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7025U -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7025U
CN211497025U CN202020059418.0U CN202020059418U CN211497025U CN 211497025 U CN211497025 U CN 211497025U CN 202020059418 U CN202020059418 U CN 202020059418U CN 211497025 U CN211497025 U CN 211497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ward osmosis
combined
production
alkali
sod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594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桢
高云霄
刘玲玲
陈宏秋
程登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mc Woteer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mc Woteer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c Woteer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mc Woteer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594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7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7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70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制碱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本实用新型中的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包括正渗透装置和联合制碱装置;所述联合制碱装置包括碳酸钠制备单元、氯化铵制备单元和氯化钠预处理单元;所述正渗透装置与所述碳酸钠制备单元和/或所述氯化钠预处理单元相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实现联碱生产工艺和正渗透工艺的完美结合,进而实现制碱工艺废水的循环利用,并使废水中的氨氮和盐资源得以回收利用,从而解决碱厂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困境,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制碱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背景技术
纯碱作为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在各行各业都有非常普遍的应用,素有“化工之母”的美誉,广泛应用于建材、轻工、化工、冶金、纺织等工业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的纯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到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纯碱生产企业36家,其中氨碱法生产企业12家,联碱法生产企业23家,氨碱法、联碱法并存的企业2家,天然碱企业1家。纯碱生产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达到12家,其产能占总产能的65.5%,产业集中度较高。
联合制碱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制碱工艺,它具有流程短、能耗低、原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其化学反应为:
NH3+H2O+CO2=NH4HCO3
NH4HCO3+NaCl=NH4Cl+NaHCO3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联碱生产因母液系统封闭循环,从理论上而言应无废液排放。但是国内大部分联碱企业还是有不少废水外排,这主要是跑、冒、滴、漏产生废水以及尾气净化废水未收集回用所至。目前,联碱生产过程实际氨损失约20~25kg/t碱(以纯碱计,氨耗340~360kg/t碱,部分企业高达360~380kg/t碱),平均废水排放量为20~40m3/t碱。
联碱生产系统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两大类:①各工序产生的淡液:包括碳化塔尾气洗涤废水(净氨塔废水)、重碱煅烧炉气冷凝塔冷凝液、重碱煅烧炉气洗涤塔废水和真空过滤系统净氨塔废水、少量外排母液等。②氨Ⅱ泥压滤板框冲洗水、设备清洗水、滤碱机洗车水、分析化验用水、离心机冲洗水等。这两类废水均为高氨氮废水,另外还含有纯碱和铵盐(CO3 2-、Cl-)等,均不能直接排入一般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更不能直接外排,直接进入系统母液中参加循环,会造成母液成分变稀、总桶量膨胀,危及正常生产。
目前,联碱企业内部实现废水零排放的途径主要有:1)改进制碱工艺,实现联碱母液大幅度收缩;2)联碱生产设置设备清洗储备桶;3)联碱淡液蒸馏实行封闭循环;4)联碱生产工艺冷却水实现两水闭路循环,逐级提浓;5)分离器排放水用于循环水补水;6)分析化验用水集中回收用于提炼重金属,分析仪器洗涤水补入循环水。
