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面立体包装盒裱糊自动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盒成型机,特别涉及一种六面立体包装盒裱糊自动成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六面体包装盒成型机多使用竖直式一工位成型或直线平等式成型的结构,成型机构通过伺服电机和气动件的配合,对成型过程进行控制,但是,控制较为复杂、气动件易损、生产效率低(20-30个每分钟),设备使用寿命短,生产不同规格的产品时,需要较长的转换调试时间,且需要制作大量专用模具,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六面立体包装盒裱糊自动成型机,通过设置内盒面预折工位、顶面预折成型工位以及外盒面成型工位,可以自动成型六面立体包装盒,控制结构简单,易损件少,适用于不同规格的产品。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六面立体包装盒裱糊自动成型机,包括有一立体内盒坯,用于支撑该六面立体包装盒,制作该立体包装盒的面纸设有内盒面和外盒面,所述内盒面包括底面、两内盒侧面、内盒前面以及后面,后面两侧设有后侧面,所述外盒面包括顶面、两外盒侧面、外盒前面,外盒前面的两侧设有前侧面,还包括内盒面预折工位、顶面预折成型工位以及外盒面成型工位;
所述内盒面预折工位包括第一分割器和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分割器连接有位于同一平面依次均匀分布的四个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端正对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对应前三个第一气缸依次放置有内盒坯、已涂胶面纸的底面以及内盒面预折部装,所述内盒面预折部装包括可上下运动的第一三面卡槽,其槽口正对所述第一分割器,首先第一个第一气缸吸取内盒坯,旋转90度至第二个第一气缸处,将内盒坯压在已涂胶的面纸的底面进行粘接,然后旋转90度至第三个第一气缸处,下压,同时,第一三面卡槽上升,从而使面纸的两内盒侧面和内盒前面预折成型,粘接在内盒坯对应的面上,而面纸的外盒面在槽口处向第一分割器中间延伸,位置不变,继续旋转90度至第四个第一气缸处;
所述顶面预折成型工位包括第二分割器,所述第二分割器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均匀分布有至少八个预折成型工位,包括相邻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其中第二工位是第一工位的后工位,所述第一工位正对前述第四个第一气缸,用于承接内盒面预折工位的包裹有内盒坯的面纸,所述预折成型工位包括与上述第一三面卡槽对应的第二三面卡槽,用于放置承接的面纸,所述第二三面卡槽的槽口处设有可上下运动的推盒侧板,通过推盒侧板向上运动将面纸的后面和外盒面同时向上弯折,所述第二工位处设有正对所述第二三面卡槽的顶面预折部装,所述顶面预折部装包括可前后运动的推压装置,通过推压装置将顶面弯折,同时,面纸的后面成型,上述八个预折成型工位还包括第五工位,所述第五工位在第二工位之后,且在第一工位之前,所述第二分割器的中间固定设有可前后运动的推盒装置,所述推盒装置正对所述第五工位,所述第五工位通过一导轨平台连接所述外盒面成型工位,通过推盒装置将内盒面、顶面以及后面均已预折成型的面纸沿导轨推送至外盒面成型工位;
所述外盒面成型工位包括第三分割器,所述第三分割器连接有中间凸轮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均匀分布有至少五个成型工位,包括由前至后的第一至第四成型工位以及第七成型工位,所述成型工位包括可前后运动的第一铲耳,用于弯折面纸的后侧面、可上下运动的前铲耳,用于弯折面纸的外盒前面、可上下运动的第二铲耳,用于弯折面纸的前侧面、可上下运动的侧边铲耳,用于弯折面纸的两外盒侧面以及正对第七成型工位的夹取装置,用于取出已裱糊完全成型的六面立体包装盒。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输送内盒坯和面纸的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平台安装有光电感应内盒坯位置的第一光电传感器和感应面纸位置的第二光电传感器,分别定位内盒坯和面纸的放置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盒面预折部装还包括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三面卡槽的下方,通过第二气缸的伸缩运动带动第一三面卡槽的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面预折成型工位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盘下方的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的顶部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第一工位的下方,所述推盒侧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凸轮,所述推盒侧板与第一凸轮之间设有第一弹性装置,在第一转盘旋转至第一工位处时,第一凸轮行走至第一凸出部处,使得第一凸轮上升,第一弹性装置受压缩,推盒侧板上升,推盒侧板与第二三面卡槽形成四面卡槽,第四个第一气缸将吸取的内盒坯和面纸下压,使面纸的后面和外盒面一体向上弯折,在第一凸轮随第一转盘旋转通过第一凸出部后,由于第一弹性装置的反弹力,第一凸轮下降,推盒侧板恢复原位。
