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5534U -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5534U
CN211345534U CN201922397245.3U CN201922397245U CN211345534U CN 211345534 U CN211345534 U CN 211345534U CN 201922397245 U CN201922397245 U CN 201922397245U CN 211345534 U CN211345534 U CN 211345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connecting piece
pivot
air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972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军
穆智慧
占国栋
徐智勇
谢月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972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5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5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5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包括包括壳体和导风板。其中壳体具有出风口、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枢转部,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枢转部间隔开。导风板与壳体连接,导风板具有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枢转部,第二枢转部和第一枢转部可枢转地连接,以使导风板相对于壳体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枢转地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在壳体上构造出第一连接件,在导风板构造出与第一连接件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不但可以提高导风板的承载能力,以便于将导风板作为其他部件的安装平台,还可以简化导风板与壳体的连接方式,从而提高导风板的拆转效率,便于导风板的维修和清洗。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器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百叶可以设于导风板处,以优化空调器布局,提高导风板的导风效果。为保证导风板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以用于安装百叶,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常常设有中部连接结构,以进一步增强壳体对导风板的支撑,但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板与壳体之间的中部连接结构,存在因结构复杂,而导致导风板拆装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空调器的外壳组件,所述空调器的外壳组件的导风板具有承载能力强,拆装效率高的优点。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所述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导风板。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枢转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枢转部间隔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二枢转部和所述第一枢转部可枢转地连接,以使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枢转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壳体上构造出第一连接件,在导风板构造出与第一连接件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由此不但可以提高导风板的承载能力,以便于将导风板作为其他部件(例如百叶)的安装平台,还可以简化导风板与壳体的连接方式,从而提高导风板的拆转效率,便于导风板的维修和清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外壳组件还包括连接转轴,所述连接转轴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连接转轴均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表面具有限位凹槽,所述连接转轴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连接转轴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转轴的一端的端部具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凸出于所述连接转轴的周壁,所述限位凸缘沿所述连接转轴的周向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具有辅助支撑件,所述辅助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间隔开,所述辅助支撑件的自由端具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转轴的避让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中的一个为枢转轴,另一个为枢转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内侧表面设有多片叶片,多片所述叶片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导风板的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壳体上构造出第一连接件,在导风板构造出与第一连接件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由此不但可以提高导风板的承载能力,以便于将导风板作为其他部件(例如百叶)的安装平台,还可以简化导风板与壳体的连接方式,从而提高导风板的拆转效率,便于导风板的维修和清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
壳体10;出风口11;第一连接件12;
导风板20;第二连接件21;辅助支撑件23;避让缺口231;第二枢转部24;第一驱动装置241;第一转盘242;
连接转轴30;限位凸起31;限位凸缘32;
叶片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包括壳体10和导风板20。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壳体10具有出风口11、第一连接件12和第一枢转部,且第一连接件12可以与第一枢转部间隔开。由此,可以优化壳体10的布局,降低第一连接件12与第一枢转部之间发生干涉的概率。
如图2、3所示,导风板20具有第二连接件21和第二枢转部24,且第二枢转部24和第一枢转部可枢转地连接,以使导风板20相对于壳体10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枢转部24可以位于导风板20的两端,第一枢转部位于壳体10的与第二枢转部24对应的位置处。由此,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24可以用作导风板20的安装结构,以使导风板20与壳体10连接。
另外,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可枢转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1可以构成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可以用作导风板20的固定支撑结构。且当导风板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时,连接结构可以作为导风板20的转动支撑点,从而可以防止导风板20偏离出风口11。
