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3449U -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3449U
CN211373449U CN202020204262.0U CN202020204262U CN211373449U CN 211373449 U CN211373449 U CN 211373449U CN 202020204262 U CN202020204262 U CN 202020204262U CN 211373449 U CN211373449 U CN 211373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frame
differential
detection
rod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42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晓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Fuerw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Fuerw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Fuerw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Fuerw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042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3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3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3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推动装置;支撑杆、旋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检测架、测量所述差速器壳体直径的检测装置和放置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底架;所述检测装置移动设置在所述检测架上;所述行车带动所述底架和所述差速器壳体靠近或远离所述检测架;所述推动装置带动所述检测架沿所述支撑杆旋转。解决了现有方案造成的将差速器壳体直接放置在检测台上差速器壳体得不到有效支撑会影响测量结果、差速器壳体检测直径位置较多测量速度较慢无法适应车间的大批量生产和采用人工通过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测量误差较大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
背景技术
一般的,差速器是能够使左右驱动轮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当汽车转弯行驶或是在不平的路面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设置的。通过差速器使得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差速器壳体对差速器内部零件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由于差速器壳体形状特殊,差速器壳体加工完后,需要对其外表面的多个直径进行测量。现有的测量方式存在测量不方便且速度慢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现有的方案,将差速器壳体放置在检测台上,采用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将差速器壳体直接放置在检测台上,差速器壳体得不到有效支撑,会影响测量结果;(2)差速器壳体检测直径位置较多,测量速度较慢,无法适应车间的大批量生产;(3)采用人工通过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测量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差速器壳体直接放置在检测台上差速器壳体得不到有效支撑会影响测量结果、差速器壳体检测直径位置较多测量速度较慢无法适应车间的大批量生产和采用人工通过游标卡尺和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测量误差较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
包括行车、推动装置;支撑杆、旋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检测架、测量所述差速器壳体直径的检测装置和放置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底架;所述检测装置移动设置在所述检测架上;所述行车带动所述底架和所述差速器壳体靠近或远离所述检测架;所述推动装置带动所述检测架沿所述支撑杆旋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检测架通过第一轴承旋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检测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行车包括导轨装置、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装置上的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推手;所述推手带动所述底板沿所述导轨装置上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杆和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杆上的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检具还包括顶住所述检测架的限制装置;所述限制装置包括第二移动杆和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杆上的顶杆;所述顶杆远离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端顶住所述检测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检测架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检测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所述检测架旋转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将差速器壳体放置在底架上,通过行车带动底架和差速器壳体移动。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带来了如下效果:(1)将差速器壳体放置在底架上,底架对差速器壳体形成很好的支撑;(2)通过将检测装置移动设置在检测架,可以对差速器壳体快速测量,可以适应车间的大批量生产;(3)采用推动装置带动检测架旋转,通过限制装置顶住检测架,使得检测架与差速器壳体之间没有间隙,降低了测量误差;(4)通过行车可以将差速器壳体平稳快速靠近检测架,缩短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5)通过第二轴承保证检测架之间不发生磨损,保证测量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侧视放大图。