进一步地,所述顶面预折部装还包括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连接于所述推压装置远离所述第二分割器的一端,通过第三气缸的伸缩运动带动推压装置的前后运动,进而使面纸的顶面弯折,同时面纸的后面成型。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压泡装置,所述第一压泡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工位与所述第五工位之间,所述第一压泡装置包括上下运动的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底部设有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正对所述预折成型工位,在面纸的顶面弯折粘接在内盒坯表面后,对顶面进行压泡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铲耳靠近所述中间凸轮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一铲耳与第二凸轮之间设有第二弹性装置,所述第三分割器正对所述第一铲耳处套设有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二固定盘具有正对第一成型工位的第二凸出部,在第二转盘旋转至第一成型工位处时,第二凸轮行走至第二固定盘的第二凸出部处,使得第二凸轮向后运动,第二弹性装置压缩,带动第一铲耳向远离中间凸轮的方向运动,从而弯折后侧面,在第二凸轮随第二转盘转动通过第二凸出部后,由于第二弹性装置的反弹力,第二凸轮向前运动,第一铲耳向靠近中间凸轮的方向运动,恢复原位。
进一步地,所述前铲耳的顶部垂直连接有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固定于所述第二转盘,所述第一导板的顶部连接一第一连接杆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滚动连接于所述中间凸轮的一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一弧形第一下沉段,所述第一下沉段位于第一成型工位和第二成型工位之间,在第二转盘转动过程中,第一成型工位处的第一连接杆开始沿第一凹槽在第一下沉段逐渐下降,通过带动第一导板的下降带动前铲耳的下降,从而弯折面纸的外盒前面,在第二转盘靠近第二成型工位时,第一下沉段沿弧形向上倾斜,第一连接杆下降到最低点后在第一凹槽内逐渐上升,直至到达第二成型工位,第一连接杆走完整个第一下沉段,恢复原位,使得前铲耳在完成弯折动作后恢复原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铲耳的下方连接有第三凸轮,所述第二铲耳与第三凸轮之间设有第三弹性装置,所述第二成型工位与所述第三成型工位之间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凸轮下方的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三凸出部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状布置,在第二转盘转动到第二成型工位时,第三凸轮受到第三凸出部的支撑逐渐上升,第三弹性装置受到压缩,进而带动第二铲耳上行,弯折面纸的前侧面,在靠近第三成型工位时,第三凸轮沿第三凸出部逐渐下降,带动第二铲耳逐渐恢复原位。
进一步地,所述侧边铲耳的顶部垂直连接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与所述第一导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板顶部连接一第二连接杆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滚动连接于所述中间凸轮的一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具有一弧形第二下沉段,所述第二下沉段位于第三成型工位和第四成型工位之间,在第二转盘转动到第三成型工位时,第二连接杆在第二凹槽内沿第二下沉段逐渐下降,压迫第二导板沿第一导杆下行,进而带动位于面纸两侧的侧边铲耳下行,弯折面纸的两外盒侧面,随着第二连接杆在第二凹槽的行走而逐渐上升,侧边铲耳在到达第四成型工位时恢复原状,另外,第一导板以及第二导板均沿第一导杆滑动运行,使弯折面纸两外盒侧面以及面纸外盒前面的装置集成于一处,有效节省了设备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夹取装置包括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靠近所述中间凸轮的一端连接有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靠近所述中间凸轮的一端设有夹爪,当第二转盘转动至第七成型工位时,第五气缸通过控制气动手指控制夹爪夹取已完全成型的六面立体包装盒。
