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2604U - 耐压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耐压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2604U
CN211402604U CN201921582323.0U CN201921582323U CN211402604U CN 211402604 U CN211402604 U CN 211402604U CN 201921582323 U CN201921582323 U CN 201921582323U CN 211402604 U CN211402604 U CN 211402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device
shell
connecting plate
pressure resistance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23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daxi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dax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daxi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daxi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23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2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2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2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Relating To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压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外壳、试验装置、第一插座、插头、两个连接部、两个感测部以及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待测设备,所述试验装置设置在外壳中,所述连接部、感测部及承载部均设置在外壳的顶面,所述第一插座与试验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插头与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插座与插头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耐压试验装置可减少工作人员与耐压试验装置在工作时的接触,具有较佳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耐压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压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耐压试验对待测设备施加的压力为待测设备额定压力的一至多倍,以检测待测设备承受过电压能力。
如何在试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工作人员肢体对待测设备接触以防止电压过高时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危险便成为要解决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压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外壳、试验装置、第一插座、插头、两个连接部、两个感测部以及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待测设备,所述试验装置设置在外壳中,所述连接部、感测部及承载部均设置在外壳的顶面,所述第一插座与试验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插头与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插座与插头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载部包括主体与防静电胶皮,所述主体包括若干与顶面垂直固定连接的挡板,所述主体形成有一承载空间,所述防静电胶皮固定设置在位于承载空间中的挡板上。
优选地,所述待测设备通过若干根导线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两个光纤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提手,所述提手固定设置在外壳不同的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接地结构,所述接地结构包括第一气缸、连接板及接地探针,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外壳中,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连接板连接,在外壳上开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板部分设置在外壳中,部分从第一通孔中伸出,所述接地探针与伸出外壳部分的连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与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一端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转换机构、LC测试装置及第二插座,所述LC测试装置也设置在外壳中,所述第二插座设置在顶面,所述转换机构与插头机械连接并可带动插头与第一插座实现可拆卸连接或与第二插座实现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换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连接板、导轨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气缸与导轨设置在外壳内,在外壳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导轨连接并可在导轨的延伸方向上滑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导轨连接且第二气缸的伸缩方向与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连接板叠设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三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且其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插头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供电结构,所述供电结构分别与试验装置、连接部、感测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两个开启按钮及停止按钮,两个所述开启按钮分别与两个感测部及试验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停止按钮与试验装置电性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耐压试验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感测部的设置可检测连接部是否与待测设备连接,当感测部感测到待测设备与连接部连接时,后续开启按钮才可导通电路使耐压试验装置工作,因此感测部的设置使得线路在连接完成后才可开启电源,因此在工作时可减少工作人员与耐压试验装置的接触,有利于提高安全系数。
(2)、承载部通过与顶面垂直设置的挡板及防静电胶皮将待测设备至少部分卡接在承载空间中,可减少待测设备与硬物直接碰触对待测设备造成的损坏,降低待测设备漏电的概率。
(3)、光纤传感器的设置可对待测设备的导线的颜色进行检测,有利于防反接。
(4)、提手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耐压试验装置的搬运、转移,可减少对外壳及零部件的直接碰触,在搬运时节省力的同时也可减少因碰触、剐蹭带来的损坏。
