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0004U -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0004U
CN211340004U CN201921742315.8U CN201921742315U CN211340004U CN 211340004 U CN211340004 U CN 211340004U CN 201921742315 U CN201921742315 U CN 201921742315U CN 211340004 U CN211340004 U CN 211340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belt
washing water
guide shaft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423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庆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ity Kin Wah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ity Kin Wah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ity Kin Wah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ity Kin Wah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423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0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0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0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带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包括染色槽、第一烘干装置、若干组洗水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收带装置;洗水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洗水箱、主动辊、第一驱动装置、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交叉设置;本申请的拉链带生产线能全自动化地对拉链带进行染色生产工作。而且上导带轴组件和下导带轴组件交叉设置能增加拉链带的缠绕次数,进而增加拉链带在洗水槽的行程,从而增强拉链带在洗水槽的洗水效果。拉链带不会出现偏移,相邻的拉链带也不会相互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带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在的拉链带染色生产中通常采用半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低。其中洗水装置对拉链带的洗水处理是拉链带染色生产中的一个工序,洗水装置用于将拉链带表面一些附着不牢固的染料和化学药剂洗水出来。现在使用的洗水装置对拉链带洗水的效果差,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而且上导带轴组件和下导带轴组件均是平行设置的,不仅拉链带缠绕的次数少,而且拉链带会出现偏移,同时需要在洗水箱内装设拉链带间隔机构,防止相邻的拉链带相互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链带生产线,该拉链带生产线能全自动化地对拉链带进行染色生产工作。同时,本申请的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交叉设置能增加拉链带的缠绕次数,进而增加拉链带在洗水槽的行程,从而增强拉链带在洗水槽的洗水效果。在拉链带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的洗水箱所需要的容纳拉链带的空间小,从而减少洗水箱的体积,节省洗水箱所占用的场地空间。同时,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交叉设置使得拉链带不会出现偏移,相邻的拉链带也不会相互影响,而且不需要在洗水箱内装设拉链带间隔机构,节省了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包括用于对拉链带进行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用于对染色槽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烘干处理的第一烘干装置、用于对第一烘干装置所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洗水处理的若干组洗水装置、用于对若干组洗水装置所洗水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烘干处理的第二烘干装置和用于对第二烘干装置所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收卷处理的收带装置;
所述洗水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洗水箱、主动辊、第一驱动装置、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洗水箱装设于第一支架,洗水箱设置有用于容设洗水液的洗水槽;洗水上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架的上端,洗水下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架的下端,洗水下导带轴组件位于洗水槽内,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交叉设置;主动辊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第一驱动装置装设于第一支架并用于驱动主动辊和洗水上导带轴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包括多组洗水导带轴机构,多组洗水导带轴机构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洗水导带轴机构包括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二洗水导带轴,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二洗水导带轴均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的上端,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二洗水导带轴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二洗水导带轴位于第一洗水导带轴的下方;
所述洗水下导带轴组件包括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均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的下端,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均位于洗水槽内,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三洗水导带轴交叉设置,第二洗水导带轴和第三洗水导带轴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洗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从动辊和第三驱动装置;第二支架装设于第一支架,从动辊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第三驱动装置装设于第二支架并用于驱动从动辊移动以带动从动辊靠近或远离主动辊。
