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8652U -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8652U
CN211368652U CN201922089529.6U CN201922089529U CN211368652U CN 211368652 U CN211368652 U CN 211368652U CN 201922089529 U CN201922089529 U CN 201922089529U CN 211368652 U CN211368652 U CN 211368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prefabricated
place
pile
th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95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佳珺
朱林祥
黄建玲
白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Third Harbor Consultants
Original Assignee
CCCC Third Harbor Consultant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Third Harbor Consultants filed Critical CCCC Third Harbor Consultants
Priority to CN2019220895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8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8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8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包括冲孔灌注桩、预制立柱体系、预制面板和现浇面层,冲孔灌注桩的顶部设置有现浇导梁;预制立柱体系包括海侧立柱、中间立柱和陆侧立柱,预制立柱体系通过预制横梁相连接;块预制面板分别安装在多根预制横梁的顶部;现浇面层铺设在多块预制面板的上表面,现浇面层在位于多根预制横梁的正上方处均开设有切缝;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实用新型在现浇面层上开设切缝,限制了由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面层裂缝范围,预制立柱体系和冲孔灌注桩组合使用,减少了冲孔灌注桩数量,施工安装速度快,施工工序少,现浇导梁的根据水位及波高自由调节设计,抗浪性能好,可调节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域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建设在厚抛石基础上的平台结构,通常采用重力式结构,其优点在于整体性强,预制构件多施工速度快,缺点在于抛石基础底部往往存在粉质粘土层或砂砾层等,不均匀沉降多且范围大,平台结构的上部面层易产生裂缝。
如是采用全桩基结构,其优点是结构稳定,基本无沉降,缺点在于厚抛石基础仅可采用冲孔灌注桩,现场工程量大、施工速度慢且工程造价高,冲孔灌注桩的近距离冲孔对于后方驳岸会产生不利影响,存在待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所述桩柱平台结构安装在驳岸一侧的抛石基础上,包括:冲孔灌注桩,所述冲孔灌注桩的顶部设置有现浇导梁;预制立柱体系,所述预制立柱体系包括海侧立柱、中间立柱和陆侧立柱,所述海侧立柱顶部与所述现浇导梁之间、所述海侧立柱顶部和所述中间立柱顶部之间、所述中间立柱顶部和所述陆侧立柱顶部之间均通过预制横梁相连接;预制面板,所述预制面板设置有多块,多块所述预制面板分别安装在多根所述预制横梁的顶部,多块所述预制面板形成上部平台;现浇面层,所述现浇面层铺设在多块所述预制面板的上表面,所述现浇面层在位于多根所述预制横梁的正上方处均开设有切缝。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海侧立柱、所述中间立柱和所述陆侧立柱的顶部均预留有第一外伸钢筋,多根所述预制横梁的两端均预留有第二外伸钢筋,每一所述第一外伸钢筋和一所述第二外伸钢筋焊接,并在所述第一外伸钢筋和所述第二外伸钢筋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连接节点。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冲孔灌注桩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所述现浇导梁设置在至少两根所述冲孔灌注桩的顶部之间。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现浇导梁靠近于所述海侧立柱的侧壁上开设有台阶,所述现浇导梁和所述海侧立柱之间的所述预制横梁的一端抵于所述台阶上,且所述现浇面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现浇导梁的上表面相平齐。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抛石基础上铺设有二片石,所述海侧立柱、所述中间立柱和所述陆侧立柱均固定在所述二片石上。
优选地,所述海侧立柱、所述中间立柱和所述陆侧立柱的上端面均相平齐。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海侧立柱、所述中间立柱和所述陆侧立柱的数量均为多根,多根所述海侧立柱并排设置在所述冲孔灌注桩靠近驳岸的一侧,多根所述陆侧立柱并排设置在多根所述海侧立柱远离所述冲孔灌注桩的一侧,多根所述中间立柱并排设置在多根所述海侧立柱和多根所述陆侧立柱之间。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所述冲孔灌注桩安装在水域内,并在所述冲孔灌注桩的顶部浇筑所述现浇导梁;
步骤二:安装所述海侧立柱,所述海侧立柱和所述现浇横梁之间安装所述预制横梁;
步骤三:安装所述中间立柱,所述中间立柱和所述海侧立柱之间安装所述预制横梁;
步骤四:安装所述陆侧立柱,所述陆侧立柱和所述中间立柱之间安装所述预制横梁;
步骤五:安装所述预制面板,将多块所述预制面板分别安装在多根所述预制横梁上,在多块所述预制面板上浇筑所述现浇面层,并在所述现浇面层上开设切缝。
优选地,为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预制立柱体系安装后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型钢进行相邻立柱之间纵横向的临时支撑,预制立柱体系上的所述预制横梁安装完成后,应立即将第一外伸钢筋和第二外伸钢筋焊接牢固,以增强稳定性。
优选地,安装所述海侧立柱、所述中间立柱和所述陆侧立柱前均对其底部区域的所述抛石基础进行整平处理,再铺设所述二片石。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受力合理、结构简单、整体性强、整体强度具有一定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在现浇面层上开设切缝,限制了由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面层裂缝范围。
