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8030U - 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8030U
CN211338030U CN201921704343.0U CN201921704343U CN211338030U CN 211338030 U CN211338030 U CN 211338030U CN 201921704343 U CN201921704343 U CN 201921704343U CN 211338030 U CN211338030 U CN 211338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losing plate
rod
excess material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43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izhi Concrete Mi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izhi Concrete Mi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izhi Concrete Mi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izhi Concrete Mi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43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8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8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8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lay, And Manufacture Of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应用在混凝土余料转接领域,解决了拌车中的混凝土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主体和主体支架,主体支架固定安装在主体上,主体的一端开设进料口,另一端开设出料口,在出料口上固定安装有可开关的出料门,出料门由封闭板和驱动板构成,封闭板和驱动板一体成型,封闭板固定安装在出料口上,驱动板延伸在出料口外,出料口与封闭板的交界处设有转动件,出料口与封闭板通过转动件固定连接,封闭板和驱动板可绕转动件进行旋转,且可以带动封闭板旋转实现出料门的开关,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出料门可以灵活的转动,有利于余料的分配。

Description

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余料转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
背景技术
拌车通常用来混凝土的搅拌,拌车上安装有圆筒型的搅拌筒以运载混合后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会始终保持搅拌筒转动,以保证所运载的混凝土不会凝固,运送完混凝土后,通常都会用水冲洗搅拌筒内部,防止硬化的混凝土占用空间。混凝土有时会出现没有使用完的情况,拌车开回混凝土工厂途中,混凝土会出现凝固的情况,所以大部分剩余的混凝土都直接被清理掉了,不能重复的使用,十分的浪费。
一种余料转接料仓,如图1,包括第一主体A和第一主体支架B,第一主体支架B安装在第一主体A上,第一主体A的背离地面的一端开设第一进料口C,靠近地面的另一端开设第一出料口D,在第一进料口C上安装有可开关的第一出料门E,在使用时需要将第一主体A利用钢索悬吊在行车上,由行车控制余料转接料仓的移动,通过人工控制出料门的开关,使余料转移到新的拌车中。由于采取上述的方式需要人力,且不能很好的控制余料倾倒的数量,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人工控制出料门的开关,且不好控制余料的倾倒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通过气缸控制出料门,出料门可以转动打开,可以控制出料门可的开口大小从而控制余料的倾倒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包括主体和主体支架,主体支架安装在主体上,主体的一端开设进料口,另一端开设出料口,在出料口上安装有可开关的出料门,出料门由封闭板和驱动板构成,封闭板和驱动板一体成型,封闭板安装在出料口上,驱动板延伸在出料口外,出料口与封闭板的交界处设有转动件,出料口与封闭板通过转动件固定连接,封闭板和驱动板可绕转动件进行旋转,且可以带动封闭板旋转实现出料门的开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拌车的余料倾倒至转接主体内,将拌车余料转接装置利用行车吊在空中,将装好全新混凝土的拌车驾驶至出料门正下方,再通过打开出料门将少部分的余料倾倒在新的拌车内与全新的混凝土进行混合,得到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出料门的开口大小控制倾倒余料的数量,避免了余料与新的混凝土混合过多,影响新的混凝土使用。
进一步设置:主体的侧壁上安装有气缸,且在主体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座,气缸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气缸的另一端通过活塞杆铰接在驱动板上。
所获得的有益效果为:拌车余料转接料仓被吊在半空中,如果利用人工来开关出料门的十分不方便,而且拌车余料转接料仓会连续给不同的拌车倾倒余料,利用气缸来控制出料门的开关,可以使出料门实现简单的自动化,方便拌车余料转接料仓进行余料的转接,也不需要人为去控制出料门的开关。
进一步设置:进料口上一体焊接有多个悬挂环,悬挂环上设置有纹路。
所获得的有益效果为:悬挂环用来系挂钢索,便于将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吊挂在空中,便于将余料装进新的拌车中。
进一步设置:主体支架包括:第一柱体杆、第二柱体杆、第三柱体杆和第四柱体杆;
