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8282U -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68282U CN211368282U CN201922017999.1U CN201922017999U CN211368282U CN 211368282 U CN211368282 U CN 211368282U CN 201922017999 U CN201922017999 U CN 201922017999U CN 211368282 U CN211368282 U CN 2113682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drainage
- drainage tank
- permeable
- pav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涉及市政道路结构领域,旨在解决过往人行道路面积水影响行人行走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透水人行道和蓄排水机构,所述透水人行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渗水面层、粗砂层、透水混凝土层以及填土层,所述填土层的下方铺设有防渗土工布,所述蓄排水机构包括排水槽以及槽道面板,所述排水槽为位于透水人行道的侧方,所述排水槽朝向透水人行道一侧的槽壁为泄水槽壁,所述泄水槽壁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其两侧的泄水孔,所述泄水槽壁朝向透水人行道一侧设置有渗水土工布。本实用新型可减缓路面积水,影响行人通行的问题,从而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构建海绵城市的核心是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人行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传统的人行道大多只是在路面上铺一层水泥或者砖石而成,暴雨之后,人行道上会存在大量积水,影响行人出行。
公告号为CN206052490U的专利-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调蓄系统,包括地面渗水层和埋设于地面渗水层的雨水储存模块,地面渗水层由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面层、下面层、水泥砼底层和碎石层组成,水泥砼底层和碎石层衔接处设置有透水盲管,透水盲管的一端与雨水储存模块连通,所述雨水储存模块采用土工布包覆后埋设于所述碎石层下方;所述面层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彩色透水沥青铺就而成,或采用透水步砖铺就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展示了一种可减小路面积水的人行道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可减缓路面积水,影响行人通行的问题,从而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透水人行道和蓄排水机构,所述透水人行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渗水面层、粗砂层、透水混凝土层以及填土层,所述填土层的下方铺设有防渗土工布,所述蓄排水机构包括排水槽以及槽道面板,所述排水槽为位于透水人行道的侧方,所述排水槽的内腔呈上开口结构,所述槽道面板盖合固定于排水槽的上开口且平齐在于透水人行道的上道面,所述排水槽朝向透水人行道一侧的槽壁为泄水槽壁,所述泄水槽壁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其两侧的泄水孔,所述泄水槽壁朝向透水人行道一侧设置有渗水土工布,所述排水槽连通市政排水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在透水人行道上的雨水部分直接向下渗透,进入其内部再通过泄水孔流至排水槽内,后续再通过排水槽排放至市政排水系统,从而加快人行道路面干燥速率,减少路面积水问题,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面层包括多个渗水砖和植草砖,多个渗水砖拼接形成中间面层,所述植草砖设置于中间面层的两侧,所述植草砖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种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水面层通过渗水砖和种植孔向下渗水;同时,因为种植孔内种植的草植根系作用,其可对渗水面层下方的砂石做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孔呈上大下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孔和人行道上道面之间形成有空间,可供草植在内部生长,从而减小草植被踩死的几率,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背离透水人行道的槽壁穿设有多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穿入排水槽内腔的一端向上弯折,另一端连通市政排水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槽内的水漫过排水管置于排水槽内的一端后,其通过排水管向外排出;此时排水槽内低于排水管进水口的水被蓄留等待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背离透水人行道一侧槽壁穿设有多个引水棉绳,所述引水棉绳的一端置于排水槽的内腔,另一端伸入道旁绿化带的土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留在排水槽内的雨水,基于毛细现象,其可通过引水棉绳被引入绿化带的土中,对其做自动浇灌,从而使得蓄留的雨水得到再利用,从而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置于排水槽的一端端头封闭且端头边侧开设多个渗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过渗水孔进入排水管,此时排水槽内的部分大颗粒杂质被阻挡,排水管被堵塞的几率相对更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水孔位于渗水孔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小排水槽内雨水过量导流回透人行道内的几率,从而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的内腔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纵截面呈上大下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内的雨水相对更容易被积蓄达到一定高度,排水管相对更容易及时排出多余的雨水,