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1593U - 显示屏框架单元及显示屏框架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框架单元及显示屏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1593U
CN211531593U CN201922145019.6U CN201922145019U CN211531593U CN 211531593 U CN211531593 U CN 211531593U CN 201922145019 U CN201922145019 U CN 201922145019U CN 211531593 U CN211531593 U CN 211531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display screen
screen frame
plate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50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健
吴振宙
陈祖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ham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ham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ham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ham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450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1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1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1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显示屏技术领域,公开了显示屏框架单元和显示屏框架,显示屏框架单元包括边框和安装于边框的电源盒,边框包括若干个连接杆和若干个角码连接件,相邻两个连接杆通过一个角码连接件连接,若干个连接杆与若干个角码连接件围合形成边框,拼接工艺简单,拼接精度高。

Description

显示屏框架单元及显示屏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框架单元及显示屏框架。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由于出色的显示效果及适用性,在舞台、商演、广告、会展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LED显示屏一般由较小的单元屏组成,当显示面积需求较大时,可能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块单元屏拼装在一起使用,需要消耗显示屏提供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安装及拆卸。传统的LED显示屏的框架通常采用铝制结构组件制作,其整体的重量仍然较重,拼接工艺繁琐,拼接精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旨在解决现有的LED显示屏的框架拼接工艺繁琐,拼接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一种显示屏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和安装于所述边框的电源盒,所述边框包括若干个连接杆和若干个角码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通过一个角码连接件连接,所述若干个连接杆与若干个所述角码连接件围合形成所述边框。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每个所述连接杆沿轴向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每个所述角码连接件包括本体和两个与所述本体连接且互为垂直的连接部,所述角码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每个所述连接部外周凹设有若干个用于填充胶水的沟槽。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连接杆设有四个,包括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的第三连接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的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设有沿所述第一连接杆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三连接杆背离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侧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四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侧设有第四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错开设置,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四凸台错开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连接杆为碳纤维杆,所述角码连接件包括合金件和设于所述合金件外表面的碳纤维层。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电源盒包括与所述边框连接的底壳和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的上盖组件,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组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源的收容腔。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与所述底壳卡扣连接的顶板、设于所述顶板一端并与所述底壳螺栓连接的第一侧盖、以及设于所述顶板另一端并与所述底壳螺栓连接的第二侧盖,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盖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电源盒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侧盖与所述顶板的第一弹簧柱塞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二侧盖与所述顶板的第二弹簧柱塞,所述第一弹簧柱塞和所述第二弹簧柱塞均设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盖设有与所述顶板的一端层叠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弹簧柱塞卡接的第一卡孔,所述第二侧盖设有与所述顶板的一端层叠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弹簧柱塞卡接的第二卡孔。