图中:1、支撑杆;11、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2、检测架;3、检测装置;4、底架;5、行车;51、导轨装置;52、底板;53、推手;6、推动装置;61、第一移动杆;62、推杆;7、限制装置;71、第二移动杆;72、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侧视放大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前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右端。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包括行车5、推动装置6;支撑杆1、旋转设置于支撑杆1上的检测架2、测量差速器壳体直径的检测装置3和放置差速器壳体的底架4。检测装置3移动设置在检测架2上。行车5带动底架4和差速器壳体靠近或远离检测架2。推动装置6带动检测架2沿支撑杆1旋转。
行车5包括导轨装置51、移动设置在导轨装置51上的底板52和设置在底板52上的推手53。推手53带动底板52沿导轨装置51上移动。
优选的,导轨装置51为直线导轨。优选的,底板52为直板。导轨装置51为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底板52设置在导轨装置51的驱动端。导轨装置51的上端为导轨装置51的驱动端。底板52的下端连接导轨装置51的上端。优选的,推手53为U字形。底板52的后端设置有推手53。推手53的前端连接底板52的后端。
导轨装置51为直线导轨,直线导轨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HCH55HA的直线导轨。
底架4安装在底板52上的上表面。底架4的下端连接底板52的上端。当差速器壳体放置在底架4上时,底架4的上端嵌入差速器壳体的下端。底架4对差速器壳体形成稳定的支撑。
推手53推动底架4、底板52和差速器壳体沿导轨装置51向前或向后移动。当推手53推动底架4、底板52和差速器壳体沿导轨装置51向前移动时,底架4、底板52和差速器壳体靠近检测架2。当推手53推动底架4、底板52和差速器壳体沿导轨装置51向后移动时,底架4、底板52和差速器壳体远离检测架2。通过行车5可以将差速器壳体快速的移动,提高了差速器壳体的检测效率。
检测架2通过第一轴承11旋转设置于支撑杆1上。第一轴承11套设在支撑杆1上。检测架2设置在第一轴承11上。
优选的,支撑杆1为圆柱形。优选的,检测架2为U字形。优选的,第一轴承11为滚针轴承。支撑杆1为竖直设置。支撑杆1位于行车5的前端。检测架2的开口朝后。检测架2的前端通过第一轴承11旋转设置于支撑杆1上。支撑杆1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轴承11。检测架2上表面的前端开设有通孔。第一轴承11嵌入通孔内。第一轴承11的内圈贴合支撑杆1的外表面。第一轴承11的外圈贴合通孔的内表面。通过第一轴承11使得检测架2可以稳定的沿支撑杆1旋转。
第一轴承11为滚针轴承,滚针轴承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HK0306的滚针轴承。
检测架2并列设置在支撑杆1上。检测架2之间设置有支撑检测架2旋转的第二轴承12。第二轴承12套设在支撑杆1上。
优选的,检测架2为多个。优选的,第二轴承12为平面轴承。第二轴承12位于两个检测架2之间。当检测架2沿支撑杆1旋转时,检测架2之间不会发生磨损碰撞,保证了检具的正常工作。
推动装置6包括第一移动杆61和移动设置在第一移动杆61上的推杆62。推杆62远离第一移动杆61的一端连接检测架2。
优选的,第一移动杆61为圆柱形。优选的,推杆62为多个。推动装置6位于支撑杆1的左端。推杆62螺纹连接在第一移动杆61上,推杆62沿第一移动杆61旋进或旋出。第一移动杆61的外表面并列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推杆62旋入第一螺纹孔内。推杆62的后端连接检测架2。
当顺时针拧动推杆62时,推杆62沿第一移动杆61向后移动。推杆62带动检测架2沿支撑杆1向右旋转。当逆时针拧动推杆62时,推杆62沿第一移动杆61向前移动。推杆62带动检测架2沿支撑杆1向左旋转。
推动装置6通过调整检测架2的旋转角度,从而调整检测架2的位置。将行车5带动差速器壳体靠近检测架2时,通过调整检测架2的位置,使得检测架2与差速器壳体之间没有间隙。使得检测装置3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检具还包括顶住检测架2的限制装置7。限制装置7包括第二移动杆71和移动设置在第二移动杆71上的顶杆72。顶杆72远离第二移动杆71的一端顶住检测架2。
优选的,第二移动杆71为圆柱形。优选的,顶杆72为多个。限制装置7位于支撑杆1的右端。顶杆72螺纹连接在第二移动杆71上,顶杆72沿第二移动杆71旋进或旋出。第二移动杆71的外表面并列开设有第二螺纹孔。顶杆72旋入第二螺纹孔内。顶杆72的后端顶住检测架2。
当顺时针拧动顶杆72时,顶杆72沿第二移动杆71向后移动。顶杆72靠近检测架2,顶杆72顶住检测架2前表面的右端。当逆时针拧动顶杆72时,顶杆72沿第二移动杆71向前移动。顶杆72远离检测架2,顶杆72不再顶住检测架2前表面的右端。
当检测架2沿支撑杆1旋转一定角度后,通过限制装置7限制检测架2继续旋转。通过限制住检测架2可以防止检测架2出现摆动,保证了检具的测量结果。
优选的,检测装置3为千分表。检测装置3螺纹连接在检测架2的后端。检测装置3沿检测架2的后端旋进或旋出。当检测装置3沿检测架2的后端旋进时,检测装置3向右移动,检测装置3的检测端靠近差速器壳体。当检测装置3沿检测架2的后端旋出时,检测装置3向左移动,检测装置3的检测端远离差速器壳体。通过检测装置3可以快速准确的对差速器壳体的直径进行测量。
