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02821U - 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02821U
CN211502821U CN201921977401.7U CN201921977401U CN211502821U CN 211502821 U CN211502821 U CN 211502821U CN 201921977401 U CN201921977401 U CN 201921977401U CN 211502821 U CN211502821 U CN 211502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eneration tower
condenser
tank
carbon dioxid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74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
朱文杰
陆叶萍
赵鑫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jiang Chemical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jiang Chemical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jiang Chemical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jiang Chemical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74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02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02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02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51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e.g. CO2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涉及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它包括再生塔、再生塔预冷凝器、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再生塔冷凝器、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可凝气体回收单元以及不凝气体焚烧单元,再生塔上具有至少一入口,再生塔通过管路与再生塔预冷凝器相连接,再生塔预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于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通过管路与可凝气体回收单元连接,并且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通过管路与再生塔冷凝器相连接,再生塔冷凝器通过管路与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连接,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通过管路与不凝气体焚烧单元相互连接,便于去除烃类组分,提高二氧化碳组分。

Description

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产生以及排放无处不在,没有经过处理的二氧化碳往往不是纯的无污染的,而是带有一定的杂质,甚至有些杂质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大气污染。二氧化碳中的污染杂质往往是人们头疼的问题,大多数需要使用化学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二氧化碳中除掉具有污染性的物质,还有一些能够回收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如果对二氧化碳中具有回收价值的物质不进行处理,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工厂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往往会对二氧化碳进行加工处理,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排放指标。二氧化碳中一般带有烃类组分,烃类组分对大气具有污染性,这时候对烃类组分进行充分处理,以使烃类组分不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或者其他地方。 市面上存在的装置,处理后的二氧化碳质量有所欠缺,排放质量不够优化,甚至有些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处理后仍然对大气有一定的污染,除此之外,甚至没有对二氧化碳中的有价值的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的对二氧化碳中污染物质处理不够优化的问题,并为解决上述现有的对二氧化碳中污染物质处理不够优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以使针对上述现有的对二氧化碳中污染物质处理不够优化的技术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该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包括再生塔、再生塔预冷凝器、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再生塔冷凝器、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可凝气体回收单元以及不凝气体焚烧单元,所述再生塔上具有至少一入口,所述再生塔通过管路与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相连接,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通过管路与所述可凝气体回收单元连接,并且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通过管路与所述再生塔冷凝器相连接,所述再生塔冷凝器通过管路与所述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连接,所述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通过管路与所述不凝气体焚烧单元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凝气体回收单元包括再生塔冷凝气冷凝泵,所述再生塔冷凝气冷凝泵连接于所述再生塔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可凝气体回收单元还包括再生塔冷凝器KO罐泵,所述再生塔冷凝器KO罐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塔包括第一进料闪蒸罐及第二进料闪蒸罐,所述第一进料闪蒸罐及第二进料闪蒸罐在再生塔内依次上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塔的顶部设置进料分布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料闪蒸罐及所述第二进料闪蒸罐之间设置有阀门,并且与所述再生塔连接的管路上具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其中该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使得二氧化碳的品质更为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其中该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除去污染物的同时,对具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进行回收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其中该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在充分回收可凝物质的同时,对不可凝物质进行充分氧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其中该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对二氧化碳内杂质的处理更加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之结构示意图。
图中:再生塔-1,第一进料闪蒸罐-11,第二进料闪蒸罐-12,再生塔预冷凝器-2,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3,再生塔冷凝器KO罐泵-4,再生塔冷凝器-5,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再生塔冷凝气冷凝泵-7,可凝气体回收单元-8,阀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 “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该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包括再生塔1、再生塔预冷凝器2、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2、再生塔冷凝器5、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可凝气体回收单元8以及不凝气体焚烧单元,所述再生塔1上具有至少一入口,所述再生塔1通过管路与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2相连接,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2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2,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2通过管路与所述可凝气体回收单元8连接,并且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2通过管路与所述再生塔冷凝器5相连接,所述再生塔冷凝器5通过管路与所述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连接,所述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通过管路与所述不凝气体焚烧单元相互连接,使得二氧化碳中不可凝并且易被氧化的物质,如烃类组分被充分氧化处理。
不凝气体焚烧单元的设置,使得烃类组分在不凝气体焚烧单元中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被氧化。
进一步地,所述可凝气体回收单元8包括再生塔冷凝气冷凝泵7,所述再生塔冷凝气冷凝泵7连接于所述再生塔1的底部,使得经由再生塔冷凝器5冷凝后的冷凝液一部分送入再生塔1底部补充液位。
进一步地,所述可凝气体回收单元8还包括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泵4,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泵4通过管路与所述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相连接,使得分离后的富乙二醇冷凝液能通过该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送往汽提塔回收或送往废水收集池。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塔1包括第一进料闪蒸罐11及第二进料闪蒸罐12,所述第一进料闪蒸罐11及第二进料闪蒸罐12在再生塔1内依次上下设置,使得其内溶液液位得到控制,并流向再生塔1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塔1的顶部设置进料分布器,以适应闪蒸进料并减少碳的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料闪蒸罐11及所述第二进料闪蒸罐12之间设置有阀门9,并且所述再生塔1的管路上具有阀门9,阀门9的控制使得各部件内的工作选择性的进行。
工作原理:来自洗涤塔二氧化碳接触部分底部的富二氧化碳碳酸盐溶液控制液位通过碳酸盐溶液换热器再经减压依次进入再生塔1的第一进料闪蒸罐11以及第二进料闪蒸罐12。来自第二进料闪蒸罐12的溶液经液位控制流到再生塔1的底部,再生操作在接近大气压下运行。再生塔1的顶部设有进料分布器,以适应闪蒸进料并减少碳的携带。再生塔1内,使用蒸汽将二氧化碳从富碳酸盐溶液中汽提出来,再生塔1再生部分顶部气相物料主要包含二氧化碳、水和一些富乙二醇,将它们送至再生塔预冷凝器2,在此一部分水和大部分富乙二醇通过换热而冷凝。冷凝后物料进入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2气液分离,分离后的富乙二醇冷凝液由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2泵送往汽提塔回收或送往废水收集池。自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2的蒸汽在再生塔冷凝器5里进一步冷却,以便在富二氧化碳蒸汽排放前脱除大量的水分。来自的冷凝液被送到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中,然后通过再生塔冷凝器5冷凝泵一部分送到再生塔1的底部补充液位。自再生塔冷凝器5、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剩余的不凝气体通过管路送至不凝气体焚烧单元进行处理。本不凝气体焚烧单元采用无明火催化剂焚烧,将混合气中的轻烃组分进行充分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进行后处理。总而言之,将混合气中的烃类组分进行充分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再进行后加工处理,可以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提升了二氧化碳的产品品质;并且在后处理中,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直接排放至大气,不会带有烃类组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二氧化碳再生气体通过两级冷却,在充分回收凝液的同时,又能够保证混合气体进入带有催化剂的不凝气体焚烧单元能够充分被氧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在此涉及的部件不参与标记)的总原理为:通过蒸汽加热二氧化碳再生塔底部富碳酸盐溶液,生成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从溶液中析出,与部分蒸发的水分及少量有机物共同从二氧化碳再生塔1中上部排除,通过冷却器降温后,再经过气液分离罐将部分蒸汽凝液分离,剩余的混合气相进入冷凝系统进行再次冷却,冷凝后的凝液进行回收利用,剩余的不凝气体通过管路送至不凝气体焚烧单元进行处理,将混合气中的烃类组分进行充分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再后加工处理。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所述原理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的变形或修改。
由此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目的可被充分有效完成。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功能和结构原理的该实施例已被充分说明和描述,在没有背离这些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涵盖在附属权利要求范围和精神之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6)

