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4720U - 花车底盘以及花车 - Google Patents

花车底盘以及花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4720U
CN211364720U CN202020013515.6U CN202020013515U CN211364720U CN 211364720 U CN211364720 U CN 211364720U CN 202020013515 U CN202020013515 U CN 202020013515U CN 211364720 U CN211364720 U CN 211364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hassis
festooned vehicle
assembly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35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ma Intelligent Prop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ma Intelligent Prop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ma Intelligent Prop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ma Intelligent Prop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35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4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4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4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车底盘以及花车,花车底盘应用于花车,其包括底盘架,所述底盘架上安装有驱动轮、万向轮,所述底盘架中部两侧安装有所述驱动轮,所述底盘架前端、后端两侧安装有所述万向轮。改进后的花车底盘具有更为合理的驱动轮、万向轮布局,有利于实现小半径幅度的转向。

Description

花车底盘以及花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车。
背景技术
花车体积庞大,负载较重,其通过底盘安装的驱动轮产生行进动力,通过万向轮来调整行进方向,现有花车底盘上驱动轮、万向轮的安装布局不大利于花车小半径幅度的转向,有改进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花车底盘,以及具有该底盘的花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花车底盘,包括底盘架,所述底盘架上安装有驱动轮、万向轮,所述底盘架中部两侧安装有所述驱动轮,所述底盘架前端与后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所述万向轮。
如前所述的花车底盘,所述驱动轮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一端具有安装结构可与所述底盘架活动装配;
车轮组件,安装于所述架体另一端,所述车轮组件包括驱动机构、车轮,所述驱动机构、所述车轮分处于所述架体两侧,所述驱动机构的传动输出端与所述车轮装配;
气囊,安装于所述架体,与所述底盘架装配,以便于所述架体、所述底盘架之间伸缩,控制所述架体以其一端为支点上下活动,所述气囊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连接有气路机构,以调控气流进出而实现其伸缩动作。
如前所述的花车底盘,架体中间两侧分设有承托板,两侧所述承托板均设有所述气囊。
如前所述的花车底盘,所述车轮组件配置有制动系统以及牵引离合器。
如前所述的花车底盘,所述万向轮包括,
基座,用于与底盘架组装连接,其并列设置有两个安装位;
车轮部,包括两组车轮机构,所述两组车轮机构分别适配组装于一个所述安装位内;
每一组所述车轮机构均包括支架、轮体,所述两组车轮机构的支架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相应所述安装位内,每一所述支架上转动安装有所述轮体,每一支架与所述基座之间配置有避震弹簧、以及限制所述避震弹簧作用力的行程限定结构。
如前所述的花车底盘,所述基座具有顶板,所述顶板下方设有三块平行布局的分隔板,以分隔形成所述两个安装位,所述顶板后侧下部设有挡板;
一总轴杆安装于各所述分隔板的下部以安装所述两组车轮机构的支架,各所述支架后端下部设有所述总轴杆的安装孔,各所述支架后端上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前壁与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所述避震弹簧;所述容置空间的前壁、所述挡板上设有凸台以供所述避震弹簧套设固定。
