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9793U -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9793U
CN211549793U CN201922266116.0U CN201922266116U CN211549793U CN 211549793 U CN211549793 U CN 211549793U CN 201922266116 U CN201922266116 U CN 201922266116U CN 211549793 U CN211549793 U CN 211549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
tile
rotor
alloy layer
bearing b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61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运智
张跃普
徐新燕
袁焱辉
韩天成
杨立民
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uoyua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uoyua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uoyua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uoyua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61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9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9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9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包括对转子前后两端径向支撑的一对椭圆轴瓦和对转子轴向支撑的推力轴瓦;推力轴瓦包括瓦体、调整组件和瓦块组件,瓦体包括上瓦体和下瓦体;瓦体前后两侧的端面与高压轴承箱之间安装调整组件;瓦体的前后侧面各自开设一圈燕尾槽;瓦块组件包括瓦块基体、合金层和支撑筋,瓦块基体具有燕尾端以及扇面端,扇面端的端面一体铸造合金层,燕尾端的端面设置向转子转动方向一侧偏心设置的支撑筋;下瓦体开设进油孔,瓦块基体距离支撑筋的远端为进油侧,瓦块基体距离支撑筋的近端为出油侧,上瓦体上设置出油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布置、独立控制,尤其适用于高转速转子的正常运转和支撑润滑。

Description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轴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
背景技术
轴承是汽轮机转子运转过程时提供润滑和支撑的重要部套。当前汽轮机用推力轴承以及支撑轴承种类繁多,结构较复杂,拆装维护困难,不适用于高转速汽轮机回转时支撑、润滑和快速散热的特殊要求。
现有推力轴瓦是将推力瓦块限制在本体槽内,通过压紧螺钉对瓦块限位,该结构使的瓦块自由度降低,且结构复杂,只有达到特定受力条件才能使推力瓦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推力轴瓦的本体无调节结构,使得轴承本体及推力块要求精度过高以致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磨损后修复难度增加,无法适用于转子高转速回转状态下的润滑和冷却散热。
现有支撑轴承油楔设置较多,瓦块自身设置有转轴,安装至本体上能自由摆动,但由于安装设置的零件较多,结构复杂,无法适用于高转速转子回转润滑和支撑散热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可实现转子高速回转状态下轴向力动压平衡和润滑散热及径向支撑动压平衡和润滑散热功能。
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包括推力轴瓦和一对椭圆轴瓦,所述一对椭圆轴瓦分别安装在高压轴承箱和低压轴承箱内对转子前后两端形成径向支撑,所述推力轴瓦安装在高压轴承箱内椭圆轴瓦的前端对转子形成轴向支撑;
