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6504U - 一种多功能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6504U
CN211376504U CN201922321087.3U CN201922321087U CN211376504U CN 211376504 U CN211376504 U CN 211376504U CN 201922321087 U CN201922321087 U CN 201922321087U CN 211376504 U CN211376504 U CN 211376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oder
base
switch
swing shaft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210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福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210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6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6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6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开关,包括编码器、按键开关组及拨动开关,编码器包括编码器基座、编码器导通弹片、设于编码器基座上的编码器止动座、设于编码器止动座下端且与编码器导通弹片接触的接触簧片、与编码器止动座连动的编码器上盖、与编码器上盖连动的键帽;按键开关组包括中心按键开关、位于中心按键开关外围的数个侧按键开关、设于中心按键开关上方的摆轴组件、设于摆轴组件上的转轴芯、及对应设于侧按键开关上的按键轴;拨动开关包括设于编码器基座外围的拨动组件、导通基座、及与拨动组件连动且与导通基座接触的拨动弹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开关,集成度高,功能多元化,占用面积小,操作便利,为设计者提供多种开关功能集成的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开关。
背景技术
对于同时具有编码功能和开关功能的产品,现在市场上使用的有以下两种形式:
(1)编码功能和开关功能分别独立在两个产品上,此种形式必然造成成本增加,并给最终使用者带来操作不便;
(2)将编码结构和开关结构简单地组装在一起,但编码结构和开关结构实际上结构还是分开的,即在具体操作时,需要用不同的操作柄来控制。
第(2)种形式虽然实现了两种功能的简单合并,但严格的来讲,并没有将两种结构进行真正结合,不但在使用便利性上欠佳,而且集成度低。
同时,目前市面上的开关产品,多为单独一种开关功能的分离式产品,无法满足多种功能集成一体的需求。
综上,目前市面上的开关产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集成度低,功能单一;
(2)使用者需要在多种开关产品上操作,操作不便,易混淆。
(3)需要根据需要单独购买多种开关产品,购买成本高;
(4)安装在终端设备(例如键盘、汽车控制台)上,占用面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开关,集成度高,功能多元化,占用面积小,操作便利,为电气设计者提供多种开关功能集成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编码器、设置于编码器上的一按键开关组、及一拨动开关,其中,所述编码器包括一编码器基座、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上且电连接于PCB板的一编码器导通弹片、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上的一编码器止动座、设置于编码器止动座下端且与编码器导通弹片接触的一接触簧片、与编码器止动座连动的一编码器上盖、及与编码器上盖连动的一键帽;所述按键开关组包括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中部的一中心按键开关、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上且位于中心按键开关外围的数个侧按键开关、设置于中心按键开关上方的一摆轴组件、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上且位于摆轴组件下方的一按压复位件、设置于摆轴组件上且位于键帽下方的一转轴芯、及对应设置于侧按键开关上且位于键帽下方的数个按键轴,其中,该编码器上盖盖设于摆轴组件外围,该中心按键开关与数个侧按键开关均电连接于PCB板;所述拨动开关包括设置于编码器基座外围的一拨动组件、电连接于PCB板的一导通基座、及与拨动组件连动且与导通基座接触的一拨动弹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中部向上凸设有一环形支架,在该编码器基座上分别形成有位于环形支架外围的一环槽、及位于环形支架内的一中心槽,所述编码器导通弹片、接触簧片与编码器止动座下部均设置于环槽内,所述中心按键开关与按压复位件均设置于中心槽内,所述数个侧按键开关设置于环槽外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编码器止动座主要由嵌入环槽内的一环形止动环、及由环形止动环内壁向上延伸且围设于环形支架外围的一环形止动臂组成,其中,在该环形止动臂上端