进一步地,所述洗水箱设置有接水板,接水板位于洗水槽的槽口一侧,接水板用于将滴落于接水板的洗水液回流至洗水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热风道箱、热风道内胆、燃烧器、送风机、烘干上导带轴组件、烘干下导带轴组件和第四驱动装置;烘干箱设置有烘干箱进风口、烘干箱出风口、进带口、出带口和烘干容置腔,烘干箱进风口、烘干箱出风口、进带口、出带口均与烘干容置腔连通;热风道箱设置有热风道箱进风口和热风道箱出风口,烘干箱进风口与热风道箱出风口连通,烘干箱出风口与热风道箱进风口连通;热风道内胆和送风机均设置于热风道箱的内部,燃烧器装设于热风道箱,燃烧器的火焰出口端位于热风道内胆的内部,燃烧器的燃气连接端显露于热风道箱,燃烧器用于对热风道内胆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用于将热风道内胆的热空气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和烘干箱进风口输入烘干箱的烘干容置腔;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均位于烘干容置腔内,烘干上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上端,烘干下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下端;第四驱动装置装设于烘干箱并用于驱动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转动;拉链带经由进带口进入烘干箱的烘干容置腔内,拉链带缠绕于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用于驱动拉链带移动,拉链带经由出带口从烘干箱出来;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包括多组烘干导带轴机构,多组烘干导带轴机构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烘干导带轴机构包括第一烘干导带轴和第二烘干导带轴,第一烘干导带轴和第二烘干导带轴均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上端,第一烘干导带轴和第二烘干导带轴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二烘干导带轴位于第一烘干导带轴的下方;
所述烘干下导带轴组件包括烘干进料导带轴、烘干出料导带轴和多个第三烘干导带轴,烘干进料导带轴转动设置于烘干箱并位于进带口的一侧,烘干出料导带轴转动设置于烘干箱并位于出带口的一侧,多个第三烘干导带轴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下端,多个第三烘干导带轴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烘干导带轴和第三烘干导带轴交叉设置,第二烘干导带轴和第三烘干导带轴交叉设置,烘干进料导带轴和第三烘干导带轴交叉设置,烘干出料导带轴和第三烘干导带轴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烘干装置还包括导风槽和多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导风槽和多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均设置于烘干箱的内部,导风槽与烘干箱进风口连通,多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位于导风槽的上方;热风均匀分散组件包括两块调风板和多个螺钉,两块调风板的两端均设置有长条孔,长条孔贯穿调风板,多个螺钉穿经长条孔并螺纹连接于烘干箱,多个螺钉用于将两块调风板锁紧于烘干箱;两块调风板之间设置有热风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传动连杆、两组锥齿轮传动机构和两组链传动机构;两组锥齿轮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传动连杆的两端,两组锥齿轮传动机构和两组链传动机构一一对应设置,一组链传动机构用于驱动烘干上导带轴组件转动,另一组链传动机构用于驱动烘干下导带轴组件转动,电机装设于烘干箱并与一组锥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连接,锥齿轮传动机构与链传动机构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染色槽和第一烘干装置之间设置有红外预烘干装置;红外预烘干装置用于对染色槽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预烘干处理,红外预烘干装置所预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输送至第一烘干装置;红外预烘干装置包括红外预烘干支架、红外预烘干箱、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第五驱动装置和多组红外发热管组件;
所述红外预烘干箱包括红外预烘干前板、红外预烘干后板、红外预烘干左板、红外预烘干右板和红外预烘干顶板,红外预烘干前板、红外预烘干后板、红外预烘干左板、红外预烘干右板和红外预烘干顶板围设成红外预烘干容置腔;红外预烘干前板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的前端,红外预烘干左板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的左端,红外预烘干右板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的右端,红外预烘干顶板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的顶端,红外预烘干左板和红外预烘干右板均设置有滑轨,红外预烘干后板设置有用于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红外预烘干后板经由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轨以开启或关闭红外预烘干容置腔;
所述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红外预烘干箱的上端,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红外预烘干箱的下端,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均位于红外预烘干容置腔内;第五驱动装置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并用于驱动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转动;多组红外发热管组件彼此间隔装设于红外预烘干后板,多组红外发热管组件用于对红外预烘干容置腔内的拉链带进行预烘干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发热管组件包括安装架和多条红外发热管,安装架装设于红外预烘干后板,多条红外发热管可拆卸的装设于安装架,多条红外发热管彼此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工作中,染色槽先对拉链带进行染色处理,然后第一烘干装置再对染色槽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烘干处理,第一烘干装置所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依次上下来回缠绕洗水下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上导带轴组件,然后拉链带缠绕于主动辊,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辊和洗水上导带轴组件转动以带动拉链带往前移动。工作时,洗水下导带轴组件浸泡于洗水槽的洗水液中,洗水槽的洗水液就可以对缠绕于洗水下导带轴组件的拉链带进行洗水处理。本申请的拉链带生产线能全自动化地对拉链带进行染色生产工作。同时,本申请的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交叉设置能增加拉链带的缠绕次数,进而增加拉链带在洗水槽的行程,从而增强拉链带在洗水槽的洗水效果。在拉链带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的洗水箱所需要的容纳拉链带的空间小,从而减少洗水箱的体积,节省洗水箱所占用的场地空间。