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9017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9017U
CN211349017U CN202020220633.4U CN202020220633U CN211349017U CN 211349017 U CN211349017 U CN 211349017U CN 202020220633 U CN202020220633 U CN 202020220633U CN 211349017 U CN211349017 U CN 211349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odule
key
camera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206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206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9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9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9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机壳、按键和摄像头模组;按键包括设置在机壳上的按键壳体,按键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摄像头模组收纳在容纳腔内,按键壳体的侧壁正对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的区域至少为透光区域;按键壳体上形成有连通机壳内部的第一开口,机壳内设置有与主板电连接的摄像头柔性电路板,摄像头模组通过第一开口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电连接。通过将摄像头模组安装在可穿戴设备的按键壳体内,以节约摄像头模组在可穿戴设备的机壳上的占用空间,一方面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更多功能件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在设计时也可缩小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尺寸,从而减小该可穿戴设备的占用空间,进而方便了可穿戴设备的固定与携带。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终端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因其在具有拍照、通话、查看时间、记录运动等多种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强大的携带方便性,对我们的生活和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以智能手表为例,目前,智能手表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心的显示屏、安装在壳体外缘的按键以及摄像头,其中,该按键和摄像头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不同位置,以分别实现对智能手表的功能切换以及摄像的功能。
然而,现有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按键和摄像头安装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增大了可穿戴设备的整体体积,同时也对结构上的空间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中的按键和摄像头安装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增大了可穿戴设备的整体体积,同时也对结构上的空间造成浪费以及其他潜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机壳、按键和摄像头模组;
所述按键包括按键壳体,所述按键壳体设置在机壳上,所述按键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摄像头模组收纳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键壳体的侧壁正对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的区域至少为透光区域;
所述按键壳体上形成有连通至所述机壳内部的第一开口,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与主板电连接的摄像头柔性电路板,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摄像头模组朝向所述机壳内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上。
可选地,所述按键还包括: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固定在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一侧且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机壳内具有抵挡部,所述抵挡部与所述按键开关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按键壳体被配置成能够选择性地朝向或者远离所述抵挡部移动,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带动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抵挡部抵触,实现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导通;或者所述按键开关在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导通后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按键壳体弹回原位。
可选地,所述抵挡部朝向所述按键开关的一侧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按键开关的厚度,所述按键开关移动至所述抵挡部时伸入至所述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外周面与所述按键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按键壳体具有第一开口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上。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开口齐平或者伸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按键还包括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固定在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且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摄像头模组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按键壳体被配置成能够选择性地带动摄像头模组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按键开关移动,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按键开关抵触,实现按键开关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导通;或者所述按键开关在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导通后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和所述按键壳体弹回原位。
可选地,所述按键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贯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二开口,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正对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按键还包括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二开口上。
可选地,所述透明盖板为触控盖板;
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触控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或者,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盖板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触控盖板上的视场区域的尺寸,所述触控盖板的触控区域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视场区域错开设置;
