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9658U - 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 Google Patents

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9658U
CN211399658U CN201922115208.9U CN201922115208U CN211399658U CN 211399658 U CN211399658 U CN 211399658U CN 201922115208 U CN201922115208 U CN 201922115208U CN 211399658 U CN211399658 U CN 211399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ver
releasing
hole
characteri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52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庆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1152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9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9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9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包括一导光罩,由一透光的实心罩体构成,该罩体的表面包含一入光面、一释光面及至少一反射面,所述至少一反射面的外表披覆有一遮蔽层,该入光面布设有多个发光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反射面包含具有聚光曲度的一特征反射面,该特征反射面上形成有多个朝向罩体内弧凸的反射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提供光线由该入光面投射进入该罩体,该罩体内的光线经由该特征反射面和所述多个反射部的反射而通过该释光面对外投光。藉此,改善传统投光器的投光难以均匀分布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光器构造,特别关于一种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背景技术
投光器是一种将例如是灯泡、灯管、发光二极管(LED)等发光元件所散发的光线加以反射后对外释光的物器,且投光器能限制光源投射至一特定区域内,用以增加该特定区域的照度。
传统的投光器若要增加投光的照度,一般采用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两种方式。其中图1揭示增加发光元件2的配置数量,来提升投光器投射至特定区域时的照度;图2揭示将发光元件2配置于一具有圆弧状反射面的导光罩1的一端,藉由圆弧状反射面的聚光效果,来增加投光器投射至特定区域的照度。
然而,图1中使用大量的发光元件2来增加照度的方式,除了会增加投光器的建置成本及占置空间之外,使用时还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再者,图2中以圆弧状反射面来增加照度的方式,虽然只需要使用到少量的发光元件2,但由于圆弧状反射面的圆弧状构造,而使投光器所投射出去的光线大部分集中于上述特定区域的中央位置,导致光线没有均匀的分布于上述特定区域中,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改善传统投光器所投射出去的光线没有均匀分布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在一较佳实施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导光罩,由一透光的实心罩体构成,该罩体的表面包含一入光面、一释光面及至少一反射面,所述至少一反射面的外表披覆有一遮蔽层;多个发光元件,布设于该入光面;其中,所述至少一反射面包含具有聚光曲度的一特征反射面,该特征反射面上形成有多个朝向罩体内弧凸的反射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提供光线由该入光面投射进入该罩体,该罩体内的光线经由该特征反射面和所述多个反射部的反射而通过该释光面对外投光。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罩体呈具有至少一锥度的圆锥形体,该特征反射面的聚光曲度是由该罩体的圆锥轮廓形成,且该罩体中央形成一中空的取像通道,该取像通道双端分别形成一取像孔及一释光孔。其中该入光面呈环状坐落于该取像孔的外围,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经由该罩体厚度的间隔,而使该特征反射面呈圆锥状的作为该罩体的外表面,且该释光面呈圆锥状的坐落于该取像通道中作为该罩体的内表面。该取像孔的孔径小于该释光孔,且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分别由该取像孔朝向该释光孔扩张倾斜。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为呈环状间隔布设于一环形器壳中,该环形器壳配置于该入光面上。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圆锥形罩体包含由多个具有相异锥度的罩部串接形成。其中所述多个具有相异锥度的罩部包含一第一罩部及一第二罩部,该取像孔坐落于该第一罩部,该释光孔坐落于该第二罩部,该取像通道具有一中心线,该第一罩部相对于该中心线的倾斜角θ1相对小于或大于该第二罩部相对于该中心线的倾斜角θ2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罩体呈弧杯状形体,该特征反射面的聚光曲度是由该罩体的弧杯轮廓形成,且该罩体中央形成一中空的取像通道,该取像通道双端分别形成一取像孔及一释光孔。该入光面呈环状坐落于该释光孔的外围,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经由该罩体厚度的间隔,而使该特征反射面呈弧凸杯状的作为该罩体的外表面,且该释光面呈弧凹杯状的坐落于该取像通道中作为该罩体的内表面。该取像孔的孔径小于该释光孔,且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分别由该取像孔朝向该释光孔弧曲扩张。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为呈环状间隔布设于一环形器壳中,该环形器壳配置于该入光面上。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为呈环状间隔布设于一环形器壳中,该环形器壳配置于该入光面上。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罩体呈弧瓣形体,该特征反射面的聚光曲度是由该罩体的弧瓣轮廓形成。其中该入光面呈面状的坐落于该释光面和该特征反射面之间,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经由该罩体厚度的间隔,而使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呈现出相同的弧曲形态。
