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7045U - 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 Google Patents

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57045U
CN211357045U CN201922079272.6U CN201922079272U CN211357045U CN 211357045 U CN211357045 U CN 211357045U CN 201922079272 U CN201922079272 U CN 201922079272U CN 211357045 U CN211357045 U CN 211357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mmunicated
tank
external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92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利俊
梁子卿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ster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NTED BIO-M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NTED BIO-M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NTED BIO-M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92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57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57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57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大水箱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第一外部排水单元、温度调节器相连通,温度调节器与大水箱连通形成水循环,第一水泵设置在管道间以为水循环提供动力,多个水浴箱均容置于大水箱内,每个水浴箱用于容置一个血袋,水浴箱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第二外部排水单元连通;控制阀组件设置于管道间,用于控制第一外部供水单元至大水箱之间水路的通断、大水箱至第一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水浴箱之间水路的通断、水浴箱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大水箱容置多个水浴箱以提高制备效率,水浴箱之间相互独立,避免了血袋可能因血浆渗漏而发生交叉污染的情况,提高了冷沉淀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背景技术
制备冷沉淀是血站常规开展的项目之一,在制备冷沉淀的过程中,通常将多个装有新鲜冰冻血浆的血袋同时进行融化,以提高冷沉淀的制备效率。然而,经研究发现,在多个装有新鲜冰冻血浆的血袋同时进行制备的过程中,血浆在融化时有可能由于血袋破损、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多种原因而导致血浆渗漏,进而使得各个血袋之间交叉污染,严重影响冷沉淀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以解决冷沉淀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循环解冻系统,水循环解冻系统包括大水箱、第一水泵、温度调节器、多条管道、多个水浴箱以及控制阀组件,大水箱的第一进水口用于通过管道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大水箱的第一出水口用于通过管道与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大水箱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温度调节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温度调节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大水箱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形成水循环,第一水泵设置在管道间以为水循环提供动力;多个水浴箱均容置于大水箱内,每个水浴箱用于容置一个血袋,水浴箱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水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控制阀组件设置于管道间,用于控制第一外部供水单元至大水箱的第一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大水箱的第一出水口至第一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水浴箱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水浴箱的出水口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与多个水浴箱对应的多个第二水泵,水浴箱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与水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形成水循环,第二水泵通过管道设置在水浴箱的出水口和水浴箱的进水口之间以为水循环提供动力;控制阀组件还用于控制水浴箱的出水口至水浴箱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水浴箱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与第二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形成水循环;控制阀组件还用于控制水浴箱的出水口至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调节器包括冷媒系统及水冷系统;冷媒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连通构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中的冷媒通道,压缩机的输出端与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通,冷凝器的输出端与节流装置的输入端相连通,节流装置的输出端与冷媒通道的输入端相连通,冷媒通道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通;水冷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连通构成水冷循环回路的大水箱、蒸发器中的水冷通道和加热器;大水箱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大水箱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大水箱的第二出水口与水冷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水冷通道的出水口与加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加热器的出水口与大水箱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水泵安装在大水箱的第二出水口与水冷通道的进水口之间或者安装在蒸发器中的水冷通道的出水口与大水箱的第二进水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大水箱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大水箱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外部进水单元相连通,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述水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第五电磁阀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五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水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还与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多个水浴箱对应的多个储水箱和多个第二水泵,储水箱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水泵的进水口、水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