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2013U - 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72013U CN211472013U CN201922014376.9U CN201922014376U CN211472013U CN 211472013 U CN211472013 U CN 211472013U CN 201922014376 U CN201922014376 U CN 201922014376U CN 211472013 U CN211472013 U CN 2114720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crete
- road structure
- asphalt concrete
- layer
- rigid c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包括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内设置有素混凝土搭板,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的表层为混凝土表层,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供调头车辆行驶,素混凝土搭板与混凝土表层通过传力杆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可以减少传统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沉降、下陷、鼓包、泛油等质量问题,提高车辆调头车道等处路面的承载力和抗应变能力,缓冲车辆刹车、停车等累积荷载的作用,确保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车辆调头车道、检查站、收费站等处的路面通常是沥青混凝土,车辆在路面行驶中急刹车、减速、调头、转弯在同一区域,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为柔性路面,在车辆不断冲击和累积荷载作用下易造成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等质量问题,最终会导致此区域的路面产生沉降、下陷、鼓包、泛油等质量问题,路面的缺陷还会引发安全隐患,影响驾驶体验。综上所述,传统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调头车道、检查站、收费站等区域已不能完全适应质量要求高、交通流量大的实际现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弯调头路面的沉降、下陷、鼓包、泛油等质量问题。
为了缓解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包括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
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由多层材料铺设而成,表层为沥青混凝土磨耗层,且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内设置有素混凝土搭板,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供直行车道行驶;
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由多层材料铺设而成,且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的表层为混凝土表层,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供调头车辆行驶;
所述素混凝土搭板与所述混凝土表层通过传力杆连接。
优选的,
在所述沥青混凝土磨耗层)的垂直投影面下铺设有砂砾石底基层,
所述砂砾石底基层的上表面水平,下表面斜向铺设,所述砂砾石底基层由9-30cm渐变增厚的砂砾石构成。
优选的,
在所述砂砾石底基层上铺设有第一碎石基层,所述第一碎石基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下部碎石基层和上部碎石基层;
所述下部碎石基层的铺设面积与所述沥青混凝土磨耗层的垂直投影面积相等;
所述上部碎石基层位于所述素混凝土搭板的远离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的一侧,且所述上部碎石基层位于所述下部碎石基层的上方。
优选的,
所述素混凝土搭板的下表面水平,上表面自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指向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优选的,
在所述第一碎石基层以及所述素混凝土搭板的上方还铺设有沥青混凝土基层;
所述沥青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以及贴合所述第一碎石基层的部分水平,并且,所述沥青混凝土基层贴合所述素混凝土搭板的部分倾斜。
优选的,
在所述厚沥青混凝土基层的上部铺设沥青混凝土磨耗层。
优选的,
在混凝土表层的垂直投影面下铺设有第二碎石基层,所述第二碎石基层的下表面高于所述砂砾石底基层的下表面,上表面高于所述素混凝土搭板的下表面。
优选的,
在所述第二碎石基层的上部铺设有混凝土表层,所述混凝土表层的上表面与所述沥青混凝土磨耗层齐平。
优选的,
所述传力杆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素混凝土搭板,以及所述混凝土表层,
且所述传力杆在所述素混凝土搭板的一侧为螺纹状,在所述混凝土表层的一侧为圆滑状。
优选的,
在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之间还设置有过水管道,所述过水管道的入水口朝上,且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碎石基层或所述砂砾石底基层且避开所述素混凝土搭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结构可以实现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由于本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
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由多层材料铺设而成,且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内设置有素混凝土搭板,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供直行车道行驶;
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由多层材料铺设而成,且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的表层为水泥混凝土层,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供调头车辆行驶。
所述素混凝土搭板与所述水泥混凝土层通过传力杆连接。
上述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路面调头道路结构,通过素混凝土搭板实现相互连接,使得直行车辆在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上实现通行,调头车辆在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上实现调头,可以减少传统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沉降、下陷、鼓包、泛油等质量问题,提高车辆调头车道等处路面的承载力和抗应变能力,缓冲车辆刹车、停车等累积荷载的作用,确保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布置有过水管道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200-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 300-传力杆;110-砂砾石底基层;120-第一碎石基层;121-下部碎石基层; 122-上部碎石基层;130-素混凝土搭板;140-沥青混凝土基层;150-沥青混凝土磨耗;210-第二碎石基层;220-混凝土表层;400-过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路面结构,该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结构包括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