第一柱体杆上一体焊接有两条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分别焊接在第一柱体杆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第二柱体杆上一体焊接有两条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分别焊接在第二柱体杆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第三柱体杆上一体焊接有两条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分别焊接在第三柱体杆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第四柱体杆上一体焊接有两条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分别焊接在第四柱体杆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在转接主体上焊接固定框,固定杆焊接在固定框上。
所获得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拌车余料转接料仓本身重量较重且还要装混凝土的余料,会使拌车余料转接料仓更加重,所以需要十分稳固的主体支架来支撑,通过增加固定杆和固定框的方式,可以使主体支架的稳固性更强。
进一步设置:在靠近进料口方向的侧壁上一体焊接有用于悬挂的固定架。
所获得的有益效果为:在不使用拌车余料转接料仓时,利用固定架将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固定在相应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悬吊拌车余料转接料仓的钢索松动后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坠落对人员造成伤亡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拌车余料转接料仓设置可开关的出料门,通过控制出料门开口的大小可以控制余料的放量,避免投放余料在新的拌车时投放过多而影响新的混凝土的使用。
2、设置悬挂环可以将拌车余料转接料仓悬挂在行车上,实现拌车余料转接装置的移动,方便配合新的拌车进行余料的投放。
3、设置固定结构可以使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平稳的放在地面上,且安全的悬挂在半空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拌车余料转接料仓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出料门转动的结构示意图,用来展示出料门与气缸配合进行转动的情况;
图4为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第一主体;B、第一主体支架;C、第一进料口;D、第一出料口;E、第一出料门;1、主体; 11、进料口;12、悬挂环;13、出料口;131、转动件;14、出料门;141、封闭板;142、驱动板;15、气缸;16、安装座;17、固定框;18、悬挂架;181、悬挂空隙;2、主体支架;21、第一柱体杆;21a、第二柱体杆;21b、第三柱体杆;21c、第四柱体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如图1,包括转接主体1和主体支架2,所述主体支架2焊接在转接主体1上,转接主体1一端开设进料口11,另一端开设出料口13,在出料口13上安装有可开关的出料门14。在使用时,将拌车的余料倾倒至转接主体1内,将拌车余料转接装置利用行车吊在空中,将装好全新混凝土的拌车驾驶至出料门14正下方,再通过打开出料门14将少部分的余料倾倒在新的拌车内与全新的混凝土进行混合,这样既可以利用余料,也不会影响其他混凝土的使用。
如图2,在进料口11上一体焊接有四个悬挂环12,四个悬挂环12分别转接主体1顶角上,且悬挂环12上设置有纹路,便于钢索的系挂。靠近进料口11方向的侧壁上一体焊接有用于悬挂架18,悬挂架18与转接主体1之间设有悬挂间隙181,通过悬挂间隙181可以将悬挂架18可以在不使用拌车余料转接装置时对拌车余料转接装置进行悬挂并固定,提高安全性,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悬吊拌车余料转接装置的钢索不稳固无法很好悬挂出现危险。
如图2和图3,主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气缸15,且在主体1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座16,气缸15的转动安装在安装座16上,气缸15的另一端通过活塞杆151铰接在所述驱动板142上,出料口13与封闭板141通过转动件131固定连接,且转动件131安装在封闭板141和驱动板142的交界处,封闭板141和驱动板142可通过气缸15的驱动绕转动件131进行旋转。利用气缸15来控制出料门13的开关,可以使出料门13实现简单的自动化,方便安全进行余料的转接,不需要人为去控制出料门13的开关。
如图4,主体支架2包括第一柱体杆21、第二柱体杆21a、第三柱体杆21b和第四柱体杆21c,第一柱体杆21上设有两条相交焊接的固定杆,且交点在所述第一柱体杆21上,两根固定杆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柱体杆21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第二柱体杆21a上设有两条相交焊接的固定杆,且交点在所述第二柱体杆21a上,两根固定杆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二柱体杆21a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第三柱体杆21b上设有两条相交焊接的固定杆,且交点在所述第三柱体杆21b上,两根固定杆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三柱体杆21b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第四柱体杆21c上设有两条相交焊接的固定杆,且交点在所述第四柱体杆21c上,两根固定杆分别焊接在所述第四柱体杆21c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如图4,主体1上焊接一个固定框17,上述的多根固定杆焊接在固定框17上,多根固定杆和固定框17相互配合可以使主体支架2更加牢固的固定住转接主体1。
在使用时,将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利用悬挂环12吊挂在行车上,行车可以带动拌车余料转接料仓上下左右运动,在给拌车余料转接料仓装填余料时,将拌车余料转接料仓降至适宜位置,让拌车倾倒余料进主体1内,再将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升至空中,新的拌车会停靠在出料门14下,出料门14依靠气缸15的拉动,拉开一个较小的开口,余料会从开口倾倒在拌车的进料口,每次在不影响新的混凝土使用的情况下,只倾倒少量余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包括主体(1)和主体支架(2),所述主体支架(2)固定安装在主体(1)上,所述主体(1)的一端开设进料口(11),所述主体(1)的另一端开设出料口(13),在所述出料口(13)上固定安装有可开关的出料门(14);