国内外对制碱工业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生化法、加碱吹脱、电解法、MAP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折点氯化法、电渗析、双膜法等技术。但一般的生化法很难将氨氮降到50mg/L以下,而且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利用,使资源得到较大的浪费;加碱吹脱法技术成熟、工艺和运行成本较高,设备腐蚀严重,并且易造成空气二次污染;电解法是利用电解产生NaOH和Cl2,然后进行吹脱,其运行成本可控制在3.0元/m3水,经济上可行,电解产生的Cl2可作为产品出售或用于水处理,但Cl2属剧毒气体,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利于安全和环境;MAP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折点氯化法等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存在工艺操作繁琐、处理周期短、处理成本高、易引起二次污染等缺点,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电渗析处理氨氮废水效果好,设备调试灵活,可回收氨,无二次污染。但改法设备投资大,电耗高,对原水的预处理要求高,过程稳定性差;管式UF+DTRO工艺抗污染能力强,浓缩倍率高,出水水质好。但运行压力高,对整体的设备材质要求高,投资成本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包括正渗透装置和联合制碱装置;
所述联合制碱装置包括碳酸钠制备单元、氯化铵制备单元和氯化钠预处理单元;
所述正渗透装置与所述碳酸钠制备单元和/或所述氯化钠预处理单元相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实现联碱生产工艺和正渗透过程的完美结合,进而实现制碱工艺废水的循环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实现联碱生产工艺和正渗透工艺的完美结合,进而实现制碱工艺废水的循环利用,并使废水中的氨氮和盐资源得以回收利用,从而解决碱厂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困境,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图2为实施例2中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图3为实施例3中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图4为实施例1采用氯化钠溶液作为汲取液的工艺流程图;
图5为实施例2采用碳铵作为汲取液的工艺流程图;
图6为实施例3采用碳铵作为汲取液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
1-第二吸氨塔、2-碳化塔、3-滤碱装置、4-煅烧炉、5-第一吸氨塔、6-加热器、7-冷析结晶器、8-盐析结晶器、9-过滤器、10-干燥器、11-冷却器、12-清洗装置、13-粉碎装置、14-分离装置、15-反渗透装置、16-正渗透装置、17-蒸发结晶器、18-碳铵溶液制备装置、19-蒸馏装置、20-结晶干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包括正渗透装置和联合制碱装置;
所述联合制碱装置包括碳酸钠制备单元、氯化铵制备单元和氯化钠预处理单元;
所述正渗透装置与所述碳酸钠制备单元和/或所述氯化钠预处理单元相连接。
正渗透(FO)是一种依靠渗透压驱动的膜分离过程,即水通过选择性半透膜从较高水化学势区域(低渗透压侧)自发地扩散到较低水化学势区域(高渗透压侧)的过程。正渗透过程的驱动力是驱动液与原料液的渗透压差,不需要外加压力作为驱动力。相对于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如微滤、超滤和反渗透,正渗透从过程本质上讲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膜污染较轻,无需外加压力,能耗低,回收率高,浓水排放量少,污染小,环境友好等。
正渗透过程实现的关键之一是需要一种高通量可循环使用的驱动液,碳铵汲取液具有在低温下易挥发,易被水溶液吸收,溶解浓度高,产生的渗透压高,分离回收操作简单易控制等优势。联碱厂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原料是原盐、氨和二氧化碳,将联碱生产工艺和正渗透过程结合,一方面克服了正渗透汲取液原料的获取成本;另一方面,稀释的汲取液可以作为制碱的母液参与到联碱生产的循环工艺中,减少了正渗透汲取液的分离过程,进而大大降低了正渗透的运行成本和操作费用;另外,废水中的纯水通过正渗透膜后被作为母液利用,节约了部分纯水的投入,实现水资源的回用;淡液经正渗透浓缩后可以作为母液参与到循环制碱中,也可以经结晶干燥后作为粗盐析出,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也可利用联碱厂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作为汲取液进行制碱工艺和正渗透过程的联产联用,氯化钠作为汲取液工艺便于操作,稳定性高;我国大型碱厂都建在沿海地区,饱和氯化钠的取材方便,成本较低;汲取液也无需回收,操作过程中间歇或连续性补加即可,稀释的汲取液也可直接参与到循环制碱过程中,操作费用和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碳酸钠制备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吸氨塔、碳化塔、滤碱装置和煅烧炉;
所述氯化铵制备单元包括第一吸氨塔、冷析结晶器、盐析结晶器、过滤器和干燥器,所述第一吸氨塔、冷析结晶器和盐析结晶器依次连接,所述过滤器分别连接于所述盐析结晶器和所述干燥器;
所述滤碱装置与所述第一吸氨塔相连;
所述盐析结晶器与所述第二吸氨塔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盐析结晶器和所述第二吸氨塔之间设置有冷却器。
联合制碱工艺包括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和氯化铵的生产工艺;
