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1946U -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1946U
CN211361946U CN201921760355.5U CN201921760355U CN211361946U CN 211361946 U CN211361946 U CN 211361946U CN 201921760355 U CN201921760355 U CN 201921760355U CN 211361946 U CN211361946 U CN 211361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block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supporting shaft
clamp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603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xingm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xingm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xingm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xingm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603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1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1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1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包括:支撑轴、右夹块、左夹块;所述支撑轴设置在立柱的上部,且支撑轴与立柱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支撑轴的右侧,且弹簧与支撑轴之间套接;所述定位块位于支撑轴的中间,且定位块与支撑轴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右夹块设置在支撑轴的左端,且右夹块与支撑轴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左夹块设置在右夹块的左侧,且左夹块与右夹块之间通过螺栓穿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夹持能力强,测试观察操作方便,防护性能高,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较为常见的便是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用锂离子电池,形状多为长方形状,也有圆柱状,为了保证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通常需要对其进行使用充放电测试。
但是目前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时用的夹持工装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只能夹持常见的长方形状的锂离子电池,而无法夹持圆柱状的锂离子电池,导致夹持范围受限制,造成实用性能差,并且夹持后无法对圆柱状的锂离子电池底端的封装处在测试时进行观察,或观察起来较为不便,以及夹持时容易对锂离子电池表面造成损伤等问题。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时用的夹持工装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只能夹持常见的长方形状的锂离子电池,而无法夹持圆柱状的锂离子电池,导致夹持范围受限制,造成实用性能差,并且夹持后无法对圆柱状的锂离子电池底端的封装处在测试时进行观察,或观察起来较为不便,以及夹持时容易对锂离子电池表面造成损伤等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包括:底座、立柱、支撑轴、弹簧、定位块、右夹块、左夹块、螺栓、防护垫;所述底座上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立柱,且底座与立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轴设置在立柱的上部,且支撑轴与立柱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支撑轴的右侧,且弹簧与支撑轴之间套接;所述定位块位于支撑轴的中间,且定位块与支撑轴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右夹块设置在支撑轴的左端,且右夹块与支撑轴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左夹块设置在右夹块的左侧,且左夹块与右夹块之间通过螺栓穿接;所述防护垫分别设置在右夹块与左夹块的内侧,且防护垫与右夹块及左夹块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所述立柱为长方体,且立柱的上部前端开设有矩形状的沉孔,后端开设有用于滑动连接支撑轴的圆形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所述支撑轴的左端设置有外螺纹柱,右端设有圆盘状的止台。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所述弹簧的左端与立柱的右端面相连接,右端与支撑轴上的止台左端面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所述定位块为方形状,且定位块与立柱上部前端的矩形状沉孔之间通过间隙配合插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所述右夹块与左夹块均为中间开设有V形槽的T形状,且右夹块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连接螺栓的螺纹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所述防护垫为橡胶材质制成,且防护垫的厚度设置为3m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通过在左夹块与右夹块的中间开设V形槽,从而使该装置可以对长方形状及圆柱状的锂离子电池均可进行夹持,继而大大提高该装置对锂离子电池的夹持能力及实用价值。
2、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通过拉拔右夹块可以使支撑轴上的定位块从立柱上脱出,从而可以对夹块上的夹持的锂离子电池进行90度或180度旋转,便于在测试时对圆柱状的锂离子电池两端的封装处进行观察,继而使该装置在测试操作观察时较为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通过在左夹块与右夹块的内侧设置橡胶材质制成的防护垫,可以使该装置对锂离子电池在夹持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对锂离子电池的表面造成损伤。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夹持能力强,测试观察操作方便,防护性能高,大大提高其实用价值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立柱2、支撑轴3、弹簧4、定位块5、右夹块6、左夹块7、螺栓8、防护垫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包括:底座1、立柱2、支撑轴3、弹簧4、定位块5、右夹块6、左夹块7、螺栓8、防护垫9;底座1上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立柱2,且底座1与立柱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支撑轴3设置在立柱2的上部,且支撑轴3与立柱2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弹簧4设置在支撑轴3的右侧,且弹簧4与支撑轴3之间套接;定位块5位于支撑轴3的中间,且定位块5与支撑轴3为一体式结构;右夹块6设置在支撑轴3的左端,且右夹块6与支撑轴3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左夹块7设置在右夹块6的左侧,且左夹块7与右夹块6之间通过螺栓8穿接;防护垫9分别设置在右夹块6与左夹块7的内侧,且防护垫9与右夹块6及左夹块7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立柱2为长方体,且立柱2的上部前端开设有矩形状的沉孔,后端开设有用于滑动连接支撑轴3的圆形通孔,并且前端矩形状的沉孔深度与定位块5的长度一致。
