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0432U - 解冻装置及冰箱 - Google Patents

解冻装置及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10432U
CN211510432U CN202020087913.2U CN202020087913U CN211510432U CN 211510432 U CN211510432 U CN 211510432U CN 202020087913 U CN202020087913 U CN 202020087913U CN 211510432 U CN211510432 U CN 211510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mber
food
refrigerator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79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云
唐学强
盛庆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79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10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10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10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解冻装置及冰箱,其中解冻装置包括壳体和加热模块,壳体设有用于容纳待解冻食物的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以向所述腔室供应由所述蒸发器处抽取的冷风;加热模块包括红外加热器,解冻时红外加热器向待解冻食物照射红外线进行解冻,在腔室内产生均匀的红外线辐射,使加热更均匀、更高效,能够有效提高解冻效率;并抽取蒸发器处的冷风并通过进风口送入腔室内,冷风对食物表面进行冷却降温后由出风口排出,这样利用冷风对食物表面进行降温,同时冷风具有一定湿度,能够为食物补充水分,避免食物表面局部温度过高而出现干化的现象,解冻效果更佳,结构实用可靠,使用简便。

Description

解冻装置及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冻装置及冰箱。
背景技术
解冻是使冻结食物融解恢复到冻结前的新鲜状态,肉的解冻过程实际上是冻结肉中形成的冰晶融解成水的过程。目前常见的解冻方法有空气解冻、水解冻和微波炉解冻。食物在空气中解冻易滋生微生物,某种程度上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水解冻过程浸入水中的部分会出现过度解冻,存在解冻不均匀、汁液流失严重和口感差的问题;微波炉能将食品快速解冻,但电磁波能量高、穿透能力弱,往往会出现表面过热甚至熟化的现象,也存在解冻不均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解冻装置,加热更均匀,能够实现均匀解冻。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解冻装置的冰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解冻装置,应用于冰箱,所述冰箱具有蒸发器,包括:
壳体,设有用于容纳待解冻食物的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以向所述腔室供应由所述蒸发器处抽取的冷风;
加热模块,包括红外加热器,被配置为向待解冻食物照射红外线进行解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冻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壳体内的腔室放置待解冻食物,加热模块采用红外加热器作为加热源,向待解冻食物照射红外线进行解冻,在腔室内产生均匀的红外线辐射,使加热更均匀、更高效,能够有效提高解冻效率;解冻时,抽取蒸发器处的冷风并通过进风口送入腔室内,冷风对食物表面进行冷却降温后由出风口排出,这样利用冷风对食物表面进行降温,同时冷风具有一定湿度,能够为食物补充水分,避免食物表面局部温度过高而出现干化的现象,解冻效果更佳,结构实用可靠,使用简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
安装座,所述红外加热器通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腔室连接,所述安装座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红外加热器对应连接于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红外加热器包括:
远红外加热管,设有接电插头;
反光罩,套于所述远红外加热管外侧;
其中,所述凹槽内设有供电插座,所述远红外加热管通过所述接电插头连接于所述供电插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覆盖于所述红外加热器的透光玻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模块至少安装于所述腔室内相对的两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腔室的前侧面或顶面设有取放口,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开闭所述取放口的门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放口设于所述腔室的前侧面,所述加热模块分别安装于所述腔室的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器为冷藏蒸发器,所述进风口通过送风