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8507U - 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8507U
CN211458507U CN201821104656.8U CN201821104656U CN211458507U CN 211458507 U CN211458507 U CN 211458507U CN 201821104656 U CN201821104656 U CN 201821104656U CN 211458507 U CN211458507 U CN 211458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ppocampus
cultivation
culture
different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046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炎权
石琼
周凯
林先
李秀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uang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uang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uang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uang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046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8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8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8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包括养殖箱,所述养殖箱内还设有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与所述养殖箱内壁固定连接,将养殖箱分隔成多个养殖单元;每个所述养殖单元上悬挂有与所述养殖箱高度相适配的附着网,每个所述附着网的相邻网格的间距不同,以使不同养殖单元内的不同长度的海马附着;同一所述附着网包含两个并列设置的不同网格间距的附着单元;所述养殖箱内设有多个氧气管。将不同生长期的海马集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养殖,避免了需要人工移动不同生长期的海马至不同的养殖池的问题,降低运输成本,避免运输中海马受损的风险;使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大,提高海马产量,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海马,在中国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早在《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海马对于治疗肾虚、阳萎、遗尿、不育、虚喘、腰酸背痛等有疗效。国际上,尤其是中国,对海马的利用一直高居不下。作为稀贵的中药材,2012年中国交易量超过1.5亿只,占海马市场的2/3。而在欧美等国家,海马主要是用于观赏,价格高达30美元~150美元/尾。
海马生长于环境较好的天然海区,常附着在海藻上。而人工养殖海马时,有些人往往对其生态要求不够重视,在养殖场中常出现水质较差的现象,如盐度偏低、变化幅度大;水质混浊、水中生物繁多,水质不鲜,受到工业污水影响;水中pH值变化幅度大,饵料种类单调、供应不及时、不新鲜,光线过强,水温不稳定等。通常海马不宜大小混养,因此应随海马不断成长,按个体大小分池分批放养,并不断调整放养密度。
现有海马养殖系统,大小不一的海马分开养殖,但是在运输海马至适宜的养殖池过程中,海马会放置于运输筒内,但是运输筒的环境与海马原有的环境是不同的,温度、盐度等不能控制,海马对于环境要求较高,往往会因不适应运输筒内的环境以及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导致海马出现食欲不振,进而生病致死等情况,最终导致海马品质参差不齐、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而且,海马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多次转移,养殖人工成本增加,存活率却没有提升,增加养殖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本实用新型中的海马养殖系统,将不同生长期的海马集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养殖,避免了传统养殖过程中,需要人工移动不同生长期的海马至不同的养殖池的问题,降低运输成本,时间成本,避免运输中海马受损的风险;设置适宜不同生长期海马生长的生长环境,养殖不同生长期的海马,使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大,提高海马产量,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包括养殖箱,所述养殖箱内还设有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与所述养殖箱内壁固定连接,将养殖箱分隔成多个养殖单元;每个所述养殖单元上悬挂有与所述养殖箱高度相适配的附着网,每个所述附着网的相邻网格的间距不同,以使不同养殖单元内的不同长度的海马附着;同一所述附着网包含两个并列设置的不同网格间距的附着单元,以使同一养殖单元中不同长度海马附着;所述养殖箱内设有多个氧气管。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首先,将养殖箱注入水,控制水的盐度为10‰-30‰;其次,在养殖箱上放置附着网,养殖箱的第一个养殖单元内放置雌雄海马,培育期间需人工加温,待自然水温达到20℃以上并稳定时,进行雌雄混养交配,并按个体1∶1令其产卵;观察交配后的雄鱼的育儿袋,发现受孕成功的雄鱼,将其移入相邻的养殖单元;育儿期的雄鱼不喜游动,常栖池底层,食欲锐减,此时宜精心护养,操作要轻快,离水时间不宜太长,温差应小于2℃~3℃,以防流产。