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6177U - 一种水轮机导轴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轮机导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6177U
CN210686177U CN201921742344.4U CN201921742344U CN210686177U CN 210686177 U CN210686177 U CN 210686177U CN 201921742344 U CN201921742344 U CN 201921742344U CN 210686177 U CN210686177 U CN 210686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main shaft
bush
guide bear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423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7423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6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6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6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轮机导轴承,针对现有水轮机导轴承的轴套易脱落而导致其使用寿命减短、停机频繁的问题,而创新研究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轴承座、轴承体、轴瓦、固定螺栓,第二本体包括主轴、轴套、榫卯装置;所述榫卯装置包括端盖、扇形钢块、压紧螺栓,在所述主轴端部焊接两个扇形钢块,在两个扇形钢块中间留槽口,所述端盖底部中间有一个与主轴端部槽口对应的凸台,在所述轴套端部与凸台对应处有两个缺口,所述端盖与所述主轴通过压紧螺栓连接,限制所述轴套轴向及绕轴运动。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安装和维护均比较方便,应用这种水轮机导轴承能达到提高导轴承系统的使用寿命、减少停机时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轮机导轴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轮机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轮机导轴承。
背景技术
贯流式、轴流式水轮机内通常设有导轴承,用于支撑水轮机转子的部分重力,承受一部分主轴旋转产生的径向离心力。普通导轴承结构简单,采用水冷却润滑方式,制造和运行成本低,因而在中小容量的贯流式、轴流式水轮机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影响水轮机组正常运行。
1、轴套易脱落导致主轴磨损
轴套脱落后,主轴在轴套内壁旋转,造成主轴磨损。主轴贯通水轮机,与发电机通过联轴器联接。因此,主轴的拆除维修难度很大,停机时间很长;无论是主轴的修复或更换费用,还是停机损失都很大。因此,必须避免主轴磨损。
实际以现场工艺条件检修后,主轴与轴套的结合力主要靠摩阻力。在冷却水较为清洁时,还能长期运行,但泥沙进入或冷却水流量不足时,轴套与轴瓦内壁摩阻力增大,轴瓦将轴套抱死,造成主轴在轴套内旋转。
2、轴瓦脱落导致轴承体内壁磨损、轴瓦外壁磨损
轴瓦脱落后,主轴连同轴瓦沿轴承体内壁旋转,导致轴承体内壁磨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轴瓦的二次加工精度、轴瓦与轴承体的安装方式、公差配合没有控制好,还有泥沙问题。
3、轴承体脱落导致轴承座内壁磨损、轴承体外壁磨损
轴承体脱落后,主轴、轴瓦连同轴承体在轴承座内旋转,导致轴承座内壁磨损。轴承座与水轮机本体外壳为一体,磨损后需要整体拆除送修,拆除维修难度大,停机时间长。因此,必须避免轴承座磨损。
轴承座磨损的原因是:轴承体通过4颗螺钉与轴承座上的螺纹孔连接,本来连接就比较薄弱。轴瓦磨损后,间隙增大,又没有及时检修更换,长期震动,造成仅有的4颗螺钉松动,最终导致轴承体与轴承座脱落、产生相对相对运动和振动而引起轴承座内壁磨损;同时,轴承体外壁也会受到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轮机导轴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轴和轴套的端部上设置榫卯装置,限制轴套轴向及绕轴运动而脱落;在轴瓦与轴承体的联接处设有顶角、挡环,阻止轴瓦沿轴承体内壁轴向移动而脱落;在轴瓦外壁设有瓦键,轴承体内壁设有瓦槽,阻止轴瓦在轴承体内旋转脱落;通过一系列装置和结构,以此达到提高导轴承系统的使用寿命、减少停机时间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轴承座、轴承体、轴瓦、固定螺栓,第二本体包括主轴、轴套、榫卯装置;
