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01119U - 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01119U
CN211501119U CN201921921668.4U CN201921921668U CN211501119U CN 211501119 U CN211501119 U CN 211501119U CN 201921921668 U CN201921921668 U CN 201921921668U CN 211501119 U CN211501119 U CN 211501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head
sections
vertical
head device
sp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216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216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01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01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0111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6921 priority patent/WO202108894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包括:至少一组喷头装置,其内部中空呈环形;其中,所述喷头装置在径向方向上对称分布且紧密贴合,以形成位于所述喷头装置之间的气流通道,所述喷头装置包括两个弯曲区段和两个竖直区段,所述弯曲区段和所述竖直区段交合界面处设有阻隔部件。本案的喷头结构利用设置在弯曲区段的阻隔组件和竖直区段的喷嘴,使得排出的风更加强劲,用户在拆卸和安装时更加便捷,降低了磨损,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喷嘴为多个结构拼接组合形成,在出风口处利用柯恩达原理进行气流倍增。喷嘴容易造成损坏,使用寿命低且组装不便。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通过设置至少两组喷头装置,其内部中空呈环形;其中,所述喷头装置在径向方向上对称分布且紧密贴合,以形成位于所述喷头装置之间的气流通道,所述喷头装置包括两个弯曲区段和两个竖直区段,所述弯曲区段和所述竖直区段交合界面处设有阻隔部件,所述竖直区段上间隔设置长方形喷嘴,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内部空气流更加顺畅。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包括:
至少一组喷头装置,其内部中空呈环形,形成一个环状的气喷;
其中,所述喷头装置在径向方向上对称分布且紧密贴合,所述喷头装置包括两个弯曲区段和两个竖直区段,所述弯曲区段和所述竖直区段交合界面处设有阻隔部件。
优选的是,所述喷头装置由喷头装置前壳和喷头装置后壳相合形成;
其中,所述喷头装置前壳和喷头装置后壳相合形成一其气流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喷头装置前壳的所述竖直区段内设有一衬板;
其中,所述衬板呈V字型,其角度小于所述喷头装置前壳的角度。
优选的是,所述阻隔部件为挡板,其与所述两个弯曲区段和两个竖直区段一体成型。
优选的是,所述喷头装置包括:
装置内层和装置外层,
其中所述阻隔部件设置在所述装置内层内。
优选的是,所述喷头装置至少一个喷头装置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在所述竖直区段间隔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喷嘴间隔设置在所述两个竖直区段上且由内向外贯穿于所述竖直区段。
优选的是,所述两个弯曲区段的下弯曲区段向外凸起且内部中空以包绕的形式以形成一个容纳空间。
优选的是,所述两个弯曲区段的下弯曲区段的内部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部件。
进一步地,本案还公开一种无叶风扇,其包含有前述任一项的喷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至少两组喷头装置,其内部中空呈环形;其中,所述喷头装置在径向方向上对称分布且紧密贴合,以形成位于所述喷头装置之间的气流通道,所述喷头装置包括两个弯曲区段和两个竖直区段,所述弯曲区段和所述竖直区段交合界面处设有阻隔部件,所述竖直区段上间隔设置长方形喷嘴,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内部空气流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喷头结构的分离装置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喷头结构的喷头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区域40的特写;
图4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喷头结构的衬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喷头结构包括:
至少一组喷头装置10,其内部中空呈环形,形成一个环形气喷;
其中,所述喷头装置10在径向方向上对称分布且紧密贴合,所述喷头装置10包括喷头装置前壳160和喷头装置后壳170,所述喷头装置前壳160和所述喷头装置后壳170相合形成位于所述喷头装置10之间的气流通道,使得进入所述气流通道的空气流不外泄,保证了排出的空气流的强度;所述喷头装置10包括两个弯曲区段140和两个竖直区段150,所述两个弯曲区段140的下弯曲区段向外凸起且内部中空以包绕的形式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存放无叶风扇的分流器20,以节省结构空间,还可以使所述分流器20与所述喷头装置10紧密贴合,保证了空气流顺畅进入所述喷头装置10。
所述弯曲区段140和所述竖直区段150交合界面处设有阻隔部件131,所述阻隔部件131为挡板,其与所述两个弯曲区段和两个竖直区段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两个弯曲区段140的上弯曲区段与所述两个竖直区段150之间的所述阻隔部件131,可以有效避免气流向上传至喷头的顶端,解决空气流在所述弯曲区段140内走向呈环形,造成空气流碰撞,使气流在通道中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气流喷射的均匀性。
所述喷头装置10包括:
装置内层130和装置外层120,
其中所述阻隔部件131设置在所述装置内层130内,所述装置外层120可以使所述装置内层130的结构更加牢固,且使所述喷头装置10的外形更加美观。
