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0753U -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0753U
CN211340753U CN201921767349.2U CN201921767349U CN211340753U CN 211340753 U CN211340753 U CN 211340753U CN 201921767349 U CN201921767349 U CN 201921767349U CN 211340753 U CN211340753 U CN 211340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pile
baffle
pile
edg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673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霞
唐祎
赵繁
梁恩尚
佘明明
杨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673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0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0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0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边缘超出管桩内壁边缘,在所述挡板的上侧设置有挂持部,在所述挂持部上设置有缺口和/或通孔,在所述挡板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管桩内壁相配合的第一止块,所述第一止块朝背离所述挡板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止块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止块沿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本申请的管桩保护帽,在打桩施工完毕后,将挡板布置在管桩顶部,使挡板覆盖管桩顶部开口,挡板避免土体、砂石和淤泥等落入到管桩内,如此确保管桩内部的清洁,一方面是免除了管桩内部清淤步骤,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期,另一方面也大幅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钢管桩等管桩结构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能被广泛的运用,在管桩施工中,通常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先在设计位置进行打桩施工,再进行管桩周围土方的开挖,然后对管桩内进行清淤后放置钢筋笼,最后再进行管内混凝土的灌注和养护,这样的方式简单直接,是目前管桩施工中的重要方式。
虽然上述施工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明人发现,上述施工方式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如下述:
在打桩施工后,进行管桩周围土方开挖时,开挖过程中的土体、砂石和淤泥等常常会落入到管桩内,所以在土方开挖施工完成后,需要先对管桩内的土体、砂石和淤泥进行清理,然后才能够进行后续施工。由于管桩内空间狭窄,不仅清理工作难度较大,而且也难以保证清理工作后管桩内的洁净程度,存在因管桩内清洁程度不达要求而导致工程质量降低的可能。所以,在目前的管桩施工中,管桩内的清淤工作尤为重要,清淤步骤也成为了重要步骤,不仅控制着工期,也控制着工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管桩施工过程中,因管桩内清淤困难,导致管桩施工工期较长,施工成本高,并且容易因管桩内清洁程度不达要求而导致工程质量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管桩施工,能够确保管桩内部清洁,进而节约管桩清淤工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并且确保良好工程质量的管桩保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边缘超出管桩内壁边缘,在所述挡板的上侧设置有挂持部,在所述挂持部上设置有缺口和/或通孔,在所述挡板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管桩内壁相配合的第一止块,所述第一止块朝背离所述挡板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止块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止块沿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
本申请的管桩保护帽,在打桩施工完毕后,通过吊钩等装置与挂持部配合,将挡板布置在管桩顶部,使挡板覆盖管桩顶部开口,第一止块与管桩内壁相配合,阻止外部设备器械操作时,避免挡板出现横向滑移而导致管桩顶部开口敞开的风险;在管桩上方及周围土石方开挖施工时,挡板避免土体、砂石和淤泥等落入到管桩内,如此确保管桩内部的清洁,一方面是免除了管桩内部清淤步骤,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期,另一方面,由于管桩内确保良好的清洁程度,进而也大幅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边缘位于所述管桩内壁边缘与管桩的外壁边缘之间。该种方式,挡板边缘不超出管桩的外壁边缘,能够避免挡板边缘对管桩外部土体的阻挡,方便土体开挖,同时也避免了土体开挖时,设备挂持挡板边缘,导致挡板脱离管桩的风险。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边缘超出所述管桩的外壁边缘,并且在所述挡板下侧还设置有第二止块,所述第二止块与所述管桩的外壁相配合。