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1161U -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51161U
CN211351161U CN201921403100.3U CN201921403100U CN211351161U CN 211351161 U CN211351161 U CN 211351161U CN 201921403100 U CN201921403100 U CN 201921403100U CN 211351161 U CN211351161 U CN 211351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hielding
connector
shield
termina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31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泽文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031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51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51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51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本申请的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导体端子和屏蔽件;导体端子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端子组,每个端子组包括沿所述端子组的行排列方向间隔设置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屏蔽件包括多个屏蔽单元,屏蔽件和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导通,屏蔽单元和端子组一一对应设置,屏蔽单元与对应的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导通,且屏蔽单元向信号端子的外侧延伸,以围设在信号端子的部分周向外侧。这样连接器的信号串扰较少。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5G时代的来临,通信设备的容量越来越大,传输速率也随之越来越高。高速率传输最大的困难是高速系统中链路损耗及信号间串扰急剧劣化,而损耗及串扰是表征信号传输能力的关键指标。
目前,用于实现背板连接的连接器中,可以将通过设置多个信号端子,从而提供较多数量的信号连接对。其中,具体可以将多个信号端子以及相对应的接地端子相互独立并间隔设置在绝缘基座上,依靠绝缘基座作为设置基础,让不同信号端子之间依靠绝缘基座而实现相对隔离,避免不同信号端子之间发生接触或导通现象。
然而,由于接地端子分散设置,造成分流路径较窄,信号端子在传输信号时,相邻信号端子容易产生信号串扰现象,且插损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能够减少信号串扰现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导体端子和屏蔽件,屏蔽件和导体端子均固定于绝缘基座上;导体端子包括多个端子组,且多个端子组呈阵列设置,每个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且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沿端子组的行排列方向间隔设置;屏蔽件包括屏蔽板和设置在屏蔽板上的多个屏蔽单元,屏蔽单元和端子组一一对应设置,屏蔽单元与对应的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导通,且屏蔽单元向对应的端子组中信号端子的外侧延伸,以围设在信号端子的部分周向外侧。这样通过在连接器中让导体端子形成的端子组呈阵列排布,而屏蔽件将所有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导通并连接为一体,而屏蔽件的屏蔽单元在信号端子的侧方形成屏蔽,可以减少信号的串扰,抑制信号插损,并对信号突变点具有变形改善效果。
可选的,屏蔽单元和屏蔽板相互导通。这样屏蔽单元和屏蔽板之间可以保持导通连接,且屏蔽件的制作工序较为简单。
可选的,屏蔽板上设置有与信号端子一一对应的信号插孔和与接地端子一一对应的接地插孔,信号端子插接在信号插孔中,接地端子插接在接地插孔中。
可选的,屏蔽单元沿导体端子的长度方向凸出于屏蔽板。这样屏蔽单元在导体端子的长度方向上会延伸一定的距离,并遮挡在信号端子的侧方,从而让导体端子至少部分位于屏蔽单元所形成的屏蔽区域内,而屏蔽单元为导体端子提供侧向屏蔽。
可选的,屏蔽单元围设在对应的端子组中至少部分信号端子的外侧。这样屏蔽单元可以围设在对应端子组中全部信号端子的外侧,以保证较好的信号屏蔽效果,或者是围设在部分信号端子外侧,以在实现信号屏蔽的同时,保证屏蔽单元的结构强度,避免因屏蔽单元22长度过长而出现断裂现象
可选的,相邻两行端子组中接地端子位于信号端子的不同侧。
可选的,对应不同行的端子组的屏蔽单元具有不同的朝向。这样可以用较少的屏蔽单元数量实现较大的屏蔽范围,并由于屏蔽单元占用的空间较小,能够有效减少屏蔽单元和导体端子的误触导通现象。
可选的,相邻两行端子组所对应的屏蔽单元具有相反的朝向。这样每一行端子组中远离接地端子的信号端子,会被相邻行的端子组所对应的屏蔽单元相应隔离并屏蔽,因而屏蔽单元能够对端子组中的信号端子进行较好的屏蔽和隔离。
可选的,屏蔽单元包括第一屏蔽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位置与接地端子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屏蔽部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屏蔽部的第二端为向信号端子的外侧延伸的自由端。这样屏蔽单元中的第一屏蔽部会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上,且第一屏蔽部和端子组中的各个导体端子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而形成一定间距,从而让第一屏蔽部设置在端子组的一侧,并和端子组中的信号端子间隔设置。
可选的,第一屏蔽部沿端子组的行排列方向延伸。
可选的,第一屏蔽部在平行于屏蔽板的平面内呈圆弧形。
可选的,第一屏蔽部在行排列方向的长度小于端子组在沿行排列方向上的长度。这样屏蔽单元在起到屏蔽和隔离作用的同时,自身长度较短,不易断裂,也不易和其它屏蔽单元发生触碰和结构干涉。
可选的,第一屏蔽部至少覆盖端子组在行排列方向上的一半长度。由于相邻行的端子组所对应的屏蔽单元,其位置和朝向是相互错开的,因而未被第一屏蔽部所屏蔽的信号端子,也会得到相邻行的屏蔽单元的隔离和保护,使得端子组中各个信号端子均能够和其它端子组实现屏蔽和隔离,避免信号串扰现象。
可选的,屏蔽单元和相邻的端子组之间具有间距。
可选的,屏蔽单元包括第二屏蔽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屏蔽单元对应的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位置对应,第二屏蔽部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屏蔽部的第二端和第三连接部连接,第三连接部与列排列方向上相邻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位置对应。
可选的,屏蔽单元包括第三屏蔽部和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与屏蔽单元对应的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位置对应,第三屏蔽部的第一端与第三屏蔽部所在端子组中屏蔽单元的第四连接部连接,第三屏蔽部的第二端与行排列方向上相邻端子组中屏蔽单元的第四连接部连接。
可选的,每个端子组中信号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信号端子用于分别传输同一差分信号对中的两个信号。
可选的,屏蔽件为表面电镀的塑料件、导电塑料件或者金属件。这样屏蔽件能够保证屏蔽效果,且便于制作和成型。
