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8569B -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8569B
CN113048569B CN202110345009.6A CN202110345009A CN113048569B CN 113048569 B CN113048569 B CN 113048569B CN 202110345009 A CN202110345009 A CN 202110345009A CN 113048569 B CN113048569 B CN 113048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deflector
outle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50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8569A (zh
Inventor
高维瑞
谢承琪
王喜成
江吉昌
卓晓晖
郑乐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3450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485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48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8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48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8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室内机包括主体框架(1),主体框架(1)外覆盖有上面板(2)和下面板(3),主体框架(1)还包括上出风口(7)和下出风口(6),上面板(2)和下面板(3)间隔设置,上出风口(7)位于间隔处,下出风口(6)位于上出风口(7)下侧。根据本申请的室内机,能够加大室内机的送风距离,使房间温度分布更均匀,同时提高室内机的能量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舒适性影响着用户体验。而空调器的送风方式直接影响着室内的舒适性,空调器的送风方式需要满足制冷/制热合理气流组织的需求,使室内的气流组织更符合人体舒适性要求。
传统空调器只有一个出风口,位于空调器下沿位置,单依靠导风板来改变风向,无法同时做制冷远距离上吹风、制热下压贴地送风,存在整体房间换热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在空调器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出风口,通过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实现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从而满足用户的舒适度要求。然而,该种空调器的上出风口位于空调器的顶部,受到空调器本身结构的限制,上出风口的高度较高,且上出风口一般直接朝上,一方面导致上出风口的送风距离较近,对于室内温度的调节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室内顶部空间的温度不在人体舒适度影响范围内,因此对室内顶部空间的温度调节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加大空调器能量耗费,降低空调器的能量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加大室内机的送风距离,使房间温度分布更均匀,同时提高室内机的能量利用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室内机,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外覆盖有上面板和下面板,主体框架还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面板和下面板间隔设置,上出风口位于间隔处,下出风口位于上出风口下侧。
优选地,上面板和下面板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前侧。
优选地,下面板能够活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下面板具有打开下出风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覆盖至少部分下出风口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下面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下面板的转动轴线位于上出风口的下边沿。
优选地,上出风口设置有上导风板,上导风板能够打开或者关闭上出风口。
优选地,上导风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
优选地,上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上出风口的下边沿,上导风板能够下旋打开。
优选地,主体框架还包括出风风道,出风风道处设置有风道切换机构,风道切换机构能够调节出风风道与下出风口以及上出风口的连通状态,以使出风风道能够选择地与下出风口连通或与上出风口连通。
优选地,上出风口与出风风道之间设置有连通风道,出风风道能够通过连通风道与上出风口连通,连通风道包括风道内壁和风道外壁,下面板设置在风道外壁外侧。
优选地,风道切换机构包括风道调节板,风道调节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出风风道的出口位置,风道调节板具有封堵连通风道以使出风风道与下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转动位置,以及封堵下出风口以使出风风道与连通风道连通的第二转动位置。
优选地,风道调节板为弧形的单板结构。
优选地,风道调节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配合,能够在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封堵连通风道以使出风风道与下出风口连通,并在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状态时封堵下出风口以使出风风道与连通风道连通。
优选地,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状态时,第一导风板的第一侧与出风风道的下壁面衔接,第二导风板的第一侧与风道外壁靠近下出风口的一侧衔接,第一导风板远离出风风道的第二侧与第二导风板衔接。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沿着出风风道的下壁面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导风板沿风道外壁的内壁面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导风板的外壁面搭接在第二导风板的内壁面上。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为弧形板,第一导风板的内壁面与出风风道的下壁面平滑过渡,第一导风板的外壁面与第二导风板的内壁面在搭接处相切。