所述推力轴瓦包括瓦体、调整组件和瓦块组件,所述瓦体包括通过定位锁紧组件连接的上瓦体和下瓦体;所述瓦体的内圆架设在由转子的两个相对推力面形成的环槽内,瓦体的外圆架设在高压轴承箱预设的内槽内;所述下瓦体通过定位件固定在高压轴承箱的下箱体;所述瓦体前后两侧的端面分别安装多个凸出端面的用于调整轴向位置的调整组件;所述瓦体的前后侧面各自开设一圈环形贯通的燕尾槽;所述瓦块组件沿圆周均布插装在燕尾槽内,瓦块组件包括瓦块基体、合金层和支撑筋,瓦块基体具有与燕尾槽插装配合的燕尾端以及伸出燕尾槽的扇环形的扇面端,周向相邻的扇面端之间保留设定间隙,扇面端相对推力面的端面一体铸造合金层,燕尾端相对燕尾槽底面的端面设置一体连接瓦块基体的向转子转动方向一侧偏心设置的径向的支撑筋;所述下瓦体开设有下部与高压轴承箱箱体的油道连通的、上部连通到下瓦体内圆的进油孔,各瓦块基体扇面端的两侧距离支撑筋的远端为进油侧,各瓦块基体扇面端的两侧距离支撑筋的近端为出油侧,上瓦体上设置与出油侧连通的出油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椭圆轴瓦包括本体、长垫块、短垫块和椭圆合金层;所述本体包括分体设置的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和下本体分别通过长垫块和短垫块固定在轴承箱内预设的凸环上;沿所述下本体外圆的周向开设环槽,环槽的底部和两端加工为平台结构,底部的平台结构安装长垫块,两端的平台结构安装短垫块,长垫块及短垫块的底面均为与平台结构匹配的平面结构,长垫块及短垫块的顶面为与轴承箱预设凸环的内径紧密贴合的圆弧面,长垫块及短垫块分别通过定位销、若干调整垫片和螺钉固定在平台结构上;所述上本体以相同的结构开设环槽并安装位于顶部平台结构上的长垫块和位于两端平台结构上的短垫块;沿所述本体外圆周圈的环槽底面开设一圈用于实现进油的内环槽,本体的水平中分面上对称开设与进油环槽连通的水平进油孔;所述本体的内圆设有与本体一体浇注的椭圆合金层,椭圆合金层的左右端与转子间隙大于上下端与转子间隙,椭圆合金层的水平中分面两端分别设有与水平进油孔连通的油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椭圆轴瓦的本体外圆开设与转子轴线成斜角布置的指向椭圆合金层的测温孔,测温孔内安装用于测量椭圆合金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探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前侧和/或后侧的瓦块组件通过导向环安装在瓦体上,瓦体的前侧和/或后侧的端面开设一圈环形的导向槽,导向槽内通过若干调整垫片及螺钉安装导向环,导向环的端面开设环形贯通的用于安装瓦块组件的燕尾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推力轴瓦的瓦体的前后两侧端面分别通过螺钉安装有与两侧推力面所在轴环外圆密封的密封环,密封环为铝板材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导向螺母、压紧螺钉和平垫,瓦体前后两侧的端面开设安装槽,导向螺母压紧预安装在安装槽底部的平垫,导向螺母的头端伸出推力轴瓦的瓦体端面设定距离,压紧螺钉螺纹连接在导向螺母轴向预开设的沉头螺纹孔内并穿过平垫连接在瓦体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推力轴瓦的瓦体外圆沿支撑筋所在直径开设径向连通到瓦块组件扇面端的测温孔,测温孔内安装温度传感器探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下瓦体通过定位销压紧在高压轴承箱的下箱体,下瓦体上开设定位销压紧槽,上瓦体和下瓦体通过定位销轴和螺钉紧固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上瓦体的瓦块组件出油侧连通一储油槽,储油槽上部连通竖直设置的大直径的第一出油孔,第一出油孔的上端设置与第一出油孔垂直连通水平指向对应侧端面的小直径的第二出油孔。
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采用分体布置、独立控制,尤其适用于回转速度≥7000r/min的高转速转子的正常运转和支撑润滑。其由一个轴向推力轴承和两个径向支撑轴承组成,轴向推力轴承安装在转子高压端推力面,负责对高速回转中的转子轴向方向提供动压润滑和散热功能。两个径向支撑轴承分布在转子前后两端,用于支撑转子并调整转子与持环、缸体等部套的同轴度要求,同时负责对高速回转中的转子径向方向提供动压润滑和散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推力轴瓦安装在转子前端两推力面之间,两侧安装有背部设置支撑筋、正面设置巴氏合金层的瓦块组件,可与转子两推力面形成楔形间隙,液压油进入该间隙形成动压油膜,进而实现转子高速回转状态下轴向受力平衡以及对其进行润滑散热。瓦块组件通过燕尾槽形式快速插装到推力瓦本体内,结构简便,拆装维修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推力轴瓦在其瓦体上架设有温度传感器探头,可准确探测巴氏合金层面的瓦块组件工作状态下的瞬时温度,并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机组系统界面进行监测。