(5)、接地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将在工作时待测设备所漏出的电进行接地,提高了安全系数。
(6)、上壳与下壳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对外壳中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更换,且上壳与下壳另一端铰链连接,可防止上壳与下壳分离后丢失,有利于保持外壳的完整性。
(7)、转换机构的设置可实现插头在第一插座与第二插座之间的连接转换,有利于对待测设备进行耐压试验或LC测试。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耐压试验装置除绝缘壳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耐压试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耐压试验装置的承载部与上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耐压试验装置的承载部、接地结构及上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耐压试验装置的转换机构、第一插座、第二插座、插头及上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耐压试验装置;11、外壳;12、第一插座;13、第二插座;14、插头;15、转换机构;16、连接部;18、承载部;19、控制部;20、供电结构;111、顶面;112、上壳;113、下壳;21、提手;181、主体;182、防静电胶皮;183、挡板;191、开启按钮;192、停止按钮;22、光纤传感器;23、接地结构;231、第一气缸;232、连接板;233、接地探针;114、第一通孔;151、第二气缸;152、第三气缸;153、第一连接板;154、导轨;155、第二连接板;115、第二通孔;193、调节开关;116、绝缘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A和图1B,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压试验装置10,包括外壳11、试验装置(图未示)、第一插座12、LC测试装置(图未示)、第二插座13、插头14、转换机构15、两个连接部16、两个感测部(图未示)、承载部18、控制部19及供电结构20,试验装置、LC测试装置设置在外壳11中,转换机构15部分固定设置在外壳11中,部分从外壳11中伸出并与插头14固定连接,第一插座12、第二插座13并排固定在外壳11的顶面111上,连接部16、感测部与承载部18固定在外壳11的顶面111上。供电结构20分别与试验装置、LC测试装置、控制部19、转换机构15、感测部电性连接用于供电,试验装置分别与第一插座12和控制部19电性连接,LC测试装置分别与第二插座13和控制部19电性连接,插头14与连接部16电性连接,感测部与控制部19电性连接,其中插头14通过分别与第一插座12、第二插座13插接连接实现电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感测部设置在连接部16内。
试验装置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耐压试验,LC测试装置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漏电测试,转换机构15用于实现插头14与第一插座12及第二插座13之间电性连接的转换,连接部16用于实现耐压试验装置10与待测设备的电性连接以便进行耐压试验及LC测试,感测部用于分别对连接部16是否与待测设备连接,控制部19用于对试验装置、LC测试装置、转换机构15进行控制,承载部18用于承载待测设备使待测设备得以相对固定,供电结构20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以进行供电。
请继续参阅图1A,外壳11包括上壳112与下壳113,上壳112与下壳113一端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顶面111为上壳112的一面。上壳112与下壳113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对位于外壳11中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更换,且上壳112与下壳113另一端铰链连接,可防止上壳112与下壳113分离后丢失,有利于保持外壳11的完整性。
请继续参阅图1A,优选地,耐压试验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两提手21,且固定设置在外壳11的不同侧面上,提手21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耐压试验装置10的搬运、转移,可减少对外壳11及零部件的直接碰触,在搬运时节省力的同时也可减少因碰触、剐蹭带来的损坏。
请继续参阅图1B,为保护转换机构15不被破坏以及转换机构15在工作时漏电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在顶面111上还设置有绝缘壳116,所述绝缘壳116套设在转换机构15上并与顶面111固定。
请参阅图2,承载部18包括主体181与防静电胶皮182,主体181包括若干与顶面111垂直固定连接的挡板183,挡板183形成有承载空间,防静电胶皮182固定设置在位于承载空间的挡板183上即设置在主体181的内侧,当待测设备卡入承载空间时通过与防静电胶皮182接触而卡固。防静电胶皮182还可防止待测设备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的漏出,可降低静电对耐压试验装置10及工作人员产生的安全隐患;防静电胶皮182为柔性材质,也可减少待测设备与主体181之间的锐性剐蹭而造成的磨损。损坏。
请继续参阅图1A,具体地,待测设备通过若干根导线分别与两个连接部16连接。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待测设备分别通过3根导线分别与两个连接部16连接。优选地,每一感测部包括三个U型传感器(图未示),每一U型传感器用于检测接入一连接部16中的一根导线。所述控制部19包括两个开启按钮191及一停止按钮192,两个开启按钮191分别与两个感测部电性连接,当一感测部的三个U型传感器均检测到有导线时该感测部发送开启信号给与之连接的开启按钮191,当两个开启按钮191均收到开启信号时,工作人员通过同时按压两个开启按钮191实现试验装置或LC测试装置的开启,即进行耐压试验或LC测试。停止按钮192分别与试验装置及LC测试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工作人员随时通过停止按钮192切断试验装置或LC测试装置的电源以随时中断测试。
请继续参阅图1,为防止导线与连接部16接反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或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耐压试验装置10还包括两个光纤传感器22,每一光纤传感器22分别与供电结构20电性连接用于对位于连接部16中的待测设备的导线的颜色进行检测。可以理解,光纤传感器22内预设有对应导线的颜色,当光纤传感器22检测导线的颜色不一致时即通过发出报警音、闪烁指示灯等方式进行报警使工作人员及时更换导线与连接部16的连接顺序。
请参阅图3A和图3B,耐压试验装置10还包括接地结构23。接地结构23用于将待测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漏出的电进行接地以降低漏电的危险,其包括第一气缸231、连接板232及接地探针233,其中第一气缸231固定设置在外壳11中,在外壳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4,连接板232一端位于外壳11中并与第一气缸231的输出端连接,连接板232的另一端从第一通孔114中显露出并与接地探针233固定连接,第一气缸231通过伸缩运动实现接地探针233与位于承载空间中的待测设备接触或不接触。具体地,第一气缸231分别与两个感测部分别连接,当一感测部的三个U型传感器均感测到有导线时发送运行信号给第一气缸231,当第一气缸231均收到两个感测部发送的运行信号时开始工作带动连接板232运动使位于连接板232上的接地探针233与待测设备接触。
