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1779U - 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21779U
CN207121779U CN201720749587.5U CN201720749587U CN207121779U CN 207121779 U CN207121779 U CN 207121779U CN 201720749587 U CN201720749587 U CN 201720749587U CN 207121779 U CN207121779 U CN 207121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underloading
storage module
utilizes syste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495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再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tong Sponge City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tong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tong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tong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495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21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21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217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沥青路面面层、沥青路面基层、沥青层、过滤层、土工布和雨水储存模块;其中,沥青路面面层、沥青路面基层、沥青层和过滤层内纵向埋设有透水盲管,透水盲管的顶端与沥青路面面层的表面齐平,透水盲管的底端位于过滤层内;沥青路面面层通过透水盲管与过滤层连通,雨水储存模块连通雨水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具有使用寿命长,储水量大、排水效果好等优点,避免的现有轻载沥青路面在使用一段周期时因路面积水严重需进行重新更换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改善道路积水的雨水收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轻载导流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纳、渗透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作为非传统资源的利用具有多重功能: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雨水收集系统技术与绿地建设的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由于水资源日益枯竭而望天兴叹的生活。
目前,现代城市的地表不断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由于城市普通的机动车沥青路面缺乏吸收热量和渗透雨水的能力,而人行路面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但是通常人行路面高于沥青轻载路面,因此青轻载路面的积水只能通过设置在路边的雨篦子排入至市政管网,这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短时间内集中降雨时,由于大量雨水只能通过排水设施排入河流,大大加重了排水设施的负担;因此,道路积水不容易排出,给车辆和行人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2不透水的轻载路面使能够渗入地下的雨水较少,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工业生产和现代生活使地下水的抽取量成倍增长;土壤中的水分不足、缺氧、地温升高等,因而直接影响了城市植被的健康,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干旱、缺水问题;3不透水的轻载路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和湿度的交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内部温度过高,导致气候恶化。
此外,目前城市所建设的轻载道路结构只能应对降雨量较低的情况,当遇到强对流天气,降雨量一般在每小时50mm以上,该结构中蓄水层的储水量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则无法实现继续蓄水,导致轻载路面积水;由于现有市政管网普遍存在设计标准低,扩容难,暴雨期间排水能力不够的问题,即使将该蓄水池直接连接至市政管网,也会导致市政管网雨水倒灌。同时,现有轻载道路的铺设结构只能应用于人行道路建设,而不能应用于能够行驶机动车的沥青轻载道路上,而城市积水主要是因为由机动车路面的积水造成的,因此,现有的普通沥青路面还是不能有效地防止机动车路面积水。
而且由于更换原有普通机动车的沥青轻载路面无论在人力还是在物力上都是一个非常浪费的工程,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用于机动车的沥青轻载路面,提出了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沥青路面面层1、沥青路面基层4、沥青层7、过滤层8、土工布9和雨水储存模块10;其中,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沥青路面基层4、沥青层7和过滤层8内纵向埋设有透水盲管2,所述透水盲管2的顶端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的表面齐平,所述透水盲管2的底端位于所述过滤层8内;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通过透水盲管2与过滤层8连通,用于将路面雨水依次通过透水盲管2、过滤层8、土工布9储存于雨水储存模块10内,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连通雨水利用装置12,用于对存储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内的雨水进行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轻载导流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沥青路面基层4均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透水沥青铺就而成,且沥青路面基层4的孔隙率较大于沥青路面面层1的孔隙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两侧设有排水格栅3,所述排水格栅3与市政排污管5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还包括与所述市政排污管5连通的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连通,以将由所述排水格栅3收集的雨水经弃流过滤后存储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的进水口与所述市政排污管5的上部连通;以及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的排污口与所述市政排污管5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过滤层8为鹅卵石过滤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底部铺设有地基层11,所述地基层11为黄沙和沥青垫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与所述地基层11之间铺设有防渗膜。