本实用新型椭圆轴瓦内部离心浇铸有巴氏合金层,且水平位置距离转子间隙大于竖直位置距离转子间隙进而形成楔形间隙,液压油进入楔形间隙后在转子高速回转带动下形成动压油膜,进而平衡转子重力使转子漂浮在两端轴承内孔同时提供油膜润滑和冷却散热。采用椭圆原理设计结构,水平方向间隙大于竖直方向,进油量大,轴承温度低,通过在竖直方向产生动压油膜实现转子高速回转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散热性。
本实用新型椭圆轴瓦的本体分为上下两半,外径上设置有长垫块和短垫块,且分布在本体的上下端和左右两端,所述系列垫块的外圆圆弧与安装轴承箱内径圆弧可实现100%贴合,垫块内侧设置有调整垫,通过增减调整垫厚度可实现椭圆轴瓦轴线与转子轴线的同心调整;长垫块、短垫块并通过定位销和螺钉定位,结构设置简便,拆装维修方便快捷,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椭圆轴瓦在其本体上架设有温度传感器探头,可准确探测在转子高速回转状态下的巴氏合金层面的瞬时温度,并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机组系统界面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力轴瓦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力轴瓦动压油膜形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椭圆轴瓦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椭圆轴瓦的椭圆合金层与转子间隙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推力轴瓦动压油膜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中:1-推力轴瓦;2-密封环;3-测温孔;4-调整组件;41-平垫;42-压紧螺钉;43-导向螺母;5-瓦体;51-燕尾槽;52-进油孔;53-第一出油孔;54-第二出油孔;6-导向环;7-调整垫片;9-瓦块组件;91-瓦块基体;911-燕尾端;912-扇面端;92-合金层;93-支撑筋;95-进油侧;96-出油侧;10-推力面;11-温度传感器探头;111-定位块;12-定位销;20-椭圆轴瓦;201-本体;202-椭圆合金层;203-水平进油孔;205-内环槽;206-油囊;21-长垫块;22-短垫块;25-转子;26-高压轴承箱;27-低压轴承箱;x-推力轴瓦的瓦块基体进油侧合金层与转子推力面之间的间隙值;y-推力轴瓦的瓦块基体出油侧合金层与转子推力面之间的间隙值;m-椭圆轴瓦的椭圆合金层左右两端与转子间隙值;n-椭圆轴瓦的椭圆合金层上下两端与转子间隙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如图1-图7所示,包括推力轴瓦1和一对椭圆轴瓦20。所述一对椭圆轴瓦20分别安装在高压轴承箱26和低压轴承箱27内,对转子25的前端和后端形成径向支撑。所述推力轴瓦1安装在高压轴承箱26内,位于椭圆轴瓦20的前端,对转子25形成轴向支撑。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推力轴瓦1包括瓦体5、调整组件4和瓦块组件9。所述瓦体5为分体结构,包括对扣成环形的上瓦体和下瓦体。所述转子25对应安装推力轴瓦1处设置两个相对的推力面10,瓦体5的内圆架设在两推力面10形成的环槽内;瓦体5的外圆架设在高压轴承箱26预设的内槽内。所述瓦体5通过下瓦体与高压轴承箱26定位连接,下瓦体对扣上瓦体的两端口与高压轴承箱26的下箱体端面平齐,两端口通过定位销12压紧在高压轴承箱26的下箱体,下瓦体上开设用于安装定位销12的压紧槽,安装后定位销与高压轴承箱的下箱体端面平齐。上瓦体通过定位销轴和螺钉与下瓦体紧固连接。