和/或,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固定件;
所述摄像头模组伸出所述第一开口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摄像头模组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摄像头模组安装在可穿戴设备的按键壳体内,以节约摄像头模组在可穿戴设备的机壳上的占用空间,一方面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提供更多功能件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在设计时也可缩小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尺寸,从而减小该可穿戴设备的占用空间,进而方便了可穿戴设备的固定与携带。另外,摄像头模组通过设置在机壳内的摄像头柔性电路板与主板实现电连接,在保证摄像头模组正常工作的同时,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避免了摄像头柔性电路板在弯折过程中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同时,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散热效果佳,从而保证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正常工作,另外,摄像头柔性电路板上可配置多条信号线,从而丰富摄像头模组的功能,同时便于其他元器件与主板之间的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按键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按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壳;
110-抵挡部;
111-限位槽;
120-固定件;
200-显示屏;
300-按键;
310-按键壳体;
311-容纳腔;
312-第一开口;
320-透明盖板;
321-视场区域;
322-触控区域;
330-按键开关;
400-摄像头模组;
500-摄像头柔性电路板;
600-电连接器;
700-主板;
800-触控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穿戴设备因其在具有拍照、通话、查看时间、记录运动等多种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强大的携带方便性,对我们的生活和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运动记录仪等。以智能手表为例,一般地,智能手表的机壳上设置有按键以及摄像头,其中,该按键用于实现智能手表的功能的切换等操作,摄像头用于实现拍照、摄像等功能。
然而,为了避免摄像头和按键两者相互影响,现有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按键和摄像头安装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增大了可穿戴设备的整体体积,同时也对结构上的空间造成浪费。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通过将摄像头和按键设置在同一位置,在保证两者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的同时,节约摄像头在可穿戴设备的机壳上的占用空间,从而缩小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尺寸,方便了可穿戴设备的固定与携带。下面具体通过三个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按键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第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机壳100、按键300和摄像头模组400。其中,该按键300包括设置在机壳100上的按键壳体310。本实施例中,按键壳体310具体可以设置在机壳100的外缘部且往远离机壳100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该按键壳体310的至少部分延伸出机壳100,以避免该按键壳体310占用机壳100的空间尺寸,从而在设置时可增大该显示屏200的尺寸,即增大屏占比,进而提高智能手表的显示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按键壳体310内形成有用于收纳摄像头模组400的容纳腔311,同时,在按键壳体310的侧壁上设置有透光区域a,摄像头模组400的镜头正对该透光区域a,以保证该摄像头模组400对外部光线的正常采集。
参照图4所示,具体实现时,可以在按键壳体310正对摄像头模组400的镜头的侧壁上开设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该第二开口贯通该按键壳体310的容纳腔311,在第二开口处盖设有透明盖板320。通过将透明盖板320形成透光区域a,以使外部的光线有效地进入摄像头模组400的镜头内。例如,该透明盖板320可直接作为作为摄像头模组400的镜片,实现摄像头模组的正常摄影工作,同时该透明盖板320还对收纳在按键壳体310内的摄像头模组40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外部的灰尘等杂物进入容纳腔311内对摄像头模组400造成污染,从而延长该摄像头模组40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该透明盖板320可以采用透明玻璃或者亚克力等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不对该透明盖板320的材质进行限制。
为了方便摄像头模组400从第二开口的位置装入容纳腔311内,本实施例的第二开口的尺寸大于该摄像头模组400的最大外轮廓尺寸。本实施例的第二开口具体可开设在按键壳体310背离机壳100的侧壁上,以使摄像头模组400的镜头正对背离机壳100的方向,从而防止机壳100的部分侧壁阻挡摄像头模组400的视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运动记录仪等。为例了行文更加简洁,本实施例具体以智能手表为例对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解释说明,但应当理解,下文中描述到的结构在不矛盾的情形下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可穿戴设备。
实际应用中,智能手表包括机壳100和嵌设在机壳100上表面的显示屏200,该显示屏200可以是液晶显示屏,也可以是OLED显示屏,本实施例不对显示屏200的类型进行限制。
为了保证该摄像头模组400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在机壳100的内部还设置有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一端延伸至与机壳100内部的主板700电连接,以实现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与主板700之间的电信号的导通。在按键壳体310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机壳100内部的第一开口312,如图2和图4所示,该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靠近该第一开口31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312与摄像头模组400电连接,进而使摄像头模组400与主板700之间实现电信号的导通,确保该摄像头模组400的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该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具体是指用于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连接的一端,即该摄像头模组400靠近第一开口312的一端,该电连接端与镜头分别位于摄像头模组400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
其中,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一端可通过电连接器600与主板700电连接,以提高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与主板700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该电连接器600具体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器。
摄像头模组400具体工作时,摄像头模组400与主板700信号导通,外部实物反射的光线透过透明盖板320反馈至摄像头模组400的镜头内,并在摄像头模组400内部进行成像,完成拍摄工作。