可选的,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板状的电接触模块;每个电接触模块包括接触件,电接触模块连接于绝缘基座上,且接触件和导体端子一一对应连接。这样连接器中的电接触模块可以和导体端子插接,并实现对应的电连接,从而完成不同电路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和信号传输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路组件、第二电路组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设置在第一电路组件上,第二连接器设置在第二电路组件上,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插接,其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者为如上所述的连接器。这样通过在连接器中让导体端子形成的端子组呈阵列排布,而屏蔽件将所有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导通并连接为一体,而屏蔽件的屏蔽单元在信号端子的侧方形成屏蔽,可以减少信号的串扰,抑制信号插损,并对信号突变点具有变形改善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连接器具体包括绝缘基座、导体端子和屏蔽件等组成部分;屏蔽件和导体端子固定于绝缘基座上;导体端子包括多个端子组,且多个端子组呈阵列设置,每个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且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沿端子组的行排列方向间隔设置;屏蔽件包括屏蔽板和设置在屏蔽板上的多个屏蔽单元,屏蔽件和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导通,屏蔽单元和端子组一一对应设置,且屏蔽单元向对应的端子组中信号端子的外侧延伸,以围设在信号端子的部分周向外侧。这样使得信号都具有完整的、最近的回流路径,可以减少电场的辐射效应,从而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并抑制由阻抗不匹配造成的插损谐振及信号振荡产生的电场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绝缘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绝缘基座沿连接器插接方向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屏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屏蔽件沿连接器插接方向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屏蔽单元的一种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屏蔽单元的另一种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又一种屏蔽单元的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第四种屏蔽单元的排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绝缘基座;2-屏蔽件;3、3a、3b、3c-端子组;
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31、31a、31b-信号端子、32、32a、32b、32c-接地端子;21-屏蔽板;22、22a、22b、22c-屏蔽单元;
211-避让槽;212-第三通孔;221-第一屏蔽部;222-第一连接部;223、223a、223b-第二屏蔽部;224、224a、224b-第二连接部;225、225a、225b-第三连接部;226-第三屏蔽部;227-第四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连接器以及应用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以下对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概念进行简单说明:
连接器,一般指电连接器,即用于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连接器连接两个有源器件之后,即可在两个有源器件之间传输电流或信号。
串扰:主要指两条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现象。由于信号线的空间距离较近,因此两者之间会出现电感性和电容性耦合,从而相互干扰。随着连接器所传输信号的传输速率的增大,连接器的各信号线之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串扰现象,影响到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因而减少和降低连接器中的信号串扰和损耗,是连接器设计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绝缘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绝缘基座沿连接器插接方向的正面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屏蔽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屏蔽件沿连接器插接方向的正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具体包括绝缘基座1、导体端子和屏蔽件2等组成部分。其中,屏蔽件2和导体端子固定于绝缘基座上;导体端子包括多个端子组3,且多个端子组3呈阵列设置,每个端子组3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子31和一个接地端子32,且信号端子31和接地端子32沿端子组3的行排列方向间隔设置;屏蔽件2包括屏蔽板21和设置在屏蔽板21上的多个屏蔽单元22,屏蔽件2和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导通,屏蔽单元22和端子组3一一对应设置,且屏蔽单元22向对应的端子组3中信号端子31的外侧延伸,以围设在信号端子31的部分周向外侧。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器中的绝缘基座1可以作为结构基础,让屏蔽件2以及导体端子均固定于其上,而导体端子和屏蔽件2即可实现相应的电连接或者是屏蔽功能,而绝缘基座1自身并不导电,因而不会干扰到连接器的正常连接。其中,为了让绝缘基座1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绝缘基座1可以为塑胶件或者树脂件等不同材质。
此外,绝缘基座1上可以设置有供导体端子穿过的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与导体端子的形状相互匹配。
为了让连接器传输多个信号连接对,连接器中的导体端子可以包括有多个端子组3,且不同端子组中的导体端子用于传输不同的信号连接对。其中,为了实现信号的传输,每个端子组3中包括有至少两根信号端子31,以及一个接地端子32。这样可以通过信号端子31实现信号的传输,并利用接地端子32实现接地和信号隔离。为了进行信号传输或者接地屏蔽等功能,信号端子31和接地端子32均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和类型。例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号端子31和接地端子32可以为接线柱或者插针等形式。本实施例中,均以信号端子31为信号插针,而接地端子32为接地插针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信号端子31可以为差分信号端子,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信号端子。相应的,每一端子组3中信号端子31可以具有不同的数量。示例性的,信号端子31可以成对设置,也就是说,每个端子组3中包括两个信号端子31,且这两个信号端子31可以用于传输信号差分对。
由于导体端子具有多个,因而导体端子会在与导体端子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并排设置,以便让多个导体端子同时实现连接。为了便于对不同信号连接对进行区分,导体端子包括有多个端子组3,且多个端子组3呈阵列设置,也就是说,端子组3可以在与导体端子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纵横排列。具体的,端子组3可以在该平面内沿着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排列,而这两个方向可以定义为端子组3的行排列方向和列排列方向,如图中X方向(对应行排列方向)和Y方向(对应列排列方向)所示。