所述瓦体5前后两侧的端面分别安装调整组件4,用于调整与高压轴承箱内槽的轴向位置关系。本实施例中上瓦体和下瓦体外缘部分前后方向的厚度大于中心部分前后方向的厚度,上瓦体和下瓦体前后端面外缘部分的左右两侧各自安装一对调整组件4。所述调整组件4包括导向螺母43、压紧螺钉42和平垫41;瓦体5前后两侧的端面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若干不同厚度规格的平垫41;导向螺母43压紧平垫41并部分伸出推力轴瓦的瓦体两侧端面设定距离;压紧螺钉42穿过导向螺母43轴向预开设的沉头螺纹孔并穿过平垫41后,与瓦体5固定连接。导向螺母43伸出端与高压轴承箱26内槽侧间隙可调,通过调整多层平垫安装的数量和厚度,实现与瓦体固定连接的压紧螺钉压紧导向螺母且伸出位置可调,进而满足了推力轴瓦在高压轴承箱箱体内槽轴向定位的微调功能。
所述上瓦体和下瓦体的前后端面的外缘部分还安装密封环2,密封环通过螺钉固定在调整组件的内圈,可以在密封环的外圆对应调整组件开设让位槽。密封环2的内圆与转子上两推力面10所在轴环外圆形成密封。密封环内径与转子外圆间隙值设置范围为0.3-0.5mm,以实现最佳封油效果。密封环采用铝板加工以保证转子高速回转状态下不被磨损。
为保证推力轴瓦1与转子推力面10的间隙位置可调,所述瓦体前侧和/或后侧通过轴向位置可调的导向环6安装瓦块组件9。本实例中,瓦体5前侧的端面直接安装瓦块组件9,瓦体5后侧的端面通过导向环6安装瓦块组件9。于所述瓦体5后侧端面密封环2的内圈、内圆的外圈开设一圈环形的导向槽,导向槽的横截面为矩形,导向槽内安装与其相适配的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导向环6。导向环6通过若干厚度不等的调整垫片及螺钉固定在导向槽上。调整垫片为不锈钢材质,厚度优选为0.15mm、0.2mm、0.25mm等系列,通过增减调整垫片的数量和厚度进而实现调整推力轴瓦1两侧瓦块组件9与转子推力面10间隙值达到设计要求。所述导向环6的端面和瓦体5前侧端面与导向环6位置对应处各自开设一圈环形贯通的用于安装瓦块组件9的燕尾槽51,燕尾槽51的径向横截面为燕尾形。
所述瓦块组件9插装在燕尾槽51内,瓦块组件9包括瓦块基体91、合金层92和支撑筋93。瓦块基体91设有燕尾端911和扇面端912,燕尾端911与燕尾槽51插装配合,扇面端912伸出燕尾槽51并形成与瓦体5同心的扇面结构,相邻的燕尾端911接触配合,相邻的扇面端912周向弧长略小于燕尾端911的弧长,以保证相邻的扇面端912之间保留一定活动间隙。燕尾端911相对燕尾槽51底面的端面设置一体连接瓦块基体91的沿径向延伸的支撑筋93,支撑筋93向转子25转动方向一侧偏心设置,各瓦块基体扇面端912的两侧距离支撑筋93的远端设置为进油侧95,各瓦块基体扇面端912的两侧距离支撑筋93的近端设置为出油侧96。本实施例中,支撑筋93设置在距离出油侧位置1/3处,即距离进油侧位置2/3处。扇面端912的外侧面一体铸造合金层92,合金层92采用巴氏合金材质通过离心浇铸的方式与瓦块基体铸为一体,巴氏合金材质选用铸造锡基巴氏合金ZSnSb11Cu6,其摩擦系数在有油时为0.005,进而实现转子高速回转状态下进油时与转子推力面润滑的良好性和可靠性。合金层铸造的厚度优选2-2.5mm,以保证最佳浇铸性能和使用强度。所述下瓦体下部的外圆沿任两个瓦块组件9的支撑筋93所在直径开设两个径向通孔,两个径向通孔向内连通到对应瓦块组件扇面端支撑筋93的背面形成测温孔3,测温孔内安装温度传感器探头11。测温孔3距离合金层最小距离为2mm,温度传感器探头11伸出的电缆引线可通过安装在端面上定位块111压紧固定。
所述下瓦体开设下部与高压轴承箱26箱体的油道连通的、上部径向连通到下瓦体内圆的进油孔52,上瓦体上设置与瓦块基体的出油侧96连通的储油槽,储油槽上部连通竖直设置的大直径的第一出油孔53,第一出油孔的上端设置与第一出油孔53垂直连通并水平指向对应侧端面的小直径的第二出油孔54。
如图4示,转子25顺时针回转,瓦块基体91左侧为进油侧95,瓦块基体91右侧为出油侧96,两侧均设置有临时储油槽。当液压油自高压轴承箱26下箱体油路进入进油孔52时,液压油充满推力轴瓦与转子轴径外圆间隙并通过进油侧进入合金层92与转子推力面10产生的油楔间隙。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孔设置在下瓦体且数量设置为4个,以满足液压油润滑流量。由于支撑筋93距离出油侧位置近于进油侧,进而满足在液压油油压作用下瓦块基体绕支撑筋93摆动倾斜,且倾斜后扇面端进油侧合金层与转子推力面之间的间隙x值>出油侧合金层与转子推力面之间的间隙y值,从而在转子推力面10与合金层92之间形成楔形间隙。当转子高速回转时,液压油不断的自进油侧带入楔形间隙,进而形成具有抗压能力的动压油膜,以承受汽轮机的轴向推力,并将推力传递给瓦体及高压轴承箱。当动压油膜形成后,合金层与转子推力面之间产生了油膜液体润滑,转子在>7000r/min转速下运转时,转子推力面与瓦块基体之间不会产生金属摩擦。
