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0251U - 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0251U
CN211400251U CN201922204387.3U CN201922204387U CN211400251U CN 211400251 U CN211400251 U CN 211400251U CN 201922204387 U CN201922204387 U CN 201922204387U CN 211400251 U CN211400251 U CN 211400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ielding
filtering
air inlet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43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凯
杨永祥
黄煜鹏
龙从辉
李芊
杨俊山
李振华
佟蒙蒙
贾冰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2043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0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0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0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在进出风结构中设置有外壳和遮挡部,外壳具有风道以及与风道连通的风口,遮挡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上,遮挡部具有封堵风口的封堵位置以及避让风口的避让位置,其中,封堵位置位于风口处,避让位置位于外壳的腔体内;过滤部,可移动地设置在遮挡部上,过滤部用于过滤进入风道内的风。通过上述设置,由于在打开风口时遮挡部位于外壳的内部,而不会伸出到外壳的外部,因此不会影响空调器的美观性。而且,将过滤网和遮挡部设置成为一体装配结构,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便于装配,并且可使得结构紧凑。而且,由于过滤部可移动,丰富了进出风结构的功能以及可适用的情况。

Description

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分体式空调器,基本都是上进风,下出风,导风板设置在外壳的下方,在开机运行时,导风板打开伸出到外壳的外部,以实现出风,而伸出的导风板影响空调器的外观美观性。而且,现有的过滤网与导风板都是独立设置,存在装配零部件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伸出的导风板影响空调器美观性的问题以及过滤网与导风板装配零部件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出风结构,包括:外壳,外壳具有风道以及与风道连通的风口;遮挡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上,遮挡部具有封堵风口的封堵位置以及避让风口的避让位置,其中,封堵位置位于风口处,避让位置位于外壳的腔体内;过滤部,可移动地设置在遮挡部上,过滤部用于过滤进入风道内的风。
进一步地,遮挡部位于避让位置的情况下,风口可切换为进风状态或出风状态,其中,风口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位于风道内的风流动路径上以过滤进入风道内的风;风口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离开风流动路径以避让从风道输出的风。
进一步地,过滤部可转动地设置在遮挡部上,过滤部具有贴合在遮挡部上的关闭位置以及与遮挡部之间具有预设夹角的打开位置,其中,遮挡部位于封堵位置的情况下,过滤部位于关闭位置;风口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位于打开位置以过滤进入风道内的风;风口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位于关闭位置以避让从风道输出的风。
进一步地,遮挡部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一避让槽,其中,过滤部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过滤部位于第一避让槽内,且过滤部的背离第一避让槽的一侧的表面与遮挡部的外表面平齐;遮挡部位于封堵位置的情况下,遮挡部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外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遮挡部和过滤部均为板状结构,风道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风流动路径位于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其中,风口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遮挡部贴合在第一内壁上,过滤部的一端与遮挡部或第一内壁配合,过滤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内壁配合,以过滤进入风道内的风;风口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遮挡部贴合在第一内壁上,过滤部贴合在遮挡部上,以避让从风道输出的风。
进一步地,第一内壁具有导风面和设置在导风面上的第二避让槽,风口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遮挡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过滤部的至少一部分均位于第二避让槽内,遮挡部的朝向第二内壁的表面以及过滤部的朝向第二内壁的表面均与导风面平齐。
进一步地,遮挡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上,过滤部可转动地设置在遮挡部上,进出风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外壳上,第一驱动部与遮挡部驱动连接,以驱动遮挡部转动;第二驱动部,设置在外壳上,第二驱动部与过滤部驱动连接,以驱动遮挡部转动。
