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2277U - 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2277U
CN211522277U CN201922112637.0U CN201922112637U CN211522277U CN 211522277 U CN211522277 U CN 211522277U CN 201922112637 U CN201922112637 U CN 201922112637U CN 211522277 U CN211522277 U CN 211522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mechanical blade
heat treatment
rotating shaft
trea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26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士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Xinl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Xinl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Xinl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Xinl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26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2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2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2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电磁感应加热主机、外接电源线、感应加热器、支架、红外测温仪、摆动机构、连接导线、外框和加热线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加热线圈外侧的外框左端安装了一个摆动机构,摆动机构中部通过固定转轴与外框进行转动连接,且摆动机构底部通过往复机构与外框进行连接,通过电机驱动往复机构带动外框底部进行移动,使外框中部沿固定转轴进行左右摆动,通过外框持续摆动使内部的加热线圈对机械刀片进行均匀加热,增加对机械刀片的加热效果,使机械刀片受热均匀,避免影响机械刀片的刚性,影响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刀片的种类很多包括折弯机模具、剪板机刀片、纸箱机械刀片、分切机刀片、分条圆刀片、等各种标准机械用刀片,机械刀片绝大多数是由碳素及合金结构钢制成,车削这类材料时,多形成带状切屑,在机械刀片对木材加工过程中,机械刀片容易被卡住,对机械刀片造成损坏,在加工时,为了保证机械刀片的使用稳定性,需要对机械刀片进行热处理,现有技术通过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对机械刀片进行加热处理。
现有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通过在加热线圈对机械刀片进行热感应加热处理,但热感应加热处理装置采用定点加热,导致机械刀片受热不均匀,容易影响刀片的刚性,使机械刀片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热感应加热处理装置采用定点加热,导致机械刀片受热不均匀,容易影响刀片的刚性,使机械刀片容易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包括电磁感应加热主机,
摆动机构,用于对外框进行摆动控制;
外框,用于对加热线圈进行固定;
加热线圈,用于对机械刀片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外框外侧设置有一层隔热板;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线圈呈竖直设置,且均匀固定在外框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主机左端连接有外接电源线,所述电磁感应加热主机右侧安装有感应加热器,所述感应加热器底端通过螺栓与支架相互锁固,所述支架顶部前侧通过螺栓与红外测温仪相互锁固,所述支架顶端中部左侧通过螺栓与摆动机构相互锁固,所述摆动机构右端安装有外框,所述外框前端左侧通过连接导线与感应加热器进行连接,所述外框内部嵌入有加热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机构由外壳、电机、往复机构、固定板、固定转轴和连接板组成,所述外壳前端通过螺栓与电机相互锁固,所述电机后端的输出轴伸入至外壳内与往复机构相互插接,所述外壳右端中部与固定板相互焊接,所述固定板中部贯穿有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前后两端分别套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沿固定转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右端通过螺栓与外框相互锁固,所述往复机构右端伸出外壳与外框相互锁固,所述外壳底端通过螺栓与支架相互锁固,所述电磁感应加热主机、感应加热器和电机分别与外接电源线电连接,所述加热线圈与感应加热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往复机构由转盘、连杆、推杆、限位管、活动转轴和支板组成,所述电机后端的输出轴贯穿外壳与转盘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转盘后端通过转轴与连杆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连杆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推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推杆右端贯穿限位管伸出外壳,且限位管通过螺栓与外壳右侧壁相互锁固,所述推杆右端通过活动转轴与支板相互进行同心转动,所述支板右端通过螺栓与外框左侧底端相互锁固。
