b1和连接后段12c之间的相交钝角A1优选为为135度;该优选方案下的正极端子展平件,连接前段12a和变向段12b1的左相交角B以及右相交角A2都为相同的135度,方便钣金件的冲切加工。
如图5所示,由于连接后段12c由第一包围部13a的侧边折弯并延长形成,该段放入底壳2第二实施例中的端子槽27内时,该处的端子槽27会过宽使得该段没有被限位;可以在该处的分隔壁28和/或底壳2的侧壁上增设限位凸块231,用以顶压住连接后段12c。同样,由于变向段12b1在折叠后会产生凸角C,需要在分隔壁28对应位置增开避让缺口232,用以避让该凸角C。
负极端子
端子组件1包含负极端子,负极端子包含负极外接部11b,正、负极外接部11b安置在底壳2的插接部26内。本实用新型的负极端子和纽扣电池的负极盖电连接,负极端子设置在底壳2的容纳槽23底面上。
如图11所示,负极端子还包含方形主体部16以及连接在其上的鱼叉脚16a和圆弧弹片16b,鱼叉脚16a用以将负极端子固定在底壳2上,圆弧弹片16b从底壳2底面朝上翘起用以抵顶纽扣电池和其负极盖电连接。结合图5所示,底壳2的容纳槽23底面上在相应的位置增设凹槽233,用以容纳负极端子的方形主体部16,使得纽扣电池安装到位后可以平整得安置在容纳槽内;在凹槽233周边贯通有固定孔234,用以供鱼叉脚16a插入。结合图4所示,底壳2在背面的该固定孔234周沿增设凸环235,用以保护从该处露出的鱼叉脚16a的头部。
本实用新型中,对于纽扣电池盒各个组成部件的不同实施方式,在符合本实用新型创新精神以及符合工业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组合构成纽扣电池盒的不同实现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纽扣电池盒,包括端子组件(1)、底壳(2)、顶盖(3),所述顶盖(3)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壳(2)上,所述端子组件(1)设置在所述底壳(2)内,所述底壳(2)内设置有容纳槽(23),所述容纳槽(23)用以容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1)包含正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依次包含正极外接部(11a)、折弯部(12)、第一包围部(13a)和第一接触弹片(14a),所述底壳(2)包含第一固定柱(29a),所述第一包围部(13a)包围所述第一固定柱(29a),所述第一接触弹片(14a)和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2)和所述第一包围部(13a)共同包围所述第一固定柱(29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还包括横杆部(15)、第二包围部(13b)和第二接触弹片(14b),所述横杆部(1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包围部(13a)和所述第二包围部(13b),所述第二接触弹片(14b)和所述第二包围部(13b)连接;所述底壳(2)包含第二固定柱(29b),所述第二包围部(13b)包围所述第二固定柱(29b);所述第二接触弹片(14b)、所述横杆部(15)均和纽扣电池的正极壳环状侧面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2)依次包含连接前段(12a)、折弯中段(12b)和连接后段(12c),所述连接前段(12a)和所述连接后段(12c)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围部(13a)的底边延长形成所述连接后段(12c),所述连接前段(12a)和所述连接后段(12c)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围部(13a)的侧边折弯并延长形成所述连接后段(12c),所述连接前段(12a)位于所述连接后段(12c)的法向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中段(12b)包含变向段(12b1)和垂直段(12b2),所述变向段(12b1)由所述连接后段(12c)延长形成,所述变向段(12b1)和所述连接后段(12c)呈钝角(A1)相交;所述变向段(12b1)朝外折叠,所述变向段(12b1)的另一端和所述垂直段(12b2)相连,所述垂直段(12b2)和所述连接后段(12c)的正投影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A1)为135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的一端设置夹持爪(31),所述底壳(2)的一端设置圆柱杆(21),所述夹持爪(31)夹持在所述圆柱杆(21)上;所述底壳(2)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部(26),所述端子组件(1)包含负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包含负极外接部(11b),所述正、负极外接部(11b)安置在所述插接部(26)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拨动弹力卡扣(32),所述底壳(2)上设置有卡槽(22),所述拨动弹力卡扣(32)和所述卡槽(22)配合设置。
CN202020580850.4U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纽扣电池盒 Active CN211556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0850.4U CN211556026U (zh)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纽扣电池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0850.4U CN211556026U (zh)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纽扣电池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6026U true CN211556026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5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0850.4U Active CN211556026U (zh) 2020-04-18 2020-04-18 一种纽扣电池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6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8481B2 (en) Electrical disconnect with push-in connectors
EP1006617B1 (en) High voltage connector
JP3106157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2195174B (zh) 电连接器
JP4594706B2 (ja) シールド付き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CN102725584A (zh) Led灯单元
CN106500064B (zh) 电连接件及led照明装置
CN211556026U (zh) 一种纽扣电池盒
CN111341988A (zh) 一种纽扣电池盒
CN207116749U (zh) 连接器
JP2006086108A (ja) 電源ソケット
US4909762A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209804793U (zh) 用于电动工具的双并电池包
JP200712887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0866692U (zh) 一种低高度连接器
CN210838311U (zh) 电连接器
CN220753768U (zh) 一种端子台
CN209929539U (zh) 一种稳定支撑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216413301U (zh) 一种按钮式快速接线端子
CN211605501U (zh) 电连接器插座模块及其电连接器
CN212649129U (zh) 一种usb接口组件及usb充电器
US20230395948A1 (en) Battery pack
CN218632545U (zh) 一种弹扣插座
CN115207664B (zh) 一种方便正反插拔的小型化继电器连接插座
CN212810625U (zh) 一种应用于高压大电流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