二水泵的出水通过管道与水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储水箱通过管道还分别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控制阀组件用于控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储水箱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储水箱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储水箱至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水浴箱的出水口至储水箱之间水路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储水箱,储水箱的排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储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储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控制阀组件用于控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储水箱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储水箱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储水箱至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水浴箱的出水口至储水箱之间水路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大水箱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大水箱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外部进水单元相连通,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储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储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储水箱的排水口通过管道与第六电磁阀的第一端相连通,第六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第六电磁阀的第二端还通过管道与第五电磁阀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五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水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大水箱和/或水浴箱。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大水箱和/或水浴箱。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连通,第一过滤器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件连通;第二过滤器的第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连通,第二过滤器的第二端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件连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沉淀制备仪,冷沉淀制备仪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水循环解冻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沉淀制备仪还包括多个放置单元和多个排气单元,所述放置单元用于放置外部二联袋的空袋,放置单元与水浴箱一一对应并形成高度差,水浴箱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放置单元距离地面的高度,排气单元设置在水浴箱和放置单元之间,用于夹持外部二联袋的导管进行排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中,血袋放置于水浴箱内进行血浆融化,水浴箱容置于大水箱内,大水箱和第一水泵、温度调节器能够形成一个的水路循环,温度调节器调整水的温度,并将调温后的水经由第一水泵重新输送至大水箱内以满足冷沉淀制备过程中温度要求;将多个水浴箱容置于大水箱内同时进行融化工作,以提高水循环解冻系统制备冷沉淀的效率;多个水浴箱之间相互独立,每个水浴箱最多容置一个血袋相较于其他在同一个水浴箱内同时融化多个血袋的方式,避免了因其中一个血袋破损而发生血浆渗漏,进而使得血袋之间发生交叉污染的情况,提高了冷沉淀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循环解冻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循环解冻系统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循环解冻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循环解冻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循环解冻系统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循环解冻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循环解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沉淀制备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相连通”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两个物件之间固定相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相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冷沉淀是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保存期内的150mL或200mL左右的新鲜冰冻血浆在1-6℃条件下融化,分离出大部分的血浆,剩余的40-50mL不溶解物质,冷沉淀的主要成分为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缺乏症等病人的治疗。
目前冷沉淀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离心法,二是水浴虹吸法。离心法是将装有新鲜冰冻血浆的血袋置于4℃±2℃的环境中融化,待血浆中尚有少许碎冰块时及时取出,在4℃±2℃的环境下放到离心机里进行离心,分离出上层血浆到连通的空袋,剩余的下层40-50mL即为冷沉淀。水浴虹吸法是将装有新鲜冰冻血浆的血袋置于4℃的环境中,在冰冻血浆融化时,利用虹吸效应,将融化的血浆流出血袋外,剩余的40-50mL成分即为冷沉淀。
在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的过程中,通常将多个装有新鲜冰冻血浆的血袋同时进行融化,以提高冷沉淀的制备效率。然而,经研究发现,在多个装有新鲜冰冻血浆的血袋同时进行制备的过程中,血浆在融化时有可能由于血袋破损、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多种原因而导致血浆渗漏,进而使得各个血袋之间交叉污染,严重影响冷沉淀和血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于此,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循环解冻系统100,水循环解冻系统100包括大水箱101、第一水泵103、温度调节器26、多条管道20、多个水浴箱10以及控制阀组件30,大水箱101的第一进水口用于通过管道20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图未示)相连通,大水箱101的第一出水口用于通过管道20与第一外部排水单元(图未示)相连通,大水箱101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20与温度调节器26的进水口相连通,温度调节器2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20与大水箱101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形成水循环,第一水泵103设置在管道20间以为水循环提供动力;多个水浴箱10均容置于大水箱101内,每个水浴箱10用于容置一个血袋60,水浴箱10的进水口通过管道20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水浴箱1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20与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控制阀组件30设置于管道20间,用于控制第一外部供水单元至大水箱101的第一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大水箱101的第一出水口至第一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水浴箱10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