进一步的,所述外框内部左侧设置有一层反光板,且加热线圈嵌入在反光板内。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呈圆管状,外壁光滑,且限位管内壁与推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和限位管呈横向水平状态,且连接板与限位管的直线距离为外框高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长度大于转盘外径三厘米,且连杆左端通过转轴与转盘边沿处进行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线圈采用金属铜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加热线圈外侧的外框左端安装了一个摆动机构,摆动机构中部通过固定转轴与外框进行转动连接,且摆动机构底部通过往复机构与外框进行连接,通过电机驱动往复机构带动外框底部进行移动,使外框中部沿固定转轴进行左右摆动,通过外框持续摆动使内部的加热线圈对机械刀片进行均匀加热,增加对机械刀片的加热效果,使机械刀片受热均匀,避免影响机械刀片的刚性,影响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区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中: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外接电源线-2、感应加热器-3、支架-4、红外测温仪-5、摆动机构-6、连接导线-7、外框-8、加热线圈-9、外壳-61、电机-62、往复机构-63、固定板-64、固定转轴-65、连接板-66、转盘-631、连杆-632、推杆-633、限位管-634、活动转轴-635、支板-63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包括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
摆动机构6,用于对外框8进行摆动控制,增加外框8内的加热线圈9的加热范围;
外框8,用于对加热线圈9进行固定,带动加热线圈9进行摆动;
加热线圈9,用于对机械刀片进行加热,对机械刀片进行全面加热;
其中,外框8外侧设置有一层隔热板,对外框8外侧进行隔热;
其中,加热线圈9呈竖直设置,且均匀固定在外框8内部,对机械刀片进行均匀加热。
其中,所述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左端连接有外接电源线2,所述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右侧安装有感应加热器3,所述感应加热器3底端通过螺栓与支架4相互锁固,所述支架4顶部前侧通过螺栓与红外测温仪5相互锁固,所述支架4顶端中部左侧通过螺栓与摆动机构6相互锁固,所述摆动机构6右端安装有外框8,所述外框8前端左侧通过连接导线7与感应加热器3进行连接,所述外框8内部嵌入有加热线圈9。
其中,所述摆动机构6由外壳61、电机62、往复机构63、固定板64、固定转轴65和连接板66组成,所述外壳61前端通过螺栓与电机62相互锁固,所述电机62后端的输出轴伸入至外壳61内与往复机构63相互插接,所述外壳61右端中部与固定板64相互焊接,所述固定板64中部贯穿有固定转轴65,所述固定转轴65前后两端分别套接有连接板66,且连接板66沿固定转轴6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66右端通过螺栓与外框8相互锁固,所述往复机构63右端伸出外壳61与外框8相互锁固,所述外壳61底端通过螺栓与支架4相互锁固,所述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感应加热器3和电机62分别与外接电源线2电连接,所述加热线圈9与感应加热器3电连接。
其中,所述往复机构63由转盘631、连杆632、推杆633、限位管634、活动转轴635和支板636组成,所述电机62后端的输出轴贯穿外壳61与转盘631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转盘631后端通过转轴与连杆632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连杆632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推杆633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推杆633右端贯穿限位管634伸出外壳61,且限位管634通过螺栓与外壳61右侧壁相互锁固,所述推杆633右端通过活动转轴635与支板636相互进行同心转动,所述支板636右端通过螺栓与外框8左侧底端相互锁固。
其中,所述外框8内部左侧设置有一层反光板,且加热线圈9嵌入在反光板内,增加加热线圈9的加热效果。
其中,所述推杆633呈圆管状,外壁光滑,且限位管634内壁与推杆633贴合,对推杆633的移动进行限位,使推杆633进行横向往复移动。
其中,所述推杆633和限位管634呈横向水平状态,且连接板66与限位管634的直线距离为外框8高度的一半,使推杆633推动外框8底部进行往复移动时,外框8通过中部的连接板66沿固定转轴65进行转动。
其中,所述连杆632的长度大于转盘631外径三厘米,且连杆632左端通过转轴与转盘631边沿处进行转动连接,使连杆632左端沿转盘631圆心处进行旋转。
其中,所述加热线圈9采用金属铜材质,加热效果好,且不易损坏。
其中,所述推杆633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硬度高,不易损坏,且不易生锈。
本专利所述的加热线圈9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磁加热控制器结合使用的加热线圈,是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把220V的交流电源整流、滤波、逆变成25-30KHZ的高频交变电流,使高频交变电流转换为高频交变磁场,磁场碰到金属料筒又转换为高频交变电流,而此电流使被加热设备直接从内部发热的一种加热方式。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将该装置的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和支架4固定在使用所需加热的机械刀片的加热位置,然后将外接电源线2与外部带有电源的控制设备进行连接,在使用时,通过外部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分别对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感应加热器3和电机62进行控制,控制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和感应加热器3驱动加热线圈9产生热量,通过加热线圈9对机械刀片进行加热处理,避免机械刀片容易被卡住,保证机械刀片的使用稳定性,控制电机62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带动转盘631圆心处进行旋转,由于连杆632的长度大于转盘631外径三厘米,且连杆632左端通过转轴与转盘631边沿处进行转动连接,使连杆632左端沿转盘631圆心处进行旋转,连杆632另一端通过转轴拉动推杆633进行往复移动,由于推杆633呈圆管状,外壁光滑,且限位管634内壁与推杆633贴合,对推杆633的移动进行限位,使推杆633进行横向往复移动,推杆633通过活动转轴635和支板636带动外框8左端底部进行往复移动,外框8左端中部通过连接板66沿固定转轴65进行左右摆动,通过外框8持续摆动使内部的加热线圈9对机械刀片进行均匀加热,增加对机械刀片的加热效果,使机械刀片受热均匀,避免影响机械刀片的刚性,影响其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包括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摆动机构(6),用于对外框(8)进行摆动控制;