其中,本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400的具体结构以及拍摄原理可直接参照现有的摄像头模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按键壳体310具有第一开口312的侧壁(下文均称为按键壳体310的底壁)可与机壳100的外壁齐平,换句话说,该按键壳体310是从机壳100的外壁往外延伸形成。参照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该按键壳体310的底壁延伸至机壳100的内腔中,以增强该按键壳体310与机壳100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该按键壳体310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400在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具体连接时,可以将该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伸出该第一开口312并与位于机壳100内部的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电连接。在一些示例中,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还可直接伸入至按键壳体310的容纳腔311内,并与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实现电连接。
实际应用中,主板700在机壳100内的位置与按键壳体310的位置通常不会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且主板700与按键壳体310之间的元器件较多,且安装位置杂乱无章,用于导通摄像头模组400与主板700的信号传输介质需经过多次弯折才能使两端分别电连接在摄像头模组400与主板700上。本实施例通过将信号传输介质设置为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以避免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多次弯折对信号传输造成影响,即提高了摄像头模组400与主板700之间的信号传输可靠性。
本实施例通过将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完全设置在按键壳体310的外部即机壳100的内部,以为按键壳体310内摄像头模组400的安装提供有效的安装空间。
基于上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将摄像头模组400安装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的按键壳体310内,以节约摄像头模组400在可穿戴设备的机壳100上的占用空间,一方便为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提供更多功能件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在设计时也可缩小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尺寸,从而减小该可穿戴设备的占用空间,进而方便了可穿戴设备的固定与携带。
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至少部分与按键壳体310的第一开口312相对设置,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延伸至第一开口312处,并固定在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该部分上。
例如,将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一部分铺设在第一开口312朝向机壳100内部的端面上,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延伸至与按键壳体310的底壁齐平,且将该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固定在铺设在第一开口312处的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上。这样,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至少部分与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面面接触,从而提高了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与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示例中,按键壳体310的底壁还可固定在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上,以增强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稳定性。
在其他示例中,还可将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伸出第一开口312,并固定在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与第一开口312相对的部分表面上。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按键为物理按键模式。具体地,该按键300还包括按键开关330,该按键开关330固定在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背离摄像头模组400的一侧,该按键开关330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电连接。
机壳100内具有抵挡部110,该抵挡部110与按键开关330相对设置,且该抵挡部110与按键开关330之间具有间隔,以保证在正常状态下,该按键开关330对应的触点不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导通。可以理解的是,该抵挡部110可以是机壳100内固定不动的部件。
本实施例的按键壳体310活动设置在机壳100上,且该按键壳体310被配置成能够选择性地朝向或者远离抵挡部110移动,以使摄像头模组400带动按键开关330与抵挡部110抵触,实现按键开关330对应的触点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导通;当按键开关330在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导通后通过弹性作用驱动摄像头模组400与按键壳体310弹回原位。
具体地,当需要通过该按键300调节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时,按动按键壳体310,该按键壳体310带动摄像头模组400以及固定在该摄像头模组400上的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向抵挡部110的方向移动,直至位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上的按键开关330抵触在抵挡部110上,使得该按键开关330对应的触点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导通,进而与主板700导通,完成功能的切换。功能切换完成后,因按键开关330的弹性作用,该按键开关330、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摄像头模组400以及按键壳体310会往远离抵挡部110的方向移动,直至恢复原位。
本实施例中,按键开关330可直接采用现有的按键开关,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和直接参照现有技术中按键开关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按键壳体310与机壳100具体连接时,可以在机壳100的侧壁上开设安装孔,将按键壳体310的底部收纳在该机壳100的安装孔内,或者将该按键壳体310的底部穿过该安装孔伸入至该机壳100的内部。同时,为实现按键壳体310的活动,可以在机壳100的安装孔的内壁上开设凹槽,该凹槽的一端往机壳100的外部延伸,另一端往机壳100的内部延伸,同时,在按键壳体310的底部外侧壁上设置凸起,通过将该凸起滑设在该凹槽内,从而实现该按键壳体310往靠近或者远离抵挡部110的方向移动的功能。
当然,本实施例实现按键壳体310与机壳100的活动连接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设置方式,只要能够保证该按键壳体310能够往靠近或者远离抵挡部110的方向移动即可。
参照图4所示,进一步地,可以在抵挡部110朝向按键开关330的一侧形成有限位槽111,按键开关330移动至抵挡部110时伸入至限位槽111内,以在保证该可穿戴设备结构结构紧凑的同时,延长了该按键开关330的按键行程长度,从而优化按键手感。另外,该限位槽111的设置避免了该按键开关330在与抵挡部110抵触时发生水平方向上的滑动而对该按键开关330对应触点的导通稳定性造成影响。
其中,该限位槽111的深度小于按键开关330的厚度,以保证该按键开关330伸入至限位槽111内后,该按键开关330的底部能够与限位槽111的内壁发生作用力,确保该按键开关330对应触点的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该限位槽111的深度具体指该限位槽111与开口相对的内壁与开口所在表面之间的距离。该按键开关330的厚度具体是指该按键开关330靠近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一端至靠近抵挡部11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该摄像头模组400的外周面与按键壳体310的内表面之间可以形成间隙。