如前所述的花车底盘,所述行程限定结构包括行程杆、限位腔,所述行程杆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其高度位置与所述容置空间横向对应;所述限位腔设置于各所述分隔板上,以为所述行程杆提供预设的活动空间。
如前所述的花车底盘,处于中间的所述分隔板其限位腔配置有可拆装的活动件,以控制该所述限位腔的开合;所述行程杆为安装于所述支架的螺栓。
花车,所述花车配置有如前任一项所述的花车底盘。
如前所述的花车,所述花车具有与所述气囊连接的气路机构,所述气路机构包括管道组件、气压监测组件以及控制组件,管道组件一端与一所述气囊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排气部件、充气部件,所述气压监测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且配置为监测气囊内压力值并反馈至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排气部件、充气部件连接,以根据所述气囊压力值与预设值的关系控制所述排气部件、充气部件开关。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一个有益效果:改进后的花车底盘具有更为合理的驱动轮、万向轮布局,有利于实现小半径幅度的转向。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花车底盘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花车底盘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轮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万向轮爆炸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万向轮爆炸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万向轮基座与支架组装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底盘架;100、固装板;2、驱动轮;200、架体;201、车轮;202、驱动机构;203、气囊;204、承托板;205、转轴;3、万向轮;300、基座;301、支架;302、轮体;303、避震弹簧;304、总轴杆;305、凸台;306、限位腔;307、行程杆;308、活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参阅附图1-2,所示为花车底盘,包括底盘架1,所述底盘架1上安装有驱动轮2、万向轮3,底盘架1中部两侧安装有所述驱动轮2,所述底盘架1前端两侧、后端两侧均安装有所述万向轮3。中间的驱动轮2负责产生行进动力,而前后端的万向轮3便于调整行进方向,采用前述布局使得花车能在更小的径向范围内转向,行驶更加灵活,能更好的适应复杂道路。
参阅附图3,所示为驱动轮2,驱动轮2包括架体200、车轮201组件以及气囊203,架体200一端具有安装结构可与所述底盘架1活动装配,如在架体200一端设置横向的通孔,通孔内安装转轴205,转轴205组装处一般配置轴承确保转动的顺畅、稳定。在底盘架1上与转轴205两端对应的位置设置侧板,转轴205的两端与相应侧板组装,由此整个驱动轮2以转轴205为支点实现上下一定幅度的转动。
车轮201组件安装在架体200另一端,车轮201组件包括驱动机构202、车轮201,所述驱动机构202、所述车轮201分处于所述架体200两侧,所述驱动机构202的传动输出端与所述车轮201装配。如,采用驱动机构202的中的电机轴连接变速箱,而后变速箱的输出轴从架体200一侧穿至另一侧,和车轮201传动组装。
气囊203安装于所述架体200,与所述底盘架1装配,气囊203设置有通过气孔连接气路机构,气路机构控制气流进出气囊203,使得气囊203实现伸缩动作,由此带动驱动轮2以其与底盘架1的转动安装处为支点活动,车轮201组件与底盘架1之间的相对间隙得以调整。现有技术中对气流的控制较为成熟,测试一空间压力,并根据预设要求控制调整该空间的压力值接近预设值是已可实现的。
由此,采用气路机构与气孔配合对车轮201组件的调整,让花车更好的适应路面颠簸,保持驱动轮2与路面良好的接触状态。如,当行驶至某一路面环境时,某一驱动轮2所对应的地面有凹坑,此时气路机构将以预设值为参考为气囊203补充气体使其伸展,保持车轮201与地面适当的紧密接触以产生相应的驱动力量促使花车行进;如所行经地面有凸起时,气囊203被压缩,内部压力增大超过极限时,气路机构将内部空气排出以泄压。
为避免气囊203分布不合理,其伸缩影响车体的平衡,所以每个驱动轮2上的气囊203要合理布局。可在架体200中间两侧分设有承托板204,两侧所述承托板204均设有所述气囊203。两气囊203在架体200的两侧伸缩,能有效确保架体200以起一端活动时的平衡度,确保驱动轮2的正常行驶。
气囊203的顶部、底部分别设有螺栓式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与气囊203内部是隔离的,以确保囊体内的密封性,由此气囊203通过螺栓与底盘架1、承托板204固定,为了确保气囊203连接的稳定性,其顶部、底部可以设置硬质的金属板作为连接结构的载体,金属板可以被气囊203顶部、底部包覆内置固定,也可以外露。