进一步地,遮挡部包括挡板、第一转轴和第一连接件,第一转轴和第一连接件均设置在挡板上,其中,第一转轴与外壳铰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驱动部连接,挡板用于封堵风口;过滤部包括过滤网、第二转轴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转轴和第二连接件均设置在过滤网上,其中,第二转轴与挡板铰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二驱动部连接,过滤网用于过滤。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转轴均位于挡板的背离过滤网的一侧,第二连接件位于过滤网的朝向挡板的一侧,挡板上具有避让第二连接件的避让孔。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上具有第一腰型孔,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腰型孔与第一驱动部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上具有第二腰型孔,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腰型孔与第二驱动部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弧形齿条,第一弧形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上,以驱动第一弧形齿条转动,第一弧形齿条的一端与遮挡部连接,以驱动遮挡部转动;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弧形齿条,第二弧形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上,以驱动第二弧形齿条转动,第二弧形齿条的一端与过滤部连接,以驱动过滤部转动。
进一步地,风口为两个,两个风口分别位于风道的两端,遮挡部为两个,两个遮挡部与两个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过滤部为两个,两个过滤部与两个遮挡部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两个风口分别为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风口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第二风口处于出风状态;第一风口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第二风口处于进风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风口设置在外壳的上部,第二风口设置在外壳的下部,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在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遮挡部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风口的一个边沿上,风口的另一个边沿上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位于遮挡部的另一端的转动路径上,遮挡部转动到封堵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与遮挡部的另一端止挡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提供的进出风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进出风结构,在进出风结构中设置有外壳和遮挡部,外壳具有风道以及与风道连通的风口,遮挡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上,遮挡部具有封堵风口的封堵位置以及避让风口的避让位置,其中,封堵位置位于风口处,避让位置位于外壳的腔体内。当遮挡部处于封堵位置的情况下,即为将风口关闭,当遮挡部处于避让位置的情况下,即为将风口打开。通过上述设置,遮挡部移动到外壳的腔体内部时可打开风口,以通过风口进风或出风。由于在打开风口时遮挡部位于外壳的内部,而不会伸出到外壳的外部,因此不会影响空调器的美观性。使用该遮挡部代替现有的导风板,避免了伸出的导风板影响空调器美观性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挡部与过滤部采用一体装配结构,通过齿轮机构,使上下风口可切换进出风,在关机状态,过滤网与挡板闭合,保证外观美观;在进风时,挡板打开进行避让,过滤网打开进行过滤,保证进风顺畅以及过滤灰尘的作用;在出风时挡板和过滤网组成风道的侧壁,保证出风风量降低噪音。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体装配结构,减少了上下出风口的零件,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外观美观性,又不失过滤灰尘的效果,消费者使用更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进出风结构中的风口处于进风状态的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进出风结构中的风口处于出风状态的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进出风结构中的风口处于关闭状态的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遮挡部和过滤部的装配图;
图8示出了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遮挡部和过滤部的另一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11、风道;12、风口;13、第一内壁;14、第二内壁;15、第二避让槽;16、限位件;20、遮挡部;21、第一避让槽;22、挡板;23、第一转轴;24、第一连接件;25、避让孔;26、第一腰型孔;30、过滤部;31、过滤网;32、第二转轴;33、第二连接件;34、第二腰型孔;35、框架;36、网面;40、第一驱动部;41、第一弧形齿条;50、第二驱动部;51、第二弧形齿条;6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出风结构,包括:外壳10,外壳10具有风道11以及与风道11连通的风口12;遮挡部20,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10上,遮挡部20具有封堵风口12的封堵位置以及避让风口12的避让位置,其中,封堵位置位于风口12处,避让位置位于外壳10的腔体内。该进出风结构中的风口12可用于进风或出风,进出风结构可用于空调器中进行进风或出风。遮挡部20处于封堵位置的情况下,风口12与外壳10的外部不连通以起到防护作用,遮挡部20处于避让位置的情况下,风口12与外壳10的外部连通以进风或出风;过滤部,可移动地设置在遮挡部上,过滤部用于过滤进入风道内的风。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进出风结构,在进出风结构中设置有外壳10和遮挡部20,外壳10具有风道11以及与风道11连通的风口12,遮挡部20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10上,遮挡部20具有封堵风口12的封堵位置以及避让风口12的避让位置,其中,封堵位置位于风口12处,避让位置位于外壳10的腔体内。当遮挡部20处于封堵位置的情况下,即为将风口12关闭,当遮挡部20处于避让位置的情况下,即为将风口12打开。通过上述设置,遮挡部20移动到外壳10的腔体内部时可打开风口12,以通过风口12进风或出风。由于在打开风口12时遮挡部20位于外壳10的内部,而不会伸出到外壳10的外部,因此不会影响空调器的美观性。使用该遮挡部20代替现有的导风板,避免了伸出的导风板影响空调器美观性的问题。