其中,端子组3中的信号端子31和接地端子32可以沿着端子组3的行排列方向间隔设置,此时,每个端子组3内的导体端子即可沿着行排列方向排列为一行。
为了在不同端子组3的信号端子31之间形成屏蔽,连接器中设置有屏蔽件2,屏蔽件2设置在绝缘基座1上,且屏蔽件2中的屏蔽板21可以和绝缘基座1贴合并相对固定,而屏蔽件2和导体端子中的接地端子32均导通,因而不同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均连接为一体。
这样通过屏蔽件2的连接,会将不同接地端子32均相互导通并连接为一体,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单个接地端子32在接地时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而更重要的是,多个接地端子32处于同一网络中,等效于增加了地网络的分布,而信号的返回电流需要通过地网络,地网络的分布增加,相当于增加了返回电流的返回路径,这样使得所有信号对都具有完整的、最近的回流路径,可以减少电场的辐射效应,从而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并抑制由阻抗不匹配造成的插损谐振及信号振荡产生的电场辐射。
其中,为了让导体端子穿过屏蔽件2的屏蔽板21,屏蔽板2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避让导体端子的通孔或者通槽。可选的,屏蔽板2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供信号端子31穿过的避让槽211以及用于供接地端子32穿过的第三通孔212等结构。其中,由于信号端子3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信号端子31需要和屏蔽件2之间保持间距以正常传输信号,所以相应的,屏蔽板21的避让槽211可以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以使多个信号端子31容置在其中,并与避让槽211的槽壁间隔设置。而屏蔽件2可以和接地端子32一同接地,所以第三通孔212的形状可以和接地端子32形状相互匹配,并和接地端子32接触导通。
同时,在屏蔽件2上还设置有屏蔽单元22,屏蔽单元22和端子组3一一对应设置,且通过自身的延伸形状而围在了信号端子31的部分周向外侧,因而在信号端子31的侧方形成了较好的屏蔽。其中,因为屏蔽单元22和端子组3一一对应,所以每个端子组3的周向侧方位置,均可以通过对应设置的屏蔽单元22进行屏蔽,从而可以减少相邻端子组3之间的信号串扰,提高连接器的抗信号串扰性能,并对导体端子接触位置的信号突变点具有变形改善效果。
这样通过在连接器中让导体端子形成的端子组3呈阵列排布,而屏蔽件2将所有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导通并连接为一体,而屏蔽件2的屏蔽单元22在信号端子31的侧方形成屏蔽,可以减少信号的串扰,抑制信号插损,并对信号突变点具有变形改善效果。
其中,为了让屏蔽单元22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屏蔽单元22和屏蔽板21可以相互导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让屏蔽单元22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形成于屏蔽板21上,这样屏蔽单元22和屏蔽板21之间可以保持导通连接,且屏蔽件2的制作工序较为简单。
在连接器中,由于屏蔽件2和导体端子均设置在绝缘基座1上,且屏蔽件2为导体端子提供屏蔽和接地功能,因而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屏蔽板21上设置有与信号端子31一一对应的信号插孔和与接地端子32一一对应的接地插孔,信号端子31插接在信号插孔中,接地端子32插接在接地插孔中。
其中,信号插孔和接地插孔均为通孔或者通槽等形式。而屏蔽板21上的信号插孔和接地插孔的位置和导体端子的位置相对应,即信号插孔和接地插孔也会分组设置,且各个分组之间呈阵列排列。这样多个导体端子即可按照预设的间距和排列方式穿过屏蔽板21的板面,并连接在绝缘基座1上。
为了让屏蔽件2中的屏蔽单元22对导体端子进行侧向屏蔽,屏蔽单元22在导体端子的长度方向上会延伸一定的距离,从而让导体端子至少部分位于屏蔽单元22所形成的屏蔽区域内。其中,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屏蔽单元22可以沿导体端子的长度方向凸出于屏蔽板21。
具体的,屏蔽单元22可以和屏蔽板21为一体式结构,并凸出于屏蔽板21的板面。此时,向垂直于屏蔽板21板面方向凸出的屏蔽单元22即可遮挡在信号端子31的侧方,并对信号端子31的部分周向方向进行遮蔽。其中,由于导体端子所包括的端子组3具有多个,且端子组3呈阵列设置。所以相应的,凸出于屏蔽板21的多个屏蔽单元22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大小和形状,例如是对应不同端子组3的屏蔽单元22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凸出高度等。
由于屏蔽件2可用于和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导通,并使接地端子32接地设置,因而相应的,接地端子32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与屏蔽件2中的屏蔽单元22导通连接。本实施例中,接地端子32可以直接与屏蔽单元22接触并导通。示例性的,屏蔽板21上的接地插孔的位置可以和屏蔽单元22部分或者全部重叠,从而让穿过接地插孔的接地端子32直接和屏蔽单元22接触导通。此时,屏蔽单元22上可以设置有与接地端子32对应的避让孔等结构。
而为了让屏蔽件2实现接地屏蔽,可选的,屏蔽件2具体可以为金属件、表面电镀的塑料件或者导电塑料件,或者采用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具有导电能力的材料所构成,从而使屏蔽件2的表面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这样接地端子32和屏蔽件2接触时,即可相互导通。
此外,为了保证屏蔽单元22对信号端子31的屏蔽效果,可选的,屏蔽单元22可以围设在对应的端子组3中至少部分信号端子31的外侧。
具体的,由于端子组3中包括有至少两个信号端子31,所以屏蔽单元22可以围设在端子组3中至少一个信号端子31的外侧,从而在端子组3中至少部分信号端子31的侧方进行屏蔽。相应的,屏蔽单元22可以具有不同的延伸范围和长度。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端子组3中包括两个信号端子31,而屏蔽单元22至少可以位设在其中一个信号端子31的外侧。
其中,当屏蔽单元22围在端子组3中全部信号端子31的外侧时,端子组3中的各个信号端子31均能够得到屏蔽单元22的屏蔽,从而让屏蔽单元22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
而当屏蔽单元22围在端子组3中部分信号端子31的外侧时,在对信号端子31实现一定的屏蔽效果的同时,屏蔽单元22的延伸长度较短,有利于保证屏蔽单元22的结构强度,避免因屏蔽单元22长度过长而出现断裂现象。
为了进一步阐述连接器和屏蔽件2的具体结构和形式,以下对屏蔽件2以及屏蔽单元22的各种可能的结构和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由于导体端子中的多个端子组3呈阵列排列,为了用较少的屏蔽单元22实现较大的屏蔽范围,可以让相邻两行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位于信号端子31的不同侧。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屏蔽单元的一种排列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7所示,导体端子所组成的端子组3仍然是按照行排列方向和列排列方向呈规律的阵列方式设置,而对于位于不同行的端子组3,其内部的接地端子32和信号端子31可以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
其中,对于每个端子组3,信号端子31一般均会相互邻近设置,而接地端子32位于信号端子31的一侧,如图7中所示。而由于屏蔽单元22可以和接地端子32直接接触导通,所以可以让位于不同行的接地端子32处于端子组3中的不同方向和位置,或者说不同行的接地端子32的位置相互错开,从而便于屏蔽单元22的设置和排列。其中,每个端子组3中的信号端子31和接地端子32可以排列为一条直线,例如每个端子组3中的信号端子31和接地端子32均可以沿着端子组3的行排列方向(X方向)排列成一直线。