水浴箱10优选为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材质制成,大水箱101的容量大于水浴箱10的体积,并用于容置水浴箱10,使水浴箱10内的水与大水箱101内的水实时进行热量交换以达到恒温的目的。第一外部供水单元可以是自来水水源,第一水泵103的进水口通过管道20与自来水管的水龙头相连通。第一外部排水单元可以是地下排水渠,大水箱10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20与地下排水渠的入口相连通。
温度调节器26用于使大水箱101内的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温度范围内。由于血浆需要在4℃±2℃的环境中融化,温度调节器26可以设置为相应的温度以改变经过温度调节器26的水的温度。
第一水泵103用于在水循环时将大水箱101内的水抽吸至温度调节器26,经由温度调节器26调温后再输送回大水箱101内。
水浴箱10容置于大水箱101内进行保温,每一个水浴箱10只容置一个血袋60,每个第二外部供水单元通过管道20将水输送到对应的水浴箱10内,水浴箱10内的水经由大水箱101内的水的热量传导而保持在4℃±2℃,以匹配血袋60内的血浆的融化温度要求。本申请术语“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例如,水浴箱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以上,相应地,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的数量与水浴箱10的数量保持一致。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水浴箱10的数量为十二个;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水浴箱10的数量为两个。
多个相互独立的水浴箱10是指,任意一个水浴箱10内的环境情况(例如水量、温度、进排水控制、供水水源和废水排放等)不受其他的水浴箱10的影响,任意一个水浴箱10内的水不会进入其他的水浴箱10内,任意一个水浴箱10内的水不会进入大水箱101内。多个水浴箱10之间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紧密相抵以提高大水箱101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大水箱101能够容纳更多的水浴箱10,能够提高水循环解冻系统100在单位时间内制备冷沉淀的数量。
第二外部供水单元可以是自来水水源,水浴箱10的进水口通过管道20与自来水管的水龙头相连通。第二外部供水单元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可以为同一供水单元,该同一供水单元分别为大水箱101和水浴箱10提供水并且由于各系统均有独立的电磁阀而互不影响。第二外部排水单元可以是地下排水渠,水浴箱1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20与地下排水渠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与第一外部排水单元可以为同一排水单元,大水箱101和水浴箱10分别将水排入该同一排水单元。
使用水循环解冻系统100的过程中,对于大水箱101的情况,控制阀组件30在大水箱101的出水口至第一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关闭,第一外部供水单元至大水箱101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连通,此时第一外部供水单元内的水进入管道20内并流入大水箱101内;水从大水箱101的第二出水口流入管道20并流入温度调节器26的进水口,温度调节器26则可以改变水的温度,改变温度后的水又能够经第一水泵103抽吸重新进入大水箱101并与大水箱101内的水混合,进而改变大水箱101内整体的水的温度,使得大水箱101内的水的温度保持恰当的温度范围内,从而形成大水箱101的水循环效果。其他实施例中,水从大水箱101的第二出水口流入管道20并流入第一水泵103的进入口,水经第一水泵103抽吸流入温度调节器26的进水口,水经温度调节器26改变温度后重新流入大水箱101,从而形成大水箱101的水循环效果。图1粗箭头的指示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对于水浴箱10的情况,控制阀组件30在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关闭,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水浴箱10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连通,此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内的水进入管道20内并流入水浴箱10内。
在单个水浴箱10内的血袋60完成冷沉淀的制备后,控制阀组件30在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水浴箱10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保持关闭,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连通,水浴箱10内的水通过管道20排出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由于血袋60在融化的过程中不受其他的水浴箱10的血袋60的情况影响,同时也不影响其他的水浴箱10的血袋60的情况,如此即使其中一个血袋60在融化过程中发生血浆渗漏,该发生渗漏的水浴箱10内的水也不会直接流入其他的水浴箱10,也不会通过大水箱101流入其他的水浴箱10内,从而保证了每个制备冷沉淀过程的独立性。
在完成整个冷沉淀的制备工作后,对于大水箱101的情况,控制阀组件30在第一外部供水单元至大水箱101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保持关闭,大水箱101的出水口至第一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连通,此时大水箱101内的水通过管道20排出至第一外部排水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循环解冻系统100中,血袋60放置于水浴箱10内进行血浆融化,水浴箱10容置于大水箱101内,大水箱101通过管道20与第一水泵103形成一个的水路循环,温度调节器26与管道20相连以调整流经该管道20内的水的温度,并将调温后的水经由第一水泵103重新输送至大水箱101内以满足冷沉淀制备过程中温度要求;此外,水循环解冻系统100通过设置多个水浴箱10以提高冷沉淀的制备效率;多个水浴箱10之间相互独立,使得水浴箱10之间在工作过程中互不影响,从而能够避免不同的水浴箱10内的血袋60可能因血浆渗漏而发生交叉污染的情况,提高了冷沉淀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水循环解冻系统100还包括与多个水浴箱10对应的多个第二水泵24,水浴箱10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20与水浴箱10的进水口相连通形成水循环,第二水泵24通过管道20设置在水浴箱10的出水口和水浴箱10的进水口之间以为水循环提供动力。控制阀组件30还用于控制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水浴箱10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第二水泵24可以安装在水浴箱10的进水口处或者出水口处。图2和图3出示了第二水泵24安装水浴箱10的进水口处的情形,具体地: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通过管道20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第二水泵2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20与水浴箱10的进水口相连通,水浴箱10的出水口还通过管道20与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相连通形成水循环;控制阀组件30还用于控制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
当第二水泵24安装在水浴箱10的进水口时,即使第二外部供水单元供水水压低,可以通过开启第二水泵24将水经由管道20输送到水浴箱10内。由于第二水泵24能够将水从低处输送到高处,即使水浴箱10设置于相比第二外部供水单元更高于地面的位置时,也不影响第二外部供水单元为水浴箱10输送水,有利于水浴箱10的放置位置可以根据水循环解冻系统100的实际空间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排布。