优选地,第二导风板为直板,下出风口远离风道外壁的一侧设置有凹槽,第二导风板远离风道外壁的第二侧与凹槽相配合,封闭下出风口。
优选地,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第一导风板的第二侧与风道内壁相接触,第一导风板的第一侧与第二导风板的第一侧相配合,第二导风板的第二侧位于下出风口外侧,第二导风板间隔设置在风道外壁与下出风口之间。
优选地,第二导风板的厚度大于第一导风板的厚度,第二导风板朝向下出风口的板面设置有止挡台阶,第一导风板的第一侧位于止挡台阶处。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朝向下出风口的内壁面与第二导风板朝向下出风口的内壁面在相接处齐平。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导风板朝向出风风道的一侧,第二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二导风板上,且设置在第二导风板靠近风道外壁的一侧。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连接结构,第一导风板的中部设置有鹰嘴。
优选地,鹰嘴包括连接轴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板,连接轴的第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立板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立板上。
优选地,主体框架上设置有进风口,上面板能够活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上面板具有打开进风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覆盖至少部分进风口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上面板覆盖部分进风口时,进风口处还设置有进风挡板,进风挡板能够覆盖进风口未被上面板未覆盖的部分,并且能够打开进风口。
优选地,进风挡板和上面板均覆盖进风口时,进风挡板和上面板在配合位置处叠置。
优选地,上面板在与进风挡板配合的一侧有部分叠置在进风挡板上。
优选地,上面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上面板的转动轴线位于上出风口的上边沿;和/或,进风挡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进风挡板的转动轴线位于进风挡板远离上出风口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该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
优选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
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时,控制上面板和下面板打开;
控制进风挡板打开,控制风道切换机构切换至第一转动位置;
启动风机;
控制空调器按照制热模式正常运行,使得空调器处于下出风模式。
优选地,控制风道切换机构切换至第一转动位置的步骤包括:
控制第二导风板转动至打开下出风口的位置;
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打开下出风口的位置,并使得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配合,封挡连通风道。
优选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
当接收到关机信号时,关停风机;
闭合第一导风板;
闭合进风挡板和第二导风板;
闭合上面板和下面板,完成关机。
优选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
当空调器开启制冷模式时,控制上面板和上导风板打开;
控制进风挡板打开;
启动风机;
控制空调器按照制冷模式正常运行,使得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
优选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
当接收到关机信号时,关停风机;
闭合进风挡板和上导风板;
闭合上面板,完成关机。
优选地,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
当空调器开启快速制冷模式时,控制空调器进入下出风模式;
检测是否达到切换条件;
若未达到切换调节,保持下出风模式;
若达到切换调节,控制空调器进入上出风模式。
优选地,切换条件为收到切换正常制冷模式信号或达到设定温度。
本申请提供的室内机,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外覆盖有上面板和下面板,主体框架还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面板和下面板间隔设置,上出风口位于间隔处,下出风口位于上出风口下侧。该室内机包括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且上出风口位于上面板和下面板的间隔位置处,因此能够使得上出风口位于室内机前侧的中部位置,且可以使得上出风口开口朝向前侧,使得上出风口的朝向与待送风方向一致,因此能够加大室内机的送风距离,提高室内温度调节效率,使房间温度分布更均匀,同时,由于上出风口的位置相对于已知技术中的上出风口偏下,因此在处于制冷模式且开启上出风时,使得上出风口距离地面更近,冷空气能够更快到达人体感受范围,而且由于冷空气下沉,因此可以使得冷空气不去降低上出风口上侧这一对人体感受并无任何改善作用的区域空气温度,使得空调器的能量充分作用于对于人体感受作用明显的区域范围内,提高空调器的能量利用效率,减少能源耗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4的L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主体框架;2、上面板;3、下面板;4、上导风板;5、进风口;6、下出风口;7、上出风口;8、出风风道;9、连通风道;10、风道内壁;11、风道外壁;12、第一导风板;13、进风挡板;14、风机;15、换热器;16、第二导风板;17、止挡台阶;18、转动连接结构;19、鹰嘴。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室内机,以其处于使用状态时,朝向墙体的安装侧为后侧,与后侧相背的一侧为前侧,室内机的上侧为上侧,室内机的下侧为下侧,当用于位于室内机前侧时,所观测到的室内机左侧为左,右侧为右。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室内机包括主体框架1,主体框架1外覆盖有上面板2和下面板3,主体框架1还包括上出风口7和下出风口6,上面板2和下面板3间隔设置,上出风口7位于间隔处,下出风口6位于上出风口7下侧。
该室内机包括上出风口7和下出风口6,且上出风口7位于上面板2和下面板3的间隔位置处,因此能够使得上出风口7位于室内机前侧的中部位置,且可以使得上出风口7开口朝向前侧,使得上出风口7的朝向与待送风方向一致,因此能够加大室内机的送风距离,提高室内温度调节效率.