而且,过滤部30可移动地设置在遮挡部20上,过滤部30用于过滤进入风道11内的风。将过滤部30设置在遮挡部20上,使过滤部30和遮挡部20成为一体装配结构,这样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便于装配,并且可使得结构紧凑。而且,由于过滤部30可移动,丰富了进出风结构的功能以及可适用的情况。例如,当风口12用于进风时,过滤部30移动到风道11内的风流动路径上从而进行过滤,当风口12用于出风时,过滤部30移动到避让风流动的位置以保证顺畅出风。本实施例中过滤部30相对遮挡部20的移动可以是平移、转动等其他形式的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遮挡部20位于避让位置的情况下,风口12可切换为进风状态或出风状态,即风口12打开的情况下,风口12可选择地用于进风或出风。其中,风口12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30位于风道11内的风流动路径上以过滤进入风道11内的风;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30离开风流动路径以避让从风道11输出的风。通过上述设置,当风口12用于进风的情况下,过滤部30可起到过滤作用,当风口12用于出风的情况下,过滤部30起到避让作用以保证顺畅出风。该进出风结构使用灵活,适用范围广。
可选地,遮挡部20可以摆动并保持在不同的位置,这样风口12用于出风时,可通过改变遮挡部20的角度来调整出风方向,从而起到导风的作用。或者,遮挡部20可以往返摆动,以实现在需要的室内换热区域内摆动出风。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部30可转动地设置在遮挡部20上,过滤部30具有贴合在遮挡部20上的关闭位置以及与遮挡部20之间具有预设夹角的打开位置,其中,遮挡部20位于封堵位置的情况下,过滤部30位于关闭位置;风口12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30位于打开位置以过滤进入风道11内的风;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30位于关闭位置以避让从风道11输出的风。风口12处于进风状态或出风状态的情况下,遮挡部20均位于避让位置。这样可通过过滤部30的转动来改变过滤部30的位置,从而过滤进入风道11的风或者避让从风道11输出的风。其中,遮挡部20位于封堵位置以及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30均位于贴合在遮挡部20上的关闭位置,这样可以减小过滤部30的占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遮挡部20位于封堵位置以及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30相对于外壳10是处于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遮挡部20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一避让槽21,其中,过滤部30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过滤部30位于第一避让槽21内,且过滤部30的背离第一避让槽21的一侧的表面与遮挡部20的外表面平齐;遮挡部20位于封堵位置的情况下,遮挡部20的外表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平齐。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过滤部30贴合在遮挡部20上时过滤部30的背离第一避让槽21的一侧的表面与遮挡部20的外表面平齐,这样当遮挡部20以及过滤部30处于风口12处时可避免结构件凸出外壳10,保证外观的美观性,当遮挡部20以及过滤部30位于外壳10的腔体内时可避免干扰风的流动,减少阻力。而且,遮挡部20位于封堵位置的情况下,遮挡部20的外表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平齐,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进出风结构的外观的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遮挡部20和过滤部30均为板状结构,风道1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内壁13和第二内壁14,风流动路径位于第一内壁13和第二内壁14之间,其中,风口12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遮挡部20贴合在第一内壁13上,过滤部30的一端与遮挡部20或第一内壁13配合,过滤部30的另一端与第二内壁14配合,以过滤进入风道11内的风,此时过滤部30处于打开位置;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遮挡部20贴合在第一内壁13上,过滤部30贴合在遮挡部20上,以避让从风道11输出的风,此时过滤部30处于关闭位置。通过第一内壁13和第二内壁14可对风的流动起到引导作用。通过上述设置,风口12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遮挡部20贴合在第一内壁13上以起到避让作用,过滤部30的一端与遮挡部20或第一内壁13配合,过滤部30的另一端与第二内壁14配合以起到过滤作用。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遮挡部20贴合在第一内壁13上,过滤部30贴合在遮挡部20上,从而遮挡部20和过滤部30均起到避让作用。