具体的,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端子组3中包括有多个不同行,而每相邻两行端子组3,其内部的导体端子排列方式是不同的。例如在第i行端子组3中的端子,其接地端子32位于信号端子31的第一侧(例如图中的信号端子31左侧),而相邻的第j行端子组3中的导体端子,其接地端子32位于信号端子31的第二侧(图中的信号端子31右侧)。以此类推,每相邻两行端子组3均具有相反的导体端子排列方式,且每行端子组3中导体端子的排列方式与相隔一行的端子组3中导体端子排列方式相同。其中,多行端子组3沿着列排列方向(Y方向)延伸。
相应的,由于相邻行的端子组3具有不同的导体端子排列方式,为了对端子组3中的信号端子31进行屏蔽,与各端子组3对应的屏蔽单元22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其中,作为一种可选的结构,对应不同行的端子组3的屏蔽单元22可以具有不同的朝向。
具体的,依旧如图7所示,由于相邻两行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分别位于信号端子31的不同侧,所以相应的,与各端子组3对应的屏蔽单元22为了屏蔽在所对应的端子组3的外侧,也会随之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示例性的,第i行端子组3a中的导体端子中,其接地端子32a位于信号端子31a的第一侧(图7中信号端子31左侧),则连接于接地端子32a的屏蔽单元22a,自身会向信号端子31a的第二侧(图7中信号端子31右侧)延伸,这样屏蔽单元22a可以遮挡在该端子组3a的外侧。而第j行端子组3b中的导体端子中,其接地端子32b位于信号端子31b的第二侧(图7中信号端子31b右侧),而连接于该接地端子32b的屏蔽单元22b,自身会向该端子组3b中信号端子31b的第一侧(图7中信号端子31b左侧)延伸,从而让屏蔽单元22b遮挡于该端子组3b的信号端子31b外侧。此时,对应第i行端子组3a的屏蔽单元22a和对应第j行端子组3b的屏蔽单元22b,其延伸方向(也就是朝向)是不同的。
其中,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相邻两行端子组3所对应的屏蔽单元22可以具有相反的朝向。具体的,如图7中所示,第i行端子组3a所对应的屏蔽单元22a会向图7中右侧延伸,而第j行端子组3b对应的屏蔽单元22b会向图7中左侧延伸。这样由于每一行端子组3中远离接地端子32的信号端子31,会被相邻行的端子组3所对应的屏蔽单元22相应隔离并屏蔽,因而屏蔽单元22能够对端子组3中的信号端子31进行较好的屏蔽和隔离。
而屏蔽单元22在保护和隔离各个端子组3时,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具体形状和样式。例如,在一种可选的屏蔽单元22形状中,屏蔽单元22可以包括第一屏蔽部221和第一连接部222,第一连接部222的位置与接地端子32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屏蔽部221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接部222连接,而第一屏蔽部221的第二端为向信号端子31的外侧延伸的自由端。
这样,屏蔽单元22会连接至对应的端子组3,且具体通过第一连接部222与所对应的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连接。而屏蔽单元22中的第一屏蔽部221会连接在第一连接部222上,且第一屏蔽部221和端子组3中的各个导体端子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222而形成一定间距,从而让第一屏蔽部221设置在端子组3的一侧,并和端子组3中的信号端子31间隔设置。
此时,可以是让第一连接部222对应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设置,并和接地端子32连接,而第一连接部222自身可以向远离接地端子32的方向延伸。而第一屏蔽部221的其中一个端部(例如是第一端)会连接在第一连接部222上,例如是第一连接部222的端部位置,而第一屏蔽部221的另一端部(例如是第二端)则可以延伸至端子组3中信号端子31的外侧,从而隔离在该端子组3的信号端子31与相邻端子组3之间。
其中,由于第一屏蔽部221的第二端并未和其它屏蔽单元22或者是端子组3中的导体端子连接,而是形成为一个自由端,所以由第一屏蔽部221和第一连接部222组成的屏蔽单元22,其整体仅将端子组3的部分周向区域包围在其中,且在端子组3的一侧形成了一个开口。具体的,图7中第i行端子组3a对应的屏蔽单元22a,其开口朝向图7中的右侧,而第j行端子组3b对应的屏蔽单元22b,其开口朝向图7中的左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让第一屏蔽部221和第一连接部222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延伸方向。例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屏蔽部221可以沿端子组3的行排列方向延伸。
具体的,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让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一屏蔽部221均沿直线延伸。示例性的,第一连接部222可以朝向端子组3的列排列方向延伸,而第一屏蔽部221可以向端子组3的行排列方向延伸。此时,由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一屏蔽部221共同组成的屏蔽单元22,其在屏蔽板21平面上的投影可以呈“L”形。
具体的,为了让连接器具有紧凑的结构,各个导体端子之间会形成较小的间距。而屏蔽单元22中的第一连接部222,其自身长度会小于相邻两行端子组3之间的间距,因此可以构成“L”形的短边,而屏蔽单元22中的第一屏蔽部221,需要围设在端子组3中沿行排列方向设置的多个信号端子31,因而其长度会较长,可以构成“L”形的长边。
而由于相邻两行端子组3,其对应的屏蔽单元22可具有不同的朝向,因而相应的,对应于不同行的端子组3的屏蔽单元22所形成的“L”形也可以具有不同的方向。具体的,可以是图7中第i行端子组3对应的屏蔽单元22呈“L”形,而第j行端子组3对应的屏蔽单元22相应呈倒“L”形设置。
这样所形成的屏蔽件2,对应于每个端子组3,例如是位于第i行的端子组3a中,其各个信号端子31a的外侧会被该端子组3a所对应的屏蔽单元22a所包围和屏蔽(例如是图7中信号端子31a上侧),或者是被第i行中与该端子组3a相邻的其它端子组3c中屏蔽单元22c所隔离(例如是图7中信号端子31a的左侧和右侧),再或者是被第j行中与该端子组3a相邻的端子组3b中屏蔽单元22b所隔离(例如是图7中信号端子31a的下侧)。这样端子组3中信号端子31的周向的大多数方向上均可以得到屏蔽单元22的隔离和保护,因而不同端子组3中的信号串扰较少。
而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屏蔽单元22同样可以具有第一屏蔽部221和第一连接部222,但第一屏蔽部221和第一连接部222的具体形状和前述实施方式不同。其中,屏蔽单元22中的第一屏蔽部221在平行于屏蔽板21的平面内可以呈圆弧形。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屏蔽单元的另一种排列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如图8所示,此时,第一屏蔽部221大致上仍然朝向端子组3的一侧延伸,且第一屏蔽部221的一端和第一连接部222连接,另一端则为自由端。而和前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屏蔽单元22的第一屏蔽部221并不是沿直线延伸的平直形状,而是呈圆弧状弯曲。同时,用于连接第一屏蔽部221和接地端子32的第一连接部222,其形状可以为沿直线延伸的平直形状,或者和第一屏蔽部221一样呈圆弧形状。
示例性的,图8中,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一屏蔽部221均呈圆弧状,相应的,对应于单个端子组3的屏蔽单元22,其在屏蔽板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整体呈“C”形,且C形的开口朝向端子组3的远离接地端子32的一侧。
