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5383A - 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5383A
CN112925383A CN202110113915.3A CN202110113915A CN112925383A CN 112925383 A CN112925383 A CN 112925383A CN 202110113915 A CN202110113915 A CN 202110113915A CN 112925383 A CN112925383 A CN 112925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display surface
device body
accessory
flexible access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39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冰穷
马亮
陈仲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139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53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5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53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主体和柔性配件;柔性配件与可穿戴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柔性配件的第一表面设置有按键部,柔性配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主控模块,按键部与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柔性配件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第一主控模块与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柔性配件与可穿戴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柔性配件通过第一电连接部与其他设备主体电连接,并通过按键部控制其他设备主体,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费类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的配件只能够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配件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手表的表带用于用户佩戴手表,表带上的按键对表盘进行调节和控制。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游戏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目前电子设备均趋向全面屏设置,用户通过屏幕按键玩游戏体验不到实体按键操作游戏的快感,因此如何能在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上玩游戏时能够体验到物理按键的快感,是目前众多触摸屏电子设备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无法通过实体按键玩游戏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可穿戴设备主体;
柔性配件,所述柔性配件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柔性配件的第一表面设置有按键部,所述柔性配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主控模块,所述按键部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
所述柔性配件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设备主体和第一方面所述的柔性配件,所述设备主体和所述柔性配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设备主体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的第二主控模块和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非显示面的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在所述柔性配件与所述设备主体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配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非显示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通讯连接,所述第一主控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按键部的控制指令通过所述通讯连接传输至所述第二主控模块,所述按键部以控制所述设备主体。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主体和柔性配件,柔性配件包括按键部、第一主控模块和第一电连接部,第一电连接部和按键部分别与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在柔性配件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拆卸下来,柔性配件能够与其他设备主体通过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并通过按键部对其他设备主体进行控制。本申请丰富了柔性配件的功能。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将柔性配件能够与其他设备主体连接,通过柔性配件的按键部对其他设备主体实现操控,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柔性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可穿戴设备,10-柔性配件,11-可穿戴设备主体,01-柔性配件的第一表面,02-柔性配件的第二表面,100-第一主控模块,101-按键部,103-折叠部,104-第一电连接部;20-设备主体,200-第二主控模块,201-非显示面,202-第二显示面,203-第二电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头戴设备或者腕带设备。
参照图1-图3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1包括:可穿戴设备主体11和柔性配件10。
所述柔性配件10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11可拆卸连接。
所述柔性配件10的第一表面01设置有按键部101,所述柔性配件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主控模块100,所述按键部101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100电连接。
所述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104,所述第一主控模块100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04电连接。
具体地,在柔性配件1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连接的状态下,用户通过柔性配件10佩戴所述可穿戴设备1。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配件1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可以通过磁吸方式连接、或者通过卡扣与卡环的配合方式连接或者通过紧固件等方式连接,便于柔性配件10从可穿戴设备主体11上拆卸下来。
柔性配件10的第一表面01上设置有按键部101,按键部101与第一主控模块100电连接。例如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通过按键部101可以对手表的显示界面(例如对手表的显示时间等)进行调节。优选地,所述按键部101设置在第一表面01上,按键部101凸出第一表面01,便于用户操作按键部101。
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104,在柔性配件10从可穿戴设备主体11拆卸下来的状态下,柔性配件10可以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04与其他设备主体电连接。