当动压油膜形成后,液压油周而复始自进油侧95流至出油侧96,瓦块组件9得到充分的润滑和冷却,并实现了其工作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中,上瓦体液压油自出油侧设置的储油槽进入至出油孔,并通过该孔进入至出油孔,最终进入至高压轴承箱的箱体内并再次往复循环;下瓦体液压油自出油侧出油后可直接排入高压轴承箱的箱体内并再次往复循环。工作期间,温度传感器探头11后可准确直接测得合金层的瞬时温度,并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机组系统界面。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椭圆轴瓦20包括本体201、长垫块21、短垫块22和椭圆合金层202。所述本体201包括分体设置的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和下本体分别通过长垫块21和短垫块22以贴合高压轴承箱26或低压轴承箱27内径凸台并与转子25调整同心。以下本体为例,沿所述下本体外圆的周向开设环槽,环槽的底部和两端加工为平台结构,底部的平台结构安装长垫块21,两端侧面的平台结构安装短垫块22。长垫块21及短垫块22的底面均为与平台结构匹配的平面结构,长垫块21及短垫块22的顶面为与轴承箱预设凸环的内径100%完全贴合的圆弧面,长垫块21及短垫块22分别通过定位销和螺钉固定在平台结构上。为了便于调整下本体沿轴线左右侧及上下侧的位置,长垫块21及短垫块22与平台结构之间安装不同厚度系列的若干不锈钢调整垫片。所述上本体以相同的结构开设环槽并安装位于顶部平台结构上的长垫块21和位于两端平台结构上的短垫块22,用于调整上本体沿轴线左右侧及上下侧的位置。
所述本体201的外圆开设两道环槽,位于外侧的环槽内安装所述长垫块和短垫块,沿所述环槽的底面开设一圈内环槽205,作为进油环槽。本体的水平中分面的两端分别开设与进油环槽连通的水平进油孔203。所述本体的内圆设有与本体一体浇注的椭圆合金层202。椭圆合金层选用铸造锡基巴氏合金ZSnSb11Cu6,其摩擦系数在有油时为0.005,能够实现转子高速回转状态下进油时与椭圆轴瓦内孔润滑的良好性和可靠性。椭圆合金层铸造后优选设置厚度2-2.5mm,以保证最佳浇铸性能和使用强度。椭圆合金层左右两端与转子间隙值m大于上下两端与转子间隙值n,优选间隙值m设置为间隙值n的两倍。椭圆合金层202的水平中分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水平进油孔连通的油囊206。液压油自水平进油孔203可进入油囊206并随之充满椭圆合金层202与转子25设置的间隙。
如图7所示,由于椭圆合金层202的椭圆结构,自本体中分面两端到上下端形成楔形间隙。当转子25高速回转时,液压油不断带入楔形间隙,形成具有抗压能力的动压油膜,进而平衡转子自重,即转子漂浮在两端架设的椭圆轴瓦内孔。进一步的,转子在>7000r/min转速下运转时,椭圆合金层与转子外圆之间产生了油膜液体润滑进而不会产生金属摩擦。
当动压油膜形成后,液压油周而复始自水平进油孔流至楔形间隙后再沿转子两侧流出,椭圆合金层得到充分的润滑和冷却,并实现了其工作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进一步的,下本体的长垫块21前后两侧开设有测温孔3,测温孔3与转子轴线成45°斜角布置指向椭圆合金层202,测温孔距离椭圆合金层最小距离为2mm,以便测温孔内温度传感器探头可准确直接测得椭圆合金层瞬时温度,并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机组系统界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推力轴瓦1不设置导向槽及导向环,直接通过前侧和后侧端面上开设的环形贯通的燕尾槽安装瓦块组件9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推力轴瓦1的后侧端面不设置导向槽及导向环,仅在推力轴瓦的前侧端面通过导向环6安装瓦块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所得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力轴瓦(1)和一对椭圆轴瓦(20),所述一对椭圆轴瓦(20)分别安装在高压轴承箱(26)和低压轴承箱(27)内对转子(25)前后两端形成径向支撑,所述推力轴瓦(1)安装在高压轴承箱(26)内椭圆轴瓦(20)的前端对转子(25)形成轴向支撑;