所述轴承体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轴瓦与所述轴承体的连接为过渡配合、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的上游端套有所述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主轴之间为过盈配合,与所述主轴固定成为一体在所述轴瓦内旋转,所述轴瓦内壁上设有导水槽;
所述榫卯装置包括端盖、扇形钢块、压紧螺栓,在所述主轴端部焊接两个扇形钢块,所述扇形钢块直径不超过主轴直径,所述主轴及所述扇形钢块中设有螺栓孔,在两个扇形钢块中间留槽口,所述端盖底部中间有一个与主轴端部槽口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长度不超过轴套外径,在所述轴套端部与凸台对应处有两个缺口,所述端盖与所述主轴通过压紧螺栓连接,限制所述轴套轴向及绕轴运动。
优选的,所述轴承体尾端设有顶角,所述轴瓦尾端设有与所述顶角相对应的凹角,所述顶角与所述凹角构成顶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下端紧压挡环,所述挡环覆盖所述轴承体与所述轴瓦,限制所述轴瓦沿所述轴承体内壁轴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轴瓦外壁设有瓦键,所述轴承体内壁设有与所述瓦键相对应的键槽,限制所述轴瓦在所述轴承体内旋转。
优选的,所述瓦键和所述键槽在对角线位置各设置2个。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为8个,所述压紧螺栓为2个。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压紧螺栓的螺帽上设有孔,通过贯穿螺帽上的铁丝,将同一结构上的螺栓串联锁孔,避免螺栓旋转松动。
优选的,所述轴瓦为酚醛塑料材质,所述轴套为表面镀铬的合金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扇形钢块、所述槽口、所述凸台、所述缺口的尺寸,根据不同的水轮机型号和不同的主轴直径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扇形钢块的厚度为15-16mm,所述槽口的宽度为40-41mm,所述凸台的宽度为39-40mm、深度为14-15mm;所述缺口的宽度为40-41mm、深度为15-16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轴承座、轴承体、轴瓦、固定螺栓,第二本体包括主轴、轴套、榫卯装置,在主轴和轴套的端部上设置榫卯装置,限制轴套轴向及绕轴运动而脱落;在轴瓦与轴承体的联接处设有顶角、挡环,阻止轴瓦沿轴承体内壁轴向移动而脱落;在轴瓦外壁设有瓦键,轴承体内壁设有瓦槽,阻止轴瓦在轴承体内旋转脱落。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安装和维护均比较方便,采用此改进方法后,机组运行至今,再没有出现过钢套、轴瓦及轴承体脱落的问题,可以显著提高导轴承系统的使用寿命,适应泥沙质水源条件,杜绝对水轮机主轴和本体的永久伤害,减少停机时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未装配端盖、挡环、螺栓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轴端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端盖剖面示意图;
图中:1、轴承座;2、轴承体;3、轴瓦;4、轴套;5、主轴;6、固定螺栓;7、导水槽;8、压紧螺栓;9、端盖;10、扇形钢块;11、凹槽;12、凸台;13、缺口;14、瓦键;15、键槽;16、挡环;17、顶角;18、凹角。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实施例一
导轴承位于水轮机进水端导水锥中的导水室中,导轴承由金属轴承体与酚醛塑料轴瓦构成,轴承体通过螺栓与轴承座固定连接,轴瓦与轴承体的连接为过渡配合、固定连接,导水锥也通过螺栓固定在水轮机本体上,与轴承体构成导水室。
水轮机主轴的上游端套有表面镀铬的合金钢轴套,轴套与主轴之间为过盈配合,轴套紧紧的箍在主轴上,与主轴固定成为一体在轴瓦内旋转。为防止轴套沿轴向移动而脱落,在主轴端部设有端盖,端盖与主轴通过螺栓连接,限制轴套轴向移动。
将端盖、主轴、轴套之间构成了一个榫卯结构,具体方法是:将主轴端部焊接两个厚度为15-16mm的扇形钢块,扇形钢块直径略小于或等于主轴直径。两钢块中间留槽,槽宽40-41mm,槽深即为钢块厚度:15-16mm。每个钢块中间对应主轴原螺纹孔处留孔,以保留原螺纹孔。同时,将端盖底部中间设有一个与主轴端部槽口形状尺寸相同的凸台,凸台长度等于或略小于轴套外径,厚14-15mm,宽度39-40mm。将轴套对应处设两个宽40-41mm,径向深15-16mm的缺口,深15-16mm的缺口。以上扇形钢块、槽口、凸台、缺口的尺寸是根据GD560-WZ-60型号水轮机和主轴直径来设计的,当然,根据不同的水轮机型号和不同的主轴直径,可以对上述尺寸进行调整。端盖、主轴、轴套之间构成了一个榫卯结构。这样端盖不仅能阻止轴套轴向移动,还能阻止轴套绕轴运动,将主轴与轴套牢牢的连接在一起。
主轴与轴瓦之间有很小的间隙,以便主轴在轴瓦内平滑稳定的旋转。轴瓦与主轴的冷却润滑方式为水冷却润滑,经过滤后的清洁冷却水进入导水锥内,充满导水室,然后均匀的进入轴瓦内壁的导水槽,在主轴旋转力和冷却水轴向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沿主轴与轴瓦间隙,呈螺旋状向前作径向与轴向的复合运动,对主轴与轴瓦之间的滑动摩擦起润滑冷却作用,不断的带走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冷却水与下游水流汇合流出。以上即构成了水轮机导轴承的过滤、润滑、冷却、联结、旋转系统。