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储存单元交错排列组成,所述储存单元材质采用高抗冲改性聚丙烯原料。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为(1000-1200)mm×900mm×(500-600)mm,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的有效储水量为0.2-0.5m3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的厚度为30-50mm;所述沥青路面基层4的厚度为40-70mm。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沥青层7的厚度为60-80mm;所述过滤层8的厚度为80-20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通过在路面下方铺设沥青层、过滤层中埋设透水盲管,将沥青路面的雨水纵向通过透水盲管收集、过滤层过滤后储存于雨水储存模块内;同时采用排水格栅将路面的雨水横向收集于市政排污管内,部分雨水经雨水弃流过滤装置过滤后储存在雨水储存模块内,多余的雨水通过市政排污管排放,且雨水储存模块内的水可以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也可以通过雨水利用装置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这样,该系统在降雨量较大的雨天也能够避免沥青轻载路面的积水,通过雨水储存模块的市政排污管的双重排水处理,避免了现有沥青路面在市政排污管蓄满水后,雨水重新溢流至路面上的现象;同时,在外界处于高温干燥气候时,雨水储存模块内收集的雨水可通过雨水利用装置反馈于地表,起到调节湿度、降低温度等作用;本系统可以抵御500mm/h的降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载导流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沥青路面面层,2-透水盲管,3-排水格栅,4-沥青路面基层,5-市政排污管,6-雨水弃流过滤装置,7-混凝土层,8-过滤层,9-土工布,10-雨水储存模块,11-地基层,12-雨水利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沥青路面面层1、沥青路面基层4、沥青层7、过滤层8、土工布9和雨水储存模块10;其中,沥青路面面层1、沥青路面基层4、沥青层7和过滤层8内纵向埋设有透水盲管2,透水盲管2的顶端与沥青路面面层1的表面齐平,透水盲管2的底端位于过滤层8内;沥青路面面层1通过透水盲管2与过滤层8连通,用于将路面雨水依次通过透水盲管2、过滤层8、土工布9储存于雨水储存模块10内,雨水储存模块10连通雨水利用装置12,用于对存储于雨水储存模块10内的雨水进行循环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技实施例,在该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沥青路面面层1两侧设有排水格栅3,排水格栅3与市政排污管5连通,用于将沥青路面面层1上的雨水横向通过市政排污管5进行排放处理,避免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透水盲管2排水量不足,造成导致沥青路面积水的问题,通过排水格栅3和透水盲管2的双重排水作用,可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分流,避免路面积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还包括与市政排污管5连通的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与雨水储存模块10连通,以将由排水格栅3收集的雨水经弃流过滤后存储于雨水储存模块10内,以将经弃流过滤后的雨水存储于雨水储存模块10内,雨水储存模块10与雨水利用装置8连通,用于对存储于雨水储存模块10内的雨水进行循环利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在该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的进水口与市政排污管5的上部连通;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的出水口与雨水储存模块10连通,用于将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弃流、过滤为清水储存在雨水储存模块10内;以及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的排污口与市政排污管5的底部连通,用于将弃流、过滤的污水回流至市政排污管5进行排放处理。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在该轻载导流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沥青路面基层4均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透水沥青铺就而成;沥青路面面层1优选为孔隙率20%-30%的彩色透水沥青铺就而成,使得沥青路面面层1路面的雨水可渗透到沥青路面基层4内,且沥青路面基层4的孔隙率较大于沥青路面面层1的孔隙率,沥青路面基层4内的雨水同样可通过沥青层7渗透到过滤层8内,但其渗透量较小。此外,埋设于沥青路面基层4内的透水盲管2管壁上均布有若干透水孔(图中未示出),沥青路面基层4内的雨水同样可通过透水盲管2穿过沥青层7渗透到过滤层8,继而渗透到雨水储存模块6内,进一步的加快路面积水的排放。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在该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过滤层8为鹅卵石过滤层;雨水储存模块10底部铺设有地基层11,地基层11为黄沙和水泥垫层,使得雨水储存模块10内的雨水一部分可直接透过地基层11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或者,在雨水储存模块6与地基层7之间铺设有防渗膜(图中未示出),以将雨水储存模块10内的雨水完全通过雨水利用装置12进行循环利用,如可通过雨水利用装置12反馈于地表,用于道路清洗,绿化灌溉等,起到调节湿度、降低温度等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在该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雨水储存模块10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储存单元交错排列组成,储存单元材质采用高抗冲改性聚丙烯原料,优选地,所采用的储存单元的体积为(1000-1200)mm×900mm×(500-600)mm,储存单元的体积的有效储水量为0.2-0.5m3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在该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上,沥青路面面层1的厚度为30-50mm,优选为35-40mm;沥青路面基层4的厚度为40-70mm,优选为50-60mm;沥青层7的厚度为60-80mm,优选为65-70mm;过滤层8的厚度为80-200mm,优选为135-160mm。