对于水浴箱10的进水过程中,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关闭,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关闭,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连通,第二水泵24可以不开启,当水压低时可以开启,此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内的水进入管道20内,水经第二水泵24抽吸输送至水浴箱10内。
当水浴箱10内的水量积累到合适位置后,用户可以将第二外部进水单元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关闭以停止水流入,第二水泵24的出水口至水浴箱10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连通,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保持关闭,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连通,使得水浴箱1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20与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相连通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此时水浴箱10内的水从出水口排出流入管道20内并流向第二水泵24,水经第二水泵24抽吸重新输送至水浴箱10内,如此反复形成水循环效果。由于血袋60刚从冷库里拿出时的温度低于零度,位于冰冻血袋60周围的水的温度低于4℃,本实施例通过在水浴箱10内形成水循环效果,使水浴箱10内的水流动起来,有助于冰冻血袋60周围的水的温度尽可能地保持在4℃左右,从而有助于提高冷沉淀的制备效率。
在水浴箱10内的血袋60完成冷沉淀的制备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保持关闭,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连通,此时水浴箱10内的水经管道20排出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内。图3粗箭头的指示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控制阀组件30包括第一电磁阀107、第二电磁阀108、第三电磁阀31、第四电磁阀32和第五电磁阀33,第一电磁阀107的第一端通过管道20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第一电磁阀107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大水箱101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第二电磁阀108的第一端通过管道20与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第二电磁阀108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大水箱101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第三电磁阀31的第一端通过管道20与第二外部进水单元相连通,第三电磁阀31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水浴箱10的进水口的进水口相连通。第四电磁阀32的第一端通过管道20与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第四电磁阀32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第五电磁阀33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五电磁阀33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水浴箱10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三电磁阀31的第二端还通过管道20与第四电磁阀32的第二端相连通。
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相互配合工作,在进水过程中,第一电磁阀107连通所在水路,第二电磁阀108关闭所在水路;在水循环过程中,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08均关闭所在水路;在排水过程中,第一电磁阀107关闭所在水路,第二电磁阀108连通所在水路。
第三电磁阀31、第四电磁阀32和第五电磁阀33相互配合工作,在进水过程中,第三电磁阀31连通所在水路,第四电磁阀32和第五电磁阀33均关闭所在水路;在水循环过程中,第三电磁阀31和第四电磁阀32均关闭所在水路,第五电磁阀33连通所在水路;在排水过程中,第三电磁阀31关闭所在水路,第四电磁阀32和第五电磁阀33均连通所在水路。
第一电磁阀107、第二电磁阀108、第三电磁阀31、第四电磁阀32和第五电磁阀33为相同类型的电磁阀,例如可以是直动式电磁阀、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先导式电磁阀等类型的电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水浴箱10不需要形成水循环的情况下,请参阅图4,水循环解冻系统100还包括多个储水箱28和多个第二水泵24,每个储水箱28、每个第二水泵24和每个水浴箱10一一对应。储水箱28通过管道20与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水泵2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20与水浴箱10的进水口相连通,储水箱28通过管道20与水浴箱10的出水口相连通,储水箱28通过管道20还分别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控制阀组件30用于控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储水箱28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储水箱28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的通断。
一般地,在完成一个血袋的冷沉淀制备后,通常将水浴箱10内的水排掉,以便制备下一个血袋的冷沉淀。本实施例的水循环解冻系统100通过设置储水箱28以将水浴箱10排出的水进行收集,一方面能够重复利用上一次制备冷沉淀的水以节省用水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上一次制备冷沉淀的水的参数(例如温度、水量等)相对于重新从水源处流入水浴箱10内的水的参数更接近制备冷沉淀的条件,节省了为下一次制备冷沉淀而调整水的参数所消耗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冷沉淀的制备效率。此外,在重复利用上一次制备冷沉淀的水之前,需要对上一次制备冷沉淀的水做渗漏污染检测,以避免对下一次制备冷沉淀造成污染。
基于此,在储水箱28进水过程中,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连通,储水箱28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关闭,储水箱28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水路闭合,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储水箱28之间的水路关闭,此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内的水进入储水箱28。当储水箱28内的水量积累到合适位置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关闭。再进行水浴箱10进水的程序,储水箱28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水路连通,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储水箱28之间的水路保持关闭,开启第二水泵24进行抽吸,当水浴箱10内的水量积累到合适位置时,储水箱28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水路关闭。在水浴箱10内的血袋60完成冷沉淀的制备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保持关闭,储水箱28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关闭,储水箱28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水路关闭,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储水箱28之间的水路连通,此时水浴箱10内的水排到储水箱28进行储存供下次冷沉淀制备使用。当储水箱28内的水多次使用后或者水有污染时,则控制储水箱28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连通将污水排出。