同时,由于上出风口7的位置位于室内机前侧的中部,相对于已知技术中的上出风口7偏下,因此在处于制冷模式且开启上出风时,使得上出风口7距离地面更近,冷空气能够更快到达人体感受范围。
冷空气从上出风口7吹出时,直接位于室内机的中部位置,因此冷空气会直接从室内机的中部位置下沉,可以使得冷空气不去降低上出风口7上侧这一区域的温度,而这一区域的温度对人体感受并无任何改善作用,因此不对这一区域的温度调节,并不会对人体的使用体验造成不适。由于室内机只需要冷却上出风口7位置一下的空间温度,因此相当于缩小了所需冷却的室内空间体积,使得空调器的能量充分作用于对于人体感受作用明显的区域范围内,可以有效提高空调器的能量利用效率,减少能源耗费。
主体框架1包括底壳和面板体,上面板2和下面板3可以设置在底壳或者面板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面板2和下面板3设置在主体框架1的前侧,可以使得位于上面板2和下面板3之间的上出风口7的开口朝向正前方,从而使得上出风口7的出风能够水平向着远离墙体的一侧吹出,更快地到达远离室内机的一侧,使得冷空气能够快速充满室内,提高温度调节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面板2和下面板3自身呈左右对称分布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板2自身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外观面结构对称布置或近似对称布置,下面板3自身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外观面结构对称布置或近似对称布置,上面板2和下面板3的外观面结构相同或相似,基本可作为相互镜像结构。上面板2安装于室内机上侧,下面板3安装于室内机下侧,呈上下对称或近似对称布置。从室内机正面观察,外观面左右、上下对称,外表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上面板2和下面板3间隔设置,并且在间隔位置形成空间,可以利用该空间来设计上出风口7,实现室内机的多出风口结构,同时能够避免多出风口结构影响室内机的上下面板对称结构,使得室内机的整体外观仍然能够大致呈现上下对称分布形态。
下面板3能够活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下面板3具有打开下出风口6的第一位置以及覆盖至少部分下出风口6的第二位置。下面板3能够打开下出风口6,因此在室内机从下出风口6出风时,下面板3不会对下出风口6形成阻碍,能够保证下出风口6的出风效果。当室内机关机时,下面板3能够覆盖至少部分下出风口6,可以对下出风口6形成遮挡,从而避免关机状态下下出风口6暴露在外,影响关机状态下的室内机外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面板3覆盖整个下出风口6,能够提高室内机的整体性,遮挡室内机关机时从下出风口6可以看到的内部结构,使得室内机的外观效果良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下面板3打开下出风口6时,沿着从下面板3的下边沿到下出风口6的远离下面板3的一侧边沿的视线方向,下面板3全面遮挡下出风口6,从而使得下出风口6能够始终被遮挡,不会暴露在用户视线范围内,使得用户在室内机处于工作状态时,仍然能够具有较佳的外观视觉效果。该视线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一般为0°~60°,优选地为0°~45°。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面板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下面板3的转动轴线位于上出风口7的下边沿。在本实施例中,在主体框架1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位于上出风口7的下边沿,下面板3远离下出风口6的一侧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该转轴上,下面板3可在电机或运动机构驱动下进行旋转运动,以实现对下出风口6的遮挡和打开操作。
上出风口7设置有上导风板4,上导风板4能够打开或者关闭上出风口7,从而在室内机上出风时打开上出风口7,实现上出风,在室内机关机时关闭上出风口7,避免灰尘或者昆虫等从上出风口7处进入到室内机,从而对室内机形成有效保护。
上导风板4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导风板4的转动轴线位于上出风口7的下边沿,上导风板4能够下旋打开。当上导风板4下旋打开上出风口7时,能够位于上出风口7的下边沿,对上出风口7处的出风形成导流作用,使上出风口7吹出的气流被向斜上方疏导,可以延长上出风口7的送风距离,加快室内温度调节效率,使房间温度分布更均匀,同时还能够利用上导风板4对用户视线形成遮挡,从而实现上出风口7在室内机工作状态时的隐藏。此外,上出风口7吹出的气流被向斜上方疏导也可以防止制冷时冷风吹头的问题,舒适性较好。
上导风板4设置于上出风口7处,可在电机或运动机构驱动下进行旋转运动,其旋转中心设置在上出风口7的下侧,上导风板4的打开方式为下旋打开。优选地,上导风板4下旋打开上出风口7时,沿着用户的视线方向,上导风板4能够完全遮挡上出风口7。当上导风板4关闭上出风口7时,可以使得上出风口7形成全封闭状态,从而有效避免灰尘或者昆虫等经上出风口7进入到室内机内。
主体框架1还包括出风风道8,出风风道8处设置有风道切换机构,风道切换机构能够调节出风风道8与下出风口6以及上出风口7的连通状态,以使出风风道8能够选择地与下出风口6连通或与上出风口7连通。出风风道8与下出风口6连通时,可以实现室内机的下出风,出风风道8与上出风口7连通时,可以实现室内机的上出风,从而能够丰富室内机的出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种出风需求,可以根据出风温度的不同采取合适的出风模式,提高出风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出风口7与出风风道8之间设置有连通风道9,出风风道8能够通过连通风道9与上出风口7连通,连通风道9包括风道内壁10和风道外壁11,下面板3设置在风道外壁11外侧。
连通风道9能够增大出风风道8的送风距离,使得出风风道8不仅能够向下出风口6进行送风,也能够向上出风口7送风,可以与风道切换机构相配合,采用单独的出风风道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风道外壁11设置在连通风道9与下面板3之间,能够使得连通风道9的气流流通更加顺畅,并且能够使得下面板3与连通风道9之间进行分离,防止下面板3与连通风道9之间连通,导致下面板3打开后漏风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道切换机构包括风道调节板,风道调节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出风风道8的出口位置,风道调节板具有封堵连通风道9以使出风风道8与下出风口6连通的第一转动位置,以及封堵下出风口6以使出风风道8与连通风道9连通的第二转动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道调节板为弧形的单板结构。风道调节板能够与原本的风道结构配合,对出风形成导向作用,提高出风效率,降低出风阻力。