可选地,过滤部30的宽度小于遮挡部20的宽度,风道11包括相互连通的引导段和扩张段,扩张段的宽度大于引导段的宽度,风口12位于扩张段的端部,风口12在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过滤部30设置在引导段和扩张段的连接处以对通过的风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第一内壁13具有导风面和设置在导风面上的第二避让槽15,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遮挡部20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过滤部30的至少一部分均位于第二避让槽15内,遮挡部20的朝向第二内壁14的表面以及过滤部30的朝向第二内壁14的表面均与导风面平齐。通过上述设置,当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内壁13的导风面、遮挡部20的朝向第二内壁14的表面以及过滤部30的朝向第二内壁14的表面形成平整的表面,可以对风起到引导作用,减少阻力,从而可以便于风的顺畅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遮挡部20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10上,过滤部30可转动地设置在遮挡部20上,进出风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部40,设置在外壳10上,第一驱动部40与遮挡部20驱动连接,以驱动遮挡部20转动;第二驱动部50,设置在外壳10上,第二驱动部50与过滤部30驱动连接,以驱动遮挡部20转动。通过上述设置,可采用转动的方式实现遮挡部20和过滤部30的位置调整,便于控制。
可选地,第一驱动部40和第二驱动部50均设置在第一内壁13的背离第二内壁14的一侧,这样可以避免第一驱动部40和第二驱动部50阻碍风道11。
如图7至图9所示,遮挡部20包括挡板22、第一转轴23和第一连接件24,第一转轴23和第一连接件24均设置在挡板22上,其中,第一转轴23与外壳10铰接,第一连接件24与第一驱动部40连接;过滤部30包括过滤网31、第二转轴32和第二连接件33,第二转轴32和第二连接件33均设置在过滤网31上,其中,第二转轴32与挡板22铰接,第二连接件33与第二驱动部50连接。其中,挡板22用于封堵风口12,过滤网31用于过滤。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实现挡板22与外壳10的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部40与挡板22的驱动连接,以及过滤网31与挡板22的转动连接,以及第二驱动部50与过滤网31的驱动连接,从而便于实现遮挡部20和过滤部30的动作以及相应的功能。
可选地,过滤网31包括框架35和网面36,网面36设置在框架35上,其中,网面36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网面36沿风口12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框架35上,以在不同位置起到过滤作用,第二转轴32和第二连接件33均设置在框架35上。
可选地,第一转轴23为多个,第二转轴32为多个,第一连接件24为两个,第一驱动部40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件24与两个第一驱动部40一一对应连接,第二连接件33位于两个第一连接件2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4和第一转轴23均位于挡板22的背离过滤网31的一侧,第二连接件33位于过滤网31的朝向挡板22的一侧,挡板22上具有避让第二连接件33的避让孔25。通过上述设置,可避免第一连接件24、第一转轴23和第二连接件33阻碍风的流动。在挡板22上具有避让第二连接件33的避让孔25,可以供第二连接件33穿过,以在过滤网31贴合在挡板22上时避免发生干涉,而且,可便于第二驱动部50与第二连接件33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24上具有第一腰型孔26,第一连接件24通过第一腰型孔26与第一驱动部40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33上具有第二腰型孔34,第二连接件33通过第二腰型孔34与第二驱动部50活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第一驱动部40在驱动遮挡部2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驱动部40与第一连接件24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相对位置移动,以避免卡住;相应地,可使得第二驱动部50在驱动过滤部30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驱动部50与第二连接件33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相对位置移动,以避免卡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40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弧形齿条41,第一弧形齿条41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10上,以驱动第一弧形齿条41转动,第一弧形齿条41的一端与遮挡部20连接,以驱动遮挡部20转动;第二驱动部50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弧形齿条51,第二弧形齿条51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10上,以驱动第二弧形齿条51转动,第二弧形齿条51的一端与过滤部30连接,以驱动过滤部30转动。这样可通过第一齿条的转动驱动第一弧形齿条4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通过第一弧形齿条41起到遮挡部20转动;并且可通过第二齿条的转动驱动第二弧形齿条5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通过第二弧形齿条51起到过滤部30转动。采用以上结构可实现精确位置调整。
可选地,第一驱动部40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齿轮,第一电机设置在外壳10上,第一电机与第一齿轮驱动连接,第一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一弧形齿条41啮合。第一驱动部40还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一导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10上,第一导向轮与第一弧形齿条41的背离第一齿轮的一侧抵接,第一导向轮为多个,以起到更好的引导和限位效果。第一驱动部40还包括第一盒体,第一驱动部40的以上部件均设置在第一盒体内,第一盒体具有弧形的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弧形齿条41匹配,以对第一弧形齿条41进行导向。相应地,第二驱动部50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动齿轮,第二电机设置在外壳10上,第二电机与第二齿轮驱动连接,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二弧形齿条51啮合。第二驱动部50还包括第二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10上,第二导向轮与第二弧形齿条51的背离第二齿轮的一侧抵接,第二导向轮为多个,以起到更好的引导和限位效果。第二驱动部50还包括第二盒体,第二驱动部50的以上部件均设置在第二盒体内,第二盒体具有弧形的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与第二弧形齿条51匹配,以对第二弧形齿条51进行导向。