所以相邻设置的养育单元,可以减小运送过程流产的风险;当育儿期雄鱼生殖完成后,将其送回原来的养殖单元,与幼苗分开养殖,以防其吞食或伤害有苗;将幼年期海马放入下一个设置好适宜生长环境的养殖单元;当幼鱼期海马长大一些,就放入下一个养殖单元,再长大一些,又挑选放入下一个养殖单元,使得每个养殖单元内的海马身长最大差距在4-5cm,不同养殖单元放置不同生长期的海马。在养殖单元内,所述海马是挂靠在附着网上的,所述附着网上的网格是适宜海马身长的。同一养殖单元内的海马的身长也是不同的,所以同一养殖单元内的附着单元有两种,一种适宜身长较短的海马,一种用于身长较长的海马,海马会自行选择适宜挂靠的附着单元,因此,较大的海马会附着于网格间距较大的附着单元,较小的海马会附着于网格间距较小的附着单元,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网格间距较大的附着单元上的海马挑选至下一养殖单元。在整个生态养殖系统中,将最后一个养殖单元的成熟的海马选取出,选取少数放入第一个继续繁殖,剩余部分移到其他存储池内;从而使得所述生态养殖系统完整实现从繁殖、养育幼年海马、幼年海马养殖至成熟完成的生态循环养殖过程。
将海马的生态养殖过程集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因为海马养殖中,繁殖过程以及不同生长期的海马需要分开养殖,所以在转移过程中会造成海马的损伤和死亡,降低海马的存活率。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海马整个养殖过程均设置在一个生态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单元距离较近,在移植海马的过程中,使其脱离适宜生长环境的时间达到最小,进而减小海马的死亡率,且相邻设置的养殖单元,便于对比观察海马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生病或是生长不良的海马,提高海马的品质。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单元为5个,分别用于放置雌雄海马、育苗期海马、幼年期海马、成长期海马、成熟期海马。海马的养殖,需要将不同生长期的海马分开养殖,需要频繁运送不同生长期的海马,海马不宜脱水,对于生长环境较为挑剔,所以,将海马养殖的整个过程设于同一生态养殖系统中,移送海马时,直接将适宜移送的海马挑选出,在相邻的养殖单元内移送即可,不用其他的运送箱等;而且,此移送过程对海马的损伤很小,提高海马的存活率。当然,相邻设置的养殖单元,便于观察海马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突发生病或死亡的情况,避免疾病的传播,减小损失。不同养殖单元的体积大小有所不同,用于配合不同生长期海马的体积大小不同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附着网包括悬挂杆、与所述悬挂杆固定连接的附着单元、与所述附着单元固定连接且与悬挂杆平行的的刮板,所述附着单元并列设于所述悬挂杆和所述刮板之间。所述附着网与养殖箱是相互独立的,悬挂杆用于固定附着网在养殖箱上的位置;附着单元用于海马的悬挂。所述刮板可以用于将养殖箱底部的杂物聚集到一处,刮板是附着网的一部分,通过移动悬挂杆在养殖箱上的位置即可实现。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养殖单元的对角侧边上悬挂有氧气管,氧气管的出气口位于距离所述养殖箱底部40cm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呈20°的夹角。氧气管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呈 20°的夹角,当操作人员投放食物时,氧气管出的氧气会扰动水流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食物可以在水中停留时间延长,进而延长海马的进食时间,避免过多食物寄存在养殖箱底部。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均设有一个排水口。海马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所以每个养殖单元有独立的排水口,使得整个生态养殖系统过程中,可以频繁清理其中一个养殖单元,其他养殖单元可以正常工作,在保证水质的过程中也提高养殖效率。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内均设有盐度计。不同成长阶段的海马对盐度的需求量是不一致的,所以每个养殖单元单独设立盐度计,可以直接控制每个养殖单元的盐度,给海马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最大可能地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提升养殖效率,提高海马品质。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内均设有加热装置。雄海马在16℃左右,即开始发情;而雌海马在19℃左右,才见有发情现象。因此,培育期间需人工加温,待自然水温达到20℃以上并稳定时,进行雌雄混养交配,可以人工调节水温,控制水温在适宜该养殖单元内海马的生长温度。每个养殖单元内相对独立的加热装置,可以使不同生长期的海马均处于最佳生长温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创新地将现有技术中的海马养殖技术的多个养殖阶段均设计在一个生态养殖系统中,该结构可以将不同生长期的海马养殖阶段集中在一起,使得在海马运输过程中更方便,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受损可能性,降低死亡率;方便同时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海马,及时发现生病或死亡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降低损失;通过盐度计和加热装置可以更精准的设置适宜不同生长期海马的盐度和温度,进而最大程度促进海马的生长,提升海马的品质,提高生产率,增加公司效益;