在水浴箱10需要形成水循环的情况下,请参阅图5和图6,水循环解冻系统100还包括储水箱28,储水箱28的排水口通过管道20与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相连通,储水箱28的进水口通过管道20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储水箱2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20与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控制阀组件30用于控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储水箱28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储水箱28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的通断。
在储水箱28进水过程中,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连通,储水箱28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关闭,储水箱28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水路保持关闭,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关闭,此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内的水进入管道20内并流入储水箱28,当储水箱28内的水量积累到合适位置时,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关闭。在水浴箱10进水过程中,储水箱28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水路保持连通,第二水泵24开启,第二水泵24经过抽吸将储水箱28内的水运输至水浴箱10内。当水浴箱10内的水量积累到合适位置时,储水箱28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水路关闭。在水循环过程中,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关闭,储水箱28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关闭,储水箱28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水路关闭,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储水箱28之间水路保持关闭,第二水泵24的出水口至水浴箱10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连通,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之间的水路连通,使得水浴箱10通过管道20与第二水泵24相连通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而形成水循环效果。
在水浴箱10内的血袋60完成冷沉淀的制备后,水浴箱10的出水口至储水箱28与之间水路连通,此时水浴箱10内的水排到储水箱28进行储存供下次冷沉淀制备使用。当储水箱28内的水多次使用后或者水有污染时,则控制储水箱28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连通将污水排出。图6中粗箭头的指示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在上述水循环解冻系统100包括储水箱28且水浴箱10需要形成水循环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控制阀组件30除了包括第一电磁阀107、第二电磁阀108、第三电磁阀31、第四电磁阀32和第五电磁阀33,还包括第六电磁阀34。第一电磁阀107的第一端通过管道20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第一电磁阀107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大水箱101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第二电磁阀108的第一端通过管道20与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第二电磁阀108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大水箱101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第三电磁阀31的第一端通过管道20与第二外部进水单元相连通,第三电磁阀31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储水箱28的进水口相连通;第四电磁阀32的第一端通过管道20与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第四电磁阀32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储水箱28的出水口相连通,储水箱28的排水口通过管道20与第六电磁阀34的第一端相连通,第六电磁阀34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第二水泵24的进水口相连通,第六电磁阀34的第二端还通过管道20与第五电磁阀33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五电磁阀33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水浴箱10的出水口相连通。
第三电磁阀31、第四电磁阀32、第五电磁阀33及第六电磁阀34相互配合工作。在储水箱28进水过程中,第三电磁阀31连通所在水路,第四电磁阀32关闭所在水路,第五电磁阀33关闭所在水路,第六电磁阀34关闭所在水路。在水浴箱10进水过程中,第三电磁阀31关闭所在水路,第四电磁阀32关闭所在水路,第五电磁阀33关闭所在水路,第六电磁阀34连通所在水路。在水循环过程中,第三电磁阀31关闭所在水路,第四电磁阀32关闭所在水路,第五电磁阀33连通所在水路,第六电磁阀34关闭所在水路。在水浴箱10出水、储水箱28储水过程中,第三电磁阀31关闭所在水路,第四电磁阀32关闭所在水路,第五电磁阀33连通所在水路,第六电磁阀34连通所在水路。储水箱28内的水多次使用后或者水污染时,则控制储水箱28至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连通将污水排出,此时在储水箱28排水过程中,第三电磁阀31关闭所在水路,第四电磁阀32连通所在水路,第五电磁阀33关闭所在水路,第六电磁阀34关闭所在水路。第三电磁阀31、第四电磁阀32、第五电磁阀33及第六电磁阀四34者可以均为相同类型的电磁阀,电磁阀的类型参照上述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温度调节器26包括冷媒系统及水冷系统。冷媒系统包括压缩机2622、冷凝器2623、节流装置2624以及蒸发器2621中的冷媒通道,压缩机2622、冷凝器2623、节流装置2624以及蒸发器2621中的冷媒通道通过管道2620相连通构成冷媒循环回路。压缩机2622的输出端与冷凝器2623的输入端相连通,冷凝器2623的输出端与节流装置2624的输入端相连通,节流装置2624的输出端与蒸发器2621中的冷媒通道的输入端相连通,蒸发器2621中的冷媒通道的输出端与压缩机2622的输入端相连通。水冷系统包括大水箱101、蒸发器2621中的水冷通道、加热器261,大水箱101、蒸发器2621中的水冷通道、加热器261通过管道20相连通构成水冷循环回路。大水箱101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大水箱101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大水箱101的第二出水口与蒸发器2621中的水冷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蒸发器2621中的水冷通道的出水口与加热器261的进水口相连通,加热器261的出水口与大水箱101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
冷媒系统及水冷系统用于将水升温和降温,冷媒系统及水冷系统相互配合以实现温度调节器26的制冷功能和加热功能。
在冷媒系统的制冷过程中,压缩机2622把冷媒系统中通过蒸发器2621热交换过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即冷媒)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通过管道2620进入冷凝器2623,制冷剂在冷凝器2623中释放热量,液化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再通过节流装置2624节流减压,变成低温中压气液混合态后进入蒸发器2621,制冷剂在蒸发器2621中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变成高温低压的气体回到压缩机2622,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在上述的工作循环中,制冷剂在蒸发器2621中蒸发的时吸收了管道20的热量,使管道20温度降低,因此流经管道20的水被降温;制冷剂在冷凝器2623中释放热量,并通过冷凝器2623将热量导出到外界环境。本实施例的冷媒系统相较于采用半导体制冷的方式,制冷效率较高,由于工作功率较大,在大水箱101的容量容置较多的水浴箱10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好地对大水箱101内的水的温度进行调整。
