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8083U -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8083U
CN211548083U CN201921621778.9U CN201921621778U CN211548083U CN 211548083 U CN211548083 U CN 211548083U CN 201921621778 U CN201921621778 U CN 201921621778U CN 211548083 U CN211548083 U CN 211548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
external wall
cast
ste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17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剑
肖良才
叶插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zhou Broad Homes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zhou Broad Homes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zhou Broad Homes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zhou Broad Homes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17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8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8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8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包括外墙板、叠合梁及连接件。叠合梁固定连接于外墙板的顶端;叠合梁包括相对设置的预制内叶板和预制外叶板、以及浇筑成型于预制内叶板和预制外叶板之间的第一现浇层;连接件一端设置于外墙板内,另一端从外墙板的顶端穿出,并延伸至第一现浇层内。通过设置上述的连接节点,叠合梁分成了预制内叶板和预制外叶板,且预制内叶板和预制外叶板与外墙板形成一个用于浇筑混凝土的现浇层的浇筑空间,混凝土浇筑使得预制内叶板和预制外叶板与外墙板进一步地固定连接。该连接节点不会占用外墙板,不会使外墙板变得薄弱,从而有效地避免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位置发生渗漏的情况,防水性能更强。

Description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墙板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建筑中的外墙板和叠合梁及预制楼板的连接节点,通常是在外墙板的顶端开设插筋槽,从插筋槽内往叠合梁内插入钢筋,然后对插筋槽进行填堵,以实现叠合梁和外墙板的固定连接。但是通过插筋槽插筋的方式,插筋槽开设于外墙板,会占据外墙板厚度的一部分,成为外墙板的薄弱区域,导致渗漏风险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外墙板和叠合梁及预制楼板的连接节点渗漏风险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地避免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位置发生渗漏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
一种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包括:
外墙板;
叠合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墙板的顶端;所述叠合梁包括相对设置的预制内叶板和预制外叶板、以及浇筑成型于所述预制内叶板和所述预制外叶板之间的第一现浇层;以及
连接件,一端设置于所述外墙板内,另一端从所述外墙板的顶端穿出,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现浇层内。
通过设置上述的连接节点,叠合梁分成了预制内叶板和预制外叶板,且预制内叶板和预制外叶板与外墙板形成一个用于浇筑混凝土的现浇层的浇筑空间,混凝土浇筑的第一现浇层既通过连接件与外墙板固定连接,也能使得预制内叶板和预制外叶板与外墙板进一步地固定连接。如此,相较于现有的通过开设插筋槽的方式连接叠合梁与外墙板,该连接节点不会占用外墙板,不会使外墙板变得薄弱,从而有效地避免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位置发生渗漏的情况,防水性能更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墙板顶端的端面包括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及衔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水平高度;
所述预制内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预制外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及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预制外叶板与所述连接面具有一预设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节点还包括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设置于所述预制内叶板远离所述外墙板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外叶板远离所述外墙板的一端的水平高度比所述预制楼板的水平高度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楼板上侧以及所述第一现浇层顶端还铺设有第二现浇层,所述第二现浇层的水平高度与所述预制外叶板远离所述外墙板一端的水平高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内叶板的厚度为40毫米~150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外叶板的厚度为40毫米~150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墙板顶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节点还包括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置于所述预制外叶板与所述外墙板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墙板10的连接节点100,包括外墙板10、叠合梁、现浇层40及连接件50。
叠合梁固定连接于外墙板10的顶端,且叠合梁包括相对设置的预制内叶板 20、预制外叶板30以及浇筑成型于预制内叶板20和预制外叶板30之间的第一现浇层40。
连接件50一端设置于外墙板10内,另一端从外墙板10的顶端穿出,并延伸至第一现浇层40内。
通过设置上述的连接节点,叠合梁分成了预制内叶板20和预制外叶板30,且预制内叶板20和预制外叶板30与外墙板10形成一个用于浇筑混凝土的现浇层 40的浇筑空间,混凝土浇筑的第一现浇层40既通过连接件50与外墙板10固定连接,也能使得预制内叶板20和预制外叶板30与外墙板10进一步地固定连接。如此,相较于现有的通过开设插筋槽的方式连接叠合梁与外墙板10,该连接节点不会占用外墙板10,不会使外墙板10变得薄弱,从而有效地避免外墙板10与叠合梁的连接位置发生渗漏的情况,防水性能更强。
