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84883U - 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及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及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84883U CN211384883U CN201922022919.1U CN201922022919U CN211384883U CN 211384883 U CN211384883 U CN 211384883U CN 201922022919 U CN201922022919 U CN 201922022919U CN 211384883 U CN211384883 U CN 2113848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mixer
- inlet
- container
-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及输送装置,该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体,设置于混合器本体上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入口用于通入待混合的介质液体,第二入口用于通入待混合的固体物料,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混合后的混合物料。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器及输送装置,输送过程中的混合物料浓度稳定、输送操作简单、输送过程安全可靠,从而大大提高了输送固体物料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在输送前和输送过程中不需要对输送容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便可实现介质液体和固体物料的混合。该输送装置为免维修设备,安装运行后不会发生堵塞或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及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工业、环境保护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的水处理中,失效废弃的离子交换树脂和其他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和沸石等)通常会在以水为介质的容器中收集和暂存,在需要进行处理时再输送到处理设施进行处理。通常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度在0.3~1.2mm之间,真实密度在1.1~1.3g/ml之间,堆积密度在0.65~0.85g/ml之间。因为离子交换树脂的真实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离子交换树脂在静止的水中会沉淀,在足够快流动的水中呈悬浮状态,所以离子交换树脂的输送通常都采用有水介质伴随的形式进行。
为了实现对离子交换树脂的输送,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先搅拌,后输送”的方法,就是首先对贮存容器中的物料(离子交换树脂和覆盖水)进行整体搅拌,使离子交换树脂在水中悬浮起来,并在持续搅拌的工况下,利用输送泵进行管道输送。但是在实际生产操作中,这种输送方法主要有两点不足,第一个是:因为离子交换树脂在水中的沉淀很快,所以一般的搅拌很难使离子交换树脂与水均匀混合;第二个是:因为离子交换树脂和水的混合不均匀,所以混合液中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浓度难以控制,如果离子交换树脂在混合物中的浓度过高或输送过程中意外失去输送动力,就很容易造成输送泵或输送管道的堵塞。因此离子交换树脂的输送在生产实践中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及输送装置,在输送前和输送过程中不需要对输送容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便可实现输送容器中的介质液体和固体物料的混合。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体,设置于混合器本体上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入口用于通入待混合的介质液体,第二入口用于通入待混合的固体物料,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混合后的混合物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固体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容器、用于对输送容器进行输入的输入管道、用于对输送容器进行输出的输出管道,输送装置还包括:上述的混合器,混合器用于对输送容器内待混合的介质液体和固体物料进行混合和排出,第一出口与输出管道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设置于输入管道和/或输出管道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设置于输入管道上,第二动力机构设置于输出管道上。
优选的是,输送容器为常压容器或压力容器,输入管道、输出管道均与输送容器连接。
优选的是,混合器设置于输送容器内。
优选的是,混合器的第一入口的输入端设置在输送容器上部的介质液体中,混合器的第二入口的输入端设置在输送容器底部的固体物料中。
优选的是,混合器设置于输送容器外。
优选的是,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道、第二连接管道,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混合器的第一入口连接,另外一端在输送容器内的液体中,第二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混合器的第二入口连接,另外一端与输送容器底部的固体物料出口管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接收容器,接收容器的入口与输送容器的输出管道连接,接收容器的出口与输送容器的输入管道连接。
优选的是,接收容器为常压容器。