同时,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的交叉设置使得拉链带不会出现偏移,相邻的拉链带也不会相互影响,而且不需要在洗水箱内装设拉链带间隔机构,节省了成本。具体的,洗水装置的数量为四组,拉链带依次缠绕四组洗水装置,四组洗水装置依次对拉链带进行洗水处理,提高拉链带的洗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洗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洗水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烘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烘干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烘干装置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交叉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预烘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预烘干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预烘干装置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中沿E-E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染色槽1,第一烘干装置2,烘干箱21,烘干箱进风口211,烘干箱出风口212,进带口213,出带口214,烘干容置腔215,左板件216,右板件217,前板件218,隔热门2181,后板件219,底板件2110,顶板件2111,排气口2112,封板2113,热风道箱22,热风道箱进风口221,热风道箱出风口222,冷风进风口223,热风道内胆23,燃烧器24,送风机25,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烘干导带轴机构261,第一烘干导带轴2611,第二烘干导带轴2612,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烘干进料导带轴271,烘干出料导带轴272,第三烘干导带轴273,第四驱动装置28,电机281,传动连杆282,锥齿轮传动机构283,链传动机构284,导风槽29,热风均匀分散组件291,调风板292,长条孔293,热风出风口294,洗水装置3,第一支架31,洗水进料导带轴311,洗水出料导带轴312,转轴313,轴承座组件314,洗水箱32,洗水槽321,接水板322,主动辊33,第一驱动装置34,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洗水导带轴机构351,第一洗水导带轴3511,第二洗水导带轴3512,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第三洗水导带轴361,拉链带张紧力调节装置37,张紧力调节辊371,第二驱动装置372,摆臂373,第二支架38,从动辊381,第三驱动装置382,罩壳39,洗水观察门391,第二烘干装置4,收带装置5,红外预烘干装置6,红外预烘干支架61,红外预烘干箱62,红外预烘干前板621,红外预烘干后板622,红外预烘干左板623,红外预烘干右板624,红外预烘干顶板625,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滑轨627,滑块628,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63,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64,第五驱动装置65,红外发热管组件66,安装架661,红外发热管66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包括用于对拉链带进行染色处理的染色槽1、用于对染色槽1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烘干处理的第一烘干装置2、用于对第一烘干装置2所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洗水处理的若干组洗水装置3、用于对若干组洗水装置3所洗水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烘干处理的第二烘干装置4和用于对第二烘干装置4所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收卷处理的收带装置5;
所述洗水装置3包括第一支架31、洗水箱32、主动辊33、第一驱动装置34、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洗水箱32装设于第一支架31,洗水箱32设置有用于容设洗水液的洗水槽321;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架31的上端,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架31的下端,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位于洗水槽321内,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交叉设置;主动辊33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31,第一驱动装置34装设于第一支架31并用于驱动主动辊33和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转动。
实际工作中,染色槽1先对拉链带进行染色处理,然后第一烘干装置2再对染色槽1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烘干处理,第一烘干装置2所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依次上下来回缠绕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和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然后拉链带缠绕于主动辊33,第一驱动装置34驱动主动辊33和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转动以带动拉链带往前移动。工作时,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浸泡于洗水槽321的洗水液中,洗水槽321的洗水液就可以对缠绕于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的拉链带进行洗水处理。本申请的拉链带生产线能全自动化地对拉链带进行染色生产工作。同时,本申请的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交叉设置能增加拉链带的缠绕次数,进而增加拉链带在洗水槽321的行程,从而增强拉链带在洗水槽321的洗水效果。在拉链带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的洗水箱32所需要的容纳拉链带的空间小,从而减少洗水箱32的体积,节省洗水箱32所占用的场地空间。同时,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交叉设置使得拉链带不会出现偏移,相邻的拉链带也不会相互影响,而且不需要在洗水箱32内装设拉链带间隔机构,节省了成本。具体的,洗水装置3的数量为四组,拉链带依次缠绕四组洗水装置3,四组洗水装置3依次对拉链带进行洗水处理,提高拉链带的洗水效果。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架31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设置有洗水进料导带轴311和洗水出料导带轴312,洗水进料导带轴311和洗水出料导带轴312均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31。实际工作中,拉链带先缠绕洗水进料导带轴311,然后拉链带依次上下来回缠绕于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和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然后拉链带缠绕于主动辊33,最后拉链带缠绕于洗水出料导带轴312。