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0873U - 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0873U
CN211400873U CN201921477349.9U CN201921477349U CN211400873U CN 211400873 U CN211400873 U CN 211400873U CN 201921477349 U CN201921477349 U CN 201921477349U CN 211400873 U CN211400873 U CN 211400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energy
saving
coil pipe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73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嘉琦
陈文忠
王东升
曾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73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0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0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0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分别与介质输入管道和介质输出管道相连,包括节能器框体、节能盘管、进口温度检测器、出口温度检测器和内部保温装置;节能盘管设置于节能器框体的内部,节能器框体为封闭结构;节能器框体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介质入口设置于节能器框体的侧面的下部,介质出口设置于节能器框体的侧面的上部;介质输入管道通过介质入口与节能盘管相连通,介质输出管道通过介质出口与节能盘管相连通;内部保温装置填充于节能盘管与节能器框体之间的缝隙内。本实用新型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节省了冷却和加热节能器中媒油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压机的利用率,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
背景技术
在覆铜箔板的压制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需要,必须进行升温、恒温和降温冷却几个阶段,要求载热介质的温度随着生产阶段而进行调整变化,在冷却过程中,载热介质的热能被全部损失掉,这样造成了能量的极大浪费。
亟需一种可以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操作方便、体积小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本实用新型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节省了冷却和加热节能器中媒油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压机的利用率,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分别与介质输入管道和介质输出管道相连,包括节能器框体、节能盘管、进口温度检测器、出口温度检测器和内部保温装置;所述节能盘管设置于所述节能器框体的内部,所述节能器框体为封闭结构;所述节能器框体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节能器框体的侧面的下部,所述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节能器框体的侧面的上部;所述介质输入管道通过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节能盘管相连通,所述介质输出管道通过所述介质出口与所述节能盘管相连通;所述内部保温装置填充于所述节能盘管与所述节能器框体之间的缝隙内;所述进口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介质入口处的介质输入管道上,所述出口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介质出口处的介质输出管道上。
较佳地,所述节能盘管为横向盘管,所述横向盘管包括N个水平U型部和N-1个倾斜U型部,所述水平U型部水平设置,所述倾斜U型部倾斜放置,两个所述水平U型部通过一个所述倾斜U型部实现连通,所述水平U型部和所述倾斜U型部为一体结构;其中,两个所述水平U型部和一个所述倾斜U型部构成一个盘管单元;
更佳地,所述倾斜U型部的倾斜角度为30~45°,上述角度设置实现了节能盘管内介质的顺利流通,加快了节能盘管内原先贮存的介质的输出和待输入介质的流入;
更佳地,所述水平U型部的个数N为11,所述倾斜U型部的个数为10个。
较佳地,所述节能盘管为纵向盘管,所述纵向盘管包括n个竖直U型部和n-1个连接U型部,所述竖直U型部竖直设置,所述连接U型部水平放置,两个所述竖直U型部通过一个所述连接U型部实现连通,所述竖直U型部和所述连接U型部为一体结构;
更佳地,所述竖直U型部的个数n为23,所述连接U型部的个数为22个。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介质输入管道和介质输出管道用于通入和输出待输送介质,所述介质输入管道和介质输出管道的结构为本领域常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节能器框体用于安装所述节能盘管,并保持内部的温度不变,所述节能器框体为矩形框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节能盘管为所述热媒油系统节能器的主体结构,通过所述节能盘管的结构设置,使得所述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实现了占地空间和节能效率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口温度检测器和出口温度检测器分别监测用于检测输入和输出的介质的温度;
较佳地,所述进口温度检测器和出口温度检测器分别为温控仪。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部保温装置用于维持节能器框体内的温度不变;
较佳地,所述内部保温装置为保温棉。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媒油系统节能器的使用流程为:当需要高温热媒油时,将介质输入管道内贮存的低温热媒油挤压进入节能盘管内,并实时监测进口温度检测器和出口温度检测器处的温度,当出口温度检测器处的温度明显高于进口温度检测器处的温度时,可判断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内的高温热媒油已经挤压完毕,可投入使用;如果需要低温热媒油,则道理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盘管的结构设置实现了占地面积的精小;通过横向盘管的结构设置使得输入的介质和原先贮存的介质最大限度地不发生混合,而实现后输入介质将原先贮存介质挤出的效果,从而实现换热;本实用新型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避免了将高温热媒油降温至低温热媒油,或者将低温热媒油升温至高温热媒油,大大节省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1、节能器框体;
12、内部保温装置;
21、水平U型部;
22、倾斜U型部;
3、介质入口;
4、介质出口;
31、进口温度检测器;
41、出口温度检测器;
51、介质输入管道;
52、介质输出管道;