所述碳酸钠的生产工艺是利用氨母液Ⅱ吸收二氧化碳,并进行分离,得到母液Ⅰ和碳酸氢钠结晶,将得到的碳酸氢钠结晶进行煅烧处理得到碳酸钠;
所述氯化铵的生产工艺是利用所述母液Ⅰ制备氨母液Ⅰ,将氨母液Ⅰ依次进行冷析结晶处理和盐析结晶处理;所述盐析结晶处理后得到的氯化铵悬浮液进行分离及干燥处理,得到氯化铵,盐析结晶处理后的混合液作为母液Ⅱ用于碳酸钠的生产工艺。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一次加盐,一次碳化及两次吸氨”的循环制碱过程,分为纯碱生产过程和氯化铵生产过程,在纯碱生产过程加入原料氨、二氧化碳,利用氨母液Ⅱ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符合氯化铵制备过程的母液Ⅰ和碳酸氢钠结晶,达到氯化铵转化率高和母液当量低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碳化塔可采用索尔维碳化塔,其生产能力大,对盐、二氧化碳等原料的利用率高,碳酸氢钠结晶质量好。
通过滤碱装置对碳化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将悬浮液的液体过滤,得到母液和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晶体进一步在煅烧炉内加热分解,得到高品质的纯碱,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冷凝、洗涤至压缩加压后进一步为碳化操作提供原料,进行循环利用。
对制碱过程采用的氯化钠进行预处理,包括:洗盐、粉碎和分离。
进一度地,所述氯化钠的预处理操作单元依次包括清洗装置、粉碎装置和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连接于所述盐析结晶器。
对原盐进行预处理,符合制碱工艺要求,通过洗盐和澄清操作,除去盐粒表面附着的生石膏、泥沙和草芥,其中澄清过程可采用粗饱和氯化钠溶液;进一步将盐进行粉碎并分离,分离后符合要求的氯化钠用于制碱工艺的盐析结晶过程,饱和氯化钠用于正渗透浓缩操作,进行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正渗透装置的一端连接有反渗透装置。
反渗透法(RO)的脱盐率高,回收率高,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反渗透装置在除盐的同时,也将大部分细菌、胶体及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通过反渗透装置处理制碱工艺的废水中的部分纯水进行预分离,分离后的浓缩液进一步进行正渗透处理,得到的产水再通过反渗透处理,进一步精制净化,这样更有利于最终纯水的生产回用。
进一步地,所述正渗透装置包括正渗透膜、汲取液通道和原料液通道,所述汲取液通道和原料液通道分别位于所述正渗透膜的两侧;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缩液出口连接于所述正渗透装置的原料液通道的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分离装置相连;所述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清洗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正渗透装置的原料液通道出口连接有蒸发结晶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吸氨塔的蒸馏单元。
采用氯化钠作为汲取液的工艺流程简单,便于操控;氯化钠取材方便,成本低;不需要汲取液的回收过程,运行成本也大大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蒸馏单元相连接,所述蒸馏单元与所述反渗透装置相连接;
所述正渗透装置的原料液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碳化塔相连接,或者所述正渗透装置的原料液通道的出口连接有结晶干燥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碳铵溶液制备装置;所述碳铵溶液制备装置连接于所述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通道的入口和所述反渗透装置的产水出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以碳铵溶液作为汲取液,正渗透处理后的废水浓缩液作为母液,稀释后的碳铵汲取液进行分离回收处理,碳铵蒸汽进入第二吸氨塔,分离后的液体回到反渗透装置进行循环利用。此方案采用碳铵作为汲取液的流程较为简单,渗透压力与氯化钠体系相比要高,浓水浓缩倍率较高;就地取材制备汲取液并能够回用,降低运行成本;废水盐分全部回流成为产品,无固体杂盐产出,避免固体盐处理问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以碳铵溶液作为汲取液,正渗透处理后的废水浓缩液利用结晶干燥器进行结晶干燥处理,得到结晶盐(粗盐);稀释后的碳铵汲取液进行分离回收,碳铵蒸汽进入第二吸氨塔,分离后的液体返回反渗透装置进行纯化精制后生产回用。此方案设计成熟,完整度高,对原有制碱工艺影响程度小;浓缩倍数高,大大降低最终浓水量及结晶干燥成本;塔顶碳铵蒸汽纯度高,比例稳定可控,不会增加原料投入成本。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正渗透与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如图1所示,以氯化钠溶液作为汲取液,包括正渗透装置16、联合制碱装置、反渗透装置15;
所述联合制碱装置包括碳酸钠制备单元、氯化铵制备单元和氯化钠预处理单元;
所述碳酸钠制备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吸氨塔1、碳化塔2、滤碱装置3和煅烧炉4;
所述氯化铵制备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吸氨塔5、加热器6、冷析结晶器7、盐析结晶器8、过滤器9和干燥器10;
所述滤碱装置3与所述第一吸氨塔5相连;