优选的是,接收容器为压力容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装置用于输送不溶解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固体物料。优选的是,不溶解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固体物料为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沸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器及输送装置,输送过程中的物料浓度稳定、输送操作简单、输送过程安全可靠,从而大大提高了输送物料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在输送前和输送过程中不需要对输送容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便可实现输送容器中的物料中的介质液体和固体物料进行混合。该输送装置为免维修设备,安装运行后一般不会发生堵塞或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器本体;2-第一入口;3-第二入口;4-第一出口;5-混合器;6-输送容器;7-输入管道;8-输出管道;9-动力机构;10-第一动力机构;11-第二动力机构;12-介质液体;13-固体物料;14-第一引入管;15-第二引入管;16-接收容器;17-第一连接管道;18-第二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器5,包括:混合器本体1,设置于混合器本体1上的第一入口2、第二入口3、第一出口4,第一入口2用于通入待混合的介质液体12,第二入口3用于通入待混合的固体物料13,第一出口4用于排出混合后的混合物料。
从混合器5排出的混合物料中的固体物料13浓度由混合器本体1的结构形式和通入的介质液体12流量决定。最简单的混合器5就是流体输送管道中使用的三通管件。混合器5不含任何活动或动力部件,是免维修设备,安装运行后一般不会发生堵塞或损坏。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容器6、用于对输送容器6进行输入的输入管道7、用于对输送容器6进行输出的输出管道8。输送装置还包括:上述实施例1中的混合器5。混合器5用于对输送容器6内待混合的液体介质12和固体物料13进行混合。混合器5的第一出口4与输出管道8连接。通过输出管道8将混合后的混合物料进行输送。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待混合的固体物料13为离子交换树脂,待混合的介质液体12为水(在没有进行固体物料输送时称覆盖水,在进行固体物料输送或管道冲洗时称冲排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还包括:动力机构9,动力机构9包括:第一动力机构10、第二动力机构11,第一动力机构10设置于输入管道7上,第二动力机构11设置于输出管道8上。具体的,第一动力机构10为冲排水输送泵,第二动力机构11为固体物料输送泵。冲排水输送泵设置于输入管道7上,固体物料输送泵设置于输出管道8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从输送容器6向接收容器16输送离子交换树脂的动力由固体物料输送泵提供,离子交换树脂的输送距离和高程可以通过选择合适性能的输送泵来实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冲排水从接收容器16返回输送容器6的动力由冲排水输送泵提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混合器5设置于输送容器6内。
混合器5安装在输送容器6内部的优点:设备安装后运行时混合物料的浓度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混合器5的第一入口2的入口端在设置在输送容器6内的覆盖水中,混合器5的第二入口3的入口端设置在输送容器6底部沉淀的离子交换树脂中。输送容器6的覆盖水,通过混合器5的第一入口2引入到混合器5内。输送容器6底部沉淀的离子交换树脂,通过混合器5的第二入口3引入到混合器5内。
混合器5的第一入口2上设置有第一引入管14,混合器5的第二入口3上设置有第二引入管15。第一引入管14、第二引入管15的长度相对较短,使得混合物料的浓度比较容易进入混合器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还包括:接收容器16,接收容器16的入口与输送容器6的输出管道8连接,接收容器16的出口与输送容器6的输入管道7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输送容器6为常压容器,接收容器16为常压容器。
本实施例中采用无搅拌输送装置进行输送离子交换树脂,被输送物料的浓度始终保持稳定,整个输送过程平稳、安全、可靠。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可用来输送核工业中失效废弃的离子交换树脂和其它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和沸石等)。无搅拌输送装置对输送容器6的结构形式、大小及容器中离子交换树脂的容量没有严格的限制要求,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输送容器6可以贮存更多的离子交换树脂。
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的输送动力由外置的输送泵提供,离子交换树脂输送距离和高程可以通过选择合适性能的输送泵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离子交换树脂,还可用于输送呈松散状态的其它颗粒状或粉末状物料,如活性炭和/或沸石等。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与实施例2中的输送装置系统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的接收容器16为压力容器。
本实施例中固体物料输送泵设置于输送容器6的输出管道8上。
本实施例中输送容器6内的离子交换树脂,通过内置的混合器5、固体物料输送泵等输送到接收容器16中,悬浮的离子交换树脂很快沉淀。参与输送离子交换树脂的冲排水会凭借固体物料输送泵(动力机构9)在接收容器16中造成的正压作用下,从接收容器16自动返回输送容器6,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冲排水返回输送泵。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与实施例2中的输送装置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的输送容器6为压力容器。
本实施例中的固体物料输送泵(动力机构9)设置于输出管道8上,不设置冲排水返回输送泵。
本实施例中输送容器6内的离子交换树脂,通过内置的混合器5、固体物料输送泵等输送到接收容器16中,悬浮的离子交换树脂很快沉淀。参与输送离子交换树脂的冲排水会凭借固体物料输送泵在输送容器6中造成的负压作用下,从接收容器16自动返回输送容器6,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冲排水返回输送泵。
