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2303U - 一种对中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2303U
CN211362303U CN201920970410.7U CN201920970410U CN211362303U CN 211362303 U CN211362303 U CN 211362303U CN 201920970410 U CN201920970410 U CN 201920970410U CN 211362303 U CN211362303 U CN 211362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plate
centering
gea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04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ksa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ksa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ksa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ksa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704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2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2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2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中组件,包括连接架、安装固定板、固定板、第一底板、2个齿条、2个对中支爪、换向结构和第一气缸;连接架呈长方体壳形;安装固定板和固定板通过紧固件垂直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架内;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上方中央;齿条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的一端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一齿条的左右向对侧面;换向结构设置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换向机构包括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从左右两端与齿轮啮合;1个对中支爪由其支撑件与第一齿条传动连接,另一个对中支爪由其支撑件与‑第二齿条传动连接,且两个对中支爪均位于第一气缸的两侧且平行设置。该对中组件对中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对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焊接油箱底盘时的工装结构。
背景技术
对中是一个长期研究课题,从早期的直尺和塞尺对中,到现在的激光对中,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设备的安装对中、运行对中都是个很大的挑战,为此,有统计机构发现,大约一半的机器设备故障源于对中状态不好,超出公差允许范围。在如今的庞大的制造领域,对中也同样是个难题,它影响着加工的进度、制造的精度,阻碍了高端制造的发展。很多大型加工设备上都设计有对中组件,它可以保证设备加工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但是对中组件本身也具备一定的误差,这也会导致了很多设备加工出不良品。对中组件的合理性和精度等级对产品制造非常重要。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各种自动设备不断更新,各行各业都有机器人的身影,伴随机器人一起工作的还有各种夹具和工装。焊接工装是一种柔性的焊接固定、压紧、定位的夹具,主要用于焊接各种可焊接材料的焊接,大、中、小型材料的焊接。发电机组底盘同样需要进行焊接,带油箱的底盘更需要全满焊,并保证无焊缝、无漏油。而目前发电机组底盘的焊接均是人工操作,由操作人员通过手持焊接设备焊接各零部件来组装发电机组底盘,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且对于操作人员具有相当的危险性。特别是在油箱底盘对中时,人工操作非常繁琐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中效果较好、操作方便且安全性较好的对中组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对中组件,包括连接架、安装固定板、固定板、第一底板、2个齿条、2个对中支爪、换向结构和第一气缸;
连接架呈长方体壳形;连接架包括第二底板;安装固定板和固定板通过紧固件垂直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架内且位于相应的连接架内部外侧;第一底板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架的第二底板的上方内侧;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上方中央;齿条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的一端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一齿条的左右向对侧面;换向结构设置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换向机构包括齿轮和包覆在齿轮上下两端的罩壳,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从左右两端与齿轮啮合,第一齿条的另一端设有凸起的弧形止动板;第二齿条只有后端设有齿部,齿部的长度与第一齿条的齿部长度一致;对中支爪包括呈L形的支撑件和连接在支撑件上的支爪,支爪通过紧固件的连接在支撑件上;1个对中支爪由其支撑件与第一齿条传动连接,另一个对中支爪由其支撑件与-第二齿条传动连接,且两个对中支爪均位于第一气缸的两侧且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对中组件还包括连接杆和限位板;第一气缸在位于第一齿条处设置限位板,限位板呈工字型;第一齿条卡设在限位板的内端缺口处;第二齿条卡设在限位板的外端缺口处;与第二齿条连接的对中支爪由其支撑件与连接杆传动连接,连接杆与相应的第二齿条连接;