和前述实施方式类似,由于相邻两行端子组3对应的屏蔽单元22可具有不同的朝向,所以相应的,屏蔽单元22所形成的“C”形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开口朝向。例如,可以是图8中一行端子组3对应的屏蔽单元22呈“C”形,而与之相邻的另一行端子组3对应的屏蔽单元22呈开口相反的倒“C”形。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8中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一屏蔽部221均为圆弧形,当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一屏蔽部221的曲率相同或相近时,屏蔽单元22整体会呈圆滑过渡的弧形结构。
此外,该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22也可以为平直形状,且和圆弧状的第一屏蔽部221连接,或者是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一屏蔽部221具有不同的弯曲曲率等,这样均可以让屏蔽单元22形成和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一屏蔽部221均呈圆弧状的方式具有不同形状,但整体仍大致呈“C”形的形状,此处对屏蔽单元22的具体形状不加以限制。
当屏蔽件2的屏蔽单元22采用上述几种排布方式时,可选的,第一屏蔽部221在行排列方向的长度可以小于端子组3在沿行排列方向上的长度。
具体的,为了防止屏蔽单元22因长度过长而导致结构强度不足,进而发生断裂失效现象,屏蔽单元22中的第一屏蔽部221的长度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其中,由于相邻两行端子组3对应的屏蔽单元22朝向不同并相互错开,所以即使第一屏蔽部221未围设在端子组3中所有信号端子31的外侧,屏蔽单元22仍然可以对信号端子31起到较好的屏蔽和隔离作用,所以相应的,可以令第一屏蔽部221在行排列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端子组3在该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一屏蔽部221可以围设在该端子组3中部分信号端子31的外侧。此时,屏蔽单元22在起到屏蔽和隔离作用的同时,自身长度较短,不易断裂,也不易和其它屏蔽单元22发生触碰和结构干涉。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屏蔽部221可以沿直线延伸,或者为圆弧形状,而第一屏蔽部221自身只要在行排列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端子组3的长度即可,而第一屏蔽部221的实际长度可以大于行排列方向上的长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屏蔽单元22对信号端子31起到较好的屏蔽效果,可选的,第一屏蔽部221可以至少覆盖端子组3在行排列方向上的一半长度。此时,第一屏蔽部221在行排列方向上的长度会大于或等于端子组3在该方向上长度的一半。而由于相邻行的端子组3所对应的屏蔽单元22,其位置和朝向是相互错开的,因而未被第一屏蔽部221所屏蔽的信号端子31,也会得到相邻行的屏蔽单元22的隔离和保护,使得端子组3中各个信号端子31均能够和其它端子组3实现屏蔽和隔离,避免信号串扰现象。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屏蔽单元22和相邻的端子组3之间可以具有间距。这样屏蔽单元22不会干涉到相邻的端子组3中各导体端子的设置,以及与相邻端子组3对应的屏蔽单元22的结构。
具体的,屏蔽单元22可以和同一行端子组3中相邻的端子组3之间具有间距,也可以和相邻行中相邻的端子组3之间具有间距,或者是屏蔽单元22和与其所在端子组3各个方向上相邻的端子组3之间均保持间距。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和屏蔽件2中的屏蔽单元22相匹配,可选的,绝缘基座1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供屏蔽件2上的屏蔽单元22穿过的第二通孔12等结构。其中,第二通孔12可以分别与导体端子的形状或者屏蔽单元22的形状相互匹配,例如同样可以呈”L”形或“C”形等。
此外,屏蔽单元22还可以具有其它不同的形状和设置方式,例如除了前述实施方式中所形成的”L”形和“C”形结构外,屏蔽单元22还可以形成其它不同的形状。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由前述可知,相邻两行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可以位于信号端子31的不同侧。因而相应的,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又一种屏蔽单元的排列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种可选的屏蔽单元22形状中,屏蔽单元22具体可以包括第二屏蔽部223、第二连接部224和第三连接部225等组成部分。其中,第二连接部224与屏蔽单元22对应的端子组3中接地端子32的位置对应,第二屏蔽部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24连接,第二屏蔽部223的第二端和第三连接部225连接,第三连接部225与列排列方向上相邻端子组3中接地端子32的位置对应。
此时,屏蔽单元22不仅与对应的端子组3中接地端子32连接,还可以和相邻的端子组3连接在一起。具体的,由于每相邻两行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会位于端子组3的不同侧,所以相应的,当屏蔽单元22连接在列排列方向的相邻两个端子组3之间,并分别和这两个端子组3的接地端子32相连时,屏蔽单元22自身会在行排列方向上跨越端子组3的两端,并将这两个端子组3隔离开。示例性的,屏蔽单元22中的第二连接部224和第三连接部225会分别连接至相邻两个端子组3的接地端子32上,而第二屏蔽部223的两端分别和第二连接部224以及第三连接部225连接,以设置在这两个相邻的端子组3之间。
其中,第二连接部224、第三连接部225和第二屏蔽部223均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形状和实施方式。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部224、第三连接部225和第二屏蔽部223可以沿直线延伸。具体的,第二连接部224和第三连接部225可以沿着端子组3的列排列方向延伸,而第二屏蔽部223可以沿着端子组3的行排列方向延伸。
此时,由第二连接部224、第二屏蔽部223和第三连接部225依次连接组成的屏蔽单元22,其整体大致形成一个“Z”形。而“Z”形的两端分别和列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端子组3连接,而“Z”形的中段则隔离在两个端子组3之间,并为两个端子组3中的信号端子31进行隔离和屏蔽,避免不同端子组3之间的信号端子31产生信号串扰。
同时,由于每相邻两行端子组3中的接地端子32位于端子组3的不同侧,相应的,对应于不同行的端子组3的屏蔽单元22也可以相应具有不同朝向。
具体的,仍然以图9为例进行说明,对应连接在第i行端子组3的屏蔽单元22a,其第二连接部224a和第i行端子组3a中的接地端子32a连接,而第三连接部225a会和相邻的第j行端子组3b的接地端子32b连接,且该屏蔽单元22a的第二屏蔽部223a位于第i行端子组3a和第j行端子组3b之间。而与第j行端子组3b对应的屏蔽单元22b,其第二连接部224b也可以连接在第j行端子组3b的接地端子32b上,而第三连接部225b则可以和与第j行端子组3b相邻的第k行端子组3c中接地端子32c相连,且该屏蔽单元22b的第二屏蔽部223b位于第j行端子组3b和第k行端子组3c之间。其中,第i行端子组3a的接地端子32a和第k行端子组3c的接地端子32c在列排列方向上位置相对,且第i行端子组3a的接地端子32a和第k行端子组3c的接地端子32c均和第j行接地端子32b在列排列方向上相互错开。因而,对应于第i行端子组3a的屏蔽单元22a,和对应于第j行端子组3b的屏蔽单元22b,其形状是相反或者相互颠倒的。
其中,以第j行端子组3b为例进行说明,第j行的每个端子组3b中,其信号端子31b的一侧(例如是图9中的上侧)被与第i行端子组3a对应的屏蔽单元22a所遮挡和隔离,而信号端子31b的另一侧(例如是图9中的下侧)被与第j行端子组3b对应的屏蔽单元22b所遮挡,而信号端子31b的其它侧被第j行端子组3b中相邻端子组3c所对应的屏蔽单元22c所遮挡,因而该端子组3b中的信号端子31b会通过四周的屏蔽单元22而和其它端子组3相互隔离,从而避免信号串扰现象。