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一侧的第一侧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另一侧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盖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二侧盖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顶部延伸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延伸有第一倒L形弯折部,所述第一倒L形弯折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围合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板顶部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延伸有第四延伸部,所述第四延伸部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延伸有第二倒L形弯折部,所述第二倒L形弯折部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围合形成第二卡槽,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卡扣部和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卡扣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显示屏框架单元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主体、从所述第一主体一侧延伸的第一固定部、从所述第一主体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侧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侧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二主体、从所述第二主体一侧延伸的第三固定部、从所述第二主体另一侧延伸的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侧板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固定部与所述第二侧板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框架,包括若干个如上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单元,所述若干个显示屏框架单元在平面上或既定曲面上拼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框架单元包括连接杆和角码连接件,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角码连接件连接,拼接工艺简单,拼接精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框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框架单元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B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框架单元的分解图;
图6是图5中的C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的D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的E的放大图的;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盒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显示屏框架单元;
100、边框;11、连接杆;111、安装孔;112、第一连接杆;113、第二连接杆;114、第三连接杆;115、第四连接杆;116、第一凸台;117、第二凸台;118、第三凸台;119、第四凸台;12、角码连接件;121、本体;122、连接部;123、沟槽;124、螺纹孔;
200、电源盒;21、底壳;211、底板;212、第一侧板;213、第二侧板;214、第三延伸部;215、第一倒L形弯折部;2151、第一缺口;216、第一卡槽;217、第四延伸部;218、第二倒L形弯折部;2181、第二缺口;219、第二卡槽;22、上盖组件;221、顶板;222、第一侧盖;223、第二侧盖;224、第一延伸部;225、第一卡孔;226、第二延伸部;227、第二卡孔;228、第一卡扣部;229、第二卡扣部;23、收容腔;24、第一弹簧柱塞;
300、第一连接片;31、第一主体;32、第一固定部;33、第二固定部;
400、第二连接片;41、第二主体;42、第三固定部;43、第四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框架,显示屏框架包括若干个显示屏框架单元1,若干个显示屏框架单元1在平面上或既定曲面上拼接。显示屏框架单元1包括边框100和安装于边框100的电源盒200,边框100包括若干个连接杆11和若干个角码连接件12,相邻两个连接杆11通过一个角码连接件12连接,若干个连接杆11与若干个角码连接件12围合形成边框100,拼接工艺简单,拼接精度高。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1设置有四个,角码连接件12设置有四个,四个连接杆11和四个角码连接件12围合形成边框100。可以理解地,连接杆11和角码连接件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具体地,连接杆11为碳纤维杆,其设置成方形空心结构,角码连接件12包括合金件和设于合金件外表面的碳纤维层,角码连接件12与连接杆11连接后,边框100整体外观更有碳纤维质感,而且角码连接件12预留有金属加工面,能够满足更高精度的显示要求。此外连接杆11和角码连接件12的设计减轻了边框100的重量,使得边框100便于运输及安装,整体结构稳定,轻薄耐用。可以理解地,连接杆11也可以为金属杆。
优选地,每个连接杆11沿轴向贯穿开设有安装孔111,每个角码连接件12包括本体121和两个与本体121连接且互为垂直的连接部122,角码连接件12通过连接部122穿设于安装孔111中与连接杆11连接,连接部122上涂覆有胶水,连接杆11与角码连接件12用胶水粘贴方式连接,使得边框100刚性强,强度高。
更进一步地,连接部122外周凹设有若干个用于填充胶水的沟槽123,沟槽123在连接部122上均匀分布,使连接杆11与角码连接件12连接后咬合力更强,从而提高拼接强度。
优选地,连接杆11包括第一连接杆112、与第一连接杆112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杆113、连接第一连接杆112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13一端的第三连接杆114、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杆112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13另一端的第四连接杆115,第一连接杆112背离第二连接杆113的一侧设有沿第一连接杆112延伸的第一凸台116,第一凸台116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杆113背离第一连接杆112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117,第二凸台117间隔设置两个,第三连接杆114背离第四连接杆115的一侧设有第三凸台118,第三凸台118间隔设置两个,第四连接杆115背离第三连接杆114的一侧设有第四凸台119,第四凸台119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凸台116与第二凸台117错开设置,第三凸台118与第四凸台119错开设置,可保证显示屏框架的无缝拼接,且相邻的两个边框100间不漏光,例如,相邻两个边框100拼接的时候,前一个边框100的第一连接杆112与后一个边框100的第二连接杆113拼接,前后两个边框100能够紧密拼接。可以理解地,第一凸台116、第二凸台117、第三凸台118、第四凸台119均并不局限于设置两个,也可以第一凸台116设置有一个,第二凸台117设置有两个,拼接的时候,第一凸台116卡接于两个第二凸台117之间,同样地,第三凸台118设置有一个,第四凸台119设置有两个,拼接的时候,第三凸台118卡接于两个第四凸台119之间,凸台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能够实现拼接即可。