轴承体与轴承座的连接采用8颗有孔螺栓连接,并用铁丝锁孔,轴瓦磨损出现震动后,及时更换检修,彻底解决了轴承座磨损问题。
将端盖压紧螺栓改为有孔螺钉,通过贯穿螺帽上的铁丝,将压紧螺栓串联锁孔,避免螺栓旋转松动。
轴瓦外壁设有瓦键,轴承体内壁设有与瓦键相对应的键槽,瓦键和键槽在对角线位置各设置2个,避免轴瓦在轴承体内旋转脱落。
轴承体尾端设有顶角,轴瓦尾端设有与顶角相对应的凹角,顶角与凹角构成顶角结构。固定螺栓下端紧压挡环,挡环覆盖轴承体与轴瓦,限制轴瓦沿轴承体内壁轴向移动。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安装和维护均比较方便,采用此改进方法后,机组运行至今,再没有出现过钢套、轴瓦及轴承体脱落的问题,可以显著提高导轴承系统的使用寿命,适应泥沙质水源条件,杜绝对水轮机主轴和本体的永久伤害,减少停机时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实施例二:
利用枯水期,对两台机组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均更换新的导轴承和轴套。1号水轮机采用改进联接方式的导轴承系统,2号水轮机采用原导轴承系统。机组调试完好后,两台机组同时开始运行,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地点: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青龙崖水电站,水质为泥沙水。
参与对比实验的两台水轮机除了导轴承联接方式不同外,型号、设计、运行参数,发电水源、冷却水系统等运行条件均相同,以保证在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实验数据具有可比性。
1、2号机组的参数如下:
水轮机型号:GD560-WZ-60
设计水头:11.4米
设计流量:2.1m3/s
额定转速:750r/min
发电机额定功率:160KW
导轴承冷却系统:两台机组采用同一套冷却水系统
导轴承系统:包括主轴、轴套、轴瓦、轴承体及冷却润滑系统,其材料为:
主轴:45号钢
轴套:25号钢、表面镀铬
轴瓦:P23-1酚醛塑料
轴承体:QT450-10
导轴承联接方式:
1号机:改进的联接方式;2号机:厂家原联接方式。
实验周期内,每月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对以下参数采集一次。
1、联轴器间隙差
(1)以间隙差描述导轴承磨损程度的可行性
要精确描述导轴承、主轴等的磨损情况,应该在关机停水后,拆除水轮机外壳、导水锥后,测量主轴与导轴承之间的间隙;拆除导轴承后,测量主轴外径、导轴承内径等。但是,水轮机导轴承的拆除、测量和安装停机时间长、停机损失大,要每月拆装测量一次,现实中是不可行的。因此,本实验采用机组联轴器结合面上下端间隙差作为对比数据。
假设发电机侧为左侧,水轮机导轴承侧为右侧。水轮机的主轴从右至左从水轮机导轴承开始、依次贯穿转轮、水轮机密封环,伸出水轮机后贯穿径向推力轴承,直至联轴器,通过两个半联轴器与发电机主轴相联,将原动机的扭矩传递给发电机。联轴器为半钢性联轴器,在一定范围内,不能传递主轴挠度和径向位移。以下称与发电机主轴相连的半联轴器为左联轴器,与水轮机主轴相连的半联轴器为右联轴器。
左侧发电机两端自带的滚动轴承支撑发电机主轴,两支点轴承平衡性较好,运行工况稳定,寿命较长,在整个实验周期内磨损较小;每台发电机各自两端的滚动轴承磨损一致;且两台发电机的两副滚动轴承型号、运行参数相同,磨损也一致;因此,在实验周期内,发电机滚动轴承正常工况对左联轴器无影响,对间隙差等对比数据无影响。
径向推力轴承技术较为成熟,维护方便,运行工况较好,寿命较长,在整个实验周期内磨损较小;且两台机组轴承型号、运行参数相同,磨损一致;因此,在实验周期内,径向推力轴承正常工况对右联轴器无影响,对间隙差等对比数据无影响。
导轴承的磨损,会造成水轮机主轴右端下沉、绕径向推力轴承顺时针旋转,径向推力轴承左侧的水轮机主轴及与其相连的右联轴器旋转上翘;此时,与发电机连接的左联轴器正常运行、保持不变,造成联轴器结合面上端间隙增大,下端间隙减小。因此,在实验周期内,联轴器的间隙差主要是由导轴承的磨损造成的。
综上所述,在两台水轮机其他部件运行工况正常的情况下,对比实验以联轴器间隙差描述两台水轮机导轴承的磨损情况,并结合噪声、轴承温度等参数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判断,综合评价导轴承运行状况。经多年实践,结果证明与导轴承实际磨损情况是吻合的。
(2)间隙差的测量方法
在停机状态下,采用精度为0.05mm的塞尺测量联轴器间隙差,分别测量联轴器结合面处上下端间隙,求得间隙差;再手动盘车90°,分别测量上下端间隙,计算间隙差;再以相同方向旋转90°,测算间隙差;再旋转90°,测算间隙差。取四个方向的间隙差的最大值,作为本次测量间隙差。
仅导轴承瓦磨损时,四个方向的间隙差基本一致。但当轴套脱落、主轴磨损不均匀,断面成椭圆状时,不同方向的间隙差不同。
2、机组噪声
机组噪声与水轮机出力、轴承系统磨损、机组其他部件等状况有关。导轴承、主轴的磨损程度越大、间隙越大,则振动噪声越大。测量前,对水轮机除渣排气,排除转动部件非正常噪声干扰,保持两台机组出力相同,尽可能减小机组工况差异引起的噪声差异。在机组轴线方向导轴承处偏上游、距水轮机外壳0.1m处,用声级计测量噪声。
3、径向推力轴承温度