在该种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止块,第二止块与管桩外部配合,如此,大幅提高了挡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挡板因外力而导致移位的风险;特别的,在管桩施工过程中,当管桩内侧为钢管时,钢管端口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因外力出现局部撕裂向内翻折的问题,虽然不影响管桩的后续使用,但是可能对第一凸起形成阻挡,所以,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凸起,当第一凸起被阻挡而难以可靠布置时,可以将被阻挡的第一凸起割除,由于第二凸起的存在,依然确保挡板布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止块沿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相邻所述第二止块之间隔开有距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绕所述管桩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第二止块与第一止块相错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止块和第二止块为三个或者四个。将第一止块和第二止块设置为三个或者四个,在确保圆周方向都存在良好支撑的同时,使第一止块之间,以及第二止块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空间,能方便的与钢管撕裂折边错开,进而免去第一止块割除的工序,进一步方便了操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止块和/或第二止块为钢筋节段或者扁铁节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挡板下侧,还设置有止板,所述止板为竖向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止板沿所述管桩的径向布置,所述止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处,另一端于所述管桩的内侧边缘间隙配合。通过止板的设置,在使用时,当钢管存在撕裂折边时,将止板嵌入其中一撕裂折边处的缝隙内,如此,大幅提高挡板的安装稳定性额可靠性;而且,止板还能够起到加强板的作用,提高挡板结构强度,降低被挖土设备损坏的风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止板的上侧边与所述挡板的下侧相贴合,在沿所述管桩中心轴线至管桩内壁的方向上,所述止板的下侧边逐渐向上倾斜,并与使所述止板的上侧边相交。将止板下侧设置为倾斜状,能够方便的与不同撕裂程度的裂缝相配合,而且能够尽量确保挡板的平整,不至于挡板其中一侧翘起过高而严重影响遮挡效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止板下侧边为锯齿状。将止板下侧设置为锯齿状,能够使止板下侧更加稳固的卡合在管桩撕裂缝隙内,进一步的提高挡板的稳定程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挡板中部向下凹陷。挡板中部向下凹陷,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土方开挖时,挡板被挖土设备推动的风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挂持部设置在所述凹陷内,所述挂持部的上侧与所述挡板边缘平齐或者低于所述挡板的边缘。降低挂持部被挖土设备挂持风险,在避免挡板为移位的同时,也避免挂持部被损坏,方便本申请管桩保护帽的再次使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中部的凹陷为锥形状。将挡板中部设置为锥形状的凹陷,在方便容纳挂持部的同时,还在中部形成较大空间,可以将挂持部设置结构简单的横杆即可,如此,方便制造;而且锥形状的凹陷,还确保了受力的线性,进一步的提高了挡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管桩保护帽,在打桩施工完毕后,通过吊钩等装置与挂持部配合,将挡板布置在管桩顶部,使挡板覆盖管桩顶部开口,第一止块与管桩内壁相配合,阻止外部设备器械操作时,避免挡板出现横向滑移而导致管桩顶部开口敞开的风险;在管桩上方及周围土石方开挖施工时,挡板避免土体、砂石和淤泥等落入到管桩内,如此确保管桩内部的清洁,一方面是免除了管桩内部清淤步骤,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期,另一方面,由于管桩内确保良好的清洁程度,进而也大幅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
在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止块,第二止块与管桩外部配合,如此,大幅提高了挡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挡板因外力而导致移位的风险;特别的,在管桩施工过程中,当管桩内侧为钢管时,钢管端口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因外力出现局部撕裂向内翻折的问题,虽然不影响管桩的后续使用,但是可能对第一凸起形成阻挡,所以,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凸起,当第一凸起被阻挡而难以可靠布置时,可以将被阻挡的第一凸起割除,由于第二凸起的存在,依然确保挡板布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优选方案中,通过止板的设置,在使用时,当钢管存在撕裂折边时,将止板嵌入其中一撕裂折边处的缝隙内,如此,大幅提高挡板的安装稳定性额可靠性;而且,止板还能够起到加强板的作用,提高挡板结构强度,降低被挖土设备损坏的风险;
在优选方案中,将止板下侧设置为倾斜状,能够方便的与不同撕裂程度的裂缝相配合,而且能够尽量确保挡板的平整,不至于挡板其中一侧翘起过高而严重影响遮挡效果;