6、切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分别与介质输入管道51和介质输出管道52相连,包括节能器框体11、节能盘管、进口温度检测器31、出口温度检测器41和内部保温装置12;节能盘管设置于节能器框体11的内部,节能器框体11为封闭结构;节能器框体11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介质入口3和介质出口4,介质入口3设置于节能器框体11的侧面的下部,介质出口4设置于节能器框体11的侧面的上部;介质输入管道51通过介质入口3与节能盘管相连通,介质输出管道52通过介质出口4与节能盘管相连通;内部保温装置12填充于节能盘管与节能器框体11之间的缝隙内;进口温度检测器31设置于介质入口3处的介质输入管道51上,出口温度检测器41设置于介质出口4处的介质输出管道52上;节能盘管为横向盘管,横向盘管包括11个水平U型部21和10个倾斜U型部22,水平U型部21水平设置,倾斜U型部22倾斜放置,两个水平U型部21通过一个倾斜U型部22实现连通,水平U型部21和倾斜U型部22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介质输入管道51和介质输出管道52用于通入和输出待输送介质,介质输出管道52的前端还连接有切换阀6。
本实施例中,节能器框体11用于安装节能盘管,并保持内部的温度不变,节能器框体11为矩形框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节能盘管为热媒油系统节能器的主体结构,通过节能盘管的结构设置,使得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实现了占地空间和节能效率的平衡。
其中,两个水平U型部21和一个倾斜U型部22构成一个盘管单元;倾斜U型部22的倾斜角度为30°,上述角度设置实现了横向盘管内介质的顺利流通,加快了横向盘管内原先贮存的介质的输出和待输入介质的流入。
本实施例中,进口温度检测器31和出口温度检测器41分别监测用于检测输入和输出的介质的温度;进口温度检测器31和出口温度检测器41分别为温控仪。
本实施例中,内部保温装置12用于维持节能器框体11内的温度不变;内部保温装置12为保温棉。
本实施例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的使用流程为:当需要高温热媒油时,将介质输入管道内贮存的低温热媒油挤压进入节能盘管内,并实时监测进口温度检测器和出口温度检测器处的温度,当出口温度检测器处的温度明显高于进口温度检测器处的温度时,可判断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内的高温热媒油已经挤压完毕,可投入使用;如果需要低温热媒油,则道理相同;
经计算,本实用新型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应用至20层热压机中,一年可节约35万左右的经济成本。
本实施例通过节能盘管的结构设置实现了占地面积的精小;通过横向盘管的结构设置使得输入的介质和原先贮存的介质最大限度地不发生混合,而实现后输入介质将原先贮存介质挤出的效果,从而实现换热;本实施例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避免了将高温热媒油降温至低温热媒油,或者将低温热媒油升温至高温热媒油,大大节省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分别与介质输入管道和介质输出管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包括节能器框体、节能盘管、进口温度检测器、出口温度检测器和内部保温装置;所述节能盘管设置于所述节能器框体的内部,所述节能器框体为封闭结构;所述节能器框体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设置于所述节能器框体的侧面的下部,所述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节能器框体的侧面的上部;所述介质输入管道通过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节能盘管相连通,所述介质输出管道通过所述介质出口与所述节能盘管相连通;所述内部保温装置填充于所述节能盘管与所述节能器框体之间的缝隙内;所述进口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介质入口处的介质输入管道上,所述出口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介质出口处的介质输出管道上;所述节能盘管为横向盘管,所述横向盘管包括N个水平U型部和N-1个倾斜U型部,所述水平U型部水平设置,所述倾斜U型部倾斜放置,两个所述水平U型部通过一个所述倾斜U型部实现连通,所述水平U型部和所述倾斜U型部为一体结构;所述倾斜U型部的倾斜角度为30~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U型部的个数N为10,所述倾斜U型部的个数为11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温度检测器和出口温度检测器分别为温控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媒油系统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保温装置为保温棉。
CN201921477349.9U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 Active CN211400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7349.9U CN211400873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7349.9U CN211400873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0873U true CN211400873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32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7349.9U Active CN211400873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0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92786U (zh) 一种计算机水冷散热装置
CN203516008U (zh) 一种油气热量的双回收系统
CN101738094A (zh) 一种高温设备用油冷却系统
CN201039649Y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211400873U (zh) 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器
CN200968802Y (zh) 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11317021U (zh) 一种热媒油系统节能装置
CN212770412U (zh) 一种热泵干燥机组
CN200966200Y (zh) 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05623059U (zh) 一种用于监控系统不间断电源的散热装置
CN110749213A (zh) 一种水泵动力换热撬块
CN205119477U (zh) 数据机房余热回收系统
CN210463578U (zh) 一种多功能节能热泵
CN203869134U (zh) 一种采暖一体机系统
CN204738935U (zh) 一种节能两级冷却器
CN215337826U (zh) 一种冷却设备及其镀膜试验线
CN212566511U (zh) 一种冻干机快速降温系统
CN214192622U (zh) 一种真空节能净化处理系统
CN214330842U (zh) 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
CN219037182U (zh) 一种高温罩温腔快速降温装置
CN204535241U (zh) 一种用于强化换热的闭式风道结构
CN212274703U (zh) 一种热能与动力工程用热能回收装置
CN219412856U (zh) 一种利用空压机废热的保温节能装置
CN217584866U (zh) 一种节能燃气热风炉
CN218296840U (zh) 一种nmp回收系统的改进高效的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