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5320U - 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5320U
CN211535320U CN201920764536.9U CN201920764536U CN211535320U CN 211535320 U CN211535320 U CN 211535320U CN 201920764536 U CN201920764536 U CN 201920764536U CN 211535320 U CN211535320 U CN 211535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e body
rod
wall
devi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45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毅
杜莎
钱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645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5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5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53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至少包括装置本体以及分别活动连接至装置本体上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装置本体还包括一端与第一板体端部活动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板体,第三板体与第二板体相联动配合,其中,第三板体能够按照第二板体相对装置本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第一板体沿第二方向移动。该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之间的联动配合关系,两侧的第三板体能够一起向患肢靠近,增大了第二凸起与患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了对患肢尤其是大腿肌后群例如股二头肌半腱肌等和小腿后群例如排肠肌比目鱼肌等主要肌肉部位的按摩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而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些医疗器械更是得到了大力的技术创新,以便服务患者,然而在针对常见的神经外科腿部疾病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时,普通的医疗器械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往往需要适当的活动锻炼,以便加快神经外科患者的康复进程,在锻炼康复的过程中,神经外科患者需要多次的锻炼,持续的刺激神经才能起到效果,因此针对这种患者,一般在锻炼的间歇时间同时采用按摩,推拿治疗,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而在神经外科患者康复治疗时,往往很难有这种锻炼康复的装置,大部分是人工按摩,长此以往,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神经外科的病人一旦出现瘫痪的症状,就需要由护理人员给病人按摩以促进病人的恢复,这样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大,费时费力,时间一长,护理人员就会感到疲劳,加剧了陪护人员的负担,也影响病人的恢复。现有的按摩的器械很多,但是针对腿部或者手臂的按摩器械还较少,大都的按摩器械都需要人工手动按摩,按摩效果较差。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641242U)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护理按摩装置,神经外科护理按摩装置包括底座和多个弧形滑件,底座中相对的两边分别固定有滑轨,弧形滑件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卡合于滑轨上,滑轨还通过支杆连接有滑杆,滑杆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杆依次贯穿多个弧形滑件,相邻的两个弧形滑件之间通过伸缩杆相连接,底座的外侧壁上还固定有第一气缸,多个弧形滑件中的一个上固定有固定架,第一气缸的一端与固定架相连接;弧形滑件的内弧面向上凹陷形成有凹槽,凹槽内可转动地设置有按摩辊筒。
该专利提供的神经外科护理按摩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弧形滑件与多个弧形托板对患者的腿部以及手臂进行按摩,对于人体腿部的肌肉大多位于大腿肌后群例如股二头肌半腱肌等和小腿后群例如排肠肌比目鱼肌等,然而由于该按摩装置中只能通过弧形滑件的相对滑动对人体腿部肌肉较少的大腿前侧和小腿前侧进行按摩,无法对患者起到有效的按摩康复效果。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至少包括装置本体以及分别活动连接至所述装置本体上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端部活动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相联动配合,其中,所述第三板体能够按照所述第二板体相对所述装置本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一板体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体具有中空内腔和按照内部与所述中空内腔连通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外壁上的且具有弹性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能够按照所述第三板体相对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一板体的外壁呈膨胀状态或瘪缩状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板体的端部上设置有滑动连接至所述中空内腔的内壁上的滑块,所述中空内腔按照至少一个所述滑块与所述中空内腔的内壁相贴合的方式呈密封状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板体的外壁上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纵向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三板体能够按照所述第一杆体与设于所述装置本体内的齿轮相活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装置本体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齿轮上开设有纵向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平行且内壁上具有螺纹的通孔,所述第一杆体外壁的形状与所述通孔内壁的形状相适配。