外框(8),用于对加热线圈(9)进行固定;
加热线圈(9),用于对机械刀片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外框(8)外侧设置有一层隔热板;
其中,所述加热线圈(9)呈竖直设置,且均匀固定在外框(8)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左端连接有外接电源线(2),所述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右侧安装有感应加热器(3),所述感应加热器(3)底端通过螺栓与支架(4)相互锁固,所述支架(4)顶部前侧通过螺栓与红外测温仪(5)相互锁固,所述支架(4)顶端中部左侧通过螺栓与摆动机构(6)相互锁固,所述摆动机构(6)右端安装有外框(8),所述外框(8)前端左侧通过连接导线(7)与感应加热器(3)进行连接,所述外框(8)内部嵌入有加热线圈(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6)由外壳(61)、电机(62)、往复机构(63)、固定板(64)、固定转轴(65)和连接板(66)组成,所述外壳(61)前端通过螺栓与电机(62)相互锁固,所述电机(62)后端的输出轴伸入至外壳(61)内与往复机构(63)相互插接,所述外壳(61)右端中部与固定板(64)相互焊接,所述固定板(64)中部贯穿有固定转轴(65),所述固定转轴(65)前后两端分别套接有连接板(66),且连接板(66)沿固定转轴(6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66)右端通过螺栓与外框(8)相互锁固,所述往复机构(63)右端伸出外壳(61)与外框(8)相互锁固,所述外壳(61)底端通过螺栓与支架(4)相互锁固,所述电磁感应加热主机(1)、感应加热器(3)和电机(62)分别与外接电源线(2)电连接,所述加热线圈(9)与感应加热器(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机构(63)由转盘(631)、连杆(632)、推杆(633)、限位管(634)、活动转轴(635)和支板(636)组成,所述电机(62)后端的输出轴贯穿外壳(61)与转盘(631)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转盘(631)后端通过转轴与连杆(632)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连杆(632)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推杆(633)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推杆(633)右端贯穿限位管(634)伸出外壳(61),且限位管(634)通过螺栓与外壳(61)右侧壁相互锁固,所述推杆(633)右端通过活动转轴(635)与支板(636)相互进行同心转动,所述支板(636)右端通过螺栓与外框(8)左侧底端相互锁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8)内部左侧设置有一层反光板,且加热线圈(9)嵌入在反光板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633)呈圆管状,外壁光滑,且限位管(634)内壁与推杆(633)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633)和限位管(634)呈横向水平状态,且连接板(66)与限位管(634)的直线距离为外框(8)高度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632)的长度大于转盘(631)外径三厘米,且连杆(632)左端通过转轴与转盘(631)边沿处进行转动连接。
CN201922112637.0U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 Active CN211522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2637.0U CN211522277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2637.0U CN211522277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2277U true CN211522277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4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2637.0U Active CN211522277U (zh) 2019-12-03 2019-12-03 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2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3119B (zh) 一种移动式高频感应加热机
CN205436720U (zh) 一种电热管缠绕装置
CN105798554A (zh) 一种电梯门板生产线
CN211522277U (zh) 一种机械刀片的全固态感应式热处理装置
CN109127950B (zh) 一种钢筋加工用折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930561A (zh) 一种电磁炉
CN213507122U (zh) 一种钢卷加工用的退火处理装置
CN206375983U (zh) 铜线镀锡机
CN209239399U (zh) 角磨机前盖的挡圈安装装置
CN103408218B (zh) 碳纤维石英玻璃管的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210560661U (zh) 一种具有冷却隔热结构的高效锌合金电磁搅拌装置
CN212918928U (zh) 一种电机除锈装置
CN211090174U (zh) 一种柔性线路板加工用冷却装置
CN208479425U (zh) 一种定子线圈生产线的上料设备
CN210896850U (zh) 一种节能环保变压器
CN210157420U (zh) 一种用于轴头装配的高频加热机
CN208806143U (zh) 一种变压器铁芯压模装置
CN208394530U (zh) 一种加热式收线机
CN212115720U (zh) 电磁炉线圈密绕绕线机
CN110863171A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表面覆层装置
CN207936212U (zh) 一种便于绕线的旋转式台式电热扇
CN208898068U (zh) 一种模具成型自动送料装置
CN207743060U (zh) 一种可一次性绕制长线圈的绕制设备
CN210368459U (zh) 一种不锈钢衬纸静电吸附装置
CN214956412U (zh) 一种线圈生产专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