洗水进料导带轴311和洗水出料导带轴312均对拉链带具有导向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架31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设置有拉链带张紧力调节装置37,拉链带张紧力调节装置37包括张紧力调节辊371、第二驱动装置372和两个摆臂373;两个摆臂373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31,张紧力调节辊37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摆臂373,第二驱动装置372装设于第一支架31并用于驱动两个摆臂373转动。所述第一支架31设置有转轴313和两个轴承座组件314,两个轴承座组件314装设于第一支架31,转轴313的一端穿经一个摆臂373并与一个轴承座组件314转动连接,转轴313的另一端穿经另一个摆臂373并与另一个轴承座组件314转动连接。实际工作中,张紧力调节辊371用于调节拉链带的张紧力以使拉链带达到更好的洗水效果。具体的,第二驱动装置372驱动两个摆臂373同时转动,转动的两个摆臂373均沿着转轴313转动,转动的两个摆臂373带动张紧力调节辊371上下沿弧线摆动,摆动的张紧力调节辊371就可以调节拉链带的张紧力。优选的,第二驱动装置372为两个气缸,两个气缸分别驱动两个摆臂373转动。
具体的,所述洗水装置3还包括罩壳39,罩壳39装设于第一支架31,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位于罩壳39的内部。所述罩壳39设置有洗水观察门391,洗水观察门391转动连接于罩壳39,洗水观察门391用于开启或关闭罩壳39的内部。罩壳39将进行洗水处理的拉链带罩起来,防止洗水处理的拉链带将洗水液溅出洗水箱32。实际工作中,洗水观察门391会关闭罩壳39的内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洗水观察门391观察罩壳39的内部的拉链带的洗水情况,具体的,洗水观察门391由玻璃材料制造而成。洗水装置3在工作前,操作人员通过洗水观察门391开启罩壳39的内部,然后操作人员就可以向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进行绕拉链带工作,同时也方便操作人员对罩壳39内的零部件进行安装或维修工作,符合生产的需求。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包括多组洗水导带轴机构351,多组洗水导带轴机构351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洗水导带轴机构351包括第一洗水导带轴3511和第二洗水导带轴3512,第一洗水导带轴3511和第二洗水导带轴3512均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31的上端,第一洗水导带轴3511和第二洗水导带轴3512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二洗水导带轴3512位于第一洗水导带轴3511的下方;
所述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包括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361,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361均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31的下端,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361均位于洗水槽321内,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361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洗水导带轴3511和第三洗水导带轴361交叉设置,第二洗水导带轴3512和第三洗水导带轴361交叉设置。
实际工作中,第一烘干装置2所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向下缠绕第三洗水导带轴361,然后拉链带向上缠绕第二洗水导带轴3512,然后拉链带向下缠绕第三洗水导带轴361,然后拉链带向上缠绕第一洗水导带轴3511,然后拉链带向下缠绕第三洗水导带轴361,然后拉链带再向上缠绕下一组洗水导带轴机构351的第二洗水导带轴3512,拉链带如此循环地缠绕,最后拉链带缠绕主动辊33。具体的,多条拉链带同时进入洗水箱32,每一条拉链带与一个第三洗水导带轴361相匹配使用。跟洗水上导带轴组件35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36平行设置相比较,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洗水导带轴3511和第二洗水导带轴3512均与第三洗水导带轴361交叉设置,能增加拉链带的缠绕次数,进而增加拉链带在洗水槽321的移动行程,进而增加拉链带的洗水时间,从而增强拉链带在洗水槽321的洗水效果。在拉链带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洗水箱32所需要的容纳拉链带的空间小,从而减少洗水箱32的体积,节省洗水箱32所占用的场地空间。同时,第一洗水导带轴3511和第二洗水导带轴3512均与第三洗水导带轴361交叉设置,使得拉链带不会出现偏移,相邻的拉链带也不会相互影响,而且不需要在洗水箱32内装设拉链带间隔机构,节省了成本。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洗水装置3还包括第二支架38、从动辊381和第三驱动装置382;第二支架38装设于第一支架31,从动辊381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38,第三驱动装置382装设于第二支架38并用于驱动从动辊381移动以带动从动辊381靠近或远离主动辊33。
实际工作中,从动辊381将洗水处理后的拉链带压持于主动辊33,在从动辊381和主动辊33的共同挤压作用下将洗水处理后的拉链带的多余水分挤出来,被挤出来的多余的水分就会掉落回洗水槽321。第三驱动装置382驱动从动辊381移动以便于调节从动辊381与主动辊33的距离。优选的,第三驱动装置382为两个气缸,两个气缸共同驱动从动辊381移动。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洗水箱32设置有接水板322,接水板322位于洗水槽321的槽口一侧,接水板322的一端与第一支架31连接,接水板322的另一端与洗水槽321连通,接水板322自第一支架31的一端至洗水槽321的一端向下倾斜而设;接水板322用于将滴落于接水板322的洗水液回流至洗水槽321内。
实际工作中,从动辊381将洗水处理后的拉链带压持于主动辊33,在从动辊381和主动辊33的共同挤压作用下将洗水处理后的拉链带的多余水分挤出来,被挤出来的多余的水分就会滴落到接水板322,接水板322就会将滴落于接水板322的洗水液回流至洗水槽321内,接水板322能防止洗水液直接滴落至洗水箱32外,污染生产的环境。
如图5、图6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烘干装置2包括烘干箱21、热风道箱22、热风道内胆23、燃烧器24、送风机25、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和第四驱动装置28;烘干箱21设置有烘干箱进风口211、烘干箱出风口212、进带口213、出带口214和烘干容置腔215,烘干箱进风口211、烘干箱出风口212、进带口213、出带口214均与烘干容置腔215连通;热风道箱22设置有热风道箱进风口221和热风道箱出风口222,烘干箱进风口211与热风道箱出风口222连通,烘干箱出风口212与热风道箱进风口221连通;热风道内胆23和送风机25均设置于热风道箱22的内部,燃烧器24装设于热风道箱22,燃烧器24的火焰出口端位于热风道内胆23的内部,燃烧器24的燃气连接端显露于热风道箱22,燃烧器24用于对热风道内胆23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25用于将热风道内胆23的热空气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222和烘干箱进风口211输入烘干箱21的烘干容置腔215;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均位于烘干容置腔215内,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转动设置于烘干箱21的上端,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转动设置于烘干箱21的下端;第四驱动装置28装设于烘干箱21并用于驱动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转动;拉链带经由进带口213进入烘干箱21的烘干容置腔215内,拉链带缠绕于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用于驱动拉链带移动,拉链带经由出带口214从烘干箱21出来;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交叉设置。
