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1488U - 照明装置及车灯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及车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1488U
CN211551488U CN201922435571.9U CN201922435571U CN211551488U CN 211551488 U CN211551488 U CN 211551488U CN 201922435571 U CN201922435571 U CN 201922435571U CN 211551488 U CN211551488 U CN 211551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an
face
lighting device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355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YLX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355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1488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6959 priority patent/WO202113522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1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1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2Forced cooling
    • F21S45/43Forced cooling using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F21S45/48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with means for conducting heat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of the lighting devices, e.g. with fins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lighting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7/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F21W2107/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land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及应用该照明装置的车灯,照明装置包括光源模块、风扇以及散热器;风扇包括基座以及连接于基座的扇叶;散热器包括散热部和多个导流翅片,散热部具有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多个导流翅片环设于散热部周缘,多个所述导流翅片沿自第一端面朝向第二端面的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多个导流翅片与第二端面共同围成收容空间;光源模块设置于散热器靠近第一端面的一侧,基座固定于第二端面,扇叶外露于收容空间并与多个导流翅片相对间隔设置,多个导流翅片用于将风扇产生的气流引导至散热部。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散热性能优,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的散热性能优且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及车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照明设备领域中,由于LED芯片具有寿命长、抗震、环保等一系列优点,LED芯片被逐渐地应用到各种照明场合上,而汽车照明也不例外。
相关技术中,LED车灯包括用于发光的LED芯片和散热结构,LED芯片贴设于散热结构;LED芯片的发光效率普遍低于50%,其超过一半的电能最终转化成为热能,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结构实现散热。
然而,为了提供足够的亮度,LED车灯的功率必须足够高,功率越高,LED芯片的发热就越大,而相关技术中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有限,容易导致LED芯片内部的热量不断积聚,从而导致结温不断上升,LED芯片在较高的温度下,电光转换效率进一步降低,相同电功率下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引起恶性循环,最终过高的结温会造成光波长的漂移,导致LED芯片加速老化,大大降低了LED车灯的可靠性,因此,由于照明装置的散热性能直接限制了LED车灯的可靠性。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照明装置及车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及车灯,该照明装置散热性能优,该车灯散热性能优且可靠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
光源模块;
风扇,所述风扇包括基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基座的扇叶;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部和多个导流翅片,所述散热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多个所述导流翅片环设于所述散热部周缘,多个所述导流翅片沿自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导流翅片与所述第二端面共同围成收容空间;
所述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散热器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扇叶外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与多个所述导流翅片相对间隔设置,多个导流翅片用于将风扇产生的气流引导至散热部。
优选的,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部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散热部本体外侧面的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自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分别与多个所述导流翅片连接,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导流翅片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设置于所述散热部本体的相对两端。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导流翅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散热部本体开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包括插设于所述通孔内的导热段和连接于所述导热段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且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吸热段;所述导热段抵接于所述通孔的内侧面,所述光源模块抵接于所述吸热段且与所述第一端面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热管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热段靠近所述风扇一端的放热段,所述放热段抵接于所述第二端面。
优选的,所述通孔包括至少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导热段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插设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导热段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放热段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导热段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连接;所述吸热段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导热段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吸热段到所述第一端面的垂直距离为0.05毫米至0.10毫米。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第一端面间隔形成间隙空间,所述间隙空间内填充有用以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导热的导热硅脂。