根据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技术效果在于:藉由反射部来增加光源的反射面积,使发光元件提供的光线能以均匀分布方式对外投光,进而提升投光器的照度。
除此之外,有关本实用新型可供据以实施的相关技术细节,将在后续的实施方式及图式中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投光器实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传统投光器实例二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投光器的第一款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3a是图3中导光罩的局部放大剖示图。
图4是光线投射至反射部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投光器的第二款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投光器的第三款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投光器的第四款实施例的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1、10-导光罩;10a、10b、10c、10d-罩体;101-第一罩部;102-第二罩部;11a、11c、11d-入光面;12a、12c、12d-释光面;13-反射面;13a、13c、13d-特征反射面;14-反射部;15-取像通道;151-取像孔;152-释光孔;2、20-发光元件;21-器壳;211-通孔;30-遮蔽层;C-中心线;θ1、θ2-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合并参阅图3及图3a,提供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的第一款实施例的态样,说明该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包括一导光罩10及多个发光元件20,其中:
该导光罩10由一透光的实心罩体10a构成,该罩体10a的材质为玻璃或压克力等透光材料。该罩体10a的表面包含一入光面11a、一释光面12a及至少一反射面13,其中光线由入光面11a进入罩体10a,经由反射面13的反射而通过释光面12a对外投光。进一步的说,所述反射面13的外表披覆有一由金属涂料所构成的遮蔽层30,使反射面13能反射光线。
所述反射面13包含具有聚光曲度的一特征反射面13a,所述聚光曲度是指光线投射至特征反射面13a时,会被反射至一特定区域而形成聚光现象。该特征反射面13a上形成有多个朝向罩体10a内弧凸的反射部14,光线由入光面11a进入罩体10a内经由特征反射面13a和反射部14的反射而通过释光面12a对外投光。进一步的说,所述反射部14在实施上是由罩体10a的特征反射面13a上形成有多个球粒状凹槽,藉由特征反射面13a的外表披覆有遮蔽层30而使球粒状凹槽的槽壁形成反射部14。
请再次参阅图3,说明该罩体10a呈具有至少一锥度的圆锥形体,该特征反射面13a的聚光曲度是由该罩体10a的圆锥轮廓形成。该罩体10a中央形成一中空的取像通道15,该取像通道15双端分别延伸至罩体10a表面形成一取像孔151及一释光孔152,该取像孔151的孔径是小于释光孔152,且特征反射面13a和释光面12a分别由取像孔151朝向释光孔152扩张倾斜。该入光面11a在实施上是呈环状坐落于取像孔151的外围。进一步的说,该特征反射面13a和释光面12a经由罩体10a厚度的间隔,使该特征反射面13a呈圆锥状的作为罩体10a的外表面,且该释光面12a呈圆锥状的坐落于取像通道15中作为罩体10a的内表面。此外,该取像孔151在实施上用以组设一取像单元(未绘示)。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20是布设于入光面11a,所述发光元件20在实施上为发光二极管(LED)。进一步的说,所述多个发光元件20为呈环状间隔布设于一环形器壳21中,该环形器壳21配置于入光面11a上,使发光元件20所散发的光线能经由入光面11a进入罩体10a。更进一步的说,该环形器壳21具有一通孔211,该取像单元是经由通孔211而组设于取像孔151。
请参阅图4,说明当多道光线以同一方向分别投射至反射部14上的不同位置时,由于反射部14弧凸的形状,使每道光线与反射部14接触时的入射角各不相同,依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因此每道光线的反射角也不相同,藉此,通过反射部14所反射的多角度光线来增加光线的投射方向,使光不会集中于某一方向及位置。
请参阅图5,提供本实用新型投光器的第二款实施态样,说明该圆锥形罩体10b包含由多个具有相异锥度的罩部串接形成。更具体的说,所述罩部包含一第一罩部101及一第二罩部102,该取像孔151坐落于第一罩部101,该释光孔152坐落于第二罩部102,该第一罩部101与取像通道15的中心线C之间具有一倾斜角θ1,该第二罩部102与取像通道15的中心线C之间具有一倾斜角θ2,该倾斜角θ1是小于倾斜角θ2(即θ1<θ2)。藉此,能增加罩体10b用来反射光线的反射面积,进而增加相异角度的投光面域。此外,本实用新型亦可实施成该倾斜角θ1是大于倾斜角θ2(即θ1<θ2)的态样(未绘图),均属本实用新型创思下的简易变换,自当为本实用新型所概括,并予陈明。
请参阅图6,提供本实用新型投光器的第三款实施态样,说明该罩体10c是呈弧杯状形体,该特征反射面13c的聚光曲度是由罩体10c的弧杯轮廓形成。该罩体10c的特征反射面13c和释光面12c分别由取像孔151朝向释光孔152弧曲扩张,该入光面11c是呈环状坐落于释光孔152的外围,也就是说发光元件20是布设于释光孔152的外围,使光线经由释光孔152通过通孔211投射至外界。进一步的说,该特征反射面13c和释光面12c经由罩体10c厚度的间隔,使该特征反射面13c呈弧凸杯状的作为罩体10c的外表面,且该释光面12c呈弧凹杯状的坐落于取像通道15中作为罩体10c的内表面。相较于图2中传统的导光罩1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导光罩10能藉由反射部14来增加光源的反射面积,使发光元件20所提供的光线能以均匀分布方式对外投光,进而提升投光器的照度。
请参阅图7,提供本实用新型投光器的第四款实施态样,说明该罩体10d是呈弧瓣形体,该特征反射面13d的聚光曲度是由罩体10d的弧瓣轮廓形成。进一步的说,该入光面11d是呈面状的坐落于释光面12d和特征反射面13d之间,该特征反射面13d和释光面12经由罩体10d厚度的间隔,使该特征反射面13d和该释光面12呈现出相同的弧曲形态。使发光元件20所提供的光线经由特征反射面13d和反射部14的反射而能以均匀分布方式对外投光,进而提升投光器的照度。
以上实施例仅为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罩,由一透光的实心罩体构成,该罩体的表面包含一入光面、一释光面及至少一反射面,所述至少一反射面的外表披覆有一遮蔽层;
多个发光元件,布设于该入光面;
