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6886U - 马达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6886U
CN211456886U CN202020190590.XU CN202020190590U CN211456886U CN 211456886 U CN211456886 U CN 211456886U CN 202020190590 U CN202020190590 U CN 202020190590U CN 211456886 U CN211456886 U CN 211456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trol circuit
metal substrate
end cover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05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家祥
施建仲
林维霆
锺崴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0201905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6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6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6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装置,其包括壳体、外盖以及动力组件。壳体上方设有端盖且壳体与端盖围设形成动力室,端盖开设有穿孔。外盖罩盖在端盖之外且外盖与端盖围设形成控制室,控制室内设有金属基板以及控制电路板,且金属基板固设于外盖与控制电路板之间,控制电路板固设于金属基板与端盖之间,金属基板与控制电路板间隔配置。动力组件设置在动力室内,动力组件具有驱动导线,驱动导线通过穿孔且通过导电片电性连接金属基板以及控制电路板。

Description

马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与驱动器一体整合的马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马达与驱动器多为独立装置,自马达定子引出的三相线在马达壳体上的接线盒与驱动器线路配接。前述的分离式配置需使用较多的零件连接于马达与驱动器之间,因此组装工时长且制造成本高。而且,前述的分离式配置,其设备整体也需占用较多的空间。再者,马达与驱动器之间的线路配接处也必需设计防水结构。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实用新型人改良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驱动器一体整合的马达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外盖以及一动力组件。壳体上方设有一端盖,且壳体与端盖围设形成一动力室,端盖开设有至少一穿孔。外盖罩盖在端盖之外,且外盖与端盖围设形成一控制室,其中控制室内设有一金属基板以及一控制电路板,金属基板固设于外盖与控制电路板之间,控制电路板固设于金属基板与端盖之间,金属基板与控制电路板间隔配置。动力组件设置在动力室内,动力组件具有至少一驱动导线,各驱动导线分别通过相对应的穿孔,且分别通过一导电片电性连接金属基板以及控制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装置,各导电片的中段弯折形成一基板阶部,且基板阶部贴附金属基板。各导电片的二端分别弯折形成一电路板阶部及一导线阶部,各导电片的电路板阶部贴附控制电路板,各导电片的导线阶部电性连接相对应的各驱动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装置,每一导电片中的基板阶部、电路板阶部及导线阶部相对于控制电路板的顶面分别配置在不同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装置,其中动力组件包含有相互穿套的一定子以及一转子,定子固设在动力室之内,转子则以一旋转轴杆枢设在动力室之内,端盖的顶面设有朝向控制电路板配置的一凹部,旋转轴杆贯穿端盖的凹部,且凹部内相对应旋转轴杆邻接设置有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的一子电路板,且子电路板上设有一编码器以检测旋转轴杆的一旋转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装置,其中动力组件包含有相互穿套的一定子以及一转子,定子固设在动力室之内,转子则以一旋转轴杆枢设在动力室之内,旋转轴杆贯穿端盖,且控制电路板上相对应旋转轴杆邻接设置有一编码器以检测旋转轴杆的一旋转角度。控制电路板与端盖相互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装置,其壳体内形成有一散热流道,散热流道呈螺旋状以贴附且包围动力室。
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装置其金属基板以及控制电路板、转子及定子一体整合于壳体及外盖定义的容室,控制电路板上设有驱动器电路,且通过导电片分接层叠配置的金属基板以及控制电路板,因此能够将控制电路板、转子及定子一体整合于壳体,缩小马达装置的整体体积并提升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马达装置的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马达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马达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马达装置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马达装置。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马达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壳体
110:端盖
111:凹部
101:动力室
102:穿孔
200:外盖
201:控制室
210:电力输入端口
211:供电导线
300:金属基板
310:导电件
400:控制电路板
401:通口
410:电流感测器
420:编码器
430:螺丝
500:动力组件
510:定子
511:驱动导线
520:转子
30:旋转轴杆
610:导电片
611a:基板阶部