可选地,第一弧形齿条41的端部通过蘑菇形件与第一连接件24连接,蘑菇形件穿设在第一连接件24的第一腰型孔26内,蘑菇形件的轴向有限位台阶以与第一连接件24限位配合,蘑菇形件可在第一腰型孔26内滑动。相应地,第二弧形齿条51的端部通过蘑菇形件与第二连接件33连接,蘑菇形件穿设在第二连接件33的第二腰型孔34内,蘑菇形件的轴向有限位台阶以与第二连接件33限位配合,蘑菇形件可在第二腰型孔34内滑动。
可选地,第一弧形齿条41具有推出状态和收回状态,第一弧形齿条41处于推出状态的情况下,蘑菇形件与第一腰型孔26的一端抵接以进行限位,第一弧形齿条41处于收回状态的情况下,蘑菇形件与第一腰型孔26的另一端抵接以进行限位。相应地,第二弧形齿条51具有推出状态和收回状态,第二弧形齿条51处于推出状态的情况下,蘑菇形件与第二腰型孔34的一端抵接以进行限位,第二弧形齿条51处于收回状态的情况下,蘑菇形件与第二腰型孔34的另一端抵接以进行限位。
如图1至图6所示,风口12关闭的情况下,第一弧形齿条41和第二弧形齿条51均为推出状态,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弧形齿条41和第二弧形齿条51均为收回状态,风口12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弧形齿条41为收回状态,第二弧形齿条51为推出状态。
如图6所示,风口12为两个,两个风口12分别位于风道11的两端,遮挡部20为两个,两个遮挡部20与两个风口12一一对应地设置,过滤部30为两个,两个过滤部30与两个遮挡部20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两个风口12分别为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风口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第二风口处于出风状态;第一风口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第二风口处于进风状态。通过上述设置,可选择的使用两个风口12中的任意一个进风,两个风口12中的另一个出风,从而提高该进出风结构以及使用该进出风结构的空调器的功能和灵活性,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而且,通过设置两个遮挡部20和两个过滤部30,可以在切换进出风的同时,实现对进风风口12的过滤以及对出风风口12的避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口设置在外壳10的上部,第二风口设置在外壳10的下部,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在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上进风下出风,或者下进风上出风,提高灵活性。具体地,第一风口朝向正上方,第二风口朝向正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遮挡部2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风口12的一个边沿上,风口12的另一个边沿上设置有限位件16,限位件16位于遮挡部20的另一端的转动路径上,遮挡部20转动到封堵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16与遮挡部20的另一端止挡配合。这样可通过限位件16对遮挡部2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以使遮挡部20移动到准确的位置,这样一方面可避免遮挡部20移动到外壳10的外部影响美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封堵风口12的性能,避免灰尘进入。限位件16可以设置为长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提供的进出风结构。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进出风结构中设置有外壳10和遮挡部20,外壳10具有风道11以及与风道11连通的风口12,遮挡部20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10上,遮挡部20具有封堵风口12的封堵位置以及避让风口12的避让位置,其中,封堵位置位于风口12处,避让位置位于外壳10的腔体内。当遮挡部20处于封堵位置的情况下,即为将风口12关闭,当遮挡部20处于避让位置的情况下,即为将风口12打开。通过上述设置,遮挡部20移动到外壳10的腔体内部时可打开风口12,以通过风口12进风或出风。由于在打开风口12时遮挡部20位于外壳10的内部,而不会伸出到外壳10的外部,因此不会影响空调器的美观性。使用该遮挡部20代替现有的导风板,避免了伸出的导风板影响空调器美观性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风机60,风机60设置在外壳10内,风机60可以设置在风道11内,以对风的流动提高动力。空调器可以设置为壁挂式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挡部与过滤部采用一体装配结构,通过齿轮机构,使上下风口可切换进出风,在关机状态,过滤网与挡板闭合,保证外观美观;在进风时,挡板打开进行避让,过滤网打开进行过滤,保证进风顺畅以及过滤灰尘的作用;在出风时挡板和过滤网组成风道的侧壁,保证出风风量降低噪音。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体装配结构,减少了上下出风口的零件,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外观美观性,又不失过滤灰尘的效果,消费者使用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风道(11)以及与所述风道(11)连通的风口(12);
遮挡部(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所述遮挡部(20)具有封堵所述风口(12)的封堵位置以及避让所述风口(12)的避让位置,其中,所述封堵位置位于所述风口(12)处,所述避让位置位于所述外壳(10)的腔体内;