本例子柔性配件10的第一表面01和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为不同的表面。例如第一表面01和第二表面02可以相背设置,或者第一表面01和第二表面02可以连接且相互垂直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包括可穿戴设备主体11和柔性配件10,柔性配件10包括按键部101、第一主控模块100和第一电连接部104,第一电连接部104和按键部101分别与第一主控模块100电连接。在柔性配件10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11拆卸下来,柔性配件10能够与其他设备主体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04电连接,并通过按键部101对其他设备主体进行控制。本申请丰富了柔性配件10的功能。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将柔性配件10能够与其他设备主体连接,通过柔性配件10的按键部101对其他设备主体实现操控,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可选地,参照图1-图3所示,所述柔性配件10为可穿戴设备1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11连接。或者所述柔性配件10为套设在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11外周侧的外圈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配件10为连接带。例如可穿戴设备1为手表,柔性配件10为手表的腕带,可穿戴设备主体11为表盘。
在连接带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连接的状态下,连接带可弯曲变形呈环状结构或者半环状结构,便于用户套设在手腕或者头部等。
例如将柔性配件1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电连接,柔性配件10的按键部101与第一主控模块100电连接,第一主控模块100可以接收按键部101的控制指令并对控制指令信息进行处理,进而对可穿戴设备主体11进行调节和控制。例如可以对可穿戴设备主体11的显示界面进行调节和控制。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柔性配件10为外圈部,柔性配件10的材质为柔性材质,柔性配件10可产生弯曲形变以套设在可穿戴设备主体11的外周侧。例如柔性配件10套设在可穿戴设备主体11的外周侧,并且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04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电连接。柔性配件1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电连接,柔性配件10的按键部能够对可穿戴设备主体进行调节和控制。例如可以对可穿戴设备主体11的显示界面进行调节和控制。
例如本实施例第一电连接部104所处的第二表面02和按键部01所处的第一表面01相背设置。当柔性配件10套设在可穿戴设备主体11上,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接触,并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04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连接,柔性配件10的第一表面01背离可穿戴设备主体11设置,并通过按键部101对可穿戴设备主体11进行调节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当柔性配件10为可穿戴设备1的外圈部时,在外圈部上设置有连接部A。在连接部A处于连接状态下,柔性配件10弯曲呈环状结构,柔性配件10可以套设在可穿戴设备主体11上;在连接部A处于断开状态下,柔性配件10可展开呈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柔性配件10便于与其他设备主体连接。
本例子丰富了柔性配件的功能,提高了柔性配件的使用范围和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柔性配件10包括第一显示面03,所述第一显示面03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100电连接。
例如在柔性配件1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连接的状态下,柔性配件10的第一显示面03远离可穿戴设备中主体11设置,便于用户通过第一显示面03观察第一显示面03上显示的画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按键部101、第一电连接部104和第一显示面03分别与第一主控模块100电连接。在柔性配件1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连接的状态下,柔性配件1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04电连接,在用户按压按键部101时,第一主控模块100能够接收按键部101传输至第一主控模块100的控制指令,进而对第一显示面03进行调节和控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参照图4-图9所示,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设备主体20和上述所述的柔性配件10。
所述设备主体20和所述柔性配件10可拆卸连接。
所述设备主体20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的第二主控模块200和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20的非显示面201的第二电连接部203,所述第二主控模块200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03电连接。
在所述柔性配件10与所述设备主体2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与所述非显示面201贴合设置,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04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203通讯连接,所述第一主控模块100接收到的所述按键部101的控制指令通过所述通讯连接传输至所述第二主控模块200,所述按键部101以控制所述设备主体20。
柔性配件10应用到设备主体20上,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可拆卸连接。例如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可以通过磁吸方式连接、或者通过卡扣与卡环的配合方式连接或者通过紧固件等方式连接,便于柔性配件10从可穿戴设备主体11上拆卸下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主体20包括但不限于是全面屏手机,设备主体20还可以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掌上游戏机等电子设备。
具体地,设备主体20与柔性配件10可拆卸连接,在用户需要使用按键部101对设备主体20进行控制时,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处于连接状态,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电连接,通过柔性配件10上设置的按键部101对设备主体20进行控制。
当用户不需要使用按键部101对设备主体20进行控制时,可以将柔性配件10从设备主体20上拆卸下来,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处于分离状态。例如从设备主体20上拆卸下来的柔性配件10可以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连接。
设备主体20包括第二显示面202和非显示面201。例如第二显示面202可以为全面屏,非显示面201可以为与第二显示面202连接的侧表面或者为与第二显示面202相背设置的表面。
本例子在设备主体20的非显示面20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连接部203,第二电连接部203与第二主控模块200电连接。本例子将第二电连接部203设置在设备主体20的非显示面201,不影响设备主体20的第二显示面202的显示效果。
柔性配件10的第一表面01固定设置有按键部101,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固定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104,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04和第二电连接部203的接触和连接,实现柔性配件10和设备主体20之间的电连接。
