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03796U - 一种两用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用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03796U
CN211503796U CN201921606978.7U CN201921606978U CN211503796U CN 211503796 U CN211503796 U CN 211503796U CN 201921606978 U CN201921606978 U CN 201921606978U CN 211503796 U CN211503796 U CN 211503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hape subassembly
dual
heat exchanger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069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岳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ngne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ngn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ngne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ngn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069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03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03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03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用换热器,包括第一筒状组件和第二筒状组件,第一筒状组件内侧壁向中心延伸设置有散热翅片,第一筒状组件内圈的一端设置有散热风机,第二筒状组件套设于第一筒状组件外侧形成物料腔,物料腔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第二筒状组件内设置有冷却液腔,冷却液腔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该种两用换热器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尽量的多采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来减少换热成本,快速实现空气换热和冷却液散热的切换,能够有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两用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两用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医药中间体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对物料快速降温的步骤,现有的换热器一般要么采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要么采用冷却液作为导热介质,而两者的降温幅度不同,特别是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物料导热速度变化,例如在冬季利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能够快速的降温,而夏季利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则降温幅度明显变慢,需要采用冷却液作为导热介质;而采用冷却液作为导热介质成本显著增加,因此如果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实现空气或冷却液作为导热介质的切换,尽量的多采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来减少换热成本,能够有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现有技术中没有出现类似的两用换热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两用换热器,该种两用换热器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实现空气或冷却液作为导热介质的切换,尽量的多采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来减少换热成本,能够有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两用换热器,包括第一筒状组件和第二筒状组件,所述第一筒状组件内侧壁向中心延伸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第一筒状组件内圈的一端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第二筒状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外侧形成物料腔,所述物料腔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第二筒状组件内设置有冷却液腔,所述冷却液腔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该种两用换热器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能够停用冷却液,通过散热风机送风经过翅片带走翅片上的热量,使得物料腔内的物料温度降低;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则在冷却液腔内通过冷却液带走物料腔内物料的热量,使得物料腔内的物料温度降低;通过该种两用换热器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尽量的多采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来减少换热成本,快速实现空气换热和冷却液散热的切换,能够有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筒状组件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形隔板,所述第二筒状组件内壁与所述螺旋形隔板贴合形成螺旋形通道。采用该种结构能够通过第一筒状组件和第二筒状组件的套合形成螺旋形通道,方便螺旋形通道的加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螺旋形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的两端设有缺口。采用该结构使得两端通入的物料能够从各个螺旋形隔板之间均匀的流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筒状组件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环,所述第二筒状组件两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环和第三定位环,所述第一定位环与所述第二定位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所述第三定位环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端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采用该结构使得第一筒状组件和第二筒状组件之间能够方便的组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一定位环与所述第二定位环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三定位环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密封性,防止物料在物料腔内流动换热时漏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筒状组件与所述第三定位环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倒角,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倒角上。采用该结构方便第二密封圈定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两用换热器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能够停用冷却液,通过散热风机送风经过翅片带走翅片上的热量,使得物料腔内的物料温度降低;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则在冷却液腔内通过冷却液带走物料腔内物料的热量,使得物料腔内的物料温度降低;通过该种两用换热器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尽量的多采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来减少换热成本,快速实现空气换热和冷却液散热的切换,能够有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2,实施例一,一种两用换热器,包括第一筒状组件1和第二筒状组件2,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内侧壁向中心延伸设置有散热翅片11,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翅片11为直板状,当然也可以采用波浪状的以增加散热面积;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内圈的一端设置有散热风机3,所述第二筒状组件2套设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外侧形成物料腔4,所述物料腔4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41和出料口42,所述第二筒状组件2内设置有冷却液腔21,所述冷却液腔21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在使用时一般物料的流动方向与空气或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环13,所述第二筒状组件2两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环24和第三定位环25,所述第一定位环13与所述第二定位环24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所述第三定位环25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端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为了提高密封性,防止物料在物料腔内流动换热时漏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环13与所述第二定位环2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1,所述第三定位环25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2。
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与所述第三定位环25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倒角14,所述第二密封圈52套设于所述倒角14上。采用该结构方便第二密封圈定位。
该种两用换热器在使用时,环境温度较低时能够停用冷却液,通过散热风机送风经过翅片带走翅片上的热量,使得物料腔内的物料温度降低;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则在冷却液腔内通过冷却液带走物料腔内物料的热量,使得物料腔内的物料温度降低;通过该种两用换热器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尽量的多采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来减少换热成本,快速实现空气换热和冷却液散热的切换,能够有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见图1和图3,实施例二,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区别是: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形隔板12,所述第二筒状组件2内壁与所述螺旋形隔板12贴合形成螺旋形通道。采用该种结构能够通过第一筒状组件和第二筒状组件的套合形成螺旋形通道,方便螺旋形通道的加工。所述螺旋形隔板12位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的两端设有缺口121。采用该结构使得两端通入的物料能够从各个螺旋形隔板之间均匀的流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两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状组件(1)和第二筒状组件(2),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内侧壁向中心延伸设置有散热翅片(11),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内圈的一端设置有散热风机(3),所述第二筒状组件(2)套设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外侧形成物料腔(4),所述物料腔(4)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41)和出料口(42),所述第二筒状组件(2)内设置有冷却液腔(21),所述冷却液腔(21)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形隔板(12),所述第二筒状组件(2)内壁与所述螺旋形隔板(12)贴合形成螺旋形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隔板(12)位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的两端设有缺口(1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环(13),所述第二筒状组件(2)两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环(24)和第三定位环(25),所述第一定位环(13)与所述第二定位环(24)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所述第三定位环(25)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端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环(13)与所述第二定位环(2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1),所述第三定位环(25)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状组件(1)与所述第三定位环(25)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倒角(14),所述第二密封圈(52)套设于所述倒角(14)上。
CN201921606978.7U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两用换热器 Active CN211503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6978.7U CN211503796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两用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6978.7U CN211503796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两用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03796U true CN211503796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0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06978.7U Active CN211503796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两用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03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03796U (zh) 一种两用换热器
CN108161002A (zh) 翅片冷却系统、冷却翅片及其增材制造方法
CN206893674U (zh) 一种散热电池箱
CN207261103U (zh) 高效节能汽车散热器
CN206056372U (zh) 一种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管
CN202520560U (zh) 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
CN214791559U (zh) 一种用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3396660U (zh) 一种防爆水冷式热管换热器装置
CN204830957U (zh) 大齿距大波浪型流道抗污染换热器
CN210121546U (zh) 点胶阀用冷却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阀
CN209608438U (zh) 一种便于电机系列化的液冷机壳
CN110098695B (zh) 圆筒状的冷却器结构
CN207947266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制冷空气取水装置的液冷散热装置
CN207815573U (zh) 一种水冷却循环系统
CN206246339U (zh) 一种汽车电子输油泵的散热装置
CN107172862B (zh) 空调及其驱动模块散热器
CN206379811U (zh) 一种铝合金水冷电机壳
CN108894868A (zh) 发动机用散热器
CN112761769A (zh) 燃气汽车及其冷却系统
CN213272977U (zh) 一种冷冻水储罐
CN210381734U (zh) 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散热的水冷散热结构
CN216159678U (zh) 一种用于鱼缸的冷热交换装置
CN213783921U (zh) 一种仿金电镀专用高频开关电源
CN210625441U (zh) 一种冷热交换器
CN210814968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微孔板振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