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0659U - 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90659U CN211390659U CN201921707682.4U CN201921707682U CN211390659U CN 211390659 U CN211390659 U CN 211390659U CN 201921707682 U CN201921707682 U CN 201921707682U CN 211390659 U CN211390659 U CN 2113906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ded
- motor
- square
- rods
- suppor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40000004282 Grewia occidental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包括主机、转盘、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主机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底座,且底座的顶端上焊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端与圆盘底端焊接,且圆盘顶端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方柱,所述方柱中部的四个角上皆焊接有从动盘,所述方柱后方的主机上焊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延伸至从动盘下方的一端上焊接有拨杆,且拨杆的上端延伸至从动盘内部,所述方柱的前后左右表面上皆焊接有方杆。该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实现了左右两侧装线和胶合工序高效衔接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装线胶合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线胶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的生产随着科技进步日趋先进,笔记本装订方式也丰富起来,例如有锁线订、无线胶粘订、锁线胶背订等,其中锁线胶背订顾名思义就是装订时先将各个笔记本先锁线再上胶,上胶时不需要再铣背,这种装订方法使笔记本结实而平整,目前精装笔记本大都采用这种装订方法,虽然这种方法装订效果好,被广泛采用,但是在装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装线和胶合为两个工序,再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两道工序来完成,传统的装置在两道工序衔接之间往往多采用人力,人为的将锁好线的笔记本拿到下个工序进行胶合,人为操作使工序衔接性较差,影响工作效率,增加了笔记本装线胶合成本,同时在将装线好的笔记本拿到胶合工序之前,需要人为将笔记本折叠,折叠工作增加了使用者工作量,降低使用者满意度,所以亟需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人为操作使工序衔接性较差,影响工作效率,增加了笔记本装线胶合成本和人为折叠使操作者工作量增加,降低使用者满意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包括主机、转盘、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主机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底座,且底座的顶端上焊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端与圆盘底端焊接,且圆盘顶端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方柱,所述方柱中部的四个角上皆焊接有从动盘,所述方柱后方的主机上焊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延伸至从动盘下方的一端上焊接有拨杆,且拨杆的上端延伸至从动盘内部,所述方柱的前后左右表面上皆焊接有方杆,四根所述方杆的两侧皆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四根所述方杆外端的内壁中皆固定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皆贯穿方杆前表面并延伸至方杆前表面外侧,所述第二电机表面外侧的输出轴上皆焊接有拉杆,且拉杆的右端皆铰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上端皆与第一支撑杆右端铰接,前端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侧通过另一连接片与第二支撑杆的左侧铰接,后端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铰接,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端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皆焊接有铁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端与第二支撑杆的左端皆设置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相互啮合,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皆螺纹连接有丝杆,且丝杆底端螺纹配合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皆贯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表壁并延伸至铁板上方,所述主机的后端安装有第一开关,四根所述方杆向四周延伸的一端皆安装有第二开关。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丝杆皆呈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纳笔室底端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嵌有滑块,所述滑块顶端与螺母底端胶粘。
优选的,所述从动盘四个角的形状皆设置为U形,且U形槽位置与方柱的四个角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拨杆的直径大小等于U形槽的口径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设置有转盘、方柱、从动盘、第一电机、推杆和拨杆,打开第一开关控制第一电机转动,第一电机带动推杆和拨杆绕第一电机做圆周运动,拨杆的圆周运动推动从动盘间接性运动,从动盘焊接在方柱外壁上,方柱跟着间接性运动,方柱上的方杆跟随从动盘间接运动,当拨杆转一圈时,方杆旋转90°,方杆旋转速度与左右两侧的装线和胶合时间相互配合,不再需要人为将锁好的笔记本拿到胶合工序,实现了左右两侧装线和胶合工序高效衔接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装线胶合成本;
