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0259U -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00259U CN211400259U CN202020114162.9U CN202020114162U CN211400259U CN 211400259 U CN211400259 U CN 211400259U CN 202020114162 U CN202020114162 U CN 202020114162U CN 211400259 U CN211400259 U CN 2114002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anel
- air outlet
- face frame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及空调器。壳体组件用于空调器,包括:面框,面框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面板,设置在面框上;第二面板,设置在面框上,并相对面框可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面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在第一面板不运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面板的运动,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由于在打开第一出风口的过程中不需要面框上面板全部进行运动,相对于全部面板运动而言,通过第二面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所需的运动范围小于全部面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所需的运动范围,这样可以降低设有壳体组件的空调器实际占用的使用空间,以使空调器适于更狭窄空间要求的场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包括该壳体组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一些空调器通过在出风口处取消导风板,并将面板设置为能够完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的结构,以减少出风口处的风阻,以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但是通过面板打开出风口所需的运动空间较大,使得整个空调器的实际占用空间较大,对空调器进行安装的空间要求较高,难以兼顾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与安装空间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壳体组件的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包括:面框,所述面框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框上;第二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框上,其中,所述第二面板相对所述面框可运动,且所述第二面板适于通过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具体地,本方案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面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其中,面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设置在面框上,第二面板能够相对于面框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在第一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相连盖合在面框上,在第一出风口打开的过程中,也不需要第一面板运动,这样设置在面框上面板不需要全部进行运动。与相关技术中的面板为一块整体结构相较而言,本方案所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由于第二面板的尺寸小于整体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尺寸,这样通过第二面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所需的运动范围小于全部面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所需的运动范围,这样可以降低设有壳体组件的空调器实际占用的使用空间,以使空调器适于更狭窄空间要求的场景。另外,通过合理设置第二面板的尺寸,可以进一步降低打开第一出风口所需的运动范围。
另外,第二面板通过相对面框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可以减少第一出风口处的风阻,使得第一出风口的侧面、正面、底部均可以有出风,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即使空调器处于弱风感模式或无风感模式中,也能保证一定的制冷制热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壳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面框或所述第一面板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面板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本方案所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第二面板与面框滑动连接,或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滑动连接,使得第二面板适于沿面框的外轮廓面的延伸方向或第一面板的外轮廓面的延伸方向移动。这样既可以减小对第一出风口遮挡的可能性,以减小第一出风口处的风阻,也可以降低第一出风口的朝向方向上的空间需求。同时滑动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有助于第一出风口顺畅的打开或关闭。如在面框或第一面板上设置滑槽,在第二面板上设置滑轨,或者在面框或第一面板上设置滑动孔,在第二面板上设置滑动杆,有助于提高面板与面框的装配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面框或所述第一面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面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本方案所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第二面板与面框转动连接,或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转动连接,使得第二面板适于绕与面框转动连接的连接轴线转动,或绕与第一面板转动连接的连接轴线转动。这样,可以有效限制第二面板的运动范围,使得第一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面板的投影仍在面框内,减少第二面板与天花板等外部结构发生干涉的可能性,进而可以避免空调器的顶部安装空间不足的情况。同时转动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有助于第一出风口顺畅的打开或关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面框或所述第一面板的转动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侧。
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二面板与面框或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的转动连接位置设于第一出风口的上侧,使得在开启过程中第二面板的底部逐渐远离第一出风口,进而打开第一出风口,并且第二面板转动后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由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向下运动,使气流更加集中,从而便于人体感受到气流,以使提高人体的舒适程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面板位于所述面框的前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侧;当所述第二面板位于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相对,且所述第二面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下侧。
本方案所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第一面板位于面框的前侧且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上侧,第二面板的至少部分与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这样第一面板与第一出风口间隔设置,不会遮挡第一出风口,在第一出风口打开的过程中,也不需要第一面板运动,这样通过第二面板相对面框运动,能够完全打开第一出风口,可以使第一出风口具有较好的出风效果,有效减少第一出风口处的风阻,使得第一出风口的侧面、正面、底部均可以有出风,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即使空调器处于弱风感模式或无风感模式中,也能保证一定的制冷制热效果。