由此,不但可以提高导风板20的承载能力,以便于将导风板20作为其他部件(例如百叶)的安装平台,还可以简化导风板20与壳体10的连接方式,从而提高导风板20的拆转效率,便于导风板20的维修和清洗。
例如,如图1-图4所示,壳体10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出风口11,第一连接件12位于出风口11的中部,导风板20设于出风口11处,且导风板20沿左右方向延伸,以适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如图3所示,导风板20的内表面上对应第一连接件12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连接件21,且第一连接件12的自由端朝向导风板20外侧延伸,第二连接件21的自由端朝向导风板20内侧延伸,且当导风板20安装于壳体10时,第一连接件12的自由端与第二连接件21的自由端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通过在壳体10上构造出第一连接件12,在导风板20构造出与第一连接件12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1,由此不但可以提高导风板20的承载能力,以便于将导风板20作为其他部件(例如百叶)的安装平台,还可以简化导风板20与壳体10的连接方式,从而提高导风板20的拆转效率,便于导风板20的维修和清洗。
如图3、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枢转部24可以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41和第一转盘242,第一转盘242设于导风板20的内侧表面,第一驱动装置241的一端与第一转盘242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41另一端与第一枢转部连接。
如图3、图5所示,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包括两个第二枢转部24,其中一个第二枢转部24设于导风板20左端,且第一转盘242设于导风板20左端部的内侧表面,第一驱动装置241的右端与第一转盘242连接;另一个第二枢转部24设于导风板20右端,且第一转盘242设于导风板20右端部的内侧表面,第一驱动装置241的左端与第一转盘24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调节空调器出风口11的送风方向时,第一驱动装置241可以驱动第一转盘242转动,第一转盘242可以带动导风板20绕第一枢转部转动,从而可以调整导风板20的状态,进而可以调整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枢转部24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枢转部24可以包括第二转盘,第二转盘设于导风板20的内侧表面,第一枢转部可以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设于壳体上对应第二转盘的位置处,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转盘可枢转地连接。也即,第二驱动装置可以设于壳体。由此,可以减少设于导风板20的零部件数量,优化导风板20布局。
且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转盘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转盘沿导风板2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第二驱动装置为多个,多个第二驱动装置与多个第二转盘一一对应。由此,既可以提高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导风板20转动的可靠性,又可以优化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的布局,节省成本。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还可以包括连接转轴30,连接转轴30可以分别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21,且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21相对于连接转轴30均可转动。也即,连接转轴30与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21均可转动地连接。由此,既可以简化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的连接方式,从而提高导风板20的拆装效率,又可以提高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导风板20可以相对壳体10转动的可靠性。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12的自由端设有穿孔,第二连接件21的自由端也设有穿孔,且当导风板20安装于壳体10时,连接转轴30可以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2的自由端的穿孔和第二连接件21的自由端的穿孔,以将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枢转地连接。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接件12的朝向第二连接件21的表面具有限位凹槽,连接转轴30具有限位凸起31,限位凸起31可以位于限位凹槽内。由此,当连接转轴30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2时,可以利用限位凸起31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在连接转轴30的轴线方向上,对连接转轴30的装配进行限位,从而降低连接转轴30出现装配偏差的概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1通过连接转轴30连接。由此,通过限位凸起31和限位凹槽的配合对连接转轴30的装配进行限位,可以提高第二连接件21与第一连接件12的配合连接的精准度,从而可以提高导风板20装配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限位凸起31可以为多个。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限位凸起31可以与限位凹槽形成多组限位配合,从而可以提高限位配合对连接转轴30进行限位的可靠性。
例如,当多个限位凸起31中的一个出现损坏时,其余的限位凸起31依然可以与限位凹槽配合,以在连接转轴30的轴线方向上,对连接转轴30的装配进行限位。
如图4所示,多个限位凸起31可以沿连接转轴3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由此,多组限位配合可以较为均匀地分布于连接转轴30的外周,从而可以降低第一连接件12的部分与连接转轴30配合不紧密的概率,进而提高连接转轴30与第一连接件12配合连接的可靠性。
例如,如图4所示,连接转轴30的外周设有两个限位凸起31,两个限位凸起31间隔分布,且限位凸起31朝向远离连接转轴30轴线的方向延伸。
如图4所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转轴30的一端的端部可以具有限位凸缘32,限位凸缘32可以凸出于连接转轴30的周壁。由此,通过在连接转轴30的一端构造出限位凸缘32,可以在连接转轴30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2时,利用限位凸缘32与第一连接件12的止挡配合,在连接转轴30的轴向方向上,对连接转轴30的安装进行限位,从而降低连接转轴30出现装配偏差或脱落的概率。例如,如图4所示,连接转轴30的右端部构造有限位凸缘32,当连接转轴30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21时,限位凸起31的左侧面适于与第一连接件12抵接。
如图4所示,限位凸缘32可以沿连接转轴30的周向方向延伸。由此,可以在单位空间内,提高限位凸缘32与第一连接件12的接触面积,既可以提高限位凸缘32对连接转轴30的安装进行限位的可靠性,又可以优化空调器布局。