风道调节板可以与电机驱动连接,由电机驱动转动,也可以由齿轮齿条结构驱动旋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风道调节板位于出风风道8、连通风道9以及下出风口6之间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风道调节板的旋转位置的不同,实现对出风风道8的连通状态的调节,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风道调节板可以通过耳板等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主体框架1上,并且与电机或者运动机构驱动连接,从而在电机或者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进行旋转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道调节板包括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配合,能够在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封堵连通风道9以使出风风道8与下出风口6连通,并在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状态时封堵下出风口6以使出风风道8与连通风道9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风道调节板采用分体式结构,风道调节板分为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能够减小风道调节板在室内机的横截面上的长度,从而减小风道调节板的转动半径,降低风道调节板的调节难度。由于风道调节板分为了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两个部分,因此可以利用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形成两个不同的运动行程,使得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均具有较小的转动半径,更加容易在室内机的较狭小的空间内布置开。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具有不同的转动轴线,且转动控制也是相互独立,从而能够分别对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的转动进行控制,使得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可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以及更加灵活的调节方式,利用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的不同转动位置,实现两者的不同组合搭配,实现室内机的不同出风状态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2的第一侧与出风风道8的下壁面衔接,第二导风板16的第一侧与风道外壁11靠近下出风口6的一侧衔接,第一导风板12远离出风风道8的第二侧与第二导风板16衔接。此种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至少部分叠置,能够利用叠置部分来增大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所形成的风道切换机构的挡风面积,对下出风口6形成更好的挡风效果,也可以遮挡用户实现,形成下出风口6的隐藏。同时,该结构还可以在室内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更好地封闭下出风口6,有效避免灰尘或者昆虫等经由下出风口6处进入到室内机,从而能够对室内机形成有效防护。
第一导风板12的第一侧与出风风道8的下壁面衔接,第二导风板16的第一侧与风道外壁11靠近下出风口6的一侧衔接,能够保证气流顺畅流动,避免气流从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与其他结构的配合位置处漏风,提高出风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12沿着出风风道8的下壁面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导风板16沿风道外壁11的内壁面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导风板12的外壁面搭接在第二导风板16的内壁面上。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12为弧形板,第一导风板12的内壁面与出风风道8的下壁面平滑过渡,第一导风板12的外壁面与第二导风板16的内壁面在搭接处相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12在与出风风道8相接的位置形成平滑过渡结构,且第一导风板12本身为弧形板,在沿着出风方向的末端与第二导风板16的内壁面以及导风面相切,因此能够利用第一导风板12形成中间过渡结构,实现对空气流动的导流,降低空气流动阻力,使得空气能够在第一导风板12的弧形结构的导流作用下,顺利转换流动方向,同时不会造成过大的流动损失。由于第二导风板16与风道外壁11之间顺滑过渡,因此在第一导风板12与第二导风板16的配合作用下,气流从出风风道8处能够流畅过渡至连通风道9处,气流导流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16为直板,下出风口6远离风道外壁1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第二导风板16远离风道外壁11的第二侧与凹槽相配合,封闭下出风口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16的第二侧能够与下出风口6的侧壁之间形成配合,从而对下出风口6形成有效遮挡。第二导风板16的外壁面基本上与下出风口6的出风侧结构高度齐平,因此可以使得室内机的出风口保持良好的外观效果。
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2的第二侧与风道内壁10相接触,第一导风板12的第一侧与第二导风板16的第一侧相配合,第二导风板16的第二侧位于下出风口6外侧,第二导风板16间隔设置在风道外壁11与下出风口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当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能够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导风板12的第一侧与第二导风板16的第二侧衔接,第一导风板12的第二侧与连通风道9的上壁面贴合形成密封,第二导风板16伸出下出风口6外,形成导风,并且对出风风道8的出风形成阻碍,避免出风风道8的出风进入到连通风道9内,实现室内机的下出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16的厚度大于第一导风板12的厚度,第二导风板16朝向下出风口6的板面设置有止挡台阶17,第一导风板12的第一侧位于止挡台阶17处。当第一导风板12与第二导风板16配合时,第一导风板12能够止挡在该止挡台阶17处,从而在利用第二导风板16对第一导风板12形成限位的同时,可以使得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在配合位置处更加紧密,两者之间没有缝隙,更加有效地避免出现漏风现象。