另外,空调器将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第一面板的下侧,使第一出风口适于将气流向下吹出,同时第二面板上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相对的部分适于向第一面板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第二面板上的其它部分可以移动到第一面板的前侧,从而减少第二面板的运动范围,以降低设有壳体组件的空调器占用的使用空间的大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面框与所述第一面板固定。
本方案中的第一面板与面框固定,从而提高第一面板的稳固程度,并且可以降低在第二面板运动过程中,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发生干涉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壳体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面框的后部和所述面框的顶部中至少一者设有进风口。
本方案通过在面框的后部和面框的顶部中至少一者上设置进风口,通过设置进风口可以将空气引入空调器中进行制冷换热或制热换热,以提高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的制冷制热效果。同时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朝向不同的方向,这样第二面板在通过滑动或转动方式打开第一出风口后,可以有效减少第二面板遮挡进风口的可能性,减少进风阻力,保证充足的空气引入空调器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面框设有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第二出风口。
本方案所提供的面框设有端盖,端盖设置在面框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使得设置在端盖上的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朝向不同,通过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配合以增加空调器出风的角度与范围,使气流能够尽快扩散,从而提高对空调器所在空间内的制冷制热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和如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风道容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面框内,所述风道具有出口,所述出口至少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出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面板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面板相对所述面框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本方案所提供的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第二面板连接,并能够驱动面板运动以使面板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其中,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则不受限制,如电机或马达等均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面框具有底壁和前侧壁,所述底壁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前侧壁限定出所述第一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本方案所提供的面框具有底壁和前侧壁,底壁包括第一导风板,导风板远离转动连接的一端与前侧壁上靠近底壁的一端限定出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一导风板能够相对与前侧壁转动,使第一导风板与前侧壁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可以增加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范围,以使第一出风口具有更加宽广的出风方向。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改变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第二面板位于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底部搭靠配合。
当第二面板位于关闭第一出风口的位置时,第一导风板能够与第二面板的底部搭靠配合,起到封闭第一出风口的效果,并且第一导风板能够对第二面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与限位作用,并降低第二面板自动运动的可能性,有效防止第二面板与面框脱离,提高第二面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板设有通孔和格栅中的至少一者。
第一导风板设有通孔和格栅中的至少一者(即第一导风板设有通孔或格栅,或者第一导风板同时设有通孔和格栅),因此当第一出风口的风通过第一导风板上的通孔或格栅时,起到分散气流的作用,防止气流直吹用户,进而有助于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散风组件,所述散风组件设有散风结构,所述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并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所述散风组件与所述面框活动连接,所述散风组件相对于所述面框运动以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或离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空调器还包括散风组件,散风组件设有散风结构(如风轮),散风结构能够供气流穿过并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起到分散气流的作用,有效将风弱化,防止气流直吹用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体验度。另外,散风组件适于相对与面框运动,使得可以通过控制散风组件的运动,切换空调器的出风状态,以使空调器具有更多的适用场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散风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且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散风组件搭靠,所述面框与所述散风组件相连接以限定出腔体,所述腔体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出风口连通。
当散风组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出风口处且第一导风板与散风组件搭靠时,散风结构能够供气流穿过并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起到分散气流的作用,有效将风弱化,防止气流直吹用户。此时面框与散风组件相连接以限定出腔体,腔体设有侧开口,利用侧开口,可以形成腔体侧向排风,避免正面出风吹人,实现无风感出风,同时也降低了腔体的整体出风阻力,可实现大风量出风,更能满足冷量需求,且侧开口和散风结构的出风搭配设计,保证无风感出风效果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出风角度,使得腔体上的出风更加立体化,进一步提升了房间温度均匀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且本方案中腔体由导风板和散风组件拼合形成,这样,对导风板和散风组件调控可以灵活地实现无风感模式切换,控制更加方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至少一者与所述前侧壁间隔分布,并与所述面框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置至少部分所述散风组件。
本方案所提供的空调器的第一面板与前侧壁间隔分布,或第二面板与前侧壁间隔分布,以限定有容纳腔,容纳腔可以用于容纳散风组件,利用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实现对散风组件的收纳,有利于提升第一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空调器整机外观的美观度,且有效的避免了散风组件运动刮伤空调器外壳的风险,进一步保证外壳的外表面的美观度。另外,当散风组件位于容纳腔内时,空调器正常制冷或制热,当散风组件至少部分伸出容纳腔内时,由于散风结构的散风作用,空调器能够实现无风感模式,这样可以通过控制散风组件的运动,切换空调器的出风状态,以使空调器具有更多的适用场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散风组件具有安装载体,安装载体上设有安装口,所述散风结构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嵌入所述安装口内。