冷媒系统还可以包括风扇2625,风扇2625与冷凝器2623配合使用,使风吹过冷凝器2623使其内的冷媒降温。
节流装置2624为毛细管或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加热器261可以是电阻加热机、感应加热机、电弧加热器261、电子束加热机、红外线加热器、介质加热器等利用电能转换为热能的电加热设备,这类加热器能够在管道20内部直接产生热量,无需依靠其他中间媒介,因而加热器261的热效率较高,使管道20内的水的升温速度较快,能够对大水箱101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此外,加热器26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残余物和烟尘较少,能够保持管道20表面的洁净,且不污染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水泵103安装在大水箱101的第二出水口与水冷通道的进水口之间。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水泵103安装在水冷通道的出水口与大水箱101的第二进水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水循环解冻系统100还包括第一过滤器109,第一过滤器109的第一端通过管道20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连通,第一过滤器109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第一电磁阀连通,从而能够阻挡水中的砂、石等杂质进入大水箱10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循环解冻系统100还包括第二过滤器35,第二过滤器35的第一端通过管道20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连通,第二过滤器35的第二端通过管道20与第三电磁阀31连通,从而能够阻挡水中的砂、石等杂质进入水浴箱10内,避免了血袋60内的血浆在融化的过程中,因水流动并搅动杂质碰撞血袋而可能造成血袋60破损的情况,从而能够减少血袋60发生血浆渗漏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循环解冻系统100还包括液位传感器1010,液位传感器1010设置于大水箱101,液位传感器1010用于检测大水箱101内的液位。用户通过查看液位传感器1010检测到的液位值以知晓目前大水箱101内的水位情况是否正常,以便于用户随时做出调整。
液位传感器1010可以为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或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当液位传感器1010为浮球式液位变送器、磁性液位变送器、投入式液位变送器等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时,液位传感器1010设置于大水箱101内;当液位传感器1010为超声波液位变送器、雷达液位变送器等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时,液位传感器1010可以设置于大水箱101内,也可以设置于大水箱101外。
第一电磁阀107、第二电磁阀108和液位传感器1010三者相互配合,以使得大水箱101内的水位能够自动调整。例如,在液位传感器1010检测到大水箱101内的水位没有达到预定水位值时,第一电磁阀107根据液位传感器1010的检测值自动连通所在水路,以使第一外部供水单元内的水进入大水箱101内;在液位传感器1010检测到大水箱101内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值时,第一电磁阀107根据液位传感器1010的检测值自动关闭所在水路,以停止第一外部供水单元内的水进入大水箱101内;而在液位传感器1010检测到大水箱101内的水位达到最大水位值时,第二电磁阀108根据液位传感器1010的检测值自动打开所在水路,以使大水箱101内的水流出至第一外部排水单元,并在液位传感器1010检测到大水箱101内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值时关闭所在水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大水箱101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010之外,水浴箱10也设置有相应的液位传感器341,液位传感器341用于检测水浴箱10内的液位。用户通过查看液位传感器341检测到的液位值以知晓目前水浴箱10内的水位情况是否正常,以便于用户随时做出调整。液位传感器341的类型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1010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大水箱101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010,以及水浴箱10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41之外,储水箱28也可以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42,液位传感器342用于检测储水箱28内的水位情况,液位传感器342的类型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液位传感器1010的类型。
第三电磁阀31和液位传感器342相互配合工作,以使得储水箱28内的水位能够自动调整。例如,在液位传感器342检测到储水箱28内的水位没有达到预定水位值时,第三电磁阀31根据液位传感器342的检测值自动连通所在水路,以使第二外部供水单元内的水进入储水箱28内;在液位传感器342检测到储水箱28内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值时,第三电磁阀31根据液位传感器342的检测值自动关闭所在水路,以停止第二外部供水单元内的水进入储水箱28内
第六电磁阀34、第二水泵24和液位传感器341相互配合工作,以使得水浴箱10内的水位能够自动调整。例如,在液位传感器341检测到水浴箱10内的水位没有达到预定水位值时,第六电磁阀34根据液位传感器341的检测值自动连通所在水路,并开启第二水泵24,以使第二外部供水单元内的水经第二水泵24的抽吸从储水箱28进入水浴箱10;在液位传感器341检测到水浴箱10内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值时,第六电磁阀34根据液位传感器341的检测值自动关闭所在水路,以停止第二水泵24工作。
液位传感器341、液位传感器342的类型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液位传感器1010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循环解冻系统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7设置于大水箱101,温度传感器27用于检测大水箱101内的水的温度,温度调节器26根据温度传感器27检测的参数来调整大水箱101内的水的温度。
一般地,在血浆进行融化的环境中的温度保持在4℃±2℃,若温度过高会导致血浆析出冷沉淀较少或不析出冷沉淀,若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血浆中其他杂质成分析出过多。温度传感器27可以与温度调节器26相互配合,温度调节器26通过利用PID(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比例-积分-微分)程序,将温度传感器27实时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在温度传感器27检测到大水箱101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温度调节器26能够及时根据温度传感器27的检测值来适应性地调整水的温度,有助于温度调节器26精准控制大水箱101内的水的温度,满足冷沉淀制备过程中低温恒温的要求。
温度传感器27可以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27为双金属温度传感器、玻璃液体温度传感器、压力式温度传感器、电阻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传感器、温差电偶传感器等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时,温度传感器27设置于大水箱101内;当温度传感器27为光学温度传感器、辐射温度传感器、比色温度传感器等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时,温度传感器27可以设置于大水箱101内,也可以设置于大水箱101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大水箱101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7之外,水浴箱10也设置有相应的温度传感器25,温度调节器26根据温度传感器25检测的参数来调整大水箱101内的水的温度。由于血袋60容置于水浴箱10内,通过检测水浴箱10内的水的温度有助于更好地对冷沉淀的制备过程进行控制。温度传感器25的类型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27的类型。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沉淀制备仪200,冷沉淀制备仪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水循环解冻系统100。
