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3927U -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53927U
CN211353927U CN201921823623.3U CN201921823623U CN211353927U CN 211353927 U CN211353927 U CN 211353927U CN 201921823623 U CN201921823623 U CN 201921823623U CN 211353927 U CN211353927 U CN 211353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body
atomizer
present
liquid
suction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36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吉俊
艾明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36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53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53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53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吸嘴,具有与气雾通道连通的品吸口,与雾化器的外壳可拆卸连接;多孔本体,储存有烟液,所述多孔本体预装于所述吸嘴,所述多孔本体能够将所储存的烟液运送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用于通电后雾化所述多孔本体运送的烟液。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充分防止漏液问题产生的同时,避免高温干烧时产生有害物质的风险,且方便替换多孔本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雾产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人们都意识到传统卷烟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产生了称为“气雾产生装置”的产品。作为传统卷烟的替代品,实质上是一种雾化液体产生烟雾的产品。气雾产生装置在满足使用者生理需求的同时,避免了传统卷烟带来的如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传统气雾产生装置雾化器使用空腔储油或者储油棉储油,使用空腔储油的结构,容易造成漏油问题,储油棉结构由于储油棉不耐高温,在烟油不足情况下,干烧会产生有害物质。此外,用户更换储液结构时,会弄脏手,不方便用户替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储液结构替换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使用多孔本体作为储液体,同时利用多孔本体本身的导液特性,将其做成同时具有储液和导液的一体结构,在充分防止漏液问题产生的同时,避免高温干烧时产生有害物质的风险。此外,吸嘴与多孔本体预装在一起,用户通过吸嘴将多孔本体从雾化器上取出,不会弄脏手,方便用户替换,也能够让用户定期随多孔本体一起替换吸嘴,保持清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吸嘴,具有与气雾通道连通的品吸口,与雾化器的外壳可拆卸连接;多孔本体,储存有烟液,所述多孔本体预装于所述吸嘴,所述多孔本体能够将所储存的烟液运送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用于通电后雾化所述多孔本体运送的烟液。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充分防止漏液问题产生的同时,避免高温干烧时产生有害物质的风险。此外,吸嘴与多孔本体预装在一起,用户通过吸嘴将多孔本体从雾化器上取出,不会弄脏手,方便用户替换,也能够让用户定期随多孔本体一起替换吸嘴,保持清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与所述吸嘴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吸嘴内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卡槽,所述多孔本体与所述卡槽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与所述吸嘴通过柔性卡垫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柔性卡垫的材质包括硅胶或泡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多孔本体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烟液被运送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和所述发热体之间设有柔性导液件,所述柔性导液件分别与所述多孔本体和所述发热体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柔性导液件的材质包括玻璃纤维或棉或金属丝的毡状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至少部分或完全埋设于所述多孔本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开孔,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开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开孔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多孔本体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发热体为印刷电路或导电发热涂层,设于所述多孔本体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上70%以上的孔的孔径为10μm至495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向所述发热体运送部分烟液后,所述多孔本体内剩余的烟液能够在毛细力作用下,重新在所述多孔本体内分布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呈柱状,沿第一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的材质包括氧化铝、羟基磷灰石、金属粉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内形成有所述气雾通道,所述多孔本体位于所述内腔,所述吸嘴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烟液被雾化产生的气雾能够流入所述气雾通道,再由所述品吸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电源,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器中多孔本体的立体图一;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器中多孔本体的立体图二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器中多孔本体的立体图三;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器中多孔本体的立体图四;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器中多孔本体的立体图五;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图一;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图二;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图三;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剖视图四;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吸嘴和多孔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补液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补液装置的剖视图一;