通道与所述冷藏蒸发器连通,所述出风口通过回风通道与所述冷藏蒸发器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内设有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或送风通道内设有电动风门,所述腔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控制打开或关闭所述电动风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冰箱,包括上述的解冻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冰箱上搭载解冻装置,该解冻装置通过在壳体内的腔室放置待解冻食物,加热模块采用红外加热器作为加热源,向待解冻食物照射红外线进行解冻,在腔室内产生均匀的红外线辐射,使加热更均匀、更高效,能够有效提高解冻效率;解冻时,抽取蒸发器处的冷风并通过进风口送入腔室内,冷风对食物表面进行冷却降温后由出风口排出,这样利用冷风对食物表面进行降温,同时冷风具有一定湿度,能够为食物补充水分,避免食物表面局部温度过高而出现干化的现象。使用时,用户从冰箱冷冻室拿出食物后直接放到腔室内进行解冻,使用更灵活方便,解冻迅速,解冻效果更佳,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冻装置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冻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红外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解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冻装置100,应用于冰箱200。
如图1和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解冻装置100包括壳体110和加热模块120,壳体110内设置有腔室130,加热模块120设在腔室130内,其中,采用的加热模块120包括红外加热器121,需要解冻时将待解冻食物放置在腔室130内,利用红外加热器121向待解冻食物照射红外线进行加热解冻。
红外加热器121以红外线辐射形式进行加热,食物中的分子受红外线辐射会产生振动,当待解冻食物的振动频率与放射的红外线振动频率一致时,食物分子由于共振能产生更多的摩擦热,且待解冻食物的内部与表面经过热传导进行换热,达到完全解冻的目的,因此,利用红外线辐射加热解冻具有热效应大、加热迅速、解冻效率高的优点。
如图2所示,壳体110上具有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2,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2分别连通腔室130,进风口131通过风道与冰箱200的蒸发器220连通,将蒸发器220处抽取的冷风向腔室130供应,解冻时,红外加热器121向待解冻食物照射红外线进行加热,同时将冷风通过进风口131送入腔室130内,冷风带走食物表面的热量并由出风口132排出,这样利用冷风对食物表面进行降温,避免在加热时食物表面温度过高。
在解冻过程中,食物表面的水分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加速蒸发,利用蒸发器220温度较低、湿度相对较高的特点,为待解冻食物降温的同时可以补充水分,避免食物表面过热而出现干化的现象,解冻效果更佳,能够避免食物汁液流失,保证食物的口感。
如图2所示,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2设置在腔室130的后侧面上,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2分别位于后侧面的左右两侧。容易理解到,可将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32分别设于腔室13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能够形成有效的对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模块120包括红外加热器121和安装座122,如图1和2中所示的加热模块120。安装时先将红外加热器121装配到安装座122上,然后将安装座122固定在腔室130内,安装更方便。
可以理解到,在安装座122上可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红外加热器121,红外加热器121均匀排列在安装座122上,红外加热器121的数量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选取。安装座122的尺寸能够匹配安装位置的尺寸,如将安装座122安装在腔室13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时,安装座122能够覆盖左侧壁和右侧壁的表面。当然,安装座122可匹配安装在腔室130的顶面或底面。安装座122选用耐高温的不锈钢或铝质材料,结构牢固稳定。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在安装座122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221,凹槽1221沿安装座122表面均匀分布,每个凹槽1221对应连接一个红外加热器121,凹槽1221的尺寸能够满足将单个红外加热器121安装到凹槽1221内,对于凹槽1221的形状不作限制。当然,在每个凹槽1221内设置供电接线,为红外加热器121提供供电。这样红外加热器121均匀布置在安装座122上,使热辐射也更均匀。
如图3所示,以连接在左侧壁的安装座122为示例进行说明,安装座122为长方形,在安装座122上设置有18个凹槽1221,凹槽1221呈三行六列方式排列,这样红外加热器121对应分布在凹槽1221内,整体呈矩阵形式排列。由于腔室130顶面的面积比侧面的面积大,因此顶面的安装座122上可布置的红外加热器121数量比侧面的安装座122上红外加热器121数量多。当然,红外加热器121的排列方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排列方式,也可为呈圆形或方形形状排列。