此外,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屏蔽单元22也可以具有其它较为相似的形状,例如,可以让屏蔽单元22的第二连接部224、第二屏蔽部223和第三连接部225中的部分结构或者全部结构均为圆弧形状等,其具体形状和前述第二连接部224、第二屏蔽部223和第三连接部225均沿直线延伸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中第四种屏蔽单元的排列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而在又一种可选的屏蔽单元形状中,屏蔽单元22具体可以包括第三屏蔽部226和第四连接部227,第四连接部227与屏蔽单元22对应的端子组3中接地端子32的位置对应,第三屏蔽部226的第一端与第三屏蔽部226所在端子组3中屏蔽单元22的第四连接部227连接,第三屏蔽部226的第二端与行排列方向上相邻端子组3中屏蔽单元22的第四连接部227连接。
具体的,屏蔽单元22中的第四连接部227可以与对应的端子组3所连接,而第三屏蔽部226则位于第四连接部227上,并通过第四连接部227与端子组3中的信号端子3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而第三屏蔽部226的一端与该屏蔽单元22对应的第四连接部227连接,另一端则与相邻端子组3对应的第四连接部227连接,从而让同一行的各端子组3所对应屏蔽单元22之间均保持相互连接的状态。其中,每一个端子组3和行排列方向上的相邻端子组3之间可以通过第四连接部227而相互隔离和屏蔽,而每个端子组3和列排列方向上的相邻端子组3之间可以通过第三屏蔽部226而相互隔离以及屏蔽。这样依靠屏蔽单元22,让端子组3中的信号端子31可以和相邻端子组3相互隔离,避免信号串扰现象。
其中,第三屏蔽部226和第四连接部227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形状和实施方式。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三屏蔽部226和第四连接部227可以沿直线延伸。具体的,第四连接部227可以沿着端子组3的列排列方向延伸,而第三屏蔽部226可以沿着端子组3的行排列方向延伸。此时,第三屏蔽部226和第四连接部227所形成的屏蔽单元22整体形成一个类似于“U”形的结构,“U”形的两端和不同端子组3的接地端子32相连,而“U”形的中段则阻挡在列排列方向的相邻两个端子组3之间,并为端子组3中的信号端子31提供屏蔽作用。
或者,第三屏蔽部226和第四连接部227也可以均为圆弧形状,或者是第三屏蔽部226为圆弧状,而第四连接部227沿直线延伸等不同形式,此处不加以限制。
此外,屏蔽单元22也可以具有其它不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连接器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板状的电接触模块;每个电接触模块包括接触件,电接触模块连接于绝缘基座1上,且接触件和导体端子一一对应连接。
具体的,电接触模块可以为薄层结构,多个电接触模块可以沿电接触模块的厚度方向并排排列,并连接在绝缘基座1上。其中,电接触模块中可以包括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等,接触件和导体端子可以通过插接等方式一一对应设置,并进行电连接,从而完成信号的传导或者实现接地屏蔽功能。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具体包括绝缘基座、导体端子和屏蔽件等组成部分;屏蔽件和导体端子固定于绝缘基座上;导体端子包括多个端子组,且多个端子组呈阵列设置,每个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且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沿端子组的行排列方向间隔设置;屏蔽件包括屏蔽板和设置在屏蔽板上的多个屏蔽单元,屏蔽件和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导通,屏蔽单元和端子组一一对应设置,且屏蔽单元向对应的端子组中信号端子的外侧延伸,以围设在信号端子的部分周向外侧。这样使得信号都具有完整的、最近的回流路径,可以减少电场的辐射效应,从而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并抑制由阻抗不匹配造成的插损谐振及信号振荡产生的电场辐射。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使用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具体的,电子设备中包括第一电路组件、第二电路组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设置在第一电路组件上,第二连接器设置在第二电路组件上,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插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者为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组件和第二电路组件分别可以为多种不同的装置或部件。示例性的,当电子设备为背板互联系统时,第一电路组件可以为背板,而第二电路组件为单板,单板和背板之间通过连接器互联。或者,第一电路组件和第二电路组件都可以为单板,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器相互连接。再或者,第一电路组件和第二电路组件也可以均为模块化的单元,或者是第一电路组件为电路板,而第二电路组件为芯片等,此处对第一电路组件和第二电路组件的具体类型并不加以限制。
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实现第一电路组件与第二电路组件之间的互联,因为至少一个连接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其内部所设置的屏蔽件2可以让导体端子之间实现有效的相互隔离和屏蔽,有效避免了单个接地端子在接地时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同时改善了回流路径,减少电场的辐射效应,从而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并抑制由阻抗不匹配造成的插损谐振及信号振荡产生的电场辐射。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包括第一电路组件、第二电路组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设置在第一电路组件上,第二连接器设置在第二电路组件上,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插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者为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具体包括绝缘基座、导体端子和屏蔽件等组成部分;屏蔽件和导体端子固定于绝缘基座上;导体端子包括多个端子组,且多个端子组呈阵列设置,每个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且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沿端子组的行排列方向间隔设置;屏蔽件包括屏蔽板和设置在屏蔽板上的多个屏蔽单元,屏蔽件和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导通,屏蔽单元和端子组一一对应设置,且屏蔽单元向对应的端子组中信号端子的外侧延伸,以围设在信号端子的部分周向外侧。这样使得连接器所传输的信号都具有完整的、最近的回流路径,可以减少电场的辐射效应,从而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并抑制由阻抗不匹配造成的插损谐振及信号振荡产生的电场辐射。