形成有若干上卡位与若干上卡块,且在该环形止动臂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下卡口;所述编码器上盖主要由盖设于环形止动臂上端的一环形盖体、由环形盖体下端向下延伸的若干下卡块、及由环形盖体下端向下延伸的若干下勾臂组成,其中,该下卡块卡入上卡位内,并与上卡位一一对应设置,该下勾臂勾入下卡口内,并与下卡口一一对应设置;同时,在该环形盖体上开设有供上卡块卡入并与上卡块一一对应的若干上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编码器上盖侧边向外凸设有若干外勾臂,在该外勾臂端部形成有一下勾槽;在所述键帽内向下延伸设置有与下勾槽一一对应并勾入下勾槽内的若干下勾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上且位于编码器止动座外围形成有至少一活动槽,在该活动槽内设置有一手感产生组件,该手感产生组件主要由一手感弹簧、及设置于手感弹簧与编码器止动座外壁之间的一钢珠组成;同时,在该编码器止动座外壁上形成有数个弧形凸起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环槽内且位于钢珠内侧设置有一环形磁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环槽上端盖设有一限位盖板,且该限位盖板环设于编码器止动座外围,在该限位盖板侧边向外凸设有盖设于活动槽上的一限位块,同时,在该限位盖板外边缘向下延伸设置有数个限位插块,在该环槽外壁上形成有供限位插块卡入的数个限位槽,且在该限位槽底部形成有贯穿至编码器基座外部的一插孔,该限位插块下端插入插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编码器导通弹片具有电连接于PCB板的三根导通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轴组件主要由活动设置于环形支架上的一摆轴基座、及转动设置于摆轴基座上且相互正交设置的一上摆轴与下摆轴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摆轴基座下端具有嵌入中心槽内的一环形凸台,且在该摆轴基座侧边形成有至少一侧卡位,在该环形支架上向上凸设有插入侧卡位内并勾设于摆轴基座上的至少一限位勾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摆轴包括一下摆轴主体、及设置于下摆轴主体两端的两根下延伸臂,其中,在该下摆轴主体上形成有供转轴芯下端嵌入的一嵌入槽;所述上摆轴包括与下摆轴主体正交设置的一上摆轴主体、及设置于上摆轴主体两端的两根上延伸臂,其中,在该上摆轴主体上开设有供转轴芯穿过的一上摆轴穿孔;在所述摆轴基座中部具有供下摆轴主体下部穿过的一过孔,且在该摆轴基座上端边缘分别设置有供两根下延伸臂活动卡入的两个下活动卡槽、及供两根上延伸臂活动卡入的两个上活动卡槽;所述编码器上盖盖设于两根下延伸臂与两根上延伸臂上,且在该编码器上盖中部形成有供上摆轴主体上部与转轴芯上端穿出的一中心让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上设置有一按键导向架,该按键导向架主要由环设于编码器止动座外围的一连接环、及成型于连接环外侧边上且套设于按键轴外围的若干定位导向轴套组成;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上形成有供侧按键开关安装的数个安装槽;该定位导向轴套主要由设置于侧按键开关上端且下端嵌入安装槽内的一定位座、及设置于定位座上的一导向套组成,在该定位导向轴套中心轴上形成有分别贯穿定位座与导向套的一导向孔,所述按键轴由下至上插入并贯穿导向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按键开关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左右按键开关与相对设置的两个前后按键开关;所述上摆轴的长度方向与两个左右按键开关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下摆轴的长度方向与两个前后按键开关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中心按键开关上设置有一LED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复位件为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抵接于环形凸台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动组件包括围设于编码器基座外围且位于键帽下方的一拨动旋座、连接于拨动旋座内侧边上的一拨动基座、设置于拨动旋座外侧边上的至少一拨动部、及连接于拨动旋座且滑动于编码器基座上的若干限位滑臂,其中,该拨动基座设置于导通基座上方,该拨动弹片固定于拨动基座上;所述导通基座下端设置有电连接于PCB板的数个导通端子,该拨动弹片具有与导通端子接触的两个导通接触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拨动基座内侧边上形成有数个侧卡槽,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上凸设有与侧卡槽相匹配的一手感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上开设有至少一漏光孔,且该漏光孔位于其中一侧按键开关侧边,所述键帽为透明或半透明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编码器、数个按键开关与拨动开关三种功能结构紧密的集成于一体,使整个开关集成了旋转编码器参数调试、按键多功能选择、及不同功能模式挡位切换选择等多种功能,形成集成化多功能开关产品,各功能结构既可以紧密的结合成了一体,集成度高,购买成本降低,在操作时相互之间又不会产生干扰,编码器、按键开关与拨动开关各自动作精确且灵敏,功能多元化,占用面积小,不但显著提高了操作便利性,而且为电气设计者提供多种开关功能集成的可能。