其中,红外加热器121可选用金属管式红外加热器、黑化锆陶瓷管式红外加热器、碳化硅管式红外加热器、高硅氧红外加热器、灯式石英红外加热器等。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腔室130内的温度均匀性,采用的红外加热器121为灯式石英红外加热器,该灯式石英红外加热器包括远红外加热管1211和反光罩1212,远红外加热管1211上设有接电插头1213,将反光罩1212套于远红外加热管1211外侧,反光罩1212呈喇叭状,远红外加热管1211产生的红外线经反光罩1212反射汇聚后平行射向腔室130,不仅在辐射度的分布上无方向性,而且在不同照射距离上造成的温差不大,保证腔室130内温度保持均匀,实现均匀解冻。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远红外加热管1211包括电热丝1214和套于电热丝1214外侧的玻璃管1215,玻璃管1215的表面涂有红外线辐射涂层,电热丝1214与接电插头1213连接。为方便连接远红外加热管1211,采用接电插头1213为螺纹插头。如图3所示,在凹槽1221内设有与该螺纹接头匹配的供电插座1222,该供电插座1222为螺纹插座,安装时直接将远红外加热管1211的接电插头1213插入供电插座1222上,类似于螺纹灯泡的连接方式,结构稳定可靠,安装操作方便,也便于更换红外加热器121。
远红外加热管1211产生的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一种,波长介于微波与紫外线之间,远红外线突出的优点在用于解冻时具有更大的穿透深度,待解冻食物放置于腔室130内,红外线辐射时会伴随着能量的穿透,远红外线能透过表面进入食物内部,使食物表面和内部同时受热,解冻效率更高,解冻更均匀,因此,实施例中选用远红外加热管1211作为热源,其波长范围为2.5-12u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座122上设置透光玻璃,将透光玻璃覆盖在凹槽1221上,采用的灯式石英红外加热器121能够整体安装在凹槽1221内,采用的透光玻璃为能够透过红外线辐射的光学玻璃,红外线能透过透光玻璃辐射到腔室130内,不影响加热效果。同时,由于远红外加热管1211工作时表面温度较高,通过透光玻璃的阻隔,避免了因碰触远红外加热管1211表面而造成高温烫伤的风险,附图中未示出透光玻璃。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加热器121以红外线辐射形式进行加热,为实现均匀加热,将红外加热器121至少安装在腔室130内侧的两相对侧面,如红外加热器121安装在腔室13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红外加热器121从腔室130的两侧加热食物,图1中示出腔室130内左侧壁的加热模块120,图2中示出腔室130内右侧壁的加热模块120。当然也可设置在腔室130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或根据需要布置在除侧面以外的其它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腔室130的前侧面设置取放口133,用于将食物放入或取出腔室130,同时在取放口133处设置门体,采用的门体为玻璃门,通过玻璃门能够观察腔室130内的食物加热状态。在加热解冻时关闭门体,减小腔室130内热量散失,能够保持腔室130具有稳定的加热温度,附图未示出门体。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呈长方体,取放口133位于壳体110的前侧,加热模块120分别安装于腔室130的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上,即将红外加热器121通过安装座122安装分布在腔室130的左侧壁、右侧壁和顶部上,这样加热模块120布局在腔室130的三个内侧面上,加热温度均匀性较佳,解冻后食物的各表面温度较为接近。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温度均匀性,可在腔室130的底面也布置红外加热器121。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腔室130的顶面设置取放口133,门体设置在壳体110的顶部,壳体110的四周均为封闭。可以理解到,加热模块120可设置在腔室130内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也可设置在腔室130内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还可在腔室130内的四个侧面均布置加热模块120,加热效果更佳,解冻更均匀。当然,也可同时在腔室130的底面也布置加热模块120。
由于受红外加热器121辐射,腔室130内温度相对较高,为减小腔室130内与外界的热交换,在壳体110与腔室130之间设置保温层,该保温层可选择使用隔热棉或发泡材料制作,附图未示出保温层的结构。可以理解到,保温层不限于一层,如可设置两层保温层,其中一层保温层采用隔热棉,另一层采用发泡材料,保温效果更佳。
另外,实施例中壳体110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不锈钢或ABS塑料,ABS塑料为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具有强度高、硬度大、易清洁处理、尺寸稳定等优点。腔室130采用耐高温不锈钢材料,不容易氧化或变形,结构稳定可靠。
下面参考图6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200,冰箱可以是两门,也可以是法式或十字等多门冰箱,可以是单系统冰箱或双系统冰箱。