散风组件具有安装载体,散风组件通过安装载体与面框活动连接,散风结构包括安装口和风扇,安装口形成在安装载体上,风扇与安装口的位置相对,风扇转动从而起到切割气流的作用,因此能够实现将风弱化的效果,进而能够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风板,容置于所述面框内,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导风板配置为相对于所述面框转动进行导风。
空调器还包括容置于面框内的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出风口的位置对应,第二导风板能够相对面框转动以进行导风,以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根据针对不同的工况,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例如,在制热工况中,控制导风板转动,导风板将气流导向出风结构,以实现热气流的底侧出风,在制冷工况或无风感工况中,控制导风板转动,导风板将气流导向空调出风口,以实现冷气流的前侧出风或无风感出风,这样通过导风板合理的分配、导流气体,使得产品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保证每个工况下的出风效率及出风量。这样,通过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配合以改变空调器在制冷或制热时的风向,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壳体组件的第一出风口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壳体组件的第一出风口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散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面框;11底壁;12前侧壁;13第一导风板;20第一面板;30第二面板;40第二导风板;50散风组件;60换热器;100壳体组件;101第一出风口;102进风口;103端盖;104第二出风口;200风道;400容纳腔;500腔体;51安装载体;52散风结构;53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及空调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包括:面框10、第一面板20和第二面板30。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面框10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01,第一面板20和第二面板30设置在面框10上,通过第二面板30适于相对于面框10通过运动,使得第二面板30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组件100包括第一面板20和第二面板30,由于第二面板30的尺寸小于整体面板(第一面板20加上第二面板30)的尺寸,使得第二面板30打开第一出风口101所需的运动范围小于整体面板打开第一出风口101所需的运动范围,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空调器使用过程中实际占用的空间,以使具有壳体组件100的空调器能够适于更狭窄空间要求的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板20能够相对于面框10运动,面框10上设有回风口,回风口设置在面框10上与第一面板20相对的位置,通过第一面板20的运动能够打开或关闭回风口,这样可以通过设置回风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面板30与面框10滑动连接,使第二面板30以滑动的方式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面板30与面框10滑动连接,使得第二面板30适于沿上下方向移动。这样既可以减少对第一出风口101遮挡的可能性,以减少第一出风口101处的风阻,也可以降低对面框10前方的空间需求。同时滑动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有助于第一出风口101顺畅的打开或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框10上设滑槽,第二面板30上设置滑轨,滑轨嵌入滑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框10上设有滑动孔,第二面板30上设置滑动杆,滑动杆穿设于滑动孔中。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面板30与第一面板20滑动连接,使第二面板30以滑动的方式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1。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第二面板30与第一面板20转动连接,使第二面板30以转动的方式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面板30与第一面板20转动连接,使得第二面板30适于绕与第一面板20转动连接的连接轴线转动。这样,可以有效限制第二面板30的运动范围,使得第一出风口10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面板30的投影仍在面框10内,减少第二面板30与天花板等外部结构发生干涉的可能性,进而可以避免空调器的顶部安装空间不足的情况。同时转动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有助于第一出风口101顺畅的打开或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面板30与面框10或第一面板20的转动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出风口101的上侧。
通过将第二面板30与面框10或第二面板30与第一面板20的转动连接位置设于第一出风口101的上侧,使得在开启过程中第二面板30的底部逐渐远离第一出风口101,进而打开第一出风口101,并且第二面板30转动后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由第一出风口101吹出的气流向下运动,使气流更加集中,从而便于人体感受到气流,以使提高人体的舒适程度。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面板20位于面框10的前侧且位于第一出风口101的上侧;当第二面板30位于关闭第一出风口101的位置,第二面板30与第一出风口101位置相对,且第二面板3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面板20的下侧。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组件100的第一面板20位于面框10的前侧且位于第一出风口101的上侧,这样第一面板20与第一出风口101间隔设置,不会遮挡第一出风口101,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01具有较好的出风效果。同时空调器将第一出风口101设置在第一面板20的下侧,使第一出风口101适于将气流向下吹出,同时第二面板30上与第一出风口101位置相对的部分适于向第一面板20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1,第二面板30上的其它部分可以移动到第一面板20的前侧,从而减少第二面板30的运动范围,以降低设有壳体组件100的空调器占用的使用空间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面板20与面框10固定连接,这样可以提高第一面板20的稳固程度,并且可以减少第二面板30与第一面板20发生干涉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壳体组件100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面框10的顶部设有进风口102。
通过在面框10的顶部设置进风口102可以将空气引入空调器中进行制冷换热或制热换热,以提高从第一出风口101吹出的气流的制冷制热效果。同时进风口102与第一出风口101朝向不同的方向,这样第二面板30在通过滑动或转动方式打开第一出风口101后,可以有效减少第二面板30遮挡进风口102的可能性,减少进风阻力,保证充足的空气引入空调器中。