图1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补液装置的剖视图二;
图1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补液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1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补液装置的剖视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安装于气雾产生装置。包括:多孔本体10,储存有烟液,多孔本体10类似“海绵”样地吸附液体;发热体20,所述多孔本体10能够将所储存的烟液运送到所述发热体20,所述发热体20用于通电后雾化所述多孔本体10运送的烟液。即本实用新型使用多孔本体10作为储液体,同时利用多孔本体10本身的导液特性,将其做成同时具有储液和导液的一体结构,在充分防止漏液问题产生的同时,避免高温干烧时产生有害物质的风险。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是储导一体结构。减少了雾化器的零部件,将储液功能和导液功能集成于多孔本体10上。
此外,由于使用的是多孔本体10储液和导液,所述多孔本体10向所述发热体20运送部分烟液后,所述多孔本体10内剩余的烟液能够在毛细力作用下,重新在所述多孔本体10内分布均匀。从而,用户在使用气雾产生装置的过程中,不受握持方向的限制,用户握持气雾产生装置后,在任意方向均可以进行抽吸动作。例如,将气雾产生装置倒置、横置、斜置等,提升了用户抽吸体验。多孔本体10实现自我导液平衡作用,以便在下一次雾化时保持良好的供液状态,使得多孔本体10保持浸润,防止干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多孔本体10的开孔方向为烟液被运送的方向。
多孔本体10的材料不做限制,可以是氧化铝、羟基磷灰石、金属粉末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多孔本体10上70%以上的孔的孔径为10μm至495μm,例如是111.5μm、253.2μm、346.6μm等,但孔径范围不限于此,能够使得多孔本体10具有良好地吸附液体能力和导液能力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20和多孔本体1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能够满足以下条件即可:所述多孔本体10能够将所储存的烟液运送到所述发热体20,所述发热体20通电后雾化所述多孔本体10运送的烟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所述发热体20和所述多孔本体10沿第一方向(图1中X方向所示)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烟液被运送的方向。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多孔本体1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即,多孔本体10与发热体20分离,组装结合。多孔本体10本身不带有发热部分,发热体20在外部,与多孔本体10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10和所述发热体20之间设有柔性导液件30,所述柔性导液件30分别与所述多孔本体10和所述发热体20相接触。柔性导液件30的存在,可以保证发热体20和多孔本体10之间有充分接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柔性导液件30的材质包括玻璃纤维或棉或金属丝的毡状物。发热体20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能够在通电后发热即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发热体20可以是片状、网状、或者盘旋的丝状。可以使用镍镉合金、不锈钢、带有预埋发热丝的陶瓷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2,所述发热体20为印刷电路或导电发热涂层,设于所述多孔本体1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20设于所述多孔本体10的第一方向(图2中X方向所示)的一端。即,导电发热涂层可以是镍、镍镉合金、不锈钢等材料制造。此方案可以不使用柔性导液件30。导电部分可以是引出导线,也可是触点,或使用pin针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导电部分包括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体13和第二导电体14为导线。发热体20通过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通电后能够雾化多孔本体10运送的烟液,形成烟雾供抽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3和图4,所述发热体20至少部分或完全埋设于所述多孔本体10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3和图4,所述多孔本体10具有沿第一方向(图3和图4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开孔11,所述发热体20设于所述开孔11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发热体20盘旋在开孔11四周,也可以是布置在多孔本体10一端。此方案的多孔本体10,可以不使用柔性导液件30。导电部分可以是引出导线,也可是触点,或使用pin针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导电部分包括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体13和第二导电体14为导线。发热体20通过第一导电体21和第二导电体22通电后能够雾化多孔本体10运送的烟液,形成烟雾供抽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3,所述开孔11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图3中X方向所示)贯穿所述多孔本体10的通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5,所述开孔11沿第一方向没有贯穿多孔本体10。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本体10的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5,绝多孔本体10呈柱状,沿第一方向(图1至图5中X方向所示)延伸。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长方体状、正方体状、球状等,可以根据多孔本体10的应用场景做相应的选择。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多孔本体10呈不规则状。例如,参考图6,多孔本体10由直径不等的两部分柱状体构成。
继续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还包括:外壳40,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内形成有气雾通道,所述多孔本体10安装于所述内腔,并位于内腔中;以及吸嘴50,具有与所述气雾通道连通的品吸口51,所述吸嘴与所述外壳40连接,所述烟液被雾化产生的气雾能够流入所述气雾通道,再由所述品吸口51流出。吸嘴与外壳4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连接即可,例如是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多孔本体10向发热体20传送烟液,图1中A路径示出烟液的传送方向;发热体20通电将烟液雾化,烟液被雾化产生的气雾能够流入所述气雾通道,再由所述品吸口51流出;图1中B路径示出了气雾的流通方向。