在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处于连接状态的状态下,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与设备主体20的非显示面201贴合设置,使得第二电连接部203和第一电连接部104电连接,所述第一主控模块100接收到的所述按键部101的控制指令通过第二电连接部203和第一电连接部104传输至所述第二主控模块200,所述按键部101能够对所述设备主体20进行控制。例如柔性配件10的第一主控模块100接收到按键部101发出的信号之后,通过第二电连接部203和第一电连接部104之间的通讯连接将信号传递给设备主体20中的第二主控模块200,进而可以通过操控按键部101直接控制设备主体20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104和第二电连接部203可以通过接触式方式实现通讯连接,或者第一电连接部104和第二电连接部203可以通过感应式方式实现通讯连接。优选地,本例子第一电连接部104和第二电连接部203可以通过感应式方式实现通讯连接,便于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部203和第一电连接部104均设置为传感器;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104和第二电连接部203为电触点或者金属弹片等。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设备主体20为全面屏手机,用户需要在全面屏手机上玩游戏等时,将柔性配件10与全面屏手机通过第二电连接部203和第一电连接部104电连接,按键部101能够操纵全面屏手机的显示界面,实现按键部101对显示内容的控制,使得用户在使用全面屏电子设备时,能够使用实体按键对显示界面进行控制。例如可以通过按键部101对全面屏显示的游戏界面进行操纵,让用户同时体验到全面屏带来的宽阔视野和用实体按键进行游戏快感,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用户需要使用按键部101对设备主体20进行控制时,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处于连接状态,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电连接,通过柔性配件10上设置的按键部101对设备主体20进行控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在用户不需要使用按键部101对设备主体20进行控制时,可以将柔性配件10从设备主体20拆卸下来,此时设备主体20为独立设备单元,用户通过设备主体20进行其他操作,其中所述其他操作不需要实体按键进行控制。此时拆卸下来的柔性配件10可以与可穿戴设备主体11连接,便于用户佩戴。
可选地,参照图3所示,所述设备主体20的非显示面201设置有第一磁性部件,所述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匹配的第二磁性部件102,所述设备主体20与所述柔性配件10磁性连接。
例如在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与设备主体20的非显示面201贴合设置,此时设置在非显示面201上的第一磁性部件,与设置在第二表面02上的第二磁性部件102磁性连接,提高了设备主体20与柔性配件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因此本例子设备主体20与柔性配件10通过磁性部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与此同时,在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与设备主体20的非显示面201贴合设置,设置在非显示面201上的第二电连接部203,与设置在第二表面02上的第一电连接部104电连接,使得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设备主体20包括第二显示面202,所述设备主体20的非显示面201与所述第二显示面202相背设置;所述柔性配件10的第一表面01与所述第二表面02连接且相互垂直。
在所述设备主体20与所述柔性配件1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表面02与所述非显示面201贴合设置,所述第一表面0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202所在平面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在设备主体20与柔性配件1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与设备主体20的非显示面201贴合设置,以使柔性配件10设置在设备主体20上,同时使得设置在第二表面02的第一电连接部104和设置在非显示面201上的第二电连接部203电连接。
另外由于本例子柔性配件10上第一表面01与第二表面02连接且相互垂直,当在设备主体20与柔性配件10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表面01所在平面与围合所述第二显示面202的边框所在平面平行或者第一表面01所在平面与围合所述第二显示面202的边框所在平面共面设置;具体地,第一表面01所在平面可以与围合第二显示面202的边框所在平面平齐设置,或者第一表面01所在平面,高出于与围合第二显示面202的边框所在的平面,方便用户从操纵按键部101。
参照图4所示,第一方向X为设备主体2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设备主体20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为设备主体20的高度方向。本例子柔性配件10上设置有两个按键部101,沿设备主体20的长度方向,柔性配件10设置在设备主体20上,两个按键部101沿设备主体2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柔性配件10可以沿设备主体20的宽度方向设置,其中两个按键部101沿设备主体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
其中设备主体20可以为长方体结构,围合第二显示面202的边框包括长边框和短边框,其中相邻的长边框与短边框连接且相互垂直。例如根据用户习惯,在玩游戏通常喜欢将设备主体20横屏,本例子按键部101所在的第一表面01与设备主体20的长边框平行设置,便于用户操纵按键部进而对设备主体20进行操作。
此时由于柔性配件10上第一表面01与第二表面02相背设置,当在设备主体20与柔性配件10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柔性配件10的第一表面01能够构成电子设备的侧壁,设置在第一表面01上的按键部101设置在电子设备侧壁上,方便用户对按键部101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设备主体20包括第二显示面202,所述设备主体20的非显示面201与所述第二显示面202连接且相互垂直;所述柔性配件10的第一表面01与所述第二表面02相背设置。
在所述设备主体20与所述柔性配件1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表面02与所述非显示面201贴合设置,所述第一表面0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202所在平面垂直。此时,第一表面01和设备主体20的侧边框共面(参考图4)或者平行(参考图5);这样便于用户对手机进行控制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7所示,在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第二表面02与非显示面201贴合设置,以使柔性配件10设置在设备主体20上,同时使得设置在第二表面02的第一电连接部104和设置在非显示面201上的第二电连接部203电连接。
另外由于本例子柔性配件10上第一表面01与第二表面02相背设置,当设备主体20与柔性配件1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与设备主体20的一边框(边框用于围合设备主体20的第二显示面202)贴合设置,柔性配件10的第一表面01能够构成围合设备主体20的第二显示面202的边框,按键部101设置在第一表面01上,方便用户操纵按键部101。
其中设备主体20可以为长方体结构,围合第二显示面202的边框包括长边框和短边框,其中相邻设置的长边框与短边框连接且相互垂直,例如根据用户习惯,在玩游戏通常喜欢将设备主体20横屏,本例子柔性配件10的第二表面02与设备主体20的长边框贴合设置,便于用户操纵按键部进而对设备主体20进行操作。
可选地,所述柔性配件10包括第一显示面03,在所述设备主体20与所述柔性配件1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面202和所述第一显示面03共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示,例如在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柔性配件10的第一显示面03与设备主体20的第二显示面202共面设置,对设备主体20的第二显示面202实现了扩展。例如当用户在打游戏的过程中,如果设备主体20突然来了一条短信或者微信等提示消息,用户可以不用退出,直接在第一显示面03上面显示需要读取的信息,在不影响游戏界面的情况下,可以获取需要读取的消息。