毕竟若排水槽内蓄留的雨水过多,短时间没被使用完相对容易产生水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透水人行道使得落在路面上的雨水部分直接向下渗透,减小路面积水问题;透水人行道侧方设置排水槽,渗入透水人行道的雨水流至排水槽内;排水槽内一部分水通过排水管送入市政排水系统,另一部分通过引水棉绳被引入绿化带的土中,以提高雨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透水人行道;11、渗水面层;111、渗水砖;112、植草砖;1121、种植孔;12、粗砂层;13、透水混凝土层;14、填土层;15、防渗土工布;2、蓄排水机构;21、排水槽;211、泄水槽壁;2111、泄水孔;22、槽道面板;23、渗水土工布;3、引水棉绳;4、排水管;41、渗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参照图1,包括透水人行道1和蓄排水机构2,雨水落在透水人行道1上直接向下渗透,以减少路面积水问题;向下渗透的雨水后续进入蓄排水机构2,通过其做雨水蓄留和排放,防止雨水回流等。
透水人行道1包括渗水面层11,设置其使得路面上的水直接渗透进入人行道内,减小路面积水问题。渗水面层11包括多个渗水砖111和和植草砖112。其中多个渗水砖111相互拼接铺设形成中间面层,其为渗水面层11的中间部分且沿透水人行道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植草砖112分为两组,均匀铺设成型于中间面层的两侧;在植草砖112上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种植孔1121,其中种植低生类草植(例如:早熟禾和结缕草)。种植孔1121和草植的作用一方面为加强雨水渗透率,另一方面为通过为稳固沙土。
种植孔1121呈上大下小结构,以在不高于透水人行道1路面的情况下形成供草植生长的空间,减小草植被踩死的几率,从而使用效果更佳。
参照图1,在渗水面层11之下铺设有粗砂层12,其是为了初步过滤从路面向下渗透的水并更好的铺设渗水面层11。在粗砂层12的下层铺设有透水混凝土层13,其一方面加强构建当做基底增强渗水面层11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供雨水继续下渗。
参照图1,在透水混凝土层13的下层预为夯实的土层形成的填土层14,其具有一定软性的,减缓了透水混凝土层13的刚性压力,减小透水混凝土层13的损坏几率。在填土层14的下方为原路基,为防止从透水混凝土层13过滤后的水进一步向下渗透进入原路基并冲刷原路基,造成原路基的水土流失,在填土层14和原路基之间铺设有防渗土工布15,使得粗砂层12、透水混凝土层13和填土层14之中的水无法继续向下渗透而只能沿人行道的纵截面方向横向流动。
参照图1,蓄排水机构2包括设置在人行道侧面的排水槽21,排水槽21背离透水人行道1的一侧可为绿化带(绿植)。排水槽21的内腔呈上开口结构且上开口盖合固定有适配的槽道面板22,槽道面板22和透水人行道1的上道面平齐,供行人行走。为加强对槽道面板22的固定效果,在排水槽21的内壁固定有承台,槽道面板22落在承台上。
参照图1,排水槽21背离绿植的一侧为泄水槽壁211;为了排出被防渗土工布阻挡而只能横向流动的水,泄水槽壁211上开设有多个泄水孔2111;为了便于水流入排水槽21,泄水孔2111倾斜朝下朝向排水槽21内部,以将透水人行道1中的雨水导入排水槽21。
为防止砂石泥土堵塞排水孔,在泄水槽壁211朝向透水人行道1一侧铺设有渗水土工布23。
参照图1,在排水槽21背离透水人行道1的槽壁穿设有多个排水管4,排水管4穿入排水槽21内腔的一端向上弯折,另一端连通市政排水系,以将排水槽21中多余的雨水导出。
之所以将排水管4置于排水槽21内的一端设为弯折向上延伸,是为了在排水槽21内的雨水做一定蓄留。在排水槽21背离透水人行道1一侧槽壁穿设有多个引水棉绳3,引水棉绳3的一端置于排水槽21的内腔,另一端伸入道旁绿化带的土中,在未下雨时,通过毛细现象将排水槽21内蓄留的水导入绿化带的内做浇灌,以提高雨水利用率。
参照图1,排水管4置于排水槽21的一端端头封闭且端头边侧开设多个渗水孔41,从而过滤较大的杂质,防止排水管4被堵塞。
参照图1,为减小雨水倒流会透水人行道1的问题,泄水孔2111的下端设为高于渗水孔41的高度。同时,排水槽21的内腔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纵截面呈上大下小,以方便对雨水及时汇聚,通过排水管4道排出,毕竟过多的雨水蓄留在排水槽21内,相对容易因为长时间没被使用掉而产生水臭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透水人行道(1)和蓄排水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人行道(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渗水面层(11)、粗砂层(12)、透水混凝土层(13)以及填土层(14),所述填土层(14)的下方铺设有防渗土工布(32),所述蓄排水机构(2)包括排水槽(21)以及槽道面板(22),所述排水槽(21)为位于透水人行道(1)的侧方,所述排水槽(21)的内腔呈上开口结构,所述槽道面板(22)盖合固定于排水槽(21)的上开口且平齐在于透水人行道(1)的上道面,所述排水槽(21)朝向透水人行道(1)一侧的槽壁为泄水槽壁(211),所述泄水槽壁(211)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其两侧的泄水孔(2111),所述泄水槽壁(211)朝向透水人行道(1)一侧设置有渗水土工布(23),所述排水槽(21)连通市政排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面层(11)包括多个渗水砖(111)和植草砖(112),多个渗水砖(111)拼接形成中间面层,所述植草砖(112)设置于中间面层的两侧,所述植草砖(112)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种植孔(1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1121)呈上大下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21)背离透水人行道(1)的槽壁穿设有多个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穿入排水槽(21)内腔的一端向上弯折,另一端连通市政排水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21)背离透水人行道(1)一侧槽壁穿设有多个引水棉绳(3),所述引水棉绳(3)的一端置于排水槽(21)的内腔,另一端伸入道旁绿化带的土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置于排水槽(21)的一端端头封闭且端头边侧开设多个渗水孔(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孔(2111)位于渗水孔(41)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21)的内腔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纵截面呈上大下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17999.1U