第一导风板12朝向下出风口6的内壁面与第二导风板16朝向下出风口6的内壁面在相接处齐平,可以使得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在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两者所形成的组合后的导风壁面光滑顺畅,减小空气流动阻力,提高出风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12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导风板12朝向出风风道8的一侧,第二导风板16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二导风板16上,且设置在第二导风板16靠近风道外壁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的转动轴线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地方,使得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此外,第一导风板12的转动轴线位于朝向出风风道8的一侧,而第二导风板16的转动轴线位于自身靠近于风道外壁11的一侧,因此能够使得第一导风板12方便旋转换向,具有较大的转动范围的同时,使得第二导风板16具有较小的转动范围,两者的转动范围分布合理,可以避免两者转动时干涉,且能够使得两者在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状态时形成叠置状态,在室内基础与下出风状态时,使得两者能够形成平铺状态,从而能够在不同出风状态实现不同的组合状态,更好地满足风道切换需求,同时保证空气导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下面板3的下沿位于第二导风板16的延长线外侧,可以通过第二导风板16避免气流直接吹到下面板3的内壁,并且进入到下面板3与风道外壁11之间的空腔内造成涡流,同时第二导风板16可以起到下出风的下压作用,使得气流能够更快地到达地面,贴地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连接结构18,第一导风板12的中部设置有鹰嘴1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12通过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转动连接结构18以及中部的鹰嘴19形成三点固定,两个转动连接结构18的固定点不占用风道空间,以免影响风道内的空气流动,三点固定,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导风板12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鹰嘴19包括连接轴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板,连接轴的第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立板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立板上,可以使得位于中部的鹰嘴19及其配合结构做成有利于导流的扁平片状,降低鹰嘴19对风道气流的影响。
室内机还包括风机14和换热器15,换热器15设置在进风口5与风机14之间,下出风口6和上出风口7均位于风机14的出风侧,进风口5位于风机14的进风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上设置有进风口5,上面板2能够活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上面板2具有打开进风口5的第一位置以及覆盖至少部分进风口5的第二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面板2处于闭合状态时,上面板2覆盖部分进风口5,未覆盖的进风口5暴露在空气中,在室内机工作时,可以直接经该未覆盖的进风口5进入室内机,经过与换热器15进行换热之后,在风机14的作用下从下出风口6和/或上出风口7处吹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面板2处于闭合状态时,上面板2覆盖全部进风口5,并在室内机工作时,上面板2打开进风口5。上面板2在室内机关机时能够对进风口5进行全面覆盖,可以遮挡进风口5,避免灰尘等杂质从进风口5进入到室内机污染空气,或者是对进风口5处的过滤器造成污染,也能够避免昆虫等从进风口5进入到室内机,对室内机的元器件等造成损坏,提高室内机工作的可靠性。
上面板2覆盖部分进风口5时,进风口5处还设置有进风挡板13,进风挡板13能够覆盖进风口5未被上面板2未覆盖的部分,并且能够打开进风口5。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板2和进风挡板13相互配合,对进风口5形成全面覆盖,能够对进风口5形成全面有效的防护,可以遮挡进风口5,避免灰尘等杂质从进风口5进入到室内机污染空气,也能够避免昆虫等从进风口5进入到室内机,对室内机的元器件等造成损坏,提高室内机工作的可靠性。
在该实施例中,上面板2打开进风口5时,可以使得进风口5获得更大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进风效率和进风量。
进风挡板13和上面板2均覆盖进风口5时,进风挡板13和上面板2在配合位置处叠置,可以避免进风挡板13和上面板2在配合位置处沿着上下方向形成间隙,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灰尘等杂质从进风口5进入到室内机污染空气,或者是对进风口5处的过滤器造成污染。
上面板2在与进风挡板13配合的一侧有部分叠置在进风挡板13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面板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上面板2的转动轴线位于上出风口7的上边沿,可以在保证上面板2在进风口5处具有较大的调节效率的同时,避免上面板2对上出风口7造成阻碍。
进风挡板1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进风挡板13的转动轴线位于进风挡板13远离上出风口7的一侧,可以使得上面板2与进风挡板13之间形成对开门结构,从而在进风口5打开时,上面板2与进风挡板13均能够更加有效地让开进风口5,避免对进风口5造成阻挡,提高进风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室内机,该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结合参见图6至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
结合参见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时,控制上面板2和下面板3打开;控制进风挡板13打开,控制风道切换机构切换至第一转动位置;启动风机14;控制空调器按照制热模式正常运行,使得空调器处于下出风模式。
控制风道切换机构切换至第一转动位置的步骤包括:控制第二导风板16转动至打开下出风口6的位置;控制第一导风板12转动至打开下出风口6的位置,并使得第一导风板12与第二导风板16配合,封挡连通风道9。
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还包括:检测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当接收到关机信号时,关停风机14;闭合第一导风板12;闭合进风挡板13和第二导风板16;闭合上面板2和下面板3,完成关机。
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时,上导风板4保持闭合无需打开,上面板2和下面板3同时打开,上面板2打开让开进风挡板13的运动行程,下面板3打开让开下出风口6和让开第二导风板16的运动行程,再打开进风挡板13和第二导风板16,打开第二导风板16可让开第一导风板12的运动行程,再启动风机14,打开第一导风板12,制热模式下从下出风口6出风,在第二导风板16的作用下热空气被下压垂直落地,而后沿着地面流动再缓慢上升,整个房间空间均可充满热空气,房间温度分布均匀,舒适性好。关机时,先关停风机14,再闭合第一导风板12,接着闭合进风挡板13和第二导风板16,再闭合上面板2和下面板3。
结合参见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当空调器开启制冷模式时,控制上面板2和上导风板4打开;控制进风挡板13打开;启动风机14;控制空调器按照制冷模式正常运行,使得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