如图4所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板20具有辅助支撑件23,辅助支撑件23可以与第二连接件21间隔开。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当导风板20装配完成时,第一连接件12位于第二连接件21与辅助支撑件23之间。由此,在导风板2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将辅助支撑件23用作定位结构,从而便于导风板20找准安装位置,提高导风板20的装配效率。例如,在安装导风板20时,可以先操作第一连接件12的端部穿设于第二连接件21与辅助支撑件23之间,而后再对导风板20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辅助支撑件23的自由端可以具有用于避让连接转轴30的避让缺口231。由此,在连接转轴30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21时,避让缺口231可以为连接转轴30提供一个避让空间,从而降低连接转轴30与辅助支撑件23发生干涉的概率,且当人为操作连接转轴30移动时,避让缺口231可以为手指或其他工具提供操作空间。
例如,如图3、图4所示,辅助支撑件23位于第二连接件21的右侧,辅助支撑件23与第二连接件21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辅助支撑件23朝向导风板20内侧延伸,辅助支撑件23的自由端构造有朝向导风板20内侧敞开的避让缺口231,且避让缺口231与连接转轴30的右端部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的运行过程中,因空调器运行振动较大或其他外力而导致导风板20朝向辅助支撑件23偏移时,导风板20可能对连接转轴30施加一个朝向辅助支撑件23的压力,在该压力作用下连接转轴30的部分可能朝向辅助支撑件23偏移,当连接转轴30的部分与辅助支撑件23接触时,辅助支撑件23可以支撑连接转轴30,从而既可以提高导风板20的承载能力,又避免因连接转轴30形变过大,而导致连接转轴30出现损坏的概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24中的一个可以为枢转轴,另一个可以为枢转孔。也即,第一枢转部可以为枢转轴,第二枢转部24为枢转孔,或者,第一枢转部可以为枢转孔,第二枢转部24为枢转轴。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枢转轴可以与枢转孔插接配合。由此,既可以提高第一枢转部与第二枢转部24配合连接的紧密性,又可以简化第一枢转部与第二枢转部24的连接方式,从而可以提高导风板20的拆装效率。
如图3、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板20的内侧表面可以设有多片叶片40,多片叶片40可以沿导风板2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多片叶片40可以构成百叶导风结构。由此,通过将多片叶片40设于导风板20的内表面,可以将导风板20用作百叶导风结构的安装平台,从而可以优化空调器内部空间的布局,且通过设置多片叶片40沿导风板2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可以提高百叶导风结构的导风范围和均匀性,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性能。例如,如图2、图3所示,多片叶片40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于导风板20的内侧表面。
如图2、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连接件21设于导风板20的中部。由此,第二连接件21可以作用于导风板20的几何中心处,从而可以使第二连接件21提供的支撑力能够较为均匀地作用于导风板20,以提高导风板20的平衡性,进而可以提高导风板20转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壳体10上构造出第一连接件12,在导风板20构造出与第一连接件12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1,既可以提高导风板20的承载能力,以便于导风板20适于用作空调器的部分元件(例如百叶)的安装平台,又可以简化导风板20与壳体10的连接方式,从而提高导风板20的拆转效率,便于导风板20的维修和清洗。
下面参照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2所示,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包括壳体10和导风板20,壳体10限定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出风口11,导风板20可转动地设于出风口11处,且导风板20沿左右方向延伸,以适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
如图1所示,壳体10上设有第一连接件12,如图2、图3所示,导风板20的内侧表面设有第二连接件21,且第一连接件12的自由端朝向导风板20外侧延伸,第二连接件21的自由端朝向导风板20内侧延伸,且当导风板20安装于壳体10时,第一连接件12的自由端与第二连接件21的自由端相对,以使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可枢转地连接。由此,既可以提高导风板20的承载能力,又可以提高导风板20转动的拆装效率。
如图2-图4所示,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包括连接转轴30,第一连接件12的自由端设有穿孔,第二连接件21的自由端也设有穿孔,且当导风板20安装于壳体10时,连接转轴30可以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2的自由端的穿孔和第二连接件21的自由端的穿孔,以将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枢转地连接。由此,既可以简化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的连接方式,从而提高导风板20的拆装效率,又可以提高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21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导风板20可以相对壳体10转动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连接转轴30的外周设有两个限位凸起31,两个限位凸起31间隔分布,且限位凸起31朝向远离连接转轴30轴线的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12的朝向第二连接件21的表面具有限位凹槽,限位凸起31的部分位于限位凹槽内。由此,当连接转轴30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2时,可以利用限位凸起31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在连接转轴30的轴线方向上,对连接转轴30的装配进行限位,从而降低连接转轴30出现装配偏差的概率。
如图4所示,连接转轴30的右端部构造有限位凸缘32,当连接转轴30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21时,限位凸起31的左侧面适于与第一连接件12抵接。由此,可以利用限位凸缘32与第一连接件12的止挡配合,在连接转轴30的轴向方向上,对连接转轴30的安装进行限位,从而降低连接转轴30出现装配偏差或脱落的概率。
如图3、图4所示,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包括辅助支撑件23,辅助支撑件23位于第二连接件21的右侧,辅助支撑件23与第二连接件21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由此,在导风板2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将辅助支撑件23用作定位结构,从而便于导风板20找准安装位置,提高导风板20的装配效率。
入图3、图4所示,辅助支撑件23朝向导风板20内侧延伸,辅助支撑件23的自由端构造有朝向导风板20内侧敞开的避让缺口231,且避让缺口231与连接转轴30的右端部相对。由此,在连接转轴30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21时,避让缺口231可以为连接转轴30提供一个避让空间,从而降低连接转轴30与辅助支撑件23发生干涉的概率,且当人为操作连接转轴30移动时,避让缺口231可以为手指或其他工具提供操作空间。