气路机构一般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固定在车体相应位置(如底盘架1上),管道组件一端与气囊203上的气孔连接,另一端分为两条支路,其一连接至排气部件,另一连接至充气部件。管道组件采用一拖二定制型耐高压厚壁防爆铜管,气压监测部件则采用气压表,相较于耐高压的气压传感器,气压表的安装更为简单,有效控制成本。排气部件可采用控制相应支路开合的电子式阀门开关,而充气部件采用常见的空压机即可,控制组件接受气压表所反馈的压力信息,根据预设数值进行判断,从而控制充放气,本部分技术原理已成熟,本文不做赘述。
各驱动轮2会配置制动系统和牵引离合器,制动系统可以采用电气故障安全刹车系统、驻车制动系统或者是卡钳制动系统之一或多个。牵引离合器是一种可以在花车故障时实现牵引的(脱开车轮201组件中电机输出轴与减速箱之间的连接一种脱开闭合装置,行驶状态中,牵引离合器为闭合状态,故障时为避免电机与减速箱在牵引中遭到损坏,必须将牵引离合器切换为脱开状态,方可进行牵引。
花车具有两驱动轮2,为了确保安全性,当其中一个驱动轮2处于失电状态时,另一驱动轮2应该同步停止运行。本案电气故障安全刹车系统采用以下方式:
任一所述驱动轮2的车轮201组件均配置有电气故障安全刹车系统,所述电气故障安全刹车系统配置有对相应车轮201组件驱动机构202通电状态进行监控的监控单元,各所述监控单元连接至所述花车总控装置,任一所述监控单元反馈相应驱动机构202处于失电状态时,所述总控装置发送信号以启动各所述电气故障安全刹车系统。由此,当其中一驱动轮2处于失电停止运行状态,监控单元会将该信号反馈至总控装置,总控装置发出信号,将各驱动轮2停止,以保证花车安全。监控单元可以由现有常见的通断电监测电路模块来实现,各驱动机构202的监测电路接入总控装置,总控装置可以采用CURTIS 1205M-5603控制器来实现。
驱动轮2主要用于驱动巡游花车作各个方向的巡游推进和安全制动,并通过大扭力、减速比为64:1的行星减速箱输出得以实现巡游花车以每小时5公里的行驶速度进行零半径全向巡游行进。驱动轮2的车轮201轮胎采用带花纹压配式实心轮,由重型气囊203向驱动轮2提供所需的压力,使车轮201能时刻贴紧地面,以实现摩擦驱动。
本案万向轮3包括基座300、车轮201部,基座300用于与底盘架1组装连接,如基座300顶部通过螺栓固接一块连接板,连接板与底盘架1的固装板100之间通过轴承转动组装,由此万向轮3可以转动以便调向。
基座300具有两个安装位,用于安装车轮201部的两组车轮201机构,每一组所述车轮201机构均包括支架301、轮体302,所述两组车轮201机构的支架301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300上相应所述安装位内,每一所述支架301上转动安装有所述轮体302,每一支架301与所述基座300之间配置有避震弹簧303、以及限制所述避震弹簧303作用力的行程限定结构。
基座300具有顶板,所述顶板下方设有三块平行布局的分隔板,以分隔形成所述两个安装位,所述顶板后侧下部设有挡板以此在两安装位后方形成阻挡,车轮201机构可以从前侧进入相应安装位进行组装。可采用一总轴杆304将两组车轮201结构一同安装于基座300上,而每一支架301上的轮体302则各自通过相应的转轴205实现转动安装。
双车轮201机构确保万向轮3有足够的负载能力,两车轮201机构各自的支架301相较于总轴杆304活动以实现缓冲避震作用,且两支架301又相对独立,各自有避震设置,能分别有效应对行进途中的路面的起伏状况,比起单一整体行动的避震方式,分设的避震弹簧303对起伏路面的应对更为细腻,有助于稳定平衡车体。
一些实施例中,在各支架301后端的下部设置安装孔,总轴杆304穿通过分隔板上的轴孔、支架301上的安装孔将两支架301活动的组装于基座300上,该位置为避震时支架301的活动点,通过一条总轴杆304将两支架301进行组装,可以增强驱动轮2的整体性,也简化组装步骤,而各支架301上的轮体302各自通过转轴205进行组装即可,总轴杆304以及转轴205的安装处都可以配置轴承,以加强活动的顺畅性,轴承的配置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本案不做赘述。
各支架301后端的上部凹入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安放避震弹簧303,避震弹簧303的两端分别与容置空间的前壁、挡板抵接,为避免避震弹簧303发生位置偏移,影响避震效果,可在容置空间前壁、相对的挡板壁面上设置凸台305,横向设置的避震弹簧303两端分别套设在相应凸台305的外围,由此形成限定作用。单一支架301与挡板之间的避震弹簧303数量一般根据万向轮3适用的车型做出设置,如设置三、五条避震弹簧303,形成足够强大的避震缓冲作用力,应对较为大型的车体。
万向轮3行进途中,当路面出现颠簸起伏,车轮201机构通过避震弹簧303进行缓冲,如果避震弹簧303不受限制其弹力(以及地面颠簸对车轮201机构的作用力)将会使得车轮201机构出现过大的起伏。行程限定结构的作用在于限制避震弹簧303的作用力导致车轮201机构发生过大幅度的波动,其可以包括行程杆307、限位腔306,所述行程杆307安装于所述支架301上,其高度位置与所述容置空间横向对应;所述限位腔306设置于各所述分隔板上,以为所述行程杆307提供预设的活动空间。车轮201机构与避震弹簧303合作应对行进底面的颠簸起伏,此时设置在支架301上的行程杆307其活动范围分别控制在限位腔306,由此也将控制支架301部能做出过大幅度的位置偏移,从而达到将车轮201机构运动幅度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有利于保证车体的稳定。