第一烘干装置2和第二烘干装置4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只是第一烘干装置2和第二烘干装置4所设定的温度不同而已。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烘干装置2为例子进行说明,第二烘干装置4就不一一赘述了。
实际工作中,染色槽1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从进带口213进入烘干箱21的烘干容置腔215内,然后拉链带依次上下来回缠绕于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拉链带在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的带动下从进带口213向出带口214的方向进行移动。同时,燃烧器24工作并对热风道内胆23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25工作并将热风道内胆23的热空气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222和烘干箱进风口211输入烘干箱21的烘干容置腔215;烘干容置腔215内的热风对烘干容置腔215内的拉链带进行预烘干处理,然后烘干容置腔215的热风再经由烘干箱出风口212与热风道箱进风口221进入热风道箱22内,实现对烘干容置腔215内的热风进行回收利用,降低热量的损耗,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拉链带的生产成本。拉链带被预烘干完成后就经由出带口214出来。热风道内胆23由陶瓷材料或包裹有玻璃棉的金属板制造而成,热风道内胆23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从而降低热量的损耗。本申请的第一烘干装置2的热量损耗低,从而减少拉链带生产线的能源消耗,降低拉链带的生产成本。而且本申请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交叉设置,与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平行设置相比较,本申请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交叉设置能增加拉链带的缠绕次数,进而增加拉链带在烘干容置腔215内的行程,从而增加拉链带在烘干容置腔215内的烘干时间,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增强第一烘干装置2对拉链带的烘干效果。同时,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交叉设置使得拉链带不会出现偏移,相邻的拉链带也不会相互影响,而且不需要在烘干箱21内装设拉链带间隔机构,节省了成本。
具体的,所述烘干箱21包括左板件216、右板件217、前板件218、后板件219、底板件2110和顶板件2111,左板件216和右板件217间隔设置于底板件2110,前板件218和后板件219间隔设置于底板件2110,左板件21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板件218和后板件219,右板件21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板件218和后板件219,左板件216、右板件217、前板件218、后板件219、底板件2110和顶板件2111围设成烘干容置腔215;顶板件2111设置有用于连通烘干容置腔215和外界的大气的排气口2112和用于开启或关闭排气口2112的封板2113。实际工作中,当烘干容置腔215内的热风温度过高或第一烘干装置2停止工作时,需要及时将烘干容置腔215内的热风排到外界的大气中,防止温度过高的热风对烘干容置腔215内的拉链带造成损坏。具体的,操作人员拉动封板2113,被拉动的封板2113将排气口2112开启,使得烘干容置腔215与外界的大气连通,烘干容置腔215内的热风就可以排到外界的大气中。第一烘干装置2在正常工作时,封板2113关闭排气口2112,使得烘干容置腔215与外界的大气隔绝,防止烘干容置腔215内的热风泄漏。
具体的,所述前板件218设置有多扇隔热门2181,多扇隔热门2181均转动连接于前板件218,多扇隔热门2181用于开启或关闭烘干容置腔215。第一烘干装置2在工作前,通过多扇隔热门2181开启烘干容置腔215,操作人员就可以向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进行绕拉链带工作,同时也方便操作人员对烘干容置腔215内的零部件进行安装或维修工作,符合生产的需求。
具体的,所述热风道箱22设置有冷风进风口223,冷风进风口223用于连通热风道内胆23和外界的空气。实际工作中,送风机25将热风道内胆23的热空气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222和烘干箱进风口211输入烘干箱21的烘干容置腔215,送风机25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使热风道内胆23产生负压,所以需要冷风进风口223向热风道内胆23的内部通入外界的空气,保证热风道内胆23的内部的气压值正常,使得第一烘干装置2能正常地工作。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包括多组烘干导带轴机构261,多组烘干导带轴机构261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烘干导带轴机构261包括第一烘干导带轴2611和第二烘干导带轴2612,第一烘干导带轴2611和第二烘干导带轴2612均转动设置于烘干箱21的上端,第一烘干导带轴2611和第二烘干导带轴2612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二烘干导带轴2612位于第一烘干导带轴2611的下方;
所述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包括烘干进料导带轴271、烘干出料导带轴272和多个第三烘干导带轴273,烘干进料导带轴271转动设置于烘干箱21并位于进带口213的一侧,烘干出料导带轴272转动设置于烘干箱21并位于出带口214的一侧,多个第三烘干导带轴273转动设置于烘干箱21的下端,多个第三烘干导带轴273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烘干导带轴2611和第三烘干导带轴273交叉设置,第二烘干导带轴2612和第三烘干导带轴273交叉设置,烘干进料导带轴271和第三烘干导带轴273交叉设置,烘干出料导带轴272和第三烘干导带轴273交叉设置。
实际工作中,进带口213设置于烘干箱21的中部,出带口214设置于烘干箱21的上端,进带口213与出带口214相对设置。如图11所示,为了方便理解,已经将一条拉链带的缠绕路径表示出来。染色槽1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从进带口213进入烘干箱21的烘干容置腔215内,然后拉链带缠绕烘干进料导带轴271,然后拉链带向上缠绕第二烘干导带轴2612,然后拉链带向下缠绕第三烘干导带轴273,然后拉链带向上缠绕第一烘干导带轴2611,然后拉链带向下缠绕第三烘干导带轴273,然后拉链带再向上缠绕下一组烘干导带轴机构261的第二烘干导带轴2612,拉链带如此循环地缠绕,最后拉链带缠绕烘干出料导带轴272并经由出带口214从烘干箱21出来。具体的,进带口213可以同时进多条拉链带,每一条拉链带与一个第三烘干导带轴273相匹配使用。跟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平行设置相比较,本实施例的第一烘干导带轴2611、第二烘干导带轴2612、烘干进料导带轴271和烘干出料导带轴272均与第三烘干导带轴273交叉设置,增加拉链带在烘干容置腔215内的缠绕次数,进而增加拉链带在烘干容置腔215内的行程,从而增加拉链带在烘干容置腔215内的烘干时间,增强第一烘干装置2对拉链带的烘干效果。同时,由于第一烘干导带轴2611、第二烘干导带轴2612、烘干进料导带轴271和烘干出料导带轴272均与第三烘干导带轴273交叉设置,使得拉链带不会出现偏移,也不会与相邻的拉链带相互影响,而且不需要在烘干箱21内装设拉链带间隔机构,节省了成本。