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由多层材料铺设而成,表层为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且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内设置有素混凝土搭板130,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供直行车道行驶;
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由多层材料铺设而成,且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的表层为混凝土表层220,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供调头车辆行驶;
素混凝土搭板130与混凝土表层220通过传力杆300连接。
上述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路面调头道路结构,通过素混凝土搭板实现相互连接,使得直行车辆在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上实现通行,调头车辆在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上实现调头,可以减少传统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沉降、下陷、鼓包、泛油等质量问题,提高车辆调头车道等处路面的承载力和抗应变能力,缓冲车辆刹车、停车等累积荷载的作用,确保行车安全。
关于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的组成结构,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在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的最底层铺设为砂砾石底基层 110,该砂砾石底基层110位于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的垂直投影面下。其中,砂砾石底基层110由9-30cm渐变增厚的砂砾石构成,且,砂砾石底基层110的上表面水平,下表面斜向铺设。关于砂砾石底基层110的形状,具体可参见图1。更具体地,砾石底基层的未对应素混凝土搭板130的部分的下表面可水平铺设,对应素混凝土搭板130的部分倾斜,倾斜方向为自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指向柔性沥青混凝土的方向逐渐向下。该种铺设方式的原因在于,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在设置有素混凝土搭板130的区域相对于未布置有素混凝土搭板130的区域结构强度更高,因此基层部分无需设计高载荷,因此,砾石底基层的未对应素混凝土搭板130 的部分相对于设置有素混凝土搭板130的部分更厚,且随着素混凝土搭板 130自身的厚度变化,砾石底基层的厚度相应变化,更具体地,素混凝土搭板130越厚,对应的砾石底基层越薄。
第二,在砂砾石底基层110上铺设有第一碎石基层120,第一碎石基层 120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下部碎石基层121和上部碎石基层122;下部碎石基层121的铺设面积与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的垂直投影面积相等;上部碎石基层122位于素混凝土搭板130的远离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 200的一侧,且上部碎石基层122位于下部碎石基层121的上方。较优选地,下部碎石基层121的厚度为12.5cm,上部碎石基层122的厚度为12.5cm。
第三,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下表面水平,上表面自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指向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倾斜设置的原因在于: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上表面可以与其上层材料形成摩擦力,避免横向位移,便于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的整体结合。较优选地,素混凝土搭板130的窄端的厚度为 12.5cm,宽端的厚度为24.5cm。
第四,在第一碎石基层120以及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上方还铺设有沥青混凝土基层140;
沥青混凝土基层140的上表面以及靠近第一碎石基层120的部分水平,并且,厚沥青混凝土基层140的贴合素混凝土搭板130的部分倾斜。该部分倾斜与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上表面相适配。较为优选地,厚沥青混凝土基层140的厚端的厚度为12cm,窄端的厚度为0cm。
第五,在沥青混凝土基层140的上部铺设有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供车辆通行。较为优选地,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的厚度为6cm。
关于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的形状和结构,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在混凝土表层220的垂直投影面下铺设为第二碎石基层210,第二碎石基层210的下表面高于砂砾石底基层110的下表面,上表面高于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下表面。较优选地,第二碎石基层210,采用30cm厚级配碎石。
第二、在第二碎石基层210的上部铺设有混凝土表层220,混凝土表层 220的上表面与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齐平。较优选地,混凝土表层220采用22cm厚钢筋混凝土材质。
关于传力杆300的形状和结构,详细说明如下:
传力杆300的两端分别伸入素混凝土搭板130,以及混凝土表层220,
且传力杆300在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一侧为螺纹状,在混凝土表层220 的一侧为圆滑状。
传力杆300用于平衡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之间的受力,实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的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
在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之间还设置有过水管道400(400),过水管道400(400)的入水口朝上,且向下延伸至第一碎石基层120或砂砾石底基层110且避开素混凝土搭板130。更为具体地,请参见图2,过水管道400的进水口倾斜,具体为:自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指向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的方向向下倾斜,以利于水体的收集。水体经过过水管道400之后向下流动至第一碎石基层 120,且避开素混凝土搭板130,如此设置可避免素混凝土搭板130遭受雨水的过多侵蚀,延长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