进一步地,在第四成型工位与第七成型工位之间还设有第二压泡装置,所述第二压泡装置包括前后运动的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靠近所述中间凸轮的一端设有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正对所述成型工位,在六面立体包装盒成型后取出前,通过第六气缸控制第二压块对面纸的外盒前面进行压泡处理,使六面立体包装盒的裱糊效果更好,粘接性能更稳固。
有益效果: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六面立体包装盒裱糊自动成型机,包括内盒坯、内盒面预折工位、顶面预折成型工位以及外盒面成型工位,通过第一分割器、第二分割器和第三分割器的平面旋转以及多种凸轮结构的配合,加快了成型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各工位相互配合的精度得到大大的改进,提升了产品质量,同时,简化了成型工艺过程,降低了易损件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极大的节约了场地占用面积,另外,所用到的各种模具均为可调节设计,满足了不同规格产品的加工,适用范围广,有效的节约了企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面纸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六面立体包装盒裱糊自动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盒面预折部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面预折成型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面预折部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压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铲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前铲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铲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侧边铲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压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盒坯,10-面纸,11-底面,12-两内盒侧面,13-内盒前面,14-后面,15-后侧面,16-顶面,17-两外盒侧面,18-外盒前面,19-前侧面,2-内盒面预折工位,21-第一分割器,22-第一平台,23-第一气缸,24-内盒面预折部装,25-第一三面卡槽,26-第二气缸,3-顶面预折成型工位,31-第二分割器,32-第一转盘,33-预折成型工位,331-第一工位,332-第二工位,334-第四工位,335-第五工位,34-第二三面卡槽,35-推盒侧板,351-第一凸轮,36-第一固定盘,361-第一凸出部,37-顶面预折部装,371-推压装置,372-第三气缸,38-推盒装置,39-第一压泡装置,391-第四气缸,392-第一压块,4-外盒面成型工位,41-中间凸轮,411-第二固定盘,412-第二凸出部,413-第一凹槽,414-第一下沉段,42-第二转盘,43-成型工位,431-第一成型工位,432-第二成型工位,433-第三成型工位,434-第四成型工位,437-第七成型工位,44-第一铲耳,441-第二凸轮,45-前铲耳,451-第一导板,452-第一导杆,453-第一连接杆,46-第二铲耳,461-第三凸轮,462-第三凸出部,47-侧边铲耳,471-第二导板,472-第二连接杆,473-第二凹槽,474-第二下沉段,48-夹取装置,481-第五气缸,482-气动手指,483-夹爪,49-第二压泡装置,491-第六气缸,492-第二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六面立体包装盒裱糊自动成型机,包括有立体内盒坯1,用于支撑该六面立体包装盒,制作该立体盒的面纸10设有内盒面和外盒面,所述内盒面包括底面11、两内盒侧面12、内盒前面13以及后面14,后面14两侧设有后侧面15,所述外盒面包括顶面16、两外盒侧面17、外盒前面18,外盒前面18的两侧设有前侧面19,还包括内盒面预折工位2、顶面预折成型工位3以及外盒面成型工位4;