所述推力轴瓦(1)包括瓦体(5)、调整组件(4)和瓦块组件(9),所述瓦体(5)包括通过定位锁紧组件连接的上瓦体和下瓦体;所述瓦体(5)的内圆架设在由转子的两个相对推力面(10)形成的环槽内,瓦体(5)的外圆架设在高压轴承箱(26)预设的内槽内;所述下瓦体通过定位件固定在高压轴承箱的下箱体;所述瓦体(5)前后两侧的端面分别安装多个凸出端面的用于调整轴向位置的调整组件(4);所述瓦体(5)的前后侧面各自开设一圈环形贯通的燕尾槽(51);所述瓦块组件(9)沿圆周均布插装在燕尾槽内,瓦块组件(9)包括瓦块基体(91)、合金层(92)和支撑筋(93),瓦块基体(91)具有与燕尾槽(51)插装配合的燕尾端(911)以及伸出燕尾槽的扇环形的扇面端(912),周向相邻的扇面端(912)之间保留设定间隙,扇面端(912)相对推力面(10)的端面一体铸造合金层(92),燕尾端(911)相对燕尾槽底面的端面设置一体连接瓦块基体(91)的向转子转动方向一侧偏心设置的径向的支撑筋(93);所述下瓦体开设有下部与高压轴承箱箱体的油道连通的、上部连通到下瓦体内圆的进油孔(52),各瓦块基体(91)扇面端的两侧距离支撑筋的远端为进油侧(95),各瓦块基体(91)扇面端的两侧距离支撑筋的近端为出油侧(96),上瓦体上设置与出油侧连通的出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轴瓦(20)包括本体(201)、长垫块(21)、短垫块(22)和椭圆合金层(202);所述本体(201)包括分体设置的上本体和下本体,上本体和下本体分别通过长垫块(21)和短垫块(22)固定在轴承箱内预设的凸环上;沿所述下本体外圆的周向开设环槽,环槽的底部和两端加工为平台结构,底部的平台结构安装长垫块(21),两端的平台结构安装短垫块(22),长垫块(21)及短垫块(22)的底面均为与平台结构匹配的平面结构,长垫块(21)及短垫块(22)的顶面为与轴承箱预设凸环的内径紧密贴合的圆弧面,长垫块(21)及短垫块(22)分别通过定位销、若干调整垫片和螺钉固定在平台结构上;所述上本体以相同的结构开设环槽并安装位于顶部平台结构上的长垫块(21)和位于两端平台结构上的短垫块(22);沿所述本体(201)外圆周圈的环槽底面开设一圈用于实现进油的内环槽(205),本体(201)的水平中分面上对称开设与进油环槽连通的水平进油孔(203);所述本体(201)的内圆设有与本体一体浇注的椭圆合金层(202),椭圆合金层(202)的左右端与转子间隙大于上下端与转子间隙,椭圆合金层(202)的水平中分面两端分别设有与水平进油孔连通的油囊(2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轴瓦的本体(201)外圆开设与转子轴线成斜角布置的指向椭圆合金层的测温孔(3),测温孔内安装用于测量椭圆合金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探头(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其特征在于:前侧和/或后侧的所述瓦块组件(9)通过导向环(6)安装在瓦体(5)上,瓦体的前侧和/或后侧的端面开设一圈环形的导向槽,导向槽内通过若干调整垫片及螺钉安装导向环(6),导向环(6)的端面开设环形贯通的用于安装瓦块组件的燕尾槽(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瓦的瓦体(5)的前后两侧端面分别通过螺钉安装有与两侧推力面所在轴环外圆密封的密封环(2),密封环为铝板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4)包括导向螺母(43)、压紧螺钉(42)和平垫(41),瓦体前后两侧的端面开设安装槽,导向螺母(43)压紧预安装在安装槽底部的平垫,导向螺母的头端伸出推力轴瓦的瓦体端面设定距离,压紧螺钉(42)螺纹连接在导向螺母轴向预开设的沉头螺纹孔内并穿过平垫(41)连接在瓦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瓦的瓦体(5)外圆沿支撑筋所在直径开设径向连通到瓦块组件扇面端的测温孔(3),测温孔(3)内安装温度传感器探头(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瓦体通过定位销压紧在高压轴承箱的下箱体,下瓦体上开设定位销压紧槽,上瓦体和下瓦体通过定位销轴和螺钉紧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瓦体的瓦块组件出油侧(96)连通一储油槽,储油槽上部连通竖直设置的大直径的第一出油孔(53),第一出油孔(53)的上端设置与第一出油孔垂直连通水平指向对应侧端面的小直径的第二出油孔(54)。