如图6所示,以双系统冰箱为示例,冰箱200为双门冰箱,包括箱体210和箱门,箱体210上设有冷藏室211和冷冻室212,上方为冷藏室211,下方为冷冻室212,附图未示出箱门,冷藏室211由单独的蒸发器220独立供冷,解冻装置100位于冷藏室211的底部。
其中,蒸发器220为冷藏蒸发器,冷藏室211内设有送风通道230和回风通道240,进风口131通过送风通道230与蒸发器220连通,出风口132通过回风通道240与蒸发器220连通,利用冷藏蒸发器温度较低、整体湿度相对较高的特点,在解冻时,红外加热器121向待解冻食物照射红外线进行加热,同时从蒸发器220处抽取的冷风并输送至腔室130进行送风,冷风带走食物表面的热量并由出风口132排出,这样利用冷风对食物表面进行降温,冷风具有一定湿度,在待解冻食物降温的同时能够补充水分,避免食物表面过热而出现干化的现象,解冻效果更佳,避免食物汁液流失,保证食物的口感。使用时,用户从冰箱200冷冻室212拿出冻肉后直接放到解冻装置100的腔室130内进行加热解冻,使用更灵活方便,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中,回风通道240与送风通道230可形成循环风道,循环利用冷风进行冷却降温,也可独立进风和出风。可理解到,由回风通道240回收的热风可经过蒸发器220换热进行降温,从而形成冷风,这样循环对腔室130送风。
需要说明的是,冰箱200还包括提供冷源的制冷系统、抽屉内饰、控制冰箱200正常运行的控制系统等部件,属于常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送风通道230内设置电动风门,利用电动风门控制送风通道230的打开或关闭。在腔室130内设有与电动风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腔室130内的温度,当腔室130的温度过高时,冰箱200的控制系统控制打开电动风门,从送风通道230将冷风送入腔室130进行冷却;当腔室130的温度未超过预设值,电动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即送风通道230停止送风,该预设值可理解为容易导致食物表面过热的加热温度,也可根据不同食物而选择不同的预设值。这样可实现更准确的温度控制,附图未示出电动风门的结构。可理解到,电动风门可设置在进风口131位置,也可实现对腔室130送风的开关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不使用解冻功能时,腔室130可作为冰箱200的冷藏室正常使用,使用灵活方便,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冰箱200为风冷式冰箱,利用风机250将冷藏蒸发器的冷量经送风通道230分别输送给冷藏室211和腔室130,具体的,风机250设置在送风通道230内。
如图7所示,具体的,冷藏蒸发器设置在冷藏室211的背部,冷藏室211上设置有与送风通道230连接的送风口以及与回风通道240连接的回风口,其中送风口位于解冻装置100的上方,回风口位于解冻装置100的下方,风机250将冷风通过送风通道230送至冷藏室211和腔室130,冷藏室211的冷风经回风口回流至回风通道240,腔室130的冷风经出风口132回流至回风通道240,回风通道240连接至蒸发器220,这样,经过回流的暖风或热风经过冷藏蒸发器进行换热降温,形成冷风并重新送入送风通道230,形成高效的循环风路,结构实用可靠,更节能环保。图7中冷藏室211内的箭头所示方向为冷风的流向,附图中未示出送风口和回风口。
如图8所示,蒸发器220可设置在冷冻室212的背部,解冻装置100位于冷藏室211内,蒸发器220为冷藏室211和冷冻室212提供冷量,送风通道230为送风管,回风通道240为回风管,送风管和回风管由冷藏室211延伸至蒸发器220位置,蒸发器220产生的冷量通过送风管送至腔室130,并经过回风管回流至蒸发器220,从而形成循环风路。
在解冻过程中,食物表面的水分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加速蒸发,考虑到蒸发器220具有温度较高、整体湿度相对较高的特点,利用蒸发器220的冷量为待解冻食物降温的同时可以补充待解冻食物的水分,实现降温加湿的效果。
此外,利用腔室130内的辐射温度较高的特点,为待解冻食物表面冷却的同时能够为蒸发器220除霜,除霜的原理是,腔室130内的温度相对较高,冷风经过腔室130换热后形成的回风具有一定的温度,可以是暖风或热风,该回风经过蒸发器220时会使得蒸发器220的温度升高,从而达到除霜效果,除霜效果显著,大大提高解冻装置100的实用性。
容易理解的是,冰箱200的控制系统具有控制冰箱正常制冷的控制程序以及控制解冻装置100工作的控制程序,当用户需要使用解冻功能时,用户按下解冻功能按键,PCB板接收到解冻指令,控制加热模块120进入解冻模式,即红外加热器121通电工作,待解冻食物受到红外线辐射而升温解冻,使用简便,解冻效率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解冻装置,应用于冰箱,所述冰箱具有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用于容纳待解冻食物的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以向所述腔室供应由所述蒸发器处抽取的冷风;
加热模块,包括红外加热器,被配置为向待解冻食物照射红外线进行解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
安装座,所述红外加热器通过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腔室连接,所述安装座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凹槽,所述红外加热器对应连接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器包括:
远红外加热管,设有接电插头;
反光罩,套于所述远红外加热管外侧;