如图10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烘干装置2还包括导风槽29和多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291,导风槽29和多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291均设置于烘干箱21的内部,导风槽29与烘干箱进风口211连通,多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291位于导风槽29的上方;热风均匀分散组件291包括两块调风板292和多个螺钉,两块调风板292的两端均设置有长条孔293,长条孔293贯穿调风板292,多个螺钉穿经长条孔293并螺纹连接于烘干箱21,多个螺钉用于将两块调风板292锁紧于烘干箱21;两块调风板292之间设置有热风出风口294。
实际工作中,送风机25工作并将热风道内胆23的热风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222和烘干箱进风口211输送至导风槽29,导风槽29对热风进行导向,导风槽29的热风再从两块调风板292之间的热风出风口294输送进烘干箱21的烘干容置腔215内。多组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291的热风出风口294对导风槽29的热风进行均匀分散,使得热风均匀地进入烘干容置腔215内,进而使得烘干容置腔215内的温度均匀,让拉链带得到更好的烘干效果。具体的,每块调风板292都可以调节自身的位置,使得热风出风口294的大小可以根据生产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当调风板292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就用多个螺钉穿经长条孔293并螺纹连接于烘干箱21。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驱动装置28包括电机281、传动连杆282、两组锥齿轮传动机构283和两组链传动机构284;两组锥齿轮传动机构283分别设置于传动连杆282的两端,两组锥齿轮传动机构283和两组链传动机构284一一对应设置,一组链传动机构284用于驱动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转动,另一组链传动机构284用于驱动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转动,电机281装设于烘干箱21并与一组锥齿轮传动机构283驱动连接,锥齿轮传动机构283与链传动机构284驱动连接。
实际工作中,电机281驱动一组锥齿轮传动机构283转动,转动的一组锥齿轮传动机构283经由传动连杆282带动另一组锥齿轮传动机构283一起转动,两组转动的锥齿轮传动机构283分别驱动两组链传动机构284转动,两组转动的链传动机构284分别驱动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转动,以实现驱动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同步转动。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在同步转动时,缠绕于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的拉链带不会打滑,而且烘干上导带轴组件26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27不会产生速度差,避免拉链带出现一边松一边紧的情况。
如图1、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染色槽1和第一烘干装置2之间设置有红外预烘干装置6;红外预烘干装置6用于对染色槽1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预烘干处理,红外预烘干装置6所预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输送至第一烘干装置2;红外预烘干装置6包括红外预烘干支架61、红外预烘干箱62、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63、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64、第五驱动装置65和多组红外发热管组件66;
所述红外预烘干箱62包括红外预烘干前板621、红外预烘干后板622、红外预烘干左板623、红外预烘干右板624和红外预烘干顶板625,红外预烘干前板621、红外预烘干后板622、红外预烘干左板623、红外预烘干右板624和红外预烘干顶板625围设成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红外预烘干前板621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61的前端,红外预烘干左板623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61的左端,红外预烘干右板624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61的右端,红外预烘干顶板625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61的顶端,红外预烘干左板623和红外预烘干右板624均设置有滑轨627,红外预烘干后板622设置有用于与滑轨627滑动配合的滑块628,红外预烘干后板622经由滑块628滑动设置于滑轨627以开启或关闭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
所述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63转动设置于红外预烘干箱62的上端,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64转动设置于红外预烘干箱62的下端,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63和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64均位于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内;第五驱动装置65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61并用于驱动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63和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64转动;多组红外发热管组件66彼此间隔装设于红外预烘干后板622,多组红外发热管组件66用于对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内的拉链带进行预烘干处理。
所述红外发热管组件66包括安装架661和多条红外发热管662,安装架661装设于红外预烘干后板622,多条红外发热管662可拆卸的装设于安装架661,多条红外发热管662彼此间隔设置。