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还包括:检测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当接收到关机信号时,关停风机14;闭合进风挡板13和上导风板4;闭合上面板2,完成关机。
空调器开启制冷模式时,下面板3、第二导风板16和第一导风板12处于闭合状态,无需打开,上导风板4和上面板2打开,上导风板4打开让出上出风口7,上面板2打开让开进风挡板13的运动行程,再启动风机14,并打开进风挡板13,普通制冷模式下默认选择上出风,即冷空气从上出风口7吹出,在上导风板4的导流作用下冷空气向空调斜上方吹风,吹到天花板后沿着天花板流动而后缓慢下将,冷空气不直接吹人,并且冷空气沿着天花板降落布满整个房间,房间温度分布均匀你,舒适性好。关机时,先关停风机14,再闭合上导风板4和进风挡板13,再闭合上面板2。
结合参见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当空调器开启快速制冷模式时,控制空调器进入下出风模式;检测是否达到切换条件;若未达到切换调节,保持下出风模式;若达到切换调节,控制空调器进入上出风模式。
切换条件为收到切换正常制冷模式信号或达到设定温度。
空调器开启快速制制冷模式时,空调器先进入下出风状态,使得冷空气快速送到房间较低的空间,实现房间1.5米以下快速制冷的目的,当房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空调器自动调整为上出风状态,避免冷风长时间直接吹人。快速制冷模式过程中,未达到设定温度前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切换出风口,选择更多样,更加人性化,体验更佳。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所述主体框架(1)外覆盖有上面板(2)和下面板(3),所述主体框架(1)还包括上出风口(7)和下出风口(6),所述上面板(2)和所述下面板(3)间隔设置,所述上出风口(7)位于所述间隔处,所述下出风口(6)位于所述上出风口(7)下侧;所述主体框架(1)上设置有进风口(5),所述上面板(2)能够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所述上面板(2)具有打开所述进风口(5)的第一位置以及覆盖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口(5)的第二位置,所述下面板(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所述下面板(3)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上出风口(7)的下边沿;所述主体框架(1)还包括出风风道(8),所述出风风道(8)处设置有风道切换机构,所述风道切换机构能够调节所述出风风道(8)与所述下出风口(6)以及所述上出风口(7)的连通状态,以使所述出风风道(8)能够选择地与所述下出风口(6)连通或与所述上出风口(7)连通;所述上出风口(7)与所述出风风道(8)之间设置有连通风道(9),所述出风风道(8)能够通过所述连通风道(9)与所述上出风口(7)连通,所述连通风道(9)包括风道内壁(10)和风道外壁(11);所述风道切换机构包括风道调节板,所述风道调节板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8)的出口位置,所述风道调节板具有封堵所述连通风道(9)以使所述出风风道(8)与所述下出风口(6)连通的第一转动位置,以及封堵所述下出风口(6)以使所述出风风道(8)与所述连通风道(9)连通的第二转动位置;所述风道调节板包括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6),所述第一导风板(12)和所述第二导风板(16)配合,能够在所述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封堵所述连通风道(9)以使所述出风风道(8)与所述下出风口(6)连通,并在所述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状态时封堵所述下出风口(6)以使所述出风风道(8)与所述连通风道(9)连通;所述室内机处于上出风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第一侧与所述出风风道(8)的下壁面衔接,所述第二导风板(16)的第一侧与所述风道外壁(11)靠近所述下出风口(6)的一侧衔接,所述第一导风板(12)远离所述出风风道(8)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导风板(16)衔接;所述室内机处于下出风状态时,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第二侧与所述风道内壁(10)相接触,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导风板(16)的第一侧相配合,所述第二导风板(16)的第二侧位于所述下出风口(6)外侧,所述第二导风板(16)间隔设置在所述风道外壁(11)与所述下出风口(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2)和所述下面板(3)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1)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3)能够活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所述下面板(3)具有打开所述下出风口(6)的第一位置以及覆盖至少部分所述下出风口(6)的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口(7)设置有上导风板(4),所述上导风板(4)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所述上出风口(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4)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4)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上出风口(7)的下边沿,所述上导风板(4)能够下旋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3)设置在所述风道外壁(11)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2)沿着所述出风风道(8)的下壁面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风板(16)沿所述风道外壁(11)的内壁面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外壁面搭接在所述第二导风板(16)的内壁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2)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内壁面与所述出风风道(8)的下壁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导风板(16)的内壁面在搭接处相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16)为直板,所述下出风口(6)远离所述风道外壁(1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导风板(16)远离所述风道外壁(11)的第二侧与所述凹槽相配合,封闭所述下出风口(6)。