本申请实施例的冷沉淀制备仪200中,血袋放置于水浴箱10内进行血浆融化,水浴箱10容置于大水箱101内,大水箱101通过管道20与第一水泵103形成一个的水路循环,温度调节器26与管道20相连以调整流经该管道20内的水的温度,并将调温后的水经由第一水泵103重新输送至大水箱101内以满足冷沉淀制备过程中温度要求;此外,水循环解冻系统100通过设置多个水浴箱10以提高冷沉淀的制备效率;多个水浴箱10之间相互独立,使得水浴箱10之间在工作过程中互不影响,从而能够避免不同的水浴箱10内的血袋60可能因血浆渗漏而发生交叉污染的情况,提高了冷沉淀的安全性。
冷沉淀制备仪200还包括多个放置单元40和多个排气单元50。放置单元40为放置二联袋中空袋的托盘或者挂钩。每个放置单元40与每个水浴箱10一一对应并形成高度差,水浴箱10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放置单元40距离地面的高度,排气单元40用于夹持导管,进行蠕动,将外部二联袋中装有新鲜冰冻血浆的血袋60中的空气经导管排到空袋,空气排完才能进行虹吸。
排气单元50可以是蠕动泵,由于放置单元40与水浴箱10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在排气单元50将导管内的空气排出后,使得冷沉淀制备仪200能够利用虹吸效应将水浴箱10内血袋60的血浆流出至空袋内,以实现冷沉淀制备仪200利用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大水箱、第一水泵、温度调节器以及多条管道,所述大水箱的第一进水口用于通过所述管道与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所述大水箱的第一出水口用于通过所述管道与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所述大水箱的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温度调节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温度调节器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大水箱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形成水循环,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管道间以为水循环提供动力;
多个水浴箱,多个所述水浴箱均容置于所述大水箱内,每个所述水浴箱用于容置一个血袋,所述水浴箱的进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
控制阀组件,所述控制阀组件设置于所述管道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外部供水单元至所述大水箱的第一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所述大水箱的第一出水口至所述第一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所述水浴箱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至所述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与多个所述水浴箱对应的多个第二水泵,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还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水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形成水循环,所述第二水泵通过所述管道设置在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和所述水浴箱的进水口之间以为水循环提供动力;所述控制阀组件还用于控制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至所述水浴箱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水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还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形成水循环;所述控制阀组件还用于控制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至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器包括冷媒系统及水冷系统;
所述冷媒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连通构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中的冷媒通道,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媒通道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冷媒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通;
所述水冷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连通构成水冷循环回路的大水箱、所述蒸发器中的水冷通道和加热器;所述大水箱的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所述大水箱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所述大水箱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水冷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水冷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大水箱的第二进水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大水箱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水冷通道的进水口之间或者安装在所述蒸发器中的所述水冷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大水箱的第二进水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大水箱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大水箱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外部进水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水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五电磁阀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五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多个所述水浴箱对应的多个储水箱和多个第二水泵,所述储水箱通过所述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水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储水箱通过所述管道还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部供水单元、所述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所述控制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所述储水箱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所述储水箱至所述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所述储水箱至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至所述储水箱之间水路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排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所述控制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至所述储水箱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所述