2、该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二电机、拉杆、连接片、第二支撑杆和齿轮,按动第二开关,第二电机顺转,第二电机带动拉杆顺转,拉杆拉动通过连接片铰接的第一支撑杆顺时针转动,第一支撑杆的顺时针转动会带动与之齿轮啮合的第二支撑杆逆时针转动,在另一连接片铰接的作用下,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会呈现折叠状态,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折叠会将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杆和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铁板上的笔记本进行折叠,胶合工序前不再需要人为进行笔记本翻折,减轻了使用者工作量,使用者容易接受,因此更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柱、方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盘、电机、推杆和拨杆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杆、拉杆、连接片、第二支撑杆、齿轮、丝杆和固定片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局部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杆、拉杆和连接片局部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杆、拉杆和第二支撑杆局部结构折叠状态正视示意图。
图中:1、主机;2、底座;3、转盘;4、圆盘;5、方柱;6、从动盘;7、第一电机;8、推杆;9、拨杆;10、方杆;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电机;13、拉杆;14、连接片;15、第二支撑杆;16、齿轮;17、丝杆;18、固定片;19、第一开关;20、第二开关;21、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包括主机1、转盘3、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2、第一开关19和第二开关20,主机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底座2,且底座2的顶端上焊接有转盘3,转盘3为上下两块圆板,上下圆板之间设置有导轨,导轨内嵌合有圆珠,上下圆板在圆珠作用下可以转动,转盘3的顶端与圆盘4底端焊接,且圆盘4顶端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方柱5,方柱5中部的四个角上皆焊接有从动盘6,方柱5后方的主机1上焊接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选用应选转速较低的电机,转速应保证与装线和胶合的速度相同,第一电机7每转一圈可以完成一次锁线和胶合,型号可选为YL80I-1,且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上焊接有推杆8,推杆8延伸至从动盘6下方的一端上焊接有拨杆9,且拨杆9的上端延伸至从动盘6内部,从动盘6四个角的形状皆设置为U形,且U形槽位置与方柱5的四个角相对应,其作用为,拨杆9可以推动从动盘6进行转动,与方柱5四个角相对应,使得拨杆9旋转一周,正好可以推着从动盘6旋转90°,拨杆9的直径大小等于U形槽的口径大小,其作用为,拨杆9可以更好地推动从动盘6转动,拨杆9的直径大小比U形槽口径大小小达不到推动效果,从动盘6的旋转角度达不到90°,拨杆9的直径比U形槽口径大小大就没法延伸至U形槽中,无法推动从动盘6转动,第一电机7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1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二开关20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机1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其作用为,装置整体控制更为简单高效,电力控制让装置效率更高,上述实施例使装线胶合装置不再需要人为将装线完成的笔记本拿到下一个胶合工序中,大大提高了工序衔接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方柱5的前后左右表面上皆焊接有方杆10,四根方杆10的两侧皆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1,四根方杆10外端的内壁中皆固定有第二电机12,此处拉杆13需要的力较小,小型电机便可满足需求,型号可选4IK25RGN-4GN,且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皆贯穿方杆10前表面并延伸至方杆10前表面外侧,第二电机12表面外侧的输出轴上皆焊接有拉杆13,且拉杆13的右端皆铰接有连接片14,连接片14的上端皆与第一支撑杆11右端铰接,前端第一支撑杆11的右侧通过另一连接片14与第二支撑杆15的左侧铰接,后端第一支撑杆11与第二支撑杆15铰接,两端第一支撑杆11和两端第二支撑杆15之间皆焊接有铁板21,第一支撑杆11的右端与第二支撑杆15的左端皆设置有齿轮16,两个齿轮16相互啮合,两端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上皆螺纹连接有丝杆17,两个第一支撑杆11和两个第二支撑杆15上的丝杆17皆呈中心对称,其作用为,可以很好的夹住笔记本的四个角,并且折叠时笔记本可以整齐的叠到一起,且丝杆17底端螺纹配合连接有固定片18,固定片18皆贯穿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表壁并延伸至铁板21上方,固定片18的一端在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内部与丝杆17螺纹连接,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表壁外侧,呈与铁板21平行状态,主机1的后端安装有第一开关19,四根方杆10向四周延伸的一端皆安装有第二开关20,上述实施例不需要再人为折叠笔记本,减少了使用者工作量,使用者更容易接受。
工作原理:使用时,装置首先连接外置电源,为装置提供电力,然后将需要装线胶合的笔记本放在后方两个第一支撑杆11和两个第二支撑杆15之间的铁板21上,笔记本放好后,转动两端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上的丝杆17,丝杆17底端螺纹配合的固定片18上下移动,顺时针转动丝杆17,固定片18下移,下移后与四个固定片18与下方的铁板21可以夹紧笔记本的四个角,然后打开第一开关19,控制第一电机7转动,当第一电机7转动时,焊接在第一电机7输出端的推杆8和拨杆9绕着第一电机7做圆周运动,当拨杆9转到从动盘6位置时,拨杆9会进入从动盘6四个角中对应一个角的U形槽中,拨杆9的运动会推着从动盘6转动,从动盘6焊接在方柱5表面上,从动盘6会带动方柱5在转盘3作用下转动,当从动盘6旋转90°时,U形槽中的拨杆9会离开从动盘6继续做圆周运动,此时方柱5上的方杆10会被转动到锁线位置处进行锁线,锁线技术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此时在另一方杆10前端的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上固定另一笔记本,当锁线完成,正好拨杆9又转回到从动盘6位置处,拨杆9进入从动盘6上的U形槽中,将从动盘6再拨动90°,另一笔记本会接着进行锁线;
锁好线的笔记本被转到装置前方的位置,打开第二开关20,第二电机12顺时针转动,第二电机12输出端的拉杆13开始顺时针转动,拉杆13拉动通过连接片14铰接的第一支撑杆11顺时针转动,第一支撑杆11的顺时针转动会带动与之齿轮16啮合的第二支撑杆15逆时针转动,在另一连接片14铰接的作用下,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会呈现折叠状态,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折叠会将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杆11和两个第二支撑杆15之间铁板21上的笔记本进行折叠,折叠完成关闭第二开关20,折叠好的笔记本才能进入下一胶合工序,胶合技术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当胶合完成后,打开第二开关20,第二电机12逆时针转动,带动拉杆13逆时针转动,拉杆13推着第一支撑杆11逆时针转动,与第一支撑杆11通过齿轮16啮合的第二支撑杆15顺时针转动,在另一连接片14的铰接作用下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展开平铺,逆时针转动丝杆17,固定片18上移,松开与铁板21夹紧的笔记本,取下装线胶合完成的笔记本,换上新的未装线的笔记本,操作就此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5)