行程杆307设置在支架301的两侧以均衡支架301的受力,行程杆307会延伸出支架301与分隔板上的限位腔306配合,在组装时可能会出现干涉的局面,因此行程杆307优选采用可拆装的方式,如行程杆307采用螺栓,在支架301两侧设置相应的螺孔,组装时将螺栓拧入至有部分外露的状态,该外露部分与限位腔306配合。
为提升组装的效率,处于中间位置的分隔板其限位腔306具有一定长度,以供两侧支架301上的行程杆307共用,其限位腔306长度等于或是稍大于(优选)两侧行程杆307长度之和,当两侧支架301上的行程杆307放置于该限位腔306内时,互相不会发生触碰。进一步的,可将处于中间位置的分隔板其限位腔306设置为开合式,如该限位腔306具有一开口,组装时支架301外侧的行程杆307放入外侧分隔板的限位腔306内,而后内侧的行程杆307则由中间分隔板限位腔306的开口处进入,再通过活动件308将开口锁定即可,由此可以避免长度上造成的干涉影响组装,便于预先将螺栓(行程杆307)拧入支架301上,操作更加便利。
花车每组重型万向轮组的两个轮体302优选采用无花纹平滑的压配式实心轮胎,以每小时五公里运行的时候每组万向轮3的载重能力为10吨左右,具备吸收重型冲击减震功能,各轮体302独立配置强力避震系统,达到各车轮201之间遭遇不同路况时互不干扰,独立避震,从而得以保持承重平衡和稳定,在花车控制系统的操作下配合驱动轮2可完成零半径转向推进的巡游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花车底盘,包括底盘架,所述底盘架上安装有驱动轮、万向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架中部两侧安装有所述驱动轮,所述底盘架前端与后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所述万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一端具有安装结构可与所述底盘架活动装配;
车轮组件,安装于所述架体另一端,所述车轮组件包括驱动机构、车轮,所述驱动机构、所述车轮分处于所述架体两侧,所述驱动机构的传动输出端与所述车轮装配;
气囊,安装于所述架体,与所述底盘架装配,以便于所述架体、所述底盘架之间伸缩,控制所述架体以其一端为支点上下活动,所述气囊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连接有气路机构,以调控气流进出而实现其伸缩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架体中间两侧分设有承托板,两侧所述承托板均设有所述气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花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配置有制动系统以及牵引离合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包括,
基座,用于与底盘架组装连接,其并列设置有两个安装位;
车轮部,包括两组车轮机构,所述两组车轮机构分别适配组装于一个所述安装位内;
每一组所述车轮机构均包括支架、轮体,所述两组车轮机构的支架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相应所述安装位内,每一所述支架上转动安装有所述轮体,每一支架与所述基座之间配置有避震弹簧、以及限制所述避震弹簧作用力的行程限定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花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顶板,所述顶板下方设有三块平行布局的分隔板,以分隔形成所述两个安装位,所述顶板后侧下部设有挡板;
一总轴杆安装于各所述分隔板的下部以安装所述两组车轮机构的支架,各所述支架后端下部设有所述总轴杆的安装孔,各所述支架后端上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前壁与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所述避震弹簧;所述容置空间的前壁、所述挡板上设有凸台以供所述避震弹簧套设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花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限定结构包括行程杆、限位腔,所述行程杆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其高度位置与所述容置空间横向对应;所述限位腔设置于各所述分隔板上,以为所述行程杆提供预设的活动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花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处于中间的所述分隔板其限位腔配置有可拆装的活动件,以控制该所述限位腔的开合;所述行程杆为安装于所述支架的螺栓。