优选的,所述风扇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基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以将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第二端面。
优选的,所述导流翅片靠近所述扇叶的一侧凹陷形成让位槽;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固定套设于所述让位槽且环绕所述风扇设置。
优选的,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电路板以及贴设于所述电路板一端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LED芯片,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LED芯片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灯,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照明装置,所述车灯还包括光导模块,所述光导模块包括光导和光导夹持件,所述光导夹持件固定于所述散热部本体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所述光导包括导光部和呈尖顶状的出光部,所述导光部固定于所述光导夹持件且与所述LED芯片正对设置,所述出光部设置于所述导光部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车灯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固定于所述光导夹持件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侧。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中包括光源模块、风扇以及散热器;风扇包括基座以及连接于基座的扇叶;散热器包括散热部和多个导流翅片,散热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多个导流翅片环设于散热部周缘,多个导流翅片沿自第一端面朝向第二端面的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多个导流翅片与第二端面共同围成收容空间;光源模块设置于散热器靠近第一端面的一侧,基座固定于第二端面,扇叶外露于收容空间并与多个导流翅片相对间隔设置,多个导流翅片用于将风扇产生的气流引导至散热部;上述结构中,散热器吸收光源模块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通过多个导流翅片以将由扇叶产生的气流进行整流,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该气流沿径向向外的分速度,减少气流中直接沿径向出流而不经过散热部的冷气,从而提高照明装置的散热性能;同时,多个导流翅片分别与散热部连接,有效地增大了散热器的整体散热面积,从而优化了照明装置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的车灯中,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有效地优化了车灯的散热性能,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散热器与风扇的立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车灯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的车灯的气流流场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的气流流场示意图;
图7为相关技术的车灯的气流流场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的气流流场俯视图;
图9为相关技术的车灯的温度分布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的温度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车灯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方式一
请同时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100以及应用该照明装置100的车灯200。
所述照明装置100包括散热器1、风扇2以及光源模块3。所述风扇2和所述光源模块3装设于所述散热器1的相对两端。
所述散热器1包括散热部11和多个导流翅片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部11用于对所述光源模块3进行散热,其包括散热部本体111和凸设于所述散热部本体111外侧面的多个散热翅片11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散热部本体111的结构形式是不限的,在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部本体111呈圆柱形。
所述散热部本体11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端面1111和第二端面1112和位于所述散热部本体111的外侧面且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111和第二端面1112的外侧面(图未标);所述散热翅片112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翅片112沿自所述第一端面1111朝向所述第二端面1112的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光源模块3设置于所述散热部本体111靠近所述第一端面1111一侧,所述光源模块3在运作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通过所述散热部本体111传导至所述散热器1以散发出去,通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112的设置,有效地增加了散热器1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即提高了散热器1的散热面积,使得散热器1的散热性能优。
多个所述导流翅片12环设于所述散热部11周缘,多个所述导流翅片12沿自所述第一端面1111朝向所述第二端面1112的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二端面1112共同围成收容空间10,多个所述导流翅片12用以对所述风扇2产生的气流进行整流,以将述风扇2产生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散热部11;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导流翅片12分别与多个所述散热翅片112连接,所述导流翅片12与所述散热翅片112一一对应设置。
更优的,为了提高散热翅片112和导流翅片12的连接的可靠性,散热翅片112和导流翅片12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光源模块3固定于所述散热器1靠近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一侧,而所述光源模块3与所述第一端面1111具体的位置连接关系是不限的,比如,本实施方式一中,光源模块3固定于导热管13并与第一端面1111相对间隔设置;当然,光源模块直接固定于第一端面上是可行的。所述光源模块3在运作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部本体111传导至所述散热器1以散发出去。
所述风扇2固定于所述第二端面1112上,用以驱动气流吹向所述散热器1,以通过气流将所述散热器1的热量向外散发。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2为无框高脚风扇,其包括基座21、扇叶22和支撑架23;所述支撑架23连接于所述基座21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用以将所述基座21固定于所述第二端面1112;所述扇叶22连接于所述基座21远离所述第二端面1112一侧并外露于所述收容空间10外,以实现将所述扇叶22设置于所述散热器1的外部,与相关技术将整个风扇沉入散热器内部的方案相比,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所述照明装置100在不改变散热器1的尺寸的前提下,能够设置更大的尺寸的所述风扇2,有效增加吹向所述散热器1的冷气量;且所述扇叶22与多个所述导流翅片12相对间隔设置,以保证所述扇叶22转动时产生的气流流向所述导流翅片12。