第一底板的上方设有2块前后设置的第一齿轮导板,第一齿轮导板的上方设有2块设置于前后两侧第二齿轮导板,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齿条的高度对应,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通过外端设置的第二加强板连接限位,第二加强板与第一底板固定连接;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抵在第一气缸的前后端面上;第一齿条的部分卡设在一侧的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连接杆的部分卡设在另一侧的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
进一步的,连接架左右向的内侧面上下两端设有第一导轨,1个对中支爪的支撑件与一块传动板连接,传动板与第一齿条连接,传动板卡舍在第一导轨内且可在第一导轨上前后滑动;另一个对中支爪的支撑件与另一块传动板连接,传动板与连接杆连接,传动板卡舍在第一导轨内且可在第一导轨上前后滑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对中组件配合严密,能够提高油箱定位的精度;(2)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快更换定位块机构,方便更换焊接不同的油箱产品;(3)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安装和操作方便,设备使用寿命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完成油箱底盘的对中操作,操作方便,且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存在的危险性。(5)本对中组件由气缸、齿轮、齿条和连接杆组成,对中精度高;(6))本对中组件适用性广泛,可用于多种需要对中操作的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对中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对中组件的内部部分零部件组成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连接架1,安装固定板21,固定板22,第一底板23,第一齿条24-1,第二齿条24-2,对中支爪25,支撑件25-1,支爪25-2,换向结构26,齿轮26-1,罩壳26-2,第一气缸27,连接杆28,限位板2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对中组件包括连接架1、安装固定板21、固定板22、第一底板23、2个齿条、2个对中支爪25、换向结构26、第一气缸27、连接杆28和限位板29;连接架1呈长方体壳形;安装固定板21和固定板22通过紧固件垂直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架1内且位于相应的连接架1内部外侧;第一底板23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架1的第二底板的上方内侧。第一气缸27设置在第一底板23的上方中央;齿条包括第一齿条24-1和第二齿条24-2,第一齿条24-1的一端第一气缸27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第一气缸27在位于第一齿条24-1处设置限位板29,限位板29呈工字型。第一齿条24-1卡设在限位板29的内端缺口处。第二齿条24-2设置在第一齿条24-1的左右向对侧面,且卡设在限位板29的外端缺口处。换向结构26设置在第一齿条24-1和第二齿条24-2之间,换向机构26包括齿轮26-1和包覆在齿轮26-1上下两端的罩壳26-2,第一齿条24-1和第二齿条24-2均从左右两端与齿轮26-1啮合,第一齿条24-1的另一端设有凸起的弧形止动板,当第一齿条24-1运动至弧形止动板接触齿轮26-1时无法再运动;第二齿条24-2的只有后端设有齿部,齿部的长度与第一齿条24-1的齿部长度一致。对中支爪25包括呈L形的支撑件25-1和连接在支撑件25-1上的支爪25-2,支爪25-2通过紧固件的连接在支撑件25-1上,从而支爪25-2可上下调节安装在支撑件25-1上的位置而适应不同的油箱底盘。1个对中支爪25由其支撑件25-1与第一齿条24-1传动连接,另一个对中支爪25由其支撑件25-1与连接杆28传动连接,连接杆28与第二齿条24-2连接,且两个对中支爪均位于第一气缸27的两侧且平行设置,第一齿条24-1和第二齿条24-2可同时驱动两各对中支爪25向中间运动或远离;更具体的,连接架1左右向的内侧面上下两端设有第一导轨,1个对中支爪25的支撑件25-1与一块传动板连接,传动板与第一齿条24-1连接,传动板卡舍在第一导轨内且可在第一导轨上前后滑动;另一个对中支爪25的支撑件25-1与另一块传动板连接,传动板与连接杆28连接,传动板卡舍在第一导轨内且可在第一导轨上前后滑动。第一底板23的上方设有2块前后设置的第一齿轮导板,第一齿轮导板的上方设有2块设置于前后两侧第二齿轮导板,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齿条24-1的高度对应,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通过外端设置的第二加强板连接限位,第二加强板与第一底板2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抵在第一气缸27的前后端面上。第一齿条24-1的部分卡设在一侧的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连接杆28的部分卡设在另一侧的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
本实施例的对中组件由第一气缸驱动齿条运动,齿条驱动对中支爪共同运动,对中支爪从两侧推动油箱底盘运动而进行对中工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3)

1.一种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1)、安装固定板(21)、固定板(22)、第一底板(23)、2个齿条、2个对中支爪(25)、换向结构(26)和第一气缸(27);