过滤部(3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遮挡部(20)上,所述过滤部(30)用于过滤进入所述风道(11)内的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20)位于所述避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风口(12)可切换为进风状态或出风状态,其中,
所述风口(12)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过滤部(30)位于所述风道(11)内的风流动路径上以过滤进入所述风道(11)内的风;
所述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过滤部(30)离开所述风流动路径以避让从所述风道(11)输出的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遮挡部(20)上,所述过滤部(30)具有贴合在所述遮挡部(20)上的关闭位置以及与所述遮挡部(20)之间具有预设夹角的打开位置,其中,
所述遮挡部(20)位于所述封堵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过滤部(30)位于所述关闭位置;
所述风口(12)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过滤部(30)位于所述打开位置以过滤进入所述风道(11)内的风;
所述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过滤部(30)位于所述关闭位置以避让从所述风道(11)输出的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20)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一避让槽(21),其中,
所述过滤部(30)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过滤部(30)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21)内,且所述过滤部(30)的背离所述第一避让槽(21)的一侧的表面与所述遮挡部(20)的外表面平齐;
所述遮挡部(20)位于所述封堵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遮挡部(20)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10)的外表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20)和所述过滤部(30)均为板状结构,所述风道(11)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内壁(13)和第二内壁(14),所述风流动路径位于所述第一内壁(13)和所述第二内壁(14)之间,其中,
所述风口(12)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遮挡部(20)贴合在所述第一内壁(13)上,所述过滤部(30)的一端与所述遮挡部(20)或所述第一内壁(13)配合,所述过滤部(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壁(14)配合,以过滤进入所述风道(11)内的风;
所述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遮挡部(20)贴合在所述第一内壁(13)上,所述过滤部(30)贴合在所述遮挡部(20)上,以避让从所述风道(11)输出的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壁(13)具有导风面和设置在所述导风面上的第二避让槽(15),所述风口(12)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遮挡部(20)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过滤部(30)的至少一部分均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15)内,所述遮挡部(20)的朝向所述第二内壁(14)的表面以及所述过滤部(30)的朝向所述第二内壁(14)的表面均与所述导风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所述过滤部(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遮挡部(20)上,所述进出风结构还包括:
第一驱动部(4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所述第一驱动部(40)与所述遮挡部(2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遮挡部(20)转动;
第二驱动部(5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所述第二驱动部(50)与所述过滤部(3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遮挡部(20)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挡部(20)包括挡板(22)、第一转轴(23)和第一连接件(24),所述第一转轴(23)和所述第一连接件(24)均设置在所述挡板(22)上,其中,所述第一转轴(23)与所述外壳(10)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4)与所述第一驱动部(40)连接,所述挡板(22)用于封堵所述风口(12);
所述过滤部(30)包括过滤网(31)、第二转轴(32)和第二连接件(33),所述第二转轴(3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3)均设置在所述过滤网(31)上,其中,所述第二转轴(32)与所述挡板(22)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3)与所述第二驱动部(50)连接,所述过滤网(31)用于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4)和所述第一转轴(23)均位于所述挡板(22)的背离所述过滤网(3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件(33)位于所述过滤网(31)的朝向所述挡板(22)的一侧,所述挡板(22)上具有避让所述第二连接件(33)的避让孔(2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24)上具有第一腰型孔(26),所述第一连接件(24)通过所述第一腰型孔(26)与所述第一驱动部(40)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33)上具有第二腰型孔(34),所述第二连接件(33)通过所述第二腰型孔(34)与所述第二驱动部(50)活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部(40)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弧形齿条(41),所述第一弧形齿条(41)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以驱动所述第一弧形齿条(41)转动,所述第一弧形齿条(41)的一端与所述遮挡部(20)连接,以驱动所述遮挡部(20)转动;