上述结构中,所述风扇叶22转动产生气流首先通过所述导流翅片12,由于所述导流翅片12的延伸方向与该气流的流动平行,所述导流翅片12对该气流进行整流,降低了该气流沿径向(即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外的分速度,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气流在流动过程中沿径向直接进入空气中的冷气量,提高所述照明装置100的散热性能;同时,所述导流翅片12的设置相当于增大了所述散热翅片112的面积,即增大了所述散热器1的散热面积,有效地优化了所述照明装置100的散热性能。
更优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器1的散热性能,本实施方式增设了导热管13,所述光源模块3通过导热管13将热量集中地传导至所述散热器1。
具体的,所述散热部本体111开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图未标),所述导热管13插设于所述通孔内,导热管13由导热系数大于10000W/m*k的高导热材料制成;使所述光源模块3与所述导热管13连接,所述光源模块4产生的热量集中通过所述导热管13向所述散热器1传导,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将热量快速向所述散热器1传导。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部本体111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111和所述第二端面1112且位于所述通孔内的内侧面1113。所述导热管13插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抵接于所述内侧面1113。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管13为实心的管状物,其可以为圆柱管或为多边形管;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一中,所述导热管13为实心的圆柱管,其包括导热段131和吸热端132。
所述导热段131插设于所述通孔内并抵接于所述内侧面1113,用以所述导热管13与所述散热器1之间的热量传导。
所述吸热段132连接于所述导热段131远离所述风扇2的一端且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1111,用以所述光源模块3与所述导热管13之间的热量传导,所述电路板31贴设于所述吸热段132,所述吸热段132向外延伸有一定高度,使得所述电路板132与所述第一端面1111间隔设置,在安装过程中,所述吸热段132为所述光源模块3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了所述光源模块3与所述导热管13的安装错位问题,确保安装的可靠性,而且保证所述导热管13优先与所述光源模块3直接接触;更具体的,所述吸热段132远离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端面1321连接所述光源模块3,所述端面1321作抛光处理,有效降低了所述端面1321的表面粗糙度,增加了所述端面1321与所述光源模块3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所述光源模块3与所述端面1321之间的热量传递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吸热段132到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垂直距离即为所述吸热段132的延伸高度,该距离是不限的,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进行具体的设置,而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热段132到所述第一端面1111的垂直距离为0.05毫米至0.10毫米。
作为一个更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照明装置100还包括风扇外壳4;为了方便所述风扇外壳4的安装,所述导流翅片12靠近所述风扇叶22的一侧凹陷形成让位槽120,所述风扇外壳4固定套设于所述让位槽120且环绕所述风扇2设置。
通过所述风扇外壳4的设置,气流在经过所述导流翅片12时,保证了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导流翅片12的延伸方向平行,从而达更好的整流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吹向所述散热器1的冷气量,使得所述照明装置100的散热效果更优;同时,所述风扇外壳4充当所述风扇2的保护罩,避免了所述风扇外壳4受到外界的破坏,提高所述风扇2工作的稳定性,实现了所述照明装置100可靠地进行散热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灯200,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照明装置100以及光导模块5。
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电路板31以及贴设于所述电路板31一端且与所述电路板31电连接的LED芯片32;所述电路板31远离所述LED芯片32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1111。
上述结构中,所述LED芯片32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电路板31,并传导至所述散热器1进行散热,所述照明装置100能够及时将所述LED芯片32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有效地提高所述车灯200的散热性能;同时,避免了所述LED芯片32内部的热量的积聚导致的老化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所述LED芯片32的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所述车灯200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路板31可以直接贴设于所述第一端面1111上,此时,所述光源模块3直接与所述散热部本体111接触,直接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器1;当然,为了使得导热效率更高,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器1可以增设导热管13,所述电路板31远离所述LED芯片32一端贴设于所述吸热段132的端面1321上,由于所述导热管13具有高导热性能,有效地将所述LED芯片32集中地更高效地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器1中,提高了导热效率,进一步优化了所述车灯200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
所述LED芯片32与所述吸热段132对应设置,所述LED芯片32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吸热段132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LED芯片32完全落在所述吸热段132的范围内,有效地确保所述吸热段132及时吸收所述LED芯片32产生的热量,从而使得所述照明装置100的散热效果更优,更进一步地提高所述车灯200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
更优的,所述电路板31与所述第一端面1111之间填设有高导热系数材料,比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模块3与所述第一端面1111间隔形成间隙空间(图未标),所述间隙空间内填充有用以所述光源模块3与所述第一端面1111之间导热的导热硅脂(图未标),即将所述导热硅脂填充于所述电路板31与所述第一端面1111之间,所述电路板31一部分的热量通过导热硅脂直接传导至所述散热部本体111,从而更进一步增加所述电路板31与散热部本体111之间的导热面积,更有效地优化了所述车灯200的散热性能,使得所述车灯200的可靠性更高。
所述光导模块5,其包括用于导光的光导51和光导夹持件52;所述光导夹持件52固定于所述散热器1远离所述风扇2的一侧,所述光导51固定于所述光导夹持件5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导51包括导光部511和呈尖顶状的出光部512,所述导光部511固定于所述光导夹持件52且与所述LED芯片32正对设置,所述出光部512设置于所述导光部511远离所述LED芯片32的一端。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导51的形状是不限的,其可以呈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一个更优的方案,为了便于所述车灯200的安装,所述车灯200还增设卡环6,所述卡环6固定于所述光导夹持件52远离所述LED芯片32的一侧,所述车灯200通过卡环卡设于与该车灯200相关的其他零部件。
下面请同时参阅图5-10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车灯200与相关技术的车灯200a进行对比,下面展开说明:
在开始说明之前,先对相关技术的车灯200a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所述车灯200a包括散热器1a以及分别装设于所述散热器1a相对两端的风扇2a和光源模块3a;所述散热器1a包括散热本体部11a以及固定于所述散热本体部11a且环绕所述散热本体部11a设置的散热翅片12a;所述光源模块3a包括贴设于所述散热本体部11a的电路板31a以及贴设于所述电路板31a远离所述散热本体部11a的一端的LED芯片32a。
图5为相关技术的车灯200a的气流流场示意图,未设置用于对气流进行整流的结构,因此通过散热器1a的气流沿径向(即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外的分速度大,从而导致大量冷气沿径向向外流出,其散热效果差;而图6为实用新型的车灯200的气流流场示意图,设置了导流翅片12对气流进行整流,降低气流沿径向(即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分速度,减少不经过所述散热翅片112沿径向出流的冷气,同时增大了散热的面积,极大地提高所述照明装置100的散热能力,从而及时将所述LED芯片32产生的热量通过冷气流向外散发。
图7为相关技术的车灯200a的气流流场俯视图,气流的流线更加杂乱无章;而图8为实用新型的车灯200的气流流场俯视图,气流的流线有秩序地向外流出,减少沿径向远离所述散热翅片112的气流,保证吹向所述散热器1的冷气量。
图9为相关技术的车灯200a的温度分布示意图,如图所示,车灯200a中心的温度最高,即设置LED芯片32a的位置的温度达到最高,最高温度为131℃;而图10为实用新型的车灯200a的温度分布示意图,如图所示,LED芯片32贴设于导热管13,导热管13及时将LED芯片32的热量吸收并通过照明装置100向外散发,有效降低设置LED芯片32的位置的温度,此处的最高温度为117℃,本实用新型的最高温度较相关技术的最高温度降低了14℃。
实施方式二
请同时参阅图1-3及图11所示,实施方式二的车灯200’的结构及散热原理与实施方式一的车灯的结构及散热原理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相同的部分,下面主要描述不同之处。
实施方式二的车灯200’与实施方式一的车灯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导热管的结构形式不同。所述车灯200’的导热管13’包括导热段131’、吸热段132’以及放热段133’。
所述导热段131’插设于散热部本体111的通孔(图未标)内,所述吸热段132’连接于所述导热段131’远离风扇2的一端且凸出于第一端面1111。所述放热段133’连接于所述导热段131’靠近所述风扇2一端,且所述放热段133’抵接于所述散热部本体111靠近所述风扇2的端面上,具体为所述放热段133’抵接于所述第二端面1112,且所述放热段133’呈扁平状,其有效地增强了所述导热管13’靠近所述风扇2一端径向的热量传导,增加了所述导热管13’与所述散热部本体111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了散热的面积,提高了所述导热管13’与所述散热部本体111的热传导效率,更好地优化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从而使得车灯200’的散热性能进一步优化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散热的效率,更优的,所述通孔包括至少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导热段131’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插设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导热段131’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放热段133’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导热段131’靠近所述风扇2的一端连接,所述吸热段132’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导热段131’远离所述风扇2的一端。当然,通孔、导热段131’以及放热段133’的数量是不限的,其可以根据实际上使用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设置。
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二中,通孔包括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导热段131’包括两个,其中一个导热段131’插设于其中一个通孔内,另一个导热段131’插设于另一个通孔内;放热段133’包括两个,其中一个导热段131’连接于其中一个放热段133’连接,另一个放热段133’连接于另一个导热段131’。上述结构中,有效地保证了所述导热管13’与所述散热部本体111之间的散热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所述车灯200’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中包括光源模块、风扇以及散热器;风扇包括基座以及连接于基座的扇叶;散热器包括散热部和多个导流翅片,散热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多个导流翅片沿自第一端面朝向第二端面的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多个导流翅片环设于散热部周缘,且多个导流翅片与第二端面共同围成收容空间;光源模块设置于散热器靠近第一端面的一侧,基座固定于第二端面,扇叶外露于收容空间并与多个导流翅片相对间隔设置,多个导流翅片用于将风扇产生的气流引导至散热部;上述结构中,散热器吸收光源模块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通过多个导流翅片以将由扇叶产生的气流进行整流,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该气流沿径向向外的分速度,减少气流中直接沿径向出流而不经过散热部的冷气,从而提高照明装置的散热性能;同时,多个导流翅片分别与散热部连接,有效地增大了散热器的整体散热面积,从而优化了照明装置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的车灯中,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有效地优化了车灯的散热性能,提高了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光源模块;
风扇,所述风扇包括基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基座的扇叶;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部和多个导流翅片,所述散热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多个所述导流翅片环设于所述散热部周缘,多个所述导流翅片沿自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导流翅片与所述第二端面共同围成收容空间;
所述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散热器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扇叶外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与多个所述导流翅片相对间隔设置,多个导流翅片用于将风扇产生的气流引导至散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部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散热部本体外侧面的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沿自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分别与多个所述导流翅片连接,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导流翅片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设置于所述散热部本体的相对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导流翅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本体开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包括插设于所述通孔内的导热段和连接于所述导热段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且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吸热段;所述导热段抵接于所述通孔的内侧面,所述光源模块抵接于所述吸热段且与所述第一端面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热段靠近所述风扇一端的放热段,所述放热段抵接于所述第二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