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板体的端部上按照活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装置本体的第四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按照其两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四板体滑动连接至所述装置本体内的方式设于所述装置本体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齿轮按照其转轴连接至所述装置本体内的方式与设于所述第四板体的端面上的齿条相啮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板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装置本体内按照固接的方式设置有用于稳定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按照其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杆体的方式与第二杆体滑动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杆体上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三板体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之间的联动配合关系,两侧的第三板体能够一起向患肢靠近,而增大了第二凸起与患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对患肢尤其是大腿肌后群例如股二头肌半腱肌等和小腿后群例如排肠肌比目鱼肌等主要肌肉部位的按摩作用,同时由于第三板体的相对移动,带动了第一凸起在膨胀状态与瘪缩状态之间相继转换,进一步地增大对患肢施加的按摩按压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简化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简化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简化正视示意图;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装置本体 2:第一板体 3:第二板体
4:第三板体 5:中空内腔 6:第一凸起
7:滑块 8:第一杆体 9:齿轮
10:通孔 11:第四板体 12:齿条
13:第二杆体 14:第一气缸 15:第二气缸
16: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至少包括装置本体1以及分别活动连接至装置本体1上的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装置本体1还包括一端与第一板体 2端部活动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板体4,第三板体4与第二板体3相联动配合,其中,第三板体4能够按照第二板体3相对装置本体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第一板体2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至少包括装置本体1。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板体2。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至少包括第二板体3。第一板体2 活动连接至装置本体1上。第二板体3活动连接至装置本体1上。装置本体 1还包括一端与第一板体2端部活动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板体4。装置本体1 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板体4。第三板体4的一端与第一板体2端部活动连接。第三板体4与第二板体3相联动配合。第三板体4能够按照第二板体3相对装置本体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第一板体2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板体3能够相对装置本体1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三板体4能够相对第一板体2 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其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 4所示,第一板体2可以为纵向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长条状板体,该板体可以为空心的长方体,该板体沿第二方向呈贯通状态,该板体的内腔用于连接至少一个第三板体4。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板体3可以为朝向远离所述装置本体1的方向呈凸起状的弧形板体。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三板体4可以为分别为弧形和长条状的两段板体采用一体式的方式结合所构成的板体,其中,第三板体4上呈长条状的板体能够滑动连接至第一板体2内,以此带动第三板体4上呈弧形的板体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板体2的方向移动。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即为与第二板体3的板体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即为与第三板体3的板体所在的平面相平行的方向。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者能够将其患肢放置于第二板体3和第一板体2之间,在开启第一气缸14使得第二板体3及其第四板体11一起相对装置本体1滑动时,第四板体11通过其端面上设置的齿条12与齿轮9相啮合的方式带动齿轮9转动,齿轮9通过其通孔10与第一杆体8之间的螺纹连接关系带动第一杆体8和第三板体4一起沿第二方向移动,由此带动第三板体4与患肢之间相对运动而通过第二凸起16对患肢进行按摩按压,与此同时,由于第三板体4以及滑块7的相对移动而使得中空内腔5呈负压状态或内部气体压缩状态,带动第一凸起6在膨胀状态与瘪缩状态之间相继转换,进一步地增大对患肢施加的按摩按压作用。由于两侧的第三板体4同时地向患肢靠近而增大了其第二凸起16与患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对患肢尤其是大腿肌后群例如股二头肌半腱肌等和小腿后群例如排肠肌比目鱼肌等主要肌肉部位的按摩作用,同时可以选择性地安装位于第二板体3上的用于滚动按摩的部件,以对人体腿部肌肉较少的大腿前侧和小腿前侧进行按摩。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板体2具有中空内腔5和按照内部与中空内腔5连通的方式设于第一板体2外壁上的且具有弹性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起 6,第一凸起6能够按照第三板体4相对第一板体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第一板体2的外壁呈膨胀状态或瘪缩状态。第一板体2具有中空内腔5 和按照内部与中空内腔5连通的方式设于第一板体2外壁上的且具有弹性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起6。第一板体2具有中空内腔5。第一板体2具有第一凸起6。至少一个第一凸起6的内部与中空内腔5连通。至少一个第一凸起6 设于第一板体2外壁上。至少一个第一凸起6具有弹性。优选地,第一凸起 6可以为HDPE膜、橡胶、硅胶、纤维等有助于按摩患肢的材质。第一凸起6 能够按照第三板体4相对第一板体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第一板体2 的外壁呈膨胀状态或瘪缩状态。第一凸起6呈膨胀状态或瘪缩状态。第三板体4能够相对第一板体2沿第二方向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三板体4的端部上设置有滑动连接至中空内腔5的内壁上的滑块7,中空内腔5按照至少一个滑块7与中空内腔5的内壁相贴合的方式呈密封状态。第三板体4的端部上设置有滑动连接至中空内腔5的内壁上的滑块7。第三板体4的端部上设置有滑块7。滑块7滑动连接至中空内腔5的内壁上。中空内腔5按照至少一个滑块7与中空内腔5的内壁相贴合的方式呈密封状态。中空内腔5呈密封状态。