在优选方案中,将挡板中部设置为锥形状的凹陷,在方便容纳挂持部的同时,还在中部形成较大空间,可以将挂持部设置结构简单的横杆即可,如此,方便制造;而且锥形状的凹陷,还确保了受力的线性,进一步的提高了挡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管桩保护帽与管桩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管桩保护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管桩保护帽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管桩保护帽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挡板,2-管桩,3-挂持部,4-第一止块,5-第二止块,6-止板,7-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如图1、2和3所示: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包括挡板1,所述挡板1边缘超出管桩2内壁边缘,在所述挡板1的上侧设置有挂持部3,在所述挂持部3上设置有缺口和/或通孔,在所述挡板1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管桩2内壁相配合的第一止块4,所述第一止块4朝背离所述挡板1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止块4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止块4沿所述管桩2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
本实施方式的管桩2保护帽,在打桩施工完毕后,通过吊钩等装置与挂持部3配合,将挡板1布置在管桩2顶部,使挡板1覆盖管桩2顶部开口,第一止块4与管桩2内壁相配合,阻止外部设备器械操作时,避免挡板1出现横向滑移而导致管桩2顶部开口敞开的风险;在管桩2上方及周围土石方开挖施工时,挡板1避免土体、砂石和淤泥等落入到管桩2内,如此确保管桩2内部的清洁,一方面是免除了管桩2内部清淤步骤,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期,另一方面,由于管桩2内确保良好的清洁程度,进而也大幅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挡板1边缘位于所述管桩2内壁边缘与管桩2的外壁边缘之间。该种方式,挡板1边缘不超出管桩2的外壁边缘,能够避免挡板1边缘对管桩2外部土体的阻挡,方便土体开挖,同时也避免了土体开挖时,设备挂持挡板1边缘,导致挡板1脱离管桩2的风险。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挡板1边缘超出所述管桩2的外壁边缘,并且在所述挡板1下侧还设置有第二止块5,所述第二止块5与所述管桩2的外壁相配合。在该种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止块5,第二止块5与管桩2外部配合,如此,大幅提高了挡板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挡板1因外力而导致移位的风险;特别的,在管桩2施工过程中,当管桩2内侧为钢管7时,钢管7端口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因外力出现局部撕裂向内翻折的问题,虽然不影响管桩2的后续使用,但是可能对第一凸起形成阻挡,所以,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凸起,当第一凸起被阻挡而难以可靠布置时,可以将被阻挡的第一凸起割除,由于第二凸起的存在,依然确保挡板1布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止块5沿所述管桩2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相邻所述第二止块5之间隔开有距离。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在绕所述管桩2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第二止块5与第一止块4相错开。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块4和第二止块5为三个或者四个。将第一止块4和第二止块5设置为三个或者四个,在确保圆周方向都存在良好支撑的同时,使第一止块4之间,以及第二止块5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空间,能方便的与钢管7撕裂折边错开,进而免去第一止块4割除的工序,进一步方便了操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块4和/或第二止块5为钢筋节段或者扁铁节段。
实施例2,如图3和4所示:
在实施例1所述管桩保护帽的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挡板1下侧,还设置有止板6,所述止板6为竖向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止板6沿所述管桩2的径向布置,所述止板6的一端位于所述管桩2的中心轴线处,另一端于所述管桩2的内侧边缘间隙配合。通过止板6的设置,在使用时,当钢管7存在撕裂折边时,将止板6嵌入其中一撕裂折边处的缝隙内,如此,大幅提高挡板1的安装稳定性额可靠性;而且,止板6还能够起到加强板的作用,提高挡板1结构强度,降低被挖土设备损坏的风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止板6的上侧边与所述挡板1的下侧相贴合,在沿所述管桩2中心轴线至管桩2内壁的方向上,所述止板6的下侧边逐渐向上倾斜,并与使所述止板6的上侧边相交。将止板6下侧设置为倾斜状,能够方便的与不同撕裂程度的裂缝相配合,而且能够尽量确保挡板1的平整,不至于挡板1其中一侧翘起过高而严重影响遮挡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止板6下侧边为锯齿状。将止板6下侧设置为锯齿状,能够使止板6下侧更加稳固的卡合在管桩2撕裂缝隙内,进一步的提高挡板1的稳定程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挡板1中部向下凹陷。挡板1中部向下凹陷,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土方开挖时,挡板1被挖土设备推动的风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挂持部3设置在所述凹陷内,所述挂持部3的上侧与所述挡板1边缘平齐或者低于所述挡板1的边缘。降低挂持部3被挖土设备挂持风险,在避免挡板1为移位的同时,也避免挂持部3被损坏,方便本实施方式管桩2保护帽的再次使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挡板1中部的凹陷为锥形状。