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16)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厚度,所述第二导风板(16)朝向所述下出风口(6)的板面设置有止挡台阶(17),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第一侧位于所述止挡台阶(17)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2)朝向所述下出风口(6)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导风板(16)朝向所述下出风口(6)的内壁面在相接处齐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2)朝向所述出风风道(8)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风板(16)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16)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板(16)靠近所述风道外壁(11)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连接结构(18),所述第一导风板(12)的中部设置有鹰嘴(19)。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鹰嘴(19)包括连接轴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板,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立板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立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2)覆盖部分所述进风口(5)时,所述进风口(5)处还设置有进风挡板(13),所述进风挡板(13)能够覆盖所述进风口(5)未被所述上面板(2)未覆盖的部分,并且能够打开所述进风口(5)。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挡板(13)和所述上面板(2)均覆盖所述进风口(5)时,所述进风挡板(13)和所述上面板(2)在配合位置处叠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2)在与所述进风挡板(13)配合的一侧有部分叠置在所述进风挡板(13)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所述上面板(2)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上出风口(7)的上边沿;和/或,所述进风挡板(1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所述进风挡板(13)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进风挡板(13)远离所述上出风口(7)的一侧。
20.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为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21.一种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
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时,控制上面板(2)和下面板(3)打开;
控制进风挡板(13)打开,控制风道切换机构切换至第一转动位置;
启动风机(14);
控制空调器按照制热模式正常运行,使得空调器处于下出风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风道切换机构切换至第一转动位置的步骤包括:
控制第二导风板(16)转动至打开下出风口(6)的位置;
控制第一导风板(12)转动至打开下出风口(6)的位置,并使得第一导风板(12)与第二导风板(16)配合,封挡连通风道(9)。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
当接收到关机信号时,关停风机(14);
闭合第一导风板(12);
闭合进风挡板(13)和第二导风板(16);
闭合上面板(2)和下面板(3),完成关机。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
当空调器开启制冷模式时,控制上面板(2)和上导风板(4)打开;
控制进风挡板(13)打开;
启动风机(14);
控制空调器按照制冷模式正常运行,使得空调器处于上出风模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还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关机信号;
当接收到关机信号时,关停风机(14);
闭合进风挡板(13)和上导风板(4);
闭合上面板(2),完成关机。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空调器的出风状态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
当空调器开启快速制冷模式时,控制空调器进入下出风模式;
检测是否达到切换条件;
若未达到切换条件,保持下出风模式;
若达到切换条件,控制空调器进入上出风模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切换条件为收到切换正常制冷模式信号或达到设定温度。
CN202110345009.6A 2021-03-31 2021-03-31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048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5009.6A CN113048569B (zh) 2021-03-31 2021-03-31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5009.6A CN113048569B (zh) 2021-03-31 2021-03-31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8569A CN113048569A (zh) 2021-06-29
CN113048569B true CN113048569B (zh) 2022-05-24

Family

ID=76517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5009.6A Active CN113048569B (zh) 2021-03-31 2021-03-31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485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293A (zh) * 2021-10-26 2022-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空调器及室内机控制的方法