其中,多孔本体10容纳于安装部60内,安装部60通过安装底座70安装于外壳40上,安装底座70和安装部60的连接形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连接即可,例如是螺纹连接、焊接;安装底座70与外壳4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连接即可,例如是螺纹连接。
此外,外壳40的一端设有连接电极80,连接电极80和吸嘴50位于外壳40的相反两端。发热体20与连接电极80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雾产生装置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以及电源(图未示出),所述发热体20与所述电源电连接,实现对发热体20的供电。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电源与连接电极80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雾产生装置1,包括:外壳40,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内形成有气雾通道;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多孔本体10,储存有烟液,所述多孔本体10安装于所述内腔;发热体20,所述发热体20环绕所述多孔本体10设置(参考图7),或者所述发热体20插设于所述多孔本体10内(参考图8),所述多孔本体10能够将所储存的烟液运送到所述发热体20,所述发热体20用于通电后雾化所述多孔本体10运送的烟液;吸嘴50,具有与所述气雾通道连通的品吸口51,所述吸嘴与所述外壳40连接,所述烟液被雾化产生的气雾能够流入所述气雾通道,再由所述品吸口51流出。
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本体10储存无固定形态的烟液后,发热体20雾化无固定形态的气雾产生基质(烟液),对烟液的加热方式可以是外加热或内加热,提升用户抽吸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8和图9,所述多孔本体10具有沿第一方向(图8和图9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开孔11,所述发热体2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开孔11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发热体20呈针状或柱状或片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3,所述开孔11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多孔本体10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7和图10,所述发热体20包括:发热舱壁23和发热部件25,所述发热舱壁23环绕所述多孔本体10,且与所述多孔本体10至少部分或完全接触,所述发热部件25与所述发热舱壁23连接。即,发热部件25发热,向发热舱壁23传导热量,发热舱壁23再向多孔本体10传导热量,以实现烟液的雾化,产生气雾。
发热部件25和发热舱壁23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传导热量即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热部件25焊接、预埋或印刷在所述发热舱壁23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热部件25焊接、预埋或印刷在所述发热舱壁23的内侧、外侧或机体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发热部件25与发热舱壁23装配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热部件25包括以下之一:金属发热管、电磁加热线圈、电阻丝、柔性发热膜、印刷电路图层、发热网、陶瓷发热套管或金属丝的毡状物。发热部件25还可以是其它能够通电发热的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热舱壁23为陶瓷体、陶瓷与金属组合体或者陶瓷与塑料组合体。考虑安全性,此处金属需要是符合食品级要求的不锈钢材料,塑料需要是符合食品级要求且耐高温的PEEK等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9和图10,所述外壳40内设有隔热件24,起保温和防烫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热件24环绕多孔本体20设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隔热件24分别与所述发热体20和所述外壳40相接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隔热件24是隔热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外壳40使用塑料或者金属制造,可以使用不锈钢,ABS,PP,PC,PPSU等材料制造。吸嘴50使用塑料制造,可以使用ABS,PP,PC,PPSU,PETG等材料制造。气雾产生装置1的外壳40可以是一体式;也可以分体式,外壳40包括烟杆和烟弹,参考图7和图8,其中烟杆部分设有控制线路板92、开关91、电极90、电源93、充电接口94,开关91与控制线路板92连接,电极90与发热体20连接;参考图1、图9和图10,烟弹部分设有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吸嘴50、多孔本体10、发热体20等部件。
吸嘴50与烟弹的连接方式包含但不限于磁吸连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可由用户拆卸。烟杆和烟弹通过pin针、螺纹电极90等方式导通电路,烟杆和烟弹的连接可以是螺纹、卡扣、磁吸、紧配等方式连接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烟杆中有控制线路板92,控制温度在合理的加热范围内,并且可以调节不同功率档位,匹配不同口味和配比的烟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开关91激活发热功能,也可以通过咪头激活加热功能,也可以通过咪头与开关91的组合方式激活发热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1,吸嘴50与雾化器的外壳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包含但不限于磁吸连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可由用户拆卸。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多孔本体10预装于所述吸嘴50。吸嘴50与多孔本体10预装配后相对限位,吸嘴50安装到气雾产生装置时,多孔本体10随动,吸嘴50和多孔本体10两个部件作为一个组件视为一体,吸嘴50安装到位后,多孔本体10也能够进入装配到位状态。吸嘴50与多孔本体10预装在一起,用户通过吸嘴50将多孔本体10从雾化器上取出,不会弄脏手,方便用户替换,也能够让用户定期随多孔本体10一起替换吸嘴50,保持清洁。
多孔本体10与吸嘴50的预装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使用装配过度件,如卡圈、端盖、延长帽等结构与多孔本体10配合安装。以便拿取、换装时保持清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10与所述吸嘴50卡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1,所述吸嘴50内设有延伸部52,所述延伸部52具有卡槽,所述多孔本体10与所述卡槽卡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延伸部52沿第一方向(图11中X方向所示)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10与所述吸嘴50通过柔性卡垫53卡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柔性卡垫53套设于多孔本体10的第一方向的一端。柔性卡垫53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制造,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柔性卡垫53的材质包括硅胶或泡棉。