将挡板1中部设置为锥形状的凹陷,在方便容纳挂持部3的同时,还在中部形成较大空间,可以将挂持部3设置结构简单的横杆即可,如此,方便制造;而且锥形状的凹陷,还确保了受力的线性,进一步的提高了挡板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边缘超出管桩内壁边缘,在所述挡板的上侧设置有挂持部,在所述挂持部上设置有缺口和/或通孔,在所述挡板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管桩内壁相配合的第一止块,所述第一止块朝背离所述挡板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止块为若干个,所述第一止块沿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边缘位于所述管桩内壁边缘与管桩的外壁边缘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边缘超出所述管桩的外壁边缘,并且在所述挡板下侧还设置有第二止块,所述第二止块与所述管桩的外壁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管桩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块和/或第二止块为钢筋节段或者扁铁节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桩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块沿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圆周均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桩保护帽,其特征在于:在绕所述管桩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第二止块与第一止块相错开。
7.如权利要求1-3,5和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管桩保护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板下侧,还设置有止板,所述止板为竖向设置的板状结构,所述止板沿所述管桩的径向布置,所述止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管桩的中心轴线处,另一端于所述管桩的内侧边缘间隙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桩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板的上侧边与所述挡板的下侧相贴合,在沿所述管桩中心轴线至管桩内壁的方向上,所述止板的下侧边逐渐向上倾斜,并与使所述止板的上侧边相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桩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板下侧边为锯齿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桩保护帽,其特征在于:挡板中部向下凹陷,所述挂持部设置在所述凹陷内,所述挂持部的上侧与所述挡板边缘平齐或者低于所述挡板的边缘,所述挡板中部的凹陷为锥形状。
CN201921767349.2U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 Active CN211340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7349.2U CN211340753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7349.2U CN211340753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0753U true CN211340753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4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67349.2U Active CN211340753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07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0540A (zh) 一种旋挖孔灌注桩施工中的桩底清渣装置及清渣方法
CN211340753U (zh) 一种可周转的管桩保护帽
CN103397629A (zh) 超长钢筋笼一次性吊装施工方法
CN208309581U (zh) 防塌孔装置
JP6068774B1 (ja) アジャスタブル腹起しを用いた土留め先行工法
JPH0925719A (ja) 深礎用移設足場
CN205840345U (zh) 一种埋入式塔吊漏斗
CN212294953U (zh) 一种多功能型的环保防水结构
CN210597280U (zh) 挖孔桩现浇抗浮保护板
CN209493220U (zh) 一种便于出模的预制管沟盖板起吊工装
JP2594833Y2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床版
JP5643548B2 (ja) 鋼矢板又は鋼管矢板が打設されている水域の掘削排土方法
CN212334383U (zh) 一种应用于管道吊装的自锁钩
CN107326905B (zh) 便于剥离桩基密实混凝土钢护筒的施工方法
CN103397618B (zh) 一种基于运输笼的简易堆石入仓施工方法及使用的运输笼
JP6765096B2 (ja) 引き込み沈下対策壁の施工方法
CN220201136U (zh) 一种多式自卸吊桶
CN212506487U (zh) 水枪枪头和清淤水枪
CN207362994U (zh) 一种稳固型公路边沟盖板
CN111021780B (zh) 斜墙拆除系统及其方法
CN218843805U (zh) 一种用于室内管道安装的保护装置
CN210395670U (zh) 钢筋拉环及预埋钢筋拉环结构
CN206681737U (zh) 大断面竖井开挖系统
BE1020704A5 (nl) Een opbouwelement voor een betonnen regenput en regenput daarmee opgebouwd en gietvorm voor zulk opbouwelement.
CN210827637U (zh) 一种公路维修用的砂石推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