Claims (38)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座、导体端子和屏蔽件,所述屏蔽件和所述导体端子均固定于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导体端子包括多个端子组,且所述多个端子组呈阵列设置,每个所述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且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沿所述端子组的行排列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屏蔽件包括屏蔽板和设置在所述屏蔽板上的多个屏蔽单元,所述屏蔽单元和所述端子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屏蔽单元与对应的所述端子组中的接地端子导通,且所述屏蔽单元向对应的端子组中信号端子的外侧延伸,以围设在所述信号端子的部分周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和所述屏蔽板相互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信号端子一一对应的信号插孔和与所述接地端子一一对应的接地插孔,所述信号端子插接在所述信号插孔中,所述接地端子插接在所述接地插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沿所述导体端子的长度方向凸出于所述屏蔽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沿所述导体端子的长度方向凸出于所述屏蔽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围设在对应的端子组中至少部分信号端子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围设在对应的端子组中至少部分信号端子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围设在对应的端子组中至少部分信号端子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2、5、7或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端子组中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的不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端子组中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的不同侧。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端子组中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的不同侧。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端子组中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的不同侧。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不同行的端子组的屏蔽单元具有不同的朝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不同行的端子组的屏蔽单元具有不同的朝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端子组所对应的屏蔽单元具有相反的朝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端子组所对应的屏蔽单元具有相反的朝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或1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包括第一屏蔽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位置与所述接地端子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屏蔽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屏蔽部的第二端为向所述信号端子的外侧延伸的自由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包括第一屏蔽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位置与所述接地端子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屏蔽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屏蔽部的第二端为向所述信号端子的外侧延伸的自由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部沿所述端子组的行排列方向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部沿所述端子组的行排列方向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部在平行于所述屏蔽板的平面内呈圆弧形。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部在平行于所述屏蔽板的平面内呈圆弧形。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部在所述行排列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端子组在沿所述行排列方向上的长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8-22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部在所述行排列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端子组在沿所述行排列方向上的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部至少覆盖所述端子组在所述行排列方向上的一半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部至少覆盖所述端子组在所述行排列方向上的一半长度。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和相邻的所述端子组之间具有间距。
28.根据权利要求18-23、25或2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和相邻的所述端子组之间具有间距。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和相邻的所述端子组之间具有间距。
30.根据权利要求13、15或1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包括第二屏蔽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屏蔽单元对应的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屏蔽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屏蔽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列排列方向上相邻所述端子组中所述接地端子的位置对应。
3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包括第二屏蔽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屏蔽单元对应的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屏蔽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屏蔽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列排列方向上相邻所述端子组中所述接地端子的位置对应。