实际工作中,染色槽1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先进入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内,然后拉链带缠绕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64,然后拉链带向上从两组相邻的红外发热管组件66之间穿过,然后拉链带缠绕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63,然后拉链带向下从另两组相邻的红外发热管组件66之间穿过,然后拉链带缠绕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64,然后拉链带向上从另两组相邻的红外发热管组件66之间穿过,然后拉链带缠绕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63,拉链带如此循环地缠绕,最后拉链带从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出来并缠绕于第一烘干装置2。第五驱动装置65驱动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63和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64转动以带动拉链带往前移动。红外发热管组件66的多条红外发热管662发热并对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内拉链带进行预烘干处理,预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再输送至第一烘干装置2进行烘干处理,这样的烘干手段能明显提高拉链带的烘干效果。
当需要对红外发热管662、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63和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64进行安装或维修时,操作人员拉动红外预烘干后板622以开启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被拉动的红外预烘干后板622的滑块628沿着滑轨627滑动,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被开启后,操作人员就可以对红外发热管662、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63和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64进行安装或维修。红外预烘干装置6在对拉链带进行预烘干处理时,红外预烘干后板622关闭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防止红外预烘干容置腔626内的热量排到外界的大气中。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拉链带进行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用于对染色槽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烘干处理的第一烘干装置、用于对第一烘干装置所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洗水处理的若干组洗水装置、用于对若干组洗水装置所洗水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烘干处理的第二烘干装置和用于对第二烘干装置所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收卷处理的收带装置;
所述洗水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洗水箱、主动辊、第一驱动装置、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洗水箱装设于第一支架,洗水箱设置有用于容设洗水液的洗水槽;洗水上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架的上端,洗水下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架的下端,洗水下导带轴组件位于洗水槽内,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和洗水下导带轴组件交叉设置;主动辊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第一驱动装置装设于第一支架并用于驱动主动辊和洗水上导带轴组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水上导带轴组件包括多组洗水导带轴机构,多组洗水导带轴机构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洗水导带轴机构包括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二洗水导带轴,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二洗水导带轴均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的上端,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二洗水导带轴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二洗水导带轴位于第一洗水导带轴的下方;
所述洗水下导带轴组件包括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均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的下端,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均位于洗水槽内,多个第三洗水导带轴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三洗水导带轴交叉设置,第二洗水导带轴和第三洗水导带轴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从动辊和第三驱动装置;第二支架装设于第一支架,从动辊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第三驱动装置装设于第二支架并用于驱动从动辊移动以带动从动辊靠近或远离主动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水箱设置有接水板,接水板位于洗水槽的槽口一侧,接水板用于将滴落于接水板的洗水液回流至洗水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热风道箱、热风道内胆、燃烧器、送风机、烘干上导带轴组件、烘干下导带轴组件和第四驱动装置;烘干箱设置有烘干箱进风口、烘干箱出风口、进带口、出带口和烘干容置腔,烘干箱进风口、烘干箱出风口、进带口、出带口均与烘干容置腔连通;热风道箱设置有热风道箱进风口和热风道箱出风口,烘干箱进风口与热风道箱出风口连通,烘干箱出风口与热风道箱进风口连通;热风道内胆和送风机均设置于热风道箱的内部,燃烧器装设于热风道箱,燃烧器的火焰出口端位于热风道内胆的内部,燃烧器的燃气连接端显露于热风道箱,燃烧器用于对热风道内胆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用于将热风道内胆的热空气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和烘干箱进风口输入烘干箱的烘干容置腔;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均位于烘干容置腔内,烘干上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上端,烘干下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下端;第四驱动装置装设于烘干箱并用于驱动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转动;拉链带经由进带口进入烘干箱的烘干容置腔内,拉链带缠绕于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用于驱动拉链带移动,拉链带经由出带口从烘干箱出来;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烘干下导带轴组件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包括多组烘干导带轴机构,多组烘干导带轴机构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烘干导带轴机构包括第一烘干导带轴和第二烘干导带轴,第一烘干导带轴和第二烘干导带轴均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上端,第一烘干导带轴和第二烘干导带轴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二烘干导带轴位于第一烘干导带轴的下方;