当遇到强对流天气,降雨量一般在每小时50mm以上时,本实用新型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能够同时通过排水格栅3和市政排污管5或透水盲管2将雨水进行双向分流处理、并分别储存在雨水储存模块10内,避免了市政排污管5排水饱和的情况下导致的轻载路面积水问题。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沥青轻载路面,具有使用寿命长,储水量大、排水效果好等优点,避免的普通沥青路面在使用一段周期时因路面积水严重需进行重新更换的问题,节省了人力和在物力,符合现有海绵城市的发展要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沥青路面面层(1)、沥青路面基层(4)、沥青层(7)、过滤层(8)、土工布(9)和雨水储存模块(10);其中,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沥青路面基层(4)、沥青层(7)和过滤层(8)内纵向埋设有透水盲管(2),所述透水盲管(2)的顶端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的表面齐平,所述透水盲管(2)的底端位于所述过滤层(8)内;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通过透水盲管(2)与过滤层(8)连通,用于将路面雨水依次通过透水盲管(2)、过滤层(8)、土工布(9)储存于雨水储存模块(10)内,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连通雨水利用装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两侧设有排水格栅(3),所述排水格栅(3)与市政排污管(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市政排污管(5)连通的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连通,以将由所述排水格栅(3)收集的雨水经弃流过滤后存储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的进水口与所述市政排污管(5)的上部连通;以及所述雨水弃流过滤装置(6)的排污口与所述市政排污管(5)的底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底部铺设有地基层(11),所述地基层(11)为黄沙和水泥垫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与所述地基层(11)之间铺设有防渗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储存模块(10)由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储存单元交错排列组成,所述储存单元材质采用高抗冲改性聚丙烯原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为(1000-1200)mm×900mm×(500-600)mm,所述储存单元的体积的有效储水量为0.2-0.5m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的厚度为30-50mm;所述沥青路面基层(4)的厚度为40-7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层(7)的厚度为60-80mm;所述过滤层(8)的厚度为80-200mm。
CN201720749587.5U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21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9587.5U CN207121779U (zh)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9587.5U CN207121779U (zh)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1779U true CN207121779U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15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4958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21779U (zh) 2017-06-26 2017-06-26 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21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3826A (zh) * 2019-05-09 2019-08-06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串联式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净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3826A (zh) * 2019-05-09 2019-08-06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串联式道路雨水径流生态净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73997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CN2073626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CN110249844A (zh)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CN107326774A (zh) 多功能蓄水排水及涵养草坪的城市生态路面
CN108193758B (zh)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21162107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211472020U (zh) 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CN103174079B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110016886B (zh)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CN205502122U (zh) 用于城市绿化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111058343A (zh) 一种透水海绵城市生态路面体系
CN108330769A (zh) 一种给排水综合利用系统
CN211368282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CN107059545A (zh) 一种海绵人行道
CN207032427U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11058353A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路面
CN107268378A (zh) 一种沥青路面结构
CN106499002A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10145014A (zh) 一种具有市政分流导水功能的生态路面
CN206233301U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7121779U (zh) 一种轻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5501770U (zh) 一种高效蓄水环保型路面结构
CN207376394U (zh) 一种重载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11535098A (zh) 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6786729U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9

Address after: 1112 Xicheng Road, Yuecheng Town,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after: Shentong sponge City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500 No. 800, Rongdong Road, LvXia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HEURGY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