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编码器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编码器止动座与编码器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键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编码器导通弹片与接触簧片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按键开关组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心按键开关与数个侧按键开关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摆轴基座与环形支架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摆轴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摆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摆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拨动组件的俯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拨动组件的仰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拨动弹片设置于导通基座上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拨动弹片设置于导通基座上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拨动弹片设置于导通基座上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开关,包括一编码器1、设置于编码器1上的一按键开关组2、及一拨动开关3。即本实施例多功能开关为一种集编码器、按键开关与拨动开关于一体的集成开关产品,不但为操作者提供方便,而且为电气设计者提供多种开关功能集成的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编码器1包括一编码器基座11、设置于编码器基座11上且电连接于PCB板的一编码器导通弹片12、设置于编码器基座11上的一编码器止动座13、设置于编码器止动座13下端且与编码器导通弹片12接触的一接触簧片14、与编码器止动座13连动的一编码器上盖15、及与编码器上盖15连动的一键帽16。在旋动键帽16时,可依次带动编码器上盖15与编码器止动座13转动,使得编码器止动座13下端的接触簧片14在编码器导通弹片12上滑动接触,即可形成一个可进行360°旋转的可调式旋转编码器。因此,本实施例多功能开关具有旋转编码器功能,在使用时用户可以用以进行调试参数,进行某种值的增量与减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按键开关组2包括设置于编码器基座11中部的一中心按键开关21、设置于编码器基座11上且位于中心按键开关21外围的数个侧按键开关22、设置于中心按键开关21上方的一摆轴组件23、设置于编码器基座11上且位于摆轴组件23下方的一按压复位件24、设置于摆轴组件23上且位于键帽16下方的一转轴芯25、及对应设置于侧按键开关22上且位于键帽16下方的数个按键轴26,其中,该编码器上盖15盖设于摆轴组件23外围,该中心按键开关21与数个侧按键开关22均电连接于PCB板。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心按键开关21与侧按键开关22均为常规的按键开关,也称轻触开关。使用时,以满足操作力的条件向按键开关操作方向施压,按键开关即可闭合导通,当压力撤销后,按键开关即断开。因此,本实施例多功能开关具有中心按键开关21与数个侧按键开关23,可供用户使用,作功能选择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与图19所示,所述拨动开关3包括设置于编码器基座11外围的一拨动组件31、电连接于PCB板的一导通基座32、及与拨动组件31连动且与导通基座32接触的一拨动弹片33。当拨动拨动组件31时,带动拨动弹片33在导通基座32上滑动,使得拨动弹片33与导通基座32上不同的导通端子接通,从而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因此,本实施例多功能开关具有拨动开关功能,具有多个挡位可供用户切换使用,实现多种开关功能档位的切换。
具体的,如图5与图6所示,在所述编码器基座11中部向上凸设有一环形支架111,在该编码器基座11上分别形成有位于环形支架111外围的一环槽112、及位于环形支架111内的一中心槽113,所述编码器导通弹片12、接触簧片14与编码器止动座13下部均设置于环槽112内,所述中心按键开关21与按压复位件24均设置于中心槽113内,所述数个侧按键开关22设置于环槽112外围,如图13所示。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编码器止动座13主要由嵌入环槽112内的一环形止动环131、及由环形止动环131内壁向上延伸且围设于环形支架111外围的一环形止动臂132组成,其中,在该环形止动臂132上端形成有若干上卡位1321与若干上卡块1322,且在该环形止动臂132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下卡口1323;同时,所述编码器上盖15主要由盖设于环形止动臂132上端的一环形盖体151、由环形盖体151下端向下延伸的若干下卡块152、及由环形盖体151下端向下延伸的若干下勾臂153组成,其中,该下卡块152卡入上卡位1321内,并与上卡位1321一一对应设置,该下勾臂153勾入下卡口1323内,并与下卡口1323一一对应设置;同时,在该环形盖体151上开设有供上卡块1322卡入并与上卡块1322一一对应的若干上卡口1511。由此,将编码器上盖15与编码器止动座13两者扣接于一体,在编码器上盖15发生转动时,编码器上盖15也随着转动,实现两者连动的功能。