可选地,角码连接件12上设有螺纹孔124,用于连接安装背架或边框100间的连接片。
优选地,电源盒200包括与边框100连接的底壳21和与底壳21可拆卸连接的上盖组件22,底壳21和上盖组件22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源的收容腔23,电源盒200的设置对边框10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增强边框10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使电源盒200容纳于边框100之间的位置空间中,尽量减少了边框100的占位空间。
上盖组件22包括与底壳21卡扣连接的顶板221、设于顶板221一端并与底壳21螺栓连接的第一侧盖222、以及设于顶板221另一端并与底壳21螺栓连接的第二侧盖223,顶板221的一端与第一侧盖22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盖223连接,便于装卸电源盒200。
更进一步地,电源盒200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一侧盖222与顶板221的第一弹簧柱塞24以及用于固定第二侧盖223与顶板221的第二弹簧柱塞(图未示),第一弹簧柱塞24和第二弹簧柱塞均设于顶板221,第一侧盖222设有与顶板221的一端层叠的第一延伸部224,第一延伸部224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弹簧柱塞24卡接的第一卡孔225,第二侧盖223设有与顶板221的一端层叠的第二延伸部226,第二延伸部226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二弹簧柱塞卡接的第二卡孔227,通过第一弹簧柱塞24与第一延伸部224的配合和第二弹簧柱塞与第二延伸部226的配合来固定顶板221,结构简单实用,还便于装卸。可以理解地,可以只设置第一弹簧柱塞24,同样可以将顶板221固定住。
优选地,底壳21包括底板211和设于底板211一侧的第一侧板212以及设于底板211另一侧的第二侧板213,第一侧盖222分别与第一侧板212和第二侧板213螺栓连接,第二侧盖223分别与第一侧板212和第二侧板213螺栓连接,第一侧板212背离第二侧板213一侧的顶部延伸有第三延伸部214,第三延伸部214背离底板211的一侧延伸有第一倒L形弯折部215,第一倒L形弯折部215与第三延伸部214围合形成第一卡槽216,第二侧板213背离第一侧板212一侧的顶部延伸有第四延伸部217,第四延伸部217背离底板211的一侧延伸有第二倒L形弯折部218,第二倒L形弯折部218与第四延伸部217围合形成第二卡槽219,顶板221朝向底板211的一侧设有卡接于第一卡槽216的第一卡扣部228和卡接于第二卡槽219的第二卡扣部2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228和第二卡扣部229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卡扣部228为例,对第一卡扣部228和第二卡扣部229的结构进行描述,第一卡扣部228可以是沿顶板22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整体,长度与顶板221的长度相同,此时,顶板221装卸时,只能将顶板221同一端的第一卡扣部228和第二卡扣部229分别卡进第一卡槽216和第二卡槽219,然后滑动顶板221到另一端。为了更快速安装顶板221,达到快速维护的目的,第一卡扣部228不设置成一个整体,而是在顶板22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例如设置在顶板22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在中间部分设置有三个,具体数量不做限制,此时,在第一倒L形弯折部215对应第一卡扣部228开设有五个第一缺口2151,同样地,第二卡扣部229在顶板22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五个,第二倒L形弯折部218对应第二卡扣部229开设有五个第二缺口2181,安装上盖组件22时,将顶板221从底壳21上方放下,此时,顶板221与底壳21错位使第一卡扣部228位于第一缺口2151内和第二卡扣部229位于第二缺口2181内,滑动顶板221,使第一弹簧柱塞24卡入第一卡孔225,同时使第二弹簧柱塞卡入第二卡孔227,即可将顶板221固定,拆卸顶板221时,先提起第一弹簧柱塞24,使第一弹簧柱塞24脱离第一卡孔225,同时,提起第二弹簧柱塞,使第二弹簧柱塞脱离第二卡孔227,即可取出顶板221,装卸快速便利,便于后期快速维护。
优选地,显示屏框架单元1还包括第一连接片300和第二连接片400,第一连接片300包括第一主体31、从第一主体31一侧延伸的第一固定部32、从第一主体31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固定部33,第一主体31与第一连接杆112连接,第一固定部32与第一侧板212一端连接,第二固定部33与第二侧板213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片400包括第二主体41、从第二主体41一侧延伸的第三固定部42、从第二主体41另一侧延伸的第四固定部43,第二主体41与第二连接杆113连接,第三固定部42与第一侧板212一端连接,第四固定部43与第二侧板213另一端连接,连接方式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和安装于所述边框的电源盒,所述边框包括若干个连接杆和若干个角码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通过一个角码连接件连接,所述若干个连接杆与若干个所述角码连接件围合形成所述边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杆沿轴向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每个所述角码连接件包括本体和两个与所述本体连接且互为垂直的连接部,所述角码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每个所述连接部外周凹设有若干个用于填充胶水的沟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设有四个,包括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的第三连接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的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设有沿所述第一连接杆延伸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三连接杆背离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侧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四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侧设有第四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错开设置,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四凸台错开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碳纤维杆,所述角码连接件包括合金件和设于所述合金件外表面的碳纤维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盒包括与所述边框连接的底壳和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的上盖组件,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组件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源的收容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与所述底壳卡扣连接的顶板、设于所述顶板一端并与所述底壳螺栓连接的第一侧盖、以及设于所述顶板另一端并与所述底壳螺栓连接的第二侧盖,