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9796U - 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9796U
CN211459796U CN201922242610.3U CN201922242610U CN211459796U CN 211459796 U CN211459796 U CN 211459796U CN 201922242610 U CN201922242610 U CN 201922242610U CN 211459796 U CN211459796 U CN 211459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ase
connecting block
pressure cooker
electric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26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娜
强峰
刘怀灿
施正兴
陈文鑫
郁天洋
陈佳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2426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9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9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9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包括底座、外锅及内锅,外锅的一端配接于底座上,另一端朝向远离底座的方向延伸,以与底座之间界定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内锅从开口容置于容置腔内;锅盖,盖合于外锅上且与内锅之间界定形成烹饪空间;其中,外锅的至少部分可控地与锅盖和/或底座分离,以形成连通于外界与内锅之间的连通口。上述电压力锅,当烹饪结束后,可以使外锅的至少部分与锅盖和/或底座分离,从而形成连通于外界与内锅之间的连通口,外界的气体通过连通口流向内锅并与内锅的表面进行热交换。如此,内锅的温度降低,当内锅的温度降低时,则内锅内的压力相应降低,则泄压用时缩短。

Description

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其中烹饪中的安全性作为一种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为了提高烹饪安全性,电压力锅应运而生。
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结合了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点,彻底解决了压力锅的安全问题,解除了普通压力锅困扰消费者多年的安全隐患。
但是电压力锅烹饪结束后,由于锅内压力较大,用户不可马上打开锅盖,需要泄压完成后用户才可开盖食用,如此造成从烹饪结束到食用之间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电压力锅烹饪结束后泄压费时的问题,提供一种泄压省时的电压力锅。
一种电压力锅,包括:
锅体,包括底座、外锅及内锅,所述外锅的一端配接于所述底座上,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底座之间界定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内锅从所述开口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锅盖,盖合于所述外锅上且与所述内锅之间界定形成烹饪空间;
其中,所述外锅的至少部分可控地与所述锅盖和/或所述底座分离,以形成连通于外界与所述内锅之间的连通口。
上述电压力锅,当烹饪结束后,可以使外锅的至少部分与锅盖和/或底座分离,从而形成连通于外界与内锅之间的连通口,外界的气体通过连通口流向内锅并与内锅的表面进行热交换。如此,内锅的温度降低,当内锅的温度降低时,则内锅内的压力相应降低,则泄压用时缩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锅包括至少两块相互独立设置的连接块,全部所述连接块对接形成所述外锅;
其中,部分所述连接块划分为第一连接块,其余部分所述连接块划分为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可控地与所述锅盖和/或所述底座分离形成所述连通口,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锅盖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且可控地相对于所述底座朝向远离所述内锅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锅盖分离形成所述连通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锅盖分离后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展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块可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展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为可伸缩件,当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锅盖分离后,所述第一连接块可控地收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力锅还包括活动件,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件可控地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块朝向远离所述内锅的方向运动,使所述外锅与所述锅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滑动件与转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活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件上;
其中,所述滑动件可控地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以带动所述转动件及所述第一连接块朝向远离所述内锅的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锅盖分离后可相对于所述转动件转动展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为安装管,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转动件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当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锅盖分离后所述第一连接块可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管配合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管包括相互对接设置的第一半圆管及第二半圆管,所述滑动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半圆管与部分所述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半圆管与其余部分所述滑动件连接,