同时,在所述编码器上盖15侧边向外凸设有若干外勾臂154,在该外勾臂154端部形成有一下勾槽1541;同时,如图8与图9所示,在所述键帽16内向下延伸设置有与下勾槽1541一一对应并勾入下勾槽1541内的若干下勾臂161。由此,将编码器上盖15与键帽16两者连接于一体,在旋动键帽16时,编码器上盖15也随着转动,实现两者连动的功能。
为了增加旋动键帽16时的手感,如图5与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编码器基座11上且位于编码器止动座13外围形成有至少一活动槽114,在该活动槽114内设置有一手感产生组件17,该手感产生组件17主要由一手感弹簧171、及设置于手感弹簧171与编码器止动座13外壁之间的一钢珠172组成;同时,在该编码器止动座13外壁上形成有数个弧形凸起部133。在旋动键帽16时,由键帽16依次带动编码器上盖15与编码器止动座13旋转,在编码器止动座13旋转的过程中,对钢珠172施加朝向手感弹簧171的作用力,使手感弹簧171产生形变,则钢珠172在编码器止动座13外壁上的数个弧形凸起部133上滑动,从而产生手感。
同时,为了使得钢珠172始终与编码器止动座13外壁上的弧形凸起部133接触,本实施例在所述环槽112内且位于钢珠172内侧设置有一环形磁铁173,具体的,环形磁铁173嵌入环形止动环131内,由环形磁铁173对钢珠172进行磁吸,使钢珠172受到朝向环形磁铁173的吸附力,从而使钢珠172始终与编码器止动座13外壁上的弧形凸起部133接触,利于旋转时手感的产生。
为了防止手感产生组件17与编码器止动座13出现移位或翘起等现象,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环槽112上端盖设有一限位盖板18,且该限位盖板18环设于编码器止动座13外围,在该限位盖板18侧边向外凸设有盖设于活动槽114上的一限位块181,由限位块181对设置于活动槽114内的手感弹簧171与钢珠172进行限位。同时,如图3与图13所示,在该限位盖板18外边缘向下延伸设置有数个限位插块182,在该环槽112外壁上形成有供限位插块182卡入的数个限位槽1121,且在该限位槽1121底部形成有贯穿至编码器基座11外部的一插孔1122,该限位插块182下端插入插孔1122中,由此,将限位盖板18定位于编码器基座11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10与图11所示,所述编码器导通弹片12具有电连接于PCB板的三根导通端子120。具体的,编码器导通弹片12整体呈圆形,主要由三分之一的整体式金属片121、三分之一的间断式金属片A122与三分之一的间断式金属片B123组成,三根导通端子120分别为连接于整体式金属片121的导通端子1211、连接于间断式金属片A122的导通端子1221与连接于间断式金属片B123的导通端子1231。该间断式金属片A122与间断式金属片B123均为断续齿状金属片,即在间断式金属片A122与间断式金属片B123上分别形成有数个齿位(1220,1230),且相邻两个齿位之间具有一个空格位(1222,1232)。
同时,接触簧片14整体为环形簧片,且在该接触簧片14上具有滑动接触于编码器导通弹片12上的三个触脚141。
在接触簧片14随着编码器止动座13旋转时,接触簧片14上的三个触脚141分别在整体式金属片121、间断式金属片A122与间断式金属片B123上滑动,从而实现间断的导通和断开,形成脉冲信号,从而感知编码器的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
具体的,如图10所示,当顺时针旋转时,接触簧片14的其中一个触脚141在整体式金属片121上滑动接触,另一个触脚141与间断式金属片A122上的齿位接触,剩下一个触脚141与间断式金属片B123上的空格位接触。因此,在不断旋转的过程中,在旋转每一个齿位时,编码器导通弹片12上的导通端子1211与导通端子1221接通、或者导通端子1211与导通端子1231接通。每旋转过一个齿位,就会产生导通端子1211与导通端子1221接通、或者导通端子1211与导通端子1231的切换,形成脉冲信号A。
在逆时针反向旋转时,同理,每旋转过一个齿位,也会产生导通端子1211与导通端子1221接通、或者导通端子1211与导通端子1231的切换,形成脉冲信号B。
由上述脉冲信号A与脉冲信号B的相位前后,即可判断出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当采用本实施例编码器1进行某种值的增量与减量时,例如进行音量调节、音频调节,由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来控制音量或音频的增量/减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摆轴组件23主要由活动设置于环形支架111上的一摆轴基座231、及转动设置于摆轴基座231上且相互正交设置的一上摆轴232与下摆轴233组成。