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盖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盒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侧盖与所述顶板的第一弹簧柱塞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二侧盖与所述顶板的第二弹簧柱塞,所述第一弹簧柱塞和所述第二弹簧柱塞均设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盖设有与所述顶板的一端层叠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弹簧柱塞卡接的第一卡孔,所述第二侧盖设有与所述顶板的一端层叠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弹簧柱塞卡接的第二卡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一侧的第一侧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另一侧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盖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二侧盖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顶部延伸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延伸有第一倒L形弯折部,所述第一倒L形弯折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围合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板顶部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延伸有第四延伸部,所述第四延伸部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延伸有第二倒L形弯折部,所述第二倒L形弯折部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围合形成第二卡槽,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卡扣部和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卡扣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框架单元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主体、从所述第一主体一侧延伸的第一固定部、从所述第一主体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侧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侧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二主体、从所述第二主体一侧延伸的第三固定部、从所述第二主体另一侧延伸的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侧板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固定部与所述第二侧板另一端连接。
10.一种显示屏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框架单元,所述若干个显示屏框架单元在平面上或既定曲面上拼接。
CN201922145019.6U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屏框架单元及显示屏框架 Active CN211531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5019.6U CN211531593U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屏框架单元及显示屏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5019.6U CN211531593U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屏框架单元及显示屏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1593U true CN211531593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5019.6U Active CN211531593U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屏框架单元及显示屏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15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0295A (zh) * 2021-09-30 2022-01-07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边框组件及显示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0295A (zh) * 2021-09-30 2022-01-07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边框组件及显示器
CN113900295B (zh) * 2021-09-30 2024-04-12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边框组件及显示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5190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1531593U (zh) 显示屏框架单元及显示屏框架
US2016034202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backlight module
CN211264025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4822262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244920U (zh) 一种led显示模组底壳结构
CN210605277U (zh) 前框、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0295773U (zh) 电子价签
CN202149450U (zh) 用于灯罩的安装板
CN210926989U (zh) 一种带防尘盖的密封底盒
CN210868052U (zh) 一种新型拼接音箱
KR20170085013A (ko) 광고용 간판을 수용하기 위한 하우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간판 어셈블리
CN217054029U (zh) 新型圆柱安装结构板及圆柱结构
CN208307253U (zh) 托盘
CN211529521U (zh) 显示屏
CN217510767U (zh) 器械盘及器械盘壳体的安装结构
US8896780B2 (en)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CN218996265U (zh) 一种曲面显示模组
CN211650868U (zh) 分风结构安装组件及冰箱
CN216724003U (zh) 一种镜框及镜子组件
CN212255937U (zh) 壳体组件及显示设备
CN217134528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1320163U (zh) 电池箱
CN215809397U (zh) 可拆卸的太阳能板组件
CN216133606U (zh) 用于显示屏的中框组件及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