所述盐析结晶器8与所述第二吸氨塔1相连接;
所述盐析结晶器8和所述第二吸氨塔1之间设置有冷却器11;
所述氯化钠的预处理操作单元依次包括清洗装置12、粉碎装置13和分离装置14,所述分离装置14连接于所述盐析结晶器8;
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一端连接有反渗透装置15;
所述正渗透装置16包括正渗透膜16-c、汲取液通道16-a和原料液通道16-b,所述汲取液通道16-a和原料液通道16-b分别位于所述正渗透膜16-c的两侧;所述反渗透装置15的浓缩液出口连接于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原料液通道16-b的入口;
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汲取液通道16-a的入口与所述分离装置14相连;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汲取液通道16-a的出口与所述清洗装置12相连;
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原料液通道16-b出口连接有蒸发结晶器17。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联合制碱工艺的废水进行预处理,除去废泥等杂质;处理后的混合液利用反渗透装置进行反渗透处理,得到的水可进行生产回用,得到的废水浓缩液进入正渗透装置进行正渗透处理,正渗透处理采用的汲取液为饱和氯化钠溶液,将正渗透处理后得到废水浓缩液进行蒸发结晶处理得到结晶盐,得到的稀释汲取液用于原盐冲洗,其中的氯化钠组分仍可作为原盐原料循环利用;所述饱和氯化钠溶液来自制碱工艺的原盐预处理的分离过程;
所述联合制碱工艺包括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和氯化铵的生产工艺;
所述碳酸钠的生产工艺是利用氨母液Ⅱ吸收二氧化碳,并进行分离,得到的母液Ⅰ和碳酸氢钠,将得到的碳酸氢钠结晶进行煅烧处理得到碳酸钠,煅烧后得到的二氧化碳用于碳化过程;
所述氯化铵的生产工艺包括对得到的氨母液Ⅰ依次进行冷析结晶处理和盐析结晶处理;所述盐析结晶处理的氯化铵悬浮液进行分离及干燥处理,得到氯化铵,剩余混合液作为母液Ⅱ用于碳酸钠的生产工艺的吸氨液;
所述氯化钠的预处理包括:洗盐、澄清、粉碎和分离,在分离装置中的氯化钠混合液分离具体为:合格的氯化钠进入盐析结晶器是氯化铵结晶,并且作为母液原盐实现制碱工艺循环;饱和氯化钠溶液进入正渗透装置作为汲取液;剩余固液混合物返回澄清装置进一步分离提纯处理。
本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如图4所示。
实施例2
一种正渗透与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如图2所示,以碳铵溶液作为汲取液,包括正渗透装置16、联合制碱装置、反渗透装置15和碳铵溶液制备装置18;
所述联合制碱装置包括碳酸钠制备单元、氯化铵制备单元和氯化钠预处理单元;
所述碳酸钠制备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吸氨塔1、碳化塔2、滤碱装置3和煅烧炉4;
所述氯化铵制备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吸氨塔5、加热器6、冷析结晶器7、盐析结晶器8、过滤器9和干燥器10;
所述滤碱装置3与所述第一吸氨塔5相连;
所述盐析结晶器8与所述第二吸氨塔1相连接;
所述盐析结晶器8和所述第二吸氨塔1之间设置有冷却器11;
所述氯化钠的预处理操作单元依次包括清洗装置12、粉碎装置13和分离装置14,所述分离装置14连接于所述盐析结晶器8;
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一端连接有反渗透装置15;
所述正渗透装置16包括正渗透膜16-c、汲取液通道16-a和原料液通道16-b,所述汲取液通道16-a和原料液通道16-b分别位于所述正渗透膜16-c的两侧;所述反渗透装置15的浓缩液出口连接于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原料液通道16-b的入口;
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吸氨塔1的蒸馏装置19;
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汲取液通道16-a的出口与所述蒸馏装置19相连接,所述蒸馏装置19与所述反渗透装置15相连接;
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原料液通道16-b的出口与所述碳化塔2相连接;
所述碳铵溶液制备装置18连接于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汲取液通道16-a的入口;
所述碳铵溶液制备装置18连接于所述反渗透装置15的产水出口。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联合制碱工艺的废水进行预处理,除去废泥等杂质;处理后的混合液利用反渗透装置进行反渗透处理,得到的产水部分用于制备汲取液,正渗透处理采用的汲取液为碳铵溶液,所述碳铵溶液是由制碱工艺的原料氨、二氧化碳以及反渗透处理后得到的水制备得到;反渗透得到的废水浓缩液进入正渗透装置进行正渗透处理,将得到的废水浓缩液用于制备氨母液Ⅱ,正渗透后的汲取液进行分离回收处理,得到的碳铵蒸汽进入吸氨罐制备氨母液Ⅱ,分离后的剩余液体进入反渗透装置进行循环利用;
所述联合制碱工艺包括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和氯化铵的生产工艺;
所述碳酸钠的生产工艺是利用氨母液Ⅱ吸收二氧化碳,并进行分离,得到的母液Ⅰ和碳酸氢钠,将得到的碳酸氢钠结晶进行煅烧处理得到碳酸钠,煅烧后得到的二氧化碳用于碳化过程;
所述氯化铵的生产工艺包括对得到的氨母液Ⅰ依次进行冷析结晶处理和盐析结晶处理;所述盐析结晶处理的氯化铵悬浮液进行分离及干燥处理,得到氯化铵,剩余混合液作为母液Ⅱ用于碳酸钠的生产工艺的吸氨液;
所述氯化钠的预处理包括:洗盐、澄清、粉碎和分离,在分离装置中的氯化钠混合液分离具体为:合格的氯化钠进入盐析结晶器是氯化铵结晶,并且作为母液原盐实现制碱工艺循环;饱和氯化钠溶液进入正渗透装置作为汲取液;剩余固液混合物返回澄清装置进一步分离提纯处理。