具体的,如图14与图15所示,在所述摆轴基座231下端具有嵌入中心槽113内的一环形凸台2311,且在该摆轴基座231侧边形成有至少一侧卡位2312,在该环形支架111上向上凸设有插入侧卡位2312内并勾设于摆轴基座231上的至少一限位勾块1111。由于摆轴基座231的环形凸台2311嵌入中心槽113内,并由限位勾块1111将摆轴基座231勾住,由此,使得摆轴基座231限位于环形支架111上,并可沿着中心槽113在一定高度行程内上下移动。
具体的,如图16所示,所述下摆轴233包括一下摆轴主体2331、及设置于下摆轴主体2331两端的两根下延伸臂2332,其中,在该下摆轴主体2331上形成有供转轴芯25下端嵌入的一嵌入槽23311。如图17所示,所述上摆轴232包括与下摆轴主体2331正交设置的一上摆轴主体2321、及设置于上摆轴主体2321两端的两根上延伸臂2322,其中,在该上摆轴主体2321上开设有供转轴芯25穿过的一上摆轴穿孔23211,该上摆轴主体2321呈向上弯曲的拱门状。同时,在所述摆轴基座231中部具有供下摆轴主体2331下部穿过的一过孔2310,且在该摆轴基座231上端边缘分别设置有供两根下延伸臂2332活动卡入的两个下活动卡槽2313、及供两根上延伸臂2322活动卡入的两个上活动卡槽2314,即下摆轴233可沿着两个下活动卡槽2313左右摆动,上摆轴232可沿着两个上活动卡槽2314左右摆动。
为了防止上摆轴232与下摆轴233出现端部翘起现象,本实施例所述编码器上盖15盖设于两根下延伸臂2332与两根上延伸臂2322上,如图3所示,且在该编码器上盖15中部形成有供上摆轴主体2321上部与转轴芯25上端穿出的一中心让位孔150。由此,上摆轴232与下摆轴233由编码器上盖15限位,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而不会出现端部翘起现象,从而提高上摆轴232与下摆轴233摆动动作的精确度。
为了提高侧按键开关22按压动作的精确度,本实施例在所述编码器基座11上设置有一按键导向架27,如图12所示,该按键导向架27主要由环设于编码器止动座13外围的一连接环271、及成型于连接环271外侧边上且套设于按键轴26外围的若干定位导向轴套272组成;在所述编码器基座11上形成有供侧按键开关22安装的数个安装槽115;该定位导向轴套272主要由设置于侧按键开关22上端且下端嵌入安装槽115内的一定位座2721、及设置于定位座2721上的一导向套2722组成,在该定位导向轴套272中心轴上形成有分别贯穿定位座2721与导向套2722的一导向孔,所述按键轴26由下至上插入并贯穿导向孔。由定位座2721将侧按键开关22定位于安装槽115内,防止侧按键开关22在发生动作时发生移位;并由导向套2722对按键轴26的上下移动提供导向作用。在向下按压键帽16上的某一位置时,由键帽16接触并带动按压位置下方的按键轴26沿着导向套2722内部的导向孔竖直下移,以触发该位置下方侧按键开关22导通;在释放对键帽16的按压时,由按压复位件24与侧按键开关22内部的弹性恢复件带动按键轴26沿着导向套2722内部的导向孔竖直上移复位。由此,提高侧按键开关22导通动作与断开动作的精确度。
对于侧按键开关22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侧按键开关22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左右按键开关221与相对设置的两个前后按键开关222,如图13所示;所述上摆轴232的长度方向与两个左右按键开关221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下摆轴233的长度方向与两个前后按键开关222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12所示。
当向下按压键帽16前后两侧某一位置(前后按键开关222上方)时,键帽16中部由转轴芯25支撑,如图4所示,被按压位置的按键轴26下移,以触发该按键轴26下方的侧按键开关22导通。在此过程中,如图12所示,由上摆轴232向键帽16被按压一侧摆动,使得键帽16被按压的位置下移,而未被按压的位置由上摆轴232支撑不会下移,即由上摆轴232对键帽16的下移方向起导向作用,使得键帽16准确的向按压位置倾斜,而未被按压位置不会下移,防止出现键帽16整体下移,四个侧按键开关22均导通的现象。同理,当向下按压键帽16左右两侧某一位置(左右按键开关221上方)时,键帽16中部由转轴芯25支撑,被按压位置的按键轴26下移,以触发该按键轴26下方的侧按键开关22导通。在此过程中,如图12所示,由下摆轴233向键帽16被按压一侧摆动,使得键帽16被按压的位置下移,而未被按压的位置由下摆轴233支撑不会下移,即由下摆轴233对键帽16的下移方向起导向作用,使得键帽16准确的向按压位置倾斜,而未被按压位置不会下移,防止出现键帽16整体下移,四个侧按键开关22均导通的现象。由此,实现单独准确按压单个侧按键开关22,单个侧按键开关22单独准确导通的功能,可靠性高,误操作可能性低。
本实施例具有四个侧按键开关22,可通过按压键帽16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实现四个按压动作,完成四种不同的导通功能。对于四个侧按键开关22具体可以实现何种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而设定。例如,两个前后按键开关222可作为上下目录的切换,两个左右按键开关221可作为上一首歌与下一首歌的切换、或音量大小调节等等。
而对于中心按键开关21,在具体操作时,如图4所示,向下按压键帽16中部,对转轴芯25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转轴芯25向下作用于下摆轴233,下摆轴233带动摆轴基座231下移,则由摆轴基座231下端向下按压中心按键开关21,使中心按键开关21导通;与此同时,摆轴基座231下端向下按压按压复位件24,使按压复位件24被压缩。当释放对键帽16中部的按压时,由按压复位件24的弹性恢复力,使整体复位,中心按键开关21断开。由此,实现中心按键开关21的工作。