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门(14)由封闭板(141)和驱动板(142)构成,所述封闭板(141)和所述驱动板(142)一体成型,所述封闭板(141)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料口(13)上,所述驱动板(142)延伸在所述出料口(13)外,所述出料口(13)与所述封闭板(141)的交界处设有转动件(131),所述出料口(13)与所述封闭板(141)通过所述转动件(131)固定连接,封闭板(141)和驱动板(142)可绕转动件(131)进行旋转,且可以带动所述封闭板(141)旋转实现所述出料门(14)的开关;所述进料口(11)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悬挂环(12),所述悬挂环(12)上设置有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缸(15),所述气缸(15)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所述气缸(15)的另一端通过活塞杆(151)铰接在所述驱动板(14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6),所述气缸(15)的靠近所述主体(1)的侧壁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2)包括:第一柱体杆(21)、第二柱体杆(21a)、第三柱体杆(21b)和第四柱体杆(21c);
所述第一柱体杆(21)上安装有两条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柱体杆(21)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所述第二柱体杆(21a)上安装有两条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柱体杆(21a)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所述第三柱体杆(21b)上安装有两条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三柱体杆(21b)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所述第四柱体杆(21c)上安装有两条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四柱体杆(21c)所靠近的相邻两个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其特征在于:在转接主体(1)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框(17),固定杆安装在固定框(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其特征在于:在靠近进料口(11)方向的侧壁上设有悬挂架(18),所述悬挂架(18)与所述主体(1)之间留有悬挂空隙(181)。
CN201921704343.0U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 Active CN211338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4343.0U CN211338030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4343.0U CN211338030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8030U true CN211338030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8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4343.0U Active CN211338030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8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66719U (zh) 混凝土搅拌机
CN211338030U (zh) 一种拌车余料转接料仓
CN108756245B (zh) 大级配骨料混凝土分步浇筑料斗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CN2853358Y (zh) 球形砂浆搅拌注浆机
CN210766239U (zh) 一种市政建设用混凝土浇筑装置
CN202753283U (zh) 一种可移动混凝土搅拌装置
US4016978A (en) Cement mixer apparatus
CN211337244U (zh) 一种安全的转料料仓
CN214819668U (zh) 再生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
CN212312325U (zh) 一种管桩混凝土下料机
CN211806980U (zh) 一种用于建筑材料的快速混合搅拌装置
CN212193672U (zh) 一种混凝土加工用配料装置
CN212105147U (zh) 一种自动浇注机
CN211868203U (zh) 混凝土粉料储料罐
CN210173889U (zh) 带有辅助设备的混凝土搅拌器
CN113290703A (zh) 一种可自动搅拌测量配比的上料装置
CN2601160Y (zh) 自动拌浆机
CN208201603U (zh) 便携式压浆台车
CN113103438A (zh) 一种透水砌块生产配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20060066571A (ko) 건설용 보수재의 혼합 및 시공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시공방법
CN218111225U (zh) 一种干混砂浆防离析储存仓
CN211250836U (zh) 用于天泵车的混凝土配料侧上料计量料斗
JPH10109759A (ja) コンクリートバケット
CN218614850U (zh) 一种搅拌机用的上料装置
CN218138979U (zh) 防漏下料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