1.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包括主机(1)、转盘(3)、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2)、第一开关(19)和第二开关(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底座(2),且底座(2)的顶端上焊接有转盘(3),所述转盘(3)的顶端与圆盘(4)底端焊接,且圆盘(4)顶端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方柱(5),所述方柱(5)中部的四个角上皆焊接有从动盘(6),所述方柱(5)后方的主机(1)上焊接有第一电机(7),且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上焊接有推杆(8),所述推杆(8)延伸至从动盘(6)下方的一端上焊接有拨杆(9),且拨杆(9)的上端延伸至从动盘(6)内部,所述方柱(5)的前后左右表面上皆焊接有方杆(10),四根所述方杆(10)的两侧皆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1),四根所述方杆(10)外端的内壁中皆固定有第二电机(12),且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皆贯穿方杆(10)前表面并延伸至方杆(10)前表面外侧,所述第二电机(12)表面外侧的输出轴上皆焊接有拉杆(13),且拉杆(13)的右端皆铰接有连接片(14),所述连接片(14)的上端皆与第一支撑杆(11)右端铰接,前端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右侧通过另一连接片(14)与第二支撑杆(15)的左侧铰接,后端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与第二支撑杆(15)铰接,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两端所述第二支撑杆(15)之间皆焊接有铁板(21),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右端与第二支撑杆(15)的左端皆设置有齿轮(16),两个所述齿轮(16)相互啮合,两端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上皆螺纹连接有丝杆(17),且丝杆(17)底端螺纹配合连接有固定片(18),所述固定片(18)皆贯穿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5)表壁并延伸至铁板(21)上方,所述主机(1)的后端安装有第一开关(19),四根所述方杆(10)向四周延伸的一端皆安装有第二开关(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1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20)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机(1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5)上的丝杆(17)皆呈中心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盘(6)四个角的形状皆设置为U形,且U形槽位置与方柱(5)的四个角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9)的直径大小等于U形槽的口径大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07682.4U CN211390659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07682.4U CN211390659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90659U true CN211390659U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230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07682.4U Active CN211390659U (zh) | 2019-10-12 | 2019-10-12 | 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90659U (zh) |
-
2019
- 2019-10-12 CN CN201921707682.4U patent/CN2113906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57441A (zh) | 一种形状记忆钛镍合金卷材加工用高效打孔装置 | |
CN211390659U (zh) | 一种笔记本生产用自动装线胶合装置 | |
CN112091352A (zh) | 一种节省空间的太阳能电池板焊接装置 | |
CN201556971U (zh) | 一种可带动断路器自动切换的切换装置 | |
CN208034838U (zh) | 一种pe管开孔器 | |
CN214921873U (zh) | 一种高效自动焊接设备 | |
CN109130575A (zh) | 装订装置和装订方法 | |
CN110798130B (zh) | 一种高效太阳能转化光伏发电系统 | |
CN110153913A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配件固定架组件 | |
CN208101200U (zh) | 一种用于生产蜂窝板的高效搅拌机 | |
CN112222722A (zh) | 一种新型焊接操作平台 | |
CN208550739U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配件的销售架 | |
CN209071370U (zh) | 双压式光伏器件封装装置 | |
CN214899810U (zh) | 一种电力施工用牵引装置 | |
CN213824495U (zh) | 一种橡胶膏剂生产用的混料装置 | |
CN109332750A (zh) | 一种汽车底盘支撑架倒角装置 | |
CN217807861U (zh) | 一种屏幕总成的oca贴胶工装 | |
CN217917365U (zh) | 一种文件装订装置 | |
CN108654765A (zh) | 一种防止卡纸的碎纸装置 | |
CN217193738U (zh) | 一种电机组装用的单桩液压机 | |
CN216370245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配件生产用钻孔装置 | |
CN217643103U (zh) | 一种定子线圈绑线加工装置 | |
CN208941203U (zh) | 一种能将收集文件夹展开的办公桌 | |
CN216609202U (zh) | 一种复合板材厚度分切装置 | |
CN217642493U (zh) | 一种电缆固定支架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33500 south of Weiba road and west of Jingqi Road, Meng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o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Kuqi cultural produc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33500 south of Weiba road and west of Jingqi Road, Meng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o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Kuqi cultural products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