1.一种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再生塔(1)、再生塔预冷凝器(2)、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3)、再生塔冷凝器(5)、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可凝气体回收单元(8)以及不凝气体焚烧单元,所述再生塔(1)上具有至少一入口,所述再生塔(1)通过管路与再生塔预冷凝器(2)相连接,所述再生塔预冷凝器(2)通过管路连接于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3),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3)通过管路与可凝气体回收单元(8)连接,并且再生塔预冷凝器KO罐(3)通过管路与再生塔冷凝器(5)相连接,再生塔冷凝器(5)通过管路与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连接,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通过管路与不凝气体焚烧单元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凝气体回收单元(8)包括再生塔冷凝气冷凝泵(7),再生塔冷凝气冷凝泵(7)连接于再生塔(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凝气体回收单元(8)还包括再生塔冷凝器KO罐泵(4),所述再生塔冷凝器KO罐泵(4)通过管路与再生塔冷凝器冷凝罐(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塔(1)包括第一进料闪蒸罐(11)及第二进料闪蒸罐(12),第一进料闪蒸罐(11)及第二进料闪蒸罐(12)在再生塔(1)内依次上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塔(1)的顶部设置进料分布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闪蒸罐(11)及第二进料闪蒸罐(12)之间设置有阀门(9),并且与再生塔(1)连接的管路上具有阀门(9)。
CN201921977401.7U 2019-11-15 2019-11-15 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 Active CN211502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7401.7U CN211502821U (zh) 2019-11-15 2019-11-15 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7401.7U CN211502821U (zh) 2019-11-15 2019-11-15 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02821U true CN211502821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09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7401.7U Active CN211502821U (zh) 2019-11-15 2019-11-15 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028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3718B (zh) 煤化工废水萃取脱酚方法
EP2965801B1 (en) Co2 recovery system and co2 recovery method
CN110498398B (zh) 一种废盐酸差压再生处理系统及再生处理方法
CN107445802B (zh) 一种聚酯废水中回收乙二醇和乙醛的方法
CN106145047A (zh) 臭氧制备及尾气循环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CN102705839A (zh) 一种含氟废液、废气的焚烧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5174577B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预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9161433B (zh) 一种废矿物油再生资源化处置的工艺方法
CN104843813A (zh) 一种煤气化高氨氮污水处理工艺
CN210786298U (zh) 热解气分级处理装置
CN114247265A (zh) 一种有机硅放空尾气净化回收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0756003A (zh) 一种采用膜吸收处理废气中四氢呋喃分离方法
CN105776224A (zh) 一种清洗精馏塔再沸器的方法
CN211502821U (zh) 二氧化碳再生催化焚烧装置
CN111410251A (zh) 基于低温传质浓缩技术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CN113813623A (zh) 一种dmac废液的mvr浓缩精馏系统及回收方法
RU2544993C1 (ru)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от сероводорода газов разложения с установки атмосферно-вакуумной или вакуумной перегонки нефти
CN219502386U (zh) 顺酐尾气回收系统
CN108671747A (zh) 一种从光纤预制棒烧结炉排放废气里回收提纯氦气的方法和系统
CN111087113A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废气协同处理的系统及方法
CN209752524U (zh) 一种真空废气处理回收系统
CN110743905A (zh) 热解含油固废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9840119U (zh) 一种废橡胶再生反应釜废汽处理装置
CN212833548U (zh) 一种苯乙烯精馏塔停车密闭蒸煮装置
CN211489008U (zh) 热解含油固废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