连接架(1)呈长方体壳形;连接架(1)包括第二底板;安装固定板(21)和固定板(22)通过紧固件垂直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架(1)内且位于相应的连接架(1)内部外侧;第一底板(23)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架(1)的第二底板的上方内侧;第一气缸(27)设置在第一底板(23)的上方中央;齿条包括第一齿条(24-1)和第二齿条(24-2),第一齿条(24-1)的一端第一气缸(27)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第二齿条(24-2)设置在第一齿条(24-1)的左右向对侧面;换向结构(26)设置在第一齿条(24-1)和第二齿条(24-2)之间,换向结构(26)包括齿轮(26-1)和包覆在齿轮(26-1)上下两端的罩壳(26-2),第一齿条(24-1)和第二齿条(24-2)均从左右两端与齿轮(26-1)啮合,第一齿条(24-1)的另一端设有凸起的弧形止动板;第二齿条(24-2)只有后端设有齿部,齿部的长度与第一齿条(24-1)的齿部长度一致;对中支爪(25)包括呈L形的支撑件(25-1)和连接在支撑件(25-1)上的支爪(25-2),支爪(25-2)通过紧固件的连接在支撑件(25-1)上;1个对中支爪(25)由其支撑件(25-1)与第一齿条(24-1)传动连接,另一个对中支爪(25)由其支撑件(25-1)与-第二齿条(24-2)传动连接,且两个对中支爪均位于第一气缸(27)的两侧且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杆(28)和限位板(29);第一气缸(27)在位于第一齿条(24-1)处设置限位板(29),限位板(29)呈工字型;第一齿条(24-1)卡设在限位板(29)的内端缺口处;第二齿条(24-2)卡设在限位板(29)的外端缺口处;与第二齿条(24-2)连接的对中支爪(25)由其支撑件(25-1)与连接杆(28)传动连接,连接杆(28)与相应的第二齿条(24-2)连接;
第一底板(23)的上方设有2块前后设置的第一齿轮导板,第一齿轮导板的上方设有2块设置于前后两侧第二齿轮导板,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齿条(24-1)的高度对应,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通过外端设置的第二加强板连接限位,第二加强板与第一底板(2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抵在第一气缸(27)的前后端面上;第一齿条(24-1)的部分卡设在一侧的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连接杆(28)的部分卡设在另一侧的第一齿轮导板与第二齿轮导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架(1)左右向的内侧面上下两端设有第一导轨,1个对中支爪(25)的支撑件(25-1)与一块传动板连接,传动板与第一齿条(24-1)连接,传动板卡舍在第一导轨内且可在第一导轨上前后滑动;另一个对中支爪(25)的支撑件(25-1)与另一块传动板连接,传动板与连接杆(28)连接,传动板卡舍在第一导轨内且可在第一导轨上前后滑动。
CN201920970410.7U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对中组件 Active CN211362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0410.7U CN21136230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对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0410.7U CN21136230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对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2303U true CN211362303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6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0410.7U Active CN21136230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对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2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5370B (zh) 一种基于自动焊接机器人的单机双变位焊接系统
CN108907462B (zh) 一种车灯激光焊接的柔性工装夹具及焊接方法
CN205723664U (zh) 一种电池盖板的自动化加工设备
CN211362303U (zh) 一种对中组件
CN208991968U (zh) 激光焊接设备
CN217799884U (zh) 一种汇流排焊接装置
CN116393970A (zh) 一种减震器防尘罩自动拧紧装置
CN213437905U (zh) 一种焊接系统
CN215698864U (zh) 一种焊接设备
CN206305596U (zh) 摄像头焊接自动化机
CN213615149U (zh) 一种汽车用快速接头自动化装配设备的输送结构
CN110421508B (zh) 一种汽车门铰链类零件的自动检具
CN211362302U (zh) 一种柔性焊接机器人油箱底座工装结构
CN112122815A (zh) 一种焊接系统及模组侧板焊接方法
CN210789806U (zh) 一种多车型、柔性化、四面体地板焊接夹具
CN217045237U (zh) 笼架熔焊定位设备
CN220330201U (zh) 一种自动对位的合金钎焊焊接装置
CN110271028B (zh) 柔性焊接机器人油箱底盘工装结构
CN210388042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焊装线多焊点自动焊接机构
CN111230375B (zh) 多槽拼焊的焊接工装
CN220806436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自动化气动夹具
CN219274797U (zh) 极耳与盖板焊接装置
CN213615206U (zh) 一种汽车用快速接头自动化装配设备的安装结构
CN213377940U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转向件视觉检测机
CN211248943U (zh) 铁路客车侧墙框架焊接通用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