此外,叠合梁分成了预制内叶板20和预制外叶板30,有效地减小了叠合梁的重量,便于吊装及安装,而且也能节省现场插筋的工序,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预制内叶板20与预制外叶板30自身是通过钢筋连接在一起的,只是预制内叶板20与预制外叶板30之间存在一预设间距而已,该预设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同时,预制内叶板20和预制外叶板30在吊装至外墙板10顶端后会通过钢筋套筒结构先与外墙板10连接,钢筋套筒的连接方式为常规操作,具体为外墙板 10顶端伸出的钢筋穿出预制内叶板20和预制外叶板30内的套筒,然后往套筒内注浆,从而实现预制内叶板20和预制外叶板30与外墙板10的初步固定,而浇筑第一现浇层40,第一现浇层40将连接于预制内叶板20与预制外叶板30之间的钢筋固定为一体,且与连接件50固定,能进一步地将外墙板10与预制内叶板20及预制外叶板30固定。
此外,上述的连接节点为外墙板10的连接节点,而外墙板10是用于形成室内和室外的构件,因此内侧与外侧为上述外墙板10在建筑成型后位于室外的一侧与位于室内的一侧,对应预制内叶板20就是靠近室内的,预制外叶板30则是靠近室外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墙板10顶端的端面包括第一台阶面12、第二台阶面 14及衔接于第一台阶面12与第二台阶面14之间的连接面,第一台阶面12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台阶面14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预制内叶板20设置于第二台阶面14,预制外叶板30设置于第一台阶面12。也就是说,第一台阶面12是位于外侧(外墙板10顶端端面靠近室外的一侧),第二台阶面14位于内侧(外墙板10顶端端面靠近室内的一侧),外侧的水平高度低于内侧的水平高度,从而在内侧与外侧的衔接处会形成以阻水的结构,即上述的连接面,以防止水从外侧流进内侧,进一步地提高防渗漏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面垂直于第一台阶面12和第二台阶面14,两个平面同时与另一平面垂直,也说明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第一台阶面12与第二台阶面14相互平行,也能确保设置于两个台阶面上的预制内叶板20与预制外叶板30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预制外叶板30与连接面具有一预设间隙,即如图1所述,使得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可进入两者之间的间隙中,混凝土与外墙板10的端面结合,比预制内叶板20或预制外叶板30与外墙板10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防水效果。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面也可以是斜面,就是第一台阶面12与第二台阶面14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间距,连接面衔接于两个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50为连接钢筋,连接钢筋一端在预制外墙板10时预埋在外墙板10内,而且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伸出外墙板10的顶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外墙板10的顶端开设有连接孔,连接件50的一端伸入连接孔内,在浇筑第一现浇层40时,浇筑的混凝土也可以进入到连接孔内,实现连接件50与外墙板10之间的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钢筋可以第一台阶面12、第二台阶面14甚至倾斜的连接面伸出,只要确保连接钢筋伸出的一端位于预制内叶板20与预制外叶板30之间的浇筑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制内叶板20的厚度为40毫米~150毫米,预制外叶板30 的厚度为40毫米~150毫米。
如此,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制内叶板20与预制外叶板30的厚度。在学校建设等一些公建项目中,通常跨度比较大,而使用预制内叶板20与预制外叶板 30结合,能够减小叠合梁的重量,减小塔吊设备的吊装载荷,以节约吊装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节点还包括预制楼板60,预制楼板60设置于预制内叶板20远离外墙板10的一端。进一步地,预制外叶板30远离外墙板10的一端的水平高度比预制楼板60的水平高度高。
实际应用中,预制楼板60的上侧以及第一现浇层40的顶端还铺设有第二现浇层70,第二现浇层70的水平高度与预制外叶板30的水平高度相同。
需要进行解释的是,第一现浇层40和第二现浇层70实际上均是在预制楼板 60设置于预制内叶板20顶端之后在进行浇筑的,且可以是同时浇筑成型的,也就是说第一现浇层40和第二现浇层70实则为一体的,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而进行区分,且将高过预制内叶板20顶端水平高度的部分称为第二现浇层7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区分,或者按照其他方式区分。
同时,上述实施例中的预制楼板60以及第二现浇层70的水平高度均是指两者的上侧表面的水平高度。
此外,由于预制外叶板30的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预制楼板60的水平高度,也就使得现浇层浇筑时无需在外侧设置模具,整个成型现浇层的成型空间就是由预制外叶板30、外墙板10、预制内叶板20以及预制楼板60围设形成,无需现场支模,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节点还包括密封层80,密封层80设置于预制外叶板 30与外墙板10之间,以提高防水能力。实际应用中,密封层80是就是预制外叶板30固定在外墙板10上后,在预制外叶板30与外墙板10外侧表面的连接处涂抹密封胶及界面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墙板10内还设有保温层90,该保温层90为外墙板10常规的保温方式,故不做过多说明。
基于上述的外墙板10的连接节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外墙板10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在外墙板10的顶端设置连接件50,且连接件50从外墙板10的顶端伸出。
该步骤为外墙板10的预制步骤,且预制的外墙板10的顶端形成有第一台阶面12、第二台阶面14及连接于两台阶面的连接面,三个面的形成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故不做赘述,而且连接件50可通过预埋的方式或者在外墙板10顶端开设连接孔的方式设置。
S120、将相对设置的预制内叶板20及预制外叶板30吊装于外墙板10的顶端。
具体地,预制内叶板20与预制外叶板30之间存在一预设间距,且预制内叶板20位于第二台阶面14,预制外叶板30位于第一台阶面12。
S140,将预制楼板60吊装设置于预制内叶板20远离外墙板10的一端。
具体地,预制外叶板30远离外墙板10的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预制楼板60 的水平高度。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预制内叶板20和预制外叶板30固定于外墙板10的顶端是指通过传统的钢筋套筒配合固定,而预制楼板60设置于预制内叶板20的顶端,也是需要对叠合梁与预制楼板60进行钢筋的绑扎,叠合梁及预制楼板60 内部的钢筋结构以及钢筋的绑扎为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做赘述。
S150,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现浇层40与第二现浇层70。
具体地,在从预制内叶板20与预制外叶板30之间的浇筑空间开始浇筑,而且预制楼板60上也进行浇筑,以形成现浇层。
S160,在预制外叶板30与外墙板10之间土木密封胶与界面剂,以形成密封层80。