本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如图5所示。
实施例3
一种正渗透与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如图3所示,以碳铵溶液作为汲取液,包括正渗透装置16、联合制碱装置、反渗透装置15和碳铵溶液制备装置18;
所述联合制碱装置包括碳酸钠制备单元、氯化铵制备单元和氯化钠预处理单元;
所述碳酸钠制备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吸氨塔1、碳化塔2、滤碱装置3和煅烧炉4;
所述氯化铵制备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吸氨塔5、加热器6、冷析结晶器7、盐析结晶器8、过滤器9和干燥器10;
所述滤碱装置3与所述第一吸氨塔5相连;
所述盐析结晶器8与所述第二吸氨塔1相连接;
所述盐析结晶器8和所述第二吸氨塔1之间设置有冷却器11;
所述氯化钠的预处理操作单元依次包括清洗装置12、粉碎装置13和分离装置14,所述分离装置14连接于所述盐析结晶器8;
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一端连接有反渗透装置15;
所述正渗透装置16包括正渗透膜16-c、汲取液通道16-a和原料液通道16-b,所述汲取液通道16-a和原料液通道16-b分别位于所述正渗透膜16-c的两侧;所述反渗透装置15的浓缩液出口连接于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原料液通道16-b的入口;
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吸氨塔1的蒸馏装置19;
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汲取液通道16-a的出口与所述蒸馏装置19相连接,所述蒸馏装置19与所述反渗透装置15相连接;
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原料液通道16-b的出口连接有结晶干燥器20;
所述碳铵溶液制备装置18连接于所述正渗透装置16的汲取液通道16-a的入口;
所述碳铵溶液制备装置18连接于所述反渗透装置15的产水出口。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联合制碱工艺的废水进行预处理,除去废泥等杂质;处理后的混合液利用反渗透装置进行反渗透处理,得到的水部分用于制备汲取液,正渗透处理采用的汲取液为碳铵溶液,所述碳铵溶液是由制碱工艺的原料氨、二氧化碳以及反渗透处理后得到的水制备得到;反渗透得到的废水浓缩液进入正渗透装置进行正渗透处理,再将通过正渗透浓缩得到的废水浓缩液进行结晶干燥处理得到结晶盐,实现废水零排放,正渗透后的汲取液进行分离回收处理,得到的碳铵蒸汽进入吸氨罐制备氨母液Ⅱ,分离后的剩余液体进入反渗透装置进行纯化精制后生产回用;
所述联合制碱工艺包括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和氯化铵的生产工艺;
所述碳酸钠的生产工艺是利用氨母液Ⅱ吸收二氧化碳,并进行分离,得到的母液Ⅰ和碳酸氢钠,将得到的碳酸氢钠结晶进行煅烧处理得到碳酸钠,煅烧后得到的大部分二氧化碳用于碳化过程,少部分正渗透汲取液的制备;
所述氯化铵的生产工艺包括对得到的氨母液Ⅰ依次进行冷析结晶处理和盐析结晶处理;所述盐析结晶处理的氯化铵悬浮液进行分离及干燥处理,得到氯化铵,剩余混合液作为母液Ⅱ用于碳酸钠的生产工艺的吸氨液;
所述氯化钠的预处理包括:洗盐、澄清、粉碎和分离,在分离装置中的氯化钠混合液分离具体为:合格的氯化钠进入盐析结晶器是氯化铵结晶,并且作为母液原盐实现制碱工艺循环;饱和氯化钠溶液进入正渗透装置作为汲取液;剩余液体返回澄清装置进一步提纯处理。
本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如图6所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渗透装置和联合制碱装置;
所述联合制碱装置包括碳酸钠制备单元、氯化铵制备单元和氯化钠预处理单元;
所述正渗透装置与所述碳酸钠制备单元和/或所述氯化钠预处理单元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钠制备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吸氨塔、碳化塔、滤碱装置和煅烧炉;
所述氯化铵制备单元包括第一吸氨塔、冷析结晶器、盐析结晶器、过滤器和干燥器,所述第一吸氨塔、冷析结晶器和盐析结晶器依次连接,所述过滤器分别连接于所述盐析结晶器和所述干燥器;
所述滤碱装置与所述第一吸氨塔相连;
所述盐析结晶器与所述第二吸氨塔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盐析结晶器和所述第二吸氨塔之间设置有冷却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钠的预处理操作单元依次包括清洗装置、粉碎装置和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连接于所述盐析结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渗透装置的一端连接有反渗透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渗透装置包括正渗透膜、汲取液通道和原料液通道,所述汲取液通道和原料液通道分别位于所述正渗透膜的两侧;所述反渗透装置的浓缩液出口连接于所述正渗透装置的原料液通道的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分离装置相连;所述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清洗装置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渗透装置的原料液通道出口连接有蒸发结晶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吸氨塔的蒸馏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渗透装置的汲取液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蒸馏单元相连接,所述蒸馏单元与所述反渗透装置相连接;