CN201922266116.0U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 Active CN211549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6116.0U CN21154979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6116.0U CN21154979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9793U true CN211549793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06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6116.0U Active CN21154979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97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3258A (zh) * 2021-08-26 2021-10-15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轴承、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5711261A (zh) * 2021-08-23 2023-02-24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支撑轴瓦及发电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1261A (zh) * 2021-08-23 2023-02-24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支撑轴瓦及发电机组
CN113503258A (zh) * 2021-08-26 2021-10-15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轴承、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49793U (zh)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
US8371756B2 (en) Journal bearing
EP2716922B1 (en) Rotation shaft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journal bearing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the bearing
US6050727A (en) Hydrostatically supported tilting pad journal bearing improvements
CN108317172B (zh) 一种基于柔性支承的轴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051477U (zh) 推力轴承
CN108302121B (zh) 一种可倾瓦滑动轴承
CN111473042A (zh) 一种汽轮机可倾瓦支撑推力组合轴承
CN111442027A (zh) 一种增速齿轮箱用可倾瓦支撑轴承
JP4848413B2 (ja) ジャーナル軸受を備えた回転構造体
TWI778600B (zh) 尤其用於風力渦輪機之轉子輪轂的流體薄膜軸承
KR20180112049A (ko) 저널 베어링 및 회전 기계
CN109958706B (zh) 一种低速重载调心径向滑动轴承及其调整方法
CN116608205A (zh) 一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轴滑动轴承
CN210686177U (zh) 一种水轮机导轴承
CN212337892U (zh) 一种汽轮机可倾瓦支撑推力组合轴承
CN213298567U (zh) 一种用于离心超重力装置的下驱式主轴复合体
EP3904677B1 (en) Fluid film bearing and wind turbine
CN210509296U (zh) 立式悬臂式汽轮机
JP4709888B2 (ja) 回転構造体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215257385U (zh) 一种可倾瓦轴承
CN101205908A (zh) 涡旋压缩机的轴承装置
CN219317433U (zh) 一种球面支撑的滑动推力轴承
RU122719U1 (ru) Упорный подшипник скольжения
CN212202843U (zh) 一种增速齿轮箱用可倾瓦支撑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