对于中心按键开关21的具体功能,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定,例如,设定为确认键,在模式确认后、音量大小确认后或歌曲选定后,按压键帽16中部,使中心按键开关21导通工作,即达到确认的目的。
同时,本实施例还在所述中心按键开关21上设置有电连接于PCB板的一LED灯210,由LED灯210为整个开关提供工作状态指示,只要产品通电,LED灯210即可点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按压复位件24为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24抵接于环形凸台2311下端。在按压键帽16时,复位弹簧被压缩,在释放对键帽16的按压时,由复位弹簧向上的弹性恢复力,使整个开关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18与图19所示,所述拨动组件31包括围设于编码器基座11外围且位于键帽16下方的一拨动旋座311、连接于拨动旋座311内侧边上的一拨动基座312、设置于拨动旋座311外侧边上的至少一拨动部313、及连接于拨动旋座311且滑动于编码器基座11上的若干限位滑臂314,其中,该拨动基座312设置于导通基座32上方,该拨动弹片33固定于拨动基座312上,如图19所示。同时,如图20所示,所述导通基座32下端设置有电连接于PCB板的数个导通端子320,该拨动弹片33具有与导通端子320接触的两个导通接触端331,且该拨动弹片133整体呈拱形状。具体的,拨动弹片133可采用不锈钢301材质制成。当拨动拨动部313时,拨动旋座311沿着编码器基座11外围旋转,并带动拨动基座312上的拨动弹片33在导通基座32上滑动,使得拨动弹片33的两个导通接触端331与导通基座32上不同的导通端子320接通,从而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
具体的,导通基座32下端具有电连接于PCB板的四个导通端子,分别为导通端子321、导通端子322、导通端子323与导通端子324。如图20所示,当拨动弹片33的两个导通接触端331分别与导通端子322和导通端子323接触时,则导通端子322和导通端子323导通,为工作模式一;如图21所示,当拨动弹片33滑动到两个导通接触端331分别与导通端子321和导通端子322接触时,则导通端子321和导通端子322导通,为工作模式二;如图22所示,当拨动弹片33滑动到两个导通接触端331分别与导通端子322和导通端子324接触时,则导通端子322和导通端子324导通,为工作模式三。因此,在拨动拨动部313,带动拨动基座312上的拨动弹片33在导通基座32上滑动时,拨动弹片33的两个导通接触端331与不同的两个导通端子320接通,即可实现三种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即获得三个挡位,每转一个位置,为一个挡位,对应一种工作模式。
对于三种工作模式的定义,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而设定,例如,可以作如下定义:
工作模式一(一档):音量调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通过编码器1或按键开关组2对音量大小进行调节,调节好之后,向下按压键帽16中部,使中心按键开关21导通,进行音量大小确认。
工作模式二(二档):LED灯亮度调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通过编码器1或按键开关组2对LED灯亮度进行调节,调节好之后,向下按压键帽16中部,使中心按键开关21导通,进行LED灯亮度确认。
工作模式三(三档):歌曲切换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通过按键开关组2对歌曲进行切换。
为了增加挡位切换时,拨动拨动部313的手感,如图18与图19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拨动基座312内侧边上形成有数个侧卡槽3121,具体的,本实施例具有三个侧卡槽3121,在所述编码器基座11上凸设有与侧卡槽3121相匹配的一手感凸起110,具体的,手感凸起110形成于限位盖板18外侧边上,如图3与图12所示,限位盖板18(包含手感凸起110)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不锈钢材质或铁材质制成。在拨动拨动部313时,手感凸起110在三个侧卡槽3121之间移动,给人手感,从而更容易感知出挡位切换完成。
在拨动拨动部313时,为了使拨动旋座311能沿着编码器基座11外围滑动,本实施例在拨动旋座311上设置有数个限位滑臂314,具体的,如图18所示,可包括两个上限位滑臂3141与两个下限位滑臂3142,由两个上限位滑臂3141与两个下限位滑臂3142相匹配,使得拨动旋座311夹设于编码器基座11外围,并可沿着编码器基座11外围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所述编码器基座11上开设有至少一漏光孔116,且该漏光孔116位于其中一侧按键开关22侧边,所述键帽16为透明或半透明状。通过漏光孔116的设置,在开关下方的PCB板上的整个电路通电时,PCB板上的其他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就会从漏光孔116漏出,并从键帽16透出。