其中,所述凹槽内设有供电插座,所述远红外加热管通过所述接电插头连接于所述供电插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覆盖于所述红外加热器的透光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至少安装于所述腔室内相对的两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前侧面或顶面设有取放口,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开闭所述取放口的门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口设于所述腔室的前侧面,所述加热模块分别安装于所述腔室的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冷藏蒸发器,所述进风口通过送风通道与所述冷藏蒸发器连通,所述出风口通过回风通道与所述冷藏蒸发器连通,所述送风通道内设有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或送风通道内设有电动风门,所述腔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控制打开或关闭所述电动风门。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解冻装置。
CN202020087913.2U 2020-01-14 2020-01-14 解冻装置及冰箱 Active CN211510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7913.2U CN211510432U (zh) 2020-01-14 2020-01-14 解冻装置及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7913.2U CN211510432U (zh) 2020-01-14 2020-01-14 解冻装置及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10432U true CN211510432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0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7913.2U Active CN211510432U (zh) 2020-01-14 2020-01-14 解冻装置及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104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7257A (zh) * 2020-12-23 2021-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解冻装置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冰箱
CN113678876A (zh) * 2021-08-20 2021-11-23 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冰箱解冻装置的加湿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7257A (zh) * 2020-12-23 2021-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解冻装置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冰箱
CN113678876A (zh) * 2021-08-20 2021-11-23 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冰箱解冻装置的加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10432U (zh) 解冻装置及冰箱
CN214665467U (zh) 一种冰箱
RU2770871C1 (ru) Холодильное и мороз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6541745B2 (en) Heater system for microwave oven
CN110553461A (zh) 解冻控制方法、装置及冰箱
WO2021233458A1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RU2770813C1 (ru) Холодильное и мороз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AU2020226427B2 (en) Refrigeration and freezing device
CN209893724U (zh) 冷藏冷冻装置
KR20000075155A (ko) 히터를 가지는 전자렌지
JPH06281148A (ja) 加熱調理器
CN209893708U (zh) 冷柜
JP2000274913A (ja) 貯蔵庫
JPS60259171A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付冷蔵庫
CN220355832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CN110553460A (zh) 解冻装置、冰箱及冰箱工作方法
CN110553451A (zh) 冰箱
CN220355838U (zh) 一种冰箱及其低温高湿解冻装置
KR100400565B1 (ko) 전자렌지의 히팅장치
KR100270878B1 (ko) 온/냉장 겸용 전자렌지
JPS6235031B2 (zh)
CN220713697U (zh) 烹饪设备
CN217739959U (zh) 一种设电热式加热箱的食品售卖机
KR20070053566A (ko) 전자레인지 일체형 피자오븐의 가열구조
CN110553462A (zh) 加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