检测装置3为千分表,千分表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543-781B的千分表。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导轨装置51为直线导轨,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导轨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底板52为直板,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底板。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轴承11为滚针轴承,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轴承。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轴承12为平面轴承,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轴承。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检测装置3为千分表,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检测装置3。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圆柱形”和“U字形”等词语,它们并不是精确的“圆柱形”和“U字形”,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圆柱形”和“大致U字形”的状态。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多个”等数量,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6)

1.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5)、推动装置(6);支撑杆(1)、旋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上的检测架(2)、测量所述差速器壳体直径的检测装置(3)和放置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底架(4);所述检测装置(3)移动设置在所述检测架(2)上;所述行车(5)带动所述底架(4)和所述差速器壳体靠近或远离所述检测架(2);所述推动装置(6)带动所述检测架(2)沿所述支撑杆(1)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架(2)通过第一轴承(11)旋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上;所述第一轴承(11)套设在所述支撑杆(1)上;所述检测架(2)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5)包括导轨装置(51)、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装置(51)上的底板(52)和设置在所述底板(52)上的推手(53);所述推手(53)带动所述底板(52)沿所述导轨装置(51)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6)包括第一移动杆(61)和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杆(61)上的推杆(62);所述推杆(62)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杆(61)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架(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具还包括顶住所述检测架(2)的限制装置(7);所述限制装置(7)包括第二移动杆(71)和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杆(71)上的顶杆(72);所述顶杆(72)远离所述第二移动杆(71)的一端顶住所述检测架(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架(2)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上;所述检测架(2)之间设置有支撑所述检测架(2)旋转的第二轴承(12);所述第二轴承(12)套设在所述支撑杆(1)上。
CN202020204262.0U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 Active CN211373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4262.0U CN211373449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4262.0U CN211373449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3449U true CN211373449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6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4262.0U Active CN211373449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3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99444U (zh) 轮毂式电机综合参数检测系统
CN103591868A (zh) 轴芯齿轮跳动检具
CN203501936U (zh) 轴芯齿轮跳动检具
CN211373449U (zh)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直径测量的检具
CN111537021A (zh) 一种玻璃壁管测量装置
CN110174037B (zh) 一种轴类加工检测设备
CN207570483U (zh) 驱动桥壳类零件尺寸与形位公差快速测量装置
CN208246317U (zh) 一种多工位金属零件铣削加工工装
CN116989646A (zh) 一种垂直度比较测量仪
CN217179548U (zh) 一种零件外圆在线测量设备
CN111156870A (zh) 一种汽车方向机壳体两垂直孔径位置度快速检具
CN212738272U (zh) 一种可提高检测精度的汽车转向角检测用电位器
CN112484607A (zh) 一种用于床身轴承座的平行度检验装置
CN205228416U (zh) 一种轮毂高度检测装置
CN213591134U (zh) 一种双顶尖电枢转子圆度检测机构
CN210119192U (zh) 一种滚动轴承角游隙检测装置
CN216012085U (zh) 用于差速器壳体的孔内球面同轴度检具
CN217465604U (zh) 一种测量差速器壳体长度的检具
CN112161546A (zh) 一种齿轴类零件的径向偏差快速综合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854568A (zh) 一种全自动的钻头径向跳动检测机
CN215296117U (zh) 一种汽车配件检测设备
CN211855271U (zh) 一种检测精密零件内孔同心度的工具
CN216745804U (zh) 一种发动机静子部件径向跳动检测设备
CN203672301U (zh) 同步滑套缺口对称度检具
CN214276762U (zh) 一种橡胶轮胎尺寸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