所述第二驱动部(50)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弧形齿条(51),所述第二弧形齿条(51)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以驱动所述第二弧形齿条(51)转动,所述第二弧形齿条(51)的一端与所述过滤部(30)连接,以驱动所述过滤部(30)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口(12)为两个,两个所述风口(12)分别位于所述风道(11)的两端,所述遮挡部(20)为两个,两个所述遮挡部(20)与两个所述风口(12)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过滤部(30)为两个,两个所述过滤部(30)与两个所述遮挡部(20)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两个所述风口(12)分别为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处于进风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所述第一风口处于出风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风口处于进风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上部,所述第二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下部,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在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2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口(12)的一个边沿上,所述风口(12)的另一个边沿上设置有限位件(16),所述限位件(16)位于所述遮挡部(20)的另一端的转动路径上,所述遮挡部(20)转动到所述封堵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16)与所述遮挡部(20)的另一端止挡配合。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进出风结构。
CN201922204387.3U 2019-12-09 2019-12-09 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400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4387.3U CN211400251U (zh) 2019-12-09 2019-12-09 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4387.3U CN211400251U (zh) 2019-12-09 2019-12-09 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0251U true CN211400251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2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4387.3U Active CN211400251U (zh) 2019-12-09 2019-12-09 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0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45420C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14111012A (zh) 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11076400A (zh) 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11561741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3964165U (zh) 立式空调
CN211400251U (zh) 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10128423U (zh) 空调器
CN210345818U (zh) 空调器
CN112484147B (zh) 空调器
WO2020093779A1 (zh) 空调器室内机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11189117A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454964B (zh) 空调器
CN111076401A (zh) 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210688484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581450U (zh) 出风框组件及空调器
CN211400252U (zh) 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211575289U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539547A (zh) 过滤网机构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568867U (zh) 一种新风控制装置及立式窗机
CN210688465U (zh) 空调器
CN216620039U (zh)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6872588U (zh) 一种具有隔热效果通风效果的配电箱
CN220355578U (zh) 一种进风格栅及其空调
CN216346640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CN216555443U (zh) 一种节省空间的调节风道风量的旋转闸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