参考图12和图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孔体补液装置100,用于向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多孔本体10补充烟液。补液装置包括:壳体101,具有内腔;盖体102,与所述壳体101连接,用于封闭所述内腔;分隔件103,设于所述内腔,将所述内腔分隔成储液腔104和容纳腔105,所述储液腔104储存有烟液,所述容纳腔105用于容纳多孔本体10,所述多孔本体10容纳于所述容纳腔105后能够吸附所述储液腔104内的烟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分隔件103可以是金属、陶瓷、塑料、玻璃等材料制造。
气雾产生装置中的多孔本体10所储存的烟液用尽后,可以取出多孔本体10;参考图13,打开补液装置的盖体102,将多孔本体10放置于容纳腔105中,多孔本体10吸附储液腔104中的烟液,实现补液。在多孔本体10充分吸附烟液后,参考图15和图16,再打开盖体102,从容纳腔105中取出多孔本体10。即多孔本体10可以反复使用,方便用户随时取用填充满烟液的多孔本体10,充分利用多孔本体10的使用寿命,减少抛弃型产品的浪费,降低使用成本。储液腔104内液体填充方式,可以是预填充,也可以由用户自己填充。可以是一次性使用的油腔,也可以是允许多次添加的可填充形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本体10沿第一方向(图12中X方向所示)延伸,所述储液腔104和所述容纳腔105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盖体102与所述壳体101活动连接。可以使用翻盖、扣盖、滑盖等闭合形式,实现盖体102的可打开,可关闭的功能。盖体102打开状态,多孔本体10可活动并取出;盖体102闭合状态下,多孔本体10可以被限位,确保接触导液层106并处于可以吸附液体状态,且密封壳体101的内腔。闭合锁紧盖体102可使用磁吸、卡勾、摩擦紧配、弹簧或扭簧等弹性体、限位转轴轴承等提供闭合时需要的锁紧力。壳体101可以使用塑料、金属、陶瓷、木材、高分子材料,比如ABS,PP,PC,PPSU等材料制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3,所述分隔件103上设有通道103a,所述储液腔104内的烟液能够由所述通道103a流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道103a为多个,每一所述通道103a的横截面面积等效的圆孔的孔径范围为0.5mm至5mm,包括0.5mm和5mm。即,通道103a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是圆形孔,通道任意横截面形状的横截面面积等效于对应的圆形孔的横截面面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道103a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等于所述多孔本体10的烟液补充面的面积,利于储液腔104中的烟液被多孔本体10吸附,防止多余的烟液渗漏进补液装置的容纳腔105,可保持补液装置清洁。其中,多孔本体10与分隔件103接触,烟液补充面为多孔本体10与分隔件103接触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3,还包括导液层106,设于所述分隔件103上,用于分别和所述多孔本体10及所述分隔件103接触,且能够吸附所述储液腔104内的烟液。其中,多孔本体10与导液层106接触,烟液补充面为多孔本体10与导液层106接触的表面。多孔本体10体接触导液层106,并能够通过导液层106吸附、补充烟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液层106由能够让液体渗透通过的材料制成。导液层106可以是棉、多孔陶瓷、低发泡树脂等具有孔隙,或是纤维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3,所述盖体102封闭所述内腔时,所述多孔本体10一端与所述盖体102相抵,另一端与烟液接触面相抵。其中,当不设置导液层106时,多孔本体10与分隔件103接触,烟液接触面为分隔件103与多孔本体10接触的表面。当设置导液层106时,多孔本体10与导液层106接触,烟液接触面为导液层106与多孔本体10接触的表面。盖体102打开后,多孔本体10可以取出、放入。盖体102合上,多孔本体10不能自由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13和图15,所述盖体102设有弹性压垫107,用于在所述盖体102封闭所述内腔时,压紧所述多孔本体10,所述多孔本体10一端与所述弹性压垫107相抵,另一端与烟液接触面相抵。设置弹性压垫107后,可以确保多孔本体10充分接触烟液接触面,实现充分补液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弹性压垫107的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弹性压垫107的数量和多孔本体10的数量保持一致,且一一对应。图15中示出了两个多孔本体10,及与两个多孔本体10一一对应的弹性压垫10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雾产生装置组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多孔本体10,储存有烟液;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发热体20,所述多孔本体10能够将所储存的烟液运送到所述发热体20,所述发热体20用于通电后雾化所述多孔本体10运送的烟液;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补液装置,用于向所述多孔本体10补充烟液。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嘴,具有与气雾通道连通的品吸口,与雾化器的外壳可拆卸连接;
多孔本体,储存有烟液,所述多孔本体预装于所述吸嘴,所述多孔本体能够将所储存的烟液运送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用于通电后雾化所述多孔本体运送的烟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本体与所述吸嘴卡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内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卡槽,所述多孔本体与所述卡槽卡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本体与所述吸嘴通过柔性卡垫卡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卡垫的材质包括硅胶或泡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多孔本体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烟液被运送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本体和所述发热体之间设有柔性导液件,所述柔性导液件分别与所述多孔本体和所述发热体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液件的材质包括玻璃纤维或棉或金属丝的毡状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至少部分或完全埋设于所述多孔本体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开孔,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开孔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多孔本体的通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为印刷电路或导电发热涂层,设于所述多孔本体的一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本体上70%以上的孔的孔径为10μm至495μm。