储水箱至所述第二外部排水单元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所述储水箱至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之间水路的通断,还用于控制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至所述储水箱之间水路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一外部供水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大水箱的第一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一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大水箱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外部进水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外部排水单元相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储水箱的排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六电磁阀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第六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六电磁阀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五电磁阀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五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水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大水箱和/或所述水浴箱。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大水箱和/或所述水浴箱。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解冻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一外部供水单元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控制阀组件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外部供水单元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控制阀组件连通。
13.一种冷沉淀制备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水循环解冻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沉淀制备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放置单元和多个排气单元,所述放置单元用于放置外部二联袋的空袋,所述放置单元与所述水浴箱一一对应并形成高度差,所述水浴箱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所述放置单元距离地面的高度,所述排气单元设置在所述水浴箱和所述放置单元之间,用于夹持所述外部二联袋的导管进行排气。
CN201922079272.6U 2019-11-27 2019-11-27 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Active CN211357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9272.6U CN211357045U (zh) 2019-11-27 2019-11-27 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9272.6U CN211357045U (zh) 2019-11-27 2019-11-27 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7045U true CN211357045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0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9272.6U Active CN211357045U (zh) 2019-11-27 2019-11-27 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7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27561B1 (ko) 에너지 절약형 산업용 공조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CN102695929B (zh) 冷冻循环装置及适用于该冷冻循环装置的信息传递方法
KR101109730B1 (ko) 반도체 공정용 칠러 장치 및 이의 온도제어 방법
EP2716998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9671119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02031462A (ja) 恒温冷却液循環装置
EP3589900A1 (en)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jector capacity in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CN109638377B (zh) 电池冷却系统、车辆换电系统及电池冷却控制方法
WO2020100324A1 (ja) デュアルチラー
CN110736276B (zh) 一种自然冷却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00028208A (ja) 冷凍装置の制御装置
CN213284762U (zh) 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CN211357045U (zh) 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CN213608752U (zh) 水循环解冻单元、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CN108006865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0417905B1 (ko) 자동회수기구가 부착된 냉각액순환장치
CN110882429A (zh) 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KR20100110027A (ko) 무제상 공기열 및 수축열 히트펌프 냉난방 시스템
CN211724185U (zh) 水循环解冻单元、水循环解冻系统和冷沉淀制备仪
KR100348979B1 (ko) 항온냉각액 순환장치
JP5607505B2 (ja) 真空冷却装置
CN105987549A (zh) 自动添加防冻溶液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JP2746025B2 (ja) 2チャンネル液体冷却装置
JP2002115920A (ja) 冷凍装置
JP2003322414A (ja) 貯湯式給湯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9

Address after: Room 202, 2 / F, block B, building 6, Pingshan private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LOOD EDGE OF TH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71 201, floor 2, block B, building 6, Pingshan private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ONTED BIO-ME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9

Address after: 518000 2 / F, block B, building 6, Pingshan private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65 Lishan Road, Pingsh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eister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2, 2 / F, block B, building 6, Pingshan private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LOOD EDGE OF TH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