611b:电路板阶部
611c:导线阶部
620:电连接器
700:子电路板
710:编码器
801:散热流道
802:副流道
810: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装置,其包括一壳体100、一外盖200以及一动力组件500。
壳体100上方设有一端盖110,且壳体100与端盖110共同围设而形成一动力室101,端盖110开设有至少一穿孔102,穿孔102开设位置则不限制。
外盖200罩盖在端盖110之外,且外盖200与端盖110共同围设而形成一控制室201,控制室201内设有层叠配置的一金属基板300以及一控制电路板400;金属基板300固设于外盖200的内侧与控制电路板400之间;控制电路板400则固设于动力室101的外侧;详细地说,控制电路板400固设于金属基板300与端盖110之间;金属基板300电性连接多个供电导线211,且与控制电路板400间隔配置,控制电路板400上则设有驱动器电路(图未示)。
动力组件500设置在动力室101内,动力组件500具有至少一驱动导线511,通常为多个驱动导线511,各驱动导线511分别通过相对应的穿孔102,且各驱动导线511分别通过一导电片610同时电性连接金属基板300以及控制电路板400。驱动导线511配置的位置与数目对应穿孔102配置的位置与数目。
前述各导电片610的二端分别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400及与其相对应的各驱动导线511,各导电片610的一中段则电性连接金属基板300。具体而言,各导电片610的中段于两侧弯折而形成一基板阶部611a,且导电片610的中段的基板阶部611a贴附金属基板300,并且较佳地,可以锁固方式而电性连接金属基板300。
各导电片610的二端可以任意形式分别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400以及相对应的各驱动导线511。于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锁固及电性连接,各导电片610的二端可以择性地分别弯折形成一个电路板阶部611b及一个导线611c,各导电片610的电路板阶部611b皆贴附而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400,各导电片610的导线阶部611c则分别电性连接相对应的各驱动导线511。而且,于各导电片610之中,其形成于中段及二端的基板阶部611a、电路板阶部611b及导线阶部611c相对于控制电路板400的顶面,分别配置在不同高度的位置,藉此使得各导电片610与金属基板300、控制电路板400及电连接器620(稍后说明)之间的锁固点能够错开,以避免金属基板300、控制电路板400及电连接器620之间接触而造成短路。
于本实施例中,各穿孔102内分别对应设有一电连接器620,各电连接器620分别电性连接对应的各驱动导线511以及对应的各导电片610。控制电路板400上对应各电连接器620分别设有一通口401,且各电连接器620分别穿过并配置于相对应的各通口401。于本实施例中,通口401较佳地为孔洞的形态,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其也可以是形成在控制电路板400边缘的非孔洞形缺口。控制电路板400上相对应各电连接器620分别相邻设置有一电流感测器410。各电流感测器410分别邻设相对应的各电连接器620。再者,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前述的配置方式,例如各电连接器620也可以配置在控制电路板400的外缘,而不贯穿控制电路板400,各电流感测器410亦相对应各电连接器620配置在控制电路板400的边缘。
动力组件500的具体构造包含有相互穿套的一定子510以及一转子520,定子510固设在动力室101之内,转子520则以一旋转轴杆530枢设在动力室101之内,端盖110的顶面凹设形成有朝向控制电路板400配置的一凹部111,旋转轴杆530贯穿端盖110而穿入凹部111之内,且凹部111之内对应旋转轴杆530邻接设置有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400的一子电路板700,且子电路板700上设有一编码器710,以检测旋转轴杆530的一旋转角度。
参阅图1以及图3至图5,壳体100内形成有一散热流道801,散热流道801呈螺旋状以贴附且包围动力室101。外盖200内形成有一副流道802,外盖200的外侧设有一管接头810,副流道802两端分别连通管接头810以及散热流道801。壳体100的外侧设有另一管接头810,散热流道801连通管接头810。因此,可以自上述其中一个管接头810注入冷却液,冷却液先后通过副流道802及散热流道801(流向亦可反转),以吸收马达装置运转中动力组件500所产生的热能,而后吸热过的冷却液可由另一管接头810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装置其金属基板300以及控制电路板400、转子520及定子510一体整合于壳体100及外盖200定义的多个容室内,控制电路板400上设有驱动器电路,且通过多个导电片610分接层叠配置的金属基板300以及控制电路板400,因此能够将驱动器、转子520及定子510一体整合于壳体100,以缩小马达装置的整体体积并提升功率密度。
参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装置,其包括一壳体100、一外盖200以及一动力组件500。本实施例的马达装置其造大致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其相同之处于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详述如后。
动力组件500包含有相互穿套的一定子510以及一转子520,定子510固设在动力室101之内,转子520则以一旋转轴杆530枢设在动力室101之内,旋转轴杆530贯穿端盖110,且控制电路板400上相对应旋转轴杆530邻接设置有一编码器420,以检测旋转轴杆530的一旋转角度。一般而言,控制电路板400会以锁固方式固定,然而为避免干涉电路配置,其组装固定点一般会邻近于控制电路板400的边缘,因此编码器420若距离锁固点太远则可能在动力组件500运转时产生振动。相对而言,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编码器710是分离设置在另一较小的子电路板700,故编码器710距离子电路板700外缘的固定点较近,而无前述振动问题。回到图6及图7的第二实施例,若于控制电路板400上邻近编码器420之处与端盖110相互固接则可以避免振动,且于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可通过螺丝430等零件予以锁固,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亦可将导电片610连接控制电路板400的电路板阶部611b连接于邻近编码器420之处,通过导电片610的结构支撑电路板400上的编码器420所在之处,也能够同时达到电性连接且避免编码器420振动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Claims (9)