请参阅图4A和图4B,转换机构15包括第二气缸151、第三气缸152、第一连接板153、导轨154及第二连接板155,第二气缸151与导轨154设置在外壳11内,在外壳1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15,第一连接板153一端与导轨154连接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沿导轨154的延伸方向上滑动,第一连接板153的另一端从第二通孔115中显露出,第二气缸151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板153连接且其伸缩方向与导轨154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气缸151可通过伸缩运动使第一连接板153在导轨154上滑动。第二连接板155叠设在第一连接板153上,第三气缸152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53上且其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板155连接用以带动第二连接板155在第一连接板153上运动,其中插头14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55上。所述控制部19还包括调节开关193(标号请参阅图1B),所述调节开关193分别与第一气缸231及第二气缸151电性连接,控制部19内预设有转换机构15的运动轨迹以使工作人员通过调节开关193实现转换机构15对插头14与第一插座12及第二插座13的电性连接。
工作人员可通过外接一计算机与耐压试验装置10连接,以将待测设备耐压试验及LC测试的参数值显示出,以确定待测设备承受过压的能力及漏电的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耐压试验装置,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耐压试验,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外壳、试验装置、第一插座、插头、两个连接部、两个感测部以及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待测设备,所述试验装置设置在外壳中,所述连接部、感测部及承载部均设置在外壳的顶面,所述第一插座与试验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插头与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插座与插头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主体与防静电胶皮,所述主体包括若干与顶面垂直固定连接的挡板,所述主体形成有一承载空间,所述防静电胶皮固定设置在位于承载空间中的挡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设备通过若干根导线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两个光纤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提手,所述提手固定设置在外壳不同的侧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接地结构,所述接地结构包括第一气缸、连接板及接地探针,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外壳中,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连接板连接,在外壳上开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板部分设置在外壳中,部分从第一通孔中伸出,所述接地探针与伸出外壳部分的连接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与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一端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转换机构、LC测试装置及第二插座,所述LC测试装置也设置在外壳中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耐压测试,所述第二插座设置在顶面,所述转换机构与插头机械连接并可带动插头与第一插座实现可拆卸连接或与第二插座实现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连接板、导轨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气缸与导轨设置在外壳内,在外壳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导轨连接并可在导轨的延伸方向上滑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导轨连接且第二气缸的伸缩方向与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连接板叠设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三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且其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插头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供电结构,所述供电结构分别与试验装置、连接部、感测部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试验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两个开启按钮及停止按钮,两个所述开启按钮分别与两个感测部及试验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停止按钮与试验装置电性连接。
CN201921582323.0U 2019-09-20 2019-09-20 耐压试验装置 Active CN211402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2323.0U CN211402604U (zh) 2019-09-20 2019-09-20 耐压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2323.0U CN211402604U (zh) 2019-09-20 2019-09-20 耐压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2604U true CN211402604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17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2323.0U Active CN211402604U (zh) 2019-09-20 2019-09-20 耐压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2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13866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测试和扫码一体装置
KR102002848B1 (ko) Mi­pcm 검사 장치
CN106249167A (zh) 一种具有不良品下料装置的电芯检测设备
CN211402604U (zh) 耐压试验装置
CN114325488B (zh) 一种线束故障检验台以及线束故障检测方法
CN212323361U (zh) 动力电池组检测用插头组件、全自动连接装置和检测线
CN205670187U (zh) 旋转测试机构
CN212134862U (zh) 一种bdu绝缘耐压测试设备及系统
CN205374635U (zh) 空调安规自动测试装置
CN108168927A (zh) 一种智能茶水机测试设备
CN114200265A (zh) 一种电池模组低压绝缘测试装置
CN211954709U (zh) 交直流通用割草机综合检测装置
CN220855141U (zh) 漏电测试设备
CN219417693U (zh) 一种光源检测设备
CN217181153U (zh) 空气开关的测试设备
CN210893218U (zh) 气动测试工装
CN114518512B (zh) 一种电力绝缘安全工器具的性能检测装置
CN217521341U (zh) 一种线缆接头加工用质量检测设备
CN214473618U (zh) 一种pcb电阻测试设备
CN220154565U (zh) 一种弱电检测仪
CN113567628A (zh) 一种微生物检测装置
CN220584272U (zh) 一种电源测试治具
CN218181072U (zh) 绝缘耐压电阻测试仪
CN212693197U (zh) 一种测试装置
CN108732515A (zh) 一种红外灯老化试验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