具体的,支撑轴3的左端设置有外螺纹柱,右端设有圆盘状的止台。
具体的,弹簧4的左端与立柱2的右端面相连接,右端与支撑轴3上的止台左端面相连接,弹簧4设置在立柱2与支撑轴3之间可以起到对支撑轴3上的定位块5复位的作用。
具体的,定位块5为方形状,且定位块5与立柱2上部前端的矩形状沉孔之间通过间隙配合插接。
具体的,右夹块6与左夹块7均为中间开设有V形槽的T形状,且右夹块6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连接螺栓8的螺纹孔,并且结合图1所示,左夹块7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连接螺栓 8的穿接孔,并与右夹块6两侧螺纹孔两两对应。
具体的,防护垫9为橡胶材质制成,且防护垫9的厚度设置为3mm。
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将该装置利用底座1实用螺栓固定在测试台上,然后将长方形状的待测锂电池放在左夹块7与右夹块6之间利用螺栓8穿接拧紧固定,即可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当夹持圆柱状的待测锂电池时,将其夹持在左右夹块中间的V形槽处即可,并且测试时可以拉拔右夹块 6将支撑轴3上的定位块5从立柱2上脱出,进行旋转即可,然后通过弹簧4使其定位块5复位进立柱2中即可,从而大大方便测试人员对圆柱状锂电池上下两端封装处的观察,充分提高该装置在锂电池测力领域中的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该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通过在左夹块与右夹块的中间开设V形槽,从而使该装置可以对长方形状及圆柱状的锂离子电池均可进行夹持,继而大大提高该装置对锂离子电池的夹持能力及实用价值;通过拉拔右夹块可以使支撑轴上的定位块从立柱上脱出,从而可以对夹块上的夹持的锂离子电池进行90度或180度旋转,便于在测试时对圆柱状的锂离子电池两端的封装处进行观察,继而使该装置在测试操作观察时较为方便;通过在左夹块与右夹块的内侧设置橡胶材质制成的防护垫,可以使该装置对锂离子电池在夹持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对锂离子电池的表面造成损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包括:底座(1)、立柱(2)、支撑轴(3)、弹簧(4)、定位块(5)、右夹块(6)、左夹块(7)、螺栓(8)、防护垫(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立柱(2),且底座(1)与立柱(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轴(3)设置在立柱(2)的上部,且支撑轴(3)与立柱(2)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弹簧(4)设置在支撑轴(3)的右侧,且弹簧(4)与支撑轴(3)之间套接;所述定位块(5)位于支撑轴(3)的中间,且定位块(5)与支撑轴(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右夹块(6)设置在支撑轴(3)的左端,且右夹块(6)与支撑轴(3)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左夹块(7)设置在右夹块(6)的左侧,且左夹块(7)与右夹块(6)之间通过螺栓(8)穿接;所述防护垫(9)分别设置在右夹块(6)与左夹块(7)的内侧,且防护垫(9)与右夹块(6)及左夹块(7)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为长方体,且立柱(2)的上部前端开设有矩形状的沉孔,后端开设有用于滑动连接支撑轴(3)的圆形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3)的左端设置有外螺纹柱,右端设有圆盘状的止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的左端与立柱(2)的右端面相连接,右端与支撑轴(3)上的止台左端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5)为方形状,且定位块(5)与立柱(2)上部前端的矩形状沉孔之间通过间隙配合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夹块(6)与左夹块(7)均为中间开设有V形槽的T形状,且右夹块(6)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连接螺栓(8)的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9)为橡胶材质制成,且防护垫(9)的厚度设置为3mm。
CN201921760355.5U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 Active CN211361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0355.5U CN211361946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0355.5U CN211361946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1946U true CN211361946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69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60355.5U Active CN211361946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1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5372B (zh) 一种具有在线绝缘检测功能的锂电池铝塑膜封装机
CN211361946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
CN203688607U (zh) 用于圆柱电池与铝壳电池测试的四线探针
CN214409227U (zh) 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测试装置
CN203551300U (zh) 热电池加速度试验用封闭式固定夹具
CN104551543A (zh) 热电池离心加速度试验装置的制备方法
CN201397304Y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剪切毛刺的测量工装
CN203881618U (zh) 一种汇流排焊接强度测试装置
CN21162719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装置
CN212275654U (zh) 一种原位观察和测量电化学的装置
CN210719620U (zh) 一种电池跌落测试装置
CN209344258U (zh) 电芯整形装置
CN212749189U (zh) 软包电池测试装置
CN219694133U (zh) 锂电池测试用固定夹具
CN213813396U (zh) 一种锂电池用极耳夹具
CN216731390U (zh) 一种电池电芯质量检测治具
CN217156747U (zh) 一种具有防护罩的电芯自动检测设备
CN21346091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低压线路保护装置
CN212569066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压测试装置
CN219574163U (zh) 一种锂电池测试用工装夹具
CN216354369U (zh) 全系盖帽测试夹具改善件
CN215207791U (zh) 一种带有外接线收纳结构的锂电池组
CN220207812U (zh) 一种锂电池eis测试工装
CN212392293U (zh) 一种电芯原位充放电ct测试固定装置
CN214816062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组装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