所述喷头装置10的一个喷头装置10设置有喷嘴132,当空气流从所述分流器20流入所述喷头装置10内时,由于空气流的风力较大,所述空气流会冲向所述弯曲区段140,所述阻隔部件131阻挡了所述空气流,使之向下返回到所述竖直区段150内,使所述空气流的能量损耗降低,所述空气流在所述竖直区段150内发生碰撞,由于所述喷头装置10只有一个喷头设置有所述喷嘴132,所述空气流从所述喷嘴132内喷出;只有一个所述碰头装置10设置有所述喷嘴132保证了,所述空气流在排出所述无叶风扇时风力的强劲,所述喷嘴132为长方形且所述喷嘴132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两个竖直区段150上,使得所述空气流在排出所述无叶风扇时,更加顺畅,且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减少了在拆卸或安装过程中的磨损,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所述两个弯曲区段140的下弯曲区段的内部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部件141,所述支撑部件141与所述分流器20上的相对位置配合使用,使得所述喷头装置10能够安全牢固地固定在所述无叶风扇上,提高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现参考图3、图4,其所述喷头装置前壳160的所述竖直区段150内设有一衬板30;其中,所述衬板30呈V字型,其角度小于所述喷头装置前壳160的角度;所述衬板30由宽板310和窄板320的一端交合形成,两板交合处间隔设有出风口350,所述出风口350的数量、形状、位置与所述喷嘴132一致,所述衬板30至少部分在所述喷头装置前壳160内,避免了因所述喷头装置前壳160的表面不光滑而引起的噪音,因为所述衬板30的角度小于所述喷头装置前壳160,流通的空气流进入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造成压力差,使空气流在喷出所述无叶风扇时,变得更加强劲,提高用户体验度;所述衬板30间隔设置的出风口350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卡钩340,所述卡钩340的横截面积沿其突出方向呈逐渐递减之势,两两所述卡钩340相对设置形成一卡槽,与所述间隔设置的喷嘴132之间的构件相匹配;所述衬板30还包括锁紧结构330,其固定在所述喷头装置前壳160内,进一步加强所述衬板30的稳定性。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组喷头装置(10),其内部中空呈环形,形成一个环状的气喷;
其中,所述喷头装置(10)在径向方向上对称分布且紧密贴合,所述喷头装置(10)包括两个弯曲区段(140)和两个竖直区段(150),所述弯曲区段(140)和所述竖直区段(150)交合界面处设有阻隔部件(1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装置(10)由喷头装置前壳(160)和喷头装置后壳(170)相合形成;
其中,所述喷头装置前壳(160)和喷头装置后壳(170)相合形成一其气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装置前壳(160)的所述竖直区段(150)内设有一衬板(30);
其中,所述衬板(30)呈V字型,其角度小于所述喷头装置前壳(160)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件(131)为挡板,其与所述两个弯曲区段(140)和两个竖直区段(150)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装置(10)包括装置内层(130)和装置外层(120),
其中所述阻隔部件(131)设置在所述装置内层(130)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装置(10)至少一个喷头装置设置有喷嘴(132),所述喷嘴在所述竖直区段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32)间隔设置在所述两个竖直区段(150)上且由内向外贯穿于所述竖直区段(15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弯曲区段(140)的下弯曲区段向外凸起且内部中空以包绕的形式以形成一个容纳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弯曲区段(140)的下弯曲区段的内部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部件(14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叶风扇,其与所述喷头装置(10)固定连接。
CN201921921668.4U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 Active CN211501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1668.4U CN211501119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
PCT/CN2020/126921 WO2021088947A1 (zh) 2019-11-08 2020-11-06 一种无叶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1668.4U CN211501119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01119U true CN211501119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08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21668.4U Active CN211501119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011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947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叶风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947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叶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63257U (zh) 扩散器
CN211501119U (zh) 一种喷头结构及无叶风扇
KR101203379B1 (ko) 무 블레이드 선풍기용 환형노즐
US20080169361A1 (en) Jet Regulator
CN112262261B (zh) 风扇和用于风扇的进气栅格
US11045825B2 (en) Scanner nozzle array, showerhead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5855104B (zh) 蘑菇头喷嘴及使用该喷嘴的发射平台均匀水幕防护系统
US11358164B2 (en) Water outlet mechanism and shower head comprising the water outlet mechanism
CN109458875B (zh) 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火箭发射的喷水降温降噪系统
CN107965458B (zh) 一种扇头组件及无叶吹风设备
US10890411B1 (en) Spray nozzle
CN211874813U (zh) 一种风道装置及无叶风扇
CN211501120U (zh) 一种喷嘴装置及无叶风扇
CN209116855U (zh) 一种开式冷却塔全钣金通用耗能器
CN110821888A (zh) 一种风道装置及无叶风扇
CN213929711U (zh) 一种用于环保设备气体输送装置
CN110762059A (zh) 一种导流衬板结构及无叶风扇
CN212868044U (zh) 一种衬板结构及无叶风扇
CN211288272U (zh) 一种风扇网罩及风扇
CN219923322U (zh) 一种快装型瀑布水喷水器及浴缸
CN212225623U (zh) 一种导流衬板结构及无叶风扇
CN102777428B (zh) 无叶风扇
CN218078461U (zh) 一种片状水花出水结构及出水装置
CN217772272U (zh) 出水盖、喷淋组件和洗碗机
CN218872541U (zh) 一种可拆卸的锥形喷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