(2)本实用新型每个附着网上设有不同网格间距的附着单元,以使不同长度的长度的海马附着,海马会自行选择适宜挂靠的附着单元,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将网格间距较大的附着单元上的海马挑选至下一养殖单元;该设计提高工作人员挑选海马的速率,提高工作效率,附着网相较于海藻附着,便于观察海马,保持水质稳定;
(3)本实用新型每氧气管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呈10°的夹角,氧气管出的氧气会扰动水流向上运动,延长食物在水中停留时间,进而延长海马的进食时间,减少食物寄存在养殖箱底部,提高食物的利用率,避免过多食物堆积在养殖箱底部,浪费食物,甚至是污染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养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附着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养殖箱,2-隔板,3-附着网,4-氧气管,5-悬挂杆,6-附着单元,7-刮板,8-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3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养殖箱1,所述养殖箱1内还设有多个隔板2,所述多个隔板2与所述养殖箱1内壁固定连接,将养殖箱1分隔成多个养殖单元;每个所述养殖单元上悬挂有与所述养殖箱1高度相适配的附着网3,每个所述附着网3的相邻网格的间距不同,以使不同养殖单元内的不同长度的海马附着;同一所述附着网3包含两个并列设置的不同网格间距的附着单元6,以使同一养殖单元中不同长度海马附着;所述养殖箱1内设有多个氧气管4。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2所示,所述养殖单元为5个,分别用于放置雌雄海马、育苗期海马、幼年期海马、成长期海马、成熟期海马。海马的养殖,需要将不同生长期的海马分开养殖,需要频繁运送不同生长期的海马,海马不宜脱水,对于生长环境较为挑剔,所以,将海马养殖的整个过程设于同一生态养殖系统中,移送海马时,直接将适宜移送的海马挑选出,在相邻的养殖单元内移送即可,不用其他的运送箱等;而且,此移送过程对海马的损伤很小,提高海马的存活率。当然,相邻设置的养殖单元,便于观察海马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突发生病或死亡的情况,避免疾病的传播,减小损失。不同养殖单元的体积大小有所不同,用于配合不同生长期海马的体积大小不同的情况。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如图1、3所示,所述附着网3包括悬挂杆5、与所述悬挂杆5固定连接的附着单元6、与所述附着单元6固定连接且与悬挂杆5平行的刮板7,所述附着单元6并列设于所述悬挂杆5和所述刮板7之间。所述附着网与养殖箱是相互独立的,悬挂杆用于固定附着网在养殖箱上的位置;附着单元用于海马的悬挂。所述刮板可以用于将养殖箱底部的杂物聚集到一处,刮板是附着网的一部分,通过移动悬挂杆在养殖箱上的位置即可实现。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养殖单元的对角侧边上悬挂有氧气管4,氧气管 4的出气口位于距离所述养殖箱1底部40cm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呈20°的夹角。氧气管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呈20°的夹角,当操作人员投放食物时,氧气管出的氧气会扰动水流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食物可以在水中停留时间延长,进而延长海马的进食时间,避免过多食物寄存在养殖箱底部。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均设有一个排水口8。每个养殖单元有独立的排水口,使得整个生态养殖系统过程中,可以清理其中一个养殖单元,其他养殖单元可以正常工作,提高养殖效率。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内均设有盐度计。不同成长阶段的海马对盐度的需求量是不一致的,所以每个养殖单元单独设立盐度计,可以直接控制每个养殖单元的盐度,给海马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最大可能地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提升养殖效率,提高海马品质。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内均设有加热装置。雄海马在16℃左右,即开始发情;而雌海马在19℃左右,才见有发情现象。因此,培育期间需人工加温,待自然水温达到20℃以上并稳定时,进行雌雄混养交配,可以人工调节水温,控制水温在适宜该养殖单元内海马的生长温度。每个养殖单元内相对独立的加热装置,可以使不同生长期的海马均处于最佳生长温度。
所述技术领域的人员应当理解,本方案所述盐度计、加热装置均属于现有技术,可根据具体需求在市场上采购到不同型号和规格的产品。例如,本方案使用的盐度计是上海三信仪表厂生产的,型号为5052;加热装置是广州市乐事水族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7的鱼缸水族箱宠物加热棒。