至少一个滑块7与中空内腔5的内壁相贴合。滑块7能够相对装置本体1沿第二方向移动。优选地,设于装置本体1两侧的滑块7均与中空内腔5的内壁紧密贴合,在滑块7相对中空内腔5相对滑动时,使得呈密封状态的中空内腔5中为负压状态,由此带动第一凸起6朝向靠近中空内腔5内部的方式呈瘪缩状态。或在滑块7相对中空内腔5相对滑动时,带动第一凸起6朝向靠近中空内腔5内部的方式呈膨胀状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三板体4的外壁上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纵向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第一杆体8,第三板体4能够按照第一杆体8与设于装置本体1内的齿轮9相活动连接的方式设于装置本体1上。第三板体4的外壁上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纵向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第一杆体8。第三板体4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杆体8。第一杆体8的纵向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三板体4能够按照第一杆体8与设于装置本体1内的齿轮9相活动连接的方式设于装置本体1上。第三板体4设于装置本体1上。第一杆体8与设于装置本体1内的齿轮9相活动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齿轮9上开设有纵向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且内壁上具有螺纹的通孔10,第一杆体8外壁的形状与通孔10内壁的形状相适配。齿轮9上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的纵向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通孔10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第一杆体8外壁的形状与通孔10内壁的形状相适配。由此使得在齿条12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带动齿轮9转动的情况下,齿轮9的相对转动通过通孔10与第一杆体8之间的螺纹连接,带动第一杆体8沿第二方向自转,且同时相对齿轮9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螺纹连接可以为传动螺纹的连接方式。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板体3的端部上按照活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沿第一方向贯穿装置本体1的第四板体11。第二板体3的端部上设置有第四板体11。第四板体11沿第一方向贯穿装置本体1。第二板体3按照其两端各自对应的第四板体11滑动连接至装置本体1内的方式设于装置本体1 上。第二板体3设于装置本体1上。第二板体3的两端上分别设置的第四板体11均滑动连接至装置本体1内。第四板体11滑动连接至装置本体1内。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齿轮9按照其转轴连接至装置本体1内的方式与设于第四板体11的端面上的齿条12相啮合。齿轮9能够相对装置本体1 沿第二方向自转。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三板体4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 16。优选地,第二凸起16按照不可拆卸的方式设于第三板体4外壁上。优选地,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第三板体4以及第二凸起16上各自与患肢相接触的端面上覆盖有避免对患肢过度挤压的且具有弹性的包覆层,该包覆层可以为乳胶、PU胶、凝胶慢回弹记忆棉层、泡胶、纤维层中的一个或几个。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装置本体1内按照固接的方式设置有用于稳定第一杆体8的第二杆体13,第一杆体8按照其一端沿第二方向贯穿第二杆体 13的方式与第二杆体13滑动连接。优选地,第二杆体13能够增强第一杆体 8相对稳定性,从而使得第一杆体8相能够稳定顺畅地相对转动。第一杆体 8与第二杆体13滑动连接,即为第二杆体13始终与装置本体1相对固定且不会由于第一杆体8的相对转动而运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杆体8上远离齿轮9的一端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于第三板体4的外壁上。优选地,第一杆体8上远离齿轮9的一端按照螺纹连接的方式设于第三板体4的外壁上。该螺纹连接的方式具体为连接螺纹或管螺纹,即为第一杆体8的端部是按照不可拆卸的方式转动连接至第三板体4的外壁上,在第一杆体8相对转动的情况下第三板体4不会相对转动,在第一杆体8沿第二方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带动第三板体4一起移动。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活动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转轴连接、销连接、弹性变形连接、锁扣连接、插接、卡套式连接等连接方式,固接可以为焊接、铆接、粘接等连接方式,转动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转轴连接、卡套式连接等连接方式。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装置本体1还包括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内设置的气动杆的伸缩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该气动杆的竖向底端与第一板体2的一端相固接,从而在气动杆沿第三方向伸长的情况下气动杆带动第一板体2上下移动,以此能够推动患肢贴合至设于第一板体2 上方的第二板体3上,从而能够通过第二板体3上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 16也能够对患肢表面进行按摩。第三方向为分别与第二方向及第一方向均相互垂直的方向。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板体2按照固接的方式与装置本体1相对固定。第三板体4端部与滑块7之间相对固定。优选地,第三板体 4的端部按照不可拆卸的方式沿第三方向滑动连接至滑块7上。第三板体4 与滑块7之间能够相对滑动以允许第一板体2相对装置本体1上下移动。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装置本体1还包括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5。优选地,如已授权的公开号为CN208641242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具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一种神经外科护理按摩装置,而参照本实用新型图3和图4,可以得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5可以分别对应该专利中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并不在于气缸的内部结构或其安装方式,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具有本领域普通基本技术知识以及相关常规技术能力,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地选用上述专利已经公开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或其他现有的气缸装置以及与气缸装置相适配的轴套,即如图3或图4所示,而使用者只需将所选用的气缸装置内的气动杆的自由端固接至第二板体3上或是第一板体2上。