3、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在现浇导梁的侧壁上开设台阶用于搭接预制横梁,现浇导梁的根据水位及波高自由调节设计,抗浪性能好,可调节性强。
4、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采用冲孔灌注桩与预制立柱体系组合使用,减少了冲孔灌注桩数量,预制立柱体系、预制横梁和预制面板均可以提前预制,具有施工安装速度快、施工工序少、工艺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冲孔灌注桩;2、现浇导梁;31、海侧立柱;32、中间立柱;33、陆侧立柱;4、预制横梁;5、预制面板;6、现浇面层;61、切缝;7、抛石基础;8、二片石;9、驳岸;10、后浇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桩柱平台结构安装在驳岸9一侧的抛石基础7上,抛石基础7位于驳岸9和水域之间,包括冲孔灌注桩1、预制立柱体系、预制面板5和现浇面层6,其中,冲孔灌注桩1安装在抛石基础7一侧的水域内,冲孔灌注桩1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现浇导梁2,现浇导梁2与驳岸9相平行。
还有,预制立柱体系安装在抛石基础7上,预制立柱体系包括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海侧立柱31顶部与现浇导梁2之间、海侧立柱31 顶部和中间立柱32顶部之间、中间立柱32顶部和陆侧立柱33顶部之间均通过预制横梁4相连接。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陆侧立柱33和现浇导梁2通过预制横梁4连成整体,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的上端面均相平齐,且均低于现浇导梁2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预制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预制面板5分别安装在多根预制横梁4的顶部,多块预制面板5形成上部平台,现浇面层6铺设在多块预制面板5 的上表面,由于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性,会产生一定差异沉降,为避免现浇面层6 出现裂缝,在现浇面层6在位于多根预制横梁4的正上方处均开设有切缝61,限制其裂缝范围。
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的顶部均预留有第一外伸钢筋,多根预制横梁4的两端均预留有第二外伸钢筋,在每一预制横梁4安装完成后,将第二外伸钢筋与邻近的第一外伸钢筋进行焊接,在第一外伸钢筋和第二外伸钢筋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连接节点,冲孔灌注桩1、现浇导梁2、预制立柱体系通过预制横梁4连成整体,受力合理,结构简单,整体性强,整体强度具有一定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冲孔灌注桩1的数量为至少两根,现浇导梁2设置在至少两根冲孔灌注桩1的顶部之间,至少两根冲孔灌注桩1共同起到支撑现浇导梁2的作用,提高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现浇导梁2靠近于海侧立柱31的侧壁上开设有台阶,现浇导梁 2和海侧立柱31之间的预制横梁4的一端抵于台阶上,且现浇面层6的上表面与现浇导梁2的上表面相平齐,由于预制横梁4搭接在现浇导梁2的侧壁上,不影响现浇导梁2上端的高度,因此现浇导梁2及底标高可以根据水位及波高要求进行调节设计,抗浪性能好,可调节性强。
还有,在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安装前,应先清除覆盖于立柱基础范围内现有抛石体上的砂、土及细小颗粒物,充分暴露现有抛石基础 7后再进行基床整平,整平后在抛石基础7上铺设有二片石8,对二片石8之间的不平整部分,宜采用碎石填充,达到精平安装要求,填充的碎石层厚度不应大于50mm,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均固定在二片石8上。
需要指出的是,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的数量均为多根,多根海侧立柱31并排设置在冲孔灌注桩1靠近驳岸9的一侧,多根陆侧立柱33 并排设置在多根海侧立柱31远离冲孔灌注桩1的一侧,多根中间立柱32并排设置在多根海侧立柱31和多根陆侧立柱33之间,每一海侧立柱31与一中间立柱32、一陆侧立柱33组成一横列,同一横列的海侧立柱31和中间立柱32之间均通过预制横梁4相连接,同一横列的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之间均通过预制横梁4相连接,多块预制面板5分别铺设在多根预制横梁4的上表面,可根据上部设计荷载调节预制立柱体系的立柱纵横向间距,控制立柱数量,降低工程造价。
为了增强呈横列的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之间的稳定性,在同一横列的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底部之间浇筑混凝土进行灌封处理,对多根海侧立柱31、多根中间立柱32和多根陆侧立柱33的底部均通过混凝土进行护底,增加预制立柱体系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在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的顶部在安装预制横梁4后均浇筑有后浇带10,用于增强结构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进一步地,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的施工方法,请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包括上述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冲孔灌注桩1安装在水域内,并在冲孔灌注桩1的顶部浇筑现浇导梁2;
步骤二:安装海侧立柱31,海侧立柱31和现浇横梁之间安装预制横梁4;
步骤三:安装中间立柱32,中间立柱32和海侧立柱31之间安装预制横梁 4;
步骤四:安装陆侧立柱33,陆侧立柱33和中间立柱32之间安装预制横梁 4;
步骤五:安装预制面板5,将多块预制面板5分别安装在多根预制横梁4上,并在多块预制面板5上浇筑现浇面层6,并在现浇面层6上开设切缝61。
还有,为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预制立柱体系安装后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型钢进行相邻立柱之间纵横向的临时支撑,预制立柱体系上的预制横梁4安装完成后,应立即将第一外伸钢筋和第二外伸钢筋焊接牢固,以增强稳定性。
进一步地,安装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前均对底部区域的抛石基础7进行整平处理,再铺设二片石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所述桩柱平台结构安装在驳岸(9)一侧的抛石基础(7)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冲孔灌注桩(1),所述冲孔灌注桩(1)的顶部设置有现浇导梁(2);