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本体向所述发热体运送部分烟液后,所述多孔本体内剩余的烟液能够在毛细力作用下,重新在所述多孔本体内分布均匀。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本体呈柱状,沿第一方向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本体的材质包括氧化铝、羟基磷灰石、金属粉末。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内形成有所述气雾通道,所述多孔本体位于所述内腔,所述吸嘴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烟液被雾化产生的气雾能够流入所述气雾通道,再由所述品吸口流出。
18.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电源,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CN201921823623.3U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Active CN211353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3623.3U CN211353927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3623.3U CN211353927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3927U true CN211353927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4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3623.3U Active CN211353927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39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0470A (zh) * 2020-10-21 2021-01-22 深圳市博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羟基磷灰石降低电子雾化器具加热体基底脱落粉体的用途
CN112931969A (zh) * 2021-02-10 2021-06-1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导液元件、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0470A (zh) * 2020-10-21 2021-01-22 深圳市博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羟基磷灰石降低电子雾化器具加热体基底脱落粉体的用途
CN112931969A (zh) * 2021-02-10 2021-06-1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导液元件、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85097A1 (en) Method of forming assembly with duct abutting air impingement structure
US20200221770A1 (e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with separate capsule and vaporizer
EP3443856B1 (en) Cartridge for a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which said cartridge
RU2724170C2 (ru) Система, генерирующая аэрозоль, с отдельными капсулой и испарительным блоком
RU2722095C2 (ru) Система, генерирующая аэрозоль, с отдельными капсулой и испарительным блоком
US10251427B2 (en) Multi-part electrically heated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AU2014381788B2 (en)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having a fluid permeable heater assembly and a cartridge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having a fluid permeable heater assembly
US20200214345A1 (e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with separate capsule and vaporizing unit
RU2756803C2 (ru) Система, генерирующая аэрозоль, содержащая несколько субстратов, образующих аэрозоль, и прокалывающий элемент
EP3700368B1 (en) Cartridge assembly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with leak prevention
CN211353927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CN209788476U (zh) 电子烟
CN112790437A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CN211407655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CN211353906U (zh)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
CN211353907U (zh) 一种补液装置及气雾产生装置组件
CN112790439A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
CN112716036A (zh)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
CN112716037A (zh) 一种补液装置及气雾产生装置组件
CN214594151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09938409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547256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589891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CN220458611U (zh)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869868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6

Address after: 200082 No. 717, Changyang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40, Building 20, 733 Changya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