当按键壳体310的底部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之间具有间隙时,为了实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往靠近抵挡部110的方向移动,该按键壳体310需往下移动一定距离才能够推动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移动,在这一过程中,若摄像头模组400的外周面与按键壳体310的内表面接触,该按键壳体310会与摄像头模组400发生摩擦,从而对摄像头模组400造成损坏。
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将摄像头模组400的外周面与按键壳体310的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以避免该按键壳体310在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接触之前的运动中与摄像头模组400发生摩擦,从而延伸了摄像头模组400的使用寿命。
当然,在一些示例中,该摄像头模组400还可直接固定在按键壳体310的内壁上,在保证该摄像头模组400的稳固性的同时,实现按键壳体310与摄像头模组400同步移动。例如,该摄像头模组400可通过粘接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容纳腔311的内壁上。本实施例具体不对该摄像头模组400与按键壳体310之间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制。
在这一示例中,为了使该摄像头模组400稳定地装配在该容纳腔311内,该容纳腔331的横截面尺寸以及形状可与摄像头模组400的外轮廓尺寸及形状相匹配,以使摄像头模组400装入该按键壳体310内时,摄像头模组400的外侧壁与按键壳体310的内侧壁相贴合,从而避免摄像头模组400在容纳腔311内晃动的情况发生,不仅防止该摄像头模组400与按键壳体310的内侧壁发生磕碰而对摄像头模组400以及按键壳体310造成损坏,而且也保证该摄像头模组400的镜头的稳定性,确保拍照画面的清晰度。
例如,当该摄像头模组400的外轮廓形状为圆弧形时,该按键壳体310的容纳腔311的内壁也会圆弧形,以与摄像头模组400的外壁相吻合。
实施例二
图5是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延伸至与第一开口312齐平或者伸出第一开口312,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至少部分与第一开口312相对且间隔设置。
为了实现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稳固性,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背离第一开口312的一侧可以固定在抵挡部110或者机壳100内其他部件上。可以理解的是,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可通过螺钉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抵挡部110或者机壳100内其他部件上,以便于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拆卸与更换。
本实施例的按键开关330固定在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朝向第一开口312的一侧,并且该按键开关330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电连接。按键开关330与摄像头模组400之间具有间隔。
与实施例一种按键壳体310与机壳1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一样,本实施例的按键壳体310与机壳100活动连接,并且按键壳体310被配置成能够选择性地带动摄像头模组400靠近或者远离按键开关330移动,以使摄像头模组400与按键开关330抵触,实现按键开关330对应的触点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导通;当按键开关330在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导通后在弹性作用下驱动摄像头模组400和按键壳体310弹回原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400固定在按键壳体310的容纳腔311的内壁上,以使该按键壳体310与摄像头模组400同步移动。例如,该摄像头模组400可通过粘接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容纳腔311的内壁上。本实施例具体不对该摄像头模组400与按键壳体310之间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制。
具体地,当需要通过该按键300调节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时,按动按键壳体310,该按键壳体310带动摄像头模组400往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方向移动,直至该摄像头模组400的一端抵触在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上的按键开关330上,使得该按键开关330对应的触点与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导通,进而与主板700导通,完成功能的切换。功能切换完成后,因按键开关330的弹性作用,使得摄像头模组400以及按键壳体310会往远离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方向移动,直至恢复原位。
实施例三
图7是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按键的侧视图。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按键300为触控按键。具体地,盖设在按键壳体310的第二开口上的透明盖板320为触控盖板,该触控盖板通过信号线等信号传输介质与机壳100内的主板700信号连接,实现该触控盖板与主板700之间的信号导通,以使用户通过触摸触控盖板,实现智能手表的显示屏200显示画面的切换或者其他功能的切换。例如,通过在触控盖板上触摸拍摄功能的启动键,则摄像头模组400与主板700之间的信号导通,继而进行拍摄工作。
其中,本实施例的触控盖板300与主板800之间的信号传输介质可从按键壳体310的第一出口312穿过,并连接至机壳100内的主板700上。
参照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将摄像头模组400的拍摄视场投影在触控盖板上的区域为视场区域321。
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模组400的视场具体是指在固定不动的状态下,该摄像头模组400在水平方向上所能拍摄到的区域以及竖直方向上所能拍摄到的区域所共同形成的区域,触控盖板位于该摄像头模组400的视场内的区域可称为视场区域321,如图8所示,摄像头模组400的镜头透过该视场区域321对外部环境的画面进行采集,以实现拍摄功能。
继续参照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可将触控盖板的外轮廓尺寸设置为大于该视场区域321的尺寸,且触控盖板的触控区域322可以与视场区域321即镜片错开设置,以避免用户经常触摸触控盖板而对视场区域321造成污染,从而保证触控盖板的视场区域321的清洁度,确保拍摄画面的清晰度。
具体实现时,该触控盖板的触控区域321为环绕视场区域322一周设置的环形区域,用于导通触控盖板与机壳100内的主板700的信号传输介质的一端可与该环形区域电连接,以使用户通过触摸视场区域321外周的环形区域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功能的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该触控盖板的触控区域322的具体结构可直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终端设备的触控盖板,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参照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触控柔性电路板800,触控柔性电路板800的第一端与触控盖板电连接,具体与触控盖板的触控区域322电连接,触控柔性电路板800的第二端穿出第二开口并与主板800电连接,以实现该触控盖板的触控区域322与主板800之间的信号导通。
本实施例通过将用于导通触控盖板与主板800的信号传输介质设置为触控柔性电路板800,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避免该触控柔性电路板800在弯折过程中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同时,该触控柔性电路板800的散热效果佳,从而保证该触控柔性电路板800的正常工作,另外,通过在触控柔性电路板800上配置多条信号线,以丰富触控盖板的操控功能。