优选地,第一气缸 14内设置的气动杆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气动杆的一端与第二板体 3相固接,由此在气动杆沿第一方向伸长的情况下气动杆带动第二板体3沿第一方向移动,可以通过在第二板体3上靠近患肢的端面上设置多个滚动轴的方式,第二板体3的相对滑动能够带动滚动轴对患肢进行滚动按摩。优选地,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5分别可以为MA32不锈钢气缸、SMC型MBB、 DNC费斯托FESTO气缸、FESTO气缸、YOLONCDJ2B10气缸、亚德客MA/MAD/MAJ 带磁性双作用不锈钢圆筒气缸中的一个或即为作往复直线运动的气缸。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至少包括装置本体(1)以及分别活动连接至所述装置本体(1)上的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2)端部活动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板体(4),所述第三板体(4)与所述第二板体(3)相联动配合,其中,
所述第三板体(4)能够按照所述第二板体(3)相对所述装置本体(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一板体(2)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具有中空内腔(5)和按照内部与所述中空内腔(5)连通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板体(2)外壁上的且具有弹性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起(6),所述第一凸起(6)能够按照所述第三板体(4)相对所述第一板体(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一板体(2)的外壁呈膨胀状态或瘪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体(4)的端部上设置有滑动连接至所述中空内腔(5)的内壁上的滑块(7),所述中空内腔(5)按照至少一个所述滑块(7)与所述中空内腔(5)的内壁相贴合的方式呈密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体(4)的外壁上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纵向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平行的第一杆体(8),所述第三板体(4)能够按照所述第一杆体(8)与设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的齿轮(9)相活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装置本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9)上开设有纵向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平行且内壁上具有螺纹的通孔(10),所述第一杆体(8)外壁的形状与所述通孔(10)内壁的形状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3)的端部上按照活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装置本体(1)的第四板体(11),所述第二板体(3)按照其两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四板体(11)滑动连接至所述装置本体(1)内的方式设于所述装置本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9)按照其转轴连接至所述装置本体(1)内的方式与设于所述第四板体(11)的端面上的齿条(12)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体(4)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按照固接的方式设置有用于稳定所述第一杆体(8)的第二杆体(13),所述第一杆体(8)按照其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杆体(13)的方式与第二杆体(13)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8)上远离所述齿轮(9)的一端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三板体(4)的外壁上。
CN201920764536.9U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535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4536.9U CN211535320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4536.9U CN211535320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5320U true CN211535320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7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453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535320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5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85033A (zh) 一种按摩机械手、机械按摩组件以及人体定位方法
CN104970949A (zh) 一种穿戴式气动肌肉指关节主被动康复训练装置
CN107998608B (zh) 一种下肢康复装置
CN113244087B (zh) 一种老年患者腿部训练装置
CN109771222A (zh) 一种具有内收外展功能的手指康复机器人
CN105457231A (zh) 一种颈部锻炼器
CN206063381U (zh) 一种外骨骼欠驱动全指训练康复装置
CN110711113A (zh) 一种脑卒中患者康复用手部康复训练装置
CN207137259U (zh) 一种手指关节医疗康复训练器械
CN211535320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固定装置
CN109172283A (zh) 一种膝关节三维运动检测及训练装置
CN106823274B (zh) 一种变轨迹康复训练器
CN112402183A (zh) 一种骨科患者腿部锻炼按摩装置
CN203970832U (zh) 一种颈肩康固定滑动卡式康复理疗拉伸器
CN211023853U (zh) 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后训练装置
CN108721054B (zh) 一种骨科用腿部恢复锻炼设备
CN208464572U (zh) 一种便携式肘部及手部外骨骼辅助训练机器人
CN206621524U (zh) 一种肢体感觉刺激仪
CN216496202U (zh) 一种骨科用腿部拉伸装置
CN109875847A (zh) 运动医学关节术后康复训练装置
CN114376888A (zh) 一种用于胸外科手术的康复护理设备
CN213190941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CN210785259U (zh) 一种骨关节术后肌力训练装置
CN208492660U (zh) 一种面部神经炎的按摩康复器
CN113509354A (zh) 一种介入科护理用康复锻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