可选地,参照图1-图8所示,所述柔性配件10的长度可调节,沿所述设备主体20的第一方向,所述柔性配件10的长度与所述设备主体20的长度相适配。
例如参照图4-图8所示,第一方向X为设备主体2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设备主体20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为设备主体20的高度方向。例如根据用户习惯,在玩游戏通常喜欢将设备主体20横屏设置,参照图4-图8所示,在将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本例子柔性配件10沿设备主体2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柔性配件10的长度与所述设备主体20的长度相适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本例子柔性配件10沿设备主体20的宽度方向设置,使得在设备主体20的宽度方向上,柔性配件10的长度与设备主体20的长度相适配。
本例子柔性配件10的长度可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设备主体20,扩大柔性配件10的使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配件10的材质采用柔性材质。例如柔性配件10可以为塑料薄膜,或者柔性配件10为橡胶部件。由于柔性配件10的材质采用柔性材质,因此柔性配件10可产生弯曲形变,当柔性配件10从设备主体20上拆卸下来,将柔性配件10进行弯曲,可以构成可穿戴设备主体11的连接带或者外圈部。
可选地,参照图6所示,所述柔性配件10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柔性配件1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柔性配件10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柔性配件10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连接处形成有折叠部103,所述折叠部103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04。
所述按键部101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和/或所述第二部上。
例如柔性配件10为可折叠结构,其中柔性配件10未折叠的状态对应柔性配件10的第一状态,柔性配件10折叠之后的状态对应柔性配件10的第二状态。
在所述柔性配件10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柔性配件10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通过折叠部103连接。本例子在折叠部103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104,提高了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柔性配件10上设置有两个按键部101,两个按键部101包括第一按键部和第二按键部。在柔性配件1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按键部和第二按键部均位于柔性配件10的第一部,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按键部和第二按键部均位于柔性配件10的第二部,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按键部位于第一部上,第二按键部位于第二部上,折叠部103位于第一按键部和第二按键部之间。
所述柔性配件10为可折叠结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对柔性配件10进行折叠,折叠之后再将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只是展示了柔性配件10折叠一次之后设置在设备主体20的示意图。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对柔性配件进行多次折叠,每个折叠部均带有第一电连接部104,已保证柔性配件10与设备主体20正常传输数据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穿戴设备主体;
柔性配件,所述柔性配件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柔性配件的第一表面设置有按键部,所述柔性配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主控模块,所述按键部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
所述柔性配件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配件为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连接;
或者所述柔性配件为套设在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外周侧的外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配件包括第一显示面,所述第一显示面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电连接。
4.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柔性配件,所述设备主体和所述柔性配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设备主体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的第二主控模块和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非显示面的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在所述柔性配件与所述设备主体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柔性配件的第二表面与所述非显示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通讯连接,所述第一主控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按键部的控制指令通过所述通讯连接传输至所述第二主控模块,所述按键部以控制所述设备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的非显示面设置有第一磁性部件,所述柔性配件的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匹配的第二磁性部件,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柔性配件磁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第二显示面,所述设备主体的非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相背设置;所述柔性配件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且相互垂直;
在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柔性配件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非显示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所在平面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第二显示面,所述设备主体的非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连接且相互垂直;所述柔性配件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设置;