至少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导热段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插设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导热段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放热段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导热段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连接;所述吸热段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导热段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段到所述第一端面的垂直距离为0.05毫米至0.1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第一端面间隔形成间隙空间,所述间隙空间内填充有用以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导热的导热硅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基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以将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第二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翅片靠近所述扇叶的一侧凹陷形成让位槽;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固定套设于所述让位槽且环绕所述风扇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电路板以及贴设于所述电路板一端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LED芯片,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LED芯片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
12.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的光源模块包括电路板以及贴设于所述电路板一端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LED芯片,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LED芯片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车灯还包括光导模块,所述光导模块包括光导和光导夹持件,所述光导夹持件固定于所述散热部本体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所述光导包括导光部和呈尖顶状的出光部,所述导光部固定于所述光导夹持件且与所述LED芯片正对设置,所述出光部设置于所述导光部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固定于所述光导夹持件远离所述LED芯片的一侧。
CN201922435571.9U 2019-12-30 2019-12-30 照明装置及车灯 Active CN211551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5571.9U CN211551488U (zh) 2019-12-30 2019-12-30 照明装置及车灯
PCT/CN2020/106959 WO2021135221A1 (zh) 2019-12-30 2020-08-05 照明装置及车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5571.9U CN211551488U (zh) 2019-12-30 2019-12-30 照明装置及车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1488U true CN211551488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11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35571.9U Active CN211551488U (zh) 2019-12-30 2019-12-30 照明装置及车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1488U (zh)
WO (1) WO202113522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0003B2 (ja) * 2014-07-25 2019-05-29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CN207350198U (zh) * 2017-04-27 2018-05-11 苗惠杰 Led汽车灯
CN207350285U (zh) * 2017-06-01 2018-05-11 佛山克莱汽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灯散热和防水雾装置
CN108571664A (zh) * 2017-09-29 2018-09-25 江门市创亚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侧向散热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led灯具
CN208041997U (zh) * 2017-10-27 2018-11-02 深圳市威德亮实业有限公司 Led车头灯
CN208090582U (zh) * 2018-03-06 2018-11-13 双管齐下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车灯及车辆
CN109611777A (zh) * 2018-12-31 2019-04-12 广州市诺思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聚光高散热led车灯
CN109556073B (zh) * 2018-12-31 2021-09-07 广州市诺思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led车灯
CN209744270U (zh) * 2019-04-19 2019-12-06 双管齐下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车用led灯
CN209705941U (zh) * 2019-06-14 2019-11-29 东莞市晟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装配的车载使用照明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5221A1 (zh) 2021-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7634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US9383084B2 (en) Mounting system for an industrial light
CN211551488U (zh) 照明装置及车灯
US7722222B2 (en) LED lamp assembly
US20100097810A1 (en) Ultra high efficient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having metal heat sink
CN109556073B (zh) 一种大功率led车灯
CN213577288U (zh) 一种光源的安装组件及车灯模组
CN209944268U (zh) 一种平板结构的高散热型led灯具
CN102563464A (zh) Led灯模组
KR20110038850A (ko)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 램프
CN211853943U (zh) 一种灯具的散热结构
CN209744091U (zh) 节能led灯灯体
CN212081130U (zh) 一种具有双相变导热管散热装置的led车灯
CN210891566U (zh) 散热结构及灯具
CN218295670U (zh) Led散热器
CN211040823U (zh) 一种led前组合灯的散热结构
CN217423184U (zh) 一种异形环路热管散热器
CN219222338U (zh) 一种工厂用led灯
CN212252178U (zh) 球泡灯
CN212456687U (zh) 一种具有相变导热管散热装置的大功率led车灯
CN210398763U (zh) 电动车led车灯散热结构
CN211976683U (zh) 一种光源板固定结构及灯具
CN219264210U (zh) 一种散热性能强的led灯板
CN210165343U (zh) 一种led灯具的散热结构
CN218583108U (zh) 一种大功率led灯具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