在本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固体物料输送泵在输送容器6中造成负压的抽吸高度是否可以使接收容器16中的冲排水自动返回输送容器6。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与实施例2中的输送装置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的输送容器6为压力容器。
本实施例中的冲排水返回输送泵(动力机构9)设置于输入管道7上,不设置固体物料输送泵。
本实施例中的冲排水返回输送泵从接收容器16中抽取冲排水并输送到输送容器6中,使输送容器6内产生正压力。输送容器6内的冲排水和离子交换树脂受到压力进入混合器5,冲排水和离子交换树脂在混合器5混合后通过输出管道8,被输送到接收容器16。
由于输送容器6内的离子交换树脂是受到冲排水返回输送泵在输送容器6内造成的正压力使输送容器6内的离子交换树脂输送到接收容器16,所以不需要设置固体物料输送泵。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与实施例2中的输送装置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的接收容器16为压力容器。
本实施例中的冲排水返回输送泵(动力机构9)设置于输入管道7上,不设置固体物料输送泵。
本实施例中的冲排水返回输送泵从接收容器16中抽取冲排水并输送到输送容器6中,使接收容器16内产生负压力。接收容器16内产生负压力通过输出管道8施加到输送容器6内的混合器5中。混合器5中的负压力将输送容器6内的冲排水和离子交换树脂抽吸到混合器5中,冲排水和离子交换树脂在混合器5中混合后继续受到负压力作用,通过输出管道8输送到接收容器16中。
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冲排水的混合物料是受到冲排水返回输送泵在接收容器16中造成的负压力输送到接收容器16,所以不需要设置固体物料输送泵。
由于本实施例是采用负压进行离子交换树脂输送,所以输送过程更安全。因为冲排水返回输送泵在接收容器16中造成的负压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混合物料的抽吸高度。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与实施例2中的输送装置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的混合器5设置于输送容器6外。
本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道17(管道上设有调节阀)、第二连接管道18。第一连接管道17的一端与混合器5的第一入口2连接,另外一端设置在输送容器6内的覆盖水中。第二连接管道18的一端与混合器5的第二入口3连接,另外一端与输送容器6底部的离子交换树脂出口管连接。混合器5的第一出口管与固体物料输送泵和接收容器16的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优点是:混合器5为外置混合器,可以根据输送运行实际情况随时通过调整第一连接管道17上调节阀的开度对进入混合器的水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混合物料浓度的调节。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输送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浓度可调节。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与实施例7中的输送装置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的接收容器16为压力容器。固体物料输送泵(动力机构9)设置于输出管道8上,不设置冲排水返回输送泵。
本实施例中输送容器6内的离子交换树脂,通过外置混合器5与冲排水混合,经固体物料输送泵输送到接收容器16中,悬浮的离子交换树脂很快沉淀。参与输送离子交换树脂的冲排水会凭借固体物料输送泵在接收容器16中造成的正压作用下,从接收容器16自动返回输送容器6,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冲排水返回输送泵。
本实施例中混合器5为外置混合器,可通过调整第一连接管道17上调节阀的开度对进入混合器的水量进行调节。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与实施例7中的输送装置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的接收容器16为压力容器,冲排水返回输送泵设置于输入管道7上,不设置固体物料输送泵。
本实施例中的冲排水返回输送泵(动力机构9)在将冲排水抽出并返回输送容器6的过程中在接收容器16中造成负压力,接收容器16的负压力通过输入管道8传递到外置混合器5中,混合器5的负压力通过管道17输送容器6上部的冲排水,和第二连接管道18将底部的离子交换树脂,抽吸到混合器5中混合,混合后的混合物料继续受到负压力,通过输出管道8被输送到接收容器16中。
本实施例中的优点是:
(1)混合器5为外置混合器,可以根据输送运行实际情况随时对混合物料浓度的调节;
(2)固体物料输送采用负压操作,安全性更好,但是要考虑负压的输送高度和距离;
(3)不需要设置固体物料输送泵。
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与实施例7中的输送装置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的输送容器6为压力容器,冲排水返回输送泵(动力机构9)设置在设置于输入管道7上,不设置固体物料输送泵。
在本实施例运行时,输送容器6是充满冲排水,接收容器16中的冲排水用返回固体物料输送泵抽出并送到输送容器6,并在输送容器6中造成正压力。输送容器6中的正压力,将输送容器6上部的冲排水和底部的离子交换树脂分别通过上部的输出管道17和底部的输出管道18压送到外置混合器5中。冲排水和底部的离子交换树脂在混合器5混合,混合后的混合物料继续受到正压力,通过管道8输送到接收容器16中。
本实施例中的优点是:
(1)混合器5为外置混合器,可以根据输送运行实际情况随时对混合物料浓度的调节;
(2)固体物料输送采用正压操作,可以输送到更高或更远的目的容器;
(3)不需要设置固体物料输送泵。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器本体,设置于混合器本体上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第一入口用于通入待混合的介质液体,第二入口用于通入待混合的固体物料,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混合后的混合物料。