其中,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半圆管上,其余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半圆管上,所述第二连接块装配于所述第一半圆管与所述第二半圆管的对接处,所述第一半圆管与所述第二半圆管运动时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底座之间的位置不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力锅还包括辅助冷却机构,所述辅助冷却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用于辅助冷却所述内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的装配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电压力锅的内部透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电压力锅的第一连接块展开时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电压力锅的第一连接块展开时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电压力锅的部分结构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电压力锅的部分结构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电压力锅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图6中所示电压力锅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电压力锅100锅体10底座11滑槽111加热机构112外锅12第一连接块121第二连接块122内锅13锅盖20泄压阀21活动件30滑动件31转动件32第一半圆管321第二半圆管322操作面板40连通口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力锅100,包括锅体10及锅盖20,锅盖20盖合于锅体10上且与锅体10之间界定形成用于烹饪食物的烹饪空间。
参阅图2,具体地,锅体10包括底座11、外锅12及内锅13,外锅12的一端配接于底座11上,另一端朝向远离底座11的方向延伸,以与底座11之间界定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内锅13从开口容置于容置腔内。锅盖20盖合于外锅12上且与内锅13之间界定形成上述烹饪空间。底座11上设有加热机构112,以加热处于烹饪空间内的食物,锅盖20上设有泄压阀21,以用于烹饪空间泄压。
其中,外锅12的至少部分可控地与锅盖20和/或底座11分离,以形成连通于外界与内锅13之间的连通口50(参阅图3)。
通过上述设置,当电压力锅100烹饪结束后,可以使外锅12的至少部分与锅盖20和/或底座11分离,从而形成连通于外界与内锅13之间的连通口50,外界的气体通过连通口50流向内锅13并与内锅13的表面进行热交换(即为整个室内环境给内锅13降热)。如此,内锅13内的温度降低,当内锅13内温度降低时,则内锅13内的压力相应降低,当内锅13内压力降低时,则泄压所需要的时间变短,节省了从烹饪结束到食用所需要的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锅12的部分可控地与锅盖20和/或底座11分离。具体地,外锅12包括至少两块相互独立设置的连接块,全部连接块对接形成外锅12。参阅图4及图5,其中,部分连接块划分为第一连接块121,其余部分连接块划分为第二连接块122,第一连接块121可控地与锅盖20和/或底座11分离,第二连接块122连接于底座11与锅盖20之间。
参阅图3,即为,当烹饪结束后,可以使第一连接块121与锅盖20和/或底座11分离以形成连通于外界与内锅13之间的连通口50。而第二连接块122始终连接于底座11与锅盖20之间,以防止内锅13内压力过大将锅盖20冲开。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外锅12的全部与锅盖20和/或底座11分离。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设置外锅12的全部可控地与锅盖20分离,当烹饪结束后当烹饪结束后,可以使外锅12的全部与锅盖20分离,但是此时需要电压力锅100还包括连接机构,在外锅12的全部与锅盖20分离前,控制连接机构连接于底座11与锅盖20之间,以防止锅盖20在高压的作用下被冲开。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设置外锅12的全部与底座11分离,当烹饪结束后,可以使外锅12的全部与底座11分离,此时同样需要电压力锅100还包括连接机构,在外锅12的全部与底座11分离前,控制连接机构连接于底座11与锅盖20之间,以防止锅盖20在高压的作用下被冲开。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是设置外锅12的全部与锅盖20及底座11均分离,此时同样需要电压力锅100还包括连接机构,在外锅12的全部与锅盖20及底座11中一者分离前,控制连接机构连接于底座11与锅盖20之间,以防止锅盖20在高压的作用下被冲开。
具体地,第一连接块121与底座11滑动连接,且可控地相对于底座11朝向远离内锅13的方向滑动,以使第一连接块121的另一端与锅盖20分离形成连通口50。
继续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压力锅100还包括活动件30,底座11上开设有滑槽111,活动件30可滑动地设于滑槽111内,第一连接块121通过活动件30与底座11滑动连接,活动件30可控地在滑槽111内滑动以带动第一连接块121朝向远离内锅13的方向运动,使外锅12与锅盖20分离。可以想到的是,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压力锅100也可以省略活动件30,底座11上开设有滑槽111,第一连接块121直接滑动设于滑槽111内,第一连接块121可控地在滑槽111内滑动朝向远离内锅13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连接块121的另一端与锅盖20分离形成连通口50。