9.花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花车配置有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花车底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花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花车具有与所述气囊连接的气路机构,所述气路机构包括管道组件、气压监测组件以及控制组件,管道组件一端与一所述气囊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排气部件、充气部件,所述气压监测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且配置为监测气囊内压力值并反馈至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排气部件、充气部件连接,以根据所述气囊压力值与预设值的关系控制所述排气部件、充气部件开关。
CN202020013515.6U 2020-01-02 2020-01-02 花车底盘以及花车 Active CN211364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3515.6U CN211364720U (zh) 2020-01-02 2020-01-02 花车底盘以及花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3515.6U CN211364720U (zh) 2020-01-02 2020-01-02 花车底盘以及花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4720U true CN211364720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6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3515.6U Active CN211364720U (zh) 2020-01-02 2020-01-02 花车底盘以及花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4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0232B (zh) 搭载轮内马达的车辆
EP1870269B1 (en) A suspension tilting module for a wheeled vehicle and a wheeled vehicle equipped with said suspension tilting module
US20180251123A1 (en) Active Series Hybrid Integrated Electric Vehicle
US6809426B2 (en) Gravity-based vehicle power system
US20120303193A1 (en) Electricity generating suspension system for hybrid and electric automobiles
CN101804774A (zh) 用于车辆的再生阻尼装置
CN106739909B (zh) 电动车轮毂转向悬架系统
CN104626964A (zh) 集成驱动、制动、悬架和转向功能的一体化电动轮
CN108032864B (zh) 一种纵向驱动的轴箱内置式转向架
CN101190684A (zh) 单电机驱动转向架
KR102471864B1 (ko) 휠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CN103057389B (zh) 电动汽车动力集成机构以及电动汽车
CN111348067B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12092606A (zh) 一种自带电源系统的轮式电驱动桥及其控制方法
CN211364720U (zh) 花车底盘以及花车
CN105584357B (zh) 一种驱动桥总成和工程车辆
CN100513225C (zh) 半挂车或挂车的辅助制动装置
CN202965933U (zh) 电能驱动轮毂系统
WO2017156722A1 (zh) 一种驱动桥总成和工程车辆
CN108146144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轮的轮毂组件、电动轮及车辆
CN213008085U (zh) 永磁直驱电机与轴箱一体的橡胶轮悬挂铰销式转向架
CN213799234U (zh) 一种自带电源系统的轮式电驱动桥
CN114162166A (zh) 一种采用新型柔性构架和永磁直驱电机的内轴箱转向架
CN111845790A (zh) 永磁直驱电机与轴箱一体的橡胶轮悬挂铰销式转向架
CN114506184A (zh) 车辆及其驱动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