本实施例的触控柔性电路板500的第二端具体与主板800电连接时,可穿出按键壳体310的第一开口312并直接与机壳100内的主板700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该触控柔性电路板800的第二端还可直接电连接在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上,以使该触控柔性电路板800通过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实现与主板700电连接。本示例通过将触控柔性电路板800的第二端电连接在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上,在确保触控盖板与主板700之间的信号导通的同时,缩短了触控柔性电路板800的设置长度,从而不仅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成本,而且简化了触控柔性电路板800的装配工序,使得可穿戴设备的装配更加方便快捷。
继续参照图7所示,为确保摄像头模组400的稳固性,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固定件120,该固定件120收纳在机壳100内,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固定在该固定件120上,以使摄像头模组400在按键壳体310内更加稳固,从而保证该摄像头模组400的拍摄效果。
具体设置时,本实施例的固定件120可为设置在按键壳体310底部的固定板,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的部分可伸出按键壳体310的第一开口312并固定在固定板上。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至少部分夹持在固定板与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之间,以实现与该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的电连接,进而提高了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的稳固性,从而提高了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与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稳定性。其中,该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铺设在第一开口312处的部分可固定在该固定板上。
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夹持在固定板与摄像头模组400之间的面积小于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的面积,以保证该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的一部分能够暴露在摄像头柔性电路板500外部,以与固定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摄像头模组400的电连接端可通过螺钉或者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板上,以实现摄像头模组400与固定板之间的稳固连接,同时保证摄像头模组400与固定板之间的可拆卸,从而便于摄像头模组400的单独更换。
基于上述可知,本实施例的按键为触控按键结构,即通过将盖设在按键壳体310的第二开口处的透明盖板320设置为触控盖板,并将该触控盖板与机壳100内的主板700电连接,以实现信号的导通,从而通过触摸触控盖板的触控区域322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功能的切换。
参照图1所示,实际应用中,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机壳100上设置有2个或者多个间隔设置的按键300,则相应地,在每个按键300的按键壳体310内均可设置有摄像头模组400,以在节约机壳100的空间结构的同时,增多了摄像头模组400的数量,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多角度拍摄效果。
例如,当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机壳100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按键300时,则在两个按键300的按键壳体310内均设置有摄像头模组400,实现了可穿戴设备的双镜头拍摄,同时保证了摄像头模组400不会单独占用机壳100的空间,从而可为其他功能器件的设置提供有效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因按键为触控按键,所以该按键壳体310无需移动,因此,按键壳体310与机壳100的外侧壁之间可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例如,可在机壳100的外壁上开设用于安装按键壳体310的安装孔,在安装孔的内壁上形成内螺纹,相应地,在按键壳体310的底部外侧壁上形成与该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装配时,按键壳体310的一端与机壳100的安装孔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实现紧固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连接方式不仅实现了按键壳体310与机壳1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该按键壳体100的更换更加方便,而且可通过螺纹调节按键壳体310伸入至机壳100内的深度,即实现该按键壳体310的可伸缩功能,从而可根据需要调整智能手表的整体外轮廓尺寸,例如,当按键300和摄像头模组400工作时,可通过转动按键壳体310以使按键壳体310伸出至合适的位置,以方便按键300和摄像头模组400的操作;当摄像头模组400使用完毕后,可反向转动按键壳体310,以使按键壳体310携带摄像头模组400伸入至机壳100的合适位置,从而缩小按键壳体310对机壳100外部空间的占用尺寸,进而优化了该智能手表的收纳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该按键壳体310可与机壳100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以增强该按键壳体310与机壳100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该按键壳体310的稳固性,同时也简化了智能手表的装配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该按键壳体310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机壳100上,本实施例不对按键壳体310与机壳100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制,只要能够保证该按键壳体310的稳固性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按键和摄像头模组;
所述按键包括按键壳体,所述按键壳体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按键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摄像头模组收纳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键壳体的侧壁正对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的区域至少为透光区域;
所述按键壳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机壳内部的第一开口,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与主板电连接的摄像头柔性电路板,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摄像头模组朝向所述机壳内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还包括: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固定在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一侧且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机壳内具有抵挡部,所述抵挡部与所述按键开关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按键壳体被配置成能够选择性地朝向或者远离所述抵挡部移动,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带动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抵挡部抵触,实现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导通;或者所述按键开关在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导通后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按键壳体弹回原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朝向所述按键开关的一侧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按键开关的厚度,所述按键开关移动至所述抵挡部时伸入至所述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外周面与所述按键