其中,所述至少一反射面包含具有聚光曲度的一特征反射面,该特征反射面上形成有多个朝向罩体内弧凸的反射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提供光线由该入光面投射进入该罩体,该罩体内的光线经由该特征反射面和所述多个反射部的反射而通过该释光面对外投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该罩体呈具有至少一锥度的圆锥形体,该特征反射面的聚光曲度是由该罩体的圆锥轮廓形成,且该罩体中央形成一中空的取像通道,该取像通道双端分别形成一取像孔及一释光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呈环状坐落于该取像孔的外围,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经由该罩体厚度的间隔,使该特征反射面呈圆锥状的作为该罩体的外表面,且该释光面呈圆锥状的坐落于该取像通道中作为该罩体的内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取像孔的孔径小于该释光孔,且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分别由该取像孔朝向该释光孔扩张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为呈环状间隔布设于一环形器壳中,该环形器壳配置于该入光面上。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圆锥形罩体包含由多个具有相异锥度的罩部串接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具有相异锥度的罩部包含一第一罩部及一第二罩部,该取像孔坐落于该第一罩部,该释光孔坐落于该第二罩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取像通道具有一中心线,该第一罩部相对于该中心线的倾斜角θ1相对小于或大于该第二罩部相对于该中心线的倾斜角θ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该罩体呈弧杯状形体,该特征反射面的聚光曲度是由该罩体的弧杯轮廓形成,且该罩体中央形成一中空的取像通道,该取像通道双端分别形成一取像孔及一释光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呈环状坐落于该释光孔的外围,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经由该罩体厚度的间隔,而使该特征反射面呈弧凸杯状的作为该罩体的外表面,且该释光面呈弧凹杯状的坐落于该取像通道中作为该罩体的内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取像孔的孔径小于该释光孔,且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分别由该取像孔朝向该释光孔弧曲扩张。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为呈环状间隔布设于一环形器壳中,该环形器壳配置于该入光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该罩体呈弧瓣形体,该特征反射面的聚光曲度是由该罩体的弧瓣轮廓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呈面状的坐落于该释光面和该特征反射面的双侧,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经由该罩体厚度的间隔,而使该特征反射面和该释光面呈现出相同的弧曲形态。
CN201922115208.9U 2019-11-29 2019-11-29 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Active CN211399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5208.9U CN211399658U (zh) 2019-11-29 2019-11-29 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5208.9U CN211399658U (zh) 2019-11-29 2019-11-29 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9658U true CN211399658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12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5208.9U Active CN211399658U (zh) 2019-11-29 2019-11-29 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9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49047B2 (ja) レンズ部材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US7270454B2 (en) Vehicular lamp
US6819505B1 (en) Internally reflective ellipsoidal collector with projection lens
JP5506408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US10146001B2 (en) Lighting system
JP4452391B2 (ja) Led灯具
TWM507489U (zh) 環形發光裝置
JP2010262187A (ja) レンズ部材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CN211399658U (zh) 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JP5950198B2 (ja) 照明器具
US10794565B2 (en) Dielectric collimator with a rejecting center lens
CN114440142B (zh) 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形成异形轮廓光斑的led光学系统
CN112879867A (zh) 可增加光线反射面积的投光器
TWI422781B (zh) 透鏡及使用此透鏡的燈具
WO2018076466A1 (zh) 一种灯罩、灯具及飞行器
JP2007149382A (ja) 車輌用灯具
CN108775553B (zh) 一种透镜及光源模组
TWM596319U (zh) 可增加光線反射面積的投光器
JP2012064491A (ja) 照明装置
CN216896894U (zh) 可形成均匀光斑的led灯珠结构
JP2009245601A (ja) 照明灯具
CN112879868B (zh) 聚光环及附设在聚光环上的投光器与投光取像装置
CN105202389B (zh) 大角度led灯
TWI695144B (zh) 聚光環及附設聚光環的投光器與投光取像裝置
TWI787074B (zh) 車輛燈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