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1),所述养殖箱(1)内还设有多个隔板(2),所述多个隔板(2)与所述养殖箱(1)内壁固定连接,将养殖箱(1)分隔成多个养殖单元;每个所述养殖单元上悬挂有与所述养殖箱(1)高度相适配的附着网(3),每个所述附着网(3)的相邻网格的间距不同,以使不同养殖单元内的不同长度的海马附着;同一所述附着网(3)包含两个并列设置的不同网格间距的附着单元(6);所述养殖箱(1)内设有多个氧气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单元为5个,分别用于放置雌雄海马、育苗期海马、幼年期海马、成长期海马、成熟期海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网(3)包括悬挂杆(5)、与所述悬挂杆(5)固定连接的附着单元(6)、与所述附着单元(6)固定连接且与悬挂杆(5)平行的刮板(7),所述附着单元(6)并列设于所述悬挂杆(5)和所述刮板(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个附着网(3)的两个所述附着单元(6)上的网格间距不同,以使同一养殖单元内的不同长度的海马附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养殖单元的对角侧边上悬挂有氧气管(4),氧气管(4)的出气口位于距离所述养殖箱(1)底部40cm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呈20°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均设有一个排水口(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内均设有加热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内均设有盐度计。
CN201821104656.8U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 Active CN211458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4656.8U CN211458507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4656.8U CN211458507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8507U true CN211458507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8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04656.8U Active CN211458507U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85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0307A (zh) * 2021-11-25 2022-03-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肠炎防治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0307A (zh) * 2021-11-25 2022-03-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肠炎防治方法
CN114190307B (zh) * 2021-11-25 2023-02-0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肠炎防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6326B (zh) 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的方法
CN208047746U (zh) 立体克氏原螯虾专用人工虾巢
CN109349189A (zh) 一种海浪驱动的贝类自动投喂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
CN102308771A (zh) 一种青蟹育肥育膏暂养方法及抱卵蟹培育方法
CN104957072A (zh) 凡纳滨对虾亲虾培育系统和亲虾培育方法
CN104621017A (zh) 一种温剑水蚤的筛选纯化与规模化培育方法
JP2011244795A (ja) アサリ等の潜砂性二枚貝の陸上生産方法
CN104770315A (zh) 一种方斑东风螺幼苗防干露方法
CN108901950B (zh) 一种工厂化鲈鱼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方法
CN211458507U (zh) 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
CN104206334B (zh) 一种墨韩杂交扇贝的培育方法
CN103548726B (zh) 一种缢蛏家系的建立和良种选育方法
CN104938374A (zh) 基于生态系统的单体牡蛎中间培育方法
CN205389987U (zh) 一种合浦珠母贝家系选育苗种培育系统
Dupuy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 techniqu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ultch-free spat of the oyster, Crassostrea virginica
CN104145868B (zh) 一种提高池塘泥鳅苗种成活率的方法
CN111316943A (zh) 一种近江牡蛎的池塘育苗方法
CN202760008U (zh)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CN206213016U (zh) 一种利用罗非鱼成鱼池塘直接培育鱼种的系统
CN102356756A (zh) 一种塘鳢育苗方法以及塘鳢育苗的育苗池体体系
CN212464558U (zh) 一种红鳌螯虾虾巢养殖装置
CN105724281B (zh) 一种组合式沙蚕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378693U (zh) 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TWI609627B (zh) 立體化海參養殖系統及其方法
CN213784892U (zh) 一种多层抽屉式河蚌稚蚌培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