所述烘干下导带轴组件包括烘干进料导带轴、烘干出料导带轴和多个第三烘干导带轴,烘干进料导带轴转动设置于烘干箱并位于进带口的一侧,烘干出料导带轴转动设置于烘干箱并位于出带口的一侧,多个第三烘干导带轴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下端,多个第三烘干导带轴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烘干导带轴和第三烘干导带轴交叉设置,第二烘干导带轴和第三烘干导带轴交叉设置,烘干进料导带轴和第三烘干导带轴交叉设置,烘干出料导带轴和第三烘干导带轴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装置还包括导风槽和多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导风槽和多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均设置于烘干箱的内部,导风槽与烘干箱进风口连通,多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位于导风槽的上方;热风均匀分散组件包括两块调风板和多个螺钉,两块调风板的两端均设置有长条孔,长条孔贯穿调风板,多个螺钉穿经长条孔并螺纹连接于烘干箱,多个螺钉用于将两块调风板锁紧于烘干箱;两块调风板之间设置有热风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传动连杆、两组锥齿轮传动机构和两组链传动机构;两组锥齿轮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传动连杆的两端,两组锥齿轮传动机构和两组链传动机构一一对应设置,一组链传动机构用于驱动烘干上导带轴组件转动,另一组链传动机构用于驱动烘干下导带轴组件转动,电机装设于烘干箱并与一组锥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连接,锥齿轮传动机构与链传动机构驱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槽和第一烘干装置之间设置有红外预烘干装置;红外预烘干装置用于对染色槽所染色处理后的拉链带进行预烘干处理,红外预烘干装置所预烘干处理后的拉链带输送至第一烘干装置;红外预烘干装置包括红外预烘干支架、红外预烘干箱、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第五驱动装置和多组红外发热管组件;
所述红外预烘干箱包括红外预烘干前板、红外预烘干后板、红外预烘干左板、红外预烘干右板和红外预烘干顶板,红外预烘干前板、红外预烘干后板、红外预烘干左板、红外预烘干右板和红外预烘干顶板围设成红外预烘干容置腔;红外预烘干前板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的前端,红外预烘干左板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的左端,红外预烘干右板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的右端,红外预烘干顶板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的顶端,红外预烘干左板和红外预烘干右板均设置有滑轨,红外预烘干后板设置有用于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红外预烘干后板经由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轨以开启或关闭红外预烘干容置腔;
所述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红外预烘干箱的上端,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红外预烘干箱的下端,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均位于红外预烘干容置腔内;第五驱动装置装设于红外预烘干支架并用于驱动红外预烘干上导带轴组件和红外预烘干下导带轴组件转动;多组红外发热管组件彼此间隔装设于红外预烘干后板,多组红外发热管组件用于对红外预烘干容置腔内的拉链带进行预烘干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拉链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管组件包括安装架和多条红外发热管,安装架装设于红外预烘干后板,多条红外发热管可拆卸的装设于安装架,多条红外发热管彼此间隔设置。
CN201921742315.8U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Active CN211340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2315.8U CN211340004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2315.8U CN211340004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0004U true CN211340004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5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42315.8U Active CN211340004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00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5091A (zh) * 2019-10-16 2020-01-14 东莞市坚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5091A (zh) * 2019-10-16 2020-01-14 东莞市坚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CN110685091B (zh) * 2019-10-16 2024-05-28 东莞市坚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40004U (zh)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CN113684629A (zh) 一种纺织品加工用布料印染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0561243U (zh) 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的印染设备
CN110685091A (zh)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CN211084729U (zh) 用于陶瓷真空管施釉线上的烘干装置
CN115434085A (zh) 一种节能型纱线纺织用染色装置及染色方法
CN211340029U (zh) 一种安全带染色机
CN209365665U (zh) 新型油墨印刷设备
CN207987505U (zh) 一种织带高温连续式染色机
CN211346208U (zh) 一种织带烘干装置
CN211311848U (zh)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CN113758152B (zh) 一种用于烘干铜箔的烘干装置及其烘干方法
CN110671917B (zh) 一种织带烘干装置
CN114182564A (zh) 一种造纸加工用纸张干燥装置
CN112064252A (zh) 一种阻燃耐高温面料的染色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0685092B (zh) 一种拉链带生产线
CN220450483U (zh) 一种高温染色固色设备及固色箱
CN220472055U (zh) 一种蚕丝制品加工用烘干装置
CN110629437A (zh) 一种安全带染色机
CN217094255U (zh) 一种循环式涂布机烘干装置
CN211204795U (zh) 一种拉链带烘干装置
CN217110357U (zh) 一种用于棉布染整的新型烘干装置
CN213061345U (zh) 一种用于锦纶弹力丝生产的染色装置
CN216173539U (zh) 一种高强度pvc发泡板用染色设备
CN220215599U (zh) 一种地毯上胶烘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