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由多层材料铺设而成,表层为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且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内设置有素混凝土搭板(130),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供直行车道行驶;
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由多层材料铺设而成,且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的表层为混凝土表层(220),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供调头车辆行驶;
所述素混凝土搭板(130)与所述混凝土表层(220)通过传力杆(3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的垂直投影面下铺设有砂砾石底基层(110),
所述砂砾石底基层(110)的上表面水平,下表面斜向铺设,所述砂砾石底基层(110)由9-30cm渐变增厚的砂砾石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砂砾石底基层(110)上铺设有第一碎石基层(120),所述第一碎石基层(120)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下部碎石基层(121)和上部碎石基层(122);
所述下部碎石基层(121)的铺设面积与所述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的垂直投影面积相等;
所述上部碎石基层(122)位于所述素混凝土搭板(130)的远离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的一侧,且所述上部碎石基层(122)位于所述下部碎石基层(12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下表面水平,上表面自所述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指向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碎石基层(120)以及所述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上方还铺设有沥青混凝土基层(140);
所述沥青混凝土基层(140)的上表面以及贴合所述第一碎石基层(120)的部分水平,并且,所述沥青混凝土基层(140)贴合所述素混凝土搭板(130)的部分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沥青混凝土基层(140)的上部铺设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混凝土表层(220)的垂直投影面下铺设有第二碎石基层(210),所述第二碎石基层(210)的下表面高于所述砂砾石底基层(110)的下表面,上表面高于所述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碎石基层(210)的上部铺设有混凝土表层(220),所述混凝土表层(220)的上表面与所述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50)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力杆(300)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素混凝土搭板(130),以及所述混凝土表层(220),
且所述传力杆(300)在所述素混凝土搭板(130)的一侧为螺纹状,在所述混凝土表层(220)的一侧为圆滑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柔性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100)和刚性水泥混凝土道路结构(200)之间还设置有过水管道(400),所述过水管道(400)的入水口朝上,且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碎石基层(120)或所述砂砾石底基层(110)且避开所述素混凝土搭板(1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14376.9U CN211472013U (zh) | 2019-11-20 | 2019-11-20 | 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14376.9U CN211472013U (zh) | 2019-11-20 | 2019-11-20 | 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72013U true CN211472013U (zh) | 2020-09-11 |
Family
ID=72370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14376.9U Active CN211472013U (zh) | 2019-11-20 | 2019-11-20 | 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72013U (zh) |
-
2019
- 2019-11-20 CN CN201922014376.9U patent/CN2114720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15907B (zh) | 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EP1070175B1 (en) | Ecotechnical cooperating separation layer for a paveme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 |
CN107237232B (zh) | 一种高耐久性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
JP2024101068A (ja) | 舗装システムおよび施工方法 | |
KR20200027297A (ko) | 복합포장 도로 및 복합포장 도로의 시공방법 | |
CN111455768A (zh) | 一种柔性路基沥青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670436A (zh) | 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472013U (zh) | 柔性沥青混凝土和刚性水泥混凝土结合的调头道路结构 | |
CN104594188B (zh) | 复合式路面与桥梁相接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EP3480360B1 (en) | Road surface comprising one or more porous strips | |
KR20110121374A (ko) | 투수성 통행로 포장방법 | |
CN210507007U (zh) | 适于单侧重载交通运输的路基结构 | |
RU84857U1 (ru) | Автомобильная дорога | |
CN211142682U (zh) | 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 | |
CN201236314Y (zh) | 排水保护性桥面铺装结构 | |
CN211713557U (zh) | 钢筋混凝土道口板及平交道口结构 | |
CN110846970A (zh) | 碾压混凝土及其制备的调头道路结构 | |
CN210916876U (zh) | 一种城市道路改建工程的人行道透水铺装结构 | |
CN218373748U (zh) | 一种建筑亲水平台 | |
CN220079617U (zh) | 一种公路用重载排水平交道口结构 | |
CN112663424B (zh) | 一种具备定点开裂功能的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 | |
JP2014105507A (ja) | 舗装道路の表層・基層補強構造 | |
CN206916564U (zh) | 混凝土联锁块路面结构 | |
CN210597014U (zh) | 一种再生沥青桥梁的桥面混凝土结构 | |
CN221545175U (zh) | 一种旧路绿化带改造路面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