其中,内盒面预折工位2包括第一分割器21和第一平台22,所述第一分割器21依次连接四个第一气缸23,所述第一气缸23的吸气端正对第一平台22,第一平台22对应前三个第一气缸23依次放置有内盒坯1、已涂胶面纸10的底面11以及内盒面预折部装24,优选地,还包括有输送内盒坯1和面纸10的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平台22安装有光电感应内盒坯1位置的第一光电传感器和感应面纸10位置的第二光电传感器,分别定位内盒坯1和面纸10的放置位置;
参阅图4所示,内盒面预折部装24包括可上下运动的第一三面卡槽25,其槽口正对所述第一分割器21,首先第一个第一气缸23吸取内盒坯1,旋转90度至第二个第一气缸处23,将内盒坯1压在已涂胶的面纸10的底面11进行粘接,然后旋转90度至第三个第一气缸23处,下压,同时,第一三面卡槽25上升,从而使面纸10的两内盒侧面12和内盒前面13弯折成型,粘接在内盒坯1对应的面上,而面纸10的外盒面在槽口处向第一分割器21中间延伸,位置不变,继续旋转90度至第四个第一气缸23处,优选地,所述内盒面预折部装24还包括有第二气缸26,所述第二气缸26安装于所述第一三面卡槽25的下方,通过第二气缸26的伸缩运动带动第一三面卡槽25的上下运动;
参阅图5所示,顶面预折成型工位3包括第二分割器31,所述第二分割器31连接有第一转盘32,所述第一转盘32均匀分布有八个预折成型工位33,依次为第一至第八工位,其中,第一工位331正对前述第四个第一气缸23,用于承接内盒面预折工位2的包裹有内盒坯1的面纸10,所述预折成型工位33包括与上述第一三面卡槽25对应的第二三面卡槽34,用于放置承接的面纸10,所述第二三面卡槽34的槽口处设有可上下运动的推盒侧板35,优选地,所述顶面预折成型工位3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盘32下方的第一固定盘36,所述第一固定盘36的顶部设有第一凸出部361,所述第一凸出部361位于第一工位331的下方,所述推盒侧板35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凸轮351,所述推盒侧板35与第一凸轮35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装置,在第一转盘32旋转至第一工位331处时,第一凸轮351行走至第一凸出部361处,使得第一凸轮351上升,第一弹性装置受压缩,推盒侧板35上升,推盒侧板35与第二三面卡槽34形成四面卡槽,第四个第一气缸23将吸取的内盒坯1和面纸10下压,使面纸10的后面14和外盒面一体向上弯折,在第一凸轮351随第一转盘32旋转通过第一凸出部361后,由于第一弹性装置的反弹力,第一凸轮351下降,推盒侧板35恢复原位,所述第二工位332处设有正对所述第二三面卡槽34的顶面预折部装36;
参阅图6所示,顶面预折部装37包括可前后运动的推压装置371,优选地,顶面预折部装37还包括有第三气缸372,所述第三气缸372连接于所述推压装置371远离所述第二分割器31的一端,通过第三气缸372的伸缩运动带动推压装置371的前后运动,进而使面纸10的顶面16弯折,同时面纸10的后面14成型;
参阅图5所示,第二分割器31的中间固定设有可前后运动的推盒装置38,所述推盒装置38正对所述第五工位335,所述第五工位335通过导轨平台连接所述外盒面成型工位4,通过推盒装置38将内盒面、顶面16以及后面14均已弯折成型的面纸10沿导轨推送至外盒面成型工位4,在顶面预折成型工位3中,只需要设置一个推盒装置38就可以满足生产线的需要,而现有技术中,每个预折成型工位33必须设置一个类似的推盒装置,因此,该自动成型机节约了设备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实际操作的便捷性,该实施例将推盒装置38设置在与第一工位331呈同一直线的第五工位335上,显然,也可以设置在第四工位或者第六工位,使外盒面成型工位与顶面成型工位斜线连接,以满足实际操作需求;
优选地,参阅图7所示,还包括位于第四工位334的第一压泡装置39,所述第一压泡装置39位于顶面预折部装37所在的工位与推盒装置38所在的工位之间,所述第一压泡装置39包括上下运动的第四气缸391,所述第四气缸391底部设有第一压块392,所述第一压块392正对所述预折成型工位33,在面纸10的顶面16弯折粘接在内盒坯1表面后,对顶面16进行压泡处理;
所述外盒面成型工位4包括第三分割器,所述第三分割器连接有中间凸轮41和第二转盘42,所述第二转盘42依次均匀分布有八个成型工位43,所述成型工位包括:
可前后运动的第一铲耳,参阅图8所示,优选地,第一铲耳44靠近所述中间凸轮4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凸轮441,所述第一铲耳44与第二凸轮44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装置,所述第三分割器正对所述第一铲耳44处套设有第二固定盘411,所述第二固定盘411具有正对第一成型工位441的第二凸出部412,在第二转盘42旋转至第一成型工位431处时,第二凸轮441行走至第二固定盘411的第二凸出部412处,使得第二凸轮441向后运动,第二弹性装置压缩,带动第一铲耳44向远离中间凸轮41的方向运动,从而弯折后侧面15,在第二凸轮441随第二转盘42转动通过第二凸出部412后,由于第二弹性装置的反弹力,第二凸轮441向前运动,第一铲耳44向靠近中间凸轮41的方向运动,恢复原位;
可上下运动的前铲耳,参阅图9所示,优选地,前铲耳45的顶部垂直连接有第一导板451,所述第一导板451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导杆452,所述第一导杆452固定于所述第二转盘,所述第一导板451的顶部连接一第一连接杆453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453的另一端滚动连接于所述中间凸轮41的第一凹槽413内,所述第一凹槽413具有一弧形第一下沉段414,所述第一下沉段414位于第一成型工位431和第二成型工位432之间,在第二转盘42转动过程中,第一成型工位431处的第一连接杆453开始沿第一凹槽413在第一下沉段414逐渐下降,通过带动第一导板451的下降带动前铲耳45的下降,从而弯折面纸10的外盒前面18,在第二转盘42靠近第二成型工位432时,第一下沉段414沿弧形向上倾斜,第一连接杆453下降到最低点后在第一凹槽413内逐渐上升,直至到达第二成型工位432,第一连接杆453走完整个第一下沉段414,恢复原位,使得前铲耳45在完成弯折动作后恢复原位;
可上下运动的第二铲耳,参阅图10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二铲耳46的下方连接有第三凸轮461,所述第二铲耳46与第三凸轮461之间设有第三弹性装置,所述第二成型工位432与所述第三成型工位433之间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凸轮461下方的第三凸出部462,所述第三凸出部162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状布置,在第二转盘42转动到第二成型工位432时,第三凸轮461受到第三凸出部462的支撑逐渐上升,第三弹性装置受到压缩,进而带动第二铲耳46上行,弯折面纸10的前侧面19,在靠近第三成型工位433时,第三凸轮461沿第三凸出部462逐渐下降,带动第二铲耳46逐渐恢复原位;
可上下运动的侧边铲耳,参阅图11所示,优选地,侧边铲耳47的顶部垂直连接有第二导板471,所述第二导板471与所述第一导杆45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板471顶部连接一第二连接杆472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472的另一端滚动连接于所述中间凸轮41的一第二凹槽473内,所述第二凹槽473具有一弧形第二下沉段474,所述第二下沉段474位于第三成型工位433和第四成型434工位之间,在第二转盘42转动到第三成型工位433时,第二连接杆472在第二凹槽473内沿第二下沉段474逐渐下降,压迫第二导板471沿第一导杆452下行,进而带动位于面纸10两侧的侧边铲耳47下行,弯折面纸10的两外盒侧面17,随着第二连接杆472在第二凹槽473的行走而逐渐上升,侧边铲耳47在到达第四成型工位434时恢复原状,另外,第一导板451以及第二导板471均沿第一导杆452滑动运行,使弯折面纸10两外盒侧面17以及面纸10外盒前面18的装置集成于一处,有效节省了设备的占用空间;以及
正对第七成型工位的夹取装置,参阅图12所示,优选地,夹取装置48包括第五气缸481,所述第五气缸481靠近所述中间凸轮41的一端连接有气动手指482,所述气动手指482靠近所述中间凸轮41的一端设有夹爪483,当第二转盘42转动至第七成型工位437时,第五气缸481通过控制气动手指482控制夹爪483夹取已完全成型的六面立体包装盒。
优选地,在第四成型工位434与第七成型工位437之间还设有第二压泡装置49,参阅图13所示,所述第二压泡装置49包括前后运动的第六气缸491,所述第六气缸491靠近所述中间凸轮41的一端设有第二压块492,所述第二压块492正对所述成型工位43,在六面立体包装盒成型后取出前,通过第六气缸491控制第二压块492对面纸10的外盒前面18进行压泡处理,使六面立体包装盒的裱糊效果更好,粘接性能更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以及第七”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表示任何顺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可将这些用语解释为名称。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