径向推力轴承温度与环境温度、冷却水情况、水轮机出力、导轴承磨损情况、润滑油等有关。两台机组的环境温度相同;共用同一套冷却水系统;实验前同时更换了相同的润滑油;实验周期内,两台水轮机保持基本一致的出力;则径向推力轴承的温度差异仅与导轴承的磨损情况有关。在导轴承磨损的正常范围内,对径向推力轴承温度的影响很小;一旦导轴承磨损严重下沉,间隙增大,振动增大时,径向推力轴承承受的径向荷载增大,引起温度上升。
径向推力轴承自带有温度计,运行人员对其每小时记录一次。通过查阅运行记录表,可以了解每小时间隔的温度,以及异常情况下的温度。以每月固定的时间间隔,取一天中温度的最大值。
4、机组综合运行状况
对于现场运行中的机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通过对其振动、声音、运行参数等进行综合判断,结果与实际相符,在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实验要求:
1、实验周期内,每月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对相关参数采集一次。
2、如果某台机组导轴承系统因磨损而损坏,该台机组需要更换新的导轴承或轴套,则不再测量其实验数据。另一台机组继续测量实验数据,直到其导轴承系统因磨损而损坏。如果导轴承的损坏原因为冷却水断流等事故造成的,则该次实验无效。如因径向推力轴承故障,且需刮瓦、调整径向瓦间隙,可能影响间隙差,则该次实验无效。如果实验周期内,某台机组因其他部件故障短期停机,经处理后,实验继续进行。
3、丰水期,两台机组均以额定功率发电;平水期,两台机组以相同的有功功率同时发电;枯水期,两台机组按5天的时间间隔轮换交替以相同的有功功率发电。
实验数据见表1《1、2号水轮机导轴承联接方式对比实验表》。
实验结果表明:两台型号、参数均相同的水轮机,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联接方式改进后的1号水轮机导轴承的寿命为18个月,未改进的2号水轮机导轴承的寿命为7个月。如果冷却水源清洁,改进的导轴承寿命将更长。
实验结论:导轴承系统联接方式改进后,可以显著提高导轴承系统的使用寿命,适应泥沙质水源条件,杜绝对水轮机主轴和本体的永久伤害,减少停机时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Figure BSA0000192589380000111

Claims (10)

1.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轴承座、轴承体、轴瓦、固定螺栓,第二本体包括主轴、轴套、榫卯装置;
所述轴承体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轴瓦与所述轴承体的连接为过渡配合、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的上游端套有所述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主轴之间为过盈配合,与所述主轴固定成为一体在所述轴瓦内旋转,所述轴瓦内壁上设有导水槽;
所述榫卯装置包括端盖、扇形钢块、压紧螺栓,在所述主轴端部焊接两个扇形钢块,所述扇形钢块直径不超过主轴直径,所述主轴及所述扇形钢块中设有螺栓孔,在两个扇形钢块中间留槽口,所述端盖底部中间有一个与主轴端部槽口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长度不超过轴套外径,在所述轴套端部与凸台对应处有两个缺口,所述端盖与所述主轴通过压紧螺栓连接,限制所述轴套轴向及绕轴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体尾端设有顶角,所述轴瓦尾端设有与所述顶角相对应的凹角,所述顶角与所述凹角构成顶角结构,限制所述轴瓦沿所述轴承体内壁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下端紧压挡环,所述挡环覆盖所述轴承体与所述轴瓦,限制所述轴瓦沿所述轴承体内壁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外壁设有瓦键,所述轴承体内壁设有与瓦键相对应的键槽,限制所述轴瓦在所述轴承体内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瓦键和所述键槽在对角线位置各设置2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为8个,所述压紧螺栓为2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压紧螺栓的螺帽上设有孔,通过贯穿螺帽上的铁丝,将同一结构上的螺栓串联锁孔,避免螺栓旋转松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为酚醛塑料材质,所述轴套为表面镀铬的合金钢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钢块、所述槽口、所述凸台、所述缺口的尺寸,根据不同的水轮机型号和不同的主轴直径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轮机导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钢块的厚度为15-16mm,所述槽口的宽度为40-41mm,所述凸台的宽度为39-40mm、深度为14-15mm;所述缺口的宽度为40-41mm、深度为15-16mm。