1.一种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上方设有一端盖,且该壳体与该端盖围设形成一动力室,该端盖开设有至少一穿孔;
一外盖,罩盖在该端盖之外,且该外盖与该端盖围设形成一控制室,其中该控制室内设有一金属基板以及一控制电路板,该金属基板固设于该外盖与该控制电路板之间,该控制电路板固设于该金属基板与该端盖之间,该金属基板与该控制电路板间隔配置;以及
一动力组件,设置在该动力室内,该动力组件具有至少一驱动导线,各该驱动导线分别通过相对应的各该穿孔,且各该驱动导线分别通过一导电片电性连接该金属基板以及该控制电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电片的中段弯折形成一基板阶部,且该基板阶部贴附该金属基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电片的二端分别弯折形成一电路板阶部及一导线阶部,该电路板阶部贴附该控制电路板,该导线阶部电性连接相对应的该驱动导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导电片中的该基板阶部、该电路板阶部及该导线阶部相对于该控制电路板的一顶面分别配置在不同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穿孔内分别设有一电连接器,各该电连接器分别电性连接相对应的各该驱动导线以及相对应的各该导电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组件包含有相互穿套的一定子以及一转子,该定子固设在该动力室之内,该转子则以一旋转轴杆枢设在该动力室之内,该端盖的顶面设有朝向该控制电路板配置的一凹部,该旋转轴杆贯穿该端盖的该凹部,且该凹部内相对应该旋转轴杆邻接设置有电性连接该控制电路板的一子电路板,且该子电路板上设有一编码器以检测该旋转轴杆的一旋转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组件包含有相互穿套的一定子以及一转子,该定子固设在该动力室之内,该转子则以一旋转轴杆枢设在该动力室之内,该旋转轴杆贯穿该端盖,且该控制电路板上相对应该旋转轴杆邻接设置有一编码器以检测该旋转轴杆的一旋转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板与该端盖相互固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形成有一散热流道,该散热流道呈螺旋状以贴附且包围该动力室。
CN202020190590.XU 2020-02-20 2020-02-20 马达装置 Active CN211456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0590.XU CN211456886U (zh) 2020-02-20 2020-02-20 马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0590.XU CN211456886U (zh) 2020-02-20 2020-02-20 马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6886U true CN211456886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1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0590.XU Active CN211456886U (zh) 2020-02-20 2020-02-20 马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6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8931B2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JP5683536B2 (ja) 電動圧縮機
EP1747971B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4764365B2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JP5201302B1 (ja) モータ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10352634B (zh) 集成有逆变器的bldc电机
JP6444605B2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JP6610225B2 (ja) 駆動装置
CN107660322B (zh) 控制装置
US10389214B2 (en) Motor and producing method for motor
CN108633216B (zh) 马达组件及其马达电气盒
JP2020122426A (ja) 電動圧縮機
CN211456886U (zh) 马达装置
JP2017172512A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KR101413579B1 (ko) 팬모터 어셈블리
TWM601513U (zh) 馬達裝置
WO2017221854A1 (ja) 電装部品の設置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JP2009081233A (ja) 電子回路装置および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CN115276296A (zh) 电机外壳盖装置、电机和电机的制造方法
JP2019205216A (ja)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KR100641245B1 (ko) 청소기용 모터
JP6814607B2 (ja) 電動圧縮機
CN219068051U (zh) 变频器机芯及变频器
CN218182662U (zh) 用于双定子轴向磁通电机的接线板及双定子轴向磁通电机
CN219107177U (zh) 冷凝风机用直流无刷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