所述正渗透装置的原料液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碳化塔相连接,或者所述正渗透装置的原料液通道的出口连接有结晶干燥器。
CN202020059418.0U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Active CN211497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9418.0U CN211497025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9418.0U CN211497025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7025U true CN211497025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9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59418.0U Active CN211497025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70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9698A (zh) * 2020-01-10 2020-05-05 中工沃特尔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14605012A (zh) * 2022-03-30 2022-06-10 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以碳酸氢铵为汲取液的正渗透零排放系统及其运行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9698A (zh) * 2020-01-10 2020-05-05 中工沃特尔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14605012A (zh) * 2022-03-30 2022-06-10 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以碳酸氢铵为汲取液的正渗透零排放系统及其运行工艺
CN114605012B (zh) * 2022-03-30 2023-05-02 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以碳酸氢铵为汲取液的正渗透零排放系统及其运行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9653B (zh) 一种稀土选冶含氯化钠废水的组合处理方法
CN111099698A (zh)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5906111B (zh) 一种通过电渗析技术从煤化工废水中分离盐的方法
US201900235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recovery and deep treatment of polluted acid
CN108164075B (zh) 一种四钴废水的资源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439341B (zh) 一种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1016175B (zh) 一种脱除含硫酸镁废水溶液中的硫酸镁的方法
CN103388198B (zh) 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法从粘胶纤维硫酸钠废液制取酸碱的方法
CN110508591B (zh) 一种废混合盐的分离结晶系统及方法
CN211497025U (zh) 一种正渗透与联合制碱工艺联产联用的系统
CN108328839B (zh) 一种钠碱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和使用方法
CN103341320A (zh) 粘胶纤维硫酸钠废液经双极膜电渗析法回收酸碱的新工艺
CN107352727A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出盐零排放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215996A (zh) 一种高浓度钠盐废水的资源化处理系统、处理方法及应用
CN114715921A (zh) 一种混合钠盐高值转化的方法
CN207108514U (zh) 采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混合工业盐废液资源化利用的装置
CN112678973B (zh) 氨法烟气脱硫循环液脱氯的方法
CN103663774A (zh) 利用膜分离技术处理低浓度含氨废水的方法
CN108341421B (zh) 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直接制取碳酸锂的方法
CN106746101B (zh) 一种乙烯废碱液的处理方法
CN106746100B (zh) 一种乙烯精制废碱液的处理方法
CN105016551B (zh) 液态烃精制过程中含有机氮废碱液的处理方法
CN216837159U (zh) 一种利用脱硫灰制小苏打的系统
CN112897771B (zh) 一种稀土冶炼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4804156B (zh) 一种化工废盐分离回收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