具体地,电压力锅100包括控制机构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控制机构连接,活动件30与驱动机构连接。底座1111上具有操作面板40,操作面板40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当烹饪结束后,可以操作操作面板40,使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动作,驱动机构带动活动件30在滑槽111内运动,以带动第一连接块121朝向远离内锅13的方向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块121与锅盖20分离后可相对于底座11转动展开,第一连接块121展开后,则其与锅盖20之间形成的连通口50的连通面积增大,可以促使外界较多气体从连通口50进入与内锅13的外表面换热。即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100的外锅12的第一连接块121与第二连接块122类似于花朵的花瓣,第一连接块121可以像花瓣开会时那样展开,而第二连接块122始终连接于底座11与锅盖20之间(参阅图3)。
参阅图6,具体地,活动件30包括滑动件31及转动件32,滑动件31滑动设于滑槽111内,转动件32与活动件30连接,第一连接块121可转动地连接于转动件32上。滑动件31可控地在滑槽111内滑动以带动转动件32与第一连接块121朝向远离内锅13的方向运动,且第一连接块121与锅盖20分离后可相对于转动件32转动展开。
可以想到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压力锅100可以省略活动件30,而是在底座11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滑动槽与转动槽,当第一连接块121从滑动槽滑动到转动槽后,第一连接块121与锅盖20分离,且第一连接块121在转动槽内转动展开。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块121可在自重的作用下相对于转动件32转动展开。即为当第一连接块121的上端脱离锅盖20的限制后,由于第一连接块121的下端与转动件32转动连接,若设置第一连接块121的上端较下端重,且上端的外侧较内侧重的话,此时第一连接块121降在重力的作用下展开。可以想到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控制机构控制第一连接块121的上端脱离锅盖20的限制后展开,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转动件32为安装管,第一连接块121与转动件32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安装管穿设于安装孔内,当第一连接块121与锅盖20分离后第一连接块121可通过安装孔与安装管配合转动。
参阅图7及图8,具体地,安装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管321及第二半圆管322,滑动件31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半圆管321与部分滑动件31连接,第二半圆管322与其余部分滑动件31连接。其中,部分第一连接块121转动连接于第一半圆管321上,其余部分第一连接块121转动连接于第二半圆管322上,第二连接块122连接于第一半圆管321与第二半圆管322的对接处,第一半圆管321与第二半圆管322运动时第二连接块122与底座11之间的位置不变。
即为,当烹饪结束后,控制机构控制滑动件31在滑槽111内运动,本来对接的第一半圆管321与第二半圆管322分离形成椭圆状,此时第一连接块121的上端与锅盖20分离,当第一连接块121的上端脱离锅盖20的限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展开。由于第二连接块122连接于第一半圆管321与第二半圆管322的对接处,当第一半圆管321与第二半圆管322相互分离时,其对接处的尺寸发生的变化较小(即为从圆变成椭圆后,圆的直径与形成的椭圆的短轴相等),则第一半圆管321与第二半圆管322的分离不会对第二连接块122产生影响,第二连接块122仍然固定于底座11与锅盖20之间。
继续参阅图3及图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块121包括6块,第二连接块122包括两块。当第一半圆管321与第二半圆管322相互分离时,可以带动6块第一连接块121的向远离内锅13的方向运动,当第一连接块121运动至上端与锅盖20分离时展开。而当第一半圆管321与第二半圆管322相互分离时,第二连接块122并不会相对于锅盖20与底座11运动。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一连接块121包括4块,第二连接块122同样包括4块,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设置第一连接块121为可伸缩件,当第一连接块121与锅盖20分离后,第一连接块121可控地收缩。以减少第一连接块121展开后占用较多的室内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压力锅100还包括辅助冷却机构(图未示),辅助冷却机构设于底座11上用于辅助冷却内锅13。具体地,辅助冷却机构内填充冷却液,通过在其内流动冷却液与内锅13的表面换热,使内锅13的温度降低。
更具体地,辅助冷却相对于底座11具有收容于底座11内的第一位置与伸出底座11外的第二位置,辅助冷却机构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烹饪时,辅助冷却机构处于第一位置,在烹饪结束后,第一连接块121与锅盖20分离后,辅助冷却机构处于第二位置,以与外界气体共同冷却内锅1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压力锅100还包括独立于锅体10与锅盖20设置的隔热机构,当第一连接块121展开时,隔热机构包裹于内锅13外,以防止用户触碰内锅13被烫伤。具体地,隔热机构为具有镂空孔的网状结构,镂空孔允许外界气体流向内锅13与内锅13表面换热,网状结构本身可以防止用户直接接触内锅13被烫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包括底座(11)、外锅(12)及内锅(13),所述外锅(12)的一端配接于所述底座(11)上,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底座(11)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底座(11)之间界定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内锅(13)从所述开口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锅盖(20),盖合于所述外锅(12)上且与所述内锅(13)之间界定形成烹饪空间;
其中,所述外锅(12)的至少部分可控地与所述锅盖(20)和/或所述底座(11)分离,以形成连通于外界与所述内锅(13)之间的连通口(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12)包括至少两块相互独立设置的连接块,全部所述连接块对接形成所述外锅(12);