CN115069035A (zh) * 2022-06-29 2022-09-20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除尘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42523A (ko) * 2007-10-26 2009-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20090042524A (ko) * 2007-10-26 2009-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6440308A (zh) * 2016-10-21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封闭式外壳、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482221A (zh) * 2016-10-21 2017-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封闭式外壳、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531157U (zh) * 2017-01-09 2017-09-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面板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7504560A (zh) * 2017-07-31 2017-12-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96059A (zh) * 2017-11-30 2018-03-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373448A (zh) * 2018-09-30 2019-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8652712U (zh) * 2018-05-04 2019-03-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9654604A (zh) * 2019-02-22 2019-04-19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400259U (zh) * 2020-01-19 2020-09-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N112178776A (zh) * 2020-08-24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81373Y (zh) * 2007-09-10 2008-07-0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挂机面板开合装置
CN208920240U (zh) * 2018-09-30 2019-05-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12511479U (zh) * 2020-08-18 2021-02-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42523A (ko) * 2007-10-26 2009-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20090042524A (ko) * 2007-10-26 2009-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6440308A (zh) * 2016-10-21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封闭式外壳、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482221A (zh) * 2016-10-21 2017-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封闭式外壳、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531157U (zh) * 2017-01-09 2017-09-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面板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7504560A (zh) * 2017-07-31 2017-12-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96059A (zh) * 2017-11-30 2018-03-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652712U (zh) * 2018-05-04 2019-03-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9373448A (zh) * 2018-09-30 2019-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9654604A (zh) * 2019-02-22 2019-04-19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400259U (zh) * 2020-01-19 2020-09-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N112178776A (zh) * 2020-08-24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8569A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48569B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072599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封闭式外壳、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475466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1117711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339440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225078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4536506U (zh) 空调挂机
CN113007803A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823129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048565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KR100870626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4746101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746100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66480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746086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841210U (zh) 空调挂机
CN11302850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04202121U (zh) 空调器
CN205351518U (zh) 空调器
CN216159150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619442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114328U (zh) 一种新风空调
CN218672378U (zh) 空调导风机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336682U (zh) 空调挂机
CN216143820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