3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包括第三屏蔽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屏蔽单元对应的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屏蔽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屏蔽部所在端子组中屏蔽单元的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屏蔽部的第二端与行排列方向上相邻所述端子组中屏蔽单元的第四连接部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10-13、15或1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包括第三屏蔽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屏蔽单元对应的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屏蔽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屏蔽部所在端子组中屏蔽单元的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屏蔽部的第二端与行排列方向上相邻所述端子组中屏蔽单元的第四连接部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单元包括第三屏蔽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屏蔽单元对应的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屏蔽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屏蔽部所在端子组中屏蔽单元的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屏蔽部的第二端与行排列方向上相邻所述端子组中屏蔽单元的第四连接部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子组中信号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用于分别传输同一差分信号对中的两个信号。
3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为表面电镀的塑料件、导电塑料件或者金属件。
3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板状的电接触模块;每个所述电接触模块包括接触件,所述电接触模块连接于所述绝缘基座上,且所述接触件和所述导体端子一一对应连接。
3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路组件、第二电路组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组件上,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相互插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者为权利要求1-3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CN201921403100.3U 2019-08-27 2019-08-27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351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3100.3U CN211351161U (zh) 2019-08-27 2019-08-27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3100.3U CN211351161U (zh) 2019-08-27 2019-08-27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1161U true CN211351161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3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3100.3U Active CN211351161U (zh) 2019-08-27 2019-08-27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11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831A (zh) * 2020-08-27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和通信设备
CN114665330A (zh) * 2020-12-22 2022-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功能板及板级架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831A (zh) * 2020-08-27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和通信设备
CN114122831B (zh) * 2020-08-27 2023-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和通信设备
CN114665330A (zh) * 2020-12-22 2022-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功能板及板级架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28602B1 (en) Connector with less crosstalk
CN102318143B (zh) 谐振调整连接器
EP1485973B1 (en) Connection header and shield
US6808421B2 (en) Connector apparatus
US6712646B2 (en) High-speed transmission connector with a ground structure having an improved shielding function
US7905753B2 (en) Coupler connector
US6179663B1 (en)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having enhanced grounding and cross-talk reduction capability
US6905367B2 (en) Modular coaxi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having a modular frame and electrically shielded signal path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7121898B2 (en) Shielding configuration for a multi-port jack assembly
US5860814A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2007519211A (ja) 改良された電気信号伝達システム
CN104348025A (zh) 电连接器组合
JP2005527960A (ja) シールドされたケーブルのためのパドルカード終端部
CN211351161U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TWI823116B (zh) 電連接器
US20150037986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A2381145A1 (en)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having enhanced grounding and cross-talk reduction capability
CN211351163U (zh) 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EP0677215A4 (en) IMPROVED SHIELDED CONNECTOR.
US20030082954A1 (en) Cross-talk reduced modular jack
WO1998009354A1 (en) Ground-power plane connector
CN113948918B (zh)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CN113314895A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US20220393405A1 (en) Shielding plate, terminal module, high-speed backplan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ystem
CN113690687B (zh)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