进一步地,面框10的后部设有进风口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面框10设有端盖103,端盖103设有第二出风口104。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面框10设有端盖103,端盖103设置在面框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使得设置在端盖103上的第二出风口104与第一出风口101的朝向不同,通过第二出风口104与第一出风口101相配合以增加空调器出风的角度与范围,使气流能够尽快扩散,从而提高对空调器所在空间内的制冷制热的速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2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0。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风道200容置于壳体组件100的面框10内,风道200具有出口,出口至少与壳体组件100的第一出风口101连通。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0,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内设有换热器60,风道200经过换热器60。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面板30连接,驱动装置配置为驱动第二面板30相对面框10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第二面板30连接,并能够驱动面板运动以使面板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1。其中,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则不受限制,如电机或马达等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面框10具有底壁11和前侧壁12,底壁11包括第一导风板13,第一导风板13与前侧壁12限定出第一出风口101;其中,第一导风板13适于转动以改变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面框10具有底壁11和前侧壁12,底壁11包括第一导风板13,导风板远离转动连接的一端与前侧壁12上靠近底壁11的一端限定出第一出风口101,第一导风板13能够相对与前侧壁12转动。图6与图3相比,第一导风板13向下转动,使第一导风板13与前侧壁12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可以增加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范围,以使第一出风口101具有更加宽广的出风方向。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改变第一出风口101的出风方向,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13设有通孔和格栅中的至少一者。
第一导风板13设有通孔和格栅中的至少一者(即第一导风板13设有通孔或格栅,或者第一导风板13同时设有通孔和格栅),因此当第一出风口101的风通过第一导风板13上的通孔或格栅时,起到分散气流的作用,防止气流直吹用户,进而有助于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第一出风口10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3与第二面板30的底部相接触。
当第二面板30位于关闭第一出风口101的位置时,第一导风板13能够与第二面板30的底部搭靠配合,起到封闭第一出风口101的效果,并且第一导风板13能够对第二面板3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与限位作用,并降低第二面板30自动运动的可能性,有效防止第二面板30与面框10脱离,提高第二面板3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6所示,空调器还包括散风组件50,散风组件50设有散风结构,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并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散风组件50与面框10活动连接,散风组件50相对于面框10运动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出风口101处或离开第一出风口101。
空调器还包括散风组件50,散风组件50设有散风结构(如风轮),散风结构能够供气流穿过并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起到分散气流的作用,有效将风弱化,防止气流直吹用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体验度。另外,在第一出风口101采集与打开状态时,散风组件50适于相对与面框10上下运动,使得可以通过控制散风组件50的运动,切换空调器的出风状态,以使空调器具有更多的适用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散风组件5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出风口101处且第一导风板13与散风组件50搭靠,面框10与散风组件50相连接以限定出腔体500,腔体500设有侧开口,侧开口与壳体组件100的第二出风口104连通。
当散风组件5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出风口101处且第一导风板13与散风组件50搭靠时,散风结构能够供气流穿过并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起到分散气流的作用,有效将风弱化,防止气流直吹用户。此时面框10与散风组件50相连接以限定出腔体500,腔体500设有侧开口,利用侧开口,可以形成腔体500侧向排风,避免正面出风吹人,实现无风感出风,同时也降低了腔体500的整体出风阻力,可实现大风量出风,更能满足冷量需求,且侧开口和散风结构的出风搭配设计,保证无风感出风效果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出风角度,使得腔体500上的出风更加立体化,进一步提升了房间温度均匀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且本实施例中腔体500由导风板和散风组件50拼合形成,这样,对导风板和散风组件50调控可以灵活地实现无风感模式切换,控制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面板20和第二面板30中至少一者与前侧壁12间隔分布,并与面框10围成容纳腔400,容纳腔400适于容置至少部分散风组件50。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的第一面板20与前侧壁12间隔分布,或第二面板30与前侧壁12间隔分布,以限定有容纳腔400,容纳腔400可以用于容纳散风组件50,利用第一面板20或第二面板30实现对散风组件50的收纳,有利于提升第一出风口101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空调器整机外观的美观度,且有效的避免了散风组件50运动刮伤空调器外壳的风险,进一步保证外壳的外表面的美观度。另外,当散风组件50位于容纳腔400内时,空调器正常制冷或制热,当散风组件50至少部分伸出容纳腔400内时,由于散风结构的散风作用,空调器能够实现无风感模式,这样可以通过控制散风组件50的运动,切换空调器的出风状态,以使空调器具有更多的适用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散风组件50具有安装载体51,安装载体51上设有安装口53,散风结构52包括风扇,风扇嵌入安装口53内。
通过扇叶转动可以起到切割气流的作用,因此能够实现将风弱化的效果,进而能够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风板40,第二导风板40设置于面框10内,并与第一出风口101位置相对,第二导风板40配置为相对于面框10转动进行导风。
空调器还包括容置于面框10内的第二导风板40,第二导风板40与第一出风口101的位置对应,第二导风板40能够相对面框10转动以进行导风,以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根据针对不同的工况,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例如,在制热工况中,控制导风板转动,导风板将气流导向出风结构,以实现热气流的底侧出风,在制冷工况或无风感工况中,控制导风板转动,导风板将气流导向空调出风口,以实现冷气流的前侧出风或无风感出风,这样通过导风板合理的分配、导流气体,使得产品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保证每个工况下的出风效率及出风量。这样,通过第二导风板40与第一导风板13配合以改变空调器在制冷或制热时的风向,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壳体组件100和空调器,第一面板20不动,通过第二面板30运动即可遮盖和打开第一出风口101,在第一面板20不运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面板30的运动,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01,由于在打开第一出风口101的过程中不需要面框10上面板全部进行运动,相对于全部面板运动而言,通过第二面板30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101所需的运动范围小于全部面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101所需的运动范围,这样可以降低设有壳体组件100的空调器实际占用的使用空间,以使空调器适于更狭窄空间要求的场景。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壳体组件,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面框,所述面框设有第一出风口;
第一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框上;