其中,部分所述连接块划分为第一连接块(121),其余部分所述连接块划分为第二连接块(122),所述第一连接块(121)可控地与所述锅盖(20)和/或所述底座(11)分离形成所述连通口(50),所述第二连接块(12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1)与所述锅盖(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2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1)活动连接,且可控地相对于所述底座(11)朝向远离所述内锅(13)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块(121)的另一端与所述锅盖(20)分离形成所述连通口(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块(121)与所述锅盖(20)分离后可相对于所述底座(11)转动展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21)可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11)转动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21)为可伸缩件,当所述第一连接块(121)与所述锅盖(20)分离后,所述第一连接块(121)可控地收缩。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力锅还包括活动件(30),所述底座(11)上开设有滑槽(111),所述活动件(30)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111)内,所述第一连接块(121)通过所述活动件(30)与所述底座(1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件(30)可控地在所述滑槽(111)内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块(121)朝向远离所述内锅(13)的方向运动,使所述外锅(12)与所述锅盖(20)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30)包括滑动件(31)与转动件(32),所述滑动件(31)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111)内,所述转动件(32)与所述活动件(3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12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件(32)上;
其中,所述滑动件(31)可控地在所述滑槽(111)内滑动以带动所述转动件(32)及所述第一连接块(121)朝向远离所述内锅(13)的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连接块(121)与所述锅盖(20)分离后可相对于所述转动件(32)转动展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2)为安装管,所述第一连接块(121)与所述转动件(32)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当所述第一连接块(121)与所述锅盖(20)分离后所述第一连接块(121)可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管配合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包括相互对接设置的第一半圆管(321)及第二半圆管(322),所述滑动件(31)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半圆管(321)与部分所述滑动件(31)连接,所述第二半圆管(322)与其余部分所述滑动件(31)连接,
其中,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块(12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半圆管(321)上,其余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块(12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半圆管(322)上,所述第二连接块(122)装配于所述第一半圆管(321)与所述第二半圆管(322)的对接处,所述第一半圆管(321)与所述第二半圆管(322)运动时所述第二连接块(122)与所述底座(11)之间的位置不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力锅还包括辅助冷却机构,所述辅助冷却机构设于所述底座(11)上用于辅助冷却所述内锅(13)。
CN201922242610.3U 2019-12-12 2019-12-12 电压力锅 Active CN211459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2610.3U CN211459796U (zh) 2019-12-12 2019-12-12 电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2610.3U CN211459796U (zh) 2019-12-12 2019-12-12 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9796U true CN211459796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3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2610.3U Active CN211459796U (zh) 2019-12-12 2019-12-12 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9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1318A (zh) 电压力锅
CN207768205U (zh) 加热高效能烤锅
CN109953494B (zh) 一种旋转送风式电暖桌
CN211212725U (zh) 一种带有高压煮食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1459796U (zh) 电压力锅
CN106073534A (zh) 烹饪制备家电设备
CN103900313B (zh) 小型制冰机
CN209563993U (zh) 一种组合式电饭煲
CN208011781U (zh) 燃气灶具
CN211324496U (zh) 一种多功能烤箱
CN211961813U (zh) 多功能烤箱控制结构
CN206044344U (zh) 一种可升降内胆的汤煲
CN110313808A (zh) 可实现有压烹饪与无压烹饪的烹饪器具
KR102201418B1 (ko) 온열 기능을 갖는 도시락 가방
CN209726272U (zh) 一种多功能灶具
CN203207794U (zh) 一种慢炖锅
KR200429653Y1 (ko) 다용도 조리기구
CN206603583U (zh) 一种汤米分离的电锅
CN203226633U (zh) 一种多位慢炖锅
CN22057203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8871781U (zh) 一种通风装置
CN216724232U (zh) 一种烤箱
CN218899160U (zh) 一种带翻转挡板的机箱及煮饭设备
CN216011039U (zh) 双出风空调装置
CN219270674U (zh) 一种带排放机构电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