CN201921742344.4U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水轮机导轴承 Active CN210686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2344.4U CN210686177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水轮机导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2344.4U CN210686177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水轮机导轴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6177U true CN210686177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42344.4U Active CN210686177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水轮机导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61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5494A (zh) * 2020-10-20 2021-02-02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槽主轴支撑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5494A (zh) * 2020-10-20 2021-02-02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槽主轴支撑固定装置
CN112295494B (zh) * 2020-10-20 2022-08-05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槽主轴支撑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9156B (zh) 一种核电半速汽轮机安装方法
KR101749286B1 (ko) 베어링 요소와 이를 구비한 풍력 터빈
JP5346126B2 (ja) 高速ギア連結器
CA2746744C (en) A hydroelectric turbine comprising a passive brak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NZ574051A (en) Bi-directional tidal flow hydroelectric turbine
WO2013034389A2 (en) Direct-drive wind turbine
CN102606484A (zh) 一种核电站用的上充泵
DK179046B1 (en) Wind turbine comprising a moment bearing
CN210686177U (zh) 一种水轮机导轴承
CN1776241A (zh) 整体式多油楔可倾瓦动压滑动轴承
CN211549793U (zh) 一种汽轮机用独立控制联合轴瓦
US20140219592A1 (en) System for guiding a vertical shaft of a rotary machine, and power-conversion equipment including such a system
RU2485352C1 (ru) Магистральный нефтяной центробежный насос с ротором на подшипниках кач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улучшения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насоса
CN105041463B (zh) 螺管转子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装置
CN203822883U (zh) 一种套筒式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
CN210509296U (zh) 立式悬臂式汽轮机
CN104863968B (zh) 一种汽轮机组轴瓦挡油环
CN111327147A (zh) 电动机转子轴向止推装置
CN112739467A (zh) 一种轴承座组件、使用了轴承座组件的精轧机鼓形齿接轴和用于鼓形齿接轴的平衡装置
CN106948874B (zh) 中心支承减振调节汽轮机气封间隙的方法及减振装置
CN216975105U (zh) 用于水轮发电机组的自润滑轴承
RU2727113C1 (ru) Масло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идроагрегата
CN105134782B (zh) 一种轴瓦挡油环
CN106368879A (zh) 一种用于水力发电机的螺旋转轮
CN220452511U (zh) 一种隔磁耐高温合金回转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