如图2、图3所示,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包括多片叶片40,多片叶片40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于导风板20的内侧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多片叶片40可以构成百叶导风结构。由此,可以将导风板20用作百叶导风结构的安装平台,从而可以优化空调器内部空间的布局,且通过设置多片叶片40沿导风板2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可以提高百叶导风结构的导风范围和均匀性,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性能。
如图2、图3所示,第二连接件21设于导风板20内侧表面的中部。由此,第二连接件21可以作用于导风板20的几何中心处,从而可以使第二连接件21提供的支撑力能够较为均匀地作用于导风板20,以提高导风板20的平衡性,进而可以提高导风板20转动的稳定性。
如图2、3所示,导风板20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二枢转部24,壳体10上对应第二枢转部24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枢转部,且第一枢转部与第二枢转部24可枢转地连接。由此,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24可以用作导风板20的安装结构,以使导风板20与壳体10连接,且导风板20可以相对于第二枢转部24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
如图3、图5所示,空调器的外壳组件1包括两个第二枢转部24,第二枢转部24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41和第一转盘242。其中一个第二枢转部24设于导风板20左端,且第一转盘242设于导风板20左端部的内侧表面,第一驱动装置241的右端与第一转盘242连接;另一个第二枢转部24设于导风板20右端,且第一转盘242设于导风板20右端部的内侧表面,第一驱动装置241的左端与第一转盘24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调节空调器出风口11的送风方向时,第一驱动装置241可以驱动第一转盘242转动,第一转盘242可以带动导风板20绕第一枢转部转动,从而可以调整导风板20的状态,进而可以调整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左”、“右”、“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枢转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枢转部间隔开;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二枢转部和所述第一枢转部可枢转地连接,以使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枢转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转轴,
所述连接转轴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连接转轴均可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表面具有限位凹槽,
所述连接转轴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连接转轴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转轴的一端的端部具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凸出于所述连接转轴的周壁,所述限位凸缘沿所述连接转轴的周向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具有辅助支撑件,所述辅助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间隔开,所述辅助支撑件的自由端具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转轴的避让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中的一个为枢转轴,另一个为枢转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内侧表面设有多片叶片,多片所述叶片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导风板的中部。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外壳组件。
CN201922397245.3U 2019-12-26 2019-12-26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1345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7245.3U CN211345534U (zh) 2019-12-26 2019-12-26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7245.3U CN211345534U (zh) 2019-12-26 2019-12-26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5534U true CN211345534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9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97245.3U Active CN211345534U (zh) 2019-12-26 2019-12-26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5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3294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mpeller for centrifugal blower
US2976352A (en) Blower unit
CN113027794A (zh) 风机及清洁设备
CN113027795A (zh) 风机及清洁设备
CN113775547A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US10458417B2 (en) Centrifugal fan with axial-flow wind
CN211345534U (zh)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613358B (zh) 导风结构和空调器
CN113775570A (zh) 扩压器组件、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WO2022227477A1 (zh) 立式空调
CN107061324B (zh) 轴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010063915A (ko) 포일 스러스트 베어링 구조
CN210861607U (zh) 用于空调器的送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707644B (zh) 轴流电机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装置
CN210118279U (zh) 风叶、风机组件、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CN213955599U (zh) 空调器及其百叶组件
CN219654913U (zh) 一种圆形离心轴流式风机
CN218760587U (zh) 封闭式叶轮及离心风机
CN218093497U (zh) 马达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76853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97489U (zh) 立式空调
CN219012969U (zh) 小型离心叶轮和便携式风扇
CN219865578U (zh)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17031564U (zh) 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CN219976565U (zh) 供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