预制立柱体系,所述预制立柱体系包括海侧立柱(31)、中间立柱(32)和陆侧立柱(33),所述海侧立柱(31)顶部与所述现浇导梁(2)之间、所述海侧立柱(31)顶部和所述中间立柱(32)顶部之间、所述中间立柱(32)顶部和所述陆侧立柱(33)顶部之间均通过预制横梁(4)相连接;
预制面板(5),所述预制面板(5)设置有多块,多块所述预制面板(5)分别安装在多根所述预制横梁(4)的顶部,多块所述预制面板(5)形成上部平台;
现浇面层(6),所述现浇面层(6)铺设在多块所述预制面板(5)的上表面,所述现浇面层(6)在位于多根所述预制横梁(4)的正上方处均开设有切缝(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侧立柱(31)、所述中间立柱(32)和所述陆侧立柱(33)的顶部均预留有第一外伸钢筋,多根所述预制横梁(4)的两端均预留有第二外伸钢筋,每一所述第一外伸钢筋和一所述第二外伸钢筋焊接,在所述第一外伸钢筋和所述第二外伸钢筋上浇筑混凝土形成连接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灌注桩(1)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所述现浇导梁(2)设置在至少两根所述冲孔灌注桩(1)的顶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导梁(2)靠近于所述海侧立柱(31)的侧壁上开设有台阶,所述现浇导梁(2)和所述海侧立柱(31)之间的所述预制横梁(4)的一端抵于所述台阶上,且所述现浇面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现浇导梁(2)的上表面相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石基础(7)上铺设有二片石(8),所述海侧立柱(31)、所述中间立柱(32)和所述陆侧立柱(33)均固定在所述二片石(8)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侧立柱(31)、所述中间立柱(32)和所述陆侧立柱(33)的数量均为多根,多根所述海侧立柱(31)并排设置在所述冲孔灌注桩(1)靠近驳岸(9)的一侧,多根所述陆侧立柱(33)并排设置在多根所述海侧立柱(31)远离所述冲孔灌注桩(1)的一侧,多根所述中间立柱(32)并排设置在多根所述海侧立柱(31)和多根所述陆侧立柱(33)之间。
CN201922089529.6U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Active CN211368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9529.6U CN211368652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9529.6U CN211368652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8652U true CN211368652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1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9529.6U Active CN211368652U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86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3865A (zh) * 2021-05-17 2021-09-10 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框架式堤塘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3865A (zh) * 2021-05-17 2021-09-10 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框架式堤塘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9733B (zh) 一种自落型箱梁钢管贝雷门洞支架及其支承方法
US20140154012A1 (en) Assembled mud-rock flow debris da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236254B (zh) 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分区施工方法
CN106087629A (zh) 无桥头锥坡预制挡板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529712U (zh) 基坑横跨地下管线区域的施工结构
CN106087746A (zh) 一种现浇箱梁膺架施工方法以及桥梁
CN104846840A (zh) 一种浅埋软土加固综合管沟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3711056A (zh) 钢质工具式临时施工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12832079A (zh) 泡沫轻质土拼宽高度公路路堤施工方法
CN211368652U (zh)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KR101169462B1 (ko) 포스트를 이용한 지하구조물 역타설 시공방법
CN103132465A (zh) 一种紧贴桩基承台的地下箱涵建造方法
CN211773301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接岸结构
CN212956543U (zh) 多支撑体系深基坑出土坡道的主动卸荷结构
CN210712576U (zh) 现浇大跨度箱梁多抱箍桁架支撑贝雷支架
CN209260748U (zh) 一种阶形塔吊基础
WO2011154799A2 (en) Pre-stressed concrete foundation for a marine building structure
CN109898403A (zh) 城区河道水下渠箱钢便桥与双排钢板桩围堰嵌套施工方法
CN111270681A (zh) 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CN109610508B (zh) 下穿已建管廊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换撑结构
KR100593203B1 (ko) 측압지지보 형성용 데크 지지프레임 및 상기 측압지지보형성용 데크 지지프레임을 이용한 지하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214459731U (zh) 一种预防沉降和开裂的砼支架结构
CN219653491U (zh) 一种适用于钢栈桥的钢结构桥台
CN217840090U (zh) 用于桩板式挡墙的全高反滤层框架
CN109577359B (zh) 一种阶形塔吊基础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