因此,不管怎样旋转键帽16,透出光线的位置不会改变,即可告知使用者对应侧按键开关22的位置,相对应的,通过正交原理,即可获知相对另一侧的侧按键开关22位置、及正交的另外两个侧按键开关22的位置,从而便于使用者对四个侧按键开关22的按压选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是对多功能开关结构设计的开发研究,实现多种功能结构的集成化,对于与之相配合的PCB板上的电路设计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与创新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编码器、设置于编码器上的一按键开关组、及一拨动开关,其中,所述编码器包括一编码器基座、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上且电连接于PCB板的一编码器导通弹片、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上的一编码器止动座、设置于编码器止动座下端且与编码器导通弹片接触的一接触簧片、与编码器止动座连动的一编码器上盖、及与编码器上盖连动的一键帽;所述按键开关组包括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中部的一中心按键开关、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上且位于中心按键开关外围的数个侧按键开关、设置于中心按键开关上方的一摆轴组件、设置于编码器基座上且位于摆轴组件下方的一按压复位件、设置于摆轴组件上且位于键帽下方的一转轴芯、及对应设置于侧按键开关上且位于键帽下方的数个按键轴,其中,该编码器上盖盖设于摆轴组件外围,该中心按键开关与数个侧按键开关均电连接于PCB板;所述拨动开关包括设置于编码器基座外围的一拨动组件、电连接于PCB板的一导通基座、及与拨动组件连动且与导通基座接触的一拨动弹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中部向上凸设有一环形支架,在该编码器基座上分别形成有位于环形支架外围的一环槽、及位于环形支架内的一中心槽,所述编码器导通弹片、接触簧片与编码器止动座下部均设置于环槽内,所述中心按键开关与按压复位件均设置于中心槽内,所述数个侧按键开关设置于环槽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止动座主要由嵌入环槽内的一环形止动环、及由环形止动环内壁向上延伸且围设于环形支架外围的一环形止动臂组成,其中,在该环形止动臂上端形成有若干上卡位与若干上卡块,且在该环形止动臂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下卡口;所述编码器上盖主要由盖设于环形止动臂上端的一环形盖体、由环形盖体下端向下延伸的若干下卡块、及由环形盖体下端向下延伸的若干下勾臂组成,其中,该下卡块卡入上卡位内,并与上卡位一一对应设置,该下勾臂勾入下卡口内,并与下卡口一一对应设置;同时,在该环形盖体上开设有供上卡块卡入并与上卡块一一对应的若干上卡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码器上盖侧边向外凸设有若干外勾臂,在该外勾臂端部形成有一下勾槽;在所述键帽内向下延伸设置有与下勾槽一一对应并勾入下勾槽内的若干下勾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上且位于编码器止动座外围形成有至少一活动槽,在该活动槽内设置有一手感产生组件,该手感产生组件主要由一手感弹簧、及设置于手感弹簧与编码器止动座外壁之间的一钢珠组成;同时,在该编码器止动座外壁上形成有数个弧形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槽内且位于钢珠内侧设置有一环形磁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槽上端盖设有一限位盖板,且该限位盖板环设于编码器止动座外围,在该限位盖板侧边向外凸设有盖设于活动槽上的一限位块,同时,在该限位盖板外边缘向下延伸设置有数个限位插块,在该环槽外壁上形成有供限位插块卡入的数个限位槽,且在该限位槽底部形成有贯穿至编码器基座外部的一插孔,该限位插块下端插入插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导通弹片具有电连接于PCB板的三根导通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轴组件主要由活动设置于环形支架上的一摆轴基座、及转动设置于摆轴基座上且相互正交设置的一上摆轴与下摆轴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摆轴基座下端具有嵌入中心槽内的一环形凸台,且在该摆轴基座侧边形成有至少一侧卡位,在该环形支架上向上凸设有插入侧卡位内并勾设于摆轴基座上的至少一限位勾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轴包括一下摆轴主体、及设置于下摆轴主体两端的两根下延伸臂,其中,在该下摆轴主体上形成有供转轴芯下端嵌入的一嵌入槽;所述上摆轴包括与下摆轴主体正交设置的一上摆轴主体、及设置于上摆轴主体两端的两根上延伸臂,其中,在该上摆轴主体上开设有供转轴芯穿过的一上摆轴穿孔;在所述摆轴基座中部具有供下摆轴主体下部穿过的一过孔,且在该摆轴基座上端边缘分别设置有供两根下延伸臂活动卡入的两个下活动卡槽、及供两根上延伸臂活动卡入的两个上活动卡槽;所述编码器上盖盖设于两根下延伸臂与两根上延伸臂上,且在该编码器上盖中部形成有供上摆轴主体上部与转轴芯上端穿出的一中心让位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上设置有一按键导向架,该按键导向架主要由环设于编码器止动座外围的一连接环、及成型于连接环外侧边上且套设于按键轴外围的若干定位导向轴套组成;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上形成有供侧按键开关安装的数个安装槽;该定位导向轴套主要由设置于侧按键开关上端且下端嵌入安装槽内的一定位座、及设置于定位座上的一导向套组成,在该定位导向轴套中心轴上形成有分别贯穿定位座与导向套的一导向孔,所述按键轴由下至上插入并贯穿导向孔。