在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柔性配件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非显示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所在平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配件包括第一显示面,在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柔性配件处于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面共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配件的长度可调节,沿所述设备主体的第一方向,所述柔性配件的长度与所述设备主体的长度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配件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柔性配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柔性配件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柔性配件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连接处形成有折叠部,所述折叠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电连接部;
所述按键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和/或所述第二部上。
CN202110113915.3A 2021-01-27 2021-01-27 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Pending CN1129253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3915.3A CN112925383A (zh) 2021-01-27 2021-01-27 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3915.3A CN112925383A (zh) 2021-01-27 2021-01-27 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5383A true CN112925383A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67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3915.3A Pending CN112925383A (zh) 2021-01-27 2021-01-27 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5383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38232A1 (en) * 2012-11-22 2014-05-2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xtended keyboard, electronic device, and keyboard extending system
CN104281046A (zh) * 2014-10-13 2015-01-14 深圳市宝尔爱迪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设备
CN107426359A (zh) * 2017-06-06 2017-12-0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组件
CN107820400A (zh) * 2016-11-02 2018-03-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发装置、表盘及智能手环
US20190158639A1 (en) * 2015-12-31 2019-05-23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lexible wearable device
CN110764577A (zh) * 2019-10-23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989838A (zh) * 2019-11-29 2020-04-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1349017U (zh) * 2020-02-27 2020-08-25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211628014U (zh) * 2020-03-31 2020-10-02 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 带有智能附件的手表及手表体
CN111948933A (zh) * 2020-08-06 2020-11-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38232A1 (en) * 2012-11-22 2014-05-2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xtended keyboard, electronic device, and keyboard extending system
CN104281046A (zh) * 2014-10-13 2015-01-14 深圳市宝尔爱迪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设备
US20190158639A1 (en) * 2015-12-31 2019-05-23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lexible wearable device
CN107820400A (zh) * 2016-11-02 2018-03-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发装置、表盘及智能手环
CN107426359A (zh) * 2017-06-06 2017-12-0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组件
CN110764577A (zh) * 2019-10-23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989838A (zh) * 2019-11-29 2020-04-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1349017U (zh) * 2020-02-27 2020-08-25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211628014U (zh) * 2020-03-31 2020-10-02 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 带有智能附件的手表及手表体
CN111948933A (zh) * 2020-08-06 2020-11-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18913B1 (ko) 스마트 팔찌
US9853672B2 (en) Mobile terminal
TWI436719B (zh) 可攜式模組化多功能通訊裝置
TWI532356B (zh) 可客製的模組化多功能通訊裝置
EP3276479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6210185A (zh) 移动终端
EP3776144A1 (en) Electronic finger devices with charging and storage systems
CN111093787B (zh) 游戏控制器的操作辅助器件以及操作辅助方法
CN210672321U (zh) 表带、具有扬声器的表带、智能手表
CN105892646B (zh) 可穿戴智能装置
CN112925383A (zh) 可穿戴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KR20160032563A (ko) 와치 타입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 어셈블리
CN216960009U (zh) 图文信息采集设备
US20190025914A1 (en) Finger control device combinable with bluetooth functions
CN108810194A (zh) 移动终端模块和手表型移动终端
JP4915684B1 (ja) 携帯電話機
KR100383616B1 (ko) 가변성 및 착탈성 기능 커버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0618732A (zh) 一种链条和可穿戴设备
CN110708978A (zh) 可穿戴设备
CN100446521C (zh) 具有激光笔的多功能笔式手机
CN215576543U (zh) 一种编程手柄
CN109976693B (zh) 一种联动显示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0777618U (zh) 一种用于腕机的显示屏及腕机
JP3074064U (ja) 携帯電話機用の拡大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
KR20150080705A (ko) 와치타입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