第二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框上,其中,所述第二面板相对所述面框可运动,且所述第二面板适于通过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面框或所述第一面板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面板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面框或所述第一面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面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面框或所述第一面板的转动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板位于所述面框的前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侧;
当所述第二面板位于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相对,且所述第二面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框与所述第一面板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框的后部和所述面框的顶部中至少一者设有进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框设有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第二出风口。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风道容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面框内,所述风道具有出口,所述出口至少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出风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装置,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面板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面板相对所述面框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框具有底壁和前侧壁,所述底壁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前侧壁限定出所述第一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面板位于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底部搭靠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设有通孔和格栅中的至少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风组件,所述散风组件设有散风结构,所述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并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
所述散风组件与所述面框活动连接,所述散风组件适于相对于所述面框运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散风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或离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散风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且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散风组件搭靠,所述面框与所述散风组件相连接以限定出腔体;所述腔体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出风口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至少一者与所述前侧壁间隔分布,并与所述面框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置至少部分所述散风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风组件具有安装载体,安装载体上设有安装口,所述散风结构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嵌入所述安装口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风板,容置于所述面框内,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导风板配置为相对于所述面框转动进行导风。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14162.9U CN211400259U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14162.9U CN211400259U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00259U true CN211400259U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222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14162.9U Active CN211400259U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0025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8857A (zh) * | 2020-12-15 | 2021-04-0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13048569A (zh) * | 2021-03-31 | 2021-06-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1-19 CN CN202020114162.9U patent/CN2114002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8857A (zh) * | 2020-12-15 | 2021-04-0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12628857B (zh) * | 2020-12-15 | 2022-05-1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13048569A (zh) * | 2021-03-31 | 2021-06-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048569B (zh) * | 2021-03-31 | 2022-05-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00259U (zh) |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4536506U (zh) | 空调挂机 | |
US20230417448A1 (en) | Air outlet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JPH07318153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1157526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1102707A (zh) |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 |
CN208671156U (zh) | 空调器 | |
CN215260111U (zh) | 空调器 | |
CN214841210U (zh) | 空调挂机 | |
CN214791469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1476096U (zh) | 空调器 | |
CN210345655U (zh) | 空调器 | |
CN11198157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
CN210801395U (zh) |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211400038U (zh) | 空调器 | |
CN211476261U (zh) |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3983778U (zh) | 天花机 | |
CN210861388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6620244U (zh) | 空调器和厨房空调 | |
CN215336680U (zh) | 空调挂机和空调器 | |
CN216143820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4841202U (zh) | 空调挂机 | |
CN21955067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2050720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20567365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