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按键开关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左右按键开关与相对设置的两个前后按键开关;所述上摆轴的长度方向与两个左右按键开关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下摆轴的长度方向与两个前后按键开关位于同一直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按键开关上设置有一LED灯。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复位件为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抵接于环形凸台下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包括围设于编码器基座外围且位于键帽下方的一拨动旋座、连接于拨动旋座内侧边上的一拨动基座、设置于拨动旋座外侧边上的至少一拨动部、及连接于拨动旋座且滑动于编码器基座上的若干限位滑臂,其中,该拨动基座设置于导通基座上方,该拨动弹片固定于拨动基座上;所述导通基座下端设置有电连接于PCB板的数个导通端子,该拨动弹片具有与导通端子接触的两个导通接触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拨动基座内侧边上形成有数个侧卡槽,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上凸设有与侧卡槽相匹配的一手感凸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码器基座上开设有至少一漏光孔,且该漏光孔位于其中一侧按键开关侧边,所述键帽为透明或半透明状。
CN201922321087.3U 2019-12-21 2019-12-21 一种多功能开关 Active CN211376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1087.3U CN211376504U (zh) 2019-12-21 2019-12-21 一种多功能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1087.3U CN211376504U (zh) 2019-12-21 2019-12-21 一种多功能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6504U true CN211376504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71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21087.3U Active CN211376504U (zh) 2019-12-21 2019-12-21 一种多功能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6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05936B (en) Composite operation switch
AU2012323072B2 (en) Mechanically lockable hand switch
US7244898B2 (en) Button assembly for home appliance
EP1014410B1 (en) Rotary-push type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using the same
CN110206877B (zh) 一种带m+-挡的拨钮按键式电子换挡操纵机构
CN211376504U (zh) 一种多功能开关
CN207441550U (zh) 拨动按键开关器件及其电子设备
CN211376507U (zh) 一种带按键开关的编码器
KR20100119154A (ko) 복합 스위치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복합 스위치 장치
CN111128589A (zh) 一种多功能开关
JP3890863B2 (ja)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11376503U (zh) 一种带拨动开关的编码器
CN214898205U (zh) 一种旋转编码器开关
KR101759320B1 (ko) 비접촉식 복합 스위치
JPH08329790A (ja)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回転操作型電気部品
CN212461488U (zh) 一种旋动式调节开关
CN220041619U (zh) 一种适用于咖啡机的开关按键装置
CN217306372U (zh) 一种平板复位式墙壁开关
CN211980476U (zh) 一键双控智能开关
CN213781896U (zh) 一种静电容触发式光导按键开关
CN217114197U (zh) 一种多向拨动机构、旋钮及旋钮开关
CN217641099U (zh) 一种旋转按压档位开关
CN211045322U (zh) 一种汽车音量控制组合开关
JP2593130Y2 (ja) 複合操作形スイッチ
CN218957594U (zh) 一种高密封按键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