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壳体具有第一开口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开口齐平或者伸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按键还包括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固定在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且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摄像头模组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按键壳体被配置成能够选择性地带动摄像头模组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按键开关移动,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按键开关抵触,实现按键开关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导通;或者所述按键开关在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导通后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和所述按键壳体弹回原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贯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二开口,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正对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按键还包括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二开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板为触控盖板;
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触控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与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或者,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盖板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触控盖板上的视场区域的尺寸,所述触控盖板的触控区域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视场区域错开设置;
和/或,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固定件;
所述摄像头模组伸出所述第一开口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摄像头柔性电路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摄像头模组之间。
CN202020220633.4U 2020-02-27 2020-02-27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1349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0633.4U CN211349017U (zh) 2020-02-27 2020-02-27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0633.4U CN211349017U (zh) 2020-02-27 2020-02-27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9017U true CN211349017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8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20633.4U Active CN211349017U (zh) 2020-02-27 2020-02-27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901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6025A (zh) * 2020-11-24 2021-03-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拍摄方法
CN112904698A (zh) * 2021-01-28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表
CN112925383A (zh) * 2021-01-27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3419412A (zh) * 2021-06-22 2021-09-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腕戴设备
CN113437986A (zh) * 2021-05-21 2021-09-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6025A (zh) * 2020-11-24 2021-03-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拍摄方法
CN112506025B (zh) * 2020-11-24 2022-03-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拍摄方法
CN112925383A (zh) * 2021-01-27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2904698A (zh) * 2021-01-28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表
CN113437986A (zh) * 2021-05-21 2021-09-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
CN113419412A (zh) * 2021-06-22 2021-09-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腕戴设备
CN113419412B (zh) * 2021-06-22 2023-02-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腕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49017U (zh) 可穿戴设备
US20240022805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amera Assembly
EP3211507B1 (en)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29519B (zh) 防水筆記型電腦
US765329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waterproof housing
CN110072038B (zh) 摄像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052106A1 (zh) 电子设备
CN110933210B (zh) 电子设备
CN111510525B (zh) 电子设备
US2023001580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29827A (zh) 弹片组件及具有弹片组件的电子设备
CN11075317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090232B (zh) 电子设备
KR20140075184A (ko) 버튼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CN114189604B (zh) 一种摄像模组、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12216353A (ja) 防塵防滴機構を有する押釦装置
KR101984578B1 (ko) 이동단말기
CN210627004U (zh) 电子设备
CN216792649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09962995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299511B2 (en) Ke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698161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1142619B (zh) 电子设备
CN114845034B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3820904A (zh) 镜头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