CN211368282U (zh) | 2019-11-20 | 2019-11-20 |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17999.1U CN211368282U (zh) | 2019-11-20 | 2019-11-20 |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68282U true CN211368282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72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17999.1U Active CN211368282U (zh) | 2019-11-20 | 2019-11-20 |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6828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7541A (zh) * | 2021-02-03 | 2021-04-30 | 董晓亮 | 一种煤矿应急救援排水设备 |
CN113914168A (zh) * | 2021-11-09 | 2022-01-11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排水的透水结构 |
CN114214892A (zh) * | 2021-12-30 | 2022-03-22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路基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11-20 CN CN201922017999.1U patent/CN2113682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7541A (zh) * | 2021-02-03 | 2021-04-30 | 董晓亮 | 一种煤矿应急救援排水设备 |
CN113914168A (zh) * | 2021-11-09 | 2022-01-11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排水的透水结构 |
CN114214892A (zh) * | 2021-12-30 | 2022-03-22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路基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4214892B (zh) * | 2021-12-30 | 2023-03-21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路基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49844B (zh) |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 |
CN209873997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 |
CN207362631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 |
CN108193758B (zh) |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 |
CN211368282U (zh) |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 |
CN211285921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 |
CN110016886B (zh) |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 |
CN109267445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 |
CN108330769A (zh) | 一种给排水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6499002A (zh) |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214992776U (zh) | 透水市政道路 | |
CN110616615A (zh) | 一种市政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 | |
CN206233301U (zh) |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112982072A (zh) |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 |
CN216786729U (zh) |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 |
CN212001480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 |
CN212835409U (zh) | 一种雨水花园 | |
CN21344866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 |
CN210263284U (zh) | 一种园林排水结构 | |
CN113863465A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 |
CN209958480U (zh) | 一种景区绿化蓄水池结构 | |
CN113622603A (zh) | 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 |
CN211922124U (zh) | 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 |
CN207121779U (zh) | 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112302131A (zh) | 一种高效节能市政排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610031 No. 4, building 8, No. 8, Tongcheng Road,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Lut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31 No. 4, building 8, No. 8, Tongcheng Road,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Lu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