2.一种固体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容器、用于对输送容器进行输入的输入管道、用于对输送容器进行输出的输出管道,输送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混合器,混合器用于对输送容器内待混合的介质液体和固体物料进行混合和排出,第一出口与输出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设置于输入管道和/或输出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设置于输入管道上,第二动力机构设置于输出管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容器为常压容器或压力容器,输入管道、输出管道均与输送容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器设置于输送容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器的第一入口的入口端设置在输送容器内的输送介质液体中,混合器的第二入口的入口端设置在输送容器内的固体物料中。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器设置于输送容器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道、第二连接管道,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混合器的第一入口连接,另外一端在输送容器内的液体中,第二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混合器的第二入口连接,另外一端与输送容器底部的固体物料出口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5、7、9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容器,接收容器的入口与输送容器的输出管道连接,接收容器的出口与输送容器的输入管道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容器为常压容器或压力容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22919.1U CN211384883U (zh) | 2019-11-21 | 2019-11-21 | 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及输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22919.1U CN211384883U (zh) | 2019-11-21 | 2019-11-21 | 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及输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84883U true CN211384883U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21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22919.1U Active CN211384883U (zh) | 2019-11-21 | 2019-11-21 | 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及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84883U (zh) |
-
2019
- 2019-11-21 CN CN201922022919.1U patent/CN2113848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44741A (zh) | 用于产生均质油田凝胶的系统和方法 | |
CN211384883U (zh) | 一种固体物料混合器及输送装置 | |
CN209354155U (zh) | 一种新型盾构机出渣系统 | |
CN110921331B (zh) | 输送固体物料的方法 | |
CN214345672U (zh) |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的螯合剂溶液制备系统 | |
CN106373628B (zh) | 放射性树脂的处理系统和方法 | |
CN215863440U (zh) | 一种非固体废弃物输送系统 | |
JP6702642B2 (ja) | 移動式ホウ酸水供給装置 | |
CN214419196U (zh) | 一种搅拌罐车砼状态调节剂加料系统 | |
CN206288976U (zh) | 处理污水的加药装置 | |
CN109659058B (zh) | 过滤放射性浆液的输送装置及系统 | |
CN211418294U (zh) | 一种固体粉末药剂自动输送设备 | |
CN210236435U (zh) | 一种输料中转装置 | |
CN208049882U (zh) | 一种防止堵塞管道的粉末水处理剂配药装置 | |
CN107754380A (zh) | 一种液体化肥脱气装置 | |
US7972103B2 (en) |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settled or suspended solids from an open vessel into a closed vessel | |
CN211726907U (zh) | 一种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处理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 |
CN212198550U (zh) | 一种在线稀释母液的加药系统 | |
CN107000821A (zh) | 船舱卸载系统 | |
CN207738477U (zh) | 用于环保疏浚底泥处理的船载加药装置 | |
CN214988720U (zh) | 一种防止物料沉降的吸料装置 | |
CN206359300U (zh) | 污水初沉池的加药装置 | |
RU59312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грузки жидких радиоактивных отходов | |
CN211793921U (zh) | 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加药平台 | |
CN115722169B (zh) | 一种石灰乳自动加药设备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