通过采用上述的施工方法,防水效果更好,而且无需现场支模、插筋并填堵等工序,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叠合梁现浇层基本为一体式结构,防水效果更好;
2)叠合梁重量减轻,方便吊装,且能提高装配率;
3)节省现场施工的工序,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提高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墙板;
叠合梁,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墙板的顶端;所述叠合梁包括相对设置的预制内叶板和预制外叶板、以及浇筑成型于所述预制内叶板和所述预制外叶板之间的第一现浇层;以及
连接件,一端设置于所述外墙板内,另一端从所述外墙板的顶端穿出,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现浇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顶端的端面包括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及衔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水平高度;
所述预制内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预制外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及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预制外叶板与所述连接面具有一预设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还包括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设置于所述预制内叶板远离所述外墙板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外叶板远离所述外墙板的一端的水平高度比所述预制楼板的水平高度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上侧以及所述第一现浇层顶端还铺设有第二现浇层,所述第二现浇层的水平高度与所述预制外叶板远离所述外墙板一端的水平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内叶板的厚度为40毫米~15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外叶板的厚度为40毫米~150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顶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还包括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置于所述预制外叶板与所述外墙板之间。
CN201921621778.9U 2019-09-26 2019-09-26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 Active CN211548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1778.9U CN211548083U (zh) 2019-09-26 2019-09-26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1778.9U CN211548083U (zh) 2019-09-26 2019-09-26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8083U true CN211548083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7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1778.9U Active CN211548083U (zh) 2019-09-26 2019-09-26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80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5816A (zh) * 2019-09-26 2019-12-13 郴州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5816A (zh) * 2019-09-26 2019-12-13 郴州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13820A1 (en)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 system
CN107882184B (zh) 装配式外墙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7401217A (zh) 一种无梁空心楼板‑腔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体系及方法
CN110295700A (zh) 装配式斜屋面施工方法
CN213572429U (zh) 一种预制外墙防水连接构造
CN110067321B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柔性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36416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及其安装方法
CN211548083U (zh)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
CN110725422A (zh) 预制混凝土防水构造
CN113404170A (zh) 预制外墙与现浇楼板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97910U (zh) 一种预制有防水结构的预制板
CN107700747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物
CN210713156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集水坑结构
CN216973894U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卫生间的一体化预制楼板
CN110565816A (zh) 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15142576A (zh) 预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干式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11341214U (zh) 沉箱的连接节点
CN114737694A (zh) 一种复合整体保温装配大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0562806U (zh) 建筑模块拼接墙体
KR102175517B1 (ko) Pc패널을 연결하기 위한 커플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pc패널벽체
CN209293236U (zh) 外墙板防水连接节点构造
CN207160388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物
CN112726